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传统的决裂与颠覆_第1页
绘画传统的决裂与颠覆_第2页
绘画传统的决裂与颠覆_第3页
绘画传统的决裂与颠覆_第4页
绘画传统的决裂与颠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绘画传统的决裂与颠覆一、20世纪初的动荡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手工业时期,在19世纪中期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至20世纪初期,科学与技术结合产生的巨大威力、庞大的机器表现出的无与伦比的功效震撼着当时激进的知识分子们,人们在冒着浓烟的工厂与轰鸣的机器声中坚信:“技术将创造一种新人,机器是力量,是摆脱历史的自由”[1],欧洲诸国在欢欣鼓舞地迎接着机器时代到来的同时,也在厌倦并摒弃着传统思想、文化及一切与传统相关的物质与空间载体。

工业的发展未能带来世界持续的和平,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欧洲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发生战争的导火索,欧洲列强在重新划分利益范围的过程中将世界的大多数国家卷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这次世界大战所具有的破坏性令人震惊,满目疮痍与战火遗留下的累累伤痕,成为时人挥之不去的阴霾。技术革命、机器文明、城市化的兴起、战争的阴影,共同笼罩在20世纪初的欧洲天空中。

20世纪初的艺术家们敏锐地探知到世界的变化,在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的复归,19世纪现实主义绘画的洗礼,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绘画主题意义的撕裂与艺术形式、情感的激烈抒发,及个人风格的极度张扬,进入20世纪的绘画历史,机器的嘶鸣、政治的动荡,带来了绘画领域极不稳定的因素,叛离与颠覆传统,成为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席卷欧洲诸国的两股强劲的绘画风潮。战前以富有激情的感性的笔触抒发着对处于剧烈变动中的世界的欢欣鼓舞,甚至于欢迎战争;战后以戏谑的艺术语言消解着艺术的涵义,并极度厌恶战争,同时表达着对世界的悲苦绝望与冷漠无情。

这两股决然对立与矛盾的艺术发生于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后,并存于意大利未来主义与欧美达达主义绘画,统一于一切与传统原则的决裂、颠覆的思想观念与绘画作品之中。决裂与颠覆,绘画史上一次比一次更加激烈的解构与重组,共同谱写了艺术史中现代绘画与装置艺术的华美乐章。

二、与传统决裂:未来主义绘画的内核

艺术史上没有一次运动像意大利未来主义一样,将矛头直对传统的一切思想观念与文化,表现出极端的反叛意识与行为;亦没有一次运动如此次运动一样,有着广泛的宣言与有组织的行为,有着反传统的主题、机器时代的元素符号与属于未来主义特有的动荡、眩光、激昂的情感。

统一明确的思想与文化纲领

未来主义最早出现于音乐界,1907年作曲家弗鲁奇奥·布索尼的音乐专著《新音乐审美概论》被看作是未来主义的雏形,而未来主义的真正生发源自意大利诗人菲利普·马里内蒂。1909年2月,马里内蒂在法国《费加罗报》刊登首篇未来主义宣言:

“……我们的诗篇的基本元素是勇气、胆量和反叛。文学至今为止歌颂的都是沉思下的静态、忘我和安睡,我们要赞扬激进的行为,狂热的失眠、奔跑、冒险的跳跃、碰撞和打击。我们宣称世界的光彩已因一种新的美感形式,即速度之美,而更趋精彩……我们要歌颂战争……我们要摧毁美术馆,图书馆……我们要歌唱工作……我们要在现代的首都歌唱革命……黑夜在耀眼的电力月光下波动……美术馆,坟场!……他们来了!……在这里!……继续不断地燃烧书架!……打开运河,淹掉美术馆的圆顶!”[2]

从宣言可以看出,未来主义与传统抗争的内容与方式,均已超越了文学的范畴,而走向了绘画、雕塑、建筑、音乐等一切艺术领域;未来主义对于一切可以摧毁传统的方式都持有极大的热情,欢呼着战争,呼吁捣毁美术馆、博物馆等一切传统记忆的场所与媒介。

马里内蒂不断强调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已将人类带入一个与传统完全不同的世界,传统文化已经失去其存在的价值,人类的精神生活要与传统彻底决裂。在马里内蒂的号召下,绘画与雕塑领域的艺术家博乔尼、巴拉、卡拉·塞维里尼、鲁索罗等人加入到未来主义大军中,并先后发表《未来主义画家宣言》、《未来主义绘画技巧宣言》、《未来主义雕塑技巧宣言》、《未来主义服饰宣言》、《未来主义音乐宣言》、《未来主义电影宣言》、《未来主义建筑宣言》等。自1911年始至1914年在罗马举办的第一届未来主义展览,未来主义画家在欧洲诸国、美国芝加哥等地相继举办多次展览,在欧美等国家掀起一股未来主义热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走向未来的主题与元素

未来主义虽覆盖艺术的多个领域,但其主导思想与主张基本一致。反映在绘画主题元素的选取上,便有着大致相同的取向。如在艺术理论、绘画创作上皆有建树的艺术家博乔尼,绘画作品中大量运用了代表现代文明、速度与效率的急速运行的火车、鳞次栉比的高楼与脚手架、忙碌而又狂热的人群,快速奔驰的摩托车轮、阳台上运动中的女孩,塞韦里尼几何化城市中冒着浓烟穿行于城市空间的现代交通工具……未来主义的元素选择与运用是对于未来主义宣言的回应,一切代表着机械化时代、代表着速度与效率、代表着现代都市生活的符号都受到未来主义画家们的青睐,正如未来主义建筑大师圣埃利亚对于未来的城市畅想:“我们不再是那些属于大教堂、宫殿和会场的人了,而是属于大旅馆、火车站、宽阔的街道、巨大的港口、室内市场、灯火辉煌的隧道、笔直的大马路……每一部分都是那么嘈杂、灵活、多动、充满活力。”[3]在未来派的艺术表达中,元素、主题与未来派的艺术纲领在未来派画家、雕塑家、建筑师的实践创作中完全契合。

3.强烈、耀眼、动荡的绘画风格

为了表达光、速度、力量、效率,甚至城市各种机器发出的噪音,未来主义画家们普遍追求一种强烈、耀眼、动荡的视觉效果与总体的绘画风格。博乔尼作于1910年的油画作品《城市的兴起》,绘于中心位置醒目的奔腾的马,在眩光中升起的建设中的高楼,急速旋转的、扭曲变形的人形,将城市建设过程中“工地、光、速度、喧嚣、永不停歇的劳动”等未来主义所向往的未来城市生活图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受修拉点彩技法影响的贾科莫·巴拉,将这一技法运用于光线的尝试,绘于1909年的油画作品《路灯——光的研究》,画家强调了艺术的同时性原则,通过闪亮的街灯的描绘,强调了空气周围所发生的光的闪射运动,并以“V”字形抽象符号加以表现。绘画作品强烈的光感、奇妙的构图给人带来别样的视觉与心理感受,并引发争议,后来巴拉在《未来主义绘画技巧宣言》中叙述:“……街灯,在它狂热地亮起时,发出心碎的色彩的表达方式,如同一声尖叫。”这种强烈、耀眼、动荡的绘画风格还表现在巴拉的另外两幅作品中,《摩托车的速度》与《链子上的一条狗的动态》。《摩托车的速度》使用了明亮的色彩来表现灯光在不同位置上,同时多视角地展示出车轮行驶的状态,作品中同时并置的原则运用、富有力度的线条,共同表现出富有动感的现代交通工具车轮运行的瞬间。《链子上的一条狗的动态》元素选择简单,但是运动中的小狗的四条腿、狗链与女性的裙裾,皆因连续运动的状态而导致轮廓线的虚化,多重视觉残像的并置产生了快速运动的视觉效果,及现代交通工具的隐喻性,同样印证了未来派对于强烈动荡的绘画风格的追求。

未来主义从宣言到实践作品的创作,从主题的确定到艺术语言的表达,都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性,虽然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影响力逐渐消弱,但是与传统决裂的火种却在一战以后的达达主义中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传统艺术表达方式、审美原则的完全瓦解。如果说未来主义决绝地与传统决裂,那么达达主义则走得更远。

三、对传统的颠覆:达达意义的抽空与概念的消解

“达达的开始不是艺术,而是厌恶的开始。厌恶三千年来一直向我们揭示一切的哲学家的那种神圣不可侵犯,厌恶这些在世上代表上帝的艺术家的那种虚伪……”[4]达达自产生之初,就具有颠覆传统的主旨,自苏黎世达达,再至纽约达达、巴黎达达,这一与传统艺术概念、美学原则抗争的绘画流派,最终以无叙事主题的绘画、无从解读的拼贴、商店的现成品参加艺术展而大获全胜,并愈走愈远。

达达:无意义的代名词

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达达主义,是虚无主义、反文化、反美学的代名词,正如“达达”一词的本身涵义。据瑞士艺术家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理查德·胡森贝克所说,1916年,他们一群聚集于苏黎世的艺术家,随便翻开了一本法德词典,任意选取了“达达”这个词汇为他们的绘画组织命名,“达达”一词在法语中是儿童玩耍的木马之意。之后,他们就在伏尔泰酒馆贴上了“达达”艺术活动的招牌。“达达”,一个无意义的代名词就如此产生了,杨科用废旧材料拼贴出的抽象主义作品,阿尔普“无意识绘画”与偶然性原则,苏黎世达达颠覆传统的“一切皆为艺术”的创作法则,无一不论证着达达,一个绘画领域中颠覆传统与无意义的代名词。

一切皆为艺术

达达的产生与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所带来的思想、文化危机及价值判断准则的失却相关,其属性是来自欧洲知识分子们在文化领域中对于西方文明的一次全面的否定。“荒谬的事对我们并不可怕,因为从一种更崇高的观点来看,生命中的一切就我看来都是荒谬的”[5]。达达者们的这一早期言论,预示着苏黎世达达之后的艺术发展走向,纽约达达、德国达达、巴黎达达,不断颠覆着传统艺术的内涵与外延,解除艺术与非艺术的樊篱,同时消解着艺术的概念。

达达绘画中最富盛名的艺术家马塞尔·杜尚,1919年在命名为《L.H.O.O.Q》绘画作品中,将经典名作中“蒙娜丽莎”的嘴边添了两撇胡须,体现出达达反传统、反美学的创作理念;1913年创作的作品《自行车轮子》,将毫无美感的现成物自行车车轮装在一个木凳上,轮子可以转动,面对争议,杜尚回应:“那个轮子的转动是很赏心悦目的……我喜欢它,就像喜欢看壁炉里的火苗跳舞一样”。如果说这件作品采用了不同物品的拼合组装,尚有一丝的动感示人,那么,1917年,杜尚将在陶瓷商店购买的小便器直接命名为《泉》,参加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成为了20世纪最惊世骇俗的一件作品。生活中的一件普通物品,在不同情境下,赋予一个新的名称,就能彻底改变它原来的意义与功能,甚至被搬上艺术展,至此,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被打破,艺术传统美学原则被彻底粉碎。

20世纪的艺术领域,各种风格流派纷呈,此消彼长,较传统艺术而言,虽存续时间短暂,却总是不断挑战漫长历史时期所形成的艺术的内在秩序与美学原则。20世纪初的未来主义与达达主义,终于将艺术引到了反传统、颠覆一切传统艺术法则的创作道路上来,“人人都是艺术家,任何事物都可以是艺术”,达达开始的颠覆传统的艺术创作原则与理念,在后来的大地艺术、行为艺术中愈走愈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