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省阜阳市第十九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徽省阜阳市第十九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徽省阜阳市第十九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徽省阜阳市第十九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徽省阜阳市第十九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徽省阜阳市第十九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B.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D.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2.某工厂制取漂白液的化学原理为:Cl2+2NaOH═NaCl+NaClO+H2O,在该反应中,氯元素没有呈现出的化合价是()A.+2 B.+1 C.0 D.﹣13.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4.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一重要结论的科学家是()A.拉瓦锡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阿伏伽德罗5.下列关于Na和Na+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Na比Na+多一个电子B.Na+的最外层是相对稳定结构C.它们的质子数相同D.它们的电子层数相同6.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生活中的下列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节日燃放焰火 B.木炭烤熟食物C.西瓜榨成西瓜汁 D.用粮食酿酒7.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B.C. D.8.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A.区别硬水和软水B.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D.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增加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9.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0g,则此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中质量比关系正确是A.溶液:溶质=4:1 B.溶液:溶质=5:1C.溶质:溶剂=1:5 D.溶液:溶剂=5:410.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并放出大量的热B.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C.碳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白光D.磷在空气里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烟雾11.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8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A.小于7毫升 B.大于7毫升C.等于7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12.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对生活常识的分析:B.现象的解释:①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②夏天吃剩下的食物要及时放入冰箱,因为食物放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后会变质。③膨化食品中通常充有氮气作保护气,因为常温条件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①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之间有间隔②糖是甜的,醋是酸的:分子不同,性质不同③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C.仪器的用途:D.化学用语使用:①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②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出③滴管: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①钙离子:Ca2+②2个氧原子:2O③氧化铁:FeOA.A B.B C.C D.D13.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A.镁属于金属元素 B.核内质子数为12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4 D.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14.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中子数为6 B.质子数为6C.电子数为6 D.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415.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都正确的是A.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B.2个硫元素C.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D.两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实验一:下图I是教材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实验二:实验中同学们闻到了刺激性气味,于是大家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所示。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3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1)E试管中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5)结合上述实验,实验室保存浓氨水等药品时,应该注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能够准确的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学好化学计算的基础,请计算下列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氮气(N2)_________________(2)氨气(NH3)_____________(3)二氧化碳(CO2)__________________(4)水(H2O)____________________(5)高锰酸钾(KMnO4)__________________(6)碳酸钙(CaCO3)___________(7)氢氧化钙[Ca(OH)2]___________18.(8分)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转变成燃料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若生产64t甲醇,则可回收二氧化碳多少吨?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试验,请回答;用A图测定的结果是天平不平衡,其原因是______.图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该实验前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最终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某同学利用C图进行探究实验,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他依据的现象是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析】试题分析: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防止炸裂试管;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能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不纯;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回流,炸裂试管。故选C.考点:实验操作2、A【解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氯气属单质,故Cl2中Cl的化合价为0;NaCl中Na元素为+1价,故Cl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0,解得x="+1"。故选A。3、C【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旧的物质的消亡,和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燃烧是化学变化;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只有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生物的生命活动,蜡烛的燃烧都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选C4、A【解析】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正确。B、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错误。D、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错误。故选A。5、D【解析】试题分析: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减少一个电子,质子数不变,钠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当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核外有2个电子层,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达到了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选D。考点:原子的结构。6、C【解析】

A、节日燃放焰火过程中存在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木炭烤熟食物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西瓜榨成西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D、用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7、D【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鲜奶制酸奶的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黄豆酿酱油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C、糯米酿甜酒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D、水果榨汁过程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8、A【解析】

对比实验是为了探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而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法;解答时要根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中的定量和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且只有一个变量,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达到对比实验的目的。【详解】A、硬水和软水的体积不同,不能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故A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色,能探究CO2与水发生反应,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C、比较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量是两瓶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然后分别向两集气瓶中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观察变浑浊的程度,由实验可知呼出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空气几乎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对比得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D、过氧化氢体积和浓度都相同,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另一个试管中没有加催化剂,根据产生的气泡可以比较出加入催化剂的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快,利用了对比试验的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9、C【解析】

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0g,则10℃的饱和溶液若含100g水就应含溶质20g,所得溶液质量为120g;【详解】A、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比=120g:20g=6:1,故选项错误;B、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比=120g:20g=6:1,故选项错误;C、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比=20g:100g=1:5,故选项正确;D、溶液质量与溶剂质量比=120g:100g=6:5,故选项错误。故选C。10、C【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错误;B、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错误;C、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正确;D、磷在空气里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错误。故选C。11、A【解析】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该学生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实际体积等于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8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7mL。故选A。【点睛】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12、D【解析】

A、①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②夏天吃剩下的食物要及时放入冰箱,因为食物放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后会变质。③膨化食品中通常充有氮气作保护气,因为常温条件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A说法正确;B、①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由于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②糖是甜的,醋是酸的说明分子不同,性质不同。③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故正确;C、①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②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出。③滴管: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故正确;D、①钙离子:Ca2+。②2个氧原子:2O。③氧化铁:Fe2O3。故错误。故选:D。13、C【解析】

由上图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说明示意图,可得的信息为: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种类等。【详解】A、镁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正确;B、从该图中得到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12,故B正确;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2,故C不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D正确。故选C。【点睛】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4、A【解析】试题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碳14的中子数="14-6=8",A错误。故选A。考点:原子的结构15、D【解析】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只能说一个分子中有几个原子,分子中不含有别的分子;该选项应该说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故选项错误;B.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只能说几种元素,不能讲几个元素,2S表示两个硫原子;选项错误;C.表示一个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要表示化合价应该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故选项错误;D.化学式前面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表示两个五氧化二磷分子,选项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甲烧杯中变红,乙烧杯中无明显变化与B、C试管进行对照C试管中溶液迅速变红,B试管中溶液过一会变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基本闻不到刺激性气味,减小空气污染应将浓氨水密封保存在阴凉处【解析】

(1)E试管中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与B、C试管进行对照;(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C试管温度高,其中溶液迅速变红,B试管中温度低,溶液过一会变红;(3)B、C试管中的溶液都变红,说明氨气分子进入B、C中与酚酞试液反应,使其变红,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而C试管比B试管先变红,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4)优点是基本闻不到刺激性气味,减小空气污染;(5)浓氨水易挥发,因此实验室保存时应密封保存在阴凉处。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2817441815810074【解析】

(1)氮气(N2)的相对分子质量=14×2=28;(2)氨气(NH3)的相对分子质量=14+1×3=17;(3)二氧化碳(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4)水(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5)高锰酸钾(KMnO4)的相对分子质量=39+55+16×4=158;(6)碳酸钙(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