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1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1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1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1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四单元2024年高考一轮通史复习目录第9讲辽宋夏金元的政治与军事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第11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年份试卷考点2019全国Ⅱ卷理学程颢2020江苏卷儒学与佛教融合的现象(4);宋朝时期的科技成就(5)海南卷文学(宋词、元曲、话本)2021全国甲卷宋明理学全国乙卷宋明理学浙江卷南宋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5);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王祯(6)辽宁卷儒学的复兴-理学,宋元至明清的法律与教化2022广东卷宋明理学,儒学的复兴理学湖南卷宋明理学,儒学的复兴理学;科技,中医药的成就,古代中国的医学家浙江卷南宋绘画反映世俗文化兴盛(4);宋代科学文化,三大发明海南卷史学研究方法,史料价值;三大发明的成熟命题趋势: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主要以客观题为主;宋时期的理学及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是命题的重点。儒学复兴运动目录1科学技术23文学艺术少数民族文字4春秋战国显学大宗秦朝重创破坏焚书坑儒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三教各有发展儒学面临挑战隋唐三教并行儒学复兴宋创立理学形成官方哲学一、儒学复兴

:理学形成,心学兴起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形成的新儒学。1.

背景

儒学经典产生于先秦,到汉代已难以读懂,学者对文字进行解释,称为“注”。汉代的注释到唐代又难以理解了,于是出现了对注释的解释疏通,称为“疏”。学者热衷于细枝末节的繁琐笺注,对现实的政治实践与个人精神生活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陷入危机之中。十族之乡,百家之闾,必有浮图(佛教)为其粉黛。天下各州郡都有道教紫极宫,道教宫观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687座。“汉魏而下……佛老之徒,横于中国,彼以死生福祸虚无报应为事。”这一时期儒学为什么会发生变革?1、理学兴起背景①宋代统治者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②科举制度和教育发展。③宋代商品经济发展④佛道传播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儒佛道的融合丰富思想内涵。⑤儒学自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上不足。⑥唐宋儒学家为儒学复兴的努力2、目的: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理学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归根到底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体制乃至文化形态密切相关,是时代的产物。天理人欲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朱子语类》“人欲”并非指人的所有欲望,主要指违反了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的欲望。朱熹认为人欲与天理相对立。“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是私,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存天理”就是存善,追寻天理,循道而行。“灭人欲”就是去恶,克己省身,修身养性。3.内容宇宙之间一理而已。理者形而上之道也。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1)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理学=(宇宙观+社会观+方法论)的理论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3.内容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人或有居孀贫穷无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此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2)社会观:理是儒家道德伦理“三纲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体验天理理学=(宇宙观+社会观+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天理人欲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朱子语类》“人欲”并非指人的所有欲望,主要指违反了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的欲望。朱熹认为人欲与天理相对立。“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是私,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存天理”就是存善,追寻天理,循道而行。“灭人欲”就是去恶,克己省身,修身养性。、基础概念:

格物致知

程朱理学主张花时间,讲方法,深刻探究万事万物的本质,以达到对普遍真理的认识。通过接触世界万事万物,亲身实践,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理解,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认识“理”的方法。而不是求科学之真。与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不同。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3)方法论:格物致知“周孔之学”“孔孟之道”4、朱熹探索儒学教育:推动儒学大众化朱熹(1)“四书五经”为基础读物;(2)书院式教学;(3)理学官方化。宇宙观5、发展:陆王心学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陆九渊(1139-1193年),江西抚州人,世称象山先生认识论:只需内心反省就可得到天理。(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主张①哲学观: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②认识论: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2)王阳明心学(明朝)强调人道德的自觉性项目程朱理学(二程、朱熹)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守仁)不同点世界本原方法论道德观对比: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理是万物本原(客观唯心)心是万物本原(主观唯心)“格物致知”反省内心、“致良知”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朱熹和陆九渊曾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进行学术辩论,史称“鹅湖之会”。陆九渊记述: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达到“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6、特点:④思辨化,哲学化:⑤注重普及,世俗化:①兼收并蓄,批判吸收佛道思想:②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③引导人们关注现实,追求道德和人格完善。⑥周孔之道发展回归孔孟: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四书之名始于宋朝,孟子地位提升,儒学从“周孔之道”发展为“孔孟之道”【问题探究】:关于理学的影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从这四个历史人物的诗句中,可以看出理学有哪些积极影响?重视注重气节、道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显人性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人自小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上山下乡的时候,我15岁。我当时想,齐家、治国、平天下还轮不到我们去做,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读书、修身。”——习近平《习近平的文学情缘》朝代统治年限节妇数(夫死守贞不再嫁的妇女)烈女数(把自己的贞洁名誉看的比生命重要的女子;抗拒强暴或殉夫而死的女子)

节烈合计倍数隋唐3263229611两宋3191521222744.49——段塔丽《唐代妇女地位研究》“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从下列材料中中,可以看出理学有哪些消极影响?

理学的理欲之辩,本意是想规谏统治者。但事实是统治者顺手接过来,反向一击,理欲之辩由道德修养的圣贤功夫转化成了政治奴役性的残杀工具。

——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⑤局限: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等级秩序,

压制人的自然欲求④对塑造中华民族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①南宋后成为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②标志着儒家思想哲学化思辨化,走向成熟7、程朱理学的影响③将伦理道德落实于民众日常行动,推动儒学世俗化。哲学化思辨化世俗化社会化脱离实际,空谈义理。①兴起:唐朝后期出现②特点:代表: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1.文学(1)宋词李清照辛弃疾二、宋元时期文学艺术、少数民族文字、科技的发展长短不一,配乐歌唱,按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①城市经济的繁荣②市民阶层扩大,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③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宋词元曲兴盛原因④词曲自身的特点(2)元曲(散曲和元杂剧)特点:代表: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王实甫《西厢记》意义: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句式灵活,题材丰富,反映现实,通俗易懂,可雅可俗宋元时期城市中盛行的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纲上68)(3)话本宋话本宋代说书人米芾:《苕溪诗卷》黄庭坚《花气熏人帖》宋徽宗:瘦金体苏轼:《中山松醪赋》特点:追求个性,不拘法度(纲上68)2、艺术(1)书法特点:笔、墨、矿物颜料、纸、绢中国画概述:不求形似,注重个人情感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风俗画等绘者:手法:宫廷画、民间画、文人画等工笔画、写意画

水墨画、设色画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原料:类型:特点:①山水画成就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②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纲上68)

③出现了反映了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2)绘画(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风俗画)杂技戏孩图文人画山水画风俗画花鸟画(3)宋朝文学艺术的特点: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

二条线并行:市民阶层浅俗直白的表达;士大夫追求高雅注重意境(三)科技三大发明宋代以前宋代以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自主学习】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完成下列表格: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燃烧型火器爆炸性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人工磁化,广泛应用于航海铜火铳(北宋)影响:这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械、自然力和科学的运用》三、科技发展印刷术:雕版印刷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指南针:人工磁化广泛应用于航海。◎活字印刷术◎铜火铳(北宋)◎罗盘(1)三大发明三大发明带来的影响

材料1:“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人,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电的利弊》

材料2: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械、自然力和科学的运用》奠定了文明古国的地位,当时没有产生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印刷术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火药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阶级(3)指南针促进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对中国:对世界:推动欧洲社会转型(2)三大科学家沈括(北宋)《梦溪笔谈》:记载当时许多科技成果。“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郭守敬(元朝)

设计天文观测仪器简仪,编定《授时历》,指导农业生产◎简仪王祯(元朝)

编撰《农书》总结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记载农业工具(3)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特点:(1)实用性

(2)经验性(3)总结性

王祯

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朝代类型发展辽朝契丹文字创制契丹文字,刻石立碑,文学创作。金朝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西夏西夏文字出土文献包括佛经、法律、字典,经史著作。元朝畏兀体蒙古文成吉思汗时形成,《蒙古秘史》游牧民族自己撰写的历史。藏文字母忽必烈委派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用以拼写蒙古语、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四、少数民族文字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蒙古文(八思巴文)

四、少数民族文字: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历史促进文明的交流与借鉴促进少数民族汉化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字特点:民族政权推动,受汉文化影响影响:领域表现文艺文学宋词元曲话本书法绘画科技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杰出人物文字辽西夏金蒙元婉约、豪放散曲、杂剧早期白话小说追求个性、不拘法度题材丰富,注重意境、笔墨雕版普及,毕昇活字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火器升级人工磁化,应用于航海沈括郭守敬王祯契丹大小字西夏文女真文字女真科举畏兀体蒙古文八思巴文五、文化传承(选三77)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中国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补:宋朝私学——书院制度《白鹿洞书院学规》1、背景:①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②科举制发展③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宋代理学的兴起;⑤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⑥儒学士大夫的推动;①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结合;②采取开放式教学与教研;③教学注重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偏重道德伦理,兼及一些实用学问;④学生的前途主要是参加科举考试。2、特点:明朝官方力量超过民间力量。书院涉足地方文化建设,用儒学教化百姓,移风易俗,有了平民化特色清朝官办书院成为学术教育中心。民间书院致力于普及乡村文化教育。道光以来,将西学、新学引入其中,形成了新式书院,又出现了教会书院、华侨书院。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书院衰落。①古代中国书院办学主体多元化,且逐渐为官府控制;

②越来越注重社会教化职能;③呈现平民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④近代逐步衰落新式学堂取代。;3、演变趋势:4.影响①弥补官学不足,有利于教育平民化,推动教育发展②有利于保存与创新儒家经典和中国传统文化、③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推动学术发展。④有利于科举制的不断发展。⑤注重道德,有利于社会正气、政治清明材料一:古者乡有庠,党有序,闾有塾,里居有父师少师之教,是以道德一而理义明。书院之设,意犹近古,睢阳、白鹿为称首。若周、程、朱、吕治教之地,文献尤盛,天典民彝之统纪,恃以不坠。——(南宋)王应麟《慈湖书院记》思维导图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公元907—1368年)

1.(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答案】A【详解】阅读材料表格数据可知,从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至元丰元年(1078年),三路(北宋的地方行政区)的客户(没有土地的农民)比率都呈现上升趋势,这个趋势表明失去土地的农民数量增多,反映了土地兼并程度的加深,A项正确;【典例研析】2.(2023·全国·乙卷.27)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

)A.士族阶层的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科举制度的兴起 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答案】D【详解】据材料“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及所学知识可知,书籍作为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南宋时期书籍的流行推动了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所以,士族阶层并非在南宋时期出现,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排除B项;隋朝时期确立科举制,唐朝进一步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3.(2023·全国甲卷.26)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答案】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夜市的真正开放并形成规模是在宋代。据《宋代商业史研究》载: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太祖赵匡胤下令开封府:“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所以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B项正确;4.(2021湖南卷·5)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用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

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

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D【解析】根据“用土大多已经种麦”可以看出,绍兴当地实行稻麦轮作,“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可以看出当地清除了稻根,以便小麦的种植,由此可知,绍兴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行政效率,排除A;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实事求是”是顾炎武“实学”的特点,排除B;材料主旨不是赈灾方式的问题,排除C。5.(2022.全国甲卷.2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D解析:从输入的大宗商品种类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可知,基本上都是属于高档奢侈消费品,因此A错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开辟于汉武帝时期,故B错误;南宋时期,光市舶收入就占据了国家年财政税收的15%,是重要的税收来源,但不是主要来源,因此C错误;从主要输出的商品种类为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可知,南宋时期手工业发达,因此D项正确。6.(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