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试题无答案_第1页
江苏省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试题无答案_第2页
江苏省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试题无答案_第3页
江苏省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试题无答案_第4页
江苏省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高一年级12月份阶段检测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20课。一、选择题(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题,每题2分,合计80分)1、关注历史教材的书目,可以精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下图教材书目括号处应填()其次单元夏商周时期:()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更第8课百家争鸣A.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的集权与统一C.早期人类的旺盛与开放D.早期国家的发展与变革2.周代实行“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的“族坟墓”制度。统治者及贵族死后葬在“公墓”中,依据等级和血缘关系进行族葬;平民死后葬在“邦墓”中,由“墓大夫”依据血缘关系进行族葬。这反映了周代()A.社会贫富差距明显缩小B.丧葬礼制依据宗法血缘C.以礼治国重视丧葬祭祀D.贵族平民藩篱已被打破3.百家争鸣中,各学派不仅关注“争”的一面,还留意“融”的一面。近几十年来接连出土的战国简帛印证了“诸家杂糅”的现实。从郭店简中,可以看到儒家与道家混同;从上博简中,可以看到儒家与墨家混同。“德”不为孔孟独享,“道”不为老庄专有,“法”不由商韩把持。这些共通之处()A.得益于共同的文化基础B.得到了统治者的主动支持C.消退了百家之间的争辩D.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大一统4.商鞅变法中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同时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室居住。这些规定旨在()A.普及郡县制度B.增加兼并实力C.打击宗族势力D.限制土地私有5.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侯生、卢生求仙药不得后逃亡,秦始皇“使御史悉案问诸生”。三十六年(前213年),东郡出现咒秦始皇之语刻石,秦始皇“遣御史逐问”。秦二世杀害大将蒙恬,也是“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由此可见,秦朝御史()A.具有独立司法权B.担当侍从顾问C.干脆受命于皇帝D.位高而权重6.据考证,秦王朝设置的36郡,大致有三种状况:因袭战国时期各国故郡17个;折服六国新旧国都改置的郡9个;重要地区或交通要道新置郡10个。据此推断,秦朝地方管理机构的设置()A.实现了各地均衡分布B.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结合C.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D.凸显了秦国故地优先原则7.传统的观点认为,汉武帝早年征伐四方、开疆拓土,却也耗费了国力,以致民不聊生。及至晚年,汉武帝“幡然悔悟”,停止了对外征伐,下诏“罪己”。学者辛德勇在《制造汉武帝》一书中认为,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人为地建构了汉武帝晚年从“尚攻”转向“守文”的政治形象。这一观点引发广泛学术争议,表明()A.当代著作比古代史学作品更接近真相B.历史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慢慢饱满C.时人热衷于对历史人物进行形象重塑D.历史说明受到探讨者主观相识的影响8.下图所示是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绿釉陶楼院。《后汉书》中记载,东汉时“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从中可以看出,东汉时期()A.庄园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B.庄园经济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基本破产D.中心政府对地方豪强已完全失控9.《晋书》记载,琅琊王司马睿移居建康时,“士庶莫有至者”。同年上巳节,司马睿“乘肩舆,具威仪”,在琅琊王氏的王敦和王导兄弟的陪伴下亲自参与祭祀,吴人纪瞻、顾荣等江南望族则“窃觇(查看)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该事务反映出当时()A.士族与皇权冲突较为尖锐B.门阀士族的政治影响强大C.司马睿知人善用深得人心D.江南的社会等级观念深厚10.下图是北魏时期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的画像,这种现象反映出()A.北魏时期民族沟通和交融B.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礼乐制度的发展C.北魏时期贵族的奢侈腐朽D.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奴隶化进程11.古代学者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记载,该犁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即犁铧、犁壁、犁底、犁箭、犁评等,因其辕曲而命名,首先其在苏州等地应用及推广,又名“江东犁”。它便于回转,操作灵敏,加装犁评,深耕浅作皆可。至此,耕犁基本定型。这一农具最早出现在()A.东晋B.隋朝C.唐朝D.宋朝12.武德初年唐高祖就起先任用蕃将,但此时蕃将的政治地位较低;贞观年间,唐太宗起先大规模地任用蕃将,并以蕃将作为其武官的主要组成部分;武则天称帝后,入朝蕃将群体成为武周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知,唐朝前期()A.国家实力日渐增加B.民族政策包涵开明C.重武轻文风气深厚D.民族交融步伐加快13.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度()A.优化了官员选拔程序B.呈现出一体化趋势C.形成明确的运行机制D.推动唐代社会旺盛14.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慢慢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转变。这种变更有利于()A.放松人身依附关系B.保证农夫生产时间C.抑制农产品商品化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15.有书法家评论某一字体:“举而察之,以好像和风吹林,偃草扇树,枝条顺气,转相比附,窈娆廉苫(纤细),随体散布……(如)玄螭狡兽嬉其间,腾猿飞鼬相奔趣。凌鱼奋尾,骇龙反据,投空自窜,张设牙距(张牙舞爪)。”下列书法作品符合该字体特征的是()ABCD16.唐三彩是唐代陶瓷中的珍品,其外传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沟通,有力地促进了文化创新。据下图可知()A.异域文化深刻影响中国文化发展B.唐文化在东亚的影响力巨大C.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D.唐朝各民族间经济沟通频繁17.欧阳修的《归田录》里讲了一则轶事:有一位姓昆的少卿,是余杭人,很宠爱吃螃蟹。他曾恳求外任,想到外州当个知州。有人问他希望到哪个州上任,他说“但得有蟹,无通判处,则可矣”。成为一时之笑谈。通判让人避之是因为通判()A.监督制约知州B.是知州的上级官员C.驾驭地方财政D.驾驭地方的军事权18.下表所示为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对王安石的评价得出的相识,正确的是()人物评价司马光(宋)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才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致于今梁启超(清末)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费正清(美国)宏大的改革家王安石代表一种务实进取的儒学A.时代变迁影响关注点B.中国人评价更精确C.后人的评价较为全面D.外国人评价不客观19.《辽史》载:“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打猎)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大一统局面最终形成B.猛安谋克制势在必行C.南北面官制的合理性D.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20.下图所示为对元朝某机构的描述。该机构是()●为四大中心政府机构之一●掌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其职能相当于行省机构,故在吐蕃地区不另设行省A.中书省B.理藩院C.宣政院D.宣慰司21.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风格各异的瓷器。这五大名窑指的是()A.汝窑、官窑、邢窑、哥窑、钧窑B.汝窑、官窑、越窑、邢窑、钧窑C.汝窑、哥窑、定窑、钧窑、官窑D.汝窑、官窑、越窑、哥窑、钧窑22.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官府出榜招募百姓租佃荆襄两淮的官田,并订立租佃契约,假如佃人不愿承佃,则许退田别佃,政府另外招人承佃。这反映出当时()A.政府放松对社会的限制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同等C.均田制得以接着维持D.官府与百姓冲突尖锐23.有学者认为,明朝的内阁“与皇帝的意志相一样时,它是皇权的一种补充。一旦它的作用有悖于皇帝的意志,就会变得一文不值”。这说明内阁()A.可以干脆领导六部B.权力来源于皇帝C.利于削减决策失误D.职权范围不明确24.某同学在阅读一本通俗历史读物时,看到下图一副漫画。朱元璋设立的这一部门是()A.行省B.东厂C.六部D.锦衣卫25.下表所示是明初海禁政策实行的相关史实。这些史实主要反映出()时期史实明太祖1378年,丞相胡惟庸与宁波卫所指挥使林贤勾结,想借助日本的力气谋权篡国,事情败露后,明太祖大怒,下令彻底断绝与日本关系,加强海防,厉行海禁明英宗在中日正常的朝贡贸易中,倭寇冒充使节,劫掠明朝沿海郡县,中国军民被杀戮,遂对日本“闭绝贡路”实行更严厉的海禁政策A.海禁政策的实行有其合理性B.国内时局的变更影响外交C.海禁政策在明朝时断时续D.明朝处在世界贸易的中心26.明代徐一夔居于杭州相安里,那里不少富人建立手工作坊,“居工以织”。据其《织工对》所记,织工们以日之所入养家糊口,各坊主高价竟相雇请技艺出众者,“倍其值不吝也”。这表明当时()A.新的经营方式已经出现B.雇佣关系在纺织业慢慢普及C.杭州成为全国纺织中心D.家庭副业成为织工收入来源27.清代凡特旨经铨叙派任外官(道、府以上)者,如高校士、九卿、六部、督抚、将军、都镇、学差、主考,以及驻外使臣,皆由军机处开单请旨。这说明()A.军机处限制了君权B.军机处起助理国政的作用C.军机处负责草拟各类决策D.军机处驾驭各级官僚任免权28.奏折是清朝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上行文书,始于康熙,而成型于雍正。乾隆时期,具折言事的人员范围及奏事内容都有了进一步的增加。乾隆帝还对臣下进折过少的现象加以指责,而处理奏折成了乾隆帝处理政务的重要内容。清代奏折制度()A.消退了君臣之问的隔阂B.强化了皇帝对政务的限制C.提升了军机大臣的地位D.确保了朝廷决策的合理性29.鸦片斗争前后,林则徐组织编译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和徐继畲的《瀛寰志略》等一批地理著作相继问世,地圆说、南北极、经纬度、五大洲和四大洋等地理学问得以传播。这些地理著作()A.体现了“师夷长技以求富”B.标记着近代国家意识的确立C.有利于开阔人们的国际视野D.传播了西方民主共和理念30.鸦片斗争后,清政府官僚对于《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都能接受,但是条约中提及今后双方的文书要用同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令他们很不满。这表明清政府()A.固守传统外交理念B.践行反抗外辱精神C.具备近代外交意识D.抛弃夷夏之防观念;31.中国近代第一个留美博士容闳在1860年对太平天国进行了实地考察,发觉“当忠王(李秀成)在苏州时,尝竭力欲禁抢掠之风……又下令三通:一不许杀平民,二不许妄杀牛羊,三不许纵烧民居。有犯其一者,杀无赦”。这表明()A.太平天国运动确定程度上维护民众的利益B.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反动统治C.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夫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32.下图是一幅甲午中日斗争时的日本漫画:“列强在围观一身穿清兵服装,伤痕累累,拖着长尾巴无路可走的猪。”对此漫画解读合理的是()A.列强希望趁机获得利益B.列强支持革命派的活动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D.日本受西方列强的孤立33.维新变法期间,光绪帝曾发谕旨“近来朝廷整顿庶务,迭经谕令各将军、督抚切实筹办……乃各省积习相沿,因循玩懈,虽经严旨敦迫,犹意存观望”。这反映了()A.政治改良遇阻艰难B.地方尖锐对抗中心C.国人救亡热忱高涨D.汉族官僚乘势崛起34.《辛丑条约》规定,清朝地方官对于反帝事务,“必需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这说明()A.清朝封建统治极端腐败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中国国内阶级冲突尖锐D.中外和好局面已然呈现35.20世纪初,英国记者丁格尔撰文说“这场就像野火一样的革命在中国大地上扩散……它借用了民主西方的政治呼声,在革命取得成功的中心地区,用共和政府装饰了自己,但它却源于一个民族在满族统治以来近三百年的不受羁束的传统情结”。这场革命()A.宣告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D.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36.中华民国成立前夕,孙中山力排众议,坚决效仿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建立的却是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成为实际权力中枢,并有权推翻总统的提案。这一转变()A.事实上确立了共和制B.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C.体现了三权分立特点D.旨在预防专制独裁的出现37.下表所列数据的变更,主要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是()项目工矿企业数资本额棉纺织厂面粉厂1901-1911年约650家1.4亿多元11家39家1912-1919年约1120家2.85亿元54家176家A.中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B.轻工业发展速度快于重工业C.面粉业发展速度快于棉纺织业D.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快速发展38.“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慢慢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该言论最有可能出自()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民报》D.《新青年》39.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它“变更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斗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它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B.五四运动C.抗日斗争D.抗美援朝40.1925年2月,在国民政府第一次东征中,东莞、惠阳等县农夫协会组织农夫给革命军当向导、搞侦察,抬担架、运粮食、送弹药等。同年3月,当陈炯明残部溃败时,仅在陆丰、揭阳交界的山区,农夫防卫军就歼敌400余人,收缴了大批枪械。这一现象表明()A.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B.中共起先独立领导武装斗争C.农夫是国民革命的生力军D.国民革命运动取得基本成功二、非选择题(共两题,每题10分,合计20分)41.(10分)中国古代已形成一套完备的文官制度,在用人方面,各个朝代的选官制度趋于完善,不仅对自身统治乃至世界都产生了特殊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则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吏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