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普通高中高二(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测试时间:9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一、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郭沫若指出:“《尚书·酒诰》之殷商外服内服即外官内官,非谓内外之畿服也。”郭沫若认为殷商内外服制()A.呈内外分治特征 B.有邦族种姓之分 C.是一种职官制度 D.稳固了天下局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时期的中国。材料“殷商外服内服即外官内官”说明郭沫若认为殷商内外服制是一种职官制度,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内外分治理,排除A项;邦族种姓之分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稳固天下局势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下表是关于宗法制度的历史叙述。周,天下之宗室也《战国策·秦策》古代的王仍然被视为“天下之宗室”《荀子·正论》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韩非子·初见秦》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必择国之父兄慈孝贞良者以为祝宗《墨子·明鬼》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A.宗法制度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B.传统宗法制影响依然尚存C.各国君主对于宗庙恭敬有加 D.重视对于国家有影响的宗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分析,《战国策·秦策》《荀子·正论》中强调传统的宗法影响,《韩非子·初见秦》《墨子·明鬼》《荀子·正论》都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对于宗庙的恭敬,注重血缘关系,说明当时仍然是宗法制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宗法制发展的阶段,排除A项;C项仅反映了部分信息,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项。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外其他庶子同样可以分割部分领地为列侯,归郡统辖。这一规定()A.废除了西汉的王国 B.大大强化了皇权C.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D.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西汉时期。根据材料“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外其他庶子同样可以分割部分领地为列侯,归郡统辖”及所学可知,《推恩令》使得地方列侯依附郡县管理,而郡县听命于中央,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推恩令》只是削弱王国的力量,在当时并没有废除王国,排除A项;《推恩令》是加强中央集权并不是大大强化皇权,排除B项;“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与题干及史实不符,当时国家本身就是统一的,排除C项。故选D项。4.唐太宗时期,凡军国大事,皆由中书舍人各抒己见,并且署名“五花判事”。制敕草成后,经中书侍郎、中书令审查,再送门下省,交由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复奏以后,然后施行。“由是鲜有败事”。这表明唐代三省六部制()A.有利于国家大事的正确决策 B.大大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C.分割和限制了尚书省的职能 D.有效限制了君主专制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代中国。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唐太宗时期的军国大事经过中书舍人起草、中书省审查、门下省驳正、复奏皇帝批准等程序才下诏实行,因而“鲜有败事”,表明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国家大事的正确决策,A项正确;材料主要讲决策程序的严密而非迅速,无法得出提高效率,排除B项;材料主要讲决策程序,尚书省主要负责执行政令,排除C项;三省六部制本质上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不能有效限制君主专制权力,排除D项。故选A项。5.1380年,明太祖编《臣戒录》,纂录历代诸侯王宗戚宦臣之属,悖逆不道者凡二百十二人的行事。1386年又颁发《志戒录》,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使知所鉴戒。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旨在()A.消除明初分封制带来的弊端 B.树立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C.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发挥儒学教化臣民的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纂录历代诸侯王宗戚宦臣之属,悖逆不道者凡二百十二人的行事”“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使知所鉴戒”可知,明太祖采取的这些措施起到了警示官僚集团的作用,说明统治者旨在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项正确;“消除明初分封制带来的弊端”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项;“树立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属于题干反映的表象,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明太祖通过儒学教化臣民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6.在古代雅典人乃至古希腊人的观念中,宗教崇拜与城邦政治是交融在一起的。神明是城邦秩序的守护者,敬事神明和城邦政治秩序的稳固息息相关。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腐蚀青年、不敬城邦神明和发明新神被判处死刑。这表明古代雅典()A.实行政教合一统治 B.孕育了早期人文思想C.崇尚城邦利益至上 D.民主政治存在虚伪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希腊。根据材料分析可知,雅典宗教崇拜为城邦利益服务,任何被认为侵害城邦利益的人都会遭到审判和惩罚,表明雅典崇尚城邦利益至上,C项正确;从材料看,雅典宗教崇拜和城邦统治息息相关,而政教合一的重要表现是政治领袖和宗教领袖是同一人,古希腊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没有宗教职能,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人文主义思想,排除B项;材料无法反映雅典民主的虚伪性,排除D项。故选C项。7.有西方学者说,世界上“少有哪个民族,能成功地设计一套制度,既合乎制定时的需要,又能为未来发展提供基础,在后来的社会发展中,宪法也能表现出足够的弹性,允许这些力量进行表达,不至于造成革命危机。”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民族国家应是()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宪法也能表现出足够的弹性”,是指美国的1787年宪法,通过不断的修正案不断完善和发展,B项正确;英国、法国、德国制定的制度都不符合材料特点,排除ACD项。故选B项。8.下表为民国初年的主要政党。名称创立时间代表人物宗旨宪政党伍廷芳“博采民国宪法,确定纯粹中华政体”统一党张謇“巩固全国之统一,促进共和政治”共和党黎元洪“防止分裂,便利政务进行,实行共和政治”国民党孙中山、宋教仁“促成政治统一,维持国际和平”民主党梁启超“拥护法律自由,调和社会利益”据此分析,民国初年()A.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 B.达成实现民主政治共识C.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 D.民主共和制不断的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初年的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民国初期主要政党有5个,集中在1912年3—8月间建立,宗旨中“统一”“共和”“宪法”字眼多,反映了民国初年,众多政党集中建立,各政党主张国家统一,实现民主政治,B项正确;从材料中政党的代表人物来看,并非所有政党均代表革命党人,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党派斗争和党派政治力量发展等情况,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民国初年成立的政党情况,未说明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9.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表决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第一次出现了3位代表投弃权票的现象。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通过七个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时,第一次公开出现了反对票。这表明新时期以来我国()A.民主的内容有了新的调整 B.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完善C.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D.人民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现代史1982年。根据材料分析,全国人大表决出现弃权票和反对票,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内容的调整,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主权利的广泛性,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全国人大代表来自社会各界,无法说明广泛性,排除D项。故选B项。10.两晋南朝时期,由吏部直接任命的官吏约占入仕者的半数;由考核和学校考试入仕的约占25%;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约占14%,官府属员入仕的约占12%,该现象反映了当时()A.门阀政治逐渐衰落 B.选官方式具有多样性C.科举选官开始出现 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两晋南朝时期。根据材料“两晋南朝时期,由吏部直接任命的官吏约占入仕者的半数;由考核和学校考试入仕的约占25%;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约占14%,官府属员入仕的约占12%”可知,两晋南朝时,选官方式有吏部任命、考核和学校考试入仕、州郡县吏积功升迁、官府属员入仕等,这体现了选官方式多样性的特点,B项正确;两晋南朝时期门阀政治处于鼎盛状态,排除A项;科举选官形成于隋朝时期,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1.《新唐书》载:“(卢商)早孤,家贫寒,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卢商的仕途之路说明,科举制度()A.打破了贵族的特权垄断 B.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营造了学而优则仕风气【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举进士”,可知该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卢商是家境贫寒的孤儿,通过努力参加科举考试,最后晋升到统治阶级集团,说明科举制下,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得以加强,C项正确;科举制相对打破贵族的特权,排除A项;科举制有利于社会的相对公平正义,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项。12.明太祖朱元璋规定,自布政司至府州县官,若非朝廷号令,私下巧立名目,害民取财,准许百姓连名赴京告发,把民众监督作为获取监察信息的重要渠道。这表明明代()A.监察渠道体系的日益完善 B.监察职能得到了有效保障C.民众监督有利于吏治清明 D.君主专制统治得到了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初中国。材料反映了明太祖准许百姓连名赴京告发贪官污吏,把民众监督作为获取监察信息的重要渠道,有利于规范规范官员行为,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民众监督作为获取监察信息的重要渠道,无法说明监察体系的完善和监察职能得到有效保障,排除A、B项;材料反映了民众监察渠道,D项表述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3.1870年英国枢密院《文官制度改革令》颁布后人数变化情况。时间(年)文官(人)时间(年)文官(人)188150,8391914280,900189179,2411922317,7211901116,4131939387,4001911172,3521943710,400英国文官人数不断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考试择优录用机制的运行 B.国人教育程度提高C.政府管理职能的急剧扩展 D.人民长期坚持斗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年以后的英国。根据材料涉及的时间段,从1881年到191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扩军备战及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导致政府管理职能急剧扩展,C项正确;考试择优录用机制的运行是影响文官人数的因素,但它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国人教育程度提高对文官人数增多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排除B项;人民长期坚持斗争与文官人数增多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4.1883年美国《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必须通过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也不得强迫文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文官在政治上要保持“中立”。《彭德尔顿法》的颁布A.确保了美国官员的政治中立 B.实现了美国用人制度的公平C.根除了美国社会的政治腐败 D.提升了美国的国家治理能力【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彭尔顿法》确立文官竞争择优与保持中立原则,首次确认了联邦政府的人事管理原则,在一定程度减少政府的腐败,改进了文官的素质,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文官的专业化和行政管理的职业化,有利于提升美国的国家治理能力,D项正确;文官中立不等同官员中立,排除A项;原则上有利于公平,不等同于事实上的公平,排除B;根除腐败有点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15.清代地方志中,户口职业常分为士、农、工、商四大类,士是一个独立的职业项目长期居于首位。民国年间所编《阜宁县新志》中,职业分为党务员、公务员、学生……杂业等23项,士不再成为一个单独的职业项目。该变化主要源于()A.科举制度的废除 B.民主政治的建立C.近代工业的发展 D.近代思想的传播【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年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这种变化主要指的是士不再成为一个单独的职业项目,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初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得士绅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它不仅切断了士绅阶层新的来源,而且造成了士绅的大规模分化,士绅不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整体了,A项正确;虽然成立了民国,但是民主政治并没有建立,排除B项;近代工业的发展可能会使部分士阶层变化,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近代思想的传播会使部分士绅阶层转化成为具有一定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或投身于工商界成为商人,但是这种分化微不足道,排除D项。故选A项。16.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高等考试令》,年龄在25岁以上的民国男子可以报考文官高等考试,但有被剥夺公权、品行卑污、有精神病或年历衰弱、亏欠公款等情况者不得报考。据此可知,北洋政府的考试制度()A.拓宽了官员的渠道 B.保证了吏治的清明C.存在完全西化现象 D.具有近代化的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北洋政府实行文官制度,以考试的办法选拔管理,对性别、年龄有要求,强调公德和品德和身体健康要求,具有近代化特点,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文官制度的限定性要求,无法说明拓宽了官员的渠道,排除A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很难保证吏治清明,排除B项;这些规定符合当时社会需求和发展,不是照搬西方,排除C项。故选D项。17.1929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考试法,1930—1931年先后公布了其他各种考试法规,1933年和1935年,几乎所有法规都进行过两次大幅度修订。抗战爆发以后,公布非常时期特种考试法,以满足战时需要。这反映了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是()A.因时而变 B.内容齐全 C.平等开放 D.种类繁杂【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特点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南京国民政府1929年8月公布考试法后,1930—1931年、1933年和1935年、抗战爆发以后三个阶段社会背景的变化分别进行修订,表明民国政府对文官考试制度加以发展完善、使之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努力,体现了因时而变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仅仅说明文官考试法规多次修订,无法说明内容是否齐全,排除B项;平等开放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种类繁杂也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8.《秦律》中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麝鹭,毋……毒鱼鳖、置阱罔,到七月而纵之。”这说明秦朝()A.法律严苛激化社会矛盾 B.法律观念日臻理性C.崇尚天人合一文化观念 D.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秦律》中有专门根据时间季节变化,对动植物进行保护的规定,反映出其重视保护生态环境,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该法律的实施结果,得不出“社会矛盾激化”的结论,排除A项;“法律观念日臻理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观念,不足以说明其崇尚“天人合一”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19.《唐律疏议》规定:“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得利计赃重者,计利准盗窃论。贩卖者,亦如之。”这说明唐代()A.实行较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B.政府加强对市场的严格监管C.遵循了价值规律对市场管理 D.坊市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材料反映了唐朝用法律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管理,B项正确;唐代仍然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但材料反映了唐代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行为,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排除A项;是否遵循价值规律从材料中无法反映,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唐代政府对市场管理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20.宋代乡约是“在野”士大夫实践政治理想的重要举措,他们将“礼”作为评判一切的标准,并在乡约条款中专门辟出“礼俗相交”条来规范日常生活礼仪。这体现出宋代乡约()A.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B.强调礼仪教化功能C.具有法律强制性特征 D.加强了地方的治理【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宋朝时期。根据材料“他们将‘礼’作为评判一切的标准,并在乡约条款中专门辟出‘礼俗相交’条来规范日常生活礼仪”可知,宋代的乡约将礼俗结合,重视礼仪的教化功能,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法治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宋代乡约属于道德规范,缺乏法律约束,排除C项;乡约不是地方基层政权的治理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21.明代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让百姓毋作非为。以《大明律》解释六谕,百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这反映了明代乡约()A.推动了儒学思想的平民化 B.实现了儒法思想合流C.增强了社会基层治理能力 D.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代中国。明代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以《大明律》解释六谕,表明乡约与贯彻皇帝的旨意和国家的法律结合起来,体现政府将乡约作为教化百姓、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宣讲儒家思想,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利用儒家思想教化百姓,无法得出儒法思想合流,排除B项;材料主旨并非乡约在地方治理方面的效用,而是明代乡约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22.古罗马这种法律关系是在进行对外贸易以及本国(族)人与外国(族)人交往过程中产生的,这就不可能不涉及到国际(族际)的交往问题,……现代国际法中有关国家领土获取五种方式中两项——“先占权”“添附权”——就来自于这种法律。这意在强调该法律()A.具有务实性特点 B.适用地域更加广阔C.是国际法的基础 D.对国际法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罗马时期(欧洲)。根据材料“对外贸易以及本国(族)人与外国(族)人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万民法,“先占权、添附权——就来自于这种法律”,反映了万民法对现代国际法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万民法对国际法的影响,没有描述其务实性、地域性的信息,排除A、B项;万民法影响现代国际法,但不能说是国际法的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23.下表中的内容节选自《法国民法典》条目规定第148条子未满二十五周岁,女未满二十一周岁,非经父母的同意不得结婚,父母意见不一致时,有父的同意即可第1421条夫妻“共同财产由夫一人管理之。夫得不经妻的同意而出卖或让与共同财产,或以之抵押”以上节选内容体现出法律思想是()A.人人平等 B.契约自由 C.男尊女卑 D.公序良俗【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法典这些规定都是男子占主动决定权地位,女子处于被动地位,体现了民法典带有强烈的男尊女卑色彩,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女子的权利没有受到平等对待,无法体现人人平等,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契约,排除B项;D项在材料只有部分涉及较片面,排除D项。故选C项。24.我国颁布的部分法律法规文件名称示意图。该图表明,当前我国()A.进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民生需求与发展推动了法治建设C.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体系 D.法制建设与国情和社会制度适应【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的部分法律法规,以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国家制定了教育,医疗,食品安全,住房等民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传染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到电子商务法、药品管理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出台,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B项正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目标,A项中“进入”表述错误,排除A项;C项中“完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本卷均为必考题。第25题16分,第26题24分,第27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律、今、制、诏、课、程、式等。见于秦简的,有律,如《田律》《徭律》《军爵律》《置史律》等;有程,如《工人程》;有式,如《封诊式》。制和诏,是秦代独创的法律形式。秦始皇规定,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在先秦,国君的命与令,从来就有很高的权威,都有法律的效力。不过,命与令不仅国君可以发布,公侯大臣和各级官吏都可以发布,至于发布制、诏,则是秦王政称帝以后,皇帝专有的特权。材料二明初,朱元璋制定了经济立法的具体条款,禁止盗卖、换易、冒认及侵占他人田宅,对“占田过限”、“欺隐田粮”者也有惩治,“其田入官,所隐税粮,依数征纳”。将居民划分为军户、民户、匠户和灶户四种,规定军户、匠户、灶户平时不能随意流动,私自脱籍要受严惩,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明律专列“钞法”,如拒绝收受宝钞,或制造、使用伪钞,除追纳赔偿外,并处杖刑。——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法律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律制定经济立法条款的原因,并分析其意义。【答案】(1)特点:法律形式多样;具有开创性;专制色彩浓厚;皇权独尊。(2)原因:为了恢复发展生产;缓和阶级矛盾;保证赋税、徭役的征发;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意义: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缓和社会矛盾,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巩固统治;增加了赋税收入,保证了徭役的征收;有利于货币的稳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一“秦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律、今、制、诏、课、程、式等。”可得出法律形式多样;据材料一“制和诏,是秦代独创的法律形式”可得出具有开创性;据材料一“秦始皇规定,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发布制、诏,则是秦王政称帝以后,皇帝专有的特权。”可得出专制色彩浓厚,皇权独尊。【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明初,朱元璋制定了经济立法的具体条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恢复发展生产;据材料二“禁止盗卖、换易、冒认及侵占他人田宅”可得出缓和阶级矛盾;据材料二“对‘占田过限’、‘欺隐田粮’者也有惩治,‘其田入官,所隐税粮,依数征纳’。将居民划分为军户、民户、匠户和灶户四种,规定军户、匠户、灶户平时不能随意流动,私自脱籍要受严惩”可得出保证赋税、徭役的征发;据材料二“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可得出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第二小问意义,可以从经济和政治方面思考。经济方面,根据第一小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小农经济的稳定、增加赋税收入、保证徭役征收;据材料二“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明律专列‘钞法’,如拒绝收受宝钞,或制造、使用伪钞,除追纳赔偿外,并处杖刑。”可得出有利于货币的稳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治方面,根据第一小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缓和社会矛盾,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巩固统治。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重点,主张政府分割地主、高利贷经营者和商人的利润,实现政府增收、抑制兼并和平抑物价多重目标。但变法没有突破北宋立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在边患不至于亡国的情况下,北宋君臣面临的最直接困难还是财政赤字。面对财政危机,加税已势在必行,然而,这种方法过于激进,更重要的是,王安石变法极大违背了士人所持的观念和准则,为推行新政将异见官员统统赶出中央,促使这场政见之争演变为执政党与在野党的斗争,旧党维护传统价值的斗争,最终招致失败。——摘编自李光伟《千秋功罪——对王安石变法得失的几点思考》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革开放建设成就(部分)时间(年)成就19782008GDP增长了64.4倍,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四,人均CDP总量增长了42倍,国家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三位2003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1978—2006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4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7倍2007490万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200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已覆盖4亿多农民,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08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2010承办上海世界博览会——据曹淑英《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强国富民之路》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的成就,并简析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答案】(1)原因:急于求成;改革违背了传统士人的价值观;只凭借君主的一时支持,忽略了政治生态的平衡;反对派势力过于强大;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2)成就: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技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经验: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持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改革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体制改革的关系。【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北宋(中国)。据材料一“这种方法过于激进”可得出,急于求成;据材料一“王安石变法极大违背了士人所持的观念和准则”可知,改革违背了传统士人的价值观;据材料一“为推行新政将异见官员统统赶出中央,促使这场政见之争演变为执政党与在野党的斗争,旧党维护传统价值的斗争,最终招致失败”,结合所学思考可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还包括,只凭借君主的一时支持,忽略了政治生态的平衡,反对派势力过于强大,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当代(中国)。第一小问成就,据材料二“19782008(年)GDP增长了64.4倍,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四,人均CDP总量增长了42倍,国家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三位”可得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据材料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4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7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已覆盖4亿多农民,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可得出,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据材料二“2003(年)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490万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等信息可得出,科技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据材料二“2008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2010承办上海世界博览会”可得出,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综合材料二和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还包括,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第二小问经验,综合材料二和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和社会发展等角度思考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就的经验可得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持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改革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