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就是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辛亥革命用革命暴力推翻了清政权,为中国的发展进步打开了闸门。另一丰功伟绩就是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和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使“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共识。因此,这以后当袁世凯、张勋企图复辟帝制时,就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全国人民的反抗,很快遭到失败的可耻下场。
它促使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许多新的积极的变化。如振兴实业,设立实业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南京临时政府还提倡移风易俗,改变社会风气,有助于人们的精神解放。辛亥革命大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精神解放。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辛亥革命具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历史功绩。它是20世纪中国历史发生的一次巨变,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打开了中国进步发展和思想解放的闸门,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历程。
辛亥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辛亥革命顺应了20世纪初世界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这两股世界与时代的历史潮流。辛亥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和侵略势力。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启示
辛亥革命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历史启示就是必须顺应历史的潮流,正如孙中山先生指出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只有认识和顺应历史潮流,努力代表当代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站在时代前列,与时俱进。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反帝反封建,也不可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更不可能建成坚强的革命政党。因此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能救中国。。牢记辛亥革命历史启示,发扬辛亥先烈的爱国精神,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对辛亥革命的负面影响,章开沅说,为鼓动民众推翻清王朝而狂热地鼓吹“排满”,显然对早已存在的大汉族主义或汉族中心主义有所助长。即以20世纪初年革命报刊极力宣扬的“黄帝文化”而言,至今我们一味“弘扬”而未能有所“扬弃”其“汉族中心主义”内涵。“所以我自去年以来不断提倡‘新黄帝观’,即给始祖文化符号以更具包容性的诠释,这样才能更为增进全中华民族作为统一国族的认同,可能也更符合孙中山‘五族共和’的积极意蕴”。三、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变革的影响
近代的文化变革,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上无疑是有着深刻的影响的。但由于变革的历史特点及其
不彻底性,深深地影响着其后的文化建设。
首先,文化建设上的两极对立思维仍有影响。五四以后,胡适大力提倡“整理国故”,目的是为了还中
国文化以“一个本来面目”,是为了“打鬼”、“捉妖”,把中国传统文化妖魔化。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陈独秀,在他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解释文化时,也只强调文化的时代性、阶级性,忽视了它的民族性,没有摆脱简单否定的思维方式,把传统文化比作一堆“粪秽”,把胡适、章士钊之辈辛苦研究《墨经》与名学视为“在粪秽中寻找香水”,把国故研究比作“在粪秽中寻找毒药”。又如1957年反“右”运动以后,“左”的思潮日益严重,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全民批孔。全盘否定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结果不仅没有根本触及封建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相反,个人崇拜、道德主义、平均主义、人治等旧的思想、旧的传统却以新的形式形成某种程度的泛滥。
不仅如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文化出路问题的争论,也深受其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
型时期的到来,出现了较为复杂的文化现象,提出了许多新的文化重建构想,大致有:中体西用、以夏变夷、全盘西化、西体中用、回归传统、复兴儒学、哲学启蒙、彻底重建等等。这些方案,在理论构建的价值导向方面,有着不同的旨趣。其中中体西用、以夏变夷、回归传统、复兴儒学诸论,尽管彼此之间也有着重大的思想差异,但如果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精神、方向来看,从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关系问题上看,这些主张的共同立足点,是保持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就其思想实质而言,属于文化保守主义。而全盘西化、哲学启蒙、彻底重建等主张,尽管彼此之间也在理论旨趣和价值取向方面有着重大的区别,但其欣赏西方价值观,要与传统彻底决裂,走向“蔚蓝色”,则是大体一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l:A_kP~种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正是传统的非此即彼,非破即立的两极对立的二元思维的现代表现,没有正确把握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其次,理性不足的急功近利的文化批判,既妨碍了对传统文化较为冷静的反省和扬弃,又妨碍了对近代西方文化的合理吸收,使文化建设目标取向不甚明确。由于没有对近代文化危机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分析,近代的文化变革就不能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与此同时,也未能对西方文化的合理成分进行吸收,同样不能正确处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是建立在超稳定的自然经济结构基础之上的。近代文化面临的危机,从根本上是由于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强烈冲击,从而动摇了传统文化的基础所致。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同时,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它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政治及经济的基础,但是这样的反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近代文化变革中所表现出的文化决定论的倾向,使得对文化反作用的认识被不恰当地强化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中国文化的落后,西方的强大是由于西方文化的强大,所以要用西方文化取代中国传统文化,甚至要“废除汉字”,这样的认识误导了人们,使文化建设本末倒置,不去探索如何建立新的文化来适应变化发展了的社会经济、被迫开始了近现代的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彻底结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也就是说,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应该说,近现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说非要给近代和现代一个区分的标志,那就是五四运动。原因就在于1840至
1919年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非无产阶级领导。纵观整个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人民争取富强、民主和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改革和革命始终与之伴随。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篇章
,天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立宪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这些都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催化剂。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已经腐朽没落、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但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1840年,大英帝国
因为林则徐虎门销烟挑起鸦片战争。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随
后,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竞相侵略、瓜分中国。他们通过发起战争勒索巨额赔款,侵占中国领土,
并强迫中国签订
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强行在中国推行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从此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一次次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亡国灭种的危机威胁着古老中国。在民族危难之际,一批批民族精英觉醒,一代代仁人志士奋发,为反对外来侵略,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奔走呼告、寻求变革。
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
由洪秀全
(称号“天王”)所领导建立的政权,成立于1851年,其
前身为1843年创立的“拜上帝会”,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曾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
1864年天京陷落止,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
洪秀全从当时从西方
传入的新兴宗教基督教得到
启发,他所领导的起义假借基督教反清
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鲜,同时也与当时老百姓希望求变的思想相契合,因此对于当时处于半殖民地社会的群众有着很大的号召力。
面对外国列强入侵和农民起义内忧外患的局势,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内部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
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于是,1861
至1894年,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洋务运动。魏源等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李鸿章等人兴建北洋水师、张之洞等人开矿办厂。总之,所谓“洋务运动”
就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学生留洋、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人办法操练军队、学习洋人科技、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情。洋务派认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的先进技术,就可以镇压人民、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因此,从根本上说,洋务运动是一种属于封建社会内部的改良运动,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1894年爆发中日甲午战争,洋务运动中培养训练出来的北洋水师在海战中一败涂地。中国被亚洲的小岛国日本打败,1895年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洋务运动被证明是失败的。于是,国人开始重新反思、寻找落后的原因,最后认为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制度问题。1895年4月底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十八省举人发起了“公车上书”运动,同年10月底孙中山领导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甲午海战,刺激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而1895年发生的这两件事,一个是寄望于皇帝,向皇帝上书请愿,促使清王朝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走君主立宪的日本模式;一是武装革命,意在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将皇帝拉下宝座,使中国走上民主共和法国模式。一个是以改革政治制度为主体内容的维新运动的开始;一个是以武装起义为主要形式的民主革命高潮。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和孙中山的国民革命
这两件事虽都失败了,但唤醒了后来的年轻一代。不管是维新派的改良运动,还是革命派的武装起义,他们的矛头都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这从侧面也说明了一个事实:中国古老的封建专制制度已经开始动摇了,社会改革势在必行。从维新时代开始,中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秩序同时进入了转型时期。
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维新运动遭慈禧太后等保守派的镇压,欧洲列强在中国的野心更是膨胀。他们在中国横行霸道,引起了人民的排外情绪。义和拳本来是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会社,
同当时清朝大部份秘密团体一样,反对满族统治,以“反清复明”为口号,遭到镇压。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以帝国主义侵略为代表的西方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和满汉之争成为主要历史矛盾。对外矛盾压倒对内矛盾,救亡图存重于一切。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列强,改名为“虎神营”,口号也改为“扶清灭洋”,发展成为了针对西方在华人士
,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
从1895年至1911年间,兴中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十次的起义,而其他革命组织自立军
、光复会等亦发动多次起义。这些武装起义虽多是昙花一现,但却在全中国种下了革命的种子。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洋务运动(1861年-1895年)、维新运动(1895-1898年)之后推动的第三次大型改革。1911年5月8日(宣统三年四月十日),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旨在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但内阁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立宪派、舆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宪政,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同年,
清政府向列强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1911年至1912年初,演变成了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反对殖民统治,建立共和政体、实现民族独立的全国性革命。从广义上说,辛亥革命是指自19世纪末至1911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狭义上则是指
自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农历八月十九)夜
爆发的武昌起义,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推动了民主共和的观念在中国的传播,还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不仅结束了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建设的发展等都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
但是,随后袁世凯称帝、北洋军阀混战、张勋复辟等,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受到严重破坏。辛亥革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帝制思想都没有在中国完全消除,而且还具有相当的社会基础。先进的知识分子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他们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在这种背景下,新文化运动出现。应该说,新文化运动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作为思想革命,它积极倡导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封建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提倡白话文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而后期则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爱国运动进行了思想准备,而且使这些思想随着这次运动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思想上和干部准备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因此,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近现代化的过程,梁启超总结为是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三个阶段。器物阶段是最低的物质层次,主要表现为追求科技进步,而后两个阶段则是在物质层次上有所深化,是属于心物结合或心灵的层次,表现为制度改革、思想解放和人格觉醒。这三个阶段分别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为代表。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科技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以制度变革为目的,而新文化运动则是追求从思想文化上改变。
概观中国近代以来的系列改革和革命,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统治阶级内部所进行的改革,都是以巩固封建统治、自强为目的的改良运动。从洋务运动的开展、清末新政的实行,到北洋政府的统治政策的实施,这些改良活动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在近代化过程中的探索和自我反思,应该说是顺应了当时社会历史的潮流,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第二类是由民间力量发起的封建主义的农民起义,是以改朝换代为目的的革命。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都是以反清政府为目标的,不同的是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被激化,反帝成为首要任务,义和团也主要转化为对外了。但是,不管是反清政府还是反帝,都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局限;第三类是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的民主主义革命和运动。辛亥革命起义的口号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可谓是较典型地概括和表达了反帝反封建的主旨。新文化运动提倡“德先生、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是从思想文化深处反对封建主义,而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口号的“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则传达出了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民族心声。
总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反侵略和求民主则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主题。中国近代的改革和革命是当时民族面临严重生存危机和尖锐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是专制腐朽的清政府不愿意或无力抵御外国侵略和领导国内变革的结果,是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反抗。这些改革和革命虽然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大多失败或者说不够彻底,但是,它们都是社会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近代历史的发展。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这些勇于改革和革命的领导者们,多是时代的先驱,他们不懈探索、挺身而出,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又一个的篇章。这些改革和革命,记录了历史发展留下的一个又一个脚印,也反映了社会有志之士对中国富强、进步的探索和追求。总的来说,中国近代的改革和革命扫清了历史前进的障碍,带来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进步,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打开了新的天地。但是,在肯定它们积极的历史推动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们的历史局限性。历史证明,靠封建统治阶级自身的改革是不可能完成中国的近代化任务的。只有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国家自主和富强。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前两者欲实现中国的统一与民族独立,建立一个先进的国家政体;后一个则是想要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借以摆脱中国被欺凌的现状。虽然三个人都没有真正拯救苦难中的中国,但是都在中国历史问题的关键之处,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任何一种伟大的社会变革,都有其发生的土壤。任何一种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都有其历史原因。中国近代以来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之下被提出来的: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蒙受着前所未有的殖民掠夺和殖民侵略,与此同时,封建专制统治固步自封,甚至和西方列强相勾结,日益成为“洋人的朝廷”;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多年闭关锁国的积贫积弱,无论是在军事、政治还是经济上,中国处于完全劣势的地位,在列强扩张的战争步伐下总是挨打总是失败。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由此提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而要想彻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在新的社会基础上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基础,是土壤,是环境;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奋斗目标,是最终理想,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两大历史任务首尾相接,共同构成了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内容。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历经国民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国共产党已经实现了第一大历史任务,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摸索中前进,不断尝试与总结,终于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而中国国情决定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并将长期处于这一时期,第二大历史任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短时间可完成的任务,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下去,因而在逐步实现第二大历史任务的同时,要兼顾中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与民族团结,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铺设道路。近代以来。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了自救运动,从康有为、谭嗣同宣扬孔教,梁启超的提倡儒学,章炳麟传播国学,到严复的西学理论,五四评孔风潮。不同声音反映了当时人们在西方文化的坐标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种反思。儒家文化经历了从百家之学到历史糟粕的戏剧性转变。中国近代社会的贫困衰微特别是受制于西方列强的屈辱境地使近代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深的矛盾心理。交织着爱与恨、自尊与自卑的挣扎与抉择。如果说康有为、谭嗣同的孔教称谓流露出中华民族对本土文化的自尊心的话,那么,严复的中学观念则隐藏着某种自卑心理。“桔逾淮为枳”。传统文化之于中国近代化,犹如土壤之于它的迁移植物,近代化的艰难,提醒人们注意传统文化的潜在作用.文化并不是一种政治制度,也不是一种学术思想,它几乎渗入一切事物中.文化并不是某个特定的阶层独创或占有,它超越了时间与学派,代表全民族的普遍意识,共同心理和思想方法.西方科学技术可以引进,西方学术思想可以输入,西方政治制度可以模仿,惟有文化,与时代变革相适应的民族文化,只有靠中国人自己去建设.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就是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辛亥革命用革命暴力推翻了清政权,为中国的发展进步打开了闸门。另一丰功伟绩就是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山林林业科技研发与产品买卖合同3篇
- 2024年度城市交通设施广告代理合同2篇
- 2024年度虚拟现实内容制作与版权购买合同3篇
- 2024年商业房产买卖合同范本大全新编3篇
- 2024年度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合同标的物退货政策3篇
- 2024年度高端定制门窗安装及售后服务一体化合同2篇
- 2024年度酒店客房改造与窗帘布艺采购合同3篇
- 2024年学生健康评估与体检合同2篇
- 2024年废铁购销详细合同
- 2024全新典当行电子设备典当交易合同模板下载3篇
- 杭州奥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IVD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标识牌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
- 内科护理学-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
- GB/T 43232-2023紧固件轴向应力超声测量方法
- 血液透析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 铬安全周知卡、职业危害告知卡、理化特性表
- 部编小语必读整本书《西游记》主要情节赏析
- 企业工会工作制度规章制度
- 公路工程随机抽样一览表(路基路面现场测试随机选点方法自动计算)
- 学生矛盾纠纷化解记录表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数与形(1))数学广角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