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松原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松原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松原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松原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松原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良渚遗址主要集中在浙江省杭州市境内,地处长江下游,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与其地域特点最接近的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答案】D【解析】【详解】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浙江余姚,D项正确;元谋人生活在云南,排除A项;北京人生活在北京,排除B项;半坡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排除C项。故选D项。2.“黄河滚滚波浪翻,九曲蜿蜒十八弯;三过家门皆不入,后人仰瞻会稽山。”此诗赞扬的人物是()A.尧 B.舜 C.禹 D.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三过家门皆不入”,为了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的是大禹,C项正确;尧与治水无关,排除A项;舜与治水无关,排除B项;启与治水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的残暴统治能够导致政权灭亡,以下不是亡国之君的是()A.桀 B.汤 C.纣 D.周幽王【答案】B【解析】【详解】商汤建立商朝,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桀是夏朝的亡国之君,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纣是商朝的亡国之君,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周幽王是西周的亡国之君,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4.《诗经》记载“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武王”“肆伐大商”的决战地点是()A.阪泉 B.涿鹿 C.牧野 D.洛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牧野之战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符合“肆伐大商”主旨,C项正确;阪泉之战中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涿鹿之战中,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在这一过程中华夏族逐渐形成。排除A项;涿鹿之战是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的战争。排除B项;洛邑与这场战争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某同学要参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都城遗址,他应该去的地方是()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成都【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秦,都城在咸阳,A项正确;长安是汉唐的首都,排除B项;洛阳不是秦的都城,排除C项;成都不是秦的都城,排除D项。故选A项。6.公元前209年,秦朝人去集市买米,要用的货币是()A.五铢钱 B.铲币C.刀币 D.圆形方孔半两钱【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而在全国流通,公元前209年处于秦朝统治时期,因此使用的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D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五铢钱,排除A项;铲币是商周时期的青铜铸币,排除B项;刀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铸币之一,排除C项。故选D项。7.儒学居主导地位开始于A.西汉 B.夏朝 C.商朝 D.秦朝【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故A符合题意;夏朝、商朝没有形成儒家思想,故BC不合题意;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8.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事件是()A.张骞出使西域 B.秦长城的修筑C.西域都护的设置 D.班超经营西域【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我国的管辖范围。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一部分,C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是在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之前,排除A项;秦长城的修筑与西域归属中央无关,排除B项;班超长期经营西域是在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9.秦汉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在()A.珠江流域 B.长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淮河流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广人稀,农业落后,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0.与“南北朝时期”“宣扬佛教”“雕刻艺术”等信息相关的文化成果是()A.甲骨文 B.青铜器 C.绘画 D.石窟【答案】D【解析】【详解】与“南北朝时期”“宣扬佛教”“雕刻艺术”等信息相关的文化成果是石窟,为了宣传佛教,南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D项正确;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排除A项;青铜器与“宣扬佛教”无关,排除B项;绘画在题干中没有强调,排除C项。故选D项。二、归纳列举题(共20分)1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著作或作品。(1)道家经典一例——(2)提出“治未病”理论——(3)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答案】(1)《老子》(《道德经》(2)《伤寒杂病论》(3)《兰亭集序》【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道家的经典有《老子》(《道德经》(2)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3)东晋的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1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战争或战役。(1)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的争战史称——(2)使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3)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4)东晋以少胜多使前秦土崩瓦解的战役——【答案】(1)楚汉之争(2)漠北战役(3)官渡之战(4)淝水之战【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的争战史称——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约法三章),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刘邦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2)使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即漠北战役,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巩固了边防。(3)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官渡之战。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展开了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4)东晋以少胜多使前秦土崩瓦解的战役——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战争。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1)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2)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3)使西晋从此衰落的动乱——【答案】(1)司母戊鼎(2)丝绸之路(3)八王之乱【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因此答案为(1)司母戊鼎(2)丝绸之路(3)八王之乱。三、材料分析题(共34分)1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写出材料一中A处的官职名称。“郡守”和“县令”这两个官职的出现与秦朝的哪一地方制度有关?(2)材料二中的内容反映了在谁的建议下,汉武帝颁布的什么政令?起到了怎样的效果?(3)谈谈以上措施起到的共同作用。【答案】(1)丞相。郡县制。(2)主父偃。“推恩”。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3)加强了中央集权,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等。(符合题意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俊德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或县长。因此图一A处的官职名称是丞相。“郡守”和“县令”这两个官职的出现与秦朝的郡县制地方制度有关。【小问2详解】根据图二西汉的政治建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为侯国,由皇帝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控制大大加强。因此图二内容反映在主父偃建议下,汉武帝颁发“推恩令”,最终到达了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小问3详解】根据上述材料秦朝政治建制和西汉政治建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共同作用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等。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妄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材料二: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1)材料一描述是“商君”在哪一方面的措施?这一措施起到了怎样的直接作用?(2)材料二是哪一改革中的什么具体措施?写出这次改革的意义一点。(3)你从以上两则材料中获得怎样的认识?【答案】(1)军事。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2)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鲜卑姓为汉姓。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一点即可)(3)改革是社会发展动力;改革促进国家发展和强大;应坚持改革创新等。(符合题意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是“商君”在军事方面的措施。第二问,根据所学可知,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小问2详解】第一问,根据材料二信息“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和所学可知,材料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具体措施是改鲜卑姓为汉姓。第二问意义,根据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小问3详解】根据两则材料的信息和所学,主要围绕改革对国家、社会的发展、创新等作用方面进行概括即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促进国家发展和强大;应坚持改革创新等。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文、景两代君主以个人品格和治国智慧,在承继汉初政策的基础上,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两代君主统治四十余年间,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垂范后世,所形成的治世局面已经成为一个代表政治成功的特殊文化符号。材料二:西汉末年至新莽时期,社会危机四伏,他乘机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统一了中国,重建了汉室天下。他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为东汉200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出现了治世局面。(1)材料一中文、景两代君主承继的“汉初政策”指的是西汉初年实行的哪一政策?写出"所形成的治世局面"的名称。(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材料二中的“治世局面”指的是什么?(3)以上两个治世局面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写出一例)【答案】(1)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2)刘秀(光武帝)。光武中兴。(3)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以民为本;重视农业;发展经济等。(符合题意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第一问,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第二问,根据所学可知,所形成的治世局面被称为文景之治。【小问2详解】第一问,根据材料二“西汉末年至新莽时期,社会危机四伏,他乘机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统一了中国,重建了汉室天下”和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刘秀。第二问,根据材料二“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为东汉200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出现了治世局面”和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治世局面”指的是光武中兴。【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一、二信息和所学,主要从政治、经济等措施进行分析即可: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以民为本;重视农业;发展经济等。四、综合探究题(共26分)1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水利工程(1)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哪一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造纸技术(2)造纸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写出东汉时期改进造纸工艺的人物。他改进的纸有哪些优点?(写出两点)农业著作(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什么?它的作者是谁?科学名家(4)祖冲之是著名科学家,他在数学领域的哪一成就领先世界近千年?(5)以上探究给我们带来哪些有益的启迪?【答案】(1)都江堰。(2)蔡伦。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两点即可)(3)《齐民要术》。贾思勰。(4)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5)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为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而骄做;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大力发展科技等。(符合题意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蜀郡郴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李冰等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这座大型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贾思勰曾任郡太守,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他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小问4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是南朝的--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治学严谨,从不盲从。三国时期魏国的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并求得圆周率为3.1416。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小问5详解】本题为开放型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为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而骄做;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大力发展科技等。1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大分裂的时代,也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局部统一】(1)魏、蜀、吴建立后,形成了哪一局面?写出为这一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政权并立】(2)420——489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