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文地质学基础讲义
主讲内容及学时分配
(讲课学时:38学时)
第0章绪言2学时
第1章自然界的水循环2学时
第2章地下水的赋存6学时
A/rrj
第3早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6学时
第4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4学时
弟5早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4学时
弟0早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4学时
第7章孔隙水2学时
第8章裂隙水2学时
第9章岩溶水2学时
第10章特殊类型地下水2学时
第11章地下水资源分析及其开发管理1学时
第12章地下水调查概要1学时
教材:《水文地质学基础》,章至洁,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教材:
绪论
§0.1地球上的水与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及所占比例:
•海洋水:占96.54%
•淡水占全球水量的2.527%
•地下水占淡水资源的30%
我国各省人均淡水资源
一、利用自然资源有两种方式:
1.不可再生资源:
如果某种资源的存量大到足以保证上百年的需要,而且在资源耗竭以后,
可以开发替代资源。
矿产资源是典型的不可再生资源
2.可再生资源:
如果某种资源的再生速率高于人们的消费速率,就可以保证永续利用。
可再生资源是永远不会耗竭的
------------淡水资源的主体是可再生的
二、地球上的水与水资源的重要性
1.水——自然界存在,自然属性
•不断循环运动
•良好的溶剂,重要载体
•水具有能量
2.水——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社会属性
•生命之源,是地球系统的“血液”
•旱灾、水灾、水污染,对人类发展不协调
•水资源可再生,但水资源有价值(价值规律)
•水资源管理不当,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
三、地球上的水与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概括
>中国的大气降水与水资源分带
>中国的人口密度与分省人均淡水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
§0.2地下水的功能(作用)
■概念:水文地质学简言之——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水对人类生活与生产起着不可或缺的重大影响
>地下水是水资源组成部分
>其主要功能(functions)为:
1、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resource)
2、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
3、地下水是一种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4、地下水是地球内部地质演变的信息载体
一、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供水水源——
优点:分布广,动态变小,洁净,不易污染
据报道:陆地一半为干旱、半干旱地区1/3耕地,2/3牧区水源不足
城市供水不足,近来更有增加趋势
世界上,阿拉伯国家-进口雨水,中东的长期摩擦一是石油,二是水
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缺水总体也愈来愈严重,很显然:水资源的欠
缺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国60%的耕地全部或部分使用地下水
灌溉,全国95%以上的农村饮用地下水。
2.液体矿产(liquidmining)
>地下水高含盐类或稀有元素,开发提炼具有工业开采价值
------如四川自贡,三叠纪岩层中的卤水,每升达300g之多。
>医疗或健身功能的矿泉水(Naturalmineralwater)
------疗养院,天然矿泉水厂,啤酒厂等一寻找特殊功能的水资源
>开发提取一定的能量(热能,冷能)地下水
1)地下水的露头——泉井,往往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地球浅层
是常温带一保温作用,起到“冬灌夏用,夏灌冬用”
2)地球是个天然热库—可以供热,供取暖等用处
二、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
------地下水是影响生态与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1.地下水的变化往往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使环境发生变化—即可
以有益,也可以是有害的
2.有害的例子:农业用水不当的次生盐渍化、不统一开采,河西走廓的
民勤县,绿州变沙漠、过量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上海、天津)、海水
入侵,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等
3.地下水与其周围的环境,人、水、热、动是个相互依存的有着内在联
系的生物生存链,打破一个环节就会引起或正或负的反馈(报复)
>地下水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沙化荒漠化加重
>地下水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上海地面沉降
>地下水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地下水污染
三、地下水是一种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地壳内能量、热量的传输者
>1.传递应力:水为诱发地震,地质灾害是地下水作用
>2.人工地震预报---观测地下水
>3.地球是个天然热库——在地质循环和水文循环中传输地壳内部的能
(热)量的传输者
四、地下水是地球内部地质演变的信息载体
--------地下水是(地球内部地质演变的)信息载体
>1.由于是应力传递者,同时又是在流动——
所以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水化学等的变化或异常可以提供埋藏在
地下的许多信息.
>2.强的溶剂:
在地质循环和水文循环中化学组分溶解,传递到适宜的部位沉淀(沉积):
成矿如找矿、找油、地震预报、地质演变.
§0.3水文地质学的发展与趋势
一、发展阶段:
四个时期:1856年以前的萌芽时期——1856年至本世纪中叶的
奠基时期——20世纪中叶至今的发展时期——21世纪的转变时期
>1.萌芽时期:由逐水而居到凿井取水------大转折
>2.奠基时期:1856年,达西定律一地下水定量计算——奠定了水文
地质学的基础
>3.发展阶段: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迅猛发展以
及人口的急剧增长
1)泰斯非稳定流理论提出,对地下水资源量的认识一革命
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地下水模拟、规划管理等推进
>4.转变时期:核心内容的转变,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正向“地下水科学”的转变——发展趋势。
二、水文地质学的趋势一简况
趋势:
>1.核心课题转移:找水水文地质学一资源…一生态环境…
>2.视野扩展:含水层一地下水系统一水文-生态环境-技术-社会系
统。
>3.目标改变:由当前的问题转向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4.内容扩展:从地下水的水量为主,转向水量与水质的研究并重;
从狭义地下水,扩大到广义地下水,乃至地下水圈…
>5.思路的改变:从成生角度,加强过程与机理研究…
>6.多学科交叉渗透成为主流:地下水科学与其它自然科学以及社会
科学交叉渗透,以多学科方式研究与处理问题
>7.服务方式转变:…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如何使水文地质工作成
果转化为生产力,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水文地质学的发展与趋势一任务
1.目前任务:
>1.正确地预测在人类活动干预下地下水的变化
>2.正确地评价、开发、管理与保护地下水资源
>3.保护与地下水有关的生态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4.正确地预测矿产开发的地下水问题,避免地下水害
A5.©oo
§0.4课程内容
本课主要内容:
一、水文地质学基本概念
概念、名词与术语
二、水文地质学基本原理
地下水形成基本规律——赋存、分布、运动
三、地下水科学的分析方法
>微观——以概念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宏观——地下水系统理论为基础的综合分析
四、应用分析—概念与原理的掌握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水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
2、为什么说“水资源”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第一章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1.1水循环
>地球上各部位、各层圈都存在着水,各部位的水是相互联系、相互
转化的整体也称为水圈—水系统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各部位水的联系与转化关系
>水循环分为:地质循环,水文循环
>本章重点讨论水文循环
地质循环与水文循环关系示意图
(据阿勃拉莫夫)
§1.2水文循环
1.定义一
水文循环示意图——环节或要素
2.水文循环的划分
(1)循环路径不同:
大循环(海-陆)与小循环(海-海,陆-陆)
(2)时空尺度不同:
全球水文循环,流域水文循环,水-土-生系统水文循环
3.水文循环的运动规律
(1)海洋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2)陆地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3)大陆输入水汽量与输出水量基本平衡
水文循环尺度——全球、流域(区域)、水-土-生
思考:水文循环发生的动力条件是什么?
§1.3水量平衡(Waterbalance)
一、通用水量平衡方程
1.水文学(水文地质学)研究的基本原理
物质不灭(质量)、能量守恒定律为基本原理
2.通用水量平衡方程:区域一段一要素
I=0+(Wl—W2)=0+AW
其中,I:时段内输入区域的各种水量之和
0:时段内输出区域的各种水量之和
△W=W1-W2:区域内时段始末的储水量
不同区域、不同研究对象可以写出具体的水量平衡方程式
二、我国的水量平衡
河流流域面积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II中国水系1(mm)(mm)(mm)
外太平洋56.72918391527
流印度洋6.51739518.6220.4
河北冰洋0.53357215.9141.1
域总计63.76896403.4492.6
内流河域36.2416433.8130.2
全国合计100629269.5359.5
中国水系
大军“
**界
1fUBdllWI
拉加.演本岳
内*H哒
北^^羊遍城O
内流区域
太平洋流域
印度洋流域
中脚内,外就KAi税和性诙情烧汁衣
一外浪“楂上■
A金普输可分It
夕g.内渡区柱”
I*.:-41占“成分比
Ja10外g”古
J'-mi占
金a”帕a分比
§1.4水文循环的作用
一、水文循环的作用:
通过循环一水的质量得以净化、水的数量得以再生水资源不断更新与再
生,可以保证在其再生速度水平上的永续利用——也是可持续发展保证。
§1.5影响水文循环的因素一自学
♦1.气象因素
♦2.自然地理条件
♦3.人类活动等
结果:有利于蒸发,不利于径流,促进内陆水文循环
思考题
♦1.水文循环的内、外因是什么?
♦2.为什么称水资源为可再生资源,可再生的水资源是,取之不尽
的吗?
♦4.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产生的影响。
♦5.研究一个地区水量平衡有何意义?
第二章地下水的赋存
§2.1岩石中的空隙
基本概念:
1.岩石一一水文地质学中指坚硬的岩石及松散的土层
2.空隙——岩、土中各种类型的空洞的总称
空隙一是地下水赋存场所(places)和运移通道(conduits)
空隙分为
(1).孔隙(pore)一unconsolidatedsoil一(第四纪地质学)
(2).裂隙(fissure)—hardrock(构造地质学)
(3).溶穴(cavity)—dissolublerock一(岩溶地貌学)
《工程地质学》是从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性能)来讨论,如土的压缩性
或强度变形。
一、孔隙(pore,void)
土体孔隙的描述有:孔隙的大小,多少,形状,连通与分布。松散土体
宏观上可以分为2大类:砂性土与粘性土类
1、砂砾石孔隙大小及其影响因素
v试样a—砾石(模型),试样b一砂土样品,试样c一砂砾混合样品
有关?
>简单归纳-一砂砾石土孔隙大小与什么有关?
颗粒大小、排列——立方体或四面体、分选、胶结与充填等
>孔隙大小特征的描述:
孔喉(d)d=0.414D
孔腹(d‘)d'=0.732D
(上述为:立方体排列的理想等径园球颗粒)
2.砂砾石的孔隙度(porosity)及其影响因素
孔隙度是描述松散岩石中孔隙多少的指标
(1).定义:某一体积岩石(包括颗粒骨架与空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
占的比例。通常用n表示
V
〃=——X100%
VI
>?问:孔隙度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颗粒大小有关?
a.与排列有关——紧密与疏松
理想最疏松孔隙为47.64%,最紧密排列孔隙为25.95%。
b.与分选有关——下面试样哪个孔隙度大?哪个小?
试样:①砾石;②砂石;③混合样
完全混合试样时一,孔隙度n混=n砾Xn砂(请自己推导证明)
>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试样的分选程度。
>自然界中松散岩石的孔隙度:
表2—1松散岩石孔隙度参考数值
岩石名称砾石砂粉砂粘土
孔隙度25-40%25-50%35-50%40-70%
>矛盾之一:与粒径的关系不是愈大则愈大?
>矛盾之二:孔隙度超过最疏松排列的47.64%—达到70%
2.粘性土的孔隙度(porosity)及其影响因素
(1)粘土颗粒
>粘性土是指土体颗粒V0.0051nm的直径
>粘性土由于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连结力强
>粘粒在悬浮推移互相接触时,就会连结起来形成粘粒团”
>细小粘粒集合(团)构成(称为)颗粒集合体。
>集合体与集合体结合构成粘性土的沉积结构特征
(2)粘土孔隙
粘性土如同海绵、峰窝或絮状结构
>结构孔隙——集合体与集合体、粘粒与粘粒之间
>次生孔隙——虫孔、根系孔、裂隙裂痕等
二、裂隙
1.裂隙的概念(fissurefracture)
固结的坚硬岩石中,一般仅残存很小部分孔隙,而存在有各种内外力作
用下产生的裂缝(缝隙):风化(卸荷)裂隙、成岩裂隙、构造裂隙
2.空间形态是两向延伸长,横向延伸短的“饼状”空隙,单个裂隙是孤
立的
3.裂隙岩体:从水的赋存与运移角度来看,裂隙的描述包括:
1)裂隙的连通性(组数、产状、长度和密度)
2)张开性(裂隙宽度)
3)裂隙率等
三、溶穴(solutioncavity)cavern
1.在裂隙基础,水流对可溶岩进一步作用的结果——是扩大了的裂隙溶
穴:溶蚀的裂隙,有溶孔、溶隙、溶洞等
2.岩溶岩体:要描述裂隙特征及岩溶发育特征(裂隙+溶洞)
1)岩溶发育方向
2)溶蚀率一钻孔岩溶发育程度
3)溶洞(方向、规模等)
四、空隙特征的对比
空隙特征的比较
1.含水介质——由各类空隙所构成的岩石称为含水介质,也称为介质场。
含水介质的空间分布与连通特征(孔隙含水介质、裂隙含水介质、溶质
含水介质)是不同的,三种主要类型的含水介质比较:
>连通性一孔隙介质最好,其它较差
>空间分布一孔隙介质分布最均匀,裂隙不均匀,溶穴极不均匀
孔隙大小均匀,裂隙大小悬殊,溶穴极悬殊
>空隙比率一孔隙介质最大,裂隙最小
>空隙渗透性一孔隙介质-各向同性,裂隙与溶穴-各向异性造成
空隙介质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沉积物形成和空隙形成的环境
思考题:
1.什么叫孔隙度?孔隙度大与孔隙大有区别吗?
2.坚硬的花岗岩、砂岩、灰岩的空隙特征有何异同点?(可以通过查阅
资料和文献回答)
3.试总结砂砾类土体的孔隙形状特点
§2.2岩石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
>存在形式:气态、固态、液态
设想实验:材料(玻璃珠子、细管)+水(水杯)
(1)2个玻璃珠子之间滴上儿滴水,接触部位就会有所残留水
(2)在饱水试样中取1颗和2个颗粒,颗粒和颗粒孔隙间的水?
(3)将玻璃细管插入水中,取出,管中残留水?
通过上述3例及图示一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
结合水----(absorbedwater,boundwater)
重力水----(gravitationalwater;bulkwater)
毛细水----(capillarywater)
一、结合水(absorbedwater,boundwater)
1.定义
附着于固体表面,在自身重力下不能运动的水即结合水具有一定的抗
剪强度
?抗剪强度的产生与大小与什么有关
表面引力T艮从库仑定律,随固体表面的距离加大而减弱
(1)性质:
结合水具有固态和液态水的双重性质;即自身重力作用下不能运动,在
外力作用下能够移动(运动)及变形
(2)意义:
只要有固相表面就存在结合水,存在范围广,其量很小(结合水膜很薄),
当孔隙直径小于2倍结合水膜厚度时,孔隙中只含有不能自由运动的结合水
(又称无效空间)
2.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1)强结合水(吸着水):厚度:儿个水分子或儿百个水分子,受到的
引力:1万个大气压。
(2)弱结合水(薄膜水):厚度:儿十、儿百或儿千个水分子厚度。
二、重力水
重力水(gravitationalwater;bulkwater)
远离固相表面,水分子受固相表面吸引力的影响极其微弱,主要受重力
影响。重力影响下可以自由运动
♦无重力作用下水的存在?如在太空中瓶中的水分布一受表面吸引的作用
液态水的特征
♦地层内岩石空隙中如果存在一定的重力水,就可以通过泉,或井流出(抽
出)
♦重力水是水文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也是勘察的主要对象
三、毛细水
毛细水(capillarywater)
1、基本概念
♦毛细现象:
①根据细小管插入水中,水上升至一定高度停下来
♦毛细力:
毛细水:受到表面吸引力,重力,还有另一种力一称毛细力的作用,产
生毛细现象。
(1)毛细力的产生:
是在三相界面上内弯液面引起——液面弯曲产生的
(2)毛细力的方向:作用方向始终指向弯曲液面的凹侧
•凹凸弯液而是指相对于液相一侧而言的
•凹形弯液面一负的毛细压强(negative)-一如同真空吸力
•凸形弯液面一正的毛细压强(positive)
(3)毛细力的大小:
毛细力大小与弯液面的曲率成正比(曲率大,毛细力大;曲率小,毛细力
小)。一根毛细管子,管径越小,毛细力越大;反之亦然
毛细力大,毛细上升高度也越大。
2、毛细水的存在形式(statesforms)
在岩石空隙中,毛细水的存在形式可分为三种:
(1)支持毛细水(supportingcapillarywater)
在地下水面支持下存在的(附着水面上的),随地下水升降而升降。上
升高度与水面上部的岩石孔隙性质有关
(2)悬挂毛细水(suspensioncapillarywater)
脱离水面,岩石细小孔隙中保留的水分,称为悬挂毛细水。上粗下细或
上细下粗砂砾试样的例子。?悬挂毛细水的高度
思考:一个等径园管,如果支持毛细水高度为悬挂毛细水高度?
(3)孔角毛细水(触点毛细水)(cornerwater,contiguitywater?)
孔角毛细水与悬挂毛细水是不同—?
悬挂毛细水似串珠状且连续分布的,孔角毛细水是孤立的
§2.3岩石的水理性质
岩石(包括骨架与空隙在内的总称)
水理性质:就水文地质学主要涉及是与水分储容、释出与运移有关的性
质包括:
一、容水度和孔隙度(porosity)(反映岩石最大含水能力)
孔隙度——n;容水度——nr?两者有何关系
■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二、含水量(watercontent)_w
■岩石样实际保留水分的状况,(是某岩样某时的含水状态)又称岩石
的天然含水量
1.重量含水量:松散岩石中孔隙中所含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的比
值。
2.体积含水量:含水的体积与包含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3.饱和差:岩石容水度和体积含水量之间的差值。
4.饱和度:体积含水量与容水度之比成为饱和度。
三、持水度(specificretention)_Sr
岩石的持水能力——最大保持水分的能力
■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释水后,岩石中保持的水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
之比
四、给水度
1、定义:
当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高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
下释放出来的水体积,称为给水度。
V
u=―x100%
V总
当水位下降一个单位,土层孔隙中是否所有的水都流出来?
在土层中会保留什么形式的水?
结合水(膜),孔角毛细水,有时悬挂毛细水与支持毛细水
2.影响因素:
(1)岩性:空隙大的岩石,给水度大
•砾>粗砂>…>粉砂——(与粒径有关)
•0颗粒细小者,比表面积大,结合水与孔角毛细水残留多
(2)地下水位初始埋深(H0)
•0当地下水位初始埋深大于支持毛细水带高度时HO>>he,可
达最大R值
•H0<<he时,地下水位下降1个高度时,原重力水大多转化为
支持毛细水,土层给水量大大降低,R变小。
•土层含水量曲线分析:当水位埋深足够大时,土层给水度不发
生变化(为定值),此时给水度一也是最大理论给水度
(3)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有关
地下水位下降快慢会影响到口的大小—(下降快U<U理、下降慢11
一u理),这是因为释水滞后,而导致的释水减量
(4)土层结构
•岩土层为层状非均质土时,往往会影响R值,
•多层状土的特征而言,上粗下细,上细下粗结构影响是不同的。
五、透水性(permeabiIity)----(先自学一下)
•反映岩土透过水的能力
•后续讲“地下水的运动”时再讨论
•岩石空隙直径越大一透水能力越强一透水性越好!
§2.4包气带与饱水带
一、包气带与饱水带的划分
地下水面(水位):地下一定深度岩石中的空隙被重力水所充满,形成
一个自由水面,以海拔高度表示称之地下水位(一般通过打井,地下开挖来
确定)
包
包
中间带气
气
带
带
与
饱毛细水带
水
地下水面一地下水位
带
饱
水
带
——
二、包气带
包气带(zoneofaerationorzoneofunsaturation)
1.特点:①岩石空隙未被水充满
②是固、液、气三相介质并存介质
2.水的存在形式(多样)
结合水、毛细水(各种)、重力水、气态水
3.包气带水的垂直分带
土壤水带,
中间带(过渡带)
支持毛细水带,毛细饱和水带
包气带是饱水带中地下水参与水文循环的一个重要通道;“重力水”通
过包气带获得降水、地表水的入渗补给(补充),部分水又通过包气带将水
分传输,蒸发,消耗出去。
三、饱水带
饱水带(saturationzone)
1.岩石空隙被水完全充满一是二相介质(固相+液相水)
2.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
①重力水;②结合水
♦重力水:连续分布(孔隙是连通)一传递压力一在水头差作用
下,地下水(空隙中的水)可以连续运动。
♦地下开挖,坑道,巷道,基坑,打井在此带均有重力水涌出来!
§2.5含水层和隔水层
一、基本概念
饱水岩层中,根据岩层给水与透水能力而进行的划分
1.含水层(Aquifer):
是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一各类砂土,砂岩等
2.隔水层(Aquifuge):
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裂隙不发
育的基岩、页岩、板岩、粘土(致密)
3.弱透水层(Aquitard):
渗透性很差,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但在较大水力梯度作用下,具有
一定的透水能力的岩层—各种粘土,泥质粉砂岩
二、概念的相对性
定义中的模糊概念一“相当水量,微不足道,较大水力梯度”等
严格的“是与非”的逻辑思维,在很多情况下是相对的和模糊的概念相对性
的意义:
1.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划分的相对的性——相当水量满足需要就可以
了。如在某处一口井出水量80m3/d,作为1万人的供水,非含水层;作为饮料
厂、装瓶生产则为含水层。又如一个小泉水流量0.11/sg8.6m3/d,大厂——
非,村用——是。
2.从理论意义来看——微不足道
微不足道,有时空尺度的制约
三、含水系统
含水系统一Groundwateraquifersystem
1.地下水含水系统:是指由隔水或相对隔水岩层圈闭的,具有统一水力
联系的含水岩系
2.含水系统:包含多个含水层和弱透水层,或局部隔水层
3.含水系统:可以进行子系统划分
4.含水系统的定义是从大的空间尺度研究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
的组合关系,是从地质成因角度对岩层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划分的分析方法
(或给出的概念)
§2.6地下水的分类
1.广义地下水:地表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包气带、饱水带中的水)
2.狭义地下水:地表以下饱水带岩层空隙中的水一重力水
3.地下水分类:
主要依据——含水介质的类型(赋存空间)
埋藏条件(赋存部位)
v表3-1含水介质三类,埋藏三分,组合共分为9类
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包气带上层滞水上层滞水上层滞水
潜水孔隙潜水裂隙潜水岩溶潜水
承压水孔隙承压水裂隙承压水岩溶承压水
4.地下水分类
§2.7潜水与承压水及上层滞水
一、潜水与潜水含水层
1.潜水与潜水含水层概念
(1)潜水:
地表以下,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稳定含水层中的水。
♦自由表面——即设有隔水层限制,与大气直接相通,除大气压强外
不受其它力。
♦稳定——具有一定的空间连续性(范围)以示区分上层滞水
(2)潜水含水层
--赋存潜水的岩层
屋建筑时的基坑排水,大堤堤角处的散浸渗漏(潜水)
2.潜水面(watertable)
[1]潜水位(waterlevel)
[2]潜水含水层-
[3]含水层厚度-
[4]潜水埋深-
1-潜水含水层2-隔水层3,4潜水面潜水位M-含水层厚度
D-潜水埋深5-大气降水入渗6-蒸发7-流向8-泉
潜水与潜水含水层
3、主要特征
[1]补给(来源):降水入渗,河湖入渗
[2]排泄(汇):泉,(河)泄流,蒸发
补给或排泄通过含水层厚度变化而储水与释水!
[3]动态: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明显,变化快(水量、水位季节性
变化),受人为因素影响也显著,易污染
[4]水循环交替迅速:水循环周期短,更新恢复快
[5]潜水研究基本方法一绘制潜水等水位线图一获取信息-资料的手
段——调查、勘探,分析
二、承压水与承压含水层
1.承压水定义
充满于2个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称之。
2.基本要素与特征
(1)基本要素
①承压含水层;②隔水顶板;③隔水底板;④承压含水层厚度(M);
⑤埋深(D);⑥测压水位线(面):测压水位线的连线(面)一此线
是虚拟的(如图有压管);⑦承压水头(H);⑧补给区;⑨承压区;⑩排
泄区;(11)自溢区一测压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的交点连接区。
(2)特征:
♦补给与排泄
有限区域与外界联系,水循环迟缓些,水交替慢,平均滞留时间长(年
龄老或长)恢复性差,水化学变化较大,矿化度一般要高点,可以保留
“古老”的水
♦动态
要稳定些,如果分布面积大,厚度稳定一则调节能力很强
■问题?承压含水层的变化:在储水与释水时,含水层厚度
是不变的,承压含水层的储水与释水是如何进行的?!
(3)承压含水层的储水与释水
♦弹性给水度ue
承压含水层中当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1个单位,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较
体所释放(或储存)的水量
♦测压水位降低导致
1)含水层孔隙中水的压力降低一水体积膨胀释水,水的膨胀系数约为
1/20000
2)孔隙水压力降低,岩层颗粒间承受压力增加一骨架被压缩颗粒不变一
骨架压缩=空隙体积减小(排列改变)------发生释水(挤出来)水
V这两部分水很有限,所以Ue很小;与重力给水度Rd相比要小101-103
♦承压含水层的弹性给水度
从理论上来看:
♦弹性给水度是可以恢复的
♦实际上弹性是有限恢复的
♦越过含水层弹性范围(限定),将产生一次性的变形一即永久
性不可恢复的变形
♦最终导致含水层的弹性给水与释水能力降低
三、潜水与承压水的相互转化
♦在自然或实际条件下,潜水与承压水的划分也是相对的
♦在复杂条件下,很难将某些含水层中的水划定为潜水或承压水
V几个例子:
♦山区基岩互层
♦一个较厚的含水层
♦一个封闭的含水层一潜水?
■开采前一潜水含水层
■开采后一承压含水层
学习提示:
♦前第一、二、三章,是水文地质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要求掌
握
♦V后几章将着重介绍一些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规律
§4.1重力水的运动
一、基本概念:
1、渗透与渗流:
1)渗透: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称为渗透(或渗流)。
特点:(1)曲折复杂的水流通道;
(2)迟缓的水流(由于所受到的摩擦阻力较大,所以运动迟缓,通常用
每日(昼夜)多少米来计算其流通量。)
实质:用充满含水层中的假想水流来代替仅仅在岩石空隙中运动的真
正水流。其条件是:
(1)假想水流通过任意断面的流量必须等于真正水流通过同一断面的流
量;
(2)假想水流在任意断面的水头必须等于真正水流在同一断面的水头;
(3)假想水流通过岩石所受到的阻力必须等于真正水流所受到的阻力。
2、层流与紊流:
1)层流:在岩层空隙中渗流时,水的质点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
在具有狭小空隙的岩石中流动时一,重力水受介质的吸引力较大,水的质点排
列较有秩序。
2)紊流:在岩层空隙中渗流时,水的质点无秩序地、相互混杂的流动。
3、稳定流与非稳定流
♦稳定流与非稳定流:水在渗流场中运动,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
流向)不随时间改变时,称为稳定流。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
动,称为非稳定流。
4、地下水的运动的空间变化类型:
1)线状流:渗流场中任一点的速度变化只与空间坐标的一个方向有关
时的水流。
2)平面流:渗流场中任一点的速度变化只与空间坐标的两个方向有关
时的水流。
3)空间流:渗流场中任一点的速度变化只与空间坐标的三个方向有关
时的水流。
水力学研究水在管、渠一明流
-多孔介质,空隙细小,水流很缓慢——渗流
•从流态来看一地下水多为层流(除岩溶管道外)
层流----紊流
•侧重稳定流——(不讨论非稳定流)
二达西定律(Darcy'slaw)达西定律一线性渗透定律(linearlaw)
法国水力学家,1856年(以实验为基础研究时期)
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得出的
1、实验条件:装置图一
1)等径圆筒装入均匀砂样(uniformsand),断面为①
2)上(下)各置一个稳定的溢水装置——保持稳定水流
3)实验时上端进水,下端出水——示意流线
4)砂筒中安装了2个测压管
5)下端测出水量(outflow)—Q
2)渗透流速
根据水力学流速与流量的关系
Q=coy
于是:y=K/渗透流速等于渗透系数与水力坡度的乘积。Y与I的一次
方成正比。
在实际的水流中,水力坡度在各处不同
—K也
dl
2达西定律讨论
1)渗透流速(V)与过水断面(3)
Q-K1=3V
v过水断面与水力学中的水流过断面是否一致?否
>过水断面——3,假想的断面
>实际孔隙断面——3n孔隙度
>实际水流断面——3ne有效孔隙度
Q/«=V比照水力学,
实际流速尸Q/3'
>关系:地下水渗透流速片㈤e
>渗透流速匕是假设水流通过整个岩层断面(骨架+空隙)时所具有的虚拟
的平均流速。
>意义:研究水量时,只考虑水流通过的总量与平均流速,而不去追踪实际
水质点的运移轨迹——简化的研究
过水断面(3)实际过断面(3')
2)水力梯度
水力梯度(/)(hydraulicgradient)
>a)概念:水力学中水力坡度(J):单位距离上的水头损失
>是沿渗流途径上的水头损失与相应的渗流长度之比
,H「H,AHh
1——
L-LL
>B)物理涵义上来看I:代表着渗流过程中,机械能的损失率,由水力学中
水头的概念加以分析:
>0任意点的水头表达式
H=Z+2+
-2g
总水头测压水头速度水头
机械能势能动能
其原因是u2/2g很小而忽略:
>D)在地下水渗流研究中常:
总水头》测压水头愈是习惯用法)
我们仍然用△!!=H1-H2代表该程L1—2上的总水头损失,
I一则为总能量损失率
>E)渗流过程中总机械能的损耗原因(与水力学相近)
1)流体的粘滞性引起的——内摩擦阻力(分子间)
2)固体颗粒表面对水流的反作用力
>F)从达西公式:夕=必来看:
当I增大时,V也愈大;
即流速V愈大,单位渗流途径上损失的能量也愈大;反过来,水力梯度I
愈大时,驱动水流运动与速度也愈大
注意:水头损失一定要与渗流途径相对应
3渗透系数
在有些教科书中也称为水力传导率
1)定义:水力梯度为I=1时的渗透流速(V=KI)
具有速度量纲L2T-1
2)由公式夕=47分析
当I一定时,岩层的《愈大,则夕也愈大,0大
因此,渗透系数K是表征岩石透水性的定量指标
3)影响因素:——以松散岩石,等径孔隙为例来分析
v从公式即得出:
K=K/
V
K„___内在透水率p-—水的比重;v——水的粘滞系数。
>表3-1列出常见岩石渗透系数的参考值
4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自学)
雷诺数数介于「10之间
5达西定律的应用实例:(自学)
关键问题:利用达西公式和微积分的简单计算。
三、流网(Flownet)
1基本概念(concept)
1)渗流场:地下水流动(运动)的空间
2)流网:是由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组成的网格,称流网(flownet)
流网是描述渗流场中地下水流动状况的有效工具
3)流线:某时刻在渗流场中画出的一条空间曲线,该曲线上各个水质
点的流速方向都与这条曲线相切(某时刻各点流向的连线)
4)迹线:流体水质点在渗流场中某一时间段内的运动轨迹
5)等水头线:在某时刻,渗流场中水头相等各点的连线(水势场的分
布)
2二维流网图:
1)平面流网:潜水等水位线图,承压水等测压水位线图
2)剖面流网:含水量厚度较大时,常需要刻画剖面的水流
3流网特点:
1)在各向同性介质中,流线与等水头线正交;在各向异性介质中,流
线与等水头线斜交
2)是按一定规则绘制的,等水头线(等水头差绘制),流线(等流量
宽,单宽流量相等)
4定性流网绘制
>在许多实际工作中,绘制定性流网分析问题很重要,精确流网受许多条件
(资料不足等)制约,很难办到
v思考回答:
■边界条件?有哪儿类?
■流线起点和终点?等水头线如何控制?
■等流量如何确定?
■“源”一resource(发散流线处)
■“汇”一sink(吸收流线处)
■“地下分水线”一divideline(分水或分流处为“流线”)
1)绘制步骤(简要):
(1)寻找已知边界(湿周,隔水边界,水位线)
a)定水头边界:河渠湿周一-等水头线;
b)隔水边界:流线(“零通量”)
c)地下水面边界:当无渗入补给与蒸发排泄,有侧向补给,作稳
定流时,地下水面是一条流线;当有入渗补给时,既不是流线,也不是
等水头线。
(2)分水线、源、汇的确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