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教材_第1页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教材_第2页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教材_第3页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教材_第4页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数的发展简史

数是各种具体的量的抽象.从历史上看,人类对于数的认识,大体上是按照以下的逻辑顺序进行的:自然数(添正分数)-→正有理数(添零)-→非负有理数(添负数)-→有理数(添无理数)-→实数(添虚数)-→复数自然数的产生,起源于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计数的需要.开始只有很少几个自然数,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记数方法的改进,逐步认识越来越多的自然数.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物体集合的性质,是由物体间的直接比较确定的.我国古代传说的结绳记数便属于这一阶段.*

在第二阶段,出现了数词,如三头牛、五只羊等等.这时,还没能把单个的数从具体物体的集合中分离出来.在第三阶段,认识到每一个单个的数,是物体集合的一种性质,把数从具体物体的集合中分离出来,形成了抽象的自然数(正整数)概念,并有了代表它的符号.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认识自然数的过程,就是人类祖先认识自然数的过程的再现.随着生产的发展,在土地测量、天文观测、土木建筑、水利工程等活动中,都需要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度量不尽的情况,如果要更精确地度量下去,就必然产生自然数不够用的矛盾.这样,正分数就应运而生.据数学史书记载,三千多年前埃及纸草书中已经记有关于正分数的问题.引进正分数,这是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最初人们在记数时,没有“零”的概念.后来,在生产实践中,需要记录和计算的东西越来越多,逐渐产生了位值制记数法.有了这种记数法,零的产生就不可避免的了.我国古代筹算中,利用“空位”表示零.公元6世纪,印度数学家开始用符号“0”表示零.*但是,把“0”作为一个数是很迟的事.引进数0,这是数的概念的第二次扩充.以后,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负数概念就出现了.我国是认识正、负数最早的国家,《九章算术》中就有了正、负数的记载.在欧洲,直到17世纪才对负数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引进负数,这是数的概念的第三次扩充.数的概念的又一次扩充渊源于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毕达哥拉斯(Pythagqras,约公元前580~前500)学派发现了单位正方形的边长与对角线是不可公度的,为了得到不可公度线段比的精确数值,导致了无理数的产生.*当时只是用几何的形象来说明无理数的存在,至于严格的实数理论,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建立起来.引进无理数,形成实数系,这是数的概念的第四次扩充.数的概念的再一次扩充,是为了解决数学自身的矛盾.16世纪前半叶,意大利数学家塔尔塔利亚发现了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胆地引用了负数开平方的运算,得到了正确答案.由此,虚数作为一种合乎逻辑的假设得以引进,并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加以运用,成功地经受了理论和实践的检验,最后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确立了虚数在数学中的地位.引进虚数,形成复数系,这是数的概念的第五次扩充.*上面,我们简要地回顾了数的发展过程.必须指出,数的概念的产生,实际上是交错进行的.例如,在人们还没有完全认识负数之前,早就知道了无理数的存在;在实数理论还未完全建立之前,经运用虚数解三次方程了.直到19世纪初,从自然数到复数的理论基础,并未被认真考虑过.后来,由于数学严密性的需要以及公理化倾向的影响,促使人们开始认真研究整个数系的逻辑结构.从19世纪中叶起,经过皮亚诺(G.Peano,1855~1939)、康托尔(G.Cantor,1845~1918)、戴德金(R.Dedekind,1831~1916)、外尔斯特拉斯*(K.Weierstrass,1815~1897)等数学家的努力,完成了建立整个数系的逻辑工作.近代数学关于数的理论,是在总结数的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用代数结构的观点和比较严格的公理系统加以整理而建立起来的.作为数的理论系统的基础,首先要建立自然数系,然后逐步加以扩展.一般采用的扩展过程是N→Z→Q→R→C(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复数集)科学的数集扩充,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添加元素法,即把新元素添加到已建立的数集中去;二是构造法,即从理论上构造一个集合,然后指出这个集合的某个真子集与先前的数集是同构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关于数系的扩充,主要是渗透近代数学观点,采用添加元素并强调运算的方法来进行的.其扩充过程是:自然数集(添零)→扩大的自然数集(添正分数)→算术数集(添负有理数)→有理数集(添无理数)→实数集(添虚数)→复数集数系的每一次扩充,都解决了一定的矛盾,从而扩大了数的应用范围.但是,数系的每一次扩充也会失去某些性质.例如,从自然数系N扩充到整数系Z后,Z对减法具有封闭性,但失去N的良序性质,即N中任何非空子集都有最小元素.当然,在现代数学中,通常总是把“数”理解为复数或实数,只有在个别情况,经特别指出,又如,由实数系R扩充到复数系C后,*C是代数闭域,即任何代数方程必有根,但失去了R的顺序性,C中元素已无大小可言.数系扩充到复数系后,能否继续扩充?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有条件的.如果要求完全满足复数系的全部运算性质,那么任何扩充都是难以成功的.如果放弃某些要求,那么进一步的扩充是可能的.比如,放弃乘法交换律,复数系C可以扩充为四元数系H,如果再适当改变对乘法结合律的要求,四元数系H又可扩充为八元数系Ca等等.当然,在现代数学中,通常总是把“数”理解为复数或实数,只有在个别情况,经特别指出,才用到四元数.至于八元数的使用就更罕见了.**解方程x2=-1发现此方程在实数范围类无解,说明现有的数集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那么我们必须把数集进一步扩充情境引入*

为了解决负数开平方问题,数学家大胆引入一个新数

i,把

i

叫做虚数单位,并且规定:问题解决:(1)i2

1;(2)实数可以与

i

进行四则运算,在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的加法与乘法的运算律(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仍然成立.*动动手下列这些数与虚数单位i经过了哪些运算?*复数的概念形如a+bi(a,b∈R)的数叫做复数,实部虚部复数的代数形式全体复数所形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

通常用字母z表示.一般用字母C表示.知新*

1545年意大利有名的数学“怪杰”

卡丹

第一次开始讨论负数开平方的问题,当时复数被他称作“诡辩量”.几乎过了100年,笛卡尔才给这种“虚幻之数”取了个名字——虚数.但是又过了140年,欧拉还是说这种数只是存在于“幻想之中”,并用i(imaginary即虚幻的

缩写)来表示它的单位.后来德国数学家高斯给出了复数的定义,并把复数与直角坐标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起来.1837年,爱尔兰数学家哈密顿用有序实数对(a,b)定义了复数及其运算,并说明复数的加、乘运算满足实数的运算律.这样历经300年的努力,数系从实数系向阅读:复数系是怎样建立的?复数系的扩充才得以大功告成.*复数z=a+bi(a∈

R、b∈

R)能否表示实数?讨论虚数(纯虚数(a=0且b≠0))复数z=a+bi(a∈

R、b∈

R)实数1、若a=0,则z=a+bi(a∈

R、b∈

R)为纯虚数.2、若z=a+bi(a∈

R、b∈

R)为纯虚数,则a=0.判断(假)(真)故a=0是z=a+bi(a∈

R、b∈

R)为纯虚数的

条件.必要不充分*思考

复数集与实数集、虚数集、纯虚数集之间有什么关系?*1、复数z=a+bi

复数的分类2.复数集、虚数集、实数集、纯虚数集之间的关系*想一想

如果两个复数相等,那么它们应满足什么条件呢?*如果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复数相等.即▲复数相等思考知新若*若2-3i=a-3i,求实数a的值;若8+5i=8+bi,求实数b的值;若4+bi=a-2i,求实数a,b的值。说一说*2-3i06i实部虚部分类虚数例1:

完成下列表格(分类一栏填实数、虚数或纯虚数)2-3虚数00实数06纯虚数-10实数*实数m取什么值时,复数是(1)实数?(2)虚数?(3)纯虚数?解:(1)当,即时,复数z是实数.(2)当,即时,复数z是虚数.(3)当,且,即时,复

数z是纯虚数.例2:

*练习1:当m为何实数时,复数是(1)实数(2)虚数(3)纯虚数*

已知,其中求解:根据复数相等的定义,得方程组得例3:

当堂练习1.a=0是复数a+bi(a,b∈R)为纯虚数的()

A必要条件B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非必要非充分条件2.以3i-2的虚部为实部,以3i2+3i的实部为虚部的复数是()

A-2+3iB3-3iC-3+3iD3+3i3.若复数(a2-3a+2)+(a-1)i是纯虚数,则实数a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