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文心雕龙-《古代文论选读》教学课件(共32张课件)_第1页
第四章-文心雕龙-《古代文论选读》教学课件(共32张课件)_第2页
第四章-文心雕龙-《古代文论选读》教学课件(共32张课件)_第3页
第四章-文心雕龙-《古代文论选读》教学课件(共32张课件)_第4页
第四章-文心雕龙-《古代文论选读》教学课件(共32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文心雕龙(wénxīndiāolónɡ)《古代文论选读》教学课件第一页,共32页。一、?文心雕龙(wénxīndiāolónɡ)?概述刘勰〔字彦和,465—532〕不但是南北朝时期,而且也是整个中国古代文论史上最杰出最伟大的文学理论家。他所撰写的?文心雕龙?一书,多方面地总结了前人关于文章写作和文学创作的经验,同时最广泛地汲取了前人的文学和美学(měixué)思想,从而构筑成了中国文论史上最全面、最系统的文学理论体系。并且,这部著作在世界文论史和美学(měixué)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已经是中外学者们的共识。例如,鲁迅先生就曾把?文心雕龙?和西方美学(měixué)的奠基之作——亚里斯多德的?诗学?相提并论,共誉为世界文论的楷模。第二页,共32页。“东那么有刘彦和之?文心?,西那么有亚里斯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苞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鲁迅?诗论题记?又如日本学冠东西的著名学者兴膳宏先生也说:?文心雕龙?规模宏大,体制详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了不起的杰作。在西欧早期的古典文艺理论中,如亚里斯多德的文艺理论,就没有?龙?着那样(nàyàng)的系统性。——兴膳宏?文心雕龙在日本?第三页,共32页。?文心雕龙(wénxīndiāolónɡ)?全书由50篇论文组成,共约37000字。根据作者刘勰在最后一篇?序志?中的介绍,以及我们披卷可见的实际情况,这部著作确实有着严密的内在理论体系:〔1〕前5篇?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是全书的总论,即刘勰自己所说的“文之枢纽〔关键〕〞;〔2〕从第6篇?明诗?到第25篇?书记?,是20篇文体分论,即刘勰自己所谓的“论文叙笔〞;〔3〕从第26篇?神思?到第49篇?程器?,是专论各种文学思想,包括创作论、风格论、鉴赏批评论、文学史论、作家论等等;〔4〕最后第50篇?序志?,相当于全书的序言。第四页,共32页。二、?文心雕龙(wénxīndiāolónɡ)?的理论系统?文心雕龙?一书中阐述的文学理论非常丰富,理论难点也多。我们只能(zhīnénɡ)选取其中几个问题来讲解和学习:“原道〞说、“神思〞说、“体性〞说、“风骨〞说。第五页,共32页。1、“原道〞说这是刘勰关于文学的根本性质的理论,集中表达在全书第一篇?原道?,特别是?原道?的开篇第一大段,精彩地论述了这个文学理论中的重大问题:“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huángsè)杂,方圆体分,日月迭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第六页,共32页。“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yúnxiá)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假设球锽;故形立那么章成矣,声发那么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第七页,共32页。这是一段思辩性很强、同时又极富于才情文采的论说。以这段话为主,刘勰的“原道〞说穷根尽源地探索了文学乃至全部人文的深层本质,这就是,从终极意义上说,包括文学在内的所有人文,和天文、地文、以及(yǐjí)宇宙万物之文一样,统统都是最深层的事物的本体大“道〞之文,也就是“道〞的具体表现形态。第八页,共32页。2、“神思〞说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那么物无隐貌;关键将塞,那么神有遁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shēnɡlǜ)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第九页,共32页。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dēnɡshān)那么情满于山,观海那么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那么?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那么无际,疏那么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第十页,共32页。神思,中国(zhōnɡɡuó)美学史用语。指作家在想象力活泼时或处在灵感状态下进行的创作构思。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指出:“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跨越时空的想象和活泼的灵感来自作者的秉性才识,虚静的心境,深邃的思索和高度自由的内心状态。第十一页,共32页。3、“体性〞说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幽默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假设总其归涂,那么(nàme)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门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典雅者,镕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远奥者,馥采典文,经理玄宗者也。第十二页,共32页。“精约者,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繁缛者,博喻醲采,炜烨枝派者也。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新奇(xīnqí)者,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假设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第十三页,共32页。4、“风骨〞说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根源,志气(zhìqì)之符契也。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沈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那么文骨成焉;意气骏爽,那么文风清焉。假设丰藻克赡,风骨不飞,那么振采失鲜,负声无力。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假设瘠义肥辞,繁杂失统,那么无骨之征也;思不环周,牵课乏气,那么无风之验也。第十四页,共32页。〔一〕?文心雕龙(wénxīndiāolónɡ)?的内容南朝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是部“体大思精〞“深得文理〞的文章写作理论巨著。全书分五十篇,内容丰富(fēngfù),见解卓越,皆“言为文之用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写作上的各种问题。尤为难得的是对应用写作也多有论评。粗略统计,全书论及的文体计有59种,而其中属于应用文范畴的文体竟达44种,占文体总数的四分之三。〔?应用写作?杂志1996年第4期,?<文心雕龙>的应用写作论?〕

三、?文心雕龙?的篇目(piānmù)安排第十五页,共32页。?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全书包括四个重要方面。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5篇﹐是全书的纲领﹐而其核心那么是?原道?﹑?征圣?﹑?宗经?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于道﹐稽诸于圣﹐宗之于经。下部﹐从?神思?到?物色?的20篇(?时序?不计在内)﹐以“剖情析采〞为中心﹐重点研究有关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是创作论。下部的这两个局部﹐是全书最主要的精华所在。以上四个方面共49篇﹐加上最后(zuìhòu)表达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原那么﹐共50篇。第十六页,共32页。〔三〕主导(zhǔdǎo)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文心雕龙?中虽然也有某些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但构成它的文学思想纲领及核心的﹐那么是儒家的思想。它并不否认物质世界存在的真实性﹐却认为在客观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先天地而生的“道〞或“神〞。这个“道〞或“神〞是决定(juédìng)客观世界一切变化的无形的﹑最终的依据。刘勰认为“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正是圣人著述经典的根本原那么。“神道设教〞语出?易观彖?:“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把超自然的﹑人格化的“神〞及其在现实中的代理人帝王﹐视作理所当然的最高权威。根据这一见解﹐?文心雕龙?不仅进一步开展了荀子﹑特别是扬雄以来的“原道〞﹑“宗经〞﹑“征圣〞的观点﹐并且将它贯穿到?文心雕龙?一书的一切重要方面﹐成为他立论的根本依据﹐给他的理论染上了一层经学色彩而且带来了许多局限性。第十七页,共32页。第一卷原道第一第二卷征圣第二第三(dìsān)卷宗经第三(dìsān)第四卷正纬第四第五卷辨骚第五

〔二〕?文心雕龙(wénxīndiāolónɡ)?的内容第六卷明诗第六第七卷乐府第七第八(dìbā)卷诠赋第八(dìbā)第九卷颂赞第九第十卷祝盟第十第十八页,共32页。【集部(jíbù)·文心雕龙校证】卷一原道第一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迭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dìngwèi),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人〕实天地之心〔生〕,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踰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假设球锽;故形立那么章成矣,声发那么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第十九页,共32页。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假设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自鸟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那么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谋,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逮及商周,文胜(wénshènɡ)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日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缛〕【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镕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集部(jíbù)·文心雕龙校证】第二十页,共32页。卷一原道第一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裁文〕【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tiānwén)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辉〕【挥】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涯,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玄圣,炳耀仁孝。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tiānwén)斯观,民胥以效。【集部(jíbù)·文心雕龙校证】第二十一页,共32页。例如﹐他认为一切种类的文章都是经典的“枝条〞。对当时的各种应用文都设有专目论述﹐却对正在形成的小说不屑一提。

但是(dànshì)﹐?文心雕龙?在论述具体的文学创作活动时﹐却抛弃了经学家的抽象说教﹐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文学观﹔而且﹐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文学的特点和规律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精湛透辟的见解﹐富于独创性。因此它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二十二页,共32页。〔一〕文学史观?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认为文学的开展变化﹐终归要受到时代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时序?)﹐把已往这一方面的理论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刘勰也很重视文学本身的开展规律。在?通变?篇中﹐他根据扬雄关于“因〞﹑“革〞的见解所提出的“通变〞﹐即文学创作上继承和革新的关系。他要求作家要大胆(dàdǎn)的创新:“日新其业〞﹐“趋时必果﹐乘机无怯〞。四、重要理论(lǐlùn)与范畴第二十三页,共32页。只有不断的创新﹐即?文心雕龙(wénxīndiāolónɡ)?所说的“变〞﹐文学创作才会得到不断的开展:“变那么其(可)久〞(?通变?)﹐“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物色?)。但它又强调任何“变〞或创新都离不开“通〞﹐即继承。所谓“通〞﹐是指文学的常规:“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文学创作只有通晓各种“故实〞﹐才会“通那么不乏〞(?通变?)﹐“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画奇辞。昭体成心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风骨?)。“新意〞和“奇辞〞的创造﹐都是离不开“通〞﹐即继承的。不然﹐“虽获巧意﹐危败亦多。〞因此﹐只有将“通〞与“变〞﹑“因〞与“革〞很好地结合和统一起来﹐文学创作才有可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通变?)﹐获得长足的健康的开展。第二十四页,共32页。〔二〕创作(chuàngzuò)论1、对文学创作中的主客观关系作了详细而深入的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心雕龙?还论述了在创作中﹐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即“情以物兴〞和“物以情观〞(?诠赋?)﹐“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登山那么情满于山﹐观海那么意溢于海〞(?神思?)﹐认为作家观察外物﹐只有带着深挚的情感﹐并使外物染上强烈的感情色彩﹐艺术表现上才会有精巧的文采。?文心雕龙?对于物与我﹑情与景关系的论述﹐对唐代及唐以后有关这个问题(wèntí)的探讨﹐有着重要影响。第二十五页,共32页。〔二〕创作(chuàngzuò)论2、?文心雕龙?十分强调情感在文学创作全过程中的作用。3、?文心雕龙?对于风格和风骨也有深入的研讨和论述。在风格论的根底上﹐刘勰特别标举“风骨〞。4、关于文学创作﹐?文心雕龙?论述到的问题还有﹕文学的夸张﹑结构﹑剪裁﹑用事﹑修辞(xiūcí)﹑含蓄和声律等。第二十六页,共32页。〔二〕创作(chuàngzuò)论5、?文心雕龙?关于艺术想象的理论﹐也有精辟的论述。论述艺术想象超越(chāoyuè)时空限制的特点。艺术想象的根底只能是客观生活中的素材或原料。提出“神与物游〞的重要观点。提出了“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等见解﹐强调艺术想象要有平日广泛的积累和生活知识﹐这样就为他的艺术想象的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朴素唯物主义的根底。第二十七页,共32页。?文心雕龙?关于批评的论述﹐颇多精到的见解。其中?知音?篇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探讨批评问题的较早的专篇文献。它提出了批评的态度问题﹑批评家的主观修养问题﹑批评应该注意的方面等。有些论述虽然带有经学家的气息﹐但不少论述都是较精辟的。例如关于批评态度问题﹐刘勰非常强调批评应该有全面的观点。因为作家的才能禀性不仅“修短殊用〞﹑“难以求备〞(?程器?)﹔而且﹐由于文学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丰富而多样的﹐因此批评家就不应“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wànduān)之变〞﹐否那么就会出现“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的现象。〔一〕文学批评(wénxuépīpínɡ)五、?文心雕龙?历代(lìdài)研究综论第二十八页,共32页。又如对于批评家﹐他特别强调广博识见的重要性:“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并且根据桓谭的“能读千赋那么善赋﹐……能观千剑那么晓剑〞(?全后汉文?卷十五?赋道?)﹐提出了一个在后世非常知名的论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知音?)认为任何批评中的真知灼见﹐只能是建立在广博的学识和阅历根底(gēndǐ)之上的。这些意见不仅对当时作家们“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曹丕?典论?论文?)﹐“人人自谓握灵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