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广东省高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广东省高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广东省高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广东省高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生物学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由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构成,毛细淋巴管盲端的内皮细胞像鱼鳞一样相互覆盖,形成只向管内开放的单向活动瓣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管管壁通透性较大便于其回收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B.淋巴管内的单向瓣膜保证了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不再倒流C.淋巴管壁细胞只能通过淋巴液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淋巴细胞发生癌变后引起淋巴管堵塞可能引发组织水肿【答案】C【解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为: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详解】AB、淋巴管内的单向瓣膜保证了组织液中的进入淋巴管后不再倒流,淋巴管管壁通透性较大便于其回收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AB正确;C、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故其能通过淋巴液和组织液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D、淋巴细胞发生癌变后引起淋巴管堵塞,导致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增多,可引发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C。2.针灸针刺小鼠后肢穴位,会激活一组Prokr2感觉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四肢节段),通过迷走神经一肾上腺轴,激活免疫细胞,进而发挥抗炎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针灸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C.后肢穴位被针刺时感到疼痛,但不会缩回,这属于非条件反射D.当兴奋传至迷走神经与肾上腺连接处,会发生1次信号转变【答案】A【解析】【分析】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在体内,兴奋是从上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是单向传递的,在体外(离体条件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详解】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B、在体内,兴奋是从上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是单向传递的,在体外(离体条件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体内传递,故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B错误;C、后肢穴位在被针刺时感到疼痛,但不会缩回,主要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的调控作用,由于其中枢在大脑皮层,因此属于条件反射,C错误;D、迷走神经与肾上腺的连接处形成突触结构,当兴奋传至突触时,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共发生了2次信号转变,D错误。故选A。3.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其中M、N、P为结构,a、b、c为激素,①②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作用的靶器官和靶细胞只有M、NB.①②过程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C.寒冷刺激时,a分泌增多,b分泌减少D.c分泌不足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N为下丘脑,M为垂体,P为甲状腺;b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详解】A、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级调节过程,聚则图中M表示垂体,N表示下丘脑,P表示甲状腺,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和靶细胞几乎是全身所有的细胞,A错误;B、①②过程体现了激素的(负)反馈调节,B错误;C、寒冷刺激时,a促甲状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C从而引起甲状腺激素的增加,C错误;D、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和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故c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不足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正确。故选D。4.“苍梧橘柚黄,芸香郁三湘。”永州脐橙驰名中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协同促进脐橙果实的生长B.脐橙植株合成乙烯的部位是果实,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C.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脐橙的插条有利于插条的存活D.脐橙的生长发育是基因表达调控、激素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赤霉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分布: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详解】A、这三种激素在影响果实发育这一同一生理功能时均促进,具有协同作用,A正确;B、脐橙植株合成乙烯的部位是植物体各个部位,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B错误;C、2,4-D是生长素类调节剂,具有生长素的作用。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脐橙的插条有利于插条的存活,C正确;D、脐橙的生长发育是基因表达调控、激素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激素是信息分子,会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起调节作用。同时,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的影响,D正确。故选B。5.种群密度效应是自然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相邻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种群密度效应包括两个方面:①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种群个体平均重量W与密度d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最后Ki总是基本一致,即产量恒定法则;②随着密度增加,引起种群内个体死亡而使密度减小,即自疏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和有规律波动与密度制约因素有关B.产量恒定法则保障了种群成员间既不互相吸引也不互相排斥C.自疏现象导致种群内不同个体各自占据的生态位差异性增大D.自疏现象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不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环境【答案】A【解析】【分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详解】A、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如食物和天敌等,生物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和有规则的波动与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有关,A正确;B、由题干可知,产量恒定法则的描述中物种个体平均重量W与种群密度d的乘积是个常数Ki,最后Ki总是基本一致,因此种群成员之间既互相吸引也互相排斥,可以维持产量的恒定,B错误;C、自疏现象时种内竞争激烈,导致死亡率增大,存活个体减少,不同个体占据的生态位范围可能会变大,但是不会导致生态位差异性增大,C错误;D、自疏现象指的是当种群密度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少,这个过程中可以维持种群数目的稳定,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环境,D错误。故选A。6.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三级消费者包括狐狸、吃虫的鸟和肉食昆虫B.狐狸在该食物网中占据第四和第五营养级C.若草食昆虫突然减少,则兔的数目不会发生变化D.吃虫的鸟与肉食昆虫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答案】D【解析】【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一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生产者植物是第一个营养级,直接吃生产者的初级消费者动物是第二个营养级,吃初级消费者的动物是第三个营养级。【详解】A、三级消费者即食物链的第四营养级,则包括狐狸、吃虫的鸟,A错误;B、狐狸占据第三、第四、第五3个营养级,B错误;C、若草食昆虫突然减少,则草数量增多,兔的数量会增多,C错误;D、图示中吃虫的鸟一方面捕食肉食昆虫,另一方面吃虫的鸟和肉食昆虫都以草食昆虫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D正确。故选D。7.红圆蚧是美国加州南部一种非常普遍的柑橘害虫,蔷薇轮蚧小蜂入侵后成为红网蚧的有效寄生物;后来从我国引入的岭南蚜小蜂在加州成功繁殖定居,10年后岭南蚜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完全取代了蔷薇轮蚧小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岭南蚜小蜂与红网蚧的种间关系为种间竞争B.岭南蚜小蜂和蔷薇轮蚧小蜂的生态位高度相似C.蔷薇轮蚧小蜂被岭南蚜小蜂取代后,前者的生态位增大D.研究柑橘的生态位时不需要研究柑橘与红圆蚧等的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详解】AB、由题干可知,岭南蚜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完全取代了蔷薇轮蚧小蜂,两种小蜂的生态位几乎完全相同,因此它们与红圆蚧的种间关系均为寄生,A错误,B正确;C、10年后岭南蚜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完全取代了蔷薇轮蚧小蜂,说明该区域蔷薇轮蚧小蜂消失,而非生态位变小,C错误;D、研究柑橘的生态位应研究包括柑橘的植株高度、种群密度及其与红圆蚧和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D错误。故选B。8.蝽虫具有臭腺,遇危险时便会分泌臭液来自卫逃生,这使它“臭名远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蝽虫分泌的臭液可向天敌传递化学信息B.蝽虫分泌的臭液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信息传递可影响种群的繁衍,以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由生物发出并在相互传递中起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蝽虫分泌的臭液可向天敌传递化学信息,A正确;B、蝽虫分泌的臭液作为信息物质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B正确;C、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C正确;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还可以来自非生物环境(如颜色、湿度、温度、磁力等),并不是只来自生物,D错误。故选D。9.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泡菜、果酒及果醋,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泡菜需无氧条件下制得,制作过程中不需要定期排气B.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需要定期排气C.果醋制作过程中,有机物中的能量均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发酵产乳酸、酒精及醋酸的场所相同,但发酵所需温度有区别【答案】C【解析】【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30℃,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当中,其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2、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详解】A、制作泡菜时,起作用的主要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代谢产物是乳酸,没有气体产生,所以泡菜需在无氧条件下制得,制作过程中不需要定期排气,A正确;B、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需要定期排气,B正确;C、果醋制作过程中,有机物中的能量除了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外,还可用于合成ATP、储存在醋酸中,C错误;D、发酵产乳酸、酒精及醋酸的场所相同,都在细胞质基质,但发酵所需温度有区别,发酵产乳酸的最适温度为26~30℃,发酵产酒精的最适温度为18~30℃,发酵产醋酸的最适温度为30~35℃,D正确。故选C。10.如图所示为获得胡萝卜试管苗的过程,①~⑥为相应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②也可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来处理根段B.步骤③取形成层组织更易诱导出愈伤组织C.步骤⑤和⑥所需植物激素均只有生长素D.图示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属于有性繁殖【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④表示处理外植体材料,⑤表示脱分化,⑥表示再分化。【详解】A、根段属于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对外植体应进行消毒处理,A错误;B、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全能性高,步骤③取形成层组织更易诱导出愈伤组织,B正确;C、在植物组织培养时,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激素,故步骤⑤(脱分化)和⑥(再分化)还需要细胞分裂素,C错误;D、图示过程表示利用胡萝卜根段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属于无性繁殖,D错误。故选B。11.科学家通过体外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获得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iPS细胞能分化为胰岛B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疗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iPS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外周血和脐带血中B.获得iPS细胞的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一定不变C.iPS细胞的分化程度高于成纤维细胞的分化程度D.上述思路治疗糖尿病,理论上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骨髓和脐带等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等。胚胎干细胞(简称ES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中,具有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的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并进一步形成机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甚至个体的潜能。成体干细胞是成体组织或器官内的干细胞,包括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干细胞和睾丸中的精原干细胞等。一般认为,成体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详解】A、iPS细胞是经体外诱导获得的,A错误;B、获得iPS细胞的过程中,根据诱导的方式不同,细胞的遗传物质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不改变,B错误;C、iPS细胞类似于胚胎干细胞,其分化程度低于成纤维细胞,C错误;D、用患者自己的体细胞通过体外诱导成iPS细胞,进而分化为胰岛B细胞,并将胰岛B细胞细胞移植回病人体内,由于移植的细胞是由病人自身的细胞经过诱导分化形成的,理论上理论上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故选D。12.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选择哺乳动物或鸟类的成熟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B.二苯胺试剂和斐林试剂相比,后者不需要现配现用C.使用预冷的无水乙醇既能溶解杂质,还能溶解DNAD.提取植物细胞的DNA时,加入的研磨液能溶解DNA【答案】D【解析】【分析】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2)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详解】A、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无DNA,不适合用作该实验的材料,A错误;B、二苯胺和斐林试剂均需要现配现用,B错误;C、本实验使用的是预冷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析出DNA,C错误;D、研磨液可以溶解研磨过程中从细胞中释放出的DNA,D正确。故选D。13.临床上,发热是指在致热原的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一种体温调节活动,机体在发热前后体温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其中枢位于脑干B.代谢产热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产热C.体温上升期冷觉感受器兴奋,而体温下降期热觉感受器兴奋D.人体处于高热持续期是机体产热量基本等于散热量的结果【答案】A【解析】【分析】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散热量也相应减少。同时,汗腺的分泌量减少,蒸发散热也随之减少。同时,机体还会主动增加产热。寒冷刺激使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后,可引起骨骼肌战栗,使产热增加。与此同时,相关神经兴奋后可促进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使肝和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详解】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错误;‘B、代谢产热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运动时主要通过骨骼肌产热,B正确;C、上升期体温升高,冷觉感受器兴奋,导致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下降期体温降低,热觉感受器兴奋,增加人体散热,减少产热,C正确;D、当人体处于高热持续期时,产热量基本等于散热量,体温基本不变,D正确。故选A。14.如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在一年之内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3kJ/(m2·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区域内的所有生物通过复杂的食物关系实现了物质循环B.流经该水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081×103kJ/(m2·a)C.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6.19%D.如果该水域发生重金属污染,则顶级肉食动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最高【答案】A【解析】【分析】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为:摄入的能量有两个去向:同化量+粪便量(粪便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能量传递效率=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该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详解】A、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且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该区域的所有生物通过复杂的食物关系不能实现物质循环,A错误;B、流经该水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即为1320+324+100+14+58+38+227=2081×103kJ/(m2·a),B正确;C、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2081×103kJ/(m2•a),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4+58+38+227)×103=337×103kJ/(m2•a),故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337×103)÷(2081×103)×100%=16.19%,C正确;D、食物链中不易分解的物质有富集现象,营养级越高,含量越高,故该水域发生重金属污染,则顶级肉食动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最高,D正确。故选A。15.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能将纤维素水解成小分子物质。刚果红可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能与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反应。如图为纤维素分解菌在含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形成的透明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纤维素可为纤维素分解菌直接提供能量B.制备图示培养基时,需向其中加入琼脂C.实验时所用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D.据图分析,d中菌落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较强【答案】A【解析】【分析】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详解】A、ATP可以为纤维素分解菌直接提供能量,A错误;B、该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来看属于固体培养基,制备图示培养基时,需向其中加入琼脂,B正确;C、图中用到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C正确;D、据图分析,d中菌落透明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相对较大,因此d中菌落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较强,D正确。故选A16.下图为借助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插入外源基因的过程图,其中PAM序列是一个短DNA序列,单链向导RNA可引导Cas9内切酶到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Cas9内切酶能将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B.细菌细胞中的限制酶也能起到类似Cas9内切酶的作用C.Cas9内切酶定点切割与向导RNA和目标DNA结合有关D.双链DNA的断裂修复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为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工作原理,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中向导RNA的碱基序列可以人为任意设计,当其与靶DNA上某序列发生局部互补结合时,Cas9蛋白就可以像“剪刀”一样切断此处的DNA序列。【详解】A、核酸内切酶Cas9的作用部位是DNA分子中特定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故Cas9内切酶断裂的是脱氧核苷酸链特定部位的磷酸二酯键,A正确;B、核酸内切酶Cas9的作用部位是DNA分子中特定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与细菌细胞内的限制酶的作用相似,B正确;C、向导RNA通过碱基互补与目标DNA的单链结合,从而使Cas9内切酶可以定点切割,因此Cas9内切酶定点切割与向导RNA和目标DNA结合有关,C正确;D、双链DNA的断裂修复过程需要DNA连接酶的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引起机体患宫颈癌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我国研制的九价HPV疫苗能预防9种高危型HPV引发的宫颈癌。下图是HPV入侵机体后,机体做出的免疫应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HPV上被免疫细胞识别的物质在免疫学上被称作______;图中甲细胞的功能是______。(2)B细胞的活化需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______的作用。活化后的B细胞开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细胞和记忆B细胞,前者产生的______能与HPV发生特异性结合。(3)为得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医生建议半年内三次注射疫苗,原因是______。某些患者在注射过程中或以后出现了皮肤荨麻疹、气管痉挛、呕吐等症状,医生判断其出现了______。【答案】(1)①.抗原②.与靶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2)①.细胞因子②.浆③.抗体(3)①.初次免疫可以产生记忆B细胞和抗体,再次免疫会刺激产生更多的记忆B细胞和抗体②.过敏反应【解析】【分析】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小问1详解】HPV能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属于被免疫细胞识别的物质,在免疫学上被称作抗原;图中甲细胞是细胞毒性T细胞,结合图示可知,其功能是与靶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小问2详解】B细胞的活化需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活化后的B细胞开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其中浆细胞能够分泌抗体,抗体能与HPV发生特异性结合。【小问3详解】初次免疫可以产生记忆B细胞和抗体,再次免疫会刺激产生更多记忆B细胞和抗体,半年内三次注射疫苗相当于激发机体的二次免疫,能够产生生更多的记忆B细胞和抗体;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某些患者在注射过程中或以后出现了皮肤荨麻疹、气管痉挛、呕吐等症状,医生判断其出现了过敏反应。18.某科研小组从长势一致的豌豆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白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14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a),如图甲所示,a与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若将图乙中B点对应的浓度稀释至原来的80%,则弯曲角度a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1;a越大,说明______。(2)由图乙可知,15μmol·L-1生长素浓度对该茎段生长的作用是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在A、B两点对应的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相同,说明生长素具有______的特点。(3)某兴趣小组为探究萘乙酸(NAA)对豌豆芽生长的影响,选取长势相同的豌豆芽,用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和清水分别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测量不定根数量和胚轴长度,并计算NAA处理组减去清水组的差值,结果如图丙所示;①该实验的白变量为______,因变量为______。清水处理组作为对照的目的是______。②据图可知,当NAA浓度分别为______g·ml-1时,NAA对豌豆不定根、胚轴的生长既不起促进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答案】(1)①.大于②.幼茎切面对侧较切面侧生长更快(该浓度生长素溶液的促进作用更强)(2)①.促进②.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3)①.NAA溶液浓度②.不定根总数(差值)和胚轴长度(差值)③.排除植物自身内源性激素对实验的影响④.10-8和10-7【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表示茎段的半边茎向内侧弯曲生长及形成的弯曲角度;图乙表示茎段的半边茎向内侧弯曲生长的角度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生长素浓度在0~13μmol·L-1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茎段半边茎向内侧弯曲生长的角度逐渐增大,生长素浓度超过13μmol·L-1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茎段半边茎向内侧弯曲生长的角度逐渐减小;图丙表示NAA溶液浓度对不定根总数差值和胚轴长度差值的影响。【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若将图乙中B点对应的浓度稀释80%,即生长素浓度变为15μmol·L-1×80%=12μmol·L-1,则弯曲角度α大于α1;α越大,说明幼茎切面对侧较切面侧生长更快(该浓度的促进作用更强)。【小问2详解】乙图分析:15μmol·L-1生长素浓度弯曲角度大于生长素浓度为0μmol·L-1,说明15μmol·L-1生长素浓度对该茎段生长的作用是促进;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α值,高于最适浓度时会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α,故而在A、B两点对应的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相同。【小问3详解】①题干信息“选取长势相同的豌豆芽,用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和清水分别进行处理”,说明该实验的自变量是NAA溶液浓度;因变量为丙图的纵坐标不定根总数(差值)和胚轴长度(差值);为了判断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对豆芽生长的影响,需要与清水处理组作对比,因此清水处理组作为对照的目的是排除植物自身内源性激素对实验的影响。②据图分析,NAA溶液浓度为10-8时,不定根总数差值和不使用NAA相同,NAA溶液浓度为10-7时,胚轴长度差值和不使用NAA相同,因此当NAA浓度分别为10-8和10-7g·mL-1时,NAA对豌豆不定根、胚轴的生长既不起促进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19.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大火遭到破坏,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恢复。下图为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其植物组成。回答下列问题:(1)与草丛相比,阔叶林中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2)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演替。在从Ⅰ~Ⅳ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______。(3)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第Ⅱ阶段,草本、灌木和乔木混生,群落内很少有Ⅰ阶段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在Ⅰ~Ⅳ阶段的演替过程中,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______。【答案】(1)①.复杂②.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能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2)①.次生②.提高(3)①.一年生草本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中被淘汰②.增加【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柱形图表示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随着演替的进行,草本、灌木和乔本的种类数都逐渐增多。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森林大火而遭到破坏后的恢复过程,说明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小问1详解】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能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因此,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小问2详解】该地常绿阔叶林受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得到保留,还可能是原有的土壤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从Ⅰ~Ⅳ阶段的演替过程中,随着演替的进行,草本、灌木和乔本的种类数都逐渐增多,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逐渐提高。【小问3详解】在第Ⅱ阶段,草本、灌木和乔木混生,群落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原因是一年生草本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中被淘汰;由表格可知,在Ⅰ~Ⅳ阶段的演替过程中,随着演替的进行,该群落的物种增加,所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20.生态浮床是一种利用生态T程原理建立的结构,可达到净化水质、美化水面景观的目的。下图为某湖泊中的生态浮床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浮床能有效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是______,浮床中的水生植物可以增加水体的溶氧量是由于______。(2)浮床植物根系上吸附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主要属于______。浮床上的植物可供鸟类筑巢、下部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的栖息环境,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3)若浮床上的生物存在食物链:植物—害虫A—蜻蜓,则害虫A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包括______。当浮床上植物的种植密度过大时,其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会减少,原因是______。(4)建立生态浮床所选植物一般为本地物种,而不选外地物种,原因是______。生态浮床既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又能美化景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答案】(1)①.浮床中的水生植物能吸收水中的N、P等营养元素,同时与藻类竞争阳光和空间②.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O2并进入水体(2)①.分解者②.垂直(3)①.害虫A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蜻蜓粪便中的能量②.若植物种植密度过大,流入植物的总能量基本不变,但因呼吸散失的能量增多(,导致干重降低)(4)①.避免引进的物种由于缺乏天敌、资源充裕、环境适宜等原因造成生物入侵②.间接(价值)和直接【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生态浮床是由多种水生植物附着于基质上而成,浮床中的水生植物能吸收水中的N、P等营养元素,同时与藻类竞争阳光和空间,可以有效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O2并进入水体,所以浮床中的水生植物可以增加水体的溶氧量。【小问2详解】生态浮床植物根系上吸附着大量的微生物,微生物能够将动植物遗体、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在生态系统中主要属于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内不同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浮床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息环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小问3详解】若浮床上的生物存在食物链:植物→害虫A→蜻蜓,则害虫A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害虫A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蜻蜓粪便(属于上一营养级即害虫A)中的能量;若植物种植密度过大,流入植物的总能量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