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AASS 139-2024 水稻三因氮肥施用技术规范_第1页
T-JAASS 139-2024 水稻三因氮肥施用技术规范_第2页
T-JAASS 139-2024 水稻三因氮肥施用技术规范_第3页
T-JAASS 139-2024 水稻三因氮肥施用技术规范_第4页
T-JAASS 139-2024 水稻三因氮肥施用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80JAASS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hreefactors'nitrogenfertilizerapplicationtericeIT/JAASS139—2024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因地力 2 3附录A(规范性)叶绿素测定仪与叶色卡的使用方法 5T/JAASS139—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扬州大学提出。本文件由江苏省农学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扬州大学、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顾骏飞、杨建昌、陈震、杨洪建、张伟杨、张耗、刘立军、朱宽宇、张祖建。1T/JAASS139—2024水稻"三因"氮肥施用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水稻“三因”氮肥施用技术的氮肥总量控制方法和分期诊断施用技术。本文件适用于长江中下游稻区主要稻作生产方式中的人工施肥和常规农机施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3658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基础地力产量yieldwithoutNfertilizer在不施氮肥条件下获得的籽粒产量(简称“产量”)。3.2氮肥农学利用率agronomicNuseefficiency施入单位氮肥所增加的稻谷产量。3.3大穗型品种cultivarsoflarge-sizepanicle每穗颖花数≥160的水稻品种。3.4中穗型品种cultivarsofmid-sizepanicle每穗颖花数大于130且小于160的水稻品种。3.5小穗型品种cultivarsofsmall-sizepanicle每穗颖花数≤130的水稻品种。3.6因地力basedonsoilfertility根据基础地力产量、目标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确定总施氮量。3.7因叶色basedonleafcolour根据稻茎顶部第3片完全展开的叶片与第1片完全展开的叶片之间的叶绿素含量比色值,作为判断追施氮肥的诊断标准,并据此调节氮素追肥的施用量。3.8因品种basedonricevariety根据水稻品种穗型差异而采取的穗肥施用策略。4因地力4.1基础地力产量的确定2T/JAASS139—2024通过长江中下游稻区多个田块试验(含测土配方肥料试验明确了在不同肥力水平下的基础地力产量(表1)。表1不同基础地力的水稻产量低中高低中高4.2总施氮量的确立可根据目标产量(Y1)、基础地力产量(Y2)、氮肥农学利用率(AE)三个参数,按照公式(1)确定总施氮量(TN式中:TN——总施氮量;Y1——目标产量;Y2——基础地力产量;AE——氮肥农学利用率。其中公式中的基础地力产量应依据附表1来确定。目标产量可根据如下3种方法中的一种方法确定:a)某一品种的最高产量潜力乘以0.85;b)某一品种的区试产量乘以1.10;c)根据农户或某一田块的实际产量水平确定。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大面积生产中的粳稻品种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多在10kg/kgN~12kg/kgN,籼稻品种一般在12kg/kgN~14kg/kgN。通过多年试验示范表明通过采用高产氮敏感性品种和实地氮肥管理措施,在保证产量≥9.0t/hm²的条件下,氮肥农学利用率指标见表2。表2不同区域水稻农学利用率指标5因品种根据水稻品种颖花形成能力及对穗肥的响应特点,确定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穗肥的施用策略:小穗数型品种(每穗颖花数≤130)重施促花肥;大穗型品种(每穗颖花数≥160)保(花肥)、粒(肥)结合;中穗型品种(130<每穗粒数<160)促(花肥)、保(花肥)结合。例如,对于大穗型品种,促花肥可依据叶色调整为占总施氮量的0~10%,保花肥调整为占总施氮量的25%~40%(表3);对于小穗型品种,促花肥可依据叶色调整为与总施氮量的25%~35%,保花肥调整为占总施氮量的0~15%(表3);对于中穗型品种,促花肥可依据叶色调整为与总施氮量的15%~25%,保花肥调整为占总施氮量的10%~25%(表3)。表3不同穗型水稻氮素穗、粒肥施用03T/JAASS139—2024表3不同穗型水稻氮素穗、粒肥施用(续)0000006因叶色6.1叶色相对值的计算根据水稻关键生育期(分蘖期,穗分化始期,雌雄蕊形成期,抽穗始期)对氮素的需求特点及叶色相对值与植株含氮量的对应关系,通过用SPAD或叶色卡测定茎上顶部第1完全展开叶和茎上顶部第3完全展开叶的叶色,计算叶色相对值,提出了需要追施氮肥叶色相对值指标和适宜施氮量。6.2叶龄≥5水稻中、大苗移栽于移栽前1d~3d施用基肥,氮素基肥占总施氮量的30%。各个生育期追施氮肥的叶色相对值和氮肥施用量比例如表4所示。表4水稻中、大苗移栽不同生育期追施氮肥的叶色相对值指标和施氮量比例(移栽时叶龄≥5)-06.3叶龄<5的水稻小苗移栽6.3.1于移栽前1d~3d施用基肥,氮素基肥占总施氮量的20%。各个生育期追施氮肥的叶色相对值和氮肥施用量比例如表5。表5水稻小苗移栽不同生育期追施氮肥的叶色相对值指标和施氮量比例(移栽时叶龄<5)-04T/JAASS139—2024表5水稻小苗移栽不同生育期追施氮肥的叶色相对值指标和施氮量比例(移栽时叶龄<5续)06.3.2稻茎顶部第3完全展开叶叶色和第1完全展开叶叶色可用SPAD测定,也可以用叶色卡测定。在生产上,如没有叶绿素测定仪或叶色卡,可直接用眼睛观察比较两叶的叶色深浅,然后确定追施氮肥用量,即在“因地力”确定总施氮量的基础上,当顶3叶叶色深于顶1叶叶色,叶色相对值>1,可减少氮肥用量;当顶3叶叶色与顶1叶叶色大致相等,叶色相对值≈1,适量施用氮肥;当顶3叶叶色浅于顶1叶叶色,叶色相对值<1,适当增加氮肥用量。例如,在水稻穗分化始期,当顶3叶叶色/顶1叶叶色>1,氮肥施用量(促花肥)为总施氮量的15%;顶3叶叶色/顶1叶叶色≈1,氮肥施用量为总施氮量的20%;当顶3叶叶色/顶1叶叶色<1,氮肥施用量(促花肥)为总施氮量的25%。5T/JAASS139—2024叶绿素测定仪与叶色卡的使用方法A.1叶绿素测定仪的使用方法是基于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植被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方法。首先,仪器需要使用2节AA电池作为电力来源;将电池装在仪器下方右侧的电池仓即可。随后,将仪器正面中部的旋钮式开关打开。此时,我们将仪器右侧上方的测量板(测量板是由“测量头”与“指压台”组成的)轻轻按压至合并(此时其中不要放置任何物体待其出现“嘀”的一声提示音后,说明仪器已经完成定标,可以开始数据的测量。随后,我们将待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水稻叶片放入仪器右侧上方的测量板(避开叶脉并轻轻按压至其合并;待其出现“嘀”的一声提示音后,说明仪器已经完成对第一个数据的测定。随后,不断重复这一测定操作,从而测定同一株植被中不同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方便我们后期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该株植被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从而提升结果精度。A.2叶色卡的使用方法是根据水稻主要生育期的标准叶色级(叶色诊断指标),用级差来确定是否追肥。叶色色级变化,建立比色“诊断”施氮定量公式:级差(R)=水稻标准叶色(R1)-田间实测叶色(R2)当R<0,则不追氮肥,还应采取相应的控肥措施;当R>0,则追氮肥。追氮定量化(D)按下列公式计算:D=n(R1-R2)式中:“n”为色级差追氮系数,一般每667m2追氮素3kg~4kg(根据观察结果,田间叶色相差1级,需氮肥3kg~4kg)。示例:某一水稻品种孕穗期的标准叶色级为5.5级,田间实际观察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