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餐桌礼仪(部编)课件_第1页
中西方餐桌礼仪(部编)课件_第2页
中西方餐桌礼仪(部编)课件_第3页
中西方餐桌礼仪(部编)课件_第4页
中西方餐桌礼仪(部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文化与礼仪第七章餐饮礼仪

随着世界之间的融合不断的加深,人们之间的礼仪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餐桌上的礼仪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

一、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风靡世界。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方国家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已的饮食习惯,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一)饮食观念不同(二)烹饪方式上不同(三)饮食结构和习惯不同(一)饮食观念的差异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体现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和价值观。1、西方人视饮食为生存的必要手段

中国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吃,素来崇尚“民以食为天”。在中国,饮食已上升到了一种几乎超越其他一切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举足轻重的东西,这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易中天先生在《闲话中国人》中对此进行了最为生动的描述:“如前述把人称为‘口’,把职业称为‘饭碗’等。又比如,思索叫‘咀嚼’,体验叫‘品味’,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轻而易举叫‘小菜一碟’……”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饮食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方式。林语堂先生曾说:“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保证其正常的运行,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健康、结实,足以抵御病菌、疾病的攻击,其他皆在不足道中。”就交际手段而言,美国《礼仪事典》一书中讲到这类宴请的目的时作了如下的总结:“向提供服务者表示感谢;对刚刚达成的一笔交易表示庆祝;为了赢得客户或新客户的信任;请人帮忙;引见他人;建议或讨论某些想法。”从文化的意义上看,饮食在西方国家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交流、交际的层面上,并没有像在中国那样被赋予更多、更为重要的“使命”。2、西方人重营养中国人重美味中西饮食文化最大的差异是关注的重点不同是“营养”和“美味”两者孰轻孰重的问题。中国人历来重视吃,素来崇尚“民以食为天”,东西南北的八大菜系体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注重菜肴“色、香、味、形、器”俱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烹饪方式多种多样,炒、煎、炸、炖、煨、烤、爆、拌等,配料、调料的调和之味与食物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和交融。中国人吃饭主要是为了吃味,较少关注营养。中国人追求的是一种美性饮食观念。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西方人是从营养的角度理解饮食的,讲究营养的搭配与吸收,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烹饪方式以烧、煎、炸、焖等为主。餐桌上常见的食物是牛奶、牛排、鸡块、土豆、面包、三明治、可乐、生蔬菜等,还可以看到不同酱类和调料,酱和调料由食者自行放入食物里。由于饮食观念的差异,中西方饮食在烹饪上也有较大不同:西方烹饪规范,中餐烹调随意。(二)烹饪方式上不同1、烹调方法的不同中国人烹饪方式多种多样,炒、煎、炸、炖、煨、烤、爆、拌等。西方烹饪方式较为简单,以烧、煎、炸、焖等为主。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因此烹调讲究规范,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对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中国烹调不仅不追求精确的规范化,反而推崇随意性。2、西方人重本色中国人重调和台湾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中谈到:“文化异,斯学术亦异。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中西烹调的不同在于“合”与“分”的不同。中式饮食的制作方法被称为“烹调”,“烹”就是把食物加工熟,“调”则是五味调和。《黄帝内经》说:“五味之美,不可胜极”。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中国菜几乎每个菜都要用两种以上的原料和多种调料来调和烹制。调制出来的成品,个性全被埋没,而整体却光彩熠熠,这正是集体主义价值观中注重群体,贬抑个性,重中和的中庸之道的体现。《红楼梦》中的美味茄鲞把才摘下来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见第四十一回)福州传统名菜佛跳墙佛跳墙菜的原料有18种之多:海参、鲍鱼、鱼翅、干贝、鱼唇、花胶、蛏子、火腿、猪肚、羊肘、蹄尖、蹄筋、鸡脯、鸭脯、鸡肫、鸭肫、冬菇、冬笋等等。烹调工艺非常繁复:先把18种原料分别采用煎、炒、烹、炸多种方法,炮制成具有它本身特色的各种菜式,然后一层一层地码放在一只大绍兴酒坛子里,注入适量的上汤和绍兴酒,使汤、酒、菜充分融合,再把坛口用荷叶密封起来盖严,放在火上加热。用火也十分讲究,需选用木质实沉又不冒烟的白炭,先在武火上烧沸,后在文火上慢慢煨炖五六个小时,这才大功告成。西式烹饪则突出原材料的本味和本色,体现出西方文化中“突出个性,注重自我”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西餐的制作过程很少用调味料或添加剂,食用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在餐桌上自行调味,如番茄酱、柠檬汁、芥末糊都是现吃现加,这也体现出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人们对个体和差异的尊重。(三)饮食结构和习惯不同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讲到“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所食者为淡饭,而加以蔬菜、豆腐。此等之食料,为今日卫生家所考得为最有益于养生者也。故中国穷乡僻壤之人,饮食不及酒肉者,多为上寿”,“欧美人之所饮者独酒,所食者腥腹,亦相习成风,故虽在前有科学之提倡,在后有重法之厉禁,如俄美等国之厉行酒禁,而一时亦不能转移之也。”饮食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不同的农业结构导致了两国饮食结构和习惯的差异。西方人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连西药都从动物身上取料炼而制。西方人比较注意动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取,饮食结构上,也以动物类菜品居多,主要是牛肉、鸡肉、猪肉、羊肉和鱼等,因此肉食在饮食中比例一直很高。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以种植业为主,以五谷杂粮等素食为主食,肉食为辅,植物类菜品占主导地位。中国人一日三餐十分丰富,涉及米、面、豆类和蔬菜等。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中国人喜欢吃各种新鲜蔬菜。中国人有广泛的食谱和变化多端的烹饪技术,但不喜欢吃乳酪、不爱喝牛奶。在食物的品种方面,中国人几乎无所不吃,且不在意吃的麻烦。而西方人吃东西一切从简,食物大有局限性。西方人有六不吃:不吃动物内脏,不吃动物头和脚,不吃宠物,不能吃珍稀动物,不吃淡水鱼,不吃无鳞无鳍的鱼。中国以热食和熟食为主,以热食、熟食为主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则膻。”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吕氏春秋•本味》)。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精致而闻名于世。西方多以冷食为主。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差异,有人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把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这种性格反映在文化行为价值观上就是,中国人喜欢安居乐业,固本守己。而西方人则偏向于开拓冒险。美国民俗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曾经提出过“文化模式”这一理论,她认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类似于古典世界的阿波罗式,而西方人的文化性格则近似于现代世界的浮士德式。二、就餐形式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别与个性,表现在用餐方式上就是西方人奉行分餐制;向往和谐的中国人重和合与整体,喜欢共食制。(一)西方人的分餐制西方人奉行分餐制,每人一份,自己吃自己餐盘里的东西,自己选择自己爱吃的东西。在饭馆请客也是主客各自点自己的饭菜,想吃什么点什么,帐也是各付各,充分体现了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自助餐更是将个人利益至上的观念发挥到了极致,人们各取所需,各吃各的,客人不必拘泥于餐桌的固定位置上,而是可以端着餐具和食物自由走动,自由选择食物和交谈对象,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将个人的独立与自主提到了首位。西方人以食为媒,一起吃饭的目的是为了欢聚,重交流而不重吃。在中国,吃饭用圆桌,大家都会团团围坐共享一席,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大声劝酒劝菜、开着玩笑,热闹非凡,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是中国传统的大家庭大一统的文化模式的反映。中国人讲究以食为礼,尤其是宴请特别讲究“持家要俭,待客要丰”。在中国餐桌上,交谈也是一件集体的事。因为围桌而坐,食客之间都是近距离的接触,任何谈话都可以让餐桌上所有人听到,大家都可以参与交谈,所以在中国餐桌上总是热闹非凡,相反邻座之间私下交谈则是不提倡的。中国人要通过同桌共食来表现和睦团圆的气氛,而西方人将个人的独立自主提到首位,

这与中国传统的大家庭大一统的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中国注重集体主义,西方注重个人主义。从餐桌上的氛围来看,西方餐桌上静中国餐桌上动也是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一大差异。西方人用餐讲究安静,富有情趣和礼仪,席间宾客很少大声喧哗,很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甚至喝酒或咀嚼事物时都不发出声音,互相之间干杯也是意思一下。宴会的核心在于交流,通过与邻座客人的交谈,达到交流的目的。中国人在餐桌上追求团结、共趣、礼貌的气氛,席间互相敬酒、让菜,并开着玩笑,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礼让尊重的美德,也强调突出了一种和和美美的文化氛围。三、中西餐餐具的不同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差异。浙江大学游修龄教授认为:1、东西方出现进食工具筷子和刀叉的不同和环境有关系,2、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一)中餐餐具的使用方法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筷子、辅之以匙,以及各种形状的杯、盘、碗、碟。中国烹饪讲究餐具的造型、大小、色彩与菜品的协调,讲究“美器”,把饮食当作艺术活动来对待。中国对餐具酒具的重视自古有之,小说《笑傲江湖》中有这样一描述:饮酒有三味,饮不同的酒要用不同的器皿。高粱酒乃是最古的名酒,饮高粱酒应该用青铜酒爵,这样才是最有古意;喝百草美酒就应该用古藤杯,这样才能增加它的芳香之气;喝绍兴的状元红就应该用古瓷杯,还要是北宋的古瓷杯,南宋的古瓷杯就有些衰败之气。

1、中餐餐具的摆放和使用方法中餐最重要的餐具是筷子。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地放在饭碗的右侧,餐后一定要整齐地并列放在饭碗的正中。中餐使用筷子用餐取菜时,需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筷子是用来夹取食物的,用来挠痒、剔牙或用来夹取食物之外的东西都是失礼的。(2)与人交谈时,要暂时放下筷子,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像指挥棒似地舞筷子。(3)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食物,千万不要去舔。(4)不要把筷子竖插放在食物的上面。中餐里勺子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肴和食物。有时,在用筷子取食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勺子来辅助取食,但是尽量不要单独使用勺子去取菜。用勺子取食物时,不要过满,免得溢出来弄脏餐桌或自己的衣服。在舀取食物后,可在原处暂停片刻,等汤汁不会再往下流再移过来享用。用餐间,暂时不用勺子时,应把勺子放在自己身前的碟子上,不要把勺子直接放在餐桌上,或让勺子在食物中“立正”。若是取用的食物太烫,则不可用勺子舀来舀去,也不要用嘴对着勺子吹,应把食物先放到自己碗里等凉了再吃。不要把勺子塞到嘴里,或是反复舔食吮吸。盘子主要用来盛食物的,根据所盛食物的多少和形状不同而大小形状各异。有大一点的冷盘,专门用于拼凉菜;有鱼盘,其形态细长,用来盛鱼。有稍微小一点的盘子,为食碟,一般放在碗的左边,用来暂放从公用菜盘里取来享用的菜肴。用食碟时,一次不要取放过多的菜肴,看起来繁乱不堪,也不要把多种菜肴堆放在一起,弄不好它们会相互“窜味”,不好看,也不好吃。不吃的残渣、骨、刺不要吐在地上、桌上,而应轻轻取放在食碟前端,放的时候不能直接从嘴里吐在食碟上,要用筷子夹放到碟子旁边。如果食碟放满了,可以让服务员换。中餐的碗可以用来盛饭、盛汤。拿碗时,用左手的四个手指支撑碗的底部,拇指放在碗端。吃饭时,饭碗的高度大致和下巴保持一致。水杯主要用来盛放茶水、汽水、果汁等饮料。陶瓷质地的一般用来盛放茶水,玻璃质地的可用于盛放饮料、果汁。注意不要用水杯来盛酒,也不要倒扣水杯。牙签也是中餐餐桌上的必备之物,它有两个作用,一是用于扎取食物;二是用于剔牙。用餐时尽量不要当众剔牙,非剔不行时,要用另一只手掩住口部,剔出来的食物,不要当众“观赏”或再次入口,更不要随手乱弹、随口乱吐。剔牙后,不要叼着牙签,更不要用其来扎取食物。中餐用餐前,一般会为每位用餐者上一块湿毛巾。这块湿毛巾的作用是擦手,擦手后,应该把它放回盘子里,由服务员拿走。宴会结束前,服务员会再上一块湿毛巾,和前者不同的是,这块湿毛巾是用于擦嘴的,不能用其擦脸或抹汗。(二)西餐餐具的摆放和使用方法西方人多用金属刀叉,以及各种杯、盘、盅、碟。西餐在装盘配器上不像中国人那样强调艺术美,其餐具的种类、菜肴的造型,都较为单调。1、西餐餐具的摆放2、西餐餐具的取用原则西餐的一个特点就是餐具多,杯子大大小小好几个、刀叉好几副,刀分为食用刀、鱼刀、肉刀(刀口有锯齿,用以切牛排、猪排等)、黄油刀和水果刀,叉分为食用叉、鱼叉、肉叉和虾叉。

正餐的刀叉数目要和菜的道数相等,按上菜顺序由外到里排列,刀口向内。用餐时按顺序由外侧向内侧取,依次是吃开胃菜用的、吃鱼用的、吃肉用的,先拿最外面那一副,一般是吃色拉的,然后再拿中间这副,中间这副一般吃海鲜的,最后再拿最里面这一副,最里面这副吃主要菜的,一般带齿,吃牛排的。在桌子上摆放刀叉,一般最多不能超过三副。三道菜以上的套餐,必须在摆放的刀叉用完后随上菜再放置新的刀叉。3、西餐餐具的使用方法西餐用的刀、叉、勺各有其用,不能替代或混用。进餐时,餐盘在中间,刀子和勺子放置在盘子的右边,叉子放在左边,很自然地用右手拿刀或勺,左手拿叉,杯子也用右手来端。右手拿刀。刀是用来切割食物的,不要用刀挑起食物往嘴里送。叉用来送食物入口。动作要轻,捡起适量食物一次性放入口中,不要拖拖拉拉一大块,咬一口再放下,这样很不雅。叉子捡起食物入嘴时,牙齿只碰到食物,不要咬叉,也不要让刀叉在齿上或盘中发出声响。带小小锯齿的那一把用来切肉制食品;中等大小的用来将大片的蔬菜切成小片;而那种小巧的,刀尖是圆头的、顶部有些上翘的小刀,则是用来切开小面包,然后用它挑些果酱、奶油涂在面包上面。进餐中需要暂时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置餐盘边上。用餐结束后,将叉子的背面向上,刀刃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置于餐盘上,表示用餐结束。在正式场合下,勺有多种,小的是用于咖啡和甜点心的;扁平的用于涂黄油和分食蛋糕;比较大的,用来喝汤或盛碎小食物;最大的是公用于分食汤的,常见于自助餐。西方人非常重视饮酒,食物必须与酒搭配合宜,因温度与口感的不同需求,每一种酒都有特定的杯子。最右边的小杯子是雪莉酒杯,这是餐前酒,跟着开胃菜一起饮用。右二是白酒杯,搭配白肉,如鱼肉、海鲜、鸡肉。中间的是红酒杯,搭配主菜红肉,如猪肉、羊肉、牛肉等。左二的大杯是水杯。左一的瘦高杯子是香槟酒杯,通常是在庆祝的场合才会喝香槟。四、中西餐座次的安排座位的安排是利用位置表示各人地位和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人们对排座的观念是经过后天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习得的,其中文化的因素尤为突出。梁淑溟在《中国文化要义》(1987)描述中西主客座位安排的差异:西洋人宴客,自己坐在正中,客人仅在他的两旁,尊贵的客人近在左右手,其他客人便愈去愈远;在中国则客来必请上座,自己在下面相陪。(一)中餐的位次排列中国人传统上用八仙桌,正对门的座位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由于桌子形状的变化,位次的排法也有变化,但是总的原则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若是圆桌,正对大门的是上位,位高权重者或年长者常首先入座并坐上位,左手边依次是2、4、6……,右手边依次是3、5、7……《红楼梦》描写贾府一次中秋赏月的宴饮活动:“凡桌椅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上面居中,贾母坐下。左边是贾赦、贾珍、贾琏、贾蓉,右边是贾政、宝玉、贾环、贾兰,团聚围住”(二)西餐的位次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男主人在长桌的一头,女主人在长桌背对着门的另外一头。男主人右手边第一个位子为女性第一主宾,左手边的第一个位子为男性第二主宾;女主人右手边的第一个位子为男性第一主宾,左手边的第一位子则为女性第二主宾。按照这个次序,男女穿插被分配入座,就餐时面对着的是异性、左右旁边也应该是异性。概括起来,西餐位次的排列有以下规律:第一,恭敬主宾。主宾是主人关注的中心,在排定位次时,应请男、女主宾分别紧靠着女主人和男主人就座。第二,以右为尊。如安排男主宾坐在女主人右侧,应安排女主宾坐在男主人右侧。第三,面门为上,或称迎门为上,即面对餐厅正门的位子高于背对餐厅正门的位子。第四,距离定位。西餐桌上位次的尊卑往往与其距离主位的远近密切相关。在通常情况下,离主位近的位子高于距主位远的位子。第五,交叉排列。男女应当交叉排列,生人与熟人也应当交叉排列。五、中西方的进餐礼仪中国的饮食礼仪比较完备,《礼记》的《礼运篇》中就有“夫礼之初,始于饮食”的记载。早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食不言,寝不语”、“虽疏食菜羹,必祭,必齐如也”、“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这些饮食礼仪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的得以完善,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中餐用餐礼仪《礼记·曲礼》记载“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歠。毋诧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嚃羹。毋絮羹。毋刺齿。毋歠醢。客絮羹。主人辞不能亨。客歠醢。主人辞以窭。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毋嘬炙。”《核电秦山联营公司精神文明规范》中关于就餐礼仪的摘录:不宜吃得响声大作,“电闪雷鸣”。不宜乱吐废物,唾液飞溅。不宜张口剔牙,捅来捅去。不宜宽衣解带,脱鞋脱袜。不宜挑三拣四,挑肥拣瘦。不宜替人布菜,热情过头。不宜以酒灌人,出人洋相……1、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在上席就座,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2、当主人请大家用餐时表示宴会开始。当有新菜上来,主人一般请主宾和年长者先用以示尊敬。不要主动为别人夹菜、添饭。2、取菜的时候,不能在盘里搅动着挑自己喜欢吃的,更不要自己专占着食物。

3、用餐的时候,不要吃得摇头摆脑,宽衣解带,满脸油汗,汁汤横流,响声大作。4、吃饭时不要出声音,自觉做到不吸烟。5、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要请领导、老人、客人先动筷子,以示尊重。6、鱼头,鱼刺,骨头等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7、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交谈。8、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9、用餐的时候,如果有事要离开,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也要先和旁边的人打个招呼。10、用餐完毕,不要当众修饰。(二)西餐的用餐礼仪西方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他们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帮助孩子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西方孩子一般两岁时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四岁时就学到用餐的所有礼仪,五岁左右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餐前摆好所有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事。在儿童的餐桌礼仪中,美国人还注重进行环保教育。五六岁的孩子应知道哪些是经过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外出郊游前,他们会在家长指导下自制饮料。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水电,因为他们懂得“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保护的侵害”。对于这种餐桌教育,美国一位老师说:“文明礼貌对个人事业的成功极有帮助。大的商业交易或爱情往往是从餐桌上开始。”1、入座:一般由椅子左侧入座,男士或服务生可帮女士拉开椅子协助入座。进餐结束后,必须等女主人起身离席,2、餐巾可以叠成两折,口朝自己放在膝盖上,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嘴擦手。3、上菜是从左边上的,而斟酒却是从右边开始。4、宴会开始,女主人铺开餐巾便表示可以用餐了,当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上则表示用餐结束。5、咀嚼食物时要闭住嘴,不要发出声响。6、满嘴食物时不要讲话,也不可手拿刀叉说话。7、最好能先用餐具剔除骨、刺,骨头、鱼刺等吐在手中再放到盘沿上,不能直接吐在盘子里或桌布上。8、如遇到不爱吃的菜,不应拒绝,可少要一点儿尝一尝。不可站起来去夹菜或取食。9、喝饮料时,先用餐巾一角擦去嘴唇油污,以免在杯口留下油迹。10、喝汤不要出声。六、喝酒的礼仪酒水的礼仪可以说是用餐的细节之处,一个人内在修养如何,常常可以通过这些细节展现出来。(一)酒的起源中国人主张酒是由人通过种种工艺酿造而成的,而西方则普遍认为酒是由神创造的。关于酒的诞生,人们所普遍认同的是杜康造酒说,古书中说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杜康因此成为酿酒的鼻祖,而“杜康”也成为酒的代名词。西方关于酒的起源大都把酒解释为神造的产物,是属于人类的神赐的礼物。古埃及认为酒是由死者的庇护神奥里西斯发明的,而希腊人认为酒是由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带到人间来的,是酒神赐给人们的礼物,也是人们丰收的象征。(二)中西方酒文化的不同酒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更是一种文化,世界上不论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由于生活环境、历史背景传统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社会规范以及文化底蕴的不同,酒文化在中西方各个国家、各个地区有着各不相同的内涵,呈现出风格迥异的特性。1、对酒的偏好不同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人们偏向于选择以粮食为原料所制造的白酒和黄酒作为正式场合的饮品。在西方,以葡萄为制作原料的葡萄酒和白兰地等酒深受西方人士的喜爱。不论平常调节气氛,驱寒取暖,朋友小聚或是正式场合的宴宾,他们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葡萄酒。2、盛酒的器具不同饮酒时所用酒器的精美与适宜程度与人们对酒的重视和爱好程度有关,不论在中国还是西方,人们对于酒器都是相当重视的。据《古代的酒器》一文介绍:“在我国古代,酒器通称为‘尊’”。除了"尊"外,还有"壶"、"爵"、"角"、"献"、"杯"、"盏"、"盅"、"危"、"彝"、"卤"、"罄"、"击"等形状不一的酒器。酒器按其制作材料又可分为陶器,铜器,漆器,瓷器,象牙器,金银器,玉器及玻璃器等。西方国家的酒器也有很多种,确切的说是他们喝酒的玻璃杯分工明确,不同的杯适宜盛不同的酒。中国的酒器主要是由于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通过不同的酒器来代表不同的身份。酒器就和古代官服一样被分成三六九等,打上了等级的标签。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酒器,酒器的存在完全就是为了辨别和突出喝酒之人的身份。而在西方人,杯子在品酒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用不同的杯装不同的酒是为了更好地品其味、观其色、闻其香。3、喝酒的目的不同中西方对酒的喜爱虽然相同,但文化的不同造成了中国人和西方人饮酒目的的差异性。西方人饮酒重视的是酒,看喝什么酒,要的是享受酒的美味。中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看和谁喝,要的是饮酒的气氛。西方是为了享受美酒而饮,体现出对酒的尊重。什么场合该喝什么酒,用什么温度,该用什么形状的酒杯,都有非常精细明确的规定。在品饮顺序上,讲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较淡的酒再浓郁的酒、先饮短年份的酒再饮长年份的酒,按照味觉规律的变化,逐渐深入地享受酒中风味的变化。在中国,酒常常被当做一种交际工具,酒是一条重要的纽带,维系着人们之间微妙的情感,人们更多的借助饮酒而追求酒以外的东西。所以,中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要看和谁喝,中国饮酒礼仪中更多地体现的是对饮者或共饮者其人的尊重,根据尊卑和亲疏关系选择不同度数、不同档次的酒。(三)中西方饮酒礼仪的不同酒席、宴会的饮酒,既能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又可增添席间的热情气氛。用酒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或谢意,不但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风俗习惯,也是世界各族人民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

1、中国人喝酒的礼仪(1)斟酒中国有句俗话叫“酒满情深”,即斟酒以满为敬。因此,酒桌上不论是什么酒,一律以斟满为敬。先为长者、尊者、客人或者职务高的人斟酒,或者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进行。当主人来斟酒时,客人应起身,手扶杯以示尊敬。(2)敬酒敬酒时酒要满,表示对被敬酒者的尊重,最少要喝一口酒,以示敬意。在宴席中,主人要先向客人敬酒,然后客人才能回敬,之后才是客人之间互相敬酒。主人敬客人得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先老后幼。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敬酒要主动,而且讲究的是先干为敬。大家在碰杯时都会对对方表示尊敬,尽量做到自己的杯子位置比别人低,最好是自己的杯口与别人的杯肚在同一水平线上,以示恭敬。(3)劝酒中国人喝酒喝的是感情,所以只要有适当的理由,人人都可让对方多喝,以示友好和诚意。中国人善于劝酒,非逼着别人喝酒不可,甚至似乎有把别人灌醉的势头,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更与中国人的集体思维有很大的关系。2、西方人喝酒的礼仪西餐用酒,一般分为开胃酒、佐餐酒和消化酒三类。开胃酒又称餐前酒,使人在餐前喝了能够刺激胃口、增加食欲,多以葡萄酒或蒸馏酒为原料加入植物的根、茎、叶、药材、香料等配制而成,如味美思(Vermouth)、雪利酒(S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