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儒家生态观的核心是“天人合一”思想和“仁”学。在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中,董仲舒和荀子对“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拥有独到的见解。董仲舒曾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君主有德,人心向善,感动天地,天下便有祥瑞现象出现;君主无德,人心向恶,激怒上天,上天会以灾害的形式警告人们,要人们自省。《荀子论礼》中也提到”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和地是世间万物生存的根本,一旦天地遭到破坏,万物都无法生存。“天人合一”的思想放在今天意义更加明显,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出现很多重大自然灾害,提醒人们,万物皆有规律,阴阳相生相克。“仁”学是儒家生态思想的另一个核心。孔子把“仁”作为自然界最高道德原则,儒家思想提倡人们用友善的态度对待世间万物。“仁”学思想与儒家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共生共荣思想相一致。《后汉书》记载,孔子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儒家的“仁”学理念引导普通民众把对待世界万物的态度提升到道德的层面,对于后世人与自然相处之道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扩展了人类道德的范围,给后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提供了理性的思维和启发,即提倡生态道德,遵循自然规律,尊重世间万物。(摘编自孔凡洪《儒家生态观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材料二:20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面对这一重大考验,人们总会自觉返归传统,努力从中寻求救助。儒家的生态思想,充满着对大自然的伦理关爱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之思,对于如何恢复人与自然的和睦关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儒家“自然观”有其悠远的思想渊源,其发端是从《易经》中有关人们对宇宙自然的阴阳、刚柔、动静变化的阐释,其产生基础就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华民族很早就进入了农耕时代,从殷商时代开始出现了稳定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农耕社会,农业的播种、收获全依赖于自然,如果人们顺应自然、适时耕作,那么人们就可以解决吃饭问题,否则人们就难以维持生存。依靠自然、适时劳作的生产方式和观念,导致了“天人合一”思想的产生。这种思想对人们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强化了人们的泛生命意识,也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宇宙观和时空观。《荀子王制》上讲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这里强调了农业生产必须依据客观世界的规律来进行生产,只有“不违农时”和“顺天”,才能风调雨顺,才能“养生”。中国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仅肯定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而且更强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把整个自然看作一个统一的生命系统。在人类社会初期,由于生产水平和对大自然认识深度有限,人们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心。到了商、周时期,人们开始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对大自然的神秘色彩有所弱化。春秋晚期,孔子明确提出自然界与人的存在一样,是客观的、实在的,天地之道在于按其规律运行不息,化育万物。“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在这里,荀子将它视为天、地、人三者相协调发展所构成的理想状态。儒家的人文精神是一系列实践规范,它不仅仅是个人修身养性的学说,更是关注人类社会的维持和生存。儒家的人文精神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要求人们善待自然、顺应自然。“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儒家要求人们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从而保障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使人与自然万物相辅相生、和谐共处。在此古人的要义不是完全的禁欲,而是合理节制人们的欲望。孔子不仅仅提出了“仁者爱人”的人学观念,而且主张爱护野生动物,“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尤其反对当时统治者乐“佚(逸)游(游猎)”的社会现象。孟子则从“人皆有不忍之心”的性善论出发,从社会与自然一体的角度论证了从亲亲到仁民,再到爱物的道德升华过程。因此,儒家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自然界及存在的价值意义。人类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然界不仅仅是人类生产实践的对象,而且当人通过社会实践与自然相协调时,它也进入了人类审美的视野之中。儒家传统的审美观念是以人的身心合一的整体生命去感悟对象世界,达到对生命的体验。生态审美反映了主体内在与外在自然的和谐统一性。“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有助于人的生态审美观念的产生。生态审美正是以生态观念为价值取向而形成的审美意识,它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存和人与自然的生命关联。孔子“仁者乐山,知者乐水”,就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但其最终的落脚处仍是“智者乐,仁者寿”,人始终是自然的主人,人的主体始终优于自然的客体。他所说的“知者”与“仁者”,对山水的不同爱好都包含有对于自然的看法在内,而这种看法显示了汉民族对于自然欣赏的一个重要特征。(摘编自常新《儒家生态观的理性解读及其重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依据孔子名言,论述儒家思想提倡人们用友善的态度对待世间万物,这与材料二中孟子对人与自然的观点一致。

B.材料二认为,《易经》中有关人们对宇宙自然的阴阳、刚柔、动静变化的阐释,这跟人们对大自然充满敬畏之情有关。

C.材料二指出,儒家生态思想对恢复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认为人与自然的地位不平等,有一定的局限性。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儒家生态观的两大核心理念,即“天人合一”思想和“仁”学,二者有相同的出发点和针对性。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和维持生存,农业生产必须依据客观世界的规律来进行生产。

B.随着时代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和谐,彼此都是客观、实在、有规律的。

C.如果能合理节制人们的欲望,更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彼此相辅相生、和谐共处。

D.自然界不仅是人类生产实践的对象,也能成为以生态观为价值取向的审美对象。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围绕儒家生态观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和“仁”学两个核心方面展开论述。

B.材料一运用对比,既强调人们要自省,君主应有德,也把事理说得更透彻和全面。

C.材料二第五段,主要论证孔子、孟子从不同角度阐述自然界以及存在的价值意义。

D.材料二逻辑严密、鞭辟入里,采用了引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

4.材料一和材料二引用了很多儒家名言,请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二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驮水的日子

温亚军上等兵是半年前接上这个工作的。这个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每天赶上一头驴去山下的盖孜河边,往山上驮水。全连吃用的水都是这样一趟一趟由驴驮到山上的。新买回的驴是有点脾气的,和原来负责驮水的下士上了。连长就提出让上等兵去调教驴,接上驮水工作。上等兵是第二年度兵,平时沉默寡言,和谁说个话都会脸红,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平时话都难得说上半句的上等兵,着实有点不放心。可连长说,让他试试吧。上等兵接上驮水工作的第一天早上,还没有吹起床哨,他就提前起来把驴牵出圈,往驴背上搁装水的挑子。驴并没有因为换了一张生面孔就给对方面子,它还是极不情愿,一往它身上搁挑子就毫不留情地往下摔。上等兵一点也不性急,也不抽打驴,驴把挑子摔下来,他再搁上去。他一次又一次地放,用足够的耐心和驴较量着。最后把他和驴都折腾得出了一身汗,可上等兵硬叫驴没有再往下摔挑子的脾气了,才牵着驴下山。连队所在的山上离盖孜河有八公里路程,八公里在新疆算不了什么,说起来就是几步路的事。可上等兵赶着驴,走了近两个小时,驴故意磨蹭着不好好走,上等兵也是一副不急不恼的样子,任它由着自己的性子走。到了河边,上等兵往挑子上的桶里装满水后,驴又闹腾开了,几次都把挑子摔了下来,弄得上等兵一身的水。上等兵也不生气,和来时一样,驴摔下来,他再搁上去,摔下来,再搁上去。他一脸的惬意样惹得驴更是气急,那动作就更大,折腾到最后,就累了。直到半下午时,上等兵才牵着驴驮了两半桶水回来。上等兵回来倒下水后,没有歇息,抓上两个馒头又要牵着驴去驮水。天黑透了,上等兵牵着驴才回来,依然是两半桶水。倒下水后,上等兵给驴喂了草料,自己吃过饭后,牵上驴一声不吭又往山下走。这天晚上又去驮了两次水,天快亮时,才让驴歇下。第二天,刚吹起床哨,上等兵就把驴从圈里牵出来,喂过料后,就去驮水。这天虽然也驮到了半夜,可桶里的水基本上是满的。一连几天都是如此,如果不驮够四趟水,上等兵就不让驴休息,但他从没有抽打过驴一鞭子。不知驴对上等兵抱有知遇之恩,还是真的被驯服了,反正驴是渐渐地没有了脾气。连里的驮水工作又正常了。刚开始他每天都牵着驴去驮水,慢慢地,驴的性格里也没了那份暴烈,在上等兵调教下,心平气和得就像河边的水草。上等兵在日复一日的驮水工作中,感觉到驴已经真心实意地接纳了他,便对驴更加亲切和友好了。驴读懂了他眼中的那份亲近,朝空寂的山中吼叫几声,又在自己吼叫的回声里敲着鼓点一样的蹄音欢快地走着。上等兵感应着驴的那份欢快,明白驴对自己的认同,就更加知心地拍拍驴背,然后把缰绳往它的脖子上一盘,不再牵它,让它自己走,他跟在一边,一人一驴,走在上山或者下山的小道上。到了河边,上等兵只需往驴背上的桶里装上水就行,水装满了,驴驮上水就走。到了夏天,盖孜河边长满了草,上等兵就让驴歇一歇,吃上一阵嫩嫩的青草。他躺在草地上,①感受盖孜河湿润的和风,看着不远处驴咀嚼青草,被嚼碎的青草的芳香味洋溢着喜悦。他和驴彼此越来越对脾气了,他说走驴就走,说停驴就停,配合得好极了,他就觉出驴的可爱来。他还给驴取了名字,因为连长喜欢叫兵们这个家伙那个家伙,驴全身都是黑的,他就叫它“黑家伙”。渐渐地,“黑家伙”熟悉了每天的水要驮回哪里,它总主动走到那里。一天,上等兵在路上耽搁了一下。“黑家伙”没有接到叫它停的命令,径自走出好远。待上等兵追到山上,“黑家伙”已经把两桶水分别驮到一班和二班的门口,正站着等他喂草料呢。上等兵冲到“黑家伙”跟前,“黑家伙”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扑闪着大眼睛,等着一个不高兴的表情。上等兵没有骂它,却伸出手抚着它的背,表扬它,“黑家伙”兴奋地冲天叫了几声。有了第一次,上等兵就给炊事班打招呼,决定让驴自己独自驮水回连。他在河边装上水后,对“黑家伙”说声你自己回去吧。“黑家伙”就自己上山了。上等兵第一次让“黑家伙”独自上路的时候,还有点不大放心,悄悄地跟在“黑家伙”的后面,走了好几里路。弯弯曲曲的山路上,“黑家伙”不受路两旁的任何干扰。“黑家伙”稳健的身影,竟是这山中唯一的动点。在上等兵的眼中,这唯一的动点,一下子使四周沉寂的山峰山谷多了些让人感动的东西。②上等兵オ一下子感到心里有点空落,四面八方涌来的寂寞把他从那种无名的感动中揪了出来,他抖抖身子,寂寞原来已在刹那间浸润到他的全身。过了一个多小时,果然“黑家伙”不负他望,又驮着空挑子下山来到河边。上等兵高兴极了,扑上去竟亲了“黑家伙”一口,当场表扬“黑家伙”的勇敢,并把自己在河边等“黑家伙”时割的青草奖赏给它。“黑家伙”吃着青草,还不停地甩着尾巴,表示着它的高兴。上等兵托人从石头城里买了一个铃铛回来,拴到“黑家伙”的脖子上。铃铛声清脆悦耳,陪伴着“黑家伙”行走在寂静的山道上。“黑家伙”喜欢这铃铛声,它常常在离上等兵越来越近的时候,步子也越来越快,美妙的铃铛声也就越加地响亮,远远地传到在盖孜河边等候着它的上等兵耳朵里。为了打发“黑家伙”不在身边的这段空闲时间,上等兵带上课本,送走“黑家伙”后,便坐在河边看看书,复习功课。上等兵的心里一直做着考军校的梦呢。复习累了,③他会背着手,悠闲地在草地上散散步,呼吸盖孜河边纤尘不染的新鲜空气,感受远离尘世、天地合一的空旷感觉。想到“黑家伙”,上等兵心里又忍不住漫过一阵留恋。他知道,只要他一考上军校,他就会和“黑家伙”分开,可他又不能为了“黑家伙”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在铃铛的响声中,又过了一年。这年夏天,已晋升为下士的上等兵考取军校。他心里一阵难过,因为他要与“黑家伙”分开,几天里都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临离开高原去军校前的那一段日子,他一直坚持和“黑家伙”驮水驮到了他离开连队的前一天,他还给“黑家伙”割了一大堆青草。走的那天,他恋恋不舍地背着行李要走时,突然熟悉的铃声由远及近急促而来。他转身向山路望去,“黑家伙”正以他平时不曾见过的速度飞奔而来,纷乱的铃铛声大片大片地摔落在地。上等兵的心不由一颤,眼睛模糊了,模糊中,他发现奔跑着的“黑家伙”是这凝固的群山中唯一的动点。(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目《驮水的日子》看似平常,但意蕴丰富,驮的是水,流淌的是时间,承载的是情感与梦想。B.文中③处写上等兵漫步盖孜河边,体验到了与天地融为一体的宁静与惬意。

C.文中两次写到“黑家伙”是“唯一的动点”,既反映了边关军旅生活的艰苦,也都体现了上等兵和驴之间的依恋、不舍。

D.文中上等兵给驴取名为“黑家伙”,从中可以看出上等兵待驴平等,视驴为战友,突现了他对驴的喜爱。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构思巧妙,运用悬念、对比、照应等手法,围绕“驴驮水”这一情节来行文,内容集中,结构紧凑。

B.①处运用了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细致描绘了河畔温柔秀美的风光,借景写心,写出了上等兵内心的平和。

C.②处运用心理描写,突出“黑家伙”独自上路后上等兵内心的寂寞,说明“黑家伙”在他心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D.本文文字精致简约,风格平实质朴,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高歌赞扬,给人以自然清新之感。8.本文写了一个上等兵与一头驴从初识、磨合到亲近的全过程。上等兵是如何“调教”驴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9.老舍先生曾说:“我们要求的生活和艺术的浓度不是面积,万顷荒沙不如良田五亩。”请结合本文谈一谈你对老舍先生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送薛存义序

柳宗元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材料二:柳州罗池庙碑

韩愈罗池庙者,故刺史柳侯庙也。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曰:“兹土虽远京师,吾等亦天氓,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我则非人。”于是老少相教语,莫背侯令。凡有所为,于其乡间,及于其家,皆曰:“吾侯闻之,得无不可于意否?”莫不付度而后从事。凡令之期,民勤趋之,无有后先,必以其时。于是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通四归,乐生兴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修、猪牛鸭鸡,肥大蕃息;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入相慈孝。步时民贫,以男女相质,久不得赎,尽没为隶。我侯之至,按国之故,以佣除本,悉夺归之。大修孔子庙,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柳民既皆悦喜。尝与其部将魏感、谢宁、欧阳翼饮酒驿亭,谓曰:“吾弃于时,而寄于此,与若等好也。明年吾将死,死而为神,后三年,为庙祀我。”及期而死。三年孟秋辛卯,侯降于州之后堂,欧阳翼等见而拜之,其夕梦翼而告曰:“馆我于罗池。”其月景辰庙成、大祭。过客李仪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庙门即死。明年春,魏忠、欧阳翼使谢宁来京师,请书其事于石。余谓柳侯,生能泽其民,死能惊动福祸之,以食其土、可谓灵也已。作迎享送神诗,遗柳民,俾歌以祀焉,而并刻之。(有删改)[注]罗池庙:在今广西柳州市东,为当地名胜。唐时建庙,祭祀柳州刺史柳宗元。罗池,池名。庙建于池畔,因池得名。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赋者均A老弱无怀诈B暴憎C其为不虚D取直也E的矣F其知恐G而畏也H审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俎,古代放肉的器物、与《鸿门宴》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俎”意义不同。

B.盖,用在句首,表示解说原因。与《石钟山记》中“盖叹元之简”的“盖”意义相同。

C.矜,庄重、自尊,与《陈情表》中“犹蒙矜育”的“矜”意义不同。

D.修,整齐,与《兰亭集序》中“茂林修竹”的“修”意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当薛存义调职离任的时候,柳宗元一直送他到江边,并且撰写了这篇短文相送。

B.材料一指出如果官吏不称职,好比佣夫拿了主人的钱不干事,还偷盗财物,应该“怒而罚

之”。

C.材料二记叙柳宗元死而为神的传说,从文中可知,这是韩愈根据柳宗元的口述记录的。

D.材料二作为碑文写了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写柳宗元斐然之政绩,其二写柳宗元去世前后的神

异事件。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

(2)于是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通四归,乐生兴事。

14.请简要概括材料二中柳宗元治理柳州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纪尚有村。

一去紫台①连朔漠,独留青冢②向黄昏。

画图省识③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五美吟·明妃(其三)

林黛玉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昇何画工?【注】①紫台:汉宫,宫廷。②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③省识:认识。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首联气象雄伟,杜甫为了抬高明妃形象,用“群山万壑赴荆门”的雄伟气象来侧写昭君,烘托她的出生地。

B.《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额联中“连”字写出向汉之心,“向”字写出出塞之景,与首联两句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写尽昭君一生悲剧。

C.黛玉诗中“红颜命薄古今同”承“出汉宫”三字,“古今同”将古与今、个体与群体联系起来,既咏昭君,又是自伤,更是对大观园中女子命运的哀悼,即所谓“万艳同悲”。

D.《红楼梦》中宝钗对黛玉此诗赞不绝口,认为命意新奇,别开生面,理由是黛玉将批判的矛头直指汉元帝,认为主要是元帝相信画工导致了昭君的悲剧。

16.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中评论“阮籍胸中垒块,故需酒浇之”。咏史诗亦是如此,这两首诗歌都通过议论昭君出塞,流露出个体的悲叹,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起到总起和概括作用的两句是“,”。

(2)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柳永在《望海潮》中抓住“”和“”这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具象化地表现出来。

(3)有同学说,作为一代“诗圣”,杜甫的诗歌总是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感伤,也有同学认为并不尽然,杜诗中也不乏表达喜悦之情的诗句,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0小题。祁县地处山西中部,有着“中国玻璃器皿之都”的美誉。晋商把茶叶、丝绸等中国特色产品卖到国外,又把国外的玻璃产品和工艺带回国内,祁县的玻璃器皿就这样慢慢形成产业并发展壮大。从儿童玩具、马灯罩起步,到如今的蜡台、风灯、果盘、花瓶和工艺品等10余个系列。五彩斑斓的花瓶、分酒器器型丰富、玻璃杯那么的玲珑剔透、还有造型精巧的装饰品……展厅里,在柔和的灯光下,上万件玻璃器皿营造出了一个晶莹透亮的漂亮“世界”,成了游客在祁县的重要打卡地。在位于山西省祁县的红海玻璃文化艺术园展厅里,一幅巨大的“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图占满了墙壁,上面画着祁县玻璃向中东、西亚、东南亚、俄罗斯等地的出口线路,记录着玻璃器皿的出口足迹。走进山西祁县红海玻璃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侯巨俊手持空心金属吹杆,从高温炉里快速挑出融化后的玻璃熔液,将其放入模具后对准吹杆吹气,同时用手旋转吹杆。玻璃熔液在模具内慢慢冷却,杯口部分就随着她恰如其分的吹气渐渐成型。嘴里的气、手里的劲、眼里的神,成为传统玻璃吹制老手艺人的“一干绝活”。

18.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与画线句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

B.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C.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D.每次大扫除,他都有理由不参加,可是让人“佩服”啊!

19.请把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结构整齐的句式,可适当增删个别字词,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回顾过去,我们之所以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①,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等各类生产要素充分涌流。事实证明,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有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为发展提供充满新的生机活力的体制制度保证。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透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②,必须以改革破除制约生产力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比如,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在2023年6月部署的集中清理工作中,各地区各部门清理存在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问题的政策措施4218件,有力破除了一批行政性垄断堵点。再如,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有的科研院所拓展科学研究的自由度和灵活度,自主招聘团队成员、选择和调整科研任务技术路线,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优化创新环境、完善体制机制,就能让各类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到新质生产力领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1)形成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2)必须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3)新质生产力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4)既需要政府前期的超前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5)也需要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企业等微观主体的不断创新,(6)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共同驱动和培育形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③,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语文教材中,我们结识了林冲、别里科夫、哈姆莱特等文学人物,也认识了孟子、烛之武、王安石等历史人物和马克思、林觉民、屠呦呦等近当代名人。他们的遭遇和命运,他们的选择和行动,他们的成就和精神,都让我们或悲悯或惋惜,或感动或敬仰。请从以上人物中任选两到三个,形成有机关联,写出你的联想和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A(B项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其产生基础就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可知,“这跟人们对大自然充满敬畏之情有关”曲解文意。C项“有一定的局限性”无中生有,材料二第六段说“对山水的不同爱好都包含有对于自然的看法在内,而这种看法显示了汉民族对于自然欣赏的一个重要特征”,可知文章并没有对这一思想进行优劣的评价。D项“二者有相同的出发点和针对性”无中生有,材料一侧重分析“儒家生态观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天人合一”思想和“仁”学之间是并列关系;材料二侧重分析“儒家生态观的理性解读及其重建”,“天人合一”思想和“仁”学之间是相互交叉、包含的关系)

2.B(根据材料二第四段“孔子明确提出自然界与人的存在一样,是客观的、实在的,天地之道在于按其规律运行不息,化育万物”可知,B项“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和谐”于文无据)

3.C(根据材料二第五段“因此,儒家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自然界及存在的价值意义”这句话是对以上所有段落的总结,不是此段主要论证的内容,第五段主要论证“为了人类社会的维持和生存,应合理节制人们的欲望”)

4.①材料引用了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等人的名言,论证儒家生态观的两大核心,即“天人合一”思想和“仁”学,有理有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②这些名言简洁明了,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文学性,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表明了儒家的生态思想对恢复人与自然的和睦关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每点2分)

5.①材料一侧重解决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重视万物皆有规律,阴阳相生相克。②材料二侧重肯定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强调把整个自然看作一个统一的生命系统,要求人们善待自然、顺应自然。③材料一就儒家生态观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而言,关注问题的解决;材料二就儒家生态观的理性解读而言,注重分析利弊,立场比较客观。(每点2分)

6.C(第一处写上等兵悄悄跟在驴后面,表现了他对驴的关注,而不是他们之间的依恋和不舍)

7.B(没有运用听觉)

8.①宽容的善意。顺驴性之自然,不愠不怒,“从没有抽打过驴一鞭子”,不伤驴之野性与率性。②执拗与顽强。上等兵每天必须要驴驮四次水,不完成人物不休息,他的执拗与顽强,使人性与驴性达成默契。③亲切和友好。上等兵会给驴取名字,把它当战友;会让它休息,给它吃嫩草;会“伸出手抚着它的背,表扬它”。(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言之成理即可。其它答案酌情给分)9.①最单纯的作品,但却有丰厚的内涵。(1分)②从情节上看,小说讲述新买来为连队驮水的“黑家伙”对上等兵从相忌、相从到相依的态度变化的经历。自然、平实、清楚。(2分)③从内涵上看,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人与动物的矛盾而最终从对立的双方,到“充满灵性和善意”,人与动物双方和谐统一;不断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人性之美,上等兵在日复一日的“驮水的日子”中不断战胜阻碍,不断接受磨砺,不断成长,超越自我,达到自我实现的过程。(3分)

10.ACF

11.D(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俎”,砧板;C“犹蒙矜育”中“矜”,怜悯;D“茂林修竹”中“修”,高高的)

12.C(韩愈根据柳宗元的部将谢宁口述记录的。明年春,魏忠、欧阳翼使谢宁来京师,请书其事于石)

13.(1)凡事靠土地生活的人,拿出田亩收入的十分之一来雇佣官吏,目的是让官吏为自己主持公道。(“凡民之食于土者”,定语后置句,给1分;“平”,形容词用作动词,支持公道,给1分;句子大意2分)

(2)于是百姓已经得到治理,公家的赋税也没有亏欠,逃亡流窜的人也纷纷回来,乐于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业”,已经;“经”,治理;“兴事”,发生变化,各给1分;句子大意1分)

14.①用礼教法度教化百姓。②采取用工抵债政策,让被抵押的人回家。③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百姓安居乐业。

[参考译文]材料一:河东人薛存义将要启程,我准备把肉放在盘子里,把酒斟满酒杯,追赶进载送到江边,请他喝,请他吃,并且告诉说:“凡是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地方官的职责吗?(他们是)老百姓的仆役,并不是来役使老百姓的。凡是靠土地生活的人,拿出田亩收入的十分一来雇佣官吏,目的是让官吏为自己主持公道。现在自己做官的接受了老百姓的俸禄却不认真给他们办事,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哪里只是不认真?载且还要贪污、敲诈等行径。假若雇一个干活的人在家里,接受了你的报酬,不认真替你干活,载且还盗窃你的财物,那么你必然很恼怒进载赶走、处罚他。现在的官吏大多是像这样的,载百姓却不敢尽情地把愤怒发泄出来并责罚他们,这是为什么呢?情势不同啊。地位情况不同载道理一样,对我们的老百姓该怎么办?有明于事理的人,能不惶恐并敬畏吗?”薛存义代理零陵县令两年了。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晚上还在考虑问题,辛勤用力载耗费心血,打官司的都得到公平处理,缴纳赋税的都均衡合理,老的少的都没有内怀欺诈或外露憎恶的,他的行为的确没有白拿俸禄了,他知道惶恐和敬畏也明白无误。我低贱并且被贬谪。不能在官员的评议中参与什么评议,在他临行的时候,因此,赠给酒肉载再加上这些赠言。材料二:罗池庙,就是祭祀已经过世的柳州刺史柳宗元的地方。柳侯做柳州刺史的时侯,不轻视那个地方的百姓,用礼教法度去教育改变他们,经过三年,百姓各自勤奋努力,说:“我们这个地方虽然远离京城,但我们也是天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