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昭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昭通市昭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昭通市昭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昭通市昭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昭通市昭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秋季学期学生综合素养阶段性评价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里程碑。下列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经历了“知道使用火——长时间保存火种——懂得人工取火”三个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早期人类顺序是()A.山顶洞人——北京人——元谋人 B.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C.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 D.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答案】D【解析】【详解】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是正确的对应顺序,排除。故选D项。2.2022年5月22日是第四届海水稻插秧节,今年我国的海水稻种植面积将超100万亩。我国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下列原始人中种植水稻的是()A.北京人 B.山项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D项正确;北京人和山顶洞人还没有进行农作物种植,排除AB项;半坡人最早种植粟,排除C项。故选D项。3.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A.盘古和女娲 B.后羿和夸父 C.炎帝和黄帝 D.尧舜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部落。从此,黄帝、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C正确;盘古和女娲、后羿和夸父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尧舜禹是古代中国历史中自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了三位部落联盟首领,故ABD错误。综上故选C。4.殷墟(下图)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曾因具有全球突出的普遍价值,在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殷墟遗址向人们展示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图片殷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殷墟遗址向人们展示了我国古代商朝的社会风貌,B项正确;夏朝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项;西周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项;东周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A.强化了诸侯权力 B.扩大了统治范围C.加速了西周灭亡 D.确立了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通过分封制度,……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可知,通过分封制度,西周王朝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因此,题干说明分封制扩大了统治范围,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强化诸侯权力的内容,排除A项;从“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可知,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统治,排除C项;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且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6.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司母戊鼎采用组芯方法,用21块陶范铸成;除双耳外,鼎身都是一次铸成。据此可知商周时期()A.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B.甲骨文记事内容丰富C.青铜器种类繁多 D.阶级分化明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司母戊鼎采用组芯方法,用21块陶范铸成;除双耳外,鼎身都是一次铸成。”描述的是司母戊鼎的铸造方法,体现了商朝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高超,A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青铜器司母戊鼎的铸造方法,与甲骨文和阶级分化无关,排除BD项;题干只涉及一件青铜器,无法体现青铜器种类繁多,排除C项。故选A项。7.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文物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可以推算到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项B符合题意;夏朝是商朝之前的朝代,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周朝和秦朝是商朝之后的朝代,故选项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8.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商鞅变法A.得到了旧贵族势力的支持 B.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C.维护了旧的政治经济秩序 D.遏制了地主阶级势力【答案】B【解析】【详解】商鞅死亡后他所推行的新法也没有被废止,说明商鞅推行的新法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即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项正确;商鞅变法被旧贵族势力所反对,没有维护旧的政治经济秩序,排除AC项;商鞅变法促进了地主阶级势力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9.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该工程是()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答案】A【解析】【详解】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主持修建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至今仍发挥巨大作用。故A符合题意;灵渠是秦朝开凿的水利工程,排除B;大运河是隋朝开凿的水利工程,排除C;赵州桥是隋朝李春修建,排除D。故选A。10.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A.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C.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D.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夏朝最后一个王是桀、商朝最后一个王是商纣以及西周最后一个王是幽王,他们统治都残暴或腐败,最后导致王朝灭亡。故C符合题意;夏朝没有实行分封制,排除A;皇帝此时尚未出现,排除B;处理犬戎部族的关系只适合西周时期,排除D。故选C。11.下图是一则寓言漫画,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后人由这个故事得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可知,材料说明了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观点最接近于老子的思想,B项正确;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排除A项;儒家主张以德治国,排除C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故选B项。12.秦朝的百姓,如要去集市采购生活用品,他应该携带的货币是()A. B.C. D.【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C正确;刀币主要流通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燕、赵等国,A错误;布币主要流通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诸侯国,B错误;D是蚁鼻钱,是战国时期楚国流通使用铜贝,D错误。综上故选C。13.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秦王嬴政时期 B.秦始皇统治时期 C.秦二世统治时期 D.西汉建立初期【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片信息“陈胜王”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知,题干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秦二世统治时期,C项正确;秦王嬴政建立秦朝,排除A项;秦始皇统治时期,没有爆发农民起义,排除B项;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秦末,排除D项。故选C项。14.在中国历史上,他曾经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还派张骞出使西域,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他”是指()A.秦始皇 B.康熙帝 C.曹操 D.汉武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措施巩固统一,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思想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军事上,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大规模出击匈奴并打败匈奴,D项正确;秦始皇、康熙帝、曹操均与题干所述事件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15.秦朝时设立御史大夫,西汉时派刺史到地方,其共同职能是()A.负责监察 B.负责地方行政C负责军事统领 D.负责征收赋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御史大夫负责监察,西汉汉武帝创立的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秦朝时设立御史大夫和西汉时派刺史到地方,其共同职能是负责监察,A项正确;郡守负责地方行政,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太尉负责军事统领与御史大夫无关,排除C项;负责征收赋税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6.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B.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C.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 D.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答案】D【解析】【详解】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有: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故D符合题意;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不是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措施的作用,排除ABC。故选D。17.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均与题干“刘秀”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18.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人们能用到便宜且好用的纸要感谢A.司马迁 B.蔡伦 C.毕昇 D.张仲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降低了纸的成本,易于纸的推广,因此本题选B;司马迁写了《史记》,是历史学成就,A排除;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排除C;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是医学成就,排除D。19.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下列可以印证这一毋庸置疑的历史的是()A.丝绸之路开辟 B.西域都护的设置C.宣政院的设置 D.驻藏大臣的设置【答案】B【解析】【详解】公元前60年,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B项正确;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排除A项;宣政院和驻藏大臣是管理西藏的机构,排除C和D项。故选B项。20.中医药是中华文明魂宝“医圣”张仲景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以下信息与张仲景相符的是()A.西汉——《黄帝内经》——人体解剖知识B.东汉一一《伤寒杂病论》一一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C.东汉——《医学集成》——外科手术和针灸D.明朝——《本草纲目》——比较完善的药物学【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名医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奠定了我国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B正确;《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与张仲景无关,A排除;《医学集成》是清朝刘清臣的作品,C排除;《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的医学著作,D排除。故选B。21.中国“画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的场景。该画是以什么宗教故事为题材的()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印度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释迦牟尼”和所学,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A项正确;道教、基督教、印度教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22.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下面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标题()关键词: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西晋短暂统一、北方民族大交融A.中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随后两晋虽统一了金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的局面。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但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但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因此单元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项正确;史前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排除A项;夏商周时期是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排除B项;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排除C项。故选D项。23.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8年赤壁之战,孙吴联军打败曹操军队,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C项正确;巨鹿之战是秦末战役,排除A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淝水之战是东晋与前秦的交战,处于两晋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24.溶江中学历史学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符合该主题的是()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③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稳定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都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所以①②③都符合题意,D项正确;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稳定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③符合主题,排除A项;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②符合主题,排除B项;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①符合主题,排除C项。故选D项。25.圆周率的推算在当代可谓突飞猛进。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A.郦道元 B.贾思勰C.祖冲之 D.李时珍【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南朝的祖冲之。故答案选C。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0分,共50分)26.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指出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分别是哪些学派的代表人物,战国时期出现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被后世称为什么?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力使开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2)根据材料二的相关论述,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材料三(3)请写出材料三中“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名称,《史记》的作者。材料四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4)结合材料四,围绕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说说你的建议。【答案】(1)老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孔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代表人物。百家争鸣。(2)主张: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影响: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3)名称:《兰亭集序》。作者:司马迁。(4)建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与现实结合,焕发其新的生命力,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学派:结合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孔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代表人物;局面:战国时期出现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被后世称为百家争鸣。【小问2详解】主张:由材料“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力使开进。”可知,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影响: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小问3详解】名称:由题干图示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书圣”王羲之的作品是《兰亭集序》;作者:《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小问4详解】建议:由材料“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可知,针对民族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与现实结合,焕发其新的生命力,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文化自信。27.农业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诗歌述农业】材料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种植“粟”这种农作物的远古农耕居民。【工具推农业】材料二如下图(2)材料二图一中的“铁制农具”和“牛耕”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图二反映了曹魏在农业上采取了什么举措?【发展源农业】材料三文景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为本,吏关桑,减赋税,三十一,德化民,倡勤俭”。(3)根据材料三分析,文帝景帝统治时期,为促进农业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技术促农业】材料四2020年11月2日,袁隆平团队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其中晚稻品种为第三代杂交水稻,具有高产、抗病、抗寒、抗倒伏特点。(4)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有了哪些进步?【答案】(1)农耕居民:半坡居民。(2)时期:春秋时期。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举措:大力兴修水利。(3)实行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徭役;治世局面:“文景之治”。(4)育秧移载、麦稻兼作、出现双季稻。【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诗歌中种植“粟”这种农作物的远古农耕居民是半坡人。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推动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三国时,马钧改进翻车,翻车作为一种排水灌溉工具,便利了农业灌溉,反映出曹魏在农业上大力兴修水利。【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注重‘农为本,吏关桑;减赋税,三十一’”可知,文帝景帝统治时期,为促进农业发展采取了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等措施;这一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小问4详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表现育秧移载、麦稻兼作、出现双季稻。28.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图中体现了西周时期什么制度的创新?材料二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成,孥(以为奴婢)贫怠以绝消耗。(2)材料二中的“尚军功”指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三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重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钱穆《国史大纲》(3)根据所学,请列举两例孝文帝的汉化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答案】(1)分封制。(2)“尚军功”: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措施: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等。(任举两例即可)(4)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者;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符合时代潮流;等等。(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图示体现的是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的森严的等级制度,结合所学可知,图中体现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小问2详解】根据“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成”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尚军功”指的是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根据“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