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甘薯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1页
《陕南甘薯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2页
《陕南甘薯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3页
《陕南甘薯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4页
《陕南甘薯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南甘薯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标准制定的必要性甘薯属于块茎类粮食作物,富含淀粉、多糖等碳水化合镁、铜、硒、钙等10余种元素,作为鲜食之用,味道甜美,也是薯类深加工食品的主要材料。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甘薯具有多种营养健康功能。首先,甘薯有抗癌作用。其次,甘薯块根中含有大量粘液蛋白、粘液多糖等,它们能保持人体心血管壁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还能保持呼吸道、消化道、关节腔的润滑。另外,甘薯富含钾、β-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B6,这些成分均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在世界甘薯产出地,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作鲜食,欠发达国家将甘薯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发达国家将甘薯作为重要的营养保健食品,或用于食品、酒精、饮料深加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年生产甘薯8000万吨,占全世界甘薯总产量70%以上。陕西是西北五省当中甘薯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年种植面积70万亩左右,总产量约100万吨左右,在全部产出当中,甘薯主要用于鲜食和食品深加工,残次品甘薯和甘薯藤蔓作为养殖饲料。其中,陕南的汉中、安康、商洛地区旱坡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大70%以上,是陕西旱坡地甘薯的主产目前国内甘薯生产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仅有《种薯》(GB4406)、《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GB7413)、《甘薯《甘薯秦薯10号》(DB61/T1142.71-2018),以及安康市地方标准《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DB6124.01甘薯等粮食硒含量要求)等相关内容。虽然以上标准为《陕南甘薯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引用或参考依据,但现有陕西省甘薯生产地方标准仅局限于关中区域,与陕南的气候特点、土壤特点、地势条件等甘薯生产条件有一定的差异,其相关性较小。根据陕南甘薯生产的地域性特点,编制陕南统一的甘薯生产规范性标准文件,有效解决陕南甘薯品质参差不齐、旱坡地水土流失及面源污染、丰产技术以及食品质量安全关键技术难题,从而提高农户生产及加工企业收益。因此,编制《陕南甘薯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是十分必要的,对指导陕南甘薯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综上所述,研发制定该标准是满足陕南甘薯产业发展的市场需要,对我省陕南地区的甘薯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制度的推行,以及甘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符合我省乡村振兴的发展《陕南甘薯生产技术规程》立项以来,并多次对该标准进行了论证、完善和修订。该标准将陕南甘薯分为加工型、鲜食型和兼用型甘薯3大类,引用标准文件39项,涉及甘薯品种更多、生产领域更宽,质量要求含量区间或限量数值更科学合理。在产地选择上,是全国首次提出甘薯“本地铝污染”概念,禁止在蔸土(俗称紫泥、膨润土)地块种植,防止甘薯“本地铝污染”。在栽培技术编制中,根据甘薯分类类型推荐选用的主栽品种14个,对育苗设施、苗床建造、种薯处理、排种、苗床管理、种苗要求、种苗处理制定了具体的操作规程;在施肥技术编制中,推荐测土配方施肥,根据施肥种类确定基肥和追肥施肥量;病虫害防治中,针对主要病害、地上害虫、主要地下害虫,编制了综合防治方法;田间管理中,针对旱坡地起垄,推荐横坡垄作,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表流径,拦蓄土壤水肥,提高产量;可根据土壤状况和对商品薯大小的要求选择大垄单行或大垄双行,大垄单行适合旱坡地区种植,推荐栽培加工型甘薯或兼用型甘薯;大垄双行适合水浇地种植,推荐栽培以小型商品薯为主的鲜食型甘薯。有条件的地区推荐安装水肥一体化设施和地膜覆盖。同时,对陕南甘薯栽插时间、密度、方以及水分管理、中耕、除草、培土、控旺技术制定的规程;最后,对收获、储藏与运输、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和包装也制定规程。二、标准编制原则及依据(一)本规程根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制定。(二)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在编制过程中着重考虑了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三、项目背景及工作情况(一)任务来源为了推动陕南甘薯产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发展,在省农业厅的支持下,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组织省内相关专家,在甘薯品、在收集整理、筛选论证的基础上,结合陕南3市的实际,制订了《陕南甘薯生产技术规程》初稿。2023年5月,《陕南甘薯生产技术规程》被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制定立项(陕市监函〔2023〕410号,项目编号SDBXM122-2023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为省农业农村厅。根据计划要求,本标准完成时限为12个月。(二)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主导单位为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负责标准文档起草及相关文件的编制等工作。参与单位为陕西省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洋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洋县有机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安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商洛市乡村发展服务中心、洋县农业技术推服务中心、陕西省黑色有机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洋县食品药品检测检验中心共8家单位作为参与单位共同完成,负责标准中重要技术点的研究和建议,并参与标准内容的讨论。主导单位与参与单位为此专门成立《陕南甘薯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起草小组,负责本标准的各项工作。(三)编写人员与分工编写人员:闫东林、李侃、周宝龙、赵鹏、李天刚、曹李敏敏、程均惠、吴琳、赵文洋、周世庆、肖英英、侯卫丽、刘俊、李海洋、孟红娟、王鹏、王保健、闫鹏。姓名工作单位职称/职务承担任务闫东林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高级农艺师主持人,负责项目整体规划设计、标准起草和规范性审核李侃陕西省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主任副主持人,协助项目整体规划设计周宝龙陕西省黑色有机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副主持人,确定标准内容及起草标准赵鹏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高级农艺师负责标准规范性审核上报朱晓刚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高级农艺师负责甘薯中病虫害技术研究李天刚陕西省黑色有机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负责甘薯品牌与产业化研究刘俊锋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农艺师负责甘薯主要理化指标分析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助理农艺师负责甘薯储藏技术研究何培康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助理农艺师甘薯主要理化指标检测验证安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高级农艺师甘薯污染物检测验证董自庭商洛市乡村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甘薯农药残留检测验证商洛市乡村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甘薯设施农业技术研究杨立姣洋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科长甘薯品牌与产业化研究李敏敏洋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甘薯品牌与产业化研究程均惠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助理农艺师甘薯产业化研究吴琳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助理农艺师甘薯硒含量检测验证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助理农艺师甘薯主要理化指标分析赵文洋洋县有机产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负责甘薯栽培技术周世庆洋县农业技术推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负责甘薯品种选育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农艺师甘薯主要理化指标分析侯卫丽洋县有机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农艺师甘薯生产试验刘俊洋县农业技术推服务中心农艺师甘薯生产试验李海洋洋县食品药品检测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甘薯主要理化指标分析孟红娟洋县食品药品检测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甘薯主要理化指标分析王鹏洋县磨子桥镇农技站农艺师甘薯生产试验王保健洋县农经站农艺师甘薯生产试验洋县农业技术推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甘薯品种选育四、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一)编制原则1、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20的要求和规定编写编2、协调性原则本文件旨在规范《陕南甘薯生产技术规程》中的术语和定义、产地选择、品种要求、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收获、储藏与运输、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和包装规定。在内容上力求与相关现有标准相协调,充分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食》(GB27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4406)、《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GB7413)、《甘薯以及陕西省甘薯生产的地方标准:《鲜食甘薯》(DB61/T《甘薯秦薯10号》(DB61/T1142.71-2018),以及安康市地方标准《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DB6124.01甘薯等粮食硒含量要求)等相关内容,科学制定了《陕南甘薯生产技术规程》。2、必要性原则标准编写过程中坚持必要性原则,仅对陕南甘薯、加工型甘薯、鲜食型甘薯、兼用型甘薯、损伤、裂薯、塑料拱棚、温床、垄距进行了术语规范和定义。3、适用性原则(1)旱坡地生产:为了充分利用陕南旱坡地优势资源,降低生产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种植效益,旱坡地主要的栽培技术:一是旱坡地甘薯生产推荐栽培加工型甘薯或兼用型甘薯;二是推荐垄作以横坡垄作为宜,顺坡垄作加剧土壤侵蚀;三是大垄单行起垄、较低密度种植,趁墒采用先覆膜、后栽插法;四是推荐斜插法。以上旱坡地生产的甘薯,薯型以圆形为主,而纺锤形及小型甘薯较少,产量高,主要生产加工型甘薯。(2)水浇地生产:为了充分利用水浇地水肥优势,提高种植效益,水浇地主要的栽培技术:一是推荐栽培鲜食型或兼用型甘薯;二是推荐垄作垄向以南北走向为宜,充分利用光照条件提高产量和质量;三是条件大垄双行起垄、较高密度种植,采用先栽插、后覆膜法;四是推荐水平栽插法。以上水浇地生产的甘薯,薯型以纺锤形为主,产量高、品质高,主要生产以小型商品薯为主的鲜食型甘薯。(3)感官与理化指标:标准编写过程中坚持适用性原则,充分考虑了陕南甘薯生产的地势条件实际情况以及消费市场发展需求,尽量做到标准内容切合甘薯生产及终端消费群体对食用甘薯认知的实际;从消费的协调性和加工应用利益出发,满足不同消费需求,从而没有对食用甘薯的感官指标及质量指标做严格的要求,操作性强。4、科学性原则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充分调研与甘薯相关的研究、检测和生产企业,归纳总结共性指标和因素,综合全面考虑,并广泛吸收专家意见,逐一对标准各部分内容进行科学规范。(二)主要内容本标准主要内容如下:本规程规定了陕南甘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选择、品种要求、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收获、储藏与运输、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和包装。是目前陕西省甘薯标准涵盖面较为全面的标准之一。不但适用于陕南甘薯生产,而且对关中甘薯生产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引用标准文件39项,经查新,均为最新有效版本,通过本文件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3术语和定义该标准将陕南甘薯分为加工型、鲜食型和兼用型甘薯3大类,对陕南甘薯、加工型甘薯、鲜食型甘薯、兼用型甘薯、损伤、裂薯、塑料拱棚、温床、垄距进行了术语规范和定义。4产地选择4.1立地条件在制定甘薯适宜海波、土壤结构基础上,是全国首次提出甘薯“本地铝污染”概念,禁止在蔸土(俗称紫泥、膨润土)地块种植,防止甘薯“本地铝污染”。4.2种植环境、安全要求土壤坏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规定;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规定。5品种要求因地制宜选用登记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耐贮藏和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甘薯品种。种薯质量符合GB4406规定的要求,外地引进种薯检疫规程应符合GB7413规定的要求,具有条件的地区推广符合NY/T1200规定要求的脱毒种薯。推荐陕南选用的主栽品种14个。6栽培技术对育苗设施、苗床建造、种薯处理、排种、苗床管理、种苗要求、种苗处理制定了具体的操作规程;6.2施肥技术在施肥技术编制中,推荐测土配方施肥,根据施肥种类确定基肥和追肥施肥量;另外酸性土壤改良以及缺硼、锌的田块,制定具体要求和操作规程。6.3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中,针对主要病害、地上害虫、主要地下害虫,编制了综合防治方法;针对旱坡地起垄,推荐横坡垄作,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表流径,拦蓄土壤水肥,提高产量;可根据土壤状况和对商品薯大小的要求选择大垄单行或大垄双行,大垄单行适合旱坡地区种植,推荐栽培加工型甘薯或兼用型甘薯;大垄双行适合水浇地种植,推荐栽培以小型商品薯为主的鲜食型甘薯。有条件的地区推荐安装水肥一体化设施和地膜覆盖,实现节水节肥的效果。同时,对陕南甘薯栽插时间、密度、方法,以及水分管理、中耕、除草、培土、控旺技术制定的规程;8收获甘薯地温降至15℃开始采收,最迟在地温低于12℃前,选择晴天收获完毕。陕南甘薯10月20日前收获结束。将塑料残膜等及时清理出田间。9储藏与运输对种薯和商品薯分别采用不同的杀菌和愈伤处理。10质量要求对加工型甘薯、鲜食型甘薯、兼用型甘薯对应制定了理化指标(表1)。干物质/(g/100g)≥20.00淀粉/(g/100g)加工型甘薯≥20.00兼用型甘薯≥15.00鲜食型甘薯≥9.00可溶性固形物/(g/100g)≥4.00蛋白质(g/100g)≥抗坏血酸/(㎎/100g)≥20.00钙/(mg/100g)≥30.00钾/(mg/100g)≥200.00粗纤维/(g/100g)≤硒/(㎎/㎏)0.02~0.30注:硒含量检测仅用于富硒甘薯11检验方法根据质量要求,分别对检查方法进行了规定。12检验规则规定了检验规则。13标志、标签和包装分别对标志、标签和包装进行了规定。五、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合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一)旱坡地横坡起垄技术陕南地区旱坡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大70%以上,是陕西旱坡地甘薯的主产区。陕南旱坡地水土流失严重,据土壤普查统计,陕南旱坡地平均每年土壤流失量达5000多t/km2以上,因而土壤瘦薄,抗旱力差,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有效防止土壤流失,是旱坡地农作物增产增收的关键,修建水平梯田和退耕还林无疑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但通过改变土壤微形态,横坡垄作种植作物,是一条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横坡垄作是旱地绿肥聚垄耕作法的关键配套技术,在旱坡地上实行横坡垄作,能拦截土壤,减少地表径流,保持土壤养分,保护耕地,促进持续生产。在顺坡垄作条件下,不仅不能防止水土流失,反而加剧了沟中的地表径流量,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因此,旱坡地通过改变地表微形态,横坡起垄种植农作物是拦蓄土壤水肥,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胡庆文等[1](2007)对横坡垄作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横坡垄作的玉米增产效果最好,分别比平作和顺坡垄作增产83.4%和29.8%;水土流失量最少,每亩水分和泥沙流失量比平作分别减少16%和64.2%,比顺坡垄作分别减少50.9%和87.9%;土壤养分的流失量最低,有机质和土壤全磷流失量分别比平作降低86.4%和81.4%,比顺坡垄作降低49.5%和88.2%。因此,在旱坡地上实施聚垄耕作技术时,必须按照等高线方向,实行横坡起垄。如对坡度、坡长较小的旱坡地进行顺耕改横耕治理,其保土效益显著,且具有较好的生态经济(二)陕南甘薯标准理化指标与国内外标准及参考值的优异性(DB61/T1142.71-2018),以及安康市地方标准《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DB6124.01甘薯等粮食硒含量要求)指标,以及与参考值(《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第一册)对照,优于省内标准和参考值(表2)。陕南甘薯标准指标《鲜食甘薯》(DB61/T1022-2016)《甘薯田间生产技术规范》(DB61/T1106-201《甘薯秦薯10号》(DB61/T1142.71-2018)安康市地方标准《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DB6124.01)参考值(《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第一册)本标准检验验证指标干物质/(g/100g)≥20.0\29.97\\20.2~35.0淀粉/(g/100加工型甘薯≥20.00\\\\\22.9~27.4兼用型甘薯≥15.00\\65.61(干样)\26.2\鲜食型甘薯≥9.00\\\\\可溶性固形物/(g/100g)≥4.00\\\\\5.0~7.5可溶性糖/(g/100g)≥\3.7\6.01%(葡萄糖,干样5.83%(蔗糖.干样)\\\\6.25(干样)\0.74.11~9.86(干样)抗坏血酸/(㎎/100g)≥20.00\\\22.6~26.8钙/(mg/100g)≥30.00\\\\32.4~40.5钾/(mg/100g)≥200.00\\\\274~437粗纤维/(g/100g)≤0.9\\\11.0~1.20硒/(㎎/㎏)0.02~0.30\\\0.02~0.30\注:硒含量检测仅用于富硒甘薯,“\”表示没有检测或指标控制(三)食品安全指标与国家标准规定的一致性1.污染物限量与农药残留限量规定GB2715规定GB2762规定GB2763规定省内标准指标陕南甘薯标准指标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2762的规定规定块根和块茎蔬菜限量0.05mg/kg,原粮类薯类铅、汞含量无限量规定\仅有《鲜食甘薯》(DB61/T1022-2016)中,“5.3.1污染物限量要求甘薯中的铅、镉、汞含量应符合GB2762规定的要求”甘薯中的镉应符合GB2762规定的要求农药残留符合GB2763规定\薯类农药残留限量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2763规定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2763规定2.甘薯本地铝污染控制(1)自然界铝残留分布及金属铝的危害铝(Aluminum)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是地壳中最为丰富的0.00813%,占土壤的7%左右,海水含量为1ppb,各类植物中含铝为0.002-0.1%,新鲜植物含量为0.005%,动物含铝很少[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医学界发现过量的铝对人体健康会造成种种危害,如老年性痴呆,骨痛,非缺铁性贫血,肾功能降低,胃液分泌减少等多种疾病,对脑组织及智力的损害特别引人关注[4-10]。(2)铝污染与食用安全WHO/FAO/JECFA(1989)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加以控制,提出成人每天允许摄入量为60mg[12],食品中铝摄入量(BW)标准为7mg/kg(PTWI)[11]。WHO(1998)重新探讨了建立饮水铝的健康准值的必要性[9],得出结论:“由于人体数据的不确定性和作为人体模岚等[12]),2000)。我国先后采集了64个品种,406个样品,19种含铝复合添加剂,5种铝制炊具,测定含铝量和铝溶出量,结果表明从日常天然食物中摄入的铝量较低(9-12mg/人.日由铝制炊具溶入食物而造成铝摄入也不多(4mg/人.日),主要来自添加含铝添加剂的食品如馒头、油条等[13],超过WHO 提出的铝允许摄入量(<1mg/kg.BW.d)。从而在1994年首(GB15202-1994)。鉴于铝毒害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增加了铝化学指标,限量为0.2mg/L。刘风贞等[14](1991)初步建议国人铝允许摄入量为40mg/d,饮用水铝不超过0.2mg/L,无工业铝污染源条件下,空气铝可忽略不计。当日摄入量超过限量,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我国薯类加工食品铝含量超标屡禁不止,除加工企业过量添加明矾以外,红薯本地铝污染也是铝含量超标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根据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油炸面制品、焙烤食品铝的残留量≤100mg/kg(干样品,以Al计),粉条、粉丝铝的残留量≤200mg/kg(干样品,以Al计)。颜代英等[15](2003)报告,对在成都市生产企业和部分超市抽取的样品253件检测,合格样品231件,合格率91.30%。其中15件红薯粉饼铝残留检出,全部超标,合格率0,范围238.75-291.75mg/kg;14件粉丝,4件不合格,合格率71.43%,范围在206.57-254.92mg/kg。可比克“薯我”系列4个品种铝超标问题被多家媒体披露[14]。王琳等[20]超标率为6.2%,以淀粉制品和油炸面制品超标率最高。不同样品中的铝最高含量的超标倍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油炸面制品(油条)11.93>淀粉制品(红薯粉条)11.3>面制品5.96>糕点3.61;淀粉制品的超标率为马铃薯淀粉制品(77.8%)>红薯淀粉制品(13.7%)。植物性食品中,以干豆类铝含量最高,粮谷类次之,蔬菜水果类最低。刘文涵等[17](2003)对5份甘薯样检测,铝含量190.8±1.59mg/kg,RSD0.83%。究其原因,可能与植物吸收土壤及水中铝较多,动物吸收率低有关(钟才云等[18],1996)。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人体一天食用谷类薯类及杂豆250-400克,如果成人日食用铝含量190.8mg/kg的甘而产生危害。因此,甘薯本地铝污染有必要进行有效控制。(3)铝污染的控制铝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金属元素,它的广泛应用,导致了水体、土壤、动植物体内残余铝不断升高,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环境、动植物的毒害。铝的毒害已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密切关注铝的流失途径及其在生命代谢中的作用机制,克制而有计划地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铝资源,是最有效的铝毒防治策略。在农业生产中,禁止在铝污染的土壤中生产,另外合理使用化肥,经济有效地改良铝质土壤,防止土壤和地表水中铝的大量溶出。铝是两性元素,应少施或不施酸性化肥(如硫酸胺、氯化胺),降低土壤的酸度,使A13+尽量少释放,以免影响作物的生长,也防止A13+进入饮用水[19]。(4)本标准铝污染的控制要求在本标准编写过程中坚持质量安全的原则,在“4产地选择,4.1立地条件”中要求“禁止在蔸土(俗称紫泥、膨润土)地块种植,防止甘薯本地铝污染”。六、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编制过程中,遵守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参考了国家、行业及省内有关标准,与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相协调,无冲突。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27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食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4406种薯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5009.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淀粉的测定。GB/T5009.10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方法GB5009.8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GB5009.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钾、钠的测定GB5009.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钙的测定GB5009.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硒的测定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413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GB/T8321.1-9(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37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