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住宅设计课件_第1页
多层住宅设计课件_第2页
多层住宅设计课件_第3页
多层住宅设计课件_第4页
多层住宅设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层住宅设计第一讲住宅建筑设计总论

第一节住宅设计概说

第二节居住模式与住宅基本概念第三节住宅的适应性、可变性设计

第四节住宅建筑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第一节住宅设计概说住宅的含义:住宅,就是供人居住的房子。人在任何房子里都可居住,但并不是所有的房子都可称为住宅。可供人们居住的房子,应当具备可供人们生活起居的功能和设施。人们为自身生活起居设计、建造住宅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最初的树洞、岩穴只是为我们的祖先提供了天然的栖身之地。随着人类的进化和劳动本领的增强,人们逐步意识到要通过劳动来创造和改变自身的居住条件,于是通过人工的劳动与大自然提供的资源相结合,才形成我们今天定义的住宅。

住宅空间设计的要点:房间的平面组合关系要合理紧凑,避免卧室穿套,认真考虑细部处理,如入口布局,垃圾放置,阳台晾衣,厨房卫生间各项设施和管线,计量表的安排以及空间利用等。住宅功能分区原则有:内外分区(一般将起居室,客厅,门厅划分为外区,卧室,厨房,卫生间划分为内区),动静分区(一般来说,会客,起居,用餐和厨房是住宅中的动区,卧室是静区),洁污分区。

第二节居住模式与住宅基本概念

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1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2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3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4高层住宅为十层以上。按照住宅承重结构所选用的主要材料划分:混合结构住宅(砖木、砌块、砖混、钢混)大模板结构住宅(内外墙现浇、内墙现浇外墙挂板、内墙现浇外墙砖砌)、框架轻板住宅、简单结构住宅(干打垒、生木结构、拱券结构、竹木结构、泥石结构、轻钢骨结构)。

按照住宅的平面布局划分:点式(墩式、塔式)住宅、条式(板式)住宅;按照住宅设计特点划分:内廊式住宅;外廊式住宅(筒子楼);退台式住宅(台阶式住宅);复式住宅、错层式住宅(梯间式住宅)。按照住宅的用途和功能划分:普通住宅、青年住宅、老年人住宅、残疾人住宅、别墅式住宅(庭园式住宅)。

单元式住宅:是以一个楼梯为几户服务的单元组合体,一般为多层住宅。单元式住宅的基本特点:

①每层以楼梯为中心(又叫梯间式住宅),每层安排户数较少,各户自成一体。

②户内生活设施完善,既减少了住户间的相互干扰,又能适应多种气候条件。

③建筑面积较小,造价经济合理。

④仍保留一定的公共使用面积,如梯楼、走道、垃圾道,保持一定的邻里交往,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

公寓式住宅:是相对于独院独户的西式别墅住宅而言的。公寓式住宅一般建在大城市,大多数是高层大楼,标准较高,每一层内有若干单户使用的套房,包括卧室、起居室、客厅、浴室、厕所、厨房、阳台等,还有一部分附设于旅馆酒店内,供常常往来的中外客商及家眷中短期租用。花园式住宅也叫西式洋房或小洋楼,也称花园别墅。一般都是带有花园草坪和车库的独院式平房或二、三层小楼,建筑密度很低,内部居住功能完备,装修豪华,并富有变化,住宅水、电、暖一应俱全,户外道路、通讯、购物、绿化也都有较高的标准。

跃层式住宅: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新颖住宅建筑形式。在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的一些开放城市建设较多。这类住宅的特点:住宅占有上下两层楼面,卧室、起居室、客厅、卫生间、厨房及其它辅助用房可以分层布置,上下层之间的交通不通过公共楼梯而采用户内独用小楼梯联接,跃层式住宅的优点是每户有较大的采光面,通风较好,户内居住面积和辅助面积较大,布局紧凑,功能明确,相互干扰较小。这类住宅的内部空间因为是借鉴了欧美小二楼独院住宅的设计方法,颇受经济条件较好家庭的欢迎。

复式住宅:受跃层式住宅设计构思启发,由香港建筑师李鸿仁创造设计的一种经济型住宅。这类住宅在建造上仍每户占有上下两层,实际是在层高较高的一层楼中增建一个1.2米的夹层,两层体合计的层高要大大低于跃层式住宅(李氏设计为3.3米,而一般跃层为5.6米),复式住宅的下层供起居用,炊事、进餐、洗浴等,上层供休息睡眠和贮藏用,户内设多处入墙式壁柜和楼梯,中间作为卧室的床面,人可坐起但无法直立。

多层住宅的特点:

①它比低层住宅在占地上要节省,同时又比高层住宅建设式期短,一般开工一年即可竣工;②无须象高层住宅那样增加电梯、高压水泵、公共走道等方面的投资;

③结构设计成熟,通常采用砖混结构,建材可就地生产,可大量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工程造价较低,易被购房者接受。多层住宅的不足:

①底层和顶层的居住条件不理想;

②由于设计和建筑工艺定型,使得多层在结构、建材、布局上难以创新,造成多层住宅建筑立面、建筑风格的呆板和缺乏变化。

小高层住宅及其特点:小高层是指楼层在八至十二层间,配备电梯的住宅。在建设部有关规定中,只有多层与高层的高度规定,没有小高层这个概念。自1996年上海、深圳等地出现小高层楼盘,并取得骄人销售业绩后,小高层开始走俏。

特点:一是小高层通过电梯的配置,使原有意义的多层住宅具有了高层的优点。小高层以现浇楼板施工,建筑结构上与高层基本相同,建筑质量好,住户上下方便。小高层的房型、建筑系数又接近多层,间距大、得房率高、通风好、采光条件优越。

二是很多小高层的房间不低于普通多层,且通过多阳台、多露台的设计,使住宅的有效使用面积大大增加。小高层视野宽阔、景观美好,更是多层住宅难以企及。因此小高层在南方城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高层住宅的特点

:是城市化、工业化的产物,钢材和混凝土的使用,电梯的发明,使住宅建设向空间发展成为可能,高层住宅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节约土地。同样的地基建造六层住宅与建十二层住宅,土地利用率可提高一倍。同时,高层住宅还具有集中安全的住宅环境,规模化的管理服务,以及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等优势。

综合性商住大厦:综合性商住大厦是将商店、写字楼、旅馆、饭店等不同用途的非居住用房同住宅用房组合在一起的高层建筑物,这类建筑的产生,是城市土地价格不断提高、高层建筑设计不断完善的结果。一幢典型的综合性商住大厦的分层用途是,地下停车场、商场、饭店(1—3)层,写字楼(4—10层)、旅馆(10—15层)、15层以上是住宅。住在综合性大厦的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现代化的商业服务。

住宅的户型:要了解什么是住宅的户型,首先应知道什么是住户。住户是指共同占有一个住宅单元的一组社会成员,也即是人。这一组人可以是一个家庭的各个成员,也可以是不同家庭的成员,一般来说,住户的成员数量与家庭成员数量是一致的。住宅户型可用三种方法来划分。①用住户人口多少,可分为一口户、二口户……②用住户的代际也就是辈份确定,可分为一代户、二代户……③用社会学的户结构分类法可分出单身户、夫妻户、核心户(夫妻带有未婚子女)、主干户(含两代以上的核心户)。

住宅的套型:“套”是指一个家庭独立使用的居住空间范围。就是指每家所用的住宅单元的面积大小。住宅的“套型”也就是满足不同户型家庭生活需要的居住空间类型。对于住宅套型的大小,一般都是用面积指标来规定的。住宅的面积标准分为:小套(每套使用面积不少于34平方米);中套(每套使用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大套(每套使用面积不少于56~68平方米),并规定了不同的住宅套型设计标准。

但随着住房商品化和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除了安居房、公有住房等政策性住房外,其它住房的住宅套型标准正趋市场化。需要提到的是,在新的住宅设计规范未实行之前,住宅户型面积指标是以“室”来划分的,“室”一般是指居住建筑中的居室和起居室。通常来说,住宅中不小于12平方米的房间称为一个“一室”,6—12平方米房间称为半“室”,小于6平方米,一般不算“间”或“室”数,因而,住宅户型又可分一室户、一室半户、二室户、二室半户、三室户、多室户等。

居住单元:居住单元是指居住建筑中每层使用同一楼梯的住户范围,其分类标准是“一梯二户”,“一梯三户”等户室比:户室比”又叫户型比,它是指各种户型在总户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反映到住宅设计上,就是体现在一定数量住宅建筑中,各种不同套型住宅占住宅总套数的比重,如一栋住宅楼中,小套(或一室户)占25%,中套(二室户)占47%,大套(三室和四室户)占28%。住宅居住空间尺度是如何确定和计量:住宅空间存在的形式,构成住宅的三维空间,“进深”、“开间”和“层高”。

多层住宅的技术经济指标(1)各功能空间的使用面积(m)

等于各功能使用空间墙体内表面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2)套内使用面积(m/套)套内各使用功能空间使用面积之和;(3)住宅标准层总使用面积(m)本层各套内使用面积之和;(4)住宅标准层总建筑面积(m)按外墙结构外表面及柱外沿或相邻界墙轴线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当外墙设保温层时,按保温层外表面计算。多层住宅的技术经济指标(5)住宅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标准层使用面积除以建筑面积(6)套型建筑面积(m/套)套内使用面积除以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7)套型阳台面积(m/套)

套内各阳台结构底板投影净面积之和套内使用面积计算规定(1)包括各使用功能房间使用面积之和(2)使用面积按结构墙体表面尺寸计算多层住宅的技术经济指标(3)烟囱通风道管道井等均不记入使用面积(4)越层住宅的套内楼梯按自然层数的使用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5)坡屋顶空间利用的计算,顶板下表面与楼面净高低于1.2m的空间不计入面积;净高1.2~2.1m的空间按1/2计算使用面积;净高超过2.1m的空间全部计入使用面积;(6)坡屋顶内的使用面积应单独计算,不得列入标准层的使用面积和建筑面积中,须计算总建筑面积时,利用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反求。第三节住宅的合理性与舒适性1.住宅的合理性:平面布置的使用功能合理分区,将起居室,餐厅,厨房集合在一起,形成公共活动区;将卧室,卫生间集合在一起,形成私用活动区。2.提高住宅的舒适性:舒适性包括平面空间尺度,视野,层高,采光,通风,日照等内容。在指定的套型面积标准下,尽可能扩大起居空间,适当放宽厨卫空间,合理配置空间,使各功能空间的尺度合理,生活方便。

第三节住宅的合理性与舒适性3.加强厨卫的整体设计,厨房要求操作方便,卫生条件高。应综合考虑操作顺序,设备安装,管线布置及通风排气,做到设备布置紧凑合理,管线综合敷设,以便集中和隐蔽。

住宅设计的功能分区原则

内外分区

:一般将起居室,客厅,门厅划分为外区,卧室,厨房,卫生间划分为内区。动静分区

:一般来说,会客,起居,用餐和厨房是住宅中的动区,卧室是静区。洁污分区。

第四节住宅建筑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关于住宅设计的八大走势:1.住宅设计由单纯技术设计走向策划设计,主要体现在设计工作引入设计计划学。

2.住宅设计中科技应用走向集成化

.3.住宅设计走向信息化

.4.住宅设计走向精品化

.5.住宅设计市场走向开放化

.

6.住宅辅助设计走向专业化(这主要包括智能化系统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室外环境设计等)

.7.住宅空间设计走向多样化

.8.住宅生态环保设计走向系统化(主要包括1.绿化种植系统2.产品材料系统,绿色材料、保健环保材料,3.节能系统,利用太阳能风能二次利用水源等,4.污染防治系统等)

.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一节家庭特征与生理分室标准一、户型与套型

户型足指常规住户的规模、类型结构的特征,套型是指住房而言.住宅规范(修订征求意见稿)定义为按不同面积、不同居住空间及可住人数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住房的使用者为住户,联合国推荐的住户定义为“住户这一概念是基于人们个人或一组人.为了自己提供食物或其他生活必需品所作的安排提出来的,成组的人们可以程度不等地将他们的收入集合起来,并可能有一个共同的预算,他们可能是有亲戚关系的或者是无亲戚关系的人员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

住户通常占用一个住房套型的全部、部分或者多于一个住房套型。但他们也可能住在校园、寄宿住户里或者旅馆里,或者是机构里居住的人员,或者是无家可归的人员,”这包含了各种潜在户、无房户等情况。故住户是以空间占有来划分的,与家庭户的概念并不完全相等,解决各种住户的住宅问题是复杂和多方面的。目前,按照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住宅主要是按“套型”提供给每个家庭使用的。这里主要是指成人各种婚姻状况形成的家庭户。“每户一套住宅”基本是指满足各家庭户的要求。我国一般统计是以户籍登记分户状况为准,虽与实际家庭户状况略有区别,总体仍能反映家庭一般状况。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二、家庭特征在确定住宅设计标准、设计与建设实践、出售、维修、管理等工作中,都要关注所居住的家庭随时间推移而变动的特征、家庭生活水平的差异与变化。所以,研究套型设计。首先要讨论家庭特征问题,这主要从家庭规模(人口数量)、家庭类型(包括家庭代际关系、家庭结构)(一)家庭规模家庭规模表现了家庭人口数量概念:我们主要从家庭平均规模,即户均人口数和家庭“户规模比例”两方向来分析它与设计标淮和套型设计的关系。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二)家庭类型:一般可分为1.孤身家庭(G)G—孤身指已婚或未婚的孤身者2.夫妻家庭(JO)J—家庭

O—无子女在家内居住3.核心家庭(JK)K—核心(家庭)夫妻+未婚子女4.老人家庭(JL)I---老人(家庭)夫妻+子女+孤身老人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5.复合家庭(JJ)又称主干家庭

JJ——家庭+家庭6.其他类型:如尚存的联合家庭,系指兄弟(或姐妹等)各自成婚后,两对以上夫妻共立一户的家庭,不列为未来正常的家庭户类型。三、生理分室标准与住宅标准生理分室标淮与住宅标准有密切的关系。生理分室早,表明更早需要较多卧室,对住宅需求标准高。分室年龄界限是与生活、学习阶段相呼应的。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

就生理分室比较.中国一般目标与日本最低水准类似,只是日本性别分室标准更高.并保证了老人不与孙辈同室,有安静独自休息的保障。据实态调查结果,在我国居住条件较差的家庭,由于敬老习俗,也多保证老人独居卧室,而让孙辈在起居厅中隔出私用空间.当生理分室标准提高时,如日本让儿童更早与父母分室.这里还有生活习俗的因素,主要是为了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此外,保证个人私室年龄更低,这是由于日本物质生活和居住水平更高的缘故.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节套型设计原则一、不同年龄段家庭、生活模式与套型居住环境由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组织综合形成,套则设计在室内居住环境的创造中起关键性作用。城市住宅有的完全是商品化住宅,有的有一定社会福利性质。出于各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居住水平和住宅特点有所差异。由于居住者的年龄和他们所经历的时代、个人经历、所处的地域不同,使他们的生活意识与生活方式不同,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各异,可能实现的程度也不同。这一切因素都在互相影响与制约着,而且是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之中。套型设计做为居住环境组织的一部分,也在不断变化与更新。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

不同年龄段的人,所经历的时代不同,生活意识也有所变化。一般年老者偏于传统,年轻人更偏于现代。例如,年长者更多欣赏合院式住宅的人际交往、邻里关系,而年轻者多选择“方庄住宅区”式的高楼大厦、小汽车的高速畅行。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

二、居住行为与功能分室

(一)行为空间与套型空间设计居住行为分析是住宅设计的基础。应根据居住行为进行功能分室。在设计中,行为空间常结合家具陈设研究,有些国家又称为“动作空间”研究。

1.家具布置、动作空间与人体工效学:人们的行为与心理影响着家具尺寸、陈设布局和动作的进行,它和人体工效学关系密切。综合研究人体尺寸、人体动作及其他人体生理功能,如平衡与稳定性、耐久力、灵敏性等,来综合决定合理的动作空间,以进一步确定合理的住宅室内空间尺寸。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

考虑到我国成年人平均身高总的增长趋势,参考国际估算的身高1700m人体相对关系动作尺寸(图2—2),对行为空间面积的决定可按地区情况调整使用。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2.居住行为分类与对应的功能空间分室居住行为主要分为四类:个人私属生活行为;社会生活行为;家务行为;生理卫生行为。私属生活行为:主要指私人就寝、私人衣物储藏、更衣整容、个人学习行为等;相应的功能空间分室为主卧室(夫妻)、单人卧室(次卧室)、双人次卧室(包括内部附设的私用储藏空间)。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

社会生活行为:主要是家庭成员起居、团聚、会客、娱乐、就餐、接送客人出入等;相应的功能空间分室组成有起居室、餐室、小门厅,有时涉及到工作室(书房有家庭共用和个人私用双重特性,在我国多用作个人专用的学习工作空间.有时需要接待来客讨论工作,国外也有用作家人共用的计算机室、学习空间).由于这些空间的家庭共同使用特征和社会生活行为要求.房间组合与分隔更加灵活。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

家务行为:包括炊事行为、洗衣、缝纫等。功能空间分室主要是厨房、洗衣间。生理卫生行为:主要为洗浴、便溺、洗漱(洗衣)等。功能空间分室主要是卫生间及附属的过渡空间。此外,套型中还有交通空间(套内走道、楼梯);公共储藏空间和套型所属的室内外过渡空间(如阳台、平台、屋顶花回等)。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3.防止“行为空间模糊”地设置房间中日合作研究工作中,日本专家常为中国一些住宅方案中主卧室放置一对沙发表示不理解,认为是“功能行为模糊”的反映。就主卧室的功能来看,中国目前一般居住面积标准的条件下,只能满足就寝、私人衣物储藏、个人工作学习行为并与此对应设置有限的行为空间。在西方居住水平人幅度提高后,主卧室行为空间已发展成五个部分一就寝空间、私用起居空间、化妆空间,可入内的私人储藏空间(小室式衣柜)、私人卫生间。那时.私用起居空间会相应布置沙发。行为空间的设置是与居住水平相适应的。分室的形式除受到分室相互关系的影响外,也更受行空间设置舒适、合理性的制约,并非房间只能分隔成标准矩形。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4.行为空间是套型空间组合的基础在“小厅时代”,不熟悉“业务”的设计者并不理解小厅主要用作满足就餐功能,只是盲目划分出一个小厅,厅内可能多面设门,没有稳定的“袋形空间”,或是与厕所仅有一门之隔,常常串味,难以完成“就餐”的行为。经调查,这类小厅常仅用于交通,是虚设的“就餐空间”。“起居厅”时代到来,又有一些设计者盲目把厅扩大到30余m2,各面墙随意设门,把大厅变成了“大过道”,却把其他房间面积压到很小,难以使用。空间设置的基础是居住行为与居住心理。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

根据不同住户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点,可设计成厨房餐室,也可以与入门后的过渡交通厅组合成小厅.也可把这一行为布置在起居厅内,有条件又可成为单独的餐室。设计方案要根据住户意愿和套型总使用面积标准综合决定。比较好的方法是有多种设计.调查居民意愿,给居民以更大的选择权。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二)行为的时间性与空间性

1.行为的时间性对空间组织的影响行为是有时间性的。如卫生行为,如全家人要上班、上学前,每个人的盥洗、便溺行为常集中在接近的时间内进行。如仅有一个空间,集中时洗漱者只好在其他空间如厨房盥洗,造成行为混乱。因比,卫生间有适当分隔的需要。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2.生活行为习惯、技术设施对空间组织的影响如国外普遍采用厨房餐室,是由于炊事中没有烹炒,油烟极少。近年,西方不少家庭生活习惯更加随意,全家不同时用餐,其至个人边作边吃,于是加大厨房,增加中间台案与供水点、以便于个人就餐;开放厨房一侧另设一个家人共同就餐的空间,接近家庭团聚空间,显得随意自在。专设餐室反而很少使用,成为礼仪空间。在我国烹饪与就餐一般不同时进行,或一人烹饪为就餐众人提供热菜,多有全家同时就餐的习惯.加上烹饪油烟不能完全排除,故就餐行为(D)与厨房烹饪空间(X)一般分开。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3.利用行为的时间差充分利用空间我国在经济条件制约下,套型使用面积有限,在可能条件下,在同一空间内,争取有时间差的多重行为进行是受欢迎的。如900宽的过道,只能供单纯的交通行为,有些设计中把短过道扩展到1500宽,一侧放置排柜,由于交通与储存、取物并不同时进行,使一空间有双重以上的功能,受到住户欢迎。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

三、功能分室原则(一)公私分离(动静分离与时间性)

即私用功能空间(静的行为如就寝、学习行为)与公用功能空间(动的行为)分离,一般公用空间在套型的位置在近入口区,私用空间在内,卫生设备空间偏内或在两区之间为好。时间与动静分区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美国低层住宅中,楼下布置家庭共用区,楼上布置卧室区的方式在近些年有所改变。即把主卧室区移至楼下,与家庭共用部分较近,又有明显分区。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

即使在同层,也将主卧室区及次卧室区分设于共用区的两侧。其原因为美国住宅面积标准的继续提高,主卧区与家庭共用部分尚有过渡空间,夜间一般不至相互干扰。当家庭活动空间停止活动有隔离主次卧室声音干扰的作用,更为安静。强调主卧与次卧更远的分离,这表明对主卧私密性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在我国,由于一般城市住宅面积标准不高,当起居室和卧室只有一门之隔时,晚间起居活动,如电视、音响的声音对卧室私人休息与学习还会有一定影响.有条件时,从起居室到卧室有小的过渡空间更为理想。对主卧室的私密性宜更给予允分的重视,特别当卧室之间是轻隔墙时,要保证隔墙必要的隔音性能。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二)食寝分离要求睡眠行为与就餐行为分室进行。是小康居住最低目标中的功能分室标准。例如,一般小过厅、大卧室套型,居民多在小过厅进餐。大起居室、小卧室套型,居民多在起居室进餐。(三)居寝分离为小康居住一般目标的功能分室标准之一,即要求起居行为与睡眠行为分室进行。例如,“大厅小卧”功能空间划分,是时下提倡的功能分室方式、起居室成为全家活动中心,一般阳光充足、视域良好,好朝向的位置。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四)起居、进餐、就寝分离为小康居住理想目标的功能分室标堆。进餐与起居行为分室进行,会进一步提高起居室洁净程度。随居住水平的提高,许多住宅采用双厅式套型.有专用的就餐空间,起居室专用来满足会客、团聚、起居等行为要求。

(五)洁污分离套型内、厨房、卫生间是有垃圾、污秽物的处所,各自需有适当的位置。厨房宜近套型入口,与套型内其他洁净部分有所分离。从室外入户,准备进入洁净区应设有门斗,供更换风衣、雨具、鞋物用,并附设储物柜,以满足内部洁净要求。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四、功能空间的低限面积与面宽在我国,可供居住用地较欧美少,在套型使用面积方面有较严格的控制。在设计满足套型总使用面积要求,并使功能分室关系合理的同时,还要核对套内空间划分是否满足了功能空间的低限面积和低限面宽要求,并进行分室相互关系平衡调整。(—)功能空间的低限面积功能空间的低限面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和经济水平、地域有关),根据住户家庭不同有所规定.。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

功能空间的低限面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和经济水平、地域有关),根据住户家庭不同有所规定。这些低限面积的确定是根据功能分室中,所需满足的有关行为和相应家具设施而定的。居住水平提高,功能空间低限面积会逐步提高标准。例如,我国卧室目前主要用作就寝、读写、储存私人衣物,根据这些行为来定低限面积;如果标准提高。可增加私人起居行为(沙发与电视),低限面积即有所增加,进而可设私用卫生间等。如住宅设计中功能空间使用面积低于低限标难,会对居住质量有很大影响;而标准过高、国家、企事业难以负担,住户经济水平也会承受不起。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二)功能空间的低限面宽与套型平均面宽在满足套型总使用面积标准限定前提下,还有一个极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即每套平均面宽。实际上,它也表现于住宅套型的进深。每套平均面宽越低,意味着可以较大幅度提高住宅规划的容积率。安排更多套型,即折合每套住宅占地面积的减少,使住宅造价降低;但舒适度也会降低。当这一要素不能正确反映到住宅价格中,会反映为不正常的利润。一些大而无直接采光的暗起居厅正是开发者追求不合理的大面积、小面宽住宅套型的结果。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

为了保证满足功能空间基本行为、性能标准和一般可接受的空间舒适感,取得必要的采光、通风条件,功能空间有一些常规的低限面宽参数,如主卧室净宽大于2500(最好大于2700mm),才可使双人床能三面临空放置,次卧室净宽大于2100mm.使单人床有两个方向放置的可能,起居室作为唯一的大房间,其面宽一般大于3000mm.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五、层高我国多层、高层住宅层高均不应高于2.80m(京津地区为2。70m).因结构、设备管道要求,或高级住宅、别墅等可适当提高.控制住宅层高,在节约投资上有明显的效益.层高的适当降低,无论对于寒冷地区冬季供暖、节能.还是各地区夏季空调、节能都有明显效益;控制住宅层高对节约用地和抗震方面也很有利。在控制层高的同时,要注意平面布置解决针对流通风.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

为保证城市住宅功能与质量,需要从矛盾另一方面对有关室内空间净高加以限制,即卧室、起居室(厅)的净高不应低于2.40m,其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且这一局部面积不应大于室内面积的1/3;利用被屋顶内部空间作卧室或起居室(厅)时,其1/2面积的净高应不低于2.10m,其余部分最低处净高不宜低于1.50m;厨房、卫生间的净高不应低于2.20m,储藏室的净高不应低于2m。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三节私用空间一、私用空间与行为心理特征卧室首先要满足相应层次生理分室标准的要求。最常见为供夫妻用的主卧室;供老人、青少年或儿童用的次卧室。次卧室又可分为单人用卧室和双人用卧室。在纯属“私用的”空间里,个人行为需要有充分的自由度,能保持自己特有的生活节奏。如个人特有的睡眠时间、学习、工作时间,得到安静不受干扰的环境,以使休息充分,预防发生身心疾病,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

在这—环境中心理处于排他状态,要求个人私生活方便,有保存个人私密物品的安全感,能保证个人性格特征。使个人心态、情感、意向便于抒发。因为个人行为、心理特征随使用者所处的地域、时代、年龄、性别、文化素质、经济条件均有所不向,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使其有条件得到满足。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二、私用空间类型

(一)主卧室

1.特征一般为夫妻卧室,也可以带婴幼儿居住。有时,也供家庭实际中心人物居住。它是套内较恒定的空间,使用年限长,心理归属感和私密性最强,要求隔声和防止视线干扰条件好,气氛温馨、宁静、亲切。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2.行为分区与家具布置

(1)睡眠区夫妻睡眠区及婴幼儿睡眠区家具参考尺寸(mm)与行为空间(见图)。家具特征与布置;

1)双人床三面临空,可使上下床和整理被褥方便,两人上下床互不干扰;

2)一般床的边缘与墙或其他物体距离不小于500mm,国际上要求标准更高750mm。

3)床头设床头柜或多种形式卧具组合柜,床头板可与床头柜穿插嵌接,床有独立性。4)睡眠区宜设置在卧室视域较暗的位置,床头不要对着窗户,避免风直吹头部。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2)读写区家具特征与布置1)根据人体的行为特征确定书桌规格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2)座椅使用软折椅或转椅十分普遍.也扩人了动作空间范围。与住宅层高变化相适应,桌面和椅面高度都有降低趋势。

3)书架逐步为书柜所代替。在中等面积的卧室中.宜放置尺寸较小的书柜存放常用书籍。而大型两用书柜(可放书和工艺品)有一定装饰性,常放在起居室中。书柜与各种组合柜一样,均向高度发展,力求接近顶板,以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在普通套型主卧室中,读写区域面积有限,也可以采用书柜与书桌组合式家具以节省空间。书柜另一改进是将半开门改为推拉玻璃门.以解决柜门开启对人活动的遮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3)储存区在主卧室中设储存空间是必要的。在我国,目前更衣行为在卧室为好,方便且有一定私密保证,而把储藏空间均并入起居室的作法并不其妥当。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

主卧室面积有限,住户常希望在布置上有更大的主动权。应由住户选择作壁柜或自购卧室衣柜为好。卧室衣柜也趋向增加高度,基本到顶,可增加储藏量,又使空间更加完整。柜门逐步改为推拉门,以节省使用空间。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

卧室储藏面积的讨论卧室的储藏面积是不可忽略的,特别是我国采用大起居厅小卧室的套型模式以后,在卧室设置储藏空间,更需引起设计者的重视。我国卧室储藏面积,相对日本较低,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和室”(日式卧室)有白日收藏被褥的习惯,此外也与居住水平有关(表2—12)。我国标准与居民的生活水准是相适应的,尤其青年一代衣着消费有显著提高,衣物多用衣架悬挂,挂衣杆长度要求也愈加提高。设计中不可简单用吊柜代替衣柜所需要的储藏面积。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3.低限面积各国据不同层次目标定有不同低限面积值;根据我国小康住宅研究阶段居住水平预测和住宅建筑设计规范(修订征求意见稿),主卧室低限面积规定为9m2(最低及一般目标)。苏联、我国台湾省、设计规范规定主卧室不低于10m2,日本最低居住水准规定主卧室低限面积为10m2(6榻榻米)(以上面积均末计入卧室必要的储藏面积)。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1)空间规模分析1)主卧室净宽2400mm时卧室净面积=2400mmX3600mm+900mm×600mm=8.64m2十0.54m2=9.10m2约为主卧室低限面积标淮(9m2)储藏区面积(约达到一般标淮)=1500mmX600mm=0.9m2总计

9.10m2+0.9m2=10m2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

存在问题:以通常的窗位置考虑.双人床三面临空放置,床端距墙仅400mm,通过较为困难。为了减少通过床端的不便,书桌放在靠近门的内部区域.远离窗户位于视域暗区,自然光线无法充分利用,需要视域较暗的睡眠行为区反而被迫放到亮区,不很合理!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2)主卧室净宽取2700mm时卧室净面积=2700x3600十900X600

=9.72十0.54=10.26m2约为主卧室面积一般标淮(10m2)储藏区面积(约达到理想标准)=1800×600=1.08m2

总计10.26m2十1.08m2=11.34m2

这种情况床端距墙700宽,通过顺畅,读写区可推到窗前亮区,另:可保证读写区活动范围,双人床合理移至卧室暗区,又接近衣柜储藏位置,对(1)存在问题有明显的改善。故主卧室低限面积增加到l0m2时,舒适度得以提高。根据国家‘城市住宅建设标准”(报批稿)套型使用面积标推已适当提高,有条件时可略加大主卧室面积,保证三种行为功能的实现。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2)低限面积的提高低限面积不是一成不变的,随居住层次、对象的变化,卧室低限面积要求也有所增加。我国理想标准主卧室低限面积为llm2(来计储藏面积),若计入储藏面积,则在12m2以上,比较舒适。我国城市示范小区设计导则,适应21世纪初期的需求,建议主卧室面积为12-16m2(储藏面积另计)。日本最低居住水淮主卧室10m2(6榻)、卧室储藏面积另计,诱导水准主卧室为13m2(8榻),加上储藏面积则更大,可供标准更高的住宅设计参考。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3)卧室平面形状比例优化比较在一般标准下,主卧室而积在10m2以上为好,包括储藏区总计在11m2以上。主卧室第一类位置是不凸出于主体之外,与其他房间并行排列,如图2—11所示“A”的位置。形状比例特征为进深较大,面宽较小的类型。现将“A’’型与“A-1型比较如下: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

卧室第二类位置(详图2—11所示“B”)为凸出于主体之外,是面宽较大,进深较小的类型。该类型卧室布置要注意入室门的位置,使门后便于放置柜橱。现将该类型“B”“C”“D”型比较如下:主卧室的形状比例与整个套型方案分室关系有密切关系。在接近低限面积的主卧室中.行为分区如布置不当.易产生矛盾,影响行为功能。在北方特别要注意暖气片位置与家具的关系。在面积较大的主卧室中,则行为分区布置和室内环境设计条件就宽松多了。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4.朝向、采光、通风主卧室宜力争有好的朝向,尤其我国北方冬季供暖热力有限,日照对提高卧室温度很有利,并对卫生、杀菌有一定意义。调查表明,居民多在卧室学习,阅读要求良好的照度。读写区宜接近自然光源,对白天常在家中工作学习的居民更为重要。应保证卧室的窗地比不小于1/7,注意卧室的自然通风条件.而在南方炎热地区穿堂风尤为重要,以使夏日凉爽舒适。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5.室内空间环境主卧室供夫妻自处,私密件要求最高。主卧室可点缀有特殊意义的陈设等。如是好朝向,人们更喜爱低窗台和凸窗.使阳光更加允足。宽敞的窗台便于北方冬季放置绿色植物,既能调整冬季干燥的小气候,又能在读书区近旁以绿色植物调整视野,缓解疲劳。卧室的气氛宜使人感到温馨。例图,为衣柜到顶,柜面作成大面积镜面,以使卧室显得宽敞。图2是在低铺上直铺床垫的作法,可作成中式、现代式、和式(日式)多种风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课后复习:

对单人卧室双人次卧(儿童房老人卧室)调查研究.1.行为特征2.行为分区与家具布置3.低限面积与面宽4.室内空间环境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四节公用空间一.套型模式与公用空间分析可根据不同标准的使用面积和居民生活居住模式选择套型模式。随套型使用面积标准的提高,套型模式、公用空间组合设计可有以下变化: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一)K型套型指私用空间(卧室、私用储藏空间)之外的公用空间,其中除设卫生间、交通面积外,仅能设厨房(K)。K型套型在我国新建的城市住宅很少使用。国外因用餐简单,简易住宅有时使用这种类型。日本目前孤身户比例大幅度增长.在最低居住水准中,对非中老龄居民的孤身户,套型模式仍为1K(一个卧室及一个厨房);在我国,在特定情况下采用K型住宅时,小康住宅研究(WHOS)建议,厨房的低限面积为4m2.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二)D型套型(D.K型或DK型)

即上述公用空间除布置厨房外,还可设一独立的用餐空间D。我国在60年代以来,城市住宅长期沿用的是D.K型,即用餐小方厅与厨房分设,并力求将小厅接近厨房设置。经调查,居民也多在小方厅进餐.国外多习惯将用餐空间D与厨房K合为一个空间,称为DK型套型。DK合一可节省使用面积,在小面积套型中很有意义,但在我国,需进一步解决烹任区的油烟污染问题。D型套型可实现食寝分离。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小厅特征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三)L型套型(LD.K,L.DK,L.D.K,LDK)

系指由于使用面积标准提高,公用空间设有起居室的套型。我国由于独生子女政策,3口人核心家庭增加,套型人均使用面积有所提高,在一般城市住宅套型中设起居室已成为可行。最常见为LD.K型,即起居空间与就餐空间合为起居室,厨房另设。L.DK是为了净化起居室,把就餐空间移至厨房中。L.D.K是厨房单设的双厅方案;LDK指起居、就餐、烹饪均在一个空间中,国外较常见。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

(四)S型套型(LD.K.S等)

当公用空间使用面积标准较高,将起居进餐厅面积控制在一定水平,仍可节省出空间设学习工作室(S).称s型套型模式:这一空间也可用作多用途。我国小康住宅研究建议学习工作室一般宜在5m2以上,城市示范小区住宅设计建议标准工作室为6-8m2.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

北方的L.D.K式套型空间环境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

独立的就餐空间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亮厅式阳台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

东西向起居室在可能条件下设角窗争取南向日照,两面视野的角落使起居空视野开阔。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二、套内公用交通空间与公用储藏空间1.特征:(一)套内公用交通空间

(1)入户过渡空间入户后设有过渡空间,供人们完成心理转换,进行更衣、换鞋、放置雨具等户外用品诸行为活动。在这里会给入户者第一印象。按住宅建筑设计视范(修订征求意见稿),套内入口过道净宽不宜小于1200mm,日本集合住宅入户过道低限宽度仅定900mm,我国由于一些旧式家具尺寸较大.所以要求较宽绰。此处储物柜深度不宜小于350mm。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2)过道在套型设计中应尽量减少非必要的过道交通面积,提高使用效率。可能时适当将过道与其他使用空间合用。例如有实例将过道适当扩大,放置低柜,供交通、存物两用,提高空间利用率,受到住户欢迎。通向卧室、起居室的过道净宽不宜小于1000mm。通向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的过道净宽不宜小于800mm;过道拐弯的尺寸应便于搬运家具.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3)套内楼梯形式与尺寸占有两层以上的套型,有套内楼梯,当住栋采用坡屋顶形式,顶层套型利用坡顶阁楼空间,更为常见。套内楼梯形式与尺寸(参见图),套内楼梯不宜采用封闭式。近年我国住宅建设中坡屋顶设计增多,因此通往阁楼的套内楼梯加多,为节省空间.一般通往顶层阁楼的楼梯坡度较大,更适于中青年人使用.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2.空间环境入户后对景有镜子,下设鞋物储藏柜,供出门整装用,且可扩大空间感。过渡空间与起居室有鱼缸,小柜相隔。过渡空间上部也加以利用。第二讲住户与套型设计第五节厨房与卫生间上学期已介绍过相关知识,针对多层住宅的具体要求,进行课后自习调查.第三讲套型组合与住栋设计第一节住栋设计的规模与类型各种面积标准的套型可以按不同规模进行组合。住栋可只有一种套型住宅,也可直至由数个套型组合而成。组合的关键因素在于住栋的高度,其次是组合的长度。一、住栋按高度分类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高层住宅第三讲套型组合与住栋设计二.住栋按进入套型交通方式分类

(—)接地型:套型入口在地面上,可直接入内,一般套型在地面上有专用庭院,多为1—3层低层住宅。(二)半接地型:国外较常见的一种套型,可用于2—6层住栋。可满足套型独立与地面联系的要求。常用的进入方式:1.入口前设门廊及套型专用楼梯,使住户有接地型住宅的感觉,也常有自用的地面庭院。第三讲套型组合与住栋设计第三讲套型组合与住栋设计

2.街巷状公用阶梯:通往套型入口的阶梯在室外成街巷状。在不同标高,公用休息平台通往相应的套型入口。套型入口面对街巷,形成坡地式的接地感。第三讲套型组合与住栋设计

3.步行敞外廊(又称空中街巷):从地面可步行至空中街巷,西方近年发展用自动扶梯将人送至空中街巷。第三讲套型组合与住栋设计(三)非接地型指从住栋入门需经公共楼梯、交通走廊等才能达到套型入口的套型组合方式。我国一般多层、高层住宅都采用这种进入方式。又可分为三大类:1.楼梯间式:即从住栋入口通过公共楼梯即可到达每一套型的方式。楼梯间的形式与位置有多种.第三讲套型组合与住栋设计2.各层均设公共走廊式交通路线为:住栋入口--公共楼梯(或电梯)--套型所在层公共交通走廊--套型(1)单外廊式:重点注意解决公共交通走廊一侧居室受干扰的问题。第三讲套型组合与住栋设计

(2)内廊式:朝向受制约。为保证每一套型有日照,多取东西向,作成锯齿形可使套型朝向东南和西南以改善日照。仍存在公共交通走廊对套型干扰的问题,接近内廊处的房间采光、通风都很差。第三讲套型组合与住栋设计(3)双外廊式:这种组合方式在我国较少见,仍只适于东西向转为东南、西南向的套型组合:比一般单外廊式进探更大,较省地;较内廊式改善了套型的采光、通风,也存在外廊对居室的干扰问题。第三讲套型组合与住栋设计三、套型的组合套型从平面布局上有多种组合方式,可直接组成住栋,也可先组合成多种形式的单元再由单元以多种形式拼接成住栋。不同的套型组合成住栋时,水平连接方式不同加以垂直组合的变化。如楼梯间式,楼梯间处套型入口标高差可差1/2层、1/3层、1/4层等错层拼接,可形成更多形式的住栋。运用好这两种设计与组合的种种变化,即可创造出多种住宅形式。第四讲多层住宅设计

第一节设计构思与方法一、设计构思方法我国多层住宅楼梯间式较多,主要采用从套型--单元--住栋的设计方法。除标准单元外,在尽端、转角、顶层、底层等特定部位会变化出多种单元(及套型)平面形式。从单元组合成住栋时有多种拼接方式,如平接、错接、咬接、多向组合等。可以用单元平面,也可直接用各种套型平面来表达设计构思。国外更多使用套型及其组合变化来表现设计,以使各种套型形式一目了然。第四讲多层住宅设计二、多层住宅设计的地方性特征根据中国气候区划,我国可分为7个区域,东北严寒区:冬寒夏凉,冬季漫长多风,冰冻期长;华北寒冷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华东、华中温暖地区:暖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闷热潮湿,冬季较冷;华南炎热地区:夏季漫长,温高湿重;西南温和地区;主要指云贵高原,气候温和,降水量也较大。此外,西南地区地形较为复杂;西北干寒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大,多风沙;青藏高原地区:高寒气候、气温低、温差大、日照强、降水少。第四讲多层住宅设计第二节多层住宅的形式与实例分析一、楼梯间式

(一)一梯两套:

是最常见的组合方式,套型之间干扰少,便于组织各套的通风。由于套型入口位置在套型平面中部,套内平面易于组织。套型面宽的控制与套型模式的可变性是设计中两个重要因素。第四讲多层住宅设计例一小面宽半天井凹槽方案之一。第四讲多层住宅设计

该设计为北京市早期大厅小卧室住宅。由于在“九·五”城市住宅建设标准颁布前设计、建设,标准较低,限制了主卧室、厨房、卫生间的面积。是最早一批穿过起居室入主卧室的半天井凹槽方案。套型面宽较小,多在5.1m以下,节地有优越性。能保证主卧室和起居室均有日照。但起居室的视野与日照较常见的6m面宽方案受到限制。该方案另一特点是起居室面宽大,放置家具隔断或轻隔断容易改成3DK型。建成后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在返迁户中以家具隔成3DK型使用的相当普遍。第四讲多层住宅设计例2六彩方案第四讲多层住宅设计第四讲多层住宅设计第四讲多层住宅设计第四讲多层住宅设计

本方案端部套型充分利用临空面,起居室、卫生间采光、通风得以改善。顶层套型利用坡屋顶设阁楼,北退阶,形成前后平台,前平台向阳,北退阶利用冬季日照地方高度角的特点来减少日照间距。阁楼上设卧室与卫生间,提高了顶层套型的舒适度。这种顶层套型处理方法兼有节地、舒适双重优点,在我国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及温暖地区得到广泛使用。而炎热地区更多使用天台花园,以解决隔热的主要矛盾。第四讲多层住宅设计

例3小康试验住宅、石家庄联盟小区:第四讲多层住宅设计第四讲多层住宅设计第四讲多层住宅设计

设计注意了管道集中隐蔽和室内环境设计的特色,顶层套型室内楼梯与起居空间层高变化的配合,家具陈设的和谐使行为空间变化巧妙。镜面、台板的装饰效果进一步扩大了空间感,创造了良好的室内环境。第四讲多层住宅设计例4北京燕化星城住宅第四讲多层住宅设计特点有:

(1)可选择起居厅朝南或朝北设置起居行为区更加稳定,干扰少。起居厅有良好的采光、视野、通风条件。

(2)厨、卫考虑了整体式设计,管道隐蔽、户外计量;

(3)阳台进深加大,便于户外活动。

(4)南向主卧室采用凸窗,使用方便。第四讲多层住宅设计对“公私分离型”的探讨l.问题的提出:套型设计中的“独户式意向”受到重视,作出类似于独户式住宅平面时,这种套型会增加购买者的欲望。把独户式小住宅公用空间、私用空间分区清晰的特征移到集合住宅套型设计中,要求公私区域全然分开,与欧美的分售住宅比较类似。2.特征:设计的出发点在于十分强调个人生活与家庭生活互不妨碍,充分满足个入私生活部分的愿望。第四讲多层住宅设计第四讲多层住宅设计第四讲多层住宅设计

从以上这些平面可以看出,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