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建筑设计课件_第1页
剧场建筑设计课件_第2页
剧场建筑设计课件_第3页
剧场建筑设计课件_第4页
剧场建筑设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剧场建筑设计

剧场建筑设计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戏剧的发展与剧场建筑1、写实派—力求在舞台上创造逼真于现实的幻觉。从露天舞台发展到高而深的箱型舞台、镜框式舞台台口马蹄型多层包厢。剧场建筑设计

第一章绪论

优点:适合分场演出、复杂布景等要求。缺点:演员与观众缺少交流。剧场建筑设计

第一章绪论

2、写意派--着眼于以演员的表演来再现生活。特点:舞台伸出,观众可以从三面围观。主要靠演员精湛的演技。舞台形式:A、伸出式舞台

B、中心岛舞台

C、延伸式舞台

D、环形舞台3、写实派与写意派并存剧场建筑设计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我国剧场发展概况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故宫畅音阁大戏楼。清代中晚期城市多是戏场兼酒楼---广德楼、广和楼,三庆园,庆乐园。<新堂书>的<礼乐志>谈到: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后称“梨园”即源与此。剧场建筑设计

第一章绪论

1936年---389座1949年---891座1959年---2800座1981年---2800(电影院)+1700(影剧院)+1000(剧场)第一章绪论

第三节剧场分类、规模和等级一、分类1、按使用性质分:歌舞、话剧、戏曲三类。2、按容量分:特大1601座以上大型1201-1600座中型801-1200座小型300-800座

第一章绪论

3、按等级分类:特、甲、乙、丙四个等级。特等—根据具体要求确定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1到100年丙等---25到50年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第一章绪论

二、规模确定的影响因素1、与演出剧种有关;2、与规划服务范围有关;3、与电影放映条件有关;4、与当地材料、施工技术有关;第二章剧场的组成、用地和总平面设计

第一节剧场的组成、功能组合一、组成演出部分、观众使用部分、辅助使用部分(一)、演出部分1、舞台演出部分:舞台、侧台、乐池及舞台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灯光控制、电声控制、效果室等)2、演出准备部分:化装室、服装室、更衣室、道具室、候演室、卫生间、乐队休息、等。(有排练厅)第二章剧场的组成、用地和总平面设计(二)、观众部分观众厅、休息厅、卫生间、小卖部等。(有特殊情况可设贵宾休息)(三)、管理及辅助用房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库房、售票室等,配电间、锅炉房等。二、剧场功能组合(关系图)第二章剧场的组成、用地和总平面设计第二节剧场用地选择1、符合城市规划要求。2、基地一面与城市道路临接。3、主要入口空地应满足要求0.2平方米/座

4、处于城市交叉路口时应满足车行视距的要求。5、应留有停车场。6、总平面设计应功能分区明确。

7、总平面应留消防道路。

8、应考虑无障碍设计。

9、应考虑周围绿化10、设备用房防止噪声干扰。第二章剧场的组成、用地和总平面设计二、术语1、池座—与舞台同层的观众席。2、包廂—沿观众厅侧墙、后墙割成小间的观众席。3、舞台—剧场演出部分的总称。(主台、側台、后舞台、乐池、台唇、台口、台仓、台塔。)4、台口—舞台向观众厅的开口。5、台塔—主台以上至栅顶的空间。它是物台表演和机械运作的基本空间。第二章剧场舞台演出部分第一节主台一、舞台及其空间尺寸舞台基本上分两类,开敞式和箱型.深度1、大幕区2、表演区3、中景区4、天幕灯光区5、天幕至后墙宽度6、表演区7、侧幕8、演员活动区9、单式吊杆装置

第一节主台

名称尺寸舞台深度1大幕区0.3-0.6米2表演区8-12(15)米3中景区2-3米4天幕灯光区3.5-4米5天幕至后墙5米宽度6表演区10-14(16)7侧幕3-4米8演员活动区3-4米9单式吊杆装置0.6米一、舞台的深度与宽度二、舞台的高度

舞台的高度是指舞台面至栅顶的高度。舞台面比前排高1米,过高,前排看不见舞台面,过低,会使观众厅地面起坡加大,不经济。(见黑板剖面图)(1)H=2h+2m(2)H=2h+4m

第二章剧场舞台演出部分

剧种观众厅容量主台宽*进深*高戏曲500-800801-10001001-120015-1818-2121-249-1212-1612-1513-1715-1814-18话剧600-800801-10001001-120018-2121-2424-2712-1514-1815-1815-1918-2116-20歌舞剧1200-14001401-16001601-180024-2727-3030-3315-2116-2018-2418-2521-2722-30第二章剧场舞台演出部分三、台口的宽度和高度1、台口宽度应大于等于表演区的宽度。一般为放映距离的1/2.2-2.5

第二章剧场舞台演出部分2、台口的高度台口高度一般为6-8米。第二章剧场舞台演出部分3、台口过高带来的问题(1)台口过高加大面光灯的投射距离,导致加大烛光,增加用电量。(2)台口过高,台口前天棚抬高,会削弱反射效果。(3)台口高度增加1米,造价增加上万元。第二章剧场舞台演出部分剧种观众厅容量台口宽*高戏曲500-800801-10001001-12008-109-1110-125-65.5-6.56-7话剧600-800801-10001001-120010-1211-1312-146-76.5-7.57-8歌舞剧1200-14001401-16001601-180012-1414-1616-187-88-1010-12第二章剧场舞台演出部分第二节側台及后台一、侧台1、主台两侧均布置侧台,应靠进主台前部,便于演员、景物与主台联系。两个侧台的总面积:甲等不小于主台的1/2。乙等不小于主台的1/3。丙等不小于主台的1/4。第二节側台及后台

2、设有车台的侧台,其面积除满足车台停放外,还应有存放和迁景物的工作面积,其面积不得小于车台面积的1/3。3、主台与侧台的洞口宽度:甲等剧场不应小于8米;乙等剧场不应小于6米;丙等剧场不应小于5米;第二节側台及后台

4、主台与侧台的洞口高度:甲等剧场不应小于7米;乙等剧场不应小于6米;丙等剧场不应小于5米;5、设有车台的侧台洞口宽度,除满足车台通行宽度,两边最少各加0.6米.6、甲等剧场侧台与主台之间的洞口宜设防火圈帘。第二节側台及后台

二、后台化妆用房:主要化妆用房应与舞台同层.如在其它层应靠近楼梯并靠出场口,可设电梯.1、1-2人化装间每间不小于12米。

4-6人化装间每人不小于4米。

10人化装间每人不小于2.5米。

第二节側台及后台

甲等剧场大\中\小不宜小于4间,总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乙等剧场大\中\小不宜小于3间,总面积不小于160平方米;丙等剧场大\中\小不宜小于2间,总面积不小于110平方米;第二节側台及后台

2、化妆间窗设遮光设备。3、化妆间设两个洗脸盆(小的可设一个)4、甲、乙剧场化装间设卫生间。5、甲、乙剧场化装间设独立空调系统。第二节側台及后台

服装室:男女分开设置。1甲等剧场服装间不少于4间。使用面积不少于160平方米。2乙等剧场服装间不少于3间。使用面积不少于110平方米。3丙等剧场服装间不少于2间。使用面积不少于64平方米。4门的宽度及高度:1200*2400第二节側台及后台

卫生间、盥洗室不靠近主台1、盥洗室脸盆6-10人设一个。2、淋浴室喷头6-10人设一个。3、男大便器10-15人,女10-12人。第三节舞台设备

一、舞台灯光1、面光-指舞台表演区前半部的正面灯光,其位置不仅要考虑投射角合适,而且投射距离也不能太远。(见黑板图)一、舞台灯光

1、第一道面光桥的位置,应使光轴射到台口线与台面的夹角45-50度。2、第二道面光桥的位置,应使光轴射到大台唇边或乐池前边沿与台面的夹角45-50度。3、面光桥除灯具所占的空间外,其通行和工作宽度甲不小于1.2米,乙不小1米,高度不小于1.8米.4、面光桥的长度不小于台口长度。面光一、舞台灯光

2、耳光—耳光的作用与面光类似,都在于加强人物的立体感,在舞蹈表演时,用耳光作追光是较理想的。(1)第一道:灯具轴经台口边沿,射向表演区的水平投影与舞台中轴线所形成的水平夹角不应大于45度,并应使边座观众能看到台口侧边框。(2)耳光室分层设置,第一层底部应高出物台面2.5米。(3)耳光室每层净高不应低于2.1米,射光口净宽:甲等剧场不应小于1.2米,丙等剧场不应小于1.0米.(4)射光口应设金属护网

(5)甲等根据舞台前移的需要设2-3道耳光室,

乙等设1道.(当舞台不升降时).3、天幕灯光—天幕顶排灯一般装在最后一到檐幕后的灯光吊杆上,距天幕3-4米。4、脚灯—设在台唇前沿的灯槽内,供演出时的辅助光及闭幕时的大幕照明。二、技术用房1、追光室在观众厅后部,左右各1个,面积不宜小于8平方米。高度不应小于2.2米,室内设计排风。甲等设计,乙等不设留出电源。2、调光柜室调光柜室设计应靠近舞台,其面积应与舞台调光回路数量相适应,甲等不小于30平方米;乙等不小于25平方米;丙等不小于20平方米;调光柜室净高不小于2.5米,室内要有良好的通风.3、声控室、灯控室均应设在观众厅后部,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窗1.2*0.6,声控室应听到直达声.4、同声翻译室,设在观众厅周边,能看到表演区,有监视窗口,面积不小于5平方米。5、台上机械控制室宜设在二层天桥中部。三、栅顶舞台上空条形搁栅工作平台,由密排木方构成,一般称为葡萄架。上部空间大于1.8米,可利用梯形桁架本身的结构空间.四、天桥五、吊杆第四节乐池及台唇

1、面积:1平方米/人(演奏员)

0.25平方米/人(伴唱)

乐池面积及进深尺寸选用参考乐池规模面积(不小于)进深(不小于)大型中型小型

80平方米60平方米40平方米

5.4米

4.2米

3.6米2、乐池开口进深不应小于乐池进深的2/3.3、确乐池深与宽之比不应小于1:34、地面至舞台面的高度,在开口位置不应小于2.2米,台唇下净高不低于1.85米.5、乐池两侧都设通往主台和台仓的通道。6、阅池可做成升降乐池。第四章观众厅第一节:观众厅平、剖面形式一、平面形式:1、矩形平面优点:平面规整、结构简单、声音能分布均匀、施工简单。缺点:池座前部接受不到一次反射声,空白区加大。(适应于中小型剧场)2、钟形平面-矩型平面的改进。减少了两边的偏座。3、扇型平面-在相同的视距和视角的条件下,与上两种相比,可以有更大的容量。(10度)4、六角型平面-在扇形基础上有改进,施工麻烦。5、马蹄型及圆型平面-最佳座位分布,容易产生聚焦。

二、观众厅的剖面形式一般习惯上指观众厅的纵剖面内轮廓线范围内的空间形式。(1)无楼座(2)单层楼座(3)双层楼座第三节观众厅座位排列一、排列方式:短排法—它由3-4条纵向走道和2-3条横向走道组成人行疏散通道。座席:甲等剧场不应小于0.8平方米/座乙等剧场不应小于0.7平方米/座丙等剧场不应小于0.6平方米/座走道宽度:见黑板图长排法-取消纵向走道,只设两边走道,宽度1.2米,排距1-1.1米.二、座位的横排曲率和错位布置(见黑板图)第四节楼座设计一、楼座进出场的布置一般有单进口和双进口两种。二、楼座的结构形式1、纵向悬臂梁式2、横向刚架承加悬臂梁三、挑台栏板形式及构造第四节视线设计一、视距—指观众眼睛到设计视点的水平距离。一般以观众厅最后一排中至大幕中的直线距离作为设计控制的最远距离。最远距离:33.3米二、视角—水平视角,垂直视角和水平控制角。1、水平视角—指眼睛不动的情况下,在水平方向上看到的景物。剧场:30-60度之间的座区是好座位。第一排的水平视角不大于120度。

普通银幕:第一排的水平视角不大于37度。1.3-1.5倍的银幕宽,当宽银幕时,

第一排的水平视角不大于55度。0.8倍的银幕宽为第一排距离.

2、垂直控制角:仰视角和俯视角仰视角检验池座前排的观众仰视效果。俯视角控制楼座后排观众的观看条件。3、水平控制角(偏座控制角)--天幕中心与台口相切的联线所夹的角度来控制偏座(41-48度,50度效果也好,还可增加观众人数)三、地面坡度设计起坡有:曲线坡、直线坡、折线坡、阶梯形1、设计视点的位置—设计视点是划分可见与不可见范围的界限。它的确定,关系到观众能看到舞台演出的范围和地面坡度的升起大小。(木偶、芭蕾舞、电影)电影:一般设在银幕下沿中点上,银幕的宽度一般11-12米,或按反映距离的1/2..2-2..5估计.三、地面坡度设计

2、地面坡度设计标准在设计中用“C”表示,简称“C”值,C值是指观众视线与前一排观众眼睛间的垂直距离。1、C=12CM无遮挡视线设计标准2、C=6CM左右错开布置。一般设计可由第二排、三排起坡,如设计视点比第一排观众的眼睛高得多,前3-4排可以不升高甚至倒坡。3、地面坡度的求法。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图解法。另一种是数解法。

图解法第一步:确定各种值,按比例画出。

A、视点O的位置及高度h,B、第一排到视点O的距离、C、排距:900MM、D、C=120MME、观众眼睛到地面的距离h’

第二步:OA1连线+C,到A点,OA连线延长到B点.B点是后一排人眼睛的位置.依此类推第三步:画出人眼到地面的高度h’.各排下端即地面标高,它们的连线就是地面坡度线.图解法不能直接求出观众厅中任意一排的地面升高,故积累的误差大.一般用检验工作.相似三角形数解法Yn=Ln

/Ln-1(yn-1+k.c)例题:某观众厅.池座20排,排距0.8米,横走道在13-14排之间,求观众厅池座地面升起及相应标高.(1)b=1.1-1=0.1

C=120mm(两排)

d=800mm2d=1600mm

a=7000mm

13-14排1200+800=2000mm

第五节声学处理一、观众厅的体形和容积二、观众厅的体型设计1、充分利用直达声(1)缩短传播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