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市中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枣庄市市中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枣庄市市中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枣庄市市中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枣庄市市中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直。(每题2.5分,共50分)1.火的使用是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迈向文明的第一步。以下先民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的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D项正确;ABC项会使用天然火,不会人工取火,排除ABC项。故选D项。2.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就已经进入到农耕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A.种植水稻和粟 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C.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人类已进入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因此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种植水稻和粟。A项正确;逐步推广牛耕技术、开始使用铁制农具,与春秋时期相关,排除BC项;商鞅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3.下列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情况相符()A.北京人时期 B.山顶洞人时期C.半坡居民时期 D.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禅让制。禅让制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D项正确;ABC项都属于原始社会,并没有禅让制,排除ABC项。故选D项。

4.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A.皇帝 B.炎帝和黄帝 C.蚩尤 D.尧舜禹【答案】B【解析】【详解】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项正确;AC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5.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中国历史上禹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他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这个王朝是A.夏朝B.商朝C.两周D.秦朝【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历史上,相传禹带领人民治理洪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反映了禹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禹因为治水有功,被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首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A项符合题意;B项是汤建立的;C项两周中的西周是周武王建立的,东周是周平王建立的;D项是秦王嬴政建立的。由此可知BCD三项与题干“禹”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A。6.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剧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王室采取有力措施而中兴 D.诸侯国在财政上要靠周王室支持【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命于天子,天子反而须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争霸战争,B项正确;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国家逐浙走向统一,排除A项;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了在争霸战争中取胜,纷纷改革,并且周王室在财政上要靠诸侯帮助,排除CD项。故选B项。7.《道德经》反映了A.老子的思想B.孔子的学说C.墨子主张D.韩非的理论【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老和少,是我国最早提出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家。《道德经》是记录老子言行的著作,A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BCD均与《道德经》无关,故选A。8.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的主要功能是()A.交通运输 B.防洪灌溉C.南粮北运 D.蓄水抗旱【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的历史贡献。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的历史贡献是在成都平原的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故B项正确。排除ABD。9.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A.民贵君轻 B.中央集权 C.有教无类 D.无为而治【答案】C【解析】【详解】春秋时期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教育公平特点,C项正确;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体现出民本思想,排除A项;中央集权是法家思想主张,与教育无关,排除B项;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主张,与教育公平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0.同学们进行学习主题探究,把青铜器、甲骨文、铁制农具、牛耕、诸侯争霸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他们的主题应该是()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青铜器、甲骨文、铁制农具、牛耕、诸侯争霸属于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内容,属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项正确;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指的是原始社会时期,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指秦汉时期,排除C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11.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 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 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东汉明帝提出派人西行求佛使者遇到两位西域僧人,求得佛经、佛像,一同回到洛阳。明帝下令修建寺庙,让僧人译经,因当时用白马驮载经书和佛像,故该寺名为白马寺。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些石窟群里,雕刻着成千上万的佛像。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由此可知,题干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故选B。12.《史记·李斯列传》载:“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这评价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皇帝制 D.世袭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斯说的是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巩固统一。B正确;秦朝废除了分封制。A错误;“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与皇帝制度、世袭制无关;CD错误。综上故选B。13.某历史公众号想给学生推送研究汉武帝的可靠资料,以下可以放进资源包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所学知识可得,“西汉的五铢钱”这是实物能够很好的研究西汉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比较客观,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电视剧《汉武大帝》”、“穿越小说《汉武帝》”带有主观色彩,不能客观反映西汉时期的历史,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14.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这段话评价的是“丝绸之路”的()A.开辟背景 B.路线走向 C.开通经过 D.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可知,季羡林先生认为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流,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丝绸之路的开辟背景、路线走向、开通经过,排除ABC项。故选D项。15.中国古代形成了联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时期,这条航线最远到达()A.马来半岛和马六甲海峡 B.孟加拉湾沿岸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答案】D【解析】【详解】中国古代形成了联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时期,这条航线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时已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16.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突出。东汉时,宦官蔡伦的贡献是A.改进造纸术 B.写成《伤寒杂病论》C.发明“麻沸散” D.撰写《齐民要术》【答案】A【解析】【详解】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造纸术发展。故A符合题意;B是张仲景;C是华佗;D是贾思勰。故选A。17.曹操在《龟虽寿》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里的“志”是()A.消灭袁绍 B.统一黄河流域 C.统一全国 D.废汉献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之后,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希望统一中国,“志在千里”指的是统一全国,C项正确;消灭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的基础,排除A项;统一黄河流域不是曹操的远大志向,排除B项;废汉献帝,自立为帝的是曹丕,排除D项。故选C项。18.以下战役均是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官渡之战②赤壁之战③淝水之战④巨鹿之战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官渡之战发生于200年,②赤壁之战发生于208年,③淝水之战发生于383年,④巨鹿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08年至207年,按时间先后排序为④①②③,D项正确;而ABC项排序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19.“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被网友们评为“深圳最有趣的打疫苗标语”。早在东汉末年,一位名医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他是A.扁鹊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伤寒杂病论》重点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以及如何辨别治疗的方法,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排除;C项是唐朝医药学家,排除;D项是明朝医药学家,排除。故选B。20.北魏贾思勰在农书中记载,胡人的兽医术、相马术,制作毛毡、奶酪、油酥的技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形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民族交融 B.民族征服 C.民族战争 D.民族压迫【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胡人的兽医术、相马术,制作毛毡、奶酪、油酥的技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可知,北魏时期,随着民族交融的深化,汉人与少数在生产生活上相互学习、彼此交融,A项正确;材料中胡人的技艺为汉人所接受是民族交融的结果,而非民族征服、民族战争或民族压迫所致,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曾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材料三汉武帝采纳建议,尊崇儒家思想;同时他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3)材料三中汉武帝采纳了谁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材料三的做法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秦始皇和汉武帝虽然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不同,目的却相同。他们相同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政治:以德治国。(2)焚书坑儒。(3)董仲舒;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入学局域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4)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可得出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以德治国”。【小问2详解】根究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焚书坑儒。【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武帝采纳建议,尊崇儒家思想;同时他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汉武帝采取的加强思想控制的做法,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入学局域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小问4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和汉武帝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虽然他们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不同:一个是坑杀,一个是尊崇,但他们的根本目的是相同,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2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步骤一:走进历史上的民族关系。(1)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长期对中原王朝形成威胁。为了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秦始皇、汉武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试从政治变革与人口迁徙两个方面分析其原因。步骤二: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3)如图再现了“张骞出使西域拜别汉武帝”的情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通西域后,西汉政府设置的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是什么?此后开辟了一条神奇商路是什么?开通这条商路的历史意义是什么?(4)穿越时空的隧道,你来到了北魏首都洛阳,你知道北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亲历迁都前后的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情况,试举一例说明其变化。步骤三:感悟历史民族关系(5)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主流是什么?今天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民族意识?【答案】(1)汉武帝: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秦始皇: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2)政治变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迁徙:少数民族的内迁与汉族人民的交流等。(3)目的:汉武帝时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长官:西域都护;丝绸之路;扩大了汉朝的影响,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成为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4)鲜卑;改汉姓、穿汉服、学汉语、通汉婚。(5)和平友好,民族融合;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意思相近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皇汉武都是因为不堪匈奴的长期侵扰从而制定富有远见的进攻性的战略战术以实施反击。而且他们都知人善任,秦始皇派蒙恬领三十万大军,汉武帝则重用了卫青和霍去病等千古名将。秦皇汉武都进行了长期的周密的战备,汉武帝是从少年时期就开始筹划对匈奴的战争,开始主要是意志谋略和人才的准备,掌权以后则着重于练兵和战马粮草筹措。秦国由于一直在战争,所以一下就可调动了三十万大军远征匈奴。开始秦军没有急于进攻,而是修筑长城囤积粮草,建立前进驻地,一年以后则发动对匈奴的反击战,短短一年之内就将匈奴上十万铁骑打回漠北深处。因此秦始皇: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汉武帝: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政治变革上,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很多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民族迁徙上,这一时期大量的少数民族的内迁与汉族人民的交流,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想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当时匈奴控制着西域的大部分地区;西域都护是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西域都护设立后,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传入西域诸国,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这条商路指的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扩大了汉朝的影响,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成为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小问4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鲜卑族建立了北魏;北魏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出现了生活习俗的改变,如改汉姓、穿汉服、学汉语、通汉婚等。【小问5详解】根据上述材料的分析,虽然秦汉时期,与少数民族有战争,但是从长期的历史趋势看,民族之间关系主要是和平友好,民族融合;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民族和谐友好的意识,有利于民族团结发展。2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割据,北方战乱不断。人口纷纷南迁,江南得到开发。此时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文化灿烂。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政治形势篇】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由大一统走向分裂,又由分裂重新走向大一统(如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