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武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武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武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武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总分:5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根据关键词“抗金名将”“郾城大捷”,判断该人物是()A.文天祥 B.寇准 C.岳飞 D.卫青【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该人物是岳飞,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曾取得郾城大捷,但是被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C正确;文天祥是南宋抗元大臣,A排除;寇准是北宋大臣,曾力主宋真宗亲临澶州前线抗击辽军,B排除;卫青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名将,D排除。故选C。2.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掌管军政事务的官员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A.强干弱枝 B.分散军权 C.重文轻武 D.守内虚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可知,唐朝时期武将可担任宰相、尚书等高级文职,而两宋时期在掌管军政事务的官员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却占了大部分,由此可见与唐朝相比,宋朝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即抑制武将,提高文官的地位,C项正确;强干弱枝是指加强中央的权力,削弱地方的权力,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宋代分散军权,而是体现了文官受到重用,排除B项;守内虚外是指将防范重心用于对内,尤其是防范内部的人民反抗起义,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最早出现的是实物货币,现今又有了电子货币。纸币最早出现在我国A.江苏 B.四川 C.河南 D.陕西【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那时候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选项B符合题意;江苏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不是河南而是四川,故排除C项;不是陕西,故排除D项。4.“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是唐末农民起义领导人在青年时代所著。他是()A.黄巢 B.安䘵山 C.史思明 D.李自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末农民起义领导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出自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唐朝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原为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A项正确;安䘵山、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排除BC项;李自成起义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5.制作历史归纳简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 B.C. D.【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个选项中,A项西夏、辽和北宋三个政权并立,并且地理位置也正确,符合史实,选项A正确;B项辽的地理位置在北面,而西夏和北宋在南面是错误的;排除B项;C项中金政权和辽政权并立,不符合史实,因为916年辽建立,1125年辽被金所灭,排除C项;D选项北宋的地理位置在北面,而西夏和蒙古在南面是错误的,蒙古也不可能与北宋并立;排除D项。故选A。6.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宋金议和的内容有()①南宋册封金太祖②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③南宋给金岁币④南宋向金称臣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宋金议和内容有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自此,宋金对峙局面形成,②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7.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与同时期少数民族关系的缩影。它是北宋与哪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订立的盟约()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答案】A【解析】【详解】澶渊之盟是北宋和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在1005年缔结的盟约,排除BCD,A项正确。故选A项。8.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那么开创“殿试”和“武举”的是()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她创立了殿试制度和武举制度,武举的第一名被称为“武状元”。故C项符合题意。ABD均与题干“开创‘殿试’和‘武举’”不符,故选C。9.“万国尽征成,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垂老别》中的诗句。该诗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期。请问这场动乱是()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七国之乱 D.王莽之乱【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B项正确;八王之乱是在西晋时期,排除A项;七国之乱是在汉代,排除C项;王莽之乱是在西汉末,排除D项。故选B项。10.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A.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B.国家分裂,生活倒退C.统一趋势增强,封建经济倒退D.军阀割据混战,人民生活困苦【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但是和平发展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本身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五代、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统一趋势增强,但封建经济在持续发展。C选项不符合题意。军阀割据混战,人民生活困苦主要出现在东汉末年、唐朝末年等几个历史时期。D选项不符合题意。由此,BCD可排除,故选A。11.归纳关键词、联想记忆是学习历史方法之一。下列事件与隋朝有关的有()①开通大运河②确立科举制③陈桥兵变④重文轻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隋朝建立后,隋文帝结束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隋炀帝下令开通大运河加强南北交流,并确立科举制,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进步,①②正确;陈桥兵变是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的重要事件,北宋建立后为防范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弊端重演,采取重文轻武的国策,③④都与宋朝有关,排除。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2.“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是日本长屋王赠送给大唐高僧的千件袈裟上镌刻的诗句,这一举动也间接促成了()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行 D.文成公主入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是日本长屋王赠送给大唐高僧的千件袈裟上镌刻的诗句,这一举动也间接促成了鉴真东渡,他传播了大唐文化,B项正确;张骞通西域是国内民族关系,玄奘西行是到古印度,文成公主入藏体现了也是国内民族关系,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13.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下列哪一项不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控制兵权 B.削弱相权C.分散、削弱地方官的权力 D.变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变法是指为了摆脱特定时期的危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一种改革办法,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宋太祖在进行统一大业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办法,削弱相权。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4.唐朝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据此,我们可以了解大运河()A.开凿的原因 B.开凿的条件C.开凿的经过 D.开凿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大意是说虽然很多人都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是大运河至今仍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若不是因为隋炀帝奢侈浪费,他开凿大运河的功绩可以和大禹相提并论了,由此可见作者实际上肯定了大运河开凿的积极影响,D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肯定大运河的积极意义,没有体现开凿的原因、条件或经过,排除ABC项。故选D项。15.唐代时期中外交流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以下能突出体现中国人积极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A.玄奘西行 B.文成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 D.遣唐使【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代时期中外交流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中,玄奘历经艰难西行,是为了求取佛教原始著作,取真经,故A符合题意;文成公主入藏体现了民族间的友好往来,鉴真东渡、遣唐使是中国文化影响日本,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16.1127年,繁华的东京城破,宋徽宗、宋钦宗及宗室等3000余人被掳往北国,北宋灭亡。这段历史被称为()A.靖节之难 B.靖难之役 C.元嘉之耻 D.靖康之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是“靖康之变”,是指北宋灭亡,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及宗室等3000余人被掳往北国,北宋由此灭亡,金灭北宋,因宋钦宗的年号是靖康,史称靖康之变,D项正确;材料与靖节之难无关,排除A项;靖难之役是明朝,排除B项;元嘉之耻发生在西晋,排除C项。故选D项。17.吐蕃与大唐密切交往。请问,吐蕃是今天()A.满族的祖先 B.维吾尔族的祖先 C.藏族的祖先 D.白族的祖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故C符合题意。满族的祖先是唐代的靺鞨人,维吾尔族的祖先是回鹘人,白族的祖先是唐代的南诏,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8.2019年4月,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将在扬州举行。隋朝大运河的中心位于()A.涿郡 B.长安 C.洛阳 D.余杭【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从北往南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故正确答案为C。A是大运河的起点;B是隋朝都城;D是大运河的终点。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此题应识记与掌握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19.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十分重视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根据下表内容,指出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秦:修筑贯通全国的“驰道”隋: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元: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A.便于文化交流与发展 B.巩固中央对全国的统治C.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D.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朝为巩固刚刚统一的王朝,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驰道”,使秦朝的政令能够快速传达到各郡县;隋炀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元朝时,为了有效管理庞大的疆域,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由此可见,其共同的主要目的是巩固中央对全国的统治,B项正确;ACD三项均是上述措施带来的积极影响,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CD项。故选B项。20.辽宋夏金元时期,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迅速崛起后,大都效仿唐宋制度,制定官制,还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这些现象最能说明()A.制度差异进一步拉大 B.统一的趋势更加明显C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D.各族政权消除了隔阂【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辽宋夏金元时期,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迅速崛起后,大都效仿唐宋制度,制定官制,还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这反映了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族先进的制度和文化,这有利于民族的交融,C项正确;A项制度差异进步拉大,与效仿唐宋制度相悖,排除A项;题干不能体现统一的趋势更加明显,排除B项;题干不能体现各族政权消除了隔阂,排除D项。故选C项。二、解答题21.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下面《大唐帝国∶盛世长安的回忆》的部分目录,完成下列探究活动。目录第一章自立门户:大唐奠基第二章“天可汗”:盛名下的唐太宗第三章千古一帝:圣神皇帝武则天第四章开元盛世:古代中国的巅峰第五章“安史之乱”:由盛转衰的转折(1)根据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大唐奠基(即建立)的时间及都城?(2)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是因为实行什么民族政策?他开创了哪一治世局面?(3)我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是谁?她对科举制度有何创新发展?(4)"开元盛世"的开创者是哪位皇帝?列举唐朝文学艺术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人物各一例。(5)大唐帝国盛衰历程,给我们哪些启示?【答案】(1)618年,长安。(2)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贞观之治。(3)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4)唐玄宗;李白;鉴真。(5)统治者要励精图治,善于用人等。【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的原因是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他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一代女皇武则天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小问4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开元盛世”的开创者是唐玄宗;唐朝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人物有玄奘、鉴真等。【小问5详解】结合所学唐朝盛衰的历程得出统治者要励精图治,善于用人等。22.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关乎政权稳定和民生福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宋代时期开始在闽江、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广泛种植水稻。而宋朝寒冷期时,为小麦在南方种植提供了先决条件。随着小麦和水稻在南方的普遍种植,南方的经济已经远远超出北方的经济。——陈天成《气候变化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关系》材料三:宋代习惯上把外国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