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_第1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_第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_第3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_第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

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

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3.知道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

4.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

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4.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课绪言与同学们谈地理三、学生问老师:精讲点评、归纳总结

题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

学1.要善于__________,发现问题。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2.知道地理学科的作用。学

习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方法。2.要会读_____________,熟练运用。

目3.要联系__________,勤于实践。

4.要放开手脚,拓宽________。

重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作用和学习方法

四、老师问学生: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知道地理课的学习方法1.把下列现象归类:(连线)

点习

交通运输的分布人文地理

一、学生问教材:自主学习、预习导学

针叶林的分布

地理学科内容

河流的形成经济地理

地理课上我们要探究_________的奥秘,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理环

学蒙古包

境,以及一些_______和_______现象,理解________与_________的关系。

赛龙舟自然地理

过2.大自然赋予了我们什么?举例说明。

习二、学生问学生:合作探究、问题解决

地理学科的作用: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前十名的国家中,可以直观地看出_______就站了六个国家,该地区

是世界上_________最集中的地区。

1.学习地理,使我们懂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和谐相处。

2.学习地理,使我们具备________观念和____________意识,走________的道路。

过4.从我国人口密度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出中国人口分布___________,大致以__________为界。

3.学习地理,使我们会用_______和_______的眼光地分析问题;

4.学习地理,使我们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__________。我们会从统计数字和图表程

中,分析地理事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从各种地图中,分析地理在本章的教学设计方面,我针对学生对于地理的混沌认识状态,决定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精神,以教

事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从各种遥感图片中,分析地理事物反师的引导为方向,学生的活动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活动讨论,提出质疑,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

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读图、用图,还能够增强我们的__________O探究意识,从而在教师引导下自行得出结论。

思欠缺的一些方面:课件制作时我本想穿插一些视频资料给学生看,没有找到合适的视频。我认为国际长跑比赛中

东非选手领先可以用视频播放一个比赛片段更好。以后我会补充上去。

课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三、学生问老师:精讲点评、归纳总结

题纬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地球仪和图L9和经纬网模型)

学1.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2.学会运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5.零度纬线又叫______.90度纬线又叫_______;南北半球的划分以_____为界。

习学6._____以北的纬度叫北纬,_______以南的纬度叫南纬,南北纬各_________度

3.掌握纬线的特点。4.掌握纬度的变化规律。

目7.纬度分北纬和南纬,习惯上用英文字母"______"、"_____分别作为北纬和南纬的代号

标8.赤道两侧度数相同的纬线怎样区分?那一条纬线不标注?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纬线的特点。3.纬度的变化规律。

重9.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的纬度是_____度

10.从赤道到两极纬度是怎么变化的?

难纬线的特点和纬度的变化规律。11.度数自南向北增加的是—纬度,度数自北向南增加的是_____纬度。

点12.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范围:______;中纬度范围:_____;高纬度范围______。

一、学生问教材:自主学习、预习导学四、老师B问学生达标充渤、拓展延伸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P2—3)院【读P6图1.6,吉纬线的4寺点:

在古代,关于地球的传说存在着________的假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

学用事实证实了地球是一个________;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________地球是一

度数的划分地球

个球体。形状指示标度零度线最长的

概念变化规律半球的界

特征方向范围的确定纬线

线

二、学生问学生: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纬线

地球的大小(P3图1。2)

1.地球仪和纬线的特点(利用地球仪P5图1.4和P6图1.6)5.地球仪是人们仿照程

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______。看地球仪说出地轴、北极、南

极、纬线、经线。

过2.在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_____转动,在南极上空看,地球是按_______转动

3.观察地球仪:赤道到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吗?__________o赤道纪念碑的位置反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充分利用地球仪这个直观教具和小组学习的组织方

在______O法,通过活动的形式变难为易,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重点,解决难点!效果很好,细节上还需要

4.读P6图1.6,在地球的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___________,纬线指把握,课堂秩序也需要维持好!

示_______方向。

5.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_______,到两极缩为____o赤道以北称_____,以南

称______O

课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7.20°W以_______160°E以________属于西半球;20°W以________160°E以_____属于东半球;

题0°经线属于__________,180°经线属于_________o

8.完成课本P8的活动题

学1.掌握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标度规律。

习2.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弄清经纬线的区别。

四、老师问学生: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标9.观察比较地球仪的经纬线,填出下表内容:

经纬

重1.经线的特点。2.经度的度数的排列规律。3.东西半球的划分。10.读纬线经线

点网图,回答

概念

习问题:

1.经度的度数的排列规律2.东西半球的划分形状特征

指示方向

标度范围

一.学生问教材:自主学习、预习导学零度线的确定

掌握经线的特点(阅读P7图1.9内容并结合地球仪)

度数的变化规律

学1.在地球仪表面,连接一.并垂直于..的弧线,叫经线。

划分半球的界线

经线指示—.方向,各条经线长度都

经线以东为.(用字母—表示),以西为.(用字母表示)。

①图中A点经度是一,B点的纬度是一

2.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o经度之和为(度)

②在图中画出180。经线与赤道的交点,并标上字母C。

的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的两个半球。程

③从东西半球来看,A点位于.半球。

习170°1700

二.学生问学生:合作探究、问题解决

经度的度数的排列规律(看自己的地球仪、图1.9和P8回答下列问题)

3.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作为经度的起点线。0°经

过线又叫o

课件所起的作用不大,我在让学生带着幻灯片上的问题预习课文时,就呈现了这张幻灯片,这张

4.经线的最小度数是多少?最大的是多少?

反幻灯片一直展示到学生展示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后。时间过长,没有充分发挥课件的作用。在让学生带

5.同一度数的经线有几条?如何区分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着问题预习课文时本来计划给大约10分钟的时间学生预习,分组讨论。结果我发现由于学生刚刚上

三、学生问老师:精讲点评、归纳总结

过,基本上都知道答案。预习没有实效,流于形式,学生也没有分组合作探究学习,而是在等待时间

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读图1.11)

思的流失。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匆匆结束了预习活动,进入了下一环节,这也是最后造成这节课教学

程6.国际上习惯用.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界

时间没有把握好的的重要原因。

线。

课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课时

题四、老师问学生: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读下列两图,完成要求:

学1.会在经纬网上找点的经纬网坐标或根据坐标描点。1.

习2.会判断经纬网上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和高中低纬度位置。(1)注出A、B两经线的经度

目3.会判断经纬网上各点的相互位置(2)两条经线点中位于东半球的80°60°40°0°40°60°80°是.位于

西半球的是

重1.运用经纬网写出点的经纬度,根据经纬度定位置。2.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3)与A经线相对的那条经线的度数是.

难1.运用经纬网写出点的经纬度,根据经纬度定位置。2.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4)与B经线相对的那条经线的度数是

2.某海上救援队收到一远洋捕捞船的求救信号,得知

一、学生问教材:自主学习、预习导学轮船遇难地点的经纬度为(20°S、20°W),请在下列经纬

复习归纳旧知网图上找出遇难轮船所在的位置是()

1.东经的度数向____增大;西经的度数向—增大;北纬的度数向____—增A、①B、②C、③D、④

大;南纬的度数向____增大。3.同学们,如果从你所在的地方向正北走1000米,然

反之,度数向东增大的即是____;度数向西增大的即是_____;度数向北增大的即后向正西走1000米,再向正南走1000米,最后再向正东走1000米,能否回到原来的位置?为什么?

是;度数向南增大的即是。

2.经度在20°W—0°—160°E为半球,160°E—180°—20°W为半

球。

二.学生问学生:合作探究、问题解决

什么是经纬网?经纬网的作用是什么?整节讲下来,整体比较顺利,但是由于对教学经验不足,对七年级学生了解不够,学情掌握欠缺,

学生对地理没有认识,生活中也没有记忆注意,再加上此节内容的难度,使学生学起来有些吃力。在

三、学生问老师:精讲点评、归纳总结

讲解时,我注意使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运用幽默的语言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在开始学习地理的

过读出下列点的经纬度

时候喜欢上地理。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备课时,由于把握出现差距,有些知

ABC识点备课时连贯性不够,讲解时逻辑思维不够强烈,使三个课时的内容实际上课时大大超时,特别是

3.从南北半球看,在北半球的是,在南半球的是上前几个班的课时,后上的几个班的可就及时调整

4.从东西半球看,在东半球的是,在西半球的是

程5.说出各点的相对方向

6.判断它们所属的高中低纬度范围

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三、学生问老师:精讲点评、归纳总结

题列表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和意义

学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基本特征,并进一步学会列表比较的地理学自转公转

习方法。定义

2、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一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绕转中心

方向

地球自转和公转基本特征和地理意义。周期

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和公转基本特征和地理意义。

点四、老师问学生: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一、学生问教材:自主学习、预习导学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X

过(1)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地球自/^***^^

地球的自转转的方向。

自学课本Pll—P12(包括“阅读材料”和“活动”),完成下列问题:(2)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1.地球绕着_________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______,方向是______: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北极上空往下看是__________针南极上空看

地球公转的周是__________o

是_____针),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_________,也就是___________。⑷地球自转在地球上产生了和

3.由于地球是一个_________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现象。

的________,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__________,未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___________。

4.地球不停地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本节课是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的内容知识性极强,重难点内容很多,

同时还涉及到了很多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地理事物。由于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难点较难突破,我

二、学生问学生:合作探究、问题解决反采取了教师联系实际举例、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类比分析、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教师演示启发分析说明等方法,充分

过地球的公转(阅读P13第一段第二段和图1.18)发挥“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作用。现简单地谈一下感想。本节课在设计上突出了新课改理念,在实施上也注重运用

了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而且较好的完成了预计的教学内容,学生反馈的很好,对知识达到理解的程度,并突破了难点,

5.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__________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

在分组探究实验中,增强了小组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但仍有一些地方存在不足:

是__________,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__o

思1、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还比较生硬,个别活动没利用好,应该给学生做出相应的讲解让学生理解。

6.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2、时间掌控不太好,本节课的两个目标都是重难点,但给学生记忆掌握的时间过短,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讲的太

程7.地球不停的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多。

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早晨和傍晚一太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________一地面获得的太阳光关&能量_______

一气温________0

学1.正确理解地球公转的特征。2.季节的划分。归纳: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由于太阳照射地面的高度差异,造成气温差异。

习3.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一季节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同理,在地球上,同一地点的不同季节,由于太阳照射地面的高度(或叫太阳高度)的差异,造成

各地的气温差异,从而形成四季。

3.南北半球的季节刚好________,即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则是____一季,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

重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一季节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点季。

难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一季节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三、学生问老师:精讲点评、归纳总结

点习

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学生问教材:自主学习、预习导学思考P15的活动题,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1.18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公转模型填下图4.每年12月22日前后至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时间逐渐,到了6月22日前后是北半

球一年中昼长时间最’的一天;

1)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4)_____月日前后,太阳光丘射在

学.线上,这一天称.日,夏至日前后的6、7、上,这一天称为_______日o春分5.每年6月22日前后至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时间逐渐.,到了12月

8三个月,北半球正午太阳(较前、较低).白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一季

昼.(较长、较短),是北半球的_一季22日,是北半球一年中昼长时间最..的一天。

过6.当太阳直射在赤道上的春、秋分日时,全球任何地方都是12小时昼,12小时夜,

即,.平分。

7.每年12月22日前后至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到了6

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的一天;

习8.每年6月22日前后至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一,到了

12月22日,是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的一天。

(2)_____月_____日前后.太阳光直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

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这一天称为.线上.这天称为Bo

冬至日前后的、、三个月,北半球正午太程

_______日。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1212四、老师问学生: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月是北半球的一季阳(较高、较低),白昼.(较

过长、较短),是北半球的.季

反我感觉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于抓住了生活中的小例子,放到教学中,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

二、学生问学生:合作探究、问题解决

用。比如,在最开始时,介绍了生活中能反映地球运动的现象(当然是先让学生讲);在将太阳日和

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我们进一步分析:恒星日时,适当设计了日期的推算和闰年的产生;在讲线速度时,提到了“神七”和火箭的发射。这些

中午一太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一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能量_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可以给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带来一些生机和活力。

气温,思

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3)在图上()中填上“有”或“无”,以表示该带有或无该种现象。

)极昼极夜

学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名称、范围和各带的气候特征、产生的地理现象。()阳光直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