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部分区域地理第22章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提能训练_第1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部分区域地理第22章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提能训练_第2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部分区域地理第22章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提能训练_第3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部分区域地理第22章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提能训练_第4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部分区域地理第22章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提能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2章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一、选择题(2024·广西柳州模拟)某冰川移动过程中侵蚀了较长的U型谷,冰川所携带的砂石在其末端积累形成冰碛垄,冰川消融后垄内积水形成卡达湖。近年来,卡达湖的面积持续变更。如图为卡达湖示意图,图中不同线型的区域分别表示1976年、2000年、2008年、2014年卡达湖的范围。据此完成1~3题。1.该湖面积变更的趋势与缘由最有可能是(C)A.持续缩小径流量削减B.持续扩大上游降雨量增大C.持续扩大全球气候变暖D.持续缩小上游降雨量削减2.该湖向下游的溢流口位于(C)A.北 B.南C.东北 D.西南3.卡达湖位于(D)A.祁连山脉 B.昆仑山脉C.阿尔泰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解析]第1题,湖面积变更的趋势应结合图文信息判读,缘由应从湖泊形成、位置及全球气候变更方面分析。从冰碛垄位置、1976年湖面大小及材料文字提示“湖面持续变更”可以推断湖面变更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多,湖泊面积持续扩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题,湖向下游的溢流口应从湖泊形态、区域地形方面分析判读。依据湖泊形态推断:西南方向有两个边坡度较陡,为U型谷形态;东北方向水位线密集,为冰碛垄特征;东北方向的形态显示有缺口,且最外一圈湖面对东北扩展,故为排水口,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3题,卡达湖位置应从经纬度、冰川分布等方面分析。依据图示经纬度(28°4′N,87°3′E)判读,该地位于我国西南;结合选项的四列山脉基本位置可以推断,该湖泊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旁边,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24·山东威海模拟)树木死亡后遗留下的枯立木、倒木、核桩等统称为粗木质残体,其通过涵养水源、释放养分,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行替代的生态作用。老秃顶子山为辽宁省最高峰,发育第四纪冰期冻融形成的石海、石河等冰缘地貌,土壤覆盖率较低。下图示意老秃顶子山不同海拔自然带粗木质残体的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变更。据此完成4~5题。4.与针叶树相比,阔叶树粗木质残体(A)A.木质较软 B.木质呼吸较慢C.缝隙较少 D.残体分解较慢5.对老秃顶子山当地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是粗木质残体能够较好吸取(A)A.春季积雪融水 B.夏季暴雨C.秋季坡面径流 D.冬季地下水[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阔叶林树粗木质残体吸水速率较高,说明吸水的实力较强,持水实力较大。木质较软可以促使木质间形成较大缝隙,提高粗木质残体持水实力,A正确,C错误;木质呼吸快可以加速粗木质残体分解,促进孔隙的形成,利于持水,B错误;阔叶树所处的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微生物分解较快,残体分解较快,D错误。故选A。第5题,据材料“粗木质残体,其通过涵养水源、释放养分,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行替代的生态作用”可知,粗木质残体在植被需水量大但缺水的时候起作用明显。老秃顶子山所在地区春季降水较少,加上冰缘地貌砾石覆盖度大,水分不易保留,粗木质残体可以拦蓄、吸持融雪水,促进植被的萌发,A正确;夏秋季节该地降水较多,植被生长水分足够,不须要粗木残体吸取水分,B、C错误;冬季辽宁地区植被停止生长,对水分需求量小,D错误。故选A。春季我国东北地区冰层消逝,河水连续的流淌被称为“开江”。开江时大量的冰排被带向下游,冰排相互撞击发出巨大声响,这种开江为“武开江”,乌苏里江曾多次在春季出现“武开江”。据此完成6~7题。6.乌苏里江出现“武开江”的关键条件是(C)A.春季降水量持续增多B.春季高纬河段溶化快C.春季流域气温上升快D.春季流域内风力强劲7.乌苏里江的“武开江”会给河流沿线造成(C)①洪涝灾难②低温冻害③堤坝破坏④农业减产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第6题,由材料可知,春季我国东北地区冰层消逝,河水连续的流淌被称为“开江”,春季气温上升,河流内的冰面消融,才会出现开江时大量的冰排被带向下游,故乌苏里江出现“武开江”的关键条件是春季气温的上升,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7题,乌苏里江的“武开江”会使河流沿线水位上涨,造成洪涝灾难,①正确;“武开江”时区域气温上升,不会造成低温冻害,②错误;水位上涨,堤坝易被破坏,③正确;春季,东北地区还没有起先农业耕作,故不会造成农业减产,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粮食平安是维系我国经济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国家平安的重要基础。下表为“2024年黑龙江、河南、浙江、甘肃四省的人口、耕地面积和粮食自给率(粮食生产量占粮食消费量的比率)统计表”。据此完成8~10题。省级行政区人口(万人)耕地面积(千公顷)粮食自给率(%)甲96408112.3151.08乙58501977.036.19丙26475377.039.12丁375115845.7195.618.乙省是(C)A.黑龙江 B.河南C.浙江 D.甘肃9.丙省耕地资源的特点(D)A.流水侵蚀严峻 B.空间分布匀整C.耕地面积最小 D.总体质量较低10.与丁省相比,甲省粮食自给率偏低的主要缘由(A)A.人均耕地较少 B.土地生产力低C.机械化水平低 D.生产阅历丰富[解析]第8题,结合表格信息及所学学问可知,黑龙江省是四个省区中耕地面积最大的且粮食自给率最高,所以丁是黑龙江省;河南省是四个省区中人口数量最多且耕地面积较大的,也是我国粮食输出大省,所以甲是河南省;浙江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人口数量较多,且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面积小,可知乙是浙江省;甘肃省人口最少,可知丙是甘肃省。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乙省是浙江省,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9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丙为甘肃省,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A错误;甘肃省耕地空间分布与水资源密切相关,不匀整,B错误;由表格信息可知,甘肃省(丙)耕地面积大于浙江省(乙省),C错误;甘肃荒漠广布,气候干旱,后备耕地资源不足,耕地总体质量较低,D正确。故选D。第10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为河南省,丁为黑龙江省。由表格数据可知,与黑龙江省相比,河南省耕地面积较少,人口较多,人均耕地较少,导致粮食自给率偏低,A正确;粮食自给率与粮食产量(主要与耕地面积有关)和人口数量(影响粮食消费量)有关,即主要与人均耕地有关,土地生产力、机械化水平、生产阅历都不是影响自给率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2024·河南新乡调研)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中心,据此完成11~13题。11.图中临南海的城市有(D)A.④⑦⑧ B.⑤⑥⑧C.⑤⑦⑨ D.⑦⑧⑨12.图示大部分城市年降水量(C)A.200~400毫米 B.400~800毫米C.800~1600毫米 D.2000毫米以上13.②城市(C)A.属于珠江流域 B.位于其次级阶梯C.有京广铁路经过 D.冬季气温在0℃以下[解析]第11题,依据我国主要行政区划及其省级行政中心的分布,结合图中城市的经纬度可知,图中城市⑦是澳门,⑧是香港,⑨是海口,紧临南海,D正确。④位于25°N以北,是福州市,紧临东海,A错误。⑤是地处我国西南内陆,是南宁市,不临海,B、C错误。故选D。第12题,图示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30°N以南,也位于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3题,依据图中经纬度,结合该城市与重庆、南昌的相对位置可知,②城市应当是长江流域的长沙市,属于长江流域,A错误。长沙位于湖南省,属于第三级阶梯,B错误。京广铁路穿过长沙市,C正确。我国1月份0℃等温线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一线,长沙位于长江以南,冬季气温高于0℃,D错误,故选C。读甲、乙两省区优势水果产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4~16题。14.导致甲、乙两省区优势水果种类差异的主要因素是(B)A.降水 B.热量C.光照 D.土壤15.与传统的谷物种植相比,甲省区栽种苹果的主要生态效益是(C)A.抑制土地荒漠化 B.防止土壤盐碱化C.减轻水土流失 D.复原与疼惜湿地16.近年来,甲省区苹果收获后,能快速进入长沙市场,这得益于(A)A.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B.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C.互联网的快速发展D.温室大棚的广泛推广[解析]第14题,甲为陕西省,其优势水果为苹果;乙为湖南省,其优势水果为柑橘。陕西省位于北方温带地区,湖南省位于南方亚热带地区,两地热量差异是导致其水果种类差异的主要因素,B正确;因此解除A、C、D,选择B。第15题,陕西苹果基地主要位于黄土高原,栽植苹果的主要生态效益是减轻水土流失,故C正确;该地区荒漠化、盐碱化、湿地等问题较少,解除A、B、D,选择C。第16题,高速公路的修建,铁路的不断提速等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甲、乙两省之间的运输时间大大缩短,这是甲省苹果收获后能快速进入长沙市场的主要缘由,A正确;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与苹果能快速进入长沙关系不大,B解除;互联网的发展对于销售环境影响较大,与运输关系不大,C解除;温室大棚改善了种植条件,与运输关系不大,D解除。故选A。二、非选择题17.(2024·北京东城区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太行山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绵延400多千米,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因此该山地对周边地理环境有较大的影响。太行山脉东侧为断层构造,相对高差达1500~2000米,山前发育典型的洪积扇和冲洪积平原。下图为太行山位置示意图。(1)指出太行山与哪些山地共同构成了我国其次,三级阶梯的分界线。_大兴安岭、巫山、雪峰山。__(2)分析太行山对黄土高原的形成和分布的影响。_太行山对黄土高原形成的影响: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受强盛西北风的搬运作用,从西北内陆吹向东部,由于高大的太行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对西北风有明显的阻挡作用,大量黄土因风力减弱便积累在太行山西侧形成黄土高原。太行山对黄土高原分布的影响:由于太行山的阻挡使得黄土不能越过高山,黄土高原仅分布在太行山西侧。__(3)简述太行山东侧山前发育的典型洪积扇与洪积平原的形成过程。_太行山区地形坎坷,山区的洪流携带大量泥沙流出太行山东侧山口处,因地势变缓,流速降低,水流搬运实力减弱,河水挟带的泥沙便大量积累形成洪积扇,多个洪积扇相连形成了洪积平原。__[解析]第(1)题,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是我国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第(2)题,黄土高原的形成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应从风力的搬运条件、风沙的沉积条件叙述,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受强盛西北风的搬运作用,从西北内陆吹向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高大的太行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对西北风有明显的阻挡作用,大量黄土因风力减弱便积累在太行山西侧,形成黄土高原。太行山对黄土高原分布的影响:由于太行山的阻挡使得黄土不能越过高山,黄土高原仅分布在太行山西侧。第(3)题,洪积扇与洪积平原是典型的流水沉积地貌,须要从物质来源、河流搬运条件、流水沉积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物质来源:太行山区地形坡度大,土质疏松;搬运条件:雨季的山洪会携带大量泥沙;沉积条件:到了山前,因地势变缓,水的流速降低,挟带实力减弱,泥沙发生积累,便在山前位置形成洪积扇,多个洪积扇相连便形成了面积广袤的洪积平原。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广东清远市许多企业从国外进口价格低廉的废弃电子产品,在家庭作坊中进行拆解、酸碱浸泡、热熔、焚烧得到再生铜。龙塘河沿岸是清远市再生铜生产区之一。下图是清远市境内龙塘河部分采样点河床淤泥中铜含量分布图。材料二为削减对环境的污染,清远市政府建立再生铜产业园,引导分散的再生铜家庭作坊进园生产。2017年起先,我国逐步禁止废弃电子产品等固体废弃物的进口。材料三我国铜精矿进口量大。近年来,我国铜材消费增幅放缓。(1)说出龙塘河干流图示河段从上游至下游河床淤泥中铜含量变更特征,并说明形成缘由。_特征:先增加后削减。缘由:支流经过再生铜生产区污染严峻,支流河水携带大量铜注入干流;铜慢慢在河床沉积;下游河水中铜浓度慢慢降低。__(2)并指出再生铜家庭作坊在产业园集中生产的好处。_增加沟通,促进技术提升;便于管理,集中处理污染物;共享基础设施,降低成本等。__(3)从产业链角度,简述我国炼铜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_多渠道进口铜矿(铜精矿);增加对国内废铜回收利用;加强技术投入,提高铜矿利用率;深加工,提高铜产品附加值;开拓国际市场,增加铜产品出口。__[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采样点铜含量在上游含量为680.87,在流经再生铜生产区的支流汇入后,采样点铜含量就上升为1174.76,往下游走才依次降低为812.85和570.37。因此,变更特征为:先增加后削减;缘由是污染严峻的支流汇入干流,将铜带入干流并不断沉入河底,越靠近支流汇入口铜含量越高,越往下游铜含量越低。第(2)题,产业园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