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第一册重点知识梳理_第1页
化学必修第一册重点知识梳理_第2页
化学必修第一册重点知识梳理_第3页
化学必修第一册重点知识梳理_第4页
化学必修第一册重点知识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必修第一册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章、第二章)

【重点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分类

1'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树状分类法)

金属单质:Na、Mg、Al

单质1非金属单质:S、N2、02、He

「金属氢化物:NaH、CaH2

-氢化物T

I非金属氨化物:NH3、PH3

纯净物工„,「金属氧化物:NaO.CaO、AI2O3、MnO

氧s化4物q227

〔非金属氧化物:、、、

/无机物〈SChSO3P2O5CO

酸:H2so4、HCkHNO3、H2CO3

物质/I化合物Y

碱:NaOH、Ca(OH)2、KOH、NH3H2O

盐:NaCkKNO3、BaSCh、AgCl

l有机物:甲烷、乙醇、甲醛、葡萄糖

(混合物:溶液、胶体、浊液、空气

2、以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能否导电为标准对化合物进行分类(树状分类法)

,强酸:H2so4、HCkHNO3、HCIO4,HI、HBr

强碱:NaOH、CatOHh.KOH

(强电解质y大部分盐:NaCRKNO3、BaSOs、AgCl

金属氧化物:CuO、CaO,MgO,Na2O

,电解质X1金属氢化物:NaH、CaH2

「弱酸:H2s。3、H2CO3

【弱电解质X弱碱:NH3・H2O和难溶性的碱,CU(OH)2

化合物~\

(水:H2O

(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

I非电解质J部分非金属氢化物:NH3、PH3、ASH3

〔大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CH4

3、以化学键为标准对化合物进行分类(树状分类法)

(金属氧化物:CuO,CaO、MgO、Na2O

碱:NaOH、MH3HO,Ca(OH)

r离子化合物q22

盐:NaCkKNOa、BaSO4,AgCl

属氢化物:NaH、CaHz

化合物《

,酸:H2SO4,HCkHNO3、H2SO3,H2CO3

水:

H2O

l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SO1,SO3、co2

部分非金属冠化物:N%、P%、AsHj

I大部分有机物:技糖、酒精、CH4

4、以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1)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大量分子集合体(固体小颗粒

分散质粒子种类分子、离子较多分子集合体或大分子

或小液滴)

分散质粒子直径d<\nm1nm<J<100nmd>100nm

外部特征均一、透明、稳定均一、透明、较稳定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稳定性稳定介稳体系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

鉴别方法无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静置分层

碘酒、蔗糖溶液、盐酸、豆浆、云、雾、烟、淀粉泥浆、油水混合物、氢氧化铁

实例

酒精溶液溶液、蛋白质溶液的悬浊液

(2)常见的胶体: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铝胶体、硅酸胶体、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豆浆、墨水、云、

烟、雾、有色玻璃

(3)Fe(OH)3胶体的制备:在小烧杯中加入25mL蒸储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慢慢滴入5〜6滴氯化

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4)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介稳性、电泳现象、胶体的聚沉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1)概念: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2)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不拆物质: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如:HF、H2SSHC1O,H2sO3等)、

弱碱(如:NHyHzO)、水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Ch、BaSO3.BaSO4,

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气体、非电解质必须写化学式

(4)少量过量问题

2、判断离子共存的规律

3+2+2+

(1)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存在有色离子,中学常见的有色离子:MnO厂,Fe,Fe,Cu>Cr2Or

(2)在酸性溶液中(pH=l、pHV7、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不能共存的离子有

2

OH-、CO3-^S2-、SO?一、CIO-、F-、CH3coO—、HCO3->HS「HSO3-

(3)在碱性溶液中(pH=13、pH>7、紫色石蕊试液变蓝、酚酬变红的溶液中)不能共存的离子有

+3+

H+、NH4.Mg2+、A13+、Cu2+、Fe2+、Fe.HCO3-^HS-、HSO3-

(4)弱酸的酸式根离子既不能与H+离子大量共存,又不能与OH-大量共存,如:HCO3一、HS-、HSO3-

(5)离子间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共存,记住常见沉淀物

(6)离子间反应生成微溶物,不能大量共存,四种微溶物:硫酸银、硫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钙

(7)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一般情况下,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

的离子大量共存

+3+

①常见的氧化性离子:CIO>MnO4(H),NO;(H),Fe,CnOH、FeOF

②常见的还原性的离子:Fe2‘(可与Fe3+共存)、S2(HS--),SO『(HSO»、S2O32-

(8)由于形成络合离子,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

三'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口诀:毛(化合价升高)为(失电子)我(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法(作还原剂,本身具有还原性)

If(化合价降低)得(得电子)平(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我(作氧化剂,本身具有氧化性)

概括为: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

4、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⑴双线桥法:①标变价,②画箭头,③算数目,④说变化

失去«e

11

表示方法还原剂+气化剂==<化产物+还原产物

I____________t

得到«e

失去2e-

11,

实例

Cu+4HN。,(浓)^=Cu(NO()..+2NO.,t+2H.O

1____________

得到2e

①箭头必须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两端对准同一种元素

微点拨②在“桥”上标明电子的“得''与"失''且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化合价的升降、被氧化或被还原

③得失电子数目的正确表述是0根一,。表示得或失电子的原子的数目,6表示每个原子失

去或得到的电子数(即化合价升高或降低的数目),当。或6为1时,必须省略

(2)单线桥法:箭头由失电子原子指向得电子原子,线桥上只标电子转移的数目,不标“得到"、"失去''字样

zze

表示方法

还原剂+氧化剂一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6e-

r3

实例

0+5

3Cu+8HN(%(稀)——3CU(N()3),+2N()t+4H2O

微点拨①箭头必须由还原剂中失电子的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得电子的元素

②箭头方向表明电子转移的方向,“桥”上只标出转移电子的总数,无需注明电子的“得''与"失"

5、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⑴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发生规律可用如下式子表示规律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氧化性强弱:氧化剂>氧化产物

1《

还原剂+氧化剂一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还原性强弱:还原剂>还原产物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2)根据元素的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规律特点

其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金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属1111111111111-

K+Ca2+Na+Mg2+Al3+Zn2+Fe2+Sn2+Pb2+(H+)Cu2+Hg2+Ag+

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上左下右可反应,隔之愈远愈易行

非其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金FClBrIS

属——1-----1----1-----1----1--------

F-Cl-BrI-S2-

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微点拨】

①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

②Fe对应的离子为Fe2+,即氧化性:Cu2+>Fe2+;又由于2FeCb+Cu=2FeCb+CuC12可以发生,则氧化性:

Fe3+>Cu2+,因此三种离子的氧化性为:Fe3+>Cu2+>Fe2+

(3)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判断

化学反应反应条件

常温

2KMnO4+16HC1(浓)=2KC1+2MnCl2+5cl2T+8H2O

且△

MnCh+4HCl(浓)----M11CI2+CI2T+2H2。加热

O2+4HC1(浓)度丝2cl2+2H2O加热、加催化剂

氧化性:KMnO4>MnO2>O2

【结论】当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若氧化产物化合价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判断。反

应越易进行或越剧烈,则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同理,当不同还原剂作用于同一氧化剂时,若还原产物化

合价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判断。反应越易进行或越剧烈,则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4)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

①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Na、Mg、Al分别与水的反应分析

Na与冷水剧烈反应还原性:Na>Mg>Al

Mg与冷水几乎不反应,能与热水反应

A1加热条件下也不明显

②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

化学反应反应条件及现象分析

H2+F2=2HF冷暗处剧烈反应而爆炸

H2+C12^S^2HC1光照条件下剧烈反应而爆炸

氧化性:F>C12>Br>l2

H2+Br2=^=2HBr加热至500°C时才能发生反应22

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才能缓慢进行,

H+h:^i2Hl

2且为可逆反应

(5)根据变价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来判断

化学反应分析

2Fe+3cb=^^2FeCb

铁元素被氯气氧化为+3价,被硫氧化为+2价,则氧化性:C1>S

△2

Fe+S----FeS

【结论】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由氧化产物中元素化合价的高低来判

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即:在相同条件下,使还原剂中元素化合价升得越高,则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微点拨】

①常见的氧化性、还原性顺序

氧化性:KMnC)4>C12>Br2>Fe3+>L>稀H2SO4>S

2+2+22

还原性:Mn<Cr<Br-<Fe<r<SO2(SO3)<H2S(S)

②H2O2中氧元素尽管处于中间价态,但H2O2主要表现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是H2O,故H2O2又被称

为绿色氧化剂

6、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规律

(1)价态规律: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

物质

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价态归中规律(不交叉规律):同一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

交叉”

(3)邻位不反应规律: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优先规律(强者先行):同一种还原剂遇到氧化性不同的几种物质时,若均能反应,则按氧化性由强到弱

的顺

序依次反应;同理,同一种氧化剂遇到还原性不同的几种物质时,若均能反应,则按还原性由强到弱的

顺序依次反应

(5)得失电子守恒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表现为元

素化合价升高的总数等于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数

四、钠及其化合物

1、熟悉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钠的性质

(1)钠的物理性质:金属钠是一种柔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密度为

0.97g.em—3(比水的密度还小但比煤油的要大);而且熔点(97.8℃)、沸点(882.9C)都较低

(2)钠的化学性质:

①与非金属反应

常温下与空气接触缓慢氧化:4Na+O2=2Na2O(现象:白色固体——新切开的钠断层变暗)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2Na+O2=Na2O2(现象:发出黄色的火焰,产生淡黄色固体)

钠与硫混合研磨生成Na?S:2Na+S=Na2s(研磨时容易爆炸)

在氯气中燃烧:2Na+CL建签=2NaCl

(白烟,火焰为黄色)

与氢气反应生成NaH:2Na+H2=2NaH

+

②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T2Na+2H2O=2Na+2OH+H2:

【实验探究】Na与H2O(含酚肤)反应的现象及解释

密度比水小

熔点低,反应放热

生成气体,使钠受力不均衡

反应剧烈,产生气体

生成了减(NaOH)

++

③与酸的反应:2Na+2HCl=2NaCl+H2t2Na+2H=2Na+H2T(直接与H+反应)

@内与盐溶液的反应:钠与盐溶液反应时,首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然后NaOH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若氢氧化钠不与盐反应,则只有钠与水的反应)

与CuSO4溶液反应:2Na+2H2O+CuSO4=Na2sC>4+Cu(OH)21+H2f

Na与Fe2(SO4)3溶液的反应:6Na+6H2O+Fe2(SO4)3=3Na2SO4+2Fe(OH)3J,+3H2f

与NH4C1溶液反应:2Na+2NH4cl=2NaCl+2NH3f+H2T

3、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

物质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

组成Na+与CP-以2:1形成离子化合物Na+与O厂(过氧根离子)以2:1形成离子化合物

阴、阳离子数之比1:21:2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

是否为碱性氧化物是不是(过氧化物)

氧元素化合价-2(最低价态)一1(中间价态)

生成条件常温下与钠反应加热或点燃金属钠

稳定性较稳定

不稳定:2Na2O+C>2----2Na2O2

热稳定性稳定

不稳定QNazO+Ch——2Na2O2)

化与H2O反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T★

与CO2反应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

与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2Na2O2+4HCl=4NaCI+O2T+2H2O*

氧化性弱氧化剂强氧化剂

主要用途用于制取少量NazCh、烧碱强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

保存干燥、封闭干燥、封闭

Na2(h的强氧化性与还原性:NazOz中氧元素为一1价,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主要表

现较强的氧化性

(1)在研究NazCh与其他溶液反应时,要注意Na2(h的强氧化性和其溶液的强碱性。熟记NazCh表现强氧

化性的6个实例

@Na2O2与S02的反应:Na2O2+SO2=Na2SO4

@Na2O2与Na2so3溶液的反应:能将SOE氧化成SOF

3

③NazCh与FeCh溶液的反应:能将Fe?+氧化成Fe\并得到Fe(OH)3沉淀

@Na2O2与氢硫酸的反应:能将H2s氧化成单质硫

⑤NazCh与品红溶液的反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⑥Na2O2能使酚陆试液先变红(产生了碱)后褪色(漂白性),同时产生无色的气泡

(2)遇KMnOa等强氧化剂时,表现出还原性,氧化产物为。2

(3)遇CC>2、H2O>H+则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

4、Na2c。3、NaHCCh的性质比较

物质

比较捺Na2cO3NaHCO3

俗名纯碱、苏打小苏打

色与态白色粉末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都易溶于水,Na2cCh的溶解度大于NaHCCh的溶解度

溶液的碱性显碱性(较强)显碱性(较弱)

不稳定受热分解

热稳定性稳定、受热不易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T

Na2CO3+2HCl=2NaCl+H2O+CO2TNaHCO3+HCl=NaCl+H2O+CO2T

与酸反应

相同条件下NaHCO3比Na2cCh反应放出气体剧烈

与NaOH反应不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

与Ca(OH)2反应Na2CO3+Ca(OH)2=CaCO3l+2NaOH与Ca(OH)2反应存在少量过量问题

不反应

与co2及H2ONa2cO3+H2O+CO2=2NaHCO3

+H?O>CO9、,、

相互转化.83(溶解度大)’①固态△②溶液+Na。:NaHCE将解度小)

玻璃、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纺织、石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灭火器、治疗胃

用途

油、冶金等工业酸过多

5、焰色反应

(1)定义: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称为焰色反应

(2)操作步骤:洗、烧、蘸、烧、

(3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是金属元素的性质,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

(4)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要透过蓝色的钻玻璃,目的是滤去黄色的光,避免少量的钠元素对鉴别钾

元素的干扰

五、氯及其化合物

1、熟悉氯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HC1写出转化的方程式

比.点燃

MnO,A

NaCl-(或光照)2

稀NaOH溶液

FeCl;,=NaC0

点燃HC1

CuCk*^-

NaOH

H2OHC1O—

CO2+H20

Ca(OH)2

Ca(ClO)2

2、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1)C12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氯气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气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液

化,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2体积的氯气)。液态的氯称为液氯,其水溶液称为氯水

⑵氯气的化学性质

①CL与金属单质的反应:CL能与绝大多数金属能反应,且变价金属(如Fe)一般能氧化到最高价

a、与钠反应:2Na+CL晅维2NaCl(反应现象:产生大量白烟,火焰为黄色)

b、与铁反应:2Fe+3a2座蹙=2FeCb(反应现象:产生大量棕黄色烟)

【微点拨】常温下Fe不能干燥CL反应,除非潮湿CL。所以,工业上常把干燥的液氯储存在钢瓶中

与铜反应:Cu+CL晅暨CuCL(反应现象:产生大量棕黄色烟)

②CL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a>与氢气反应

H2+CI2晅暨2HC1(反应现象:Eh在Cb中能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用于工业制盐酸

光照

H2+C12^^2HCI(反应现象:剧烈反应,会发生爆炸,瓶口有白雾)不能用于工业制盐酸

b、与磷的反应

2P+3CL型暨2PCb(Cb不足)(三氯化磷是液体,呈雾状)PC134-C12=^=PC15

2P+5CL晅暨=2PCk(CI2充足)(五氯化磷是固体,呈白烟状)

反应现象:磷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在集气瓶口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微点拨】磷在CL中燃烧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烟、雾同时生成的一个反应

ln,1

c、与硅的反应:Si+2C12'^'-SiCh

③与水的反应: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氯水,溶于水中的部分氯气会与水反应,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Ch+HiO^^HCl+HClO,该反应中的氧化剂为Cb,还原剂为Cb,为歧化反应。生成物中

次氯酸(HC1O)具有强氧化性,能杀死水中的病菌,起到消毒作用,目前,很多自来水厂用氯气来杀菌、消

氯水的保存:氯水须现用现配,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量于冷暗处(2HCIO里生2HC1+O2T)

④CL与碱的反应

a、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取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84消毒液)

b、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2Ca(OH)2+2CL=CaC12+Ca(ClO)2+2H2O

⑤CL与还原性物质反应

Cl2与FeCh溶液反应:C12+2FeCl2=2FeCl3(除去FeCh中FeCh)

Cb与KI溶液反应:C12+2KI=2KC1+I2(氯气的检验: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Cl2与SO2的水溶液反应:Cl2+S02+2H2O=2HC1+H2SO4

与Na2s反应:Cb+Na2s=2NaCl+S1CI2+H2s=2HC1+S1(氧化性:Cl2>S)

与H2O2反应:C12+H2O2=2HCI+O2

与NH3反应:8NH3+3CI2=N2+6NH4CI(检验输氯管道是否发生泄漏)

3、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一般由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以及尾气吸收装置组

(1)制取原理:实验室通常用强氧化剂(如KMnCh、KzCnCh、KCIO3、MnCh等)氧化浓盐酸制取氯气

制MnOz制取CL的方程式:MnC>2+4HCl(浓)^=MnCL+CLT+2H2。

(5X1KMnCh制取Ch的方程式:2KMnO4+16HCl=2KCl+2MnCL+5C12T+8H2。

(2)实验装置

&A

二KNaOH

庄力容液

收集c“吸收多余氯气

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净化装置气体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3)制备装置类型:固体+液体4气体

(4)净化方法: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1,再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

(5)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6)尾气吸收:用强碱溶液(如NaOH溶液)吸收,不用Ca(OH)?溶液吸收的原因是Ca(OH)2溶解度小,溶

液浓度低,吸收不完全

⑺验满方法

①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靠近盛Cb的试剂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变蓝,则证明已集满

②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盛C1,的试剂瓶口,观察到试纸先变红后退色,则证明已集满

六、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与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与物质的量相关的公式公式

GN

物质的质量(g)①"-M

・摩尔质量X摩尔质量

(g,mol-1)(g•mol-1)v

x22.4②“-22.4

(L•mol-)

物质所含标况下气体

物质的量(mol)

的微粒数的体积(L)③"=而

XNA・22.4

(L•mo「)

・溶液体积(L)x溶液体积(L)④〃=cV溶液

自1000pm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⑤

浓度(mol•L-1)c-M

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应用

(1)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回数目的分子(或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⑵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通过pV=nRT及〃弋、p可导出)

结论

相同条件

公式语言叙述

匕=生

八p相同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V2~n2

包=也

T、丫相同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其压强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P2n2

pi_Mi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摩尔质量(或相时分子质量)成正

T、0相同

p2M2比

3、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麻)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而=建

〃总

(1)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而=陛

〃总

(2)根据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求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①M=~^^=-------------------------------=Mial%+M2a2%+-+Miai%

其中0%=总X100%,是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

-----HMi"i川1匕+加2匕+…+MM

②M==Me%+M2岳%H-----FMibi%

〃(总)V(总)

V,

其中〃i%=,(E)X100%,是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的体积分数

(3)已知混合气体的密度:M=。混x22.4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⑴配制过程: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转移⑤洗涤⑥振荡⑦定容⑧摇匀⑨装瓶

⑵配制过程示意图

(2)主要仪器

①固体配制溶液(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试剂瓶(不需要量筒)

②浓溶液配制稀溶液(18.4mol/L的浓H2s。4配制1mol/L的稀H2so4100mL)

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试剂瓶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误差分析

天平祛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没有脱落)

用量筒量取需稀释的液体(浓溶液)时仰视度数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溶液未冷却立即转入容量瓶进行定容

药品和祛码位置颠倒(使用游码)

祛码破损

用量筒量取稀释的液体(浓溶液)时俯视度数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溶液转移后,玻璃棒或烧杯内壁未洗涤

溶质中混有其他杂质

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

定容时水加多了用吸管吸出

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渗出容量瓶外

用滤纸称量NaOH

称量NaOH时,时间过长

称量NaOH时,称量前小烧杯中有水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储水

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未采取措施

化学必修第一册重点知识梳理(第三章、第四章)

【重点知识梳理】

一、铁及其化合物

1、熟悉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写出转化的方程式

2、铁的性质

(1)存在:铁在自然界中既可以以单质的形态(陨铁)存在,也可以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其主要化合价有

+2价和+3价,地壳中铁元素的含量仅次于氢、硅和铝,居第四位

(2)铁的物理性质:纯净的铁是光亮的侬色金属,密度较大,熔点较高,有延展性和导热性。能导电,

其导电性比铜、铝差,能被磁体吸引

(3)铁的化学性质: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发生化学反应时可生成+2、+3两种价态的化合物,且Fe3+比

Fe?+稳定

①Fe与非金属反应

a、Fe与02的反应:3Fe+2(h图点壁燃F.O4(火星四射、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的固体)

b、Fe在氯气中燃烧:2Fe+3cL各丝=2FeCb(产生棕黄色的烟)

c、Fe与硫的反应:Fe+S=4=FeS

②Fe与水蒸气的反应:3Fe+4H20(g)通退Fe3(h+4H2

③Fe与酸的反应

+2+

a、与非氧化性酸(如: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Fe+2HCl=FeCh+H2fFe+2H=Fe+H2T

b、与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的反应

少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Fe(少量)+4HNOK稀)=Fe(NO3)3+NOf+2H2。

生成的Fe(N(h)3可以和铁继续反应:Fe+2Fe(NO3)3=3Fe(NO3)2

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3Fe(过量)+8HNO3(稀)=3Fe(NCh)2+2NOT+4H2。

④与盐溶液反应

2+2+

a、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Fe+CuSO4=FeSO4+CuFe+Cu=Fe+Cu

b、与FeCb溶液的反应:Fe+2FeCh=3FeC12Fe+2Fe3+=3Fe2+

3、铁的氧化物

铁的氧化物

FeOFe2O3Fe3O4

俗称—铁红磁性氧化铁

色、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有磁性)

铁的化合价+2+3+2、+3

溶解性难溶于水难溶于水难溶于水

稳定性不稳定6FeO+O2=^=2Fe3O4稳定稳定

+2++3++3+2+

与HC1反应FeO+2H=Fe+H2OFe2O3+6H=2FeFe3O4+8H=2Fe+Fe+

(非氧化性酸)碱性氧化物+3H2O碱性氧化物4H2O复杂氧化物

+3+

与稀HNCh反3FeO+10HNO3=3Fe(NO3)3Fe2O3+6H=2Fe3Fe3O4+28HNO3=9Fe(NO3)3

应+NOT+5H2O+3H2O+NOf+14H2O

FeO+6HI=2Fel2

+2+23Fe3O4+8HI=3FeI2+I2+

与HI反应FeO+2H=Fe+H2O

+I2+3H2O4H2O

高沪丐3日

与CO反应

FexOy+yCO-----xFc+yCC)2、3FC3O4+8A1------9Fe+4Al2O3

4、铁的氢氧化物

(l)Fe(OH)2和Fe(OH)3性质的比较

化物

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

性质

化学式

Fe(0H)2Fe(OH)3

物质类别二元弱碱三元弱碱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红褐色固体

溶解性难溶于水难溶于水

与HC1反应Fe(OH)2+2HCl=FeCh+H2OFe(OH)3+3HCl=FeC13+3H2O

与稀HNCh反应3Fe(OH)2+10HNO3=3Fe(NO3)3+NOT+8H2OFe(OH)3+3HNO3=Fe(NO3)3+3H2O

与HI反应Fe(OH)2+2HI=FeI2+H2O2Fe(OH)j+6HI=2FeI2+L+6H2O

2Fe(OH)^=FeO3+3HO

受热分解在空气中最终转化为Fe2O3322

还原性4Fe(OH)2+O2+2H2O=4Fe(OH)3

相互转化4Fe(OH)2+O2+2H2O=4Fe(OH)3[常温下,白色沉淀先变成灰绿色,后变为红褐色]

(2)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①原理:可溶性亚铁盐[FeCb、FeSO4,Fe(NCh)2]与碱(强碱或弱碱)反应

2+2++

Fe+2OH=Fe(OH)21Fe+2NH3-H2O=Fe(OH)21+2NH4

②操作:将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插入新制备的亚铁盐溶液的液面以下,缓缓挤出NaOH溶液

③注意事项

a、反应要用新制备的亚铁盐溶液,并放入少量的铁粉以防止Fe2+被氧化成Fe3+

b、除去溶液中溶解的O2,其方法是加热煮沸NaOH溶液,赶走溶解的02

c、滴管末端插入试管内的液面以下

d、必要时可在液面上加植物油或苯进行液封,防止生成的Fe(OH)2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被氧化

5、Fe2+、Fe3+的检验方法

(1)观察法:浅绿色溶液中含有四;棕黄色溶液中含有或

⑵用NaOH溶液

潍加NaOH溶液「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Fe2十

液匚红褐色沉淀一Fe3+

(3)用KSCN溶液和氯水

Hnu口m有加氯水溶液变T2+

K,TZCV'Z广无明显现象------A,.-----►Fe2

泽加tKSCN溶液红色

液L溶液变红色--Fe3+

(4)KMnO4法:分别加入少量酸性KMnCh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