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升高检测卷(提升卷)(原卷版)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1·湖北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共享性。这里所说的“共享”,是指不同的人,不同的社群、族群,能够同时持有、共同享用、一起传承同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共享性不受时空限制。比如春节,不同地域的中国人,不同国别的人,都可享用其家人团聚等特定文化意涵,也可创造具有特定国家或地域色彩的春节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享性,对群体内部而言,会促进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并增强群体凝聚力,促进社会团结和谐,成为群体共同身份的标志。一直以来,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大提升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比如,茶、丝绸在很早以前就从我国传到欧洲,野生茶树的驯化、茶叶制作方法、茶水泡制过程,蚕的饲养、蚕丝的提取和刺绣等,这些非遗技艺是中国人的创造,也是人类文化进步的象征。对于不同群体、不同民族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被彼此借鉴以丰富各自文化生活,增进相互认同,促进各自发展,正所谓“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目前,我国已有4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申遗,总数居世界第一。同时,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全国各族人民都自觉、热心地投身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也是非遗的幸运。当前,我国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可喜成绩,赢得世界赞誉,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质的飞跃。非遗概念日益深入人心。非遗概念的广泛传播,让我们对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形成了新的价值判断,日常生活方式如讲故事、唱民歌、过年过节等,都获得了文化意涵,具有了重要的文化地位。首先,整个社会对非遗的尊重意识、保护意识和传承意识明显提高;其次,非遗保护唤醒了民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豪感。此外,不论是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还是持续推动非遗申报和保护工作,都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地位。非遗保护日益重视人的作用。过去历朝历代,民间艺人不曾受到过特别的尊重。建筑者、手艺人、讲故事的人……体现他们技艺和智慧的成果被世人称赞,但他们的名字却湮没在历史里。如今,传承人概念被提出并得到实际尊崇,让这些不曾被关注的创造者走到文化建设舞台中央,使他们有了荣誉感和自豪感,也有了自信心和责任担当。传承、创造的主体得到尊重,有助于非遗这一经受历史锻造的技艺和智慧焕发出旺盛生命力。非遗传承日益打开新局面。具体来看,非遗记录、传承和传播的手段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数字技术尤其是录音、录像使非遗记录变得更加真实和完整,一些以往难以用语言、文字描绘和记录的元素可以得到更好呈现。传统的师带徒制度得以延续,“非遗进课堂”“非遗进校园”等新手段新方式不断涌现,非遗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在年轻一代身上得到更好体现。非遗传播的渠道和方式也不断拓展,广泛动员起社会力量,提升了整个社会对非遗保护的关注度、热爱度和参与度,同时激发了非遗传承人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创造力。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的时代机遇,把老祖宗的技艺和智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摘编自刘魁立《把握非遗保护的时代机遇》,《人民日报》2021年4月30日第17版)材料二:物质文化遗产以不具有能动性的物质为载体,通过物的传递进行传承,是不能发展和创新的静态的东西。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有自己的优势,其载体是具有能动性的人,它通过传承人的口述或口述表演、身体示范或表演、综合示范或表演等进行传承,传承人既是遗产的接受者又是创造者,它的“文化财富”是活态的、不断被发展和创新的。非遗静水流深,隐于寻常,百姓日用而不觉,历经数千年嬗变不曾中断,显示着一个文明体系的定力和凝聚力。非遗在传承弘扬中以其理性、筋道和厚重占据重要位置,非遗传承人的心性修养历程和成果作为精神文化的成果,代代口耳相传,沉淀、衍化、汇聚成清晰的脉络,以文脉样式呈现,成为遗产中最精华部分。书法遗产中揄扬“疏体”、抑压“密体”都是传承人对书法遗产实施的改造和拨转,累积成今天厚重的书法遗产,衍生出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书法如此,其他非遗门类及亚类如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民俗等概莫能外。新格局中的发展内涵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和物质发达,“美好生活需要”等软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位特点,需要寻求突破点。新时代中国非遗要在发展观上寻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我们要实施统筹分类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发挥非遗的精神引领和资源挖掘作用,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提供丰富精神食粮,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同时在对外交流互鉴中寻求提升,让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非遗昂首走向世界,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博大、系统完整及独特贡献,彰显文化优势和独特魅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强辐射效果,保持个性并增强国际话语权。(改编自王福州《新时代中国非遗的文化使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共享性,因为它会促进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并增强群体凝聚力,促进社会团结和谐,成为群体共同身份的标志。B.我国申遗的总数已居世界第一,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的工作取得可喜成绩,赢得了世界赞誉,实现了质的飞跃。C.非遗传承、创造的主体由过去不受关注到而今得到尊重,此变化对非遗这一经受历史锻造的技艺和智慧焕发旺盛生命力是有利的。D.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水流深,隐于寻常,百姓日用而不觉,历经数千年嬗变却不曾中断,正是我国非遗的定力和凝聚力的重要表现。2.根据材料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同群体、不同民族可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相互学习,这样做有利于丰富各自文化生活,增进相互之间的认同,促进各自的发展。B.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记录的手段也有了新的进步,同时变得更加丰富和灵活了,而非遗传承和传播的手段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C.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美好生活需要”等软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位的特点,经济增长和物质发达已不再是新格局中的发展内涵。D.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非遗昂首走向世界,彰显文化优势和独特的魅力,在讲好中国故事、增强辐射效果等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土陶制作技艺列入非遗名录后,宜昌点军车溪风景区土陶作坊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游客们不仅在此观赏土陶,发朋友圈,还纷纷上阵跟土陶师傅请教,亲身体验土陶制作的乐趣。B.荆州市荆楚非遗博物馆设立后,将十多位非遗传承人请进博物馆带薪授徒,探索以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非遗传承突破家族传承的局限,为非遗注入新鲜血液。C.秭归县通过邀请专家讲授端午习俗和屈原文化等方式,多措并举,经多年努力,逐渐形成了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龙舟竞渡、三闾骚坛等文化品牌,使秭归闻名全国,享誉世界。D.村委会推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乡村发展策略,利用本村老房子、寺庙等古建筑文化遗产吸引游客,并举办乡村文化节,大力向游客推销土特产,提高了村民们的收入水平。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5.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谈到的非遗的作用有何异同?(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2021·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刘姥姥初进荣国府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锤般一物,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个什么东西?有甚用呢?”正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儿。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平儿与周瑞家的忙起身,说:“刘姥姥只管坐着,等是时候,我们来请你。”说着迎出去了。刘姥姥只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只见那凤姐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立在面前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已在地下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搀着不拜罢。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甚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个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下了。板儿便躲在他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了几句闲话时,就有家下许多媳妇儿管事的来回话。周瑞家的回了太太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一样的。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的说,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的说,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情分。”周瑞家的便道:“没有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道:“论理,今日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的;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少不得说了……我今日带了你侄儿,也不为别的,只因他爷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天气又冷了,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爹在家里怎么教你的?打发咱们来作什么的?只顾吃果子么!”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馔来……刘姥姥已吃完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唇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也知道了。论亲戚之间,原该不待上门来,就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中事情太多,太太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是有的。况我接着管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亲戚们。一则外面看着虽然烈烈轰轰,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说与人也未必信呢。今你既大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儿向我张口,怎好教你空手回去?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不嫌少,且先拿了去用罢。”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苦,只当是没想头了,又听见给他二十两银子,喜得又眉开眼笑道:“我们也知艰难的,但俗语道:‘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些。’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呢。”周瑞家的在旁听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笑而不睬,叫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来,都送至刘姥姥跟前。凤姐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们作件冬衣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不虚留你们了。这串钱雇了车子坐罢,到家该问好的都问个好儿。”……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拿了银钱,随周瑞家的走至外厢,仍从后门去了。(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D.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7.(凤姐)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表明自己是个认亲的人,有一副热心肠,即使是对远房的穷亲戚也没有丝毫的冷淡、怠慢。B.为了表明自己在贾府中的地位,迎来送往是自己分内的事。C.体现出王熙凤很虚伪,办事圆滑。D.王熙凤没有读过书,没文化,没礼貌。8.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9.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2021·湖南省东安县第一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古弼,代人也。少忠谨,好读书,又善骑射。初为猎郎,使长安,称旨,转门下奏事,以敏正著称。太宗嘉之,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言其辅佐材也。令弼典西部,与刘洁等分绾机要,敷奏百揆。世祖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赐爵灵寿侯。征并州叛胡。还,进为侍中、吏部尚书,典南部奏事。恭宗总摄万几,微为东宫四辅,与宜都王穆寿等并參政事。诏以弼保傅东宫,有老成之勤,赐币千匹、绵千斤,迁尚书令,弼虽事务殷凑,而读书不辍,端谨慎密,口不言禁中之事,功名等于张黎而廉不及也。世祖大闻,将校猎于河西。弼留守,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者。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弼属官惶怖惧课。弼告之曰:“吾以为事君使畋猎不适盘游,其罪小也。不备不虞,使戎寇恣逸,其罪大也。今北狄扎炽,南虏未灭,狡焉之志,窥伺边境,是吾忧也。故选肥马备军实,为不虞之远虑。苟使国家有利,吾何避死乎!明主可以理干,此自吾罪,非卿等之咎。”世祖闻而叹曰:“有臣如此,国之宝也!”后车驾畋于山北,大获麋鹿数千头,诏尚书发车牛五百乘以运之。世祖寻谓从者曰:“笔公必不与我,汝辈不如马运之速。”遂还。行百余里而弼表至,曰:“今秋谷悬黄,麻菽布野,猪鹿窃食,鸟雁侵费,风波所耗,朝夕参倍。乞赐矜缓,使得收载。”世祖谓左右曰:“笔公果如朕所卜,可谓社稷之臣。”世祖崩,吴王立,以弼为司徒,高宗即位,与张黎并坐议不合旨,俱免,有怨谤之言。其家人告巫蛊,俱伏法。时人冤之。(节选自《魏书·古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B.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C.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D.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的封号。B.侯,我国古代的一种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C.东宫,太子所居之宫,也被称为“春宫”“青宫”。可用来借指太子。D.社稷,谷神和土神的总称。社为谷神,稷为土神,旧时亦为国家代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弼爱好读书,能文能武。古弼喜爱读书,又擅长骑马、射箭。即使是政务繁忙紧迫之时,他也从未停止读书。B.古弼谨慎忠诚,受到褒奖。在恭宗总揽朝政时,古弼被任命为东宫辅佐大臣,因老成持重、勤勤恳恳得到皇帝褒奖。C.古弼正直敢言,一心为国。古弼为了边境安危和百姓民生考虑,据理力争,两次因没有执行世祖的命令而激怒世祖。D.古弼历任要职,未得善终。他一生经历多个皇帝,被授予一系列重要官职。在高宗时因故被免职,并被家人诬陷致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备不虞,使戎寇恣逸,其罪大也。(2)明主可以理干,此自吾罪,非卿等之咎。14.古弼名“笔”是皇帝所赐,有何意义?请简要概括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2021·辽宁葫芦岛市·高一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康祭酒赴轮台曹唐灞水桥边酒一杯,送君千里赴轮台。霜粘海眼旗①声冻,风射犀文甲缝开。断碛簇烟山似米②,野营轩地鼓如雷。分明会得将军意,不斩楼兰不拟回。[注]①海眼旗:“海眼”是一种双圆状的防守型军阵,而不同的军阵则是受不同的军旗指挥,所以指挥“海眼阵”的军旗被称为“海眼旗”。②山似米:唐代常常以“米”喻雪或霜,故此处“山似米”指远山如雪。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灞桥点明送别的地点,“千里”写出轮台的遥远,流露出对友人路途安全的忧虑。B.颔联写轮台环境之恶劣:风吹霜冻的海眼旗的声音,是听觉描写;风透过盔甲缝隙刺入肌骨,是视觉描写。C.颈联将视角转向远方,远处的沙漠中燃起簇簇狼烟,山上覆盖着皑皑白雪,为描写战争提供了背景。D.“鼓如雷”,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战争的激烈程度,进一步渲染出轮台的危险环境。16.这首诗尾联和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三、四句在内容上有相似之处。请谈谈你的理解。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2021·辽宁葫芦岛市·高一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想要泉水流得远,“_________”;想要国家安定,“_________”。(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阿房宫的走势,一直通到咸阳。(3)苏洵《六国论》中,写诸侯割地越多,秦国侵犯越厉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2021·河北保定市·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清明节小长假期间,三星堆博物馆入园总人次超过4.5万人次。第一季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单中,三星堆博物馆凭借着以出4.92的热搜综合指数超过故宫博物院第一次首登榜首。游客,人们都想一睹那些奇异的青铜器所蕴含的魅力。三星堆博物馆发布公告,为满足广大游客的参观需求,博物馆原定于3月29日起实施青铜馆基本陈列提升工程将延期至国庆节假期以后。展馆将以图文、声影的形式呈现修复知识,游客可亲身体验文物的修复过程、了解文物修复的技术方法。不仅是博物馆里珍藏的文物,整个三星堆博物馆区也值得细细。的仿古祭祀台、古典风格的附属建筑群,还有绿茵如毯的草坪、宽广明丽的水面、造型别致的假山、古拙质朴的水车、供孩子们嬉戏的乐园。小桥流水、湖光岛影、四时风物,将历史文化的厚重与现代休闲的轻松巧妙。据介绍,三星堆博物馆筹建之初,在办馆理念上就明确提出了走“馆园一体”的创新之路,即文博事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将三星堆博物馆定位为融历史博览、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在突出博物馆专业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其旅游休闲功能。努力营造馆外环境,积极拓展功能外延,保护与利用并举、文化与旅游争辉,使博物馆成为美好生活方式的一部分。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纷至沓来品味气势恢宏融合B.纷至沓来品位器宇轩昂融合C.蜂拥而至品位气势恢宏整合D.蜂拥而至品味器宇轩昂整合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馆园一体”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当他带着他的师跨进“天下第一关”时,他也是这样走着的。B.疫情特殊时期,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是无法进入小区的。C.喜剧演员陈佩斯曾提出“创造笑声是创作的出发点,而非创作手段”,令人深思。D.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20.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2021·河北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源自上古时代原始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根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①: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清明节日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是礼敬祖先、缅怀亲人、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了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清明节②,还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清明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传承,在唐宋时期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多个地域、多种民俗为一体,文化内涵更加丰富。③,但在全国范围盛行并设扫墓假期是在唐宋之后。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请以“清明节”开头,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写作(60分)23.(2021·江苏宿迁市·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汇入江海,涓滴才能永不干涸;融入时代,人生自有无限精彩。新征程,是中国发展的新征程,也是每个青年的新征程。在中国号巨轮航行的海图中,每一个青年都应找到自己的坐标,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让个体奋斗与时代宏图相互激荡,建设更强盛的国家,成就更美好的自己。“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青年,当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同在,用自我奋斗,成就精彩人生。你所在学校的校刊开设了“青春之声”专栏,请你向专栏投稿,结合材料观点,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初升高检测卷(提升卷)(解析版)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1·湖北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共享性。这里所说的“共享”,是指不同的人,不同的社群、族群,能够同时持有、共同享用、一起传承同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共享性不受时空限制。比如春节,不同地域的中国人,不同国别的人,都可享用其家人团聚等特定文化意涵,也可创造具有特定国家或地域色彩的春节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享性,对群体内部而言,会促进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并增强群体凝聚力,促进社会团结和谐,成为群体共同身份的标志。一直以来,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大提升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比如,茶、丝绸在很早以前就从我国传到欧洲,野生茶树的驯化、茶叶制作方法、茶水泡制过程,蚕的饲养、蚕丝的提取和刺绣等,这些非遗技艺是中国人的创造,也是人类文化进步的象征。对于不同群体、不同民族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被彼此借鉴以丰富各自文化生活,增进相互认同,促进各自发展,正所谓“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目前,我国已有4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申遗,总数居世界第一。同时,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全国各族人民都自觉、热心地投身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也是非遗的幸运。当前,我国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可喜成绩,赢得世界赞誉,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质的飞跃。非遗概念日益深入人心。非遗概念的广泛传播,让我们对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形成了新的价值判断,日常生活方式如讲故事、唱民歌、过年过节等,都获得了文化意涵,具有了重要的文化地位。首先,整个社会对非遗的尊重意识、保护意识和传承意识明显提高;其次,非遗保护唤醒了民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豪感。此外,不论是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还是持续推动非遗申报和保护工作,都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地位。非遗保护日益重视人的作用。过去历朝历代,民间艺人不曾受到过特别的尊重。建筑者、手艺人、讲故事的人……体现他们技艺和智慧的成果被世人称赞,但他们的名字却湮没在历史里。如今,传承人概念被提出并得到实际尊崇,让这些不曾被关注的创造者走到文化建设舞台中央,使他们有了荣誉感和自豪感,也有了自信心和责任担当。传承、创造的主体得到尊重,有助于非遗这一经受历史锻造的技艺和智慧焕发出旺盛生命力。非遗传承日益打开新局面。具体来看,非遗记录、传承和传播的手段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数字技术尤其是录音、录像使非遗记录变得更加真实和完整,一些以往难以用语言、文字描绘和记录的元素可以得到更好呈现。传统的师带徒制度得以延续,“非遗进课堂”“非遗进校园”等新手段新方式不断涌现,非遗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在年轻一代身上得到更好体现。非遗传播的渠道和方式也不断拓展,广泛动员起社会力量,提升了整个社会对非遗保护的关注度、热爱度和参与度,同时激发了非遗传承人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创造力。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的时代机遇,把老祖宗的技艺和智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摘编自刘魁立《把握非遗保护的时代机遇》,《人民日报》2021年4月30日第17版)材料二:物质文化遗产以不具有能动性的物质为载体,通过物的传递进行传承,是不能发展和创新的静态的东西。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有自己的优势,其载体是具有能动性的人,它通过传承人的口述或口述表演、身体示范或表演、综合示范或表演等进行传承,传承人既是遗产的接受者又是创造者,它的“文化财富”是活态的、不断被发展和创新的。非遗静水流深,隐于寻常,百姓日用而不觉,历经数千年嬗变不曾中断,显示着一个文明体系的定力和凝聚力。非遗在传承弘扬中以其理性、筋道和厚重占据重要位置,非遗传承人的心性修养历程和成果作为精神文化的成果,代代口耳相传,沉淀、衍化、汇聚成清晰的脉络,以文脉样式呈现,成为遗产中最精华部分。书法遗产中揄扬“疏体”、抑压“密体”都是传承人对书法遗产实施的改造和拨转,累积成今天厚重的书法遗产,衍生出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书法如此,其他非遗门类及亚类如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民俗等概莫能外。新格局中的发展内涵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和物质发达,“美好生活需要”等软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位特点,需要寻求突破点。新时代中国非遗要在发展观上寻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我们要实施统筹分类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发挥非遗的精神引领和资源挖掘作用,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提供丰富精神食粮,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同时在对外交流互鉴中寻求提升,让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非遗昂首走向世界,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博大、系统完整及独特贡献,彰显文化优势和独特魅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强辐射效果,保持个性并增强国际话语权。(改编自王福州《新时代中国非遗的文化使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共享性,因为它会促进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并增强群体凝聚力,促进社会团结和谐,成为群体共同身份的标志。B.我国申遗的总数已居世界第一,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的工作取得可喜成绩,赢得了世界赞誉,实现了质的飞跃。C.非遗传承、创造的主体由过去不受关注到而今得到尊重,此变化对非遗这一经受历史锻造的技艺和智慧焕发旺盛生命力是有利的。D.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水流深,隐于寻常,百姓日用而不觉,历经数千年嬗变却不曾中断,正是我国非遗的定力和凝聚力的重要表现。2.根据材料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同群体、不同民族可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相互学习,这样做有利于丰富各自文化生活,增进相互之间的认同,促进各自的发展。B.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记录的手段也有了新的进步,同时变得更加丰富和灵活了,而非遗传承和传播的手段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C.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美好生活需要”等软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位的特点,经济增长和物质发达已不再是新格局中的发展内涵。D.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非遗昂首走向世界,彰显文化优势和独特的魅力,在讲好中国故事、增强辐射效果等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土陶制作技艺列入非遗名录后,宜昌点军车溪风景区土陶作坊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游客们不仅在此观赏土陶,发朋友圈,还纷纷上阵跟土陶师傅请教,亲身体验土陶制作的乐趣。B.荆州市荆楚非遗博物馆设立后,将十多位非遗传承人请进博物馆带薪授徒,探索以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非遗传承突破家族传承的局限,为非遗注入新鲜血液。C.秭归县通过邀请专家讲授端午习俗和屈原文化等方式,多措并举,经多年努力,逐渐形成了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龙舟竞渡、三闾骚坛等文化品牌,使秭归闻名全国,享誉世界。D.村委会推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乡村发展策略,利用本村老房子、寺庙等古建筑文化遗产吸引游客,并举办乡村文化节,大力向游客推销土特产,提高了村民们的收入水平。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5.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谈到的非遗的作用有何异同?【答案】1.C2.C3.D4.①对比论证,从载体、传承和状态等方面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对比以强调非遗的优势。②比喻论证,以静水喻非遗从而生动形象地论证了非遗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③举例论证,列举了书法等非遗实例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④引用论证,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以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5.①同:都谈到了非遗有助于提升民族自豪感;都谈到了非遗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非遗有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②异:材料一论及了非遗在增强民族(群体)凝聚力、促进社会团结和谐和成为群体共同身份标志的作用;材料二则强调了非遗的精神引领和资源挖掘作用以及丰富精神食粮、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的作用。【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因为它会促进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并增强群体凝聚力,促进社会团结和谐,成为群体共同身份的标志”错误,材料一原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享性,……会促进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并增强群体凝聚力,促进社会团结和谐,成为群体共同身份的标志”,“共享性”是非遗的特性,“会促进”是非遗特性带来的结果,而选项将结果说成了原因,可见因果颠倒。B.“申遗的总数”说法错误,材料一原文是指成功申遗的总数;“实现了质的飞跃”不准确,原文是“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可见选项以偏概全。D.“正是我国非遗的定力和凝聚力之重要表现”错误,不合文意,材料二原文是“显示着一个文明体系的定力和凝聚力”,而选项将“一个文明体系”偷换为“我国非遗”,不和文意。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经济增长和物质发达已不再是新格局中的发展内涵”错误,由材料二原文“新格局中的发展内涵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和物质发达”可知,“新格局中的发展内涵”并未排除“经济增长和物质发达”,选项曲解文意。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材料一阐述了非遗的共享性与作用以及我国非遗保护成绩,重点分析了我国非遗保护的时代机遇,论证了“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的时代机遇,把老祖宗的技艺和智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的观点。A.属于非遗传播、保护与传承方面。B.是非遗传承措施。C.属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都可以作为论据;D.主要讲的是追求经济效益,且老房子、寺庙等古建筑文化遗产不属非遗范畴,因而不能作为论据。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方法。①“物质文化遗产以不具有能动性的物质为载体,通过物的传递进行传承,是不能发展和创新的静态的东西”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载体是具有能动性的人,它通过传承人的口述或口述表演、身体示范或表演、综合示范或表演等进行传承,传承人既是遗产的接受者又是创造者,它的‘文化财富’是活态的、不断被发展和创新的”文段从载体、传承和状态等方面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对比论证,强调了非遗的优势。②“非遗静水流深,隐于寻常,百姓日用而不觉,历经数千年嬗变不曾中断,显示着一个文明体系的定力和凝聚力”将非遗比喻为静水,生动形象地论证了非遗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③“书法遗产中揄扬‘疏体’,抑压‘密体’都是传承人对书法遗产实施的改造和拨转,累积成今天厚重的书法遗产,衍生出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书法如此,其他非遗门类及亚类如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民俗等概莫能外”作者通过举例,论证了“非遗传承人心性修养历程和成果作为精神文化的成果,代代口耳相传,沉淀、衍化、汇聚成清晰的脉络,以文脉样式呈现,成为遗产中最精华部分”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论证了“要实施统筹分类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发挥非遗的精神引领和资源挖掘作用,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提供丰富精神食粮,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的观点,通过引证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找出两则材料中有关非遗作用和意义的文字,再分析比较其异同点。材料一:第一段,“对群体内部而言,会促进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并增强群体凝聚力,促进社会团结和谐,成为群体共同身份的标志”“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大提升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第三段,“不论是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还是持续推动非遗申报和保护工作,都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地位。”材料二:“我们要……发挥非遗的精神引领和资源挖掘作用,……提供丰富精神食粮,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同时在对外交流互鉴中寻求提升,让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非遗昂首走向世界,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博大、系统完整及独特贡献,彰显文化优势和独特魅力,……”可见,两则材料都都谈到了非遗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非遗有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同时,材料一直接点出了非遗有提升民族自豪感的作用;而材料二则说让非遗“昂首走向世界”“彰显文化优势和独特魅力”,是间接反映了其在提升民族自豪感方面的作用。这些是相同点。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享性,对群体内部而言,会促进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并增强群体凝聚力,促进社会团结和谐,成为群体共同身份的标志”,论及了非遗在增强民族(群体)凝聚力、促进社会团结和谐和成为群体共同身份标志的作用;材料二,“我们要实施统筹分类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发挥非遗的精神引领和资源挖掘作用,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提供丰富精神食粮,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则强调了非遗的精神引领和资源挖掘作用以及丰富精神食粮、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之作用。这些是差异处。(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2021·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刘姥姥初进荣国府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锤般一物,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个什么东西?有甚用呢?”正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儿。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平儿与周瑞家的忙起身,说:“刘姥姥只管坐着,等是时候,我们来请你。”说着迎出去了。刘姥姥只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只见那凤姐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立在面前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已在地下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搀着不拜罢。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甚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个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下了。板儿便躲在他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了几句闲话时,就有家下许多媳妇儿管事的来回话。周瑞家的回了太太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一样的。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的说,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的说,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情分。”周瑞家的便道:“没有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道:“论理,今日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的;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少不得说了……我今日带了你侄儿,也不为别的,只因他爷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天气又冷了,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爹在家里怎么教你的?打发咱们来作什么的?只顾吃果子么!”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馔来……刘姥姥已吃完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唇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也知道了。论亲戚之间,原该不待上门来,就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中事情太多,太太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是有的。况我接着管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亲戚们。一则外面看着虽然烈烈轰轰,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说与人也未必信呢。今你既大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儿向我张口,怎好教你空手回去?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不嫌少,且先拿了去用罢。”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苦,只当是没想头了,又听见给他二十两银子,喜得又眉开眼笑道:“我们也知艰难的,但俗语道:‘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些。’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呢。”周瑞家的在旁听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笑而不睬,叫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来,都送至刘姥姥跟前。凤姐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们作件冬衣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不虚留你们了。这串钱雇了车子坐罢,到家该问好的都问个好儿。”……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拿了银钱,随周瑞家的走至外厢,仍从后门去了。(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D.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7.(凤姐)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表明自己是个认亲的人,有一副热心肠,即使是对远房的穷亲戚也没有丝毫的冷淡、怠慢。B.为了表明自己在贾府中的地位,迎来送往是自己分内的事。C.体现出王熙凤很虚伪,办事圆滑。D.王熙凤没有读过书,没文化,没礼貌。8.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9.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答案】6.A7.D8.刘姥姥是一个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言语粗俗,但又有些自尊、难以启齿求人的农村老妇人形象。①由刘姥姥被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吓得不住的展眼”可知,刘姥姥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②由“我们也知艰难的,但俗语道:‘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些。’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呢。”可知,刘姥姥言语粗俗。③由说明来意时“未语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的尴尬表情与推出板儿说话可知,刘姥姥有些自尊、难以启齿求人。9.观点一:凤姐接待刘姥姥傲慢无礼。①运用“不接茶”“不抬头”等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富贵和傲慢;②运用了“忙欲起身”“犹未起身”等动作描写,显示了凤姐的虚情假意;③运用了“嗔周瑞家的”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凤姐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观点二:凤姐接待刘姥姥比较得体。①运用了“满面春风”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热情;②运用了“忙欲起身”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凤姐对穷亲戚的尊重;③运用了多处语言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周到和客气。【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B.“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错,联系文本“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道”“‘只因他爷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天气又冷了,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可知,实为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C.“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错,这与主题不符。文本中,作者安排刘姥姥进贾府,就是从一个外人的眼光来描写贾家的奢华,凤姐满屋子耀眼争光的物件,引起这个穷困农妇的无比惊奇,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也写出荣府的豪富奢华,并非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D.“行乞的幌子”“话语那么突兀”错,联系文本“‘只因他爷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天气又冷了,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可知刘姥姥是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并非使板儿成为行乞的幌子。且《红楼梦》写第二年刘姥姥即带着“头一茬摘下的瓜菜”,二进荣国府,以感谢贾家的关照;联系上下文“周瑞家的便道:‘没有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可知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凤姐早已明白,刘姥姥推出板儿说话,是为了缓解窘态,因此刘姥姥的话并不突兀。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D.“王熙凤没有读过书,没文化,没礼貌”错。“怎么不早说!”王熙凤说这句话是为了向外人表明她有一副热心肠,说明她在贾府是有一定地位的,迎来送往是自己分内的事,也体现了王熙凤的虚伪,办事圆滑,不能表明她“没有读过书,没文化,没礼貌”。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可以从选文中对刘姥姥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直接描写,以及其他人物的间接描写中,分析概括刘姥姥的形象。由“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锤般一物,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个什么东西?有甚用呢?’正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可知,刘姥姥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由“我们也知艰难的,但俗语道:‘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些。’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呢”可知,刘姥姥言语粗俗。由“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道:‘论理,今日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的;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少不得说了……我今日带了你侄儿,也不为别的,只因他爷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天气又冷了,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可知,刘姥姥有些自尊、难以启齿求人。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其后要到选文中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如果认为凤姐傲慢无礼,可以从以下句子分析:“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道:‘怎么还不请进来’”,运用“不接茶”“不抬头”等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傲慢无理;“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立在面前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凤姐虚情假意,言不由衷;“又嗔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精炼简短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凤姐的表里不一,虚心假意。如果认为比较得体,可以从以下句子分析:“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运用了“满面春风”的神态描写,说明此时的凤姐非常热情;“凤姐忙说:‘周姐姐,搀着不拜罢。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甚么辈数,不敢称呼’”“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们作件冬衣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不虚留你们了。这串钱雇了车子坐罢,到家该问好的都问个好儿”等语言描写,表明凤姐对待客人热情周到;“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立在面前了,这才忙欲起身”,运用了“忙欲起身”的动作描写,表明凤姐对穷亲戚是十分尊重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2021·湖南省东安县第一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古弼,代人也。少忠谨,好读书,又善骑射。初为猎郎,使长安,称旨,转门下奏事,以敏正著称。太宗嘉之,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言其辅佐材也。令弼典西部,与刘洁等分绾机要,敷奏百揆。世祖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赐爵灵寿侯。征并州叛胡。还,进为侍中、吏部尚书,典南部奏事。恭宗总摄万几,微为东宫四辅,与宜都王穆寿等并參政事。诏以弼保傅东宫,有老成之勤,赐币千匹、绵千斤,迁尚书令,弼虽事务殷凑,而读书不辍,端谨慎密,口不言禁中之事,功名等于张黎而廉不及也。世祖大闻,将校猎于河西。弼留守,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者。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弼属官惶怖惧课。弼告之曰:“吾以为事君使畋猎不适盘游,其罪小也。不备不虞,使戎寇恣逸,其罪大也。今北狄扎炽,南虏未灭,狡焉之志,窥伺边境,是吾忧也。故选肥马备军实,为不虞之远虑。苟使国家有利,吾何避死乎!明主可以理干,此自吾罪,非卿等之咎。”世祖闻而叹曰:“有臣如此,国之宝也!”后车驾畋于山北,大获麋鹿数千头,诏尚书发车牛五百乘以运之。世祖寻谓从者曰:“笔公必不与我,汝辈不如马运之速。”遂还。行百余里而弼表至,曰:“今秋谷悬黄,麻菽布野,猪鹿窃食,鸟雁侵费,风波所耗,朝夕参倍。乞赐矜缓,使得收载。”世祖谓左右曰:“笔公果如朕所卜,可谓社稷之臣。”世祖崩,吴王立,以弼为司徒,高宗即位,与张黎并坐议不合旨,俱免,有怨谤之言。其家人告巫蛊,俱伏法。时人冤之。(节选自《魏书·古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B.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C.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D.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的封号。B.侯,我国古代的一种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C.东宫,太子所居之宫,也被称为“春宫”“青宫”。可用来借指太子。D.社稷,谷神和土神的总称。社为谷神,稷为土神,旧时亦为国家代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弼爱好读书,能文能武。古弼喜爱读书,又擅长骑马、射箭。即使是政务繁忙紧迫之时,他也从未停止读书。B.古弼谨慎忠诚,受到褒奖。在恭宗总揽朝政时,古弼被任命为东宫辅佐大臣,因老成持重、勤勤恳恳得到皇帝褒奖。C.古弼正直敢言,一心为国。古弼为了边境安危和百姓民生考虑,据理力争,两次因没有执行世祖的命令而激怒世祖。D.古弼历任要职,未得善终。他一生经历多个皇帝,被授予一系列重要官职。在高宗时因故被免职,并被家人诬陷致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备不虞,使戎寇恣逸,其罪大也。(2)明主可以理干,此自吾罪,非卿等之咎。14.古弼名“笔”是皇帝所赐,有何意义?请简要概括说明。【答案】10.C11.D12.C13.(1)(如果)不准备,不防范,让敌寇随意自由侵入,这罪就大了。(2)圣明的君主是可以用道理来说服的,这件事是我自己的罪过,不是你们的过错。14.①古弼头尖身直,取其形似;②喻其正直有作为。【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世祖大怒说:“尖头奴,竟敢和我计较,等我回京,先杀了这个奴才!”古弼头尖,世祖常叫他笔头,当时人称他为笔公。“尖头奴”是世祖对古弼的称呼,不能断开,排除AD。“笔头”做“名”的宾语,前面不断开能,排除B。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社为土神,稷为谷神。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两次因没有执行世祖的命令而激怒世祖”错误。第二次并未激怒世祖。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备”,准备;“虞”,防范;“恣逸”。随意自由。(2)得分点:“干”,说服;“咎”,罪过;“非卿等之咎”,判断句,不是你们的过错。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由“弼头尖”可知,古弼头尖身直,取其形似;由“取其直而有用”可知,喻其正直有作为。参考译文:古弼,代地人,从小就忠实、谨慎,喜爱读书,又擅长骑马、射箭。起初,他当猎郎,出使长安,符合皇帝心意转任门下省奏事,以机敏正直得到称誉。太宗嘉奖他,赐给他名字为“笔”,采用正直而有用的意思;后来改名为“弼”,意思是说他有辅佐之才。皇帝派他掌管西部,与刘洁等人分管机要,向皇帝奏百事。世祖即位后,古弼因功被拜为立节将军,赐爵为灵寿侯。征讨并州叛变的胡人,回朝后,升官为侍中、吏部尚书,主管南部奏事。恭宗总揽国家大权后,召古弼为东宫四辅,与宜都王移寿一起参议政事。皇帝下诏认为他保护辅佐太子,老成持重,勤勤恳恳,赐给他千匹帛、千斤绵。后来他又升任为尚书令。虽然政务繁忙紧迫,但古弼不停止读书,他品德端正,行动谨慎,严守机密,从不对外说朝廷内部的事情。他功名和张黎相同,但不及张黎廉洁。世祖大阅兵,准备到黄河以西打猎。古弼留守,皇帝下诏让把壮马给骑士,而古弼却让人给弱马。世祖大怒说:“尖头奴,竟敢和我计较,等我回京,先杀了这个奴才!”古弼头尖,世祖常叫他笔头,当时人称他为笔公。古弼的下属十分恐惧担心,古弼告诉他们说:“我认为侍奉君王打猎,让他们游玩得不痛快,这罪小。(如果)不准备,不防范,让敌寇随意自由侵入,这罪就大了。现在北狄很强盛,南方的敌人也没消灭,他们十分狡猾,都在窥伺我们的边境,这就是我忧虑的。所以挑选肥马,以备军用,是为了防备不测的远虑。如果能使国家有利,我能怕死吗?圣明的君主是可以用道理来说服的,这件事是我自己的罪过,不是你们的过错。”世祖听了这些话,感叹地说:"有这样的大臣,真是国家之宝啊!”后来皇帝的车驾到山北打猎,捕到几千头糜鹿,诏令尚书调发五十辆牛车去运输。不久皇帝又对跟从的人说:“笔公肯定不给,你们不如用马运跑得快呀。”于是返回。走了一百多里,古弼的奏表便到了,表中说:“如今秋谷已黄,麻菽遍野,猪鹿偷吃,鸟雁侵害,风暴所损耗,早晚相差三倍。请赐稍得缓行,以便收载粮食。”世祖对左右说:“笔公果然像我预料的那样,真是社稷之臣啊。”世祖驾崩,吴王即位,任命古弼为司徒。高宗即位,古弼和张黎因参议政事不合皇帝心意都被罢免,于是多有抱怨和不满的言论。古弼和张黎的家人上告他们在家用巫蛊来诅咒朝廷,于是他们全被杀害。当时人们认为他们实在是冤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2021·辽宁葫芦岛市·高一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康祭酒赴轮台曹唐灞水桥边酒一杯,送君千里赴轮台。霜粘海眼旗①声冻,风射犀文甲缝开。断碛簇烟山似米②,野营轩地鼓如雷。分明会得将军意,不斩楼兰不拟回。[注]①海眼旗:“海眼”是一种双圆状的防守型军阵,而不同的军阵则是受不同的军旗指挥,所以指挥“海眼阵”的军旗被称为“海眼旗”。②山似米:唐代常常以“米”喻雪或霜,故此处“山似米”指远山如雪。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灞桥点明送别的地点,“千里”写出轮台的遥远,流露出对友人路途安全的忧虑。B.颔联写轮台环境之恶劣:风吹霜冻的海眼旗的声音,是听觉描写;风透过盔甲缝隙刺入肌骨,是视觉描写。C.颈联将视角转向远方,远处的沙漠中燃起簇簇狼烟,山上覆盖着皑皑白雪,为描写战争提供了背景。D.“鼓如雷”,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战争的激烈程度,进一步渲染出轮台的危险环境。16.这首诗尾联和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三、四句在内容上有相似之处。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B16.①本诗尾联直抒胸臆,清楚地领会了将军的意思,不消除边关的战乱不会返回家乡。②王昌龄诗的后两句借景抒情,战斗中,大漠风沙磨穿了身上金属盔甲,但是不打败外族侵略是不回家乡的。③两首诗都写出了边关将士们的豪壮的英雄本色,体现出保家卫国的英雄情怀。【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B.“风透过盔甲缝隙刺入肌骨,是视觉描写”说法错误。“风射”的意思是“风劲吹”,“犀文甲”是指犀牛皮制的铠甲。“风射犀文甲缝开”是指风透过盔甲缝隙刺入肌骨。寒风凛冽,穿透盔甲,直刺肌肤,甚至让人感觉寒风渗进了骨里,这是触觉描写,不是视觉描写。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诗尾联“分明会得将军意,不斩楼兰不拟回”中,“楼兰”是汉时西域国名,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这句诗是写战士们清楚地理解了“将军意”,不消除边关的战乱就不会返回家乡。这是使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抒发出战士们对胜利的渴望和必胜的信念,表现出边关战士的豪迈英勇和极强烈的爱国热情。王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指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这两句是用了借情抒情的手法,用“黄沙”二字,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黄沙弥漫、烟尘四起、边关荒凉、沙土漫天……战斗中,大漠风沙磨穿了身上金属盔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但尽管如此,战士们依然抱着不打败外族侵略就不回家乡的信念,“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因此,本诗的尾联和王诗的三、四句都写出了边关将士们不获取胜利就不返回家乡的决心,以及他们不惧牺牲、豪迈雄壮的英雄本色,表达出战争必胜、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和崇高情怀。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2021·辽宁葫芦岛市·高一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想要泉水流得远,“_________”;想要国家安定,“_________”。(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阿房宫的走势,一直通到咸阳。(3)苏洵《六国论》中,写诸侯割地越多,秦国侵犯越厉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必浚其泉源必积其德义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浚”“骊”“构”“繁”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2021·河北保定市·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清明节小长假期间,三星堆博物馆入园总人次超过4.5万人次。第一季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单中,三星堆博物馆凭借着以出4.92的热搜综合指数超过故宫博物院第一次首登榜首。游客,人们都想一睹那些奇异的青铜器所蕴含的魅力。三星堆博物馆发布公告,为满足广大游客的参观需求,博物馆原定于3月29日起实施青铜馆基本陈列提升工程将延期至国庆节假期以后。展馆将以图文、声影的形式呈现修复知识,游客可亲身体验文物的修复过程、了解文物修复的技术方法。不仅是博物馆里珍藏的文物,整个三星堆博物馆区也值得细细。的仿古祭祀台、古典风格的附属建筑群,还有绿茵如毯的草坪、宽广明丽的水面、造型别致的假山、古拙质朴的水车、供孩子们嬉戏的乐园。小桥流水、湖光岛影、四时风物,将历史文化的厚重与现代休闲的轻松巧妙。据介绍,三星堆博物馆筹建之初,在办馆理念上就明确提出了走“馆园一体”的创新之路,即文博事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将三星堆博物馆定位为融历史博览、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在突出博物馆专业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其旅游休闲功能。努力营造馆外环境,积极拓展功能外延,保护与利用并举、文化与旅游争辉,使博物馆成为美好生活方式的一部分。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纷至沓来品味气势恢宏融合B.纷至沓来品位器宇轩昂融合C.蜂拥而至品位气势恢宏整合D.蜂拥而至品味器宇轩昂整合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馆园一体”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当他带着他的师跨进“天下第一关”时,他也是这样走着的。B.疫情特殊时期,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是无法进入小区的。C.喜剧演员陈佩斯曾提出“创造笑声是创作的出发点,而非创作手段”,令人深思。D.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20.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答案】18.A19.B20.三星堆博物馆以4.92的热搜综合指数超过故宫博物院首登榜首。【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蜂拥而至,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根据语境,是说游客不断到来,应用“纷至沓来”。第二处,品味,一指尝试滋味,二指仔细体会,三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品位,泛指人或物的品质、水平。根据语境,此处需要使用动词,应用“品味”。第三处,气势恢宏,气势磅礴,场面大气。器宇轩昂,形容人的气质、风度出众,不同一般。根据语境,此处形容建筑群的气势,应用“气势恢宏”。第四处,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整合,通过整顿、协调重新组合。根据语境,是说“将历史文化的厚重与现代休闲的轻松”合成一体,应用“融合”。故选A。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的引号与B项的引号都表示强调。A.引号表示特定称谓。C.引号表示引用话语。D.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故选B。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凭借着以4.92的热搜综合指数”句式杂糅,“凭借着……的热搜综合指数”和“以……的热搜综合指数”两句杂糅,二者留一;“第一次”与“首登榜首”重复,可以删除“第一次”。(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2021·河北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源自上古时代原始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根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①: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清明节日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是礼敬祖先、缅怀亲人、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了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清明节②,还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清明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传承,在唐宋时期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多个地域、多种民俗为一体,文化内涵更加丰富。③,但在全国范围盛行并设扫墓假期是在唐宋之后。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请以“清明节”开头,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①人类原始的信仰有两种②不仅有祭祀、追思的主题③清明节虽然历史悠久22.第一段:清明节的起源。第二段:清明节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分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依据该空后面的“:”和后文“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可知,该空应该填写有关人类信仰的总结性语句,又因为是“根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得出的结论,所以该空应填“人类原始的信仰有两种”。第二空:依据后文“还有……的主题”可知,该空应使用“不仅有……的主题”的句式;再依据前文“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是礼敬祖先、缅怀亲人、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可知,该空应填写“不仅有祭祀、追思的主题”。第三空:依据后文“但……”可知,该空应使用“虽然……”的句式;再依据前文“清明节有着悠久的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工学院《机械制造技术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高纯工艺系统设备分条机相关行业投资方案范本
- 2024年创新型岗位合作协议
- 2024年体育赛事场馆租赁协议
- 2024年仓储单证质押融资合同
- 幕墙工程安全临时用电方案
- 2024年住房按揭贷款合同样本
- 商圈步行街绿化工程方案
- 2024年劳保用品长期供货合同
- 2024年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系列设备项目申请报告模范
- DL∕T 5776-2018 水平定向钻敷设电力管线技术规定
- (正式版)SH∕T 3548-2024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JT-T-617.1-2018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1部分:通则
- 教育新篇章:数字化转型
- 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款月供及节省利息EXCEL计算
- GA/T 1073-2013生物样品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的顶空-气相色谱检验方法
- 设施农业用地备案申报材料(全套表格)
- 双培养工作实施方案3页
- 全身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表)
- 选矿浮选药剂分类及机理
- 成功从这里开始---自律 主持人发言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