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期末冲刺】小说双文本阅读练含答案_第1页
【2024期末冲刺】小说双文本阅读练含答案_第2页
【2024期末冲刺】小说双文本阅读练含答案_第3页
【2024期末冲刺】小说双文本阅读练含答案_第4页
【2024期末冲刺】小说双文本阅读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期末冲刺】小说双文本阅读练含答案一、(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果园里〔英〕伍尔夫

卞之琳译来兰达睡在果园里,躺在苹果树底下一张长椅上。她的书已经掉在草里,她的手指似乎还指着那句:“Cepaysestvraimentundescoinsdu……”(法语。说到充满女孩子笑声的国家,这里真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之一,)仿佛她就在那儿睦着了。她手指上的猫眼石发绿,发政瑰红,又发枯黄,当阳光滤过苹果树照到它们的时候。于是,微风一吹,她的紫衣起涟漪,像一朵花依附在茎上;草点头;一只白瑚蝶就在她的脸上扑来扑去。她头上四尺高的空中挂着草果。突然发一阵清越的喧响,仿佛是一些破铜锣打得又猛,又乱,又野蛮。这不过是正在合诵来数表的学童,被教师喝住了,斥骂了一顿,又开始诵乘数表了。可是这个喧响经过来兰达头上四尺高的地方,穿过草果树枝间,控到牧牛人的小孩子,他正在摘篱笆上的黑莓,在他该上学的时候,使他拇指在棘刺上刺破了。接着,有一声孤寂的号叫——悲哀,有人性,野蛮。老巴斯蕾,真的,是泥醉了。于是苹果树顶上的叶子,平得像小鱼抵住了蓝天,离地三十尺,发一声凄凉愁惨的音调。这是教堂里的风琴奏“古今赞美歌”的一曲。声音飘出来,被一群在什么地方飞得极快的鹅鸟切碎了。米兰达睡在三十尺之下。于是在苹果树和梨树顶上,离睡在果因里的米兰达三十尺高的地方,钟声得得,间歇的,迟钝的,教训的,因为教区里六个穷女人产后上教堂感思,教区长谢天。再上去一点,教堂塔顶上的金明(风向标兼装饰品),尖声一叫,从南转东了,风向转了。它嗡嗡地响在旁的一切之上,下临树林、草场、丘陵,离睦在果园里的米兰达多少英里。它刮向前去,无目,无脑,遇不着任何能阻挡它的东西,直到转动了一下,它又转向南了。多少英里之下,在一个像针眼儿一般大的地方,来兰达直站起来,大声地嚷:“噢,我喝茶去怕太晚了!"【注】伍尔夫,英国女作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女性主义的先锋,许多作品中贯穿着女性与自然融合的思想。文本二;初夏—夜读伍尔夫《果园里》·任海青你知道在那里有个夏天在烷蜒的路的那一端越来越深的绿彻夜鼓噪的虫鸣白蝴蝶,扑来扑去以及,神经质的含益草的复叶雨水也将终日奔腾像那干燥的风灿灿的苹果在果因里。摇曳米兰达睡觉的长椅离树上的苹果四英尺从她手中滑落的书在草地上不,在你手上打开的相同的那一页一句法语收敛在琴匣里的光而现在,路标指向一条溪流你踩着夏天的边顺着伍尔夫的手指,游过优雅的疯癫的草木。潜入到苹果花碎了满地的果图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果园为中心展开叙述,描写果园里的自然环境和果园周围的社会环境。B.作者采用意识流手法,将人物、植物、动物的片段编织进主角的退想里。C.“一只白蝴蝶就在她的脸上扑来扑去”,这一细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D.“针眼儿”一般大的地方写出了米兰达在博大的宇宙间内心世界的渺小。7.关于文本二与文本一的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任海青敏锐地捕捉到“白蝴蝶”意象,与虫鸣、含羞草、雨水等营造了与散文一样的意境。B.诗中再现了散文中的米兰达躺在苹果树下睡觉书滑落于草地的场景,写出了她的惬意闲适。C.散文中老巴斯蕾孤寂的形象在诗歌中被刻意回避了,米兰达的内心世界变得单一失色。D.诗歌创作源自《果园里》,又在最后一小节如“路标”一般引领读者走进伍尔夫的散文。8.文本一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描写角度也不相同,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9.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两个小题。(6分)(1)赏析文本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2)解读文本二中画波浪线诗句的含意。(3分)【答案】6.D7.C8.①自然环境静谧闲适,社会环境喧嚣热闹。②自然环境侧重从色彩视觉的角度描写,社会环境侧重从听觉的角度描写。评分标准:每点2分。9.(1)运用通感的修辞,把听觉化为视觉,化抽象为形象(具体),给人耳目一新之感。(3分)(2)法语中所包含的美好(1分)通过伍尔夫的作品(1分)呈现出来,使读者触摸到这些美好(1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至9题。文本一:蓝

眼冯骥才古玩行中有对天敌,就是造假画的和看假画的。造假画的,费尽心机,用尽绝招,为的是骗过看假画的那双又尖又刁的眼;看假画的,却凭这双眼识破天机,看破诡计,捏着这造假的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打一堆画里把它抻出来,晾在光天化日底下。这看假画的名叫蓝眼。在天津卫锅店街裕成公古玩铺做事,专看画。蓝眼是他的外号,来.源于他的近视镜,镜片厚得赛瓶底,颜色发蓝,看上去真赛一双蓝眼。而这蓝眼的关键还是在他的眼上。据说他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这天,有个人来到铺子里,手拿一轴画,外边的题签上写着“大涤子湖天春色图”。蓝眼看似没看,刷地一拉,疾如闪电,露出半尺画心。这便是蓝眼出名的“半尺活”,他看画无论大小,只看半尺。是真是假,全拿这半尺画说话。蓝眼面对半尺画,眼镜片刷地闪过一道蓝光,他抬起头问来者:“你打算卖多少钱?”来者没急着要价,而是说:“听说西头的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黄三爷是津门造假画的第一高手。古玩铺里的人全怕他。没想到蓝眼听赛没听,又说一遍:“我眼里从来没有什么黄三爷。你说你这画打算卖多少钱吧。”“两条。”来者说。这两条是二十两黄金。要价不低,也不算太高,两边稍稍地你抬我压,十八两便成交了。打这天起,津门的古玩铺都说锅店街的裕成公买到一轴大涤子石涛的山水,尤其难得,十年内天津的古玩行就没现过。那时没有报纸,嘴巴就是媒体,愈说愈神,愈传愈广。接二连三总有人来看画,裕成公都快成了绸缎庄了。大约事过三个月,开始有人说裕成公那幅大涤子靠不住。初看挺唬人,可看上几遍就稀汤寡水,没了精神。真假画的分别是,真画经得住看,假画受不住瞧。这话传开之后,就有新闻冒出来一有人说这画是西头黄三爷一手造的赝品!蓝眼有根,理也不理。愈是不理,传得愈玄。后来就说得有鼻子有眼儿了。说是有人在针市街一个人家里,看到了这轴画的真品。于是,又是接二连三,不间断有人去裕成公古玩铺看画,但这回是想瞧瞧黃三爷用嘛能耐把蓝眼的眼蒙住的。向来看能人栽跟头都最来神儿!裕成公的老板佟五爷心里有点发毛,便对蓝眼说:“咱是不是找个人打听打听那画在哪儿。要真有张一模一样的画,就想法把它亮出来,分清楚真假,更显得咱高。”蓝眼听出来老板没底,可是流言闲语谁也没辙,除非就照老板的话办,真假一齐亮出来。人家在暗处闹,自己在明处贏。佟老板派尤小五去打听,转天有了消息。原来还真的另有一幅大涤子,也叫《湖天春色图》,而且真的就在针市街一个姓崔的人家!佟老板便叫尤小五引着蓝眼去看。蓝眼待到了那家一看,眼镜片刷刷闪过两道蓝光,傻了!真画原来是这幅。铺子里那幅是假造的!这两幅画的大小、成色、画面,全都一样,连图章也是仿刻的。可就是神气不同——瞧,这幅真的是神气!他当初怎么打的眼,已经全然不知。此时面对这画,真恨不得钻进地里去。他二十年没错看过一幅。他蓝眼简直成了古玩行里的神。他说真必真,说假准假,没人不信。可这回一走眼,传了出去,那可毁了。他没出声。回到店铺跟老板讲了实话。裕成公和蓝眼是连在一块的,要裁全栽。佟老板想了一夜,有了主意,决定把崔家那轴大涤子买过来。两幅画都攥在手里,哪真哪假就全由自己说了。但办这事他们决不能露面,便另外花钱请个人,假装买主,跟随尤小五到崔家去买那轴画。谁料人家姓崔的开口就是天价。不然就自己留着不卖了。买东西就怕一边非买,一边非不卖。可是去装买主这人心里有底,因为来时佟老板对他有话“就是砸了我铺子,你也得把画给我买来”。这便一再让步,最后竟花了七条金子才买到手,反比先前买的那轴多花了三倍的钱还多。待把这轴画拿到裕成公,佟老板舒口大气,叫伙计们把两轴画并排挂在墙上,彻底看个心明眼亮。等画挂好,蓝眼上前一瞧,眼镜片刷刷刷闪过三道蓝光。人竞赛根棍子立在那里。万事大吉下的怪事就在眼前——原来还是先前那幅是真的,刚买回来的这幅反倒是假的!真假不放在一起比一比,根本分不出真假——这才是人家造假画的本事,也是最高超的本事!可是蓝眼长的一双是嘛眼?肚脐眼?蓝眼差点一口气闭过去。转过三天,他把前前后后的事情捋了一遍,这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黄三爷在暗处做的圈套,一步步叫你钻进来。人家真画卖得不吃亏,假画卖得比天高。他忽然想起,最早来卖画的那个人,不是对他说过“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吗?人家有话在先,早就说明白这幅画有真有假。再看打了眼怨谁?看来,这位黄三爷不单冲着钱来的,干脆说是冲着自己来的。人家叫你手里攒着真画,再去买他造的假画。多绝!等到他明白了这一层,才算明白到家,认栽到底!打这儿起,蓝眼卷起被袱卷儿离开了裕成公。(选自《俗世奇人》,有删减)文本二:冯骥才坚持小说家的语言一不管写的时候多么激情澎湃,小说的语言最终应该是精当的。“这也是中国文学的传统,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先成熟的是诗,然后是散文,而诗歌给文学最大的影响就是语言。写《俗世奇人》的时候,我写得很快,但改的遍数很多,语言不行,我不敢放手。”(选自蒋肖斌《冯骥才:在绘画与写作间甜蜜往返》)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开头大加渲染蓝眼的看画本领,为后文蓝眼一步步走进黄三爷设下的圈套埋下伏笔。B.卖画人说“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是故布疑云,他想用黄三爷的名头来刺激蓝眼,以期蓝眼能够花高价买下画作。C.蓝眼第一次买画之后,关于人们接二连三地去看画的情节有两处,前一处人们是好奇,后一处人们则是想看笑话。D.小说善用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如作者在塑造佟五爷的形象时,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7.关于文本一中蓝眼的眼镜片闪过蓝光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蓝眼只拉开了半尺画,眼镜片就闪过一道蓝光,说明蓝眼名不虚传,他的“半尺活”确实厉害。B.蓝眼在崔家看到另一幅《湖天春色图》时,眼镜片闪过两道蓝光,此时他的心里既吃惊又羞愧。C.对蓝眼的眼镜片三次闪过蓝光的描写,不仅照应了小说的标题,也暗示了蓝眼的心理变化过程。D.两轴画对照看时,蓝眼的眼镜片闪过三道蓝光,此处的三道光与最初买画时的一道光形成对比。8.文本一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9.文本二中冯骥才认为“小说的语言最终应该是精当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6分)【答案】6.B解析:“他想用黄三爷的名头来刺激蓝眼,以期蓝眼能够花高价买下画作”错误,卖画人说此话确实是故意为之,但并非是刺激蓝眼,让他高价买画,而是刻意提醒,为后文假画的出现作铺垫。7.D解析:“此处的三道光与最初买画时的一道光形成对比”错误,并没有对比,从一道蓝光、两道蓝光到三道蓝光,是故事情节的层层递进。8.①明线是蓝眼的一系列活动:买真画、被流言闲语困扰、买假画、发现上当、离开裕成公。暗线是黄三爷精心策划使蓝眼上当:卖真画、散布谣言、卖假画。②明暗两条线索互相交织,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也使小说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两条线索形成对照,突出了蓝眼和黄三爷不同的形象特征,能引起读者对人物的思考。解析: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9.①使用方言词汇,符合小说故事背景。如“听赛没听”“嘛能耐”“转天”“打眼”等天津方言的运用,符合小说故事发生于天津卫的背景。②运用修辞,富有表现力。如“捏着这造假的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运用比喻手法,把造假的人的破绽比喻为没藏好的尾巴尖儿,生动形象,具体可感。③内涵丰富,语言有意蕴。如“可就是神气不同一瞧,这幅真的是神气”,写出当时的蓝眼被流言闲语所扰,已然失去了自我判断,以致误把假画当真画,引人深思。解析: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三、(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父亲买新皮鞋回来的时候巴

金一月接连着月,年跟随着年,像打秋千一样地翻过去,就这样经过了许多个年头。那个时候我还是一个孩子,如今我是中年人了。从那时到现在我已经忘记了许多的事情,只有一张面孔还留下来,这是父亲的面孔。那是一张温和的瘦脸,有一头浓黑的短发。父亲是爱我的,他从没有对我发过脾气。那个时候在我们家里日子过得相当愉快。可渐渐地父亲变得忧郁、阴沉了。他每天晚上都会出去,常常回来得很迟。父亲为什么每天晚上都要出去?我不知道。我只看见父亲的颧骨渐渐高起来,脸色渐渐黑起来;母亲也是。一天晚上,父亲回来得比较早,脸上闪着一对血红的眼睛。他对母亲说:“你马上打发林儿去睡罢。"母亲顺从地答应。外面响起叩门声。母亲躲在房门内看外面,我也把脸紧贴在板壁上。父亲开了门引进来两个人:一个是穿旧西装的瘦汉子;一个是紫色面膛、身材高大的人,手里提个大藤包。父亲关上门问:“没有遇见别的人吧?”“没有,我们在路上很小心。”穿西装的说。“重要的东西都在这里。”紫面膛把藤包放在桌子下面,郑重地说。三个人俯在桌上低声谈论着什么事情。父亲送走客人,母亲马上走出去,胆怯地问:“他们是什么人?”“公司的同事,谈生意上的事情。”“我知道你们干的是什么事情。你不为你自己打算,你也应当爱惜林儿……”母亲差不多要哭了。“轻声点,轻声点!”父亲受窘似的接连说。过了半晌,父亲抬起头来对母亲说:“我希望你理解我,我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的一个,公道是要实现的……”他站起来替母亲揩了眼泪。父亲依旧早晚出去,母亲依旧做着针线等候他回家。母亲允许了我一件事情:在我八岁的生日,给我买一双新皮鞋。一个傍晚,有人来找父亲。我认识那个客人,高大的身材和紫色的面膛。他站在门角在父亲耳边说了几句话,父亲的脸色就变了。晚上我在被窝里听见父亲和母亲搬东西的声音,说是要搬家。好好的为什么突然要搬家呢?第二天父亲早早地押了行李去了。后来我同母亲也坐上黄包车走了。车子在一条窄巷里停了下来,母亲去敲那两扇油漆的大门。母亲告诉我,这是父亲一位同事的家。母亲比从前更瘦了,我时常看见她一个人在房里流泪。过了好几天,一个晚上父亲忽然回来了,湿得像一只落汤鸡。“你?你弄成了这个样子?”母亲放下针线吃惊地说。“这几天外面狗咬得厉害,我简直不敢回家,怕连累你们。”父亲那样大的人会怕狗?真想不到!母亲起初不说话,默默垂泪,忽然迸出哭声说:“你从此就都改了罢,这几个月来我每天每夜都替你担着心。”母亲的声音很低,但是我知道她哭了。“为了众人就顾不得我自己,我做的全是为了公道。”父亲叹一口气,望着母亲,“我对不起你们,请你原谅我……”父亲这个晚上没有走,此后他一连在家里住了几天,我觉得我又找回那个爱我的父亲了。于是我的生日就到了。那天早晨父亲出去的时候,母亲嘱咐他,要他一定把新皮鞋给我买来。他回答说不会忘记。一个下午过去了,父亲的影子也没有看见。吃完晚饭,父亲依旧不回来。母亲安慰我说明天早早起来就有新皮鞋穿。我刚刚睡好,就被一阵打门声惊醒。我看见母亲去开了门,那个紫面膛走进来,低声对母亲说了几句话。母亲就匆忙掩上门跟着他出去了。我心里跳得很厉害,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要的新皮鞋始终没有买来,而且以后我也永远没有看见父亲的面孔了。母亲也不再提起父亲的事情。是母亲把我养育成人的。为了我,母亲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辛苦。我刚结婚,母亲就永远离开了我。在她的遗物里面我无意间发现一张旧报纸,上面登着父亲的消息和照片,从那里我才知道父亲的最后归宿。二以上的话是写给你看的,祥,我的孩子,今天是你的八岁生日,我没有给你买回来许你的一双新皮鞋。祥,孩子,你今天失望了,你不曾得到你梦想的新皮鞋。想见你含了眼泪纠缠着母亲的样子,我差不多也要流泪了。二十多年前的情景就突然在我的眼前出现了。祥,孩子,你绝不会知道,二十多年前在这个家里也有一个八岁的孩子寂寞地度过他的生日,那个孩子就是你的父亲。那一天,我也曾像你今天这样焦急地盼望新皮鞋。不幸的是,新皮鞋不来,我的父亲也就在那天消失了。这也许是一个悲剧罢:当我写上面的文章,也就是在回忆里找寻我父亲的面影的时候,我常常觉得我是借用你的笔来写我自己。我的父亲说过:“为了公道,把最宝贵的东西也贡献了出来。我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的一个。"现在又轮到我来重说他的话了。这“为了公道"就像是一种遗传病,我祖父为了这个病死了,我父亲为了这个病死了。孩子,我也许还要把它传给你,而且你也许还会传下去。祥,孩子,我不知道你到什么时候才能够了解我,像我如今了解我父亲那样,但是我担心我已经没有充分的时间等待了。我现在写下这些话,希望将来你可以从我的遗物里面找到它,它会作为我的遗言,告诉你关于我的一切。现在我的话快写完了。周围是静悄悄的,你也许在梦里会看见父亲买了新皮鞋回来罢。历史似乎是循环的,但是,孩子,我们应该把历史改造了。孩子,去罢,你长大起来,你去,去把历史改造过来。用你曾祖的血,用你祖父的血,用你父亲的血,用你自己的血去改造历史罢。1933年秋在北平(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为了让孩子祥能更快地理解自己,减轻孩子感情上的痛苦,鼓励他走上革命道路,所以给他留下这篇回忆和遗书。B.当有革命同志要到家来谈事情时,父亲便让母亲打发“我”去睡觉,这既出于父亲不想让儿子担惊受怕,也出于革命的秘密性质。C.对于父亲所从事的革命工作,“我”的母亲时而顺从配合,时而哭泣反对,真实表现出一个普通家庭妇女对待革命动摇不定的态度。D.“我”的父亲与《党费》中的黄新有相似之处,父亲为"公道"而献身和黄新为掩护同志而牺牲,都是坚定革命信仰的体现。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以"打秋千"比喻年月的流逝,接着交代"我"已由孩子成长为中年人,这样的开篇使后文的故事讲述具有回忆特征。B.父亲的神情变得忧郁、阴沉,母亲时常偷偷地流泪,以及无缘无故地搬家,侧面体现了当时革命斗争形势的复杂与危险。C.两代革命人都答应自己孩子八岁生日时给孩子买一双皮鞋,并且都没有买成,这样的情节安排,用以强化故事的内涵。D.文本第一部分是以孩子的眼睛看父亲,第二部分则是以父亲的眼光看孩子,叙述视角由有限转为全知,增强了小说的内在张力和深度。8.文本第一部分在故事的讲述中大量穿插“我”的心理活动,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9.文本第二部分是“我”给儿子祥留下的遗书,有人评价它“诗情与理性相交融”,请联系文本简要分析。(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中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抓准题干中的问题,要结合文章相应的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心理的作用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全文,找出关于人物心理的描写,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作用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抓准题干中的问题,要结合文章相应的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C.“对待革命动摇不定的态度”错误,母亲的态度是担惊受怕,是对亲人的担心牵挂,而不是“动摇不定”。故选:C。(2)D.“叙述视角由有限转为全知”错误,虽然随着“我”人到中年,了解了当年父亲的革命事业,并把革命的事情以遗书的方式告诉了孩子祥,但这并不意味着小说的叙述视角变为全知,整个小说一直是以有限视角在进行叙述,没有发生变化。故选:D。(3)①如开头写“可渐渐地父亲变得忧郁、阴沉了。他每天晚上都会出去,常常回来得很迟。父亲为什么每天晚上都要出去?我不知道。我只看见父亲的颧骨渐渐高起来,脸色渐渐黑起来;母亲也是”“晚上我在被窝里听见父亲和母亲搬东西的声音,说是要搬家。好好的为什么突然要搬家呢?”用儿童的困惑和不理解来反衬成人世界,强化父母亲为革命而付出的艰辛。②再如“‘为了众人就顾不得我自己,我做的全是为了公道。’父亲叹一口气,望着母亲,‘对不起你们,请你原谅我……’”“父亲这个晚上没有走,此后他一连在家里住了几天,我觉得我又找回那个爱我的父亲了。于是我的生日就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