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①复习初中所学的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其几何判断方法

②用坐标法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一方面是把几何关系代数化,另一方面是通过

方程组的研究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进一步体会坐标法的思想,用代数方法解

决几何问题。

③会求公共弦的直线方程,以及弦长

④两圆相交时,能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转化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⑤经历利用图形性质简化计算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化归等思

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发现,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用坐标法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求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求弦长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理念:

学生已经知道两圆有五种位置关系,以及判断的依据,而且经过前面的学习,

直线、圆可以用方程表示,可以通过它们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没有实数解来判

断位置关系,直接提出如何用方程研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开门见山。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问题,制定解决问

题的策略,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这

个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以及他们之间

的合作交流。

笔者认为,课堂是景,学生要身临其境,教师要触景生情,打造生成型课堂,

摒弃给予型课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出课题

前面我们运用直线与圆的方程,研究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今天我们运用

圆的方程,研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突出方程这个角度,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

问题。

1

二、复习旧知,充满自信

问(1)两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问(2)在初中,我们怎样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问(3)上一节课,是怎样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

设计意图:由(1)(2)学生非常熟悉这些结论与方法,通过回答,有了自信;

而且初中方法通过利用高中学习的方程的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完美实现了数形

七在口A口0

问题⑶则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类比研究今天的圆与圆的位

置关系。

三、问题驱动,合作探究

1、问题1:我们如何根据圆的方程来判断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呢?

已知圆3:x2+y2+2x+8y-8=0和圆Cz:x-+y2-4x-4y-2=0,试判断圆G与圆G的

位置关系.

让学生互相讨论、解答。可以请几个学生板演,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

过一段不时间后,交流解法,或者评论板演的同学的不同的解法各自的

特点,并请板演同学说明理由。

如果在板演的同学中只出现一种解法,则询问其他同学有没有其他不同

的解法。

在上述过程中,关注一下有多少同学画出了图形,并表扬画图的同学,

强调解析几何是一门数与形结合的学科,加强数形结合的意识。

设计意图: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自己

是一个探索

者,发现者!这里提供一个微探究的平台,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得到满足,产生

成就感。

另外,发现方程组的解的个数和圆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相同,发现判别式的符号

决定了位置关系,这些都是靠讲授不能很好接受的,而让学生发现,充分尊重学

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大大提升课堂效率。

最后,合作是21世纪公民的一项基本技能。互相欣赏,互相指出存在的问题,一

起成长,也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交流能力。

2

2、问题1的两种解法:

问题1图示

解法一:把圆G和圆G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

C):(X+1)2+(J+4)2=52

222

C2:(x-2)+(y-2)=(Vl(j)

C的圆,E-1,-4)泮径为「5

G的圆心(2,2),半径为弓=V10

连心线长为1(-1-2)2+(一4-2f=3亚

"+弓|=5+而1^-7;1=5-710

ffi]5-V10<3V5<5+VT0

A

即\rx-r2\<3/5<\rx+r2

所以圆G与圆C2相交,它们有两个公共点A,B.

这种解法方便快捷,不但确定有几个公共点,还明确是外切还是内切,是外

离还是内含,是做题中最常用的方法。注意的是相交时,连心线的长既要小于半

径和,还要大于半径差的绝对值。

解法二:圆C与圆C?的方程联立,得

X2+/+2X+8;;-8=0(1)

X2+y2-4x-4y-2=0⑵

3

(1)-(2),得x-2y+l=0⑶

由⑶得好宁代入⑴,整理得

X2-2X-3=0(4)

则△=(—2)2-4x1x(—3)=16>0

所以,方程(4)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x”把xrx?分别代入方程(3):

x-2y+l=0得到%,力.

因此圆G与圆G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A(Xi,y),B(Xz,y2).

由于本题只要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并不要求求出公共点的坐标,因此不

必解方程(4),

求出两个实数根。

3、问题2:画出两个圆及方程(3)表示的是直线,你有什么发现?你能说

明为什么吗?

问题2图示

设计意图:发现在相交情况下,两圆的方程相减得到的恰好是公共弦所

在的直线方程。因为方程(1)(2)的解必是方程(3)的解,如果方程组有

两组解,即两圆有两个公共点,这两个公共点必在方程(3)确定的直线上,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方程(3)表示的直线就是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

4、问题3:由(3)代入(1)实际上是什么问题?你又有什么发现?

4

设计意图:实际上就是联立直线与圆的方程,判断转化为上节课研究的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可以代数法,还可以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几何法

解决。这是典型的转化化归的思想。学生的发现很高兴,使得课堂引向高潮。

5、问题5:两圆如果没有公共点或者相切时,两圆的方程相减又得到的是什

么直线呢?这时能不能把两圆的位置关系转化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来研究呢?

作为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大家课下试一试。

设计意图:事实上通过解方程组的过程可以发现,只要两圆的方程相减

得到直线的方程,就可以把两圆的位置关系转化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来研

究。只是直线表示的含义不很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特殊的,两圆相切时

表示切线,两等圆外离时表示对称轴直线。另外,除相交情况,并不能直接

确定是外离还是内含,是外切还是内切。

6、问题6:如何求出公共弦的弦长呢?

设计意图:一种方法代数法,是刚才的基础上求出

两个公共点的坐标,利用距离公式;另一种方法是

利用几何法,问题已经转化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在一个圆内,利用半弦长,半径,弦心距构成的

直角三角形可以求解。

5

问题6图示

7、总结:归纳两种方法及其步骤

一种是几何法,一种是代数法

六、练习达标,巩固提升

练习1、已知圆与G:f+y2-6x-8y+21=0圆。2:%2+9+2X—2了-7=0,

试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练习2、已知圆a:/+y2=i与圆6:工2+y2-4工+8〉+加=0外离,求m的取

值范围。

设计意图:一是巩固判断方法,熟练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二是反过来,

已知位置关系,解决简单问题。三是研究了相交,练习相切与相离,而且代数法

判断相切时则必须结合图形确定外切还是内切,研究无公共点是也要借助图形确

定外离和内含。

七、回顾课堂,感悟收获

让学生自愿谈谈一节课的收获,不限制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什

么都可以谈,什么都可以说,发散思维,表达心声,互相启发,把数学课堂引向

生活大课堂!

设计意图:只有学生说好才是真的好,只要学生有收获,哪怕是一点点感悟,

教学就是有效的,教师的价值就得以体现。不求人人一节课得到多大提升,但求

实现互相启迪思维,体验数学快乐,快乐数学。

八、课下思考,布置作业

1、课下思考

与点A(2,2)的距离为丽,且与点B(T,-4)的距离为5的直线有几条?

设计意图:本题把圆的定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综合

在一起,本质考查圆的公切线的条数,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转化化归的能

6

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学生思维发散。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几

何图形求出切线长。

2、作业布置:

必做:Pw练习,Pl33A组9

选做:P133A组10、11

设计意图:必做:练习题巩固位置关系判断,9题巩固求弦长。选做:10、

11题利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求圆的方程代数法较为繁琐,几何法相对简洁要充

分利用图形性质解题,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提升平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