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五校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并填在相应位置,共20小题,每小题3分)1.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是()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凿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凿运河C.①开凿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凿运河③灭亡陈朝【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和所学知识可知,①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②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③605年,隋炀帝开始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所以,①②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是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凿运河,A项正确;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排除B项;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凿运河,排除C项;②灭亡陈朝③开凿运河,排除D项。故选A项。
2.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列说法与隋炀帝无关的是A.在位期间开通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B.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了全国C.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D.正式设置进士科,按照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了全国的是隋文帝,不是隋炀帝,B项符合题意;ACD项都发生在隋炀帝时期,排除ACD项。故选B项。3.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
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
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秦朝修长城,隋朝修建大运河,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历二世而亡,秦朝传到秦二世,隋朝到二世隋炀帝,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等,隋朝三省六部制等。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4.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与之含义最接近的选项是()A.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B.勤于政事,戒奢从简C.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D.重视人才选拔,扩充国学规模【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则载舟,亦能覆舟”意思是古代的君主就像船,老百姓就像是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深刻认识到君舟民水的关系,对百姓存有敬畏之心,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减轻民众负担,以此来稳固统治,这与“君舟民水”最接近,C项正确;材料中“君舟民水”强调的是君民关系、以民为本,“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勤于政事,戒奢从简”“重视人才选拔,扩充国学规模”均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5.“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共同原因有①实行科举取士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③提倡节俭④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生产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包括: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汉朝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唐朝吸取隋亡的教训;提倡节俭;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生产。“文景之治”的出现与实行科举制度无关,因为当时还没有创立科举制,所以答案选D。6.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赞的人物是()A.唐高宗 B.唐高祖 C.唐太宗 D.武则天【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期的相关政策,发展生产,选拔贤才,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大唐全盛时期即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所以她的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含义是赞扬武则天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故选D。7.著名导演蔡晶盛执导的历史剧《梦回唐朝》,在拍第十六集《八方来客》(反映唐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时,拟定了如下四个史实,请你帮他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A.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 B.鉴真东渡传播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研习佛经 D.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属于唐朝民族关系,不属于对外交往。故不恰当的是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属于唐朝对外交流的史实,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鉴真东渡传播中国文化是唐玄宗时期对外交流的代表性事件,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玄奘西游天竺研习佛经是唐太宗时期对外交流的代表性事件,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8.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B.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C.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D.黄巢起义加剧了唐朝的社会危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不符合题意;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安史之乱之后,故D符合题意。故选D。9.有四位同学对学过的隋唐史的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较为准确的是A.甲:中华文明的起源 B.乙:中华民族大融合C.丙: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丁:中华帝国的衰弱【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历史的基本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繁荣的表现是出现了历史上盛世局面如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开放的表现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C项正确;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夏朝之前中国历史的基本特征,排除A项;中华民族大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征,排除B项;中华帝国的衰弱是清朝晚期的历史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10.“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A.秦始皇 B.汉武帝 C.赵匡胤 D.李世民【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又采用“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朝中大将的几位兵权,C项正确;秦始皇是通过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建立秦朝,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汉武帝是在“文景之治”局面出现后继位皇帝,而不是“兵变”,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兵变”后继位皇帝,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A.宋朝重文轻武 B.宋朝重武轻文C.从军死伤几率大 D.从军收入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出人们不以从军为荣,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A项正确;宋朝重文轻武,不是重武轻文,排除B项;从军死伤几率大不是当时人们不以从军为荣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宋朝不重视军队、从军收入低,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2.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宋朝具备的历史特征有()①机构重叠,权力分散,繁复而低效的政府②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③以文治国,文官制度完善,书院教育发达④科技文明居历代之首,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增设机构、分化事权的办法,但是造成机构重叠,权力分散,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宋朝时期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宋朝时期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以文治国,文官制度完善,书院教育发达;宋朝时期科技文明居历代之首,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都有进一步的发明和应用,因此是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①②③④都正确。所以答案选择D。13.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 B.C. D.【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916年,辽建立,在北部,960年,北宋建立,在南部,1038年西夏建立,在西北部,C项正确;1115年,金建立,在东北部而不是在西北部,排除A项;1038年西夏建立,在西北部而不是在西南部,排除B项;916年,辽建立,在北部而不是在东南部,960年,北宋建立,在南部而不是在北部,排除D项。故选C项。14.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A.李陵 B.霍去病 C.岳飞 D.辛弃疾【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中“冤死”指岳飞被奸相秦桧陷害,表达了后人对岳飞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故选C,排除ABD。15.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05年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宋辽之间连续数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1141年宋金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边境出现了和平的局面,所以,宋辽的澶渊之盟和宋金和议都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B项正确;题干内容体现的是“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宋金之间的和议”,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16.“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宋之交,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A.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B.对敌人的仇恨 C.对人民生活的同情 D.揭露统治者的腐朽【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出自南宋时期岳飞的《满江红》。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这一事件被称为靖康之耻,这是爱国人士心中永远的痛,题干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作者渴望消灭敌人,收复河山的愿望,A项正确;“对敌人的仇恨”不符合材料中“时代最强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对人民生活的同情和统治者的腐朽,排除C和D项。故选A项。17.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就是所谓精耕细作的精致型的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下列关于当时农业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地区得到推广B.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C.小麦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D.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推广,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项正确;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A项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B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南宋后期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D项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8.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C.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答案】A【解析】【详解】南宋时期北方地主阶层南迁,在南方建立政权,南方并不是少数民族政权,以汉族为主,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南方战乱相对较少,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BCD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9.我国的历史是由整个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在其发展长河中,出现了许多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第一个统一全国的政权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A.契丹族B.女真族C.党项族D.蒙古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全国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蒙古族的忽必烈建立了元朝,1279年统一了中国,这是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0.下列选项能准确概括从宋到元的历史发展趋势的是()A.繁荣与开放 B.分裂走向统一 C.文明初露曙光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权并立时期,是分裂的时期。元朝建立后统一了全国,促进了民族融合。从宋到元的历史发展趋势的是分裂走向统一,故应选B项。二、非选择题(40分)21.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各个领域的建树熠熠生辉。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唐•杜甫《忆昔》材料三: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部编教科书《中国历史》七下材料四:“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加速了民族交融。唐朝是民族交融的又一次高峰,而这首先表现为民族血缘的交融……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成为平常事。”﹣﹣摘编自郑师渠《中华民族精神研究》(1)材料一中的“此河”指的是古代哪一重大工程?依据该材料,归纳出“隋亡”的原因?(2)材料二描绘了唐朝历史上的哪一盛世局面?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出唐朝兴盛局面出现的原因任意一个?(3)依据材料四,请写出一个“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的历史事件?并据此说出唐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4)材料二诗歌的作者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标志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唐朝灭亡后,中国再度出现政权分立的局面,这一时期史称什么?(5)综合上述隋唐历史的探究,对我们今天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启示?【答案】(1)隋朝大运河;开凿了大运河。(2)开元盛世;重视农业发展,重用人才等。(3)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等;开明的民族政策。(4)安史之乱;五代十国(5)我们要注重经济的发展,要加大改革的力度,要注重减轻百姓的负担等。【解析】【小问1详解】工程:据材料一关键信息“尽道隋亡为此河”,分析可知,此处皮日休认为隋朝的灭亡是因为开凿了大运河,故材料一中“此河”指的是隋朝大运河。原因:据材料一关键信息“尽道隋亡为此河”“若无水殿龙舟事”,分析可知,皮日休认为隋朝的灭亡是因为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又征用百姓,乘坐大型龙舟顺运河南下巡游,给人民带去深重的负担,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小问2详解】盛世局面:提取材料二关键信息“忆昔开元全盛日”,结合所学知识,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国力达到鼎盛阶段,史称“开元盛世”。故材料二杜甫的诗句描绘的盛世局面是:开元盛世。原因:提取材料二关键信息“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分析可知,开元时期,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使经济发展迅速;提取材料三“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分析可知,唐玄宗整顿吏治,重用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勤于政事,还发展和完善了科举制度,促进了唐朝文教事业的发展等。【小问3详解】事件: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为唐与吐蕃联姻开始,此后,金城公主又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故“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的历史事件有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等。政策:据所学可知,唐与吐蕃联姻说明唐朝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小问4详解】事件:据所学可知,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安史之乱。局面:据所学可知,唐朝灭亡后,中国再度出现政权分立的局面,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故唐朝灭亡后政权分立的局面是:五代十国。【小问5详解】启示: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学生可从唐朝兴盛与灭亡的角度出发,从统治者的治国政策、国家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表述,做到观点正确,表达清晰,言之有理即可。示例见答案。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明上河图》材料二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材料三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1)材料一是哪位画家的作品?此图反映了当时哪个城市的景象?(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3)材料三的谚语说的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粮仓。当地种植的从越南引进的水稻品种是什么?【答案】(1)张择端。反映了东京(开封)商品经济繁荣。(2)经济重心南移。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重视农业,兴修水利。(3)占城稻。【解析】【详解】(1)材料一是《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的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首都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北宋都城开封,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清明上河图》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人物栩栩如生,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跃然纸上,真实形象地再现了东京(开封)作为商业城市的繁华景象,代表了宋代社会风俗画的最高成就。(2)据材料“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有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重视农业,兴修水利。(3)据材料“苏湖熟,天下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的谚语说明太湖流域已经成为全国的粮仓;当地种植的从越南引进的水稻品种是占城稻。23.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著名理学家程颐曾评价图1人物说:“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太祖”是谁?从程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2)图2人物统一蒙古部落,建立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蒙古帝国,他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3)图3人物建立了哪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政权在政治制度上有何重大创新?(4)由图3人物完成的这次统一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1)赵匡胤。他建立北宋,并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铁木真。成吉思汗。(3)元朝。行省制度。(4)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解析】【详解】(1)依据“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太祖”是指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并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依据图二可知该人物是铁木真,铁木真是蒙古族首领,他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并被尊称为成吉思汗。(3)依据图三可知该人物是元世祖忽必烈,他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元朝建立后消灭南宋,实现了全国统一。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也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人物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实现了全国统一,结束了辽宋夏金以来长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奠定基础。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005年,北宋和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朝撤军,宋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着和平局面;1044年北宋和西夏订立“宋夏和议”,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境贸易兴旺;1141年南宋和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元史·地理志》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新型伞齿布料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数字报警器数据监测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纤维混纺纱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工业计数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三:第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图木舒克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小升初摸底考试含解析
- 新疆乌鲁木齐2025年高三期初调研测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物流系统优化与仿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30年中国edta铁铵行业发展状况及投资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生物与医药仪器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共3套)
- 2025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 米、面制品安全生产与管理考核试卷
- 北师大版2025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
- 资金过桥合同协议
- 2025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中考英语一模试卷
- 2025-2030国内智能玩具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策略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仓库操作规程试题及答案
-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英语试卷(含答案)
- 一年级开学行为习惯养成训练方案
- 税务风险防控及试题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