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1第4课时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1第4课时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1第4课时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1第4课时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1第4课时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时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考报告】考试内容考核要求必考加试“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c“海禁”政策及其影响c考点一“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c)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目的(1)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2)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3.提出(1)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为古代历朝所奉行。(2)《吕氏春秋》提出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特别强调了其安定人心的作用。4.表现(1)汉代eq\b\lc\{\rc\(\a\vs4\al\co1(①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②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2)唐代:继续执行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3)宋代:商人在社会上遭受鄙视、在政治上和法律上遭受歧视的现象开始转变。5.影响(1)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2)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要点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史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商君书·外内》史料二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干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实录》(雍正)思考(1)根据史料一概括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2)史料二的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何消极影响?提示(1)保障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统治。(2)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经济发展。1.(2015年1月浙江学考)中国历代王朝大都执行“重本弃末”、“强本弱末”的经济政策。这里的“末”是指()A.农业和手工业 B.商业和手工业C.农业和商业 D.手工业和畜牧业解析“末”是指商业和手工业。答案B2.(2017·浙江嘉兴高一期末)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这一政策的是()A.西汉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B.汉武帝推行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C.唐代规定一入市籍不得为官D.雍正时期允许浙江“一体贸易”解析雍正时期虽曾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短暂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这与“抑商”政策无关,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考点二“海禁”政策及其影响(c)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2.表现(1)明王朝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朝贡”贸易体制,严加禁阻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屡次颁布“通番禁令”。(2)清朝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和“迁海令”。(3)明清有些时期短暂实行的所谓对外开放,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民间贸易往来仍然禁止。3.影响(1)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2)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深化理解“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含义和联系要点“海禁”政策史料一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史料二(1661年)法兰西“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甚微。”——《中国对外关系简史》思考(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二“贸易额甚微”的政策因素是什么?该政策有何特点?(2)结合史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推行这种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1)清政府的海禁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特点:实行官方垄断贸易,限制外国人来华。(2)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西方殖民者对东方的殖民扩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1.(2014年1月浙江学考)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下列各项中,能反映这一政策的是()A.“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B.“五品以上,不得入市”C.“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D.“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解析“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指的是“海禁”政策。答案A2.(2016年10月浙江学考)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解析“海禁”始于明朝,故A项错误;“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指的是“海禁”的弊端,“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不符合作者思想,故B项错误;“海禁”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故C项错误;“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指出了“海禁”的弊端,故D项正确。答案D教材问题解答【学习思考】1.《汉书》中记录了这样的说法:“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教材第23页)提示中国古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造成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不可避免地致富了,这是历史的必然;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依附于土地的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地主是靠剥削农民来生存的,农民虽然名义上政治地位被“抬高”,事实上仍处于社会的底层,极其贫困。2.应当怎样认识中国古代抑商政策的作用和影响?(教材第23页)提示作用:①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推动农业经济向前发展;②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剥削和控制,进而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③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影响: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自我测评】(教材第26页)试举若干例证,说明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特征。提示(1)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例如:汉文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汉武帝也推行过打击富商大贾的政策。(2)统治者推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使经济发展出现畸轻畸重的偏差。例如:秦朝重视关中地区而压迫和剥削关东地区;再如: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定都洛阳,于是,“南阳帝乡”和“河南帝城”受到优待。(3)古代王朝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和严密。例如:秦朝统一度量衡为商业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制度。【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26页)谈谈上述法令对社会经济可能发生的影响。提示材料反映了清代推行的海禁政策。这一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课时演练一、选择题1.(2017·浙江东阳中学月考)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材料中的“本业”指的是()A.工业 B.手工业C.农业 D.商业解析在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农业是根本,是本业,其他为末业。答案C2.《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解析材料的主旨是反映汉朝时期的商人有专门的户籍,并且还不能拥有田地,否则没收。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商人占有田地,以免影响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是从保护小农经济正常发展的角度去颁布该禁令的,故选D项。答案D3.(2017·浙江杭州检测)《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思想言论的资料汇编。下列言论最有可能出自此书的是()A.“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B.“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C.“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纯纯则易使也。”D.“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解析“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纯纯则易使也”是战国时期法家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答案C4.(2017·浙江湖州高二期末)《吕氏春秋·尚农》中指出,“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作者认为“重农抑商”可以()A.提升思辨能力 B.维护法律权威C.发展小农经济 D.端正民心民志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舍本事末会导致民众是非不分,这从反面说明“重农抑商”的重要意义,即“重农抑商”可以使民众的是非观念、德行有所端正,故D项正确。答案D5.(2017·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汉书》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尊农夫,农夫已贱矣”。这段话表明当时()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②商人经济地位比较高③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④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 D.①②解析“今法律贱商人”可知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①项正确;根据“商人已富贵”可知商人经济地位高,故②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商人政治地位的变化,故③项错误;根据“尊农夫”,农民在政治上是有地位的,故④项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6.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唐代“市”的设立取决于朝廷命令,说明统治者对商业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其目的在于控制私营商业活动的范围和规模,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没有准确理解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答案C7.从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清朝前期,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对上述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使商品经济被轻视B.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利益C.农业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D.国家人口以农民为主,没有广阔的商品市场解析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政策,因为商业发展过度会威胁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基础,所以说重农抑商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利益的说法是错误的。答案B8.下列材料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古代专制政府抑商政策的是()A.(汉)“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B.(唐)“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C.(宋)“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D.(清)“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解析“商之子恒为商”意即反对商人为士,这说明商人在政治上和法律上受到歧视,体现了清朝的抑商政策。答案D9.(2017·浙江金华十校期末)明朝后期,嘉善陈氏告诫族人:“宗族传习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这反映出当时()A.宗族血缘观念的加强 B.儒家重义轻利的理念C.贱商观念有所改变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解析材料“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说明贱商观念有所改变,故C项正确。答案C10.(2017·浙江义乌群星中学模拟)清朝诗人黄遵宪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中国古代实行“海禁”政策主要是在()A.夏商时期 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解析中国古代实行“海禁”政策主要是在明清时期。答案D11.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避免海难发生 B.防止鸦片走私C.杜绝西方思潮 D.严控对外联系解析清朝严密控制对外的联系,实行“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沿海“立界”是该政策的具体表现之一。答案D12.“推动这个王朝实行这种政策的更主要原因是它害怕外国人会支持很多的中国人在17世纪的大约前半个世纪里即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所怀抱的不满情绪。由于这种原因,外国人才被禁止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马克思)这一政策是指()A.重农抑商 B.抑农政策C.八股取士 D.“海禁”政策解析题干所述政策为“海禁”政策。清初,统治者担心东南沿海的抗清势力和西方殖民势力相勾结,给统治秩序造成威胁,长期实行“海禁”政策。答案D二、非选择题13.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汉书·文帝纪》材料二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贾思勰《齐民要术·序》材料三(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中外历史知识述要》(1)材料一中的“本”指的是什么?“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本”“末”持何态度?其目的是什么?(2)材料三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答案(1)“本”:农业。“末”:商业。态度:重农抑商。目的:保护小农经济,确保赋税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