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安乡县三校联盟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常德市安乡县三校联盟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常德市安乡县三校联盟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常德市安乡县三校联盟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常德市安乡县三校联盟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安乡县三校联盟期末测试七年级历史一、选择题1.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原因在于北京人的发现可以用于研究早期猿人向现代人演进变化的规律。据此判断北京人属于如图中的()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直立人:能制作工具,能直立行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因此北京人属于如图中的C处,C项正确;北京人属于直立人,不属于南方古猿,排除A项;北京人属于直立人,不属于能人,排除B项;北京人属于直立人,还没有进化到智人,排除D项。故选C项。2.在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表明,半坡人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出土的陶器有人面鱼纹彩陶盆等,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猪纹陶钵是长江流域河姆渡居民的陶器,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和B项;干栏式房屋是长江流域河姆渡局面的房屋,③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3.《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予舜。”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部落首领通过禅让制来选举下一任首领,例如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B项正确;世袭制开始于夏朝,排除A项;宗法制和分封制开始于西周,排除CD项。故选B项。4.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A.尧传位给舜B.舜传位给禹C.启继承禹的王位D.商汤灭夏【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5.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变迁,③青铜农具最有可能出现于A.远古人类时期B.原始农耕时期C.商周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农具,种类有锛、裴、斧、镰、犁形器等,这是中国农具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故C符合题意。远古人类时期是打制石器,原始农耕时期是磨制石器,春秋战国时期用铁农具,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6.周顷王,周襄王之子,东周第七代国王。前618年继位,当时王畿已缩小,王室财政困难,无法安葬襄王,顷王只得派毛伯卫向鲁国讨钱,后来鲁文公派使者送钱到都城,才安葬了周襄王。这说明()A.周王室衰微 B.鲁国比较尊重周天子C.周天子比较注重节俭 D.诸侯定期向周天子纳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王畿已缩小,王室财政困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说明周王室地位下降,王室衰微。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7.“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副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A.都江堰 B.长城 C.灵渠 D.阿房宫【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可知,此诗句赞扬的是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A符合题意;长城不是水利工程,故B不合题意;秦朝修筑的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故C不合题意;阿房宫是秦始皇修筑的宫殿,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8.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祀孔子,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是()A.“兼爱” B.“无为” C.“仁” D.“非攻”【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C项正确;“兼爱”是墨家思想,排除A项;“无为”是道家思想,排除B项;“非攻”是墨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9.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C.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D.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秦统一的历史得益于商鞅变法,证明法家的思想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10.与下图所示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A.上承夏商,创立分封 B.诸侯争霸,铁犁牛耕C.百家争鸣,诸国变法 D.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后称秦始皇)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据题干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知,①相关史实是秦朝,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完成了统一,D符合题意;上承夏商,创立分封的是西周,A排除;诸侯争霸,铁犁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B排除;百家争鸣,诸国变法的是战国时期,C排除。故选择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和判断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的统一的相关史实。11.“他俩本来不认识,后来同时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到大泽乡的时候,正赶上连天大雨,水淹了道,没法通行。他们只好扎了营,停留了下来……”这段话正在讲述的是哪两个人物的故事A.陈胜、项羽B.陈胜、吴广C.吴广、刘邦D.刘邦、项羽【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大泽乡、正赶上连天大雨,水淹了道,没法通行。他们只好扎了营,停留了下来”,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残暴;直接原因是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12.下图是某同学制作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A.刘邦B.刘秀C.刘备D.刘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空白处政权是西汉。秦朝末年农民起义之后,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最后打败了项羽,统一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史称西汉。西汉后期朝政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因此秦朝之后,新朝之前是西汉,而西汉的建立者是刘邦。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刘秀是建立东汉的皇帝,不符合题意;选项C刘备是三国时期建立蜀国的皇帝,不符合题意;选项D刘裕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不符合题意;故选A。13.汉武帝时,地方上的诸侯国被越分越小,这种现象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A.征战匈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推行推恩令 D.开拓西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听从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这样地方上的诸侯国被越分越小。C正确;连年征战匈奴消耗国力,排除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排除B;开拓西域,促进与西域交流,排除D。故选C。14.与“创立太平道”、“公元184年”、“黄巾军”、“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等关键词相关的人物是()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张角【答案】D【解析】【详解】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公元184年,他领导黄巾军起义,沉重打击东汉统治,D项正确;陈胜没有创立宗教,排除A项;吴广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排除B项;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排除C项。故选D项。15.下列与丝绸之路开通有直接关联的历史人物是A.张骞 B.王昭君 C.卫青 D.班超【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出使是为了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张骞两次出使为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奠定基础。选项A符合题意;王昭君到匈奴和亲,巩固边塞和平,B排除;卫青抗击匈奴,C排除;班超是东汉时期军事家、外交家,官至西域都护,D排除。故选A。16.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下列古代成就出现于两汉时期的是①发明造纸术②《伤寒杂病论》成书③《史记》成书④修建都江堰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①正确;东汉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②正确;《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③正确;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排除④。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故选D。17.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是A.曹操——建立魏国 B.孙权——派卫温到夷洲C.诸葛亮——发明翻车 D.司马懿——灭吴统一全国【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这是大陆和台湾交流的最早记载,因此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相吻合的是B,B项符合题意;A项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排除;C项翻车是三国曹魏马钧发明,排除;D项公元280年,西晋武帝司马炎灭吴,结束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排除。故选B。18.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八王之乱 B.定都洛阳 C.七国之乱 D.少数民族内迁【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八王之乱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A项正确;定都洛阳和“骤灭”无关,排除B项;七国之乱是西汉的事件,排除C项;少数民族内迁是在东汉末年,排除D项。故选A项。19.“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直接说明江南地区A.得到大规模开发B.自然条件优越C.人口数量增加D.社会环境安定【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的含义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0.“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表明北魏孝文帝主张A.改穿汉服 B.使用汉语 C.改用汉姓 D.与汉人通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宜改姓元氏”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魏孝文帝主张该姓氏拓跋为元,即改用汉姓,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改汉姓,不是改穿汉服、使用汉语和与汉人通婚,AB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21.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民族陆续内迁,至西晋初年人数达几百万人。这一现象导致的积极结果是()A.民族战争 B.民族隔阂 C.民族融合 D.民族分裂【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与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故选C。22.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该文献主要介绍了A.江南的手工业技术 B.全国江河水道系统C.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北方农业生产经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我国北方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故选D。二、综合题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商鞅以改革家的胆略和气魄,客服重重阻力,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取得巨大成效。秦孝公死后,商鞅最终被车裂而亡,但他制定的新法却继续推行。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就不会有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全国。(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目的是什么?(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为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2)观点:商鞅变法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论述:商鞅变法实行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经济发展,实现国富兵强,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加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结论: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强大起来,说明变法是富国强兵之道。说明:其他观点及其论述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即可。【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具体的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可以选择商鞅变法的影响等角度,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回答。如:观点:商鞅变法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论述:商鞅变法实行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经济发展,实现国富兵强,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加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结论: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强大起来,说明变法是富国强兵之道。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问题一:材料一所反映的朝代是哪一年建立的?谁建立的?问题二:图一反映了秦朝确立了什么制度?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什么职能?秦朝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有怎样的措施?问题三:图二反映了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有怎样的作用?问题四:图三、四反映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有怎样的作用?问题五:除材料所说的以外,他为巩固统一还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问题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秦始皇);问题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郡县制;问题三:统一文字;加强行政效率,有利于文化传播;问题四:图三——统一货币,图四——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问题五: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度,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灵渠,修长城【解析】【详解】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所反映的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问题二: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图一反映了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太尉掌管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问题三:依据材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二反映了秦始皇为巩固统一统一了文字;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问题四:依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图三是秦始皇统一货币;图四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统一货币,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制,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问题五:依据所学可知,秦朝还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度,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灵渠,修长城。25.魏晋南北朝时,各民族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得到发展,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成熟,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材料二材料三魏晋以来,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江南地区的经济状况(不得照抄原文)?(2)根据材料二,分析材料一现象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