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7_第1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7_第2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7_第3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7_第4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7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题,每题1.0分,共11分。)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依依墟里烟墟里:废墟B、知不可乎骤得骤得:忽然得到C、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发扬光大D、盖追先帝之殊遇殊遇:奇特的遭遇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项“墟里”的意思是“村落”;B项“骤得”的意思是“数得、屡次得到”;C项解释正确;D项“殊遇”的意思是“优待、厚遇”。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即:则、就B、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以:连词,表示承接C、其一人夜亡,告之之:代词,这件事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盖:助词,表示要发表议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D项“盖”为连词,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局促一室之内局促:拘束B、颓然乎其间者颓然: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C、抚孤松而盘桓盘桓:徘徊D、经纶世务者经纶:政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D项“经纶”为动词,意为“治理、筹划”。4、下列句子中,“果”为虚词的一项是()。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B、未果,寻病终C、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D、强毅果敢则贤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项“果”为形容词,意义为“饱满、充实”;B项“果”为动词,意为“实现”;C项“果”是副词,意为“果真,果然”;D项“果”为形容词,意为“果断”。5、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余将告于莅事者C、师不必贤于弟子D、苛政猛于虎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C、D三项中的“于”是介词,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胜过”;B项中的“于”是介词,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6、下列每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因击沛公于座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①上善若水②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C、①皆以美于徐公②而吾以捕蛇独存D、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项①句中的“因”意为“趁着、趁机”;②句中的“因”意为“通过、经由”。B项两句中的“若”都是“像”的意思。C项①句中的“以”意为“认为”;②句中的“以”意为“凭借、依靠”。D项①句中的“则”加强判断,相当于“乃、是”;②句中的“则”为动词,意为“效法,学习”。7、下列每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①其真无马邪?②其孰能讥之乎B、①其间旦暮闻何物②然则何时而乐耶C、①不出,火且尽②存者且偷生D、①儿寒乎?欲食乎②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项两句中的“其”表示反诘,意为“难道、岂”。B项两句中的“何”都是“什么”的意思。C项①句中的“且”意为“将要”;②句中的“且”意为“姑且、暂且”。D项两句中的“乎”都是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8、下列句子中,“若”不是代词的一项是()。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B、以若所为,求若所欲C、更若役,复若赋D、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项“若”为第二人称代词,意为“你”;B项“若”为代词,意为“如此、这样”;C项“若”为人称代词,代指“你的”;D项“若”为连词,意为“至于”。9、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吾尝终日而思矣B、吾恂恂而起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独怆然而涕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B、D三项“而”都是助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关系,可译为“着、地”;C项“而”为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10、下列句子中,“为”是实词的一项是()。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B、号为张楚C、何以汝为见D、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项“为”是介词,表被动;B项“为”是动词,意为“叫作”;C项“为”是语气助词,表示疑问;D项“为”是介词,意为“因为”。11、下列句子中,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其辞微,其志洁B、微风鼓浪,水石相搏C、微斯人,吾谁与归D、动刀甚微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题干中“微”的意为“没有”。A项中的“微"意为“精妙、微妙”;B项中的“微”意为“微小、轻微”;C项中的“微”,意为“无、没有”,与题干相同;D项中的“微”意为“微小、轻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二、判断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12、文言虚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部分代词,以及一些兼词。()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虚词与实词相对,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文言虚词一般包括副词、介词、副词、助词、叹词和部分代词,以及一些兼词。13、义务教育阶段的文言文翻译要求做到“信、达、雅”。()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义务教育阶段只要求做到“信、达”即可。14、现代汉语中有些不相通的音韵在古代是相通的,比如不、否同韵。()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通假字有声调相近而通这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有些不相通的音韵在古代是相通的,比如“i”和“u”,“u”和“ou”等,所以不、否同韵。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0题,每题1.0分,共50分。)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5、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A项“过”为“责备”的意思,“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该句的意思是“恐怕该责备你吧”。16、下列每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项①句中的“而”表转折关系,相当于“但是”;②句中的“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相当于“着、地”。B项①句中的“盖”用在句首,表示议论或叙述的开始,起提示和强调作用;②句中的“盖”通“盍”,意为“何”。C项两句中的“也”都为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D项①句中的“之”为代词,代指“远人”;②句中的“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17、给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②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标准答案:①sìdú②xiàng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找出文章最后一句包含的成语,并分别用文中的语言指出冉有和孔子对于“伐颛臾”这件事的观点。标准答案:成语:祸起萧墙冉有: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标准答案:(1)(盲人)站不稳,却不去扶持,跌倒了也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辅助的人呢?(2)我听说拥有邦国的诸侯和拥有封地的大夫.他们不担忧财产少而担忧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口少而担忧(境内)不安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秋水(节选)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浚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20、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项“辨”通“辨”,分辨;B项“虚”通“墟”,居住的地方;C项“豪”通“毫”,动物身上的细毛;D项没有通假字。21、下列选项中,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B项“少”形容词意动,意为“觉得……少”;其他三项均没有词类活用现象。22、下列“之”字用法,不是助词的一项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项“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C两项“之”都为结构助词“的”;D项“之”为代词,指“王位”。23、下列选项中,对作者及文章理解正确的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项,作者生活在战国时期;C项,本文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的说理文;D项,本文说理多由个别到一般的比较论证方法。2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标准答案:(1)我(如果)不走到您的面前,那才真危险了,我将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永远耻笑。(2)不可以与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它的眼界被生活的环境所局限;不可以与夏虫谈论冰雪,因为它的生存为时令所限制;不可以与见识浅陋的人谈论大道理,因为他的见识被世俗之学所束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谏逐客书李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驮骚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25、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义。(1)获楚、魏之师()(2)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标准答案:(1)俘获、战胜(2)辞让、拒绝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项两句中的“拔”都是“攻取”的意思;B项两句中的“包”都是“囊括、吞并”的意思;C项①句中的“服”意为“佩戴”,②句中的“服”意为“服从、依附”;D项两句中的“却”都是“拒绝、推却”的意思。27、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A项没有通假字;B项“从”通“纵”,意为“合纵";C项“内”通“纳”,意为“接纳”;D项“雠”通“仇”,意为“仇敌”。28、本文采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试举出两例。标准答案:(1)将秦国历史上的四位明君任用客卿使秦国富强与现今秦王逐客对比;(2)将现今秦王重物与轻人对比。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2)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标准答案:(1)臣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我私下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2)如今驱逐客卿来(间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以充实仇敌,对内使国家空虚,对外与诸侯结怨,(这样做)谋求国家没有危患,是不可能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进学解韩愈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唆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觚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酿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竞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桌,细木为桷,樽栌侏儒,根阑店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无,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栈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稀苓也。”30、文章提出的进学目标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准答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1、下列加下划线词语意义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D项“障”为名词做动词,意为“阻挡”。此处这两句的意思是“引导异端邪说就像防堵纵横奔流的河流,使它们东注大海;挽救儒家学说就像挽回已经倾倒的宏大波澜”。32、“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中的“六艺”是指《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易》、《乐》、《春秋》;“下逮《庄》《骚》,太史所录”中的“太史所录”是指___________。标准答案:《书》《礼》《史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3、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韩愈作文反对骈俪之风,但并不反对铺陈骈偶的修辞。这篇文章吸取辞赋的形式特点,行文以铺陈为主,大量使用四字句式,或是对偶,或是散行。全文气势流转而富于变化,兼具整饬之美,饱含活力,音韵流畅。3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2)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标准答案:(1)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耍而荒废。为人行事由于思考而有所成,由于因循随俗而失败。(2)然而(先生)在朝廷上不能被人信任,私下里得不到朋友的帮助,进退两难,一举一动都受到指责。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日:‘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35、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B项“筑”指“捣土用的杵”,这里名词做动词,意为“捣土”,“其筑欲密”意思是“捣土要结实”。36、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项“业”名词做动词,以……为业;B项“实”名词做动词,结果实;C项“爪”名词做动词,抓、掐;D项没有词类活用现象。37、郭橐驼种树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作者借此告诫为官者_________。标准答案:顺木之性顺民之性,与民休息(意思对即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8、下列选项每组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项①甸中的“其”为第三人称代词,意为“他的”;②句中的“其”为第二人称代词,意为“您的”。B项①句中的“莫”为代词,意为“没有谁”;②句中的“莫”为“暮”的本字,意为“傍晚,日落时分"。C项中的两个“而”表转折关系,意为“然而、但是”。D项①句中的“亦”为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加强,可译为“或许、大概”;②句中“亦”为副词,意为“也、也是”。因此本题选C。3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日.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牛而安吾性耶?标准答案:(1)我郭橐驼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不过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使它们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长罢了。(2)我们百姓停止吃饭来慰劳那些官吏,尚且不得空闲,又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生活呢?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钴母潭西小丘记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鱼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漕漕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40、此篇文章是柳宗元的山水游记___________中的一篇,是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到任后所作。标准答案:《永州八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B项“偃蹇”为“昂首高耸”的意思;C项“售”为“买”的意思;D项“烈”意为“烧”。42、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项“道”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行走”;B项“角”名词做状语,意为“像角一样”;C项“货”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卖”。D项没有词类活用现象,因此本题选D。43、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被贬期间,结合全文说说文章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标准答案:作者将自己的遭际与小丘的遭遇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荒远被弃的小丘正是作者孤傲高洁人格的象征。作者托物言志,借小丘的被弃,隐喻自己遭贬谪的不幸,抒发自己被贬谪的愤慨之情;同时以自己对小丘的喜爱和欣赏,表达出改变贬谪命运的希望。(言之成理即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2)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标准答案:(1)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将它们烧掉。(2)如今(它)被抛弃在、(荒远的)永州,农夫和渔夫经过(这个地方)都鄙视它,售价(只有)四百文,(却)一连多年卖不出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椴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固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45、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义的解释错误的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C项中的“诎”通“屈”,意为“理屈”。46、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项①句中的“为”是语气词,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呢”;②句中的“为”是介词,表被动。B项两句中的“乎”都是语气词,用在句末,相当于“呢”。C项①句中的“也”为语气词,用于陈述句句末,表判断;②句中的“也”为语气词,用于反问句句末,加强反问语气。D项①句:中的“乃”为连词,相当于“于是、就”;②句中的“乃”为副词,意为“竞然”。因此本题选C。4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项“说”通“悦”,意为“高兴”;B项“距”通“拒”,意为“抵御”;C项“圉”通“御”,意为“抵挡”。D项没有通假字,因此本题选D。48、给文章中画线的句子加标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准答案: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椴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2)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标准答案:(1)我在北方听说您在制造云梯,将要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2)运用大智慧的人,众人往往不知道他的功劳;在明处争辩不休的人,众人却都知道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庖丁解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踌,砉然向然,奏刀驻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邵,导大衮,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谍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50、本文以“庖丁解牛”为喻,论说____________。标准答案:养生之道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1、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C项“硎”在此句中为名词,意为“磨刀石”。52、下列每组中,加下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项①句中的“矣”为语气词,表示肯定,相当于“了、啦”;②句中的“矣”为语气词,表示感叹,可译为“了、啊”。B项两句中的“然”都为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动词之后,表状态。C项①句中的“所”为助词,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的前面,组成名词性短语,“所见”表示“所见的……事物(人)”;②句中的“所”为助词,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D项①句中的“若”为动词,意为“好像、如”;②句中的“若”为代词,代指“你”。5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项“生”通“性”,意为“天性、本性”;B项“盖"通“盍”,意为“何”;D项“善”通“缮”,意为“修治”,这里是“擦拭”的意思。C项没有通假字,故本题选C。5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标准答案:(1)做了善事不图名声,做了坏事不遭刑害。(2)那牛的骨节有空隙,而刀刃没有厚度(很薄);把没有厚度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刀子的运转必然是宽绰而有余地的啊。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替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礞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55、《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中的“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文题中的“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标准答案:纠正、挽救劝谏、规劝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6、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障”,防水的堤。在此为动词,意为“堵塞”,因此本题选B。57、下列与“衣食于是乎生”中“乎”的词性不同的一项是(一)。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项为助词,表示疑问;B项为助词,表示祈使;C项为助词,表示反问;D项为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题干中的“乎”为助词,表舒缓语气,故本题选D。5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项《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左传》;C项文中的“国人”为古今异义词,文中指“居住在国都内的人”;D项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时被驱逐的就是厉王。59、为文中画线的句子加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标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准答案:标点: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译文:堵住百姓的嘴,比堵塞河流的后果更加严重。河流水道堵塞而决堤,受伤的人必然很多,百姓也是如此。因此治理河流的人开通水道使河流疏通,管理百姓的人应当开放言路使他们畅所欲言。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