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讲 《藤野先生》-新八年级语文暑假提升自学课讲义(统编版)(解析版)_第1页
第08讲 《藤野先生》-新八年级语文暑假提升自学课讲义(统编版)(解析版)_第2页
第08讲 《藤野先生》-新八年级语文暑假提升自学课讲义(统编版)(解析版)_第3页
第08讲 《藤野先生》-新八年级语文暑假提升自学课讲义(统编版)(解析版)_第4页
第08讲 《藤野先生》-新八年级语文暑假提升自学课讲义(统编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08讲《藤野先生》模块一思维导图串知识模块二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模块三教材习题学解题模块四核心考点精准练(5大考点)模块五小试牛刀过关测1、梳理课文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掌握分析回忆性散文的方法;2、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件,体会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感悟作者对他真挚的情感;3、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任务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体味含义丰富的语言。一、知识积累1.文体知识(1)散文: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材料必须为中心服务,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2)回忆性散文①定义:叙事散文的一种,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阐述、回忆、描写,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②特点: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经历的交织;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2.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鲁迅先生以笔为戈,战斗一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3.故事背景:1902年,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鲁迅在仙台学医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20年后的1926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时期。这年秋天,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4.字音字形挟(xié)樱(yīng)花绯(fēi)红宛(wǎn)如掌故落第呜呼畸(jī)形不逊(xùn)匿(nì)名诘(jié)责凄(qī)然教诲(huì)油光可鉴(jiàn)杳(yǎo)无消息抑扬顿挫(cuò)正人君子深恶(wù)痛疾发髻(jì)解剖(pōu)瞥(piē)见5.词语积累【绯红】鲜红。【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不逊】傲慢无礼。逊,谦虚。【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诘责】责问。【托辞】找借口。【凄然】形容悲伤。【瞥见】一眼看见。【斗乱】飞腾纷乱。【适值】恰好遇到。【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传说或故事。文中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文中指考试不及格。【油光可鉴】课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正人君子】文中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疾,痛恨。二.《藤野先生》1、内容结构(1)在东京(1—3):清国留学生看樱花、学跳舞,不学无术。令我厌恶,促使我离开东京,前往仙台,是见到藤野的缘由。(2)在仙台(4—35)①去仙台途中见闻:日暮里、水户日暮里:联想到日暮途穷、内忧外患的祖国,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水户:表达了对朱舜水爱国精神的仰慕,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思想。②初到仙台受优待: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类比:以芦荟、白菜类比自己,在幽默的自嘲中,饱含着弱国弱民的辛酸与隐痛,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为藤野先生的出场作铺垫。③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3)离开仙台(36—38)①歉意、愧疚:没有给先生寄信和照片②感激、赞颂: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高度赞扬了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和对医学事业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③怀念、影响:装订、收藏讲义;悬挂照片;多写文章。2、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1)初识藤野先生:①正面描写:外貌、动作、语言,白描手法,传神地勾勒出他认真严谨的性格。②侧面描写:借留级学生之口写藤野先生“穿衣太模糊”的掌故,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与其教学的一丝不苟形成鲜明对比,有欲扬先抑的效果。(2)与藤野先生相处:①添改讲义:认真负责②纠正解剖图:严谨和蔼③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④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3)与藤野先生分别。①分别原因:鲁迅弃医从文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②惜别:“我”谎称改学生物学;先生赠照片、题字。3、双线结构(1)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2)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4、人物描写(1)人物形象: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②“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对东京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厌恶;去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印象;初到仙台受优待的敏感;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中的激愤;决定弃医从文报效祖国。(2)人物描写*刻画人物的一般方法:①选取典型事件;②抓住人物特点;③正面描写人物(外、语、动、心、神)④侧面烘托人物。①添改讲义:细节描写,细致具体地写出了藤野先生教学认真,关心学生的特点,表现了他没有民族偏见、为人正直的品质。“连”表达了我的意外、吃惊、不安和感激。②纠正解剖图:语言、神态描写,藤野先生语气委婉,但要求严格,表现了他严而有度、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可惜”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惋惜和自责之情,与上文的感激呼应,交织着对藤野先生由衷的钦佩之情。③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事件:正面表现藤野对鲁迅的无私帮助;与爱国青年的行为作对比,侧面表现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④惜别:侧面表现藤野先生的真诚关心让“我”不忍说出真实原因;正面表现藤野先生的真诚关心。5、主题思想:本文回忆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以及作者弃医从文的过程,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认真负责,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反映出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6、语言特点(1)幽默讽刺的反语。①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对“清国留学生”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讽刺,表现了他们思想空虚、庸俗麻木的本质,表达了作者的极端厌恶之情。②“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这里“精通时事”是反语,这些人“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③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爱国青年”是反语,指的是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的自私狭隘、狂妄自大的日本青年。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所以”强调日本学生思维逻辑的荒谬,表达了作者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愤慨之情。尾句运用反语,写出了作者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心情。⑤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正人君子”是反语,指的是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2)深刻的含义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也无怪他们疑惑。帝国主义者把弱国的人看作低能儿。而日本“爱国青年”用这个反动观点看待中国留学生,便认为考试及格的鲁迅一定不是靠自己的能力。中国当时确实是弱国,但这并不能说明创造了灿烂文化的中国人都是低能儿。“弱国”与“低能”并无必然联系,其逻辑是十分荒谬的。作者这样写,体现了极端愤慨的情感。②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偏”字一方面写出当时作为弱国国民的中国人处境的悲惨,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作者对中国国民的愚昧的批判态度。“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说明作者没有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或旁观者。影片的内容始终牵动着作者的爱国心,此时,他内心的痛楚可想而知。(3)善用白描手法①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鲁迅先生擅长运用白描手法写人记事,往往抓住人物或场景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便极为传神,如上段话中,作者便抓住藤野先生“黑瘦”“八字须”“挟着书”“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等显著特征来刻画他。②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对外貌、动作的细节描写,比喻、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清国留学生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对他们不学无术、不求上进的行为的厌恶和讽刺。教材习题01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概括文中的典型事件,体会本文用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形象的特点。【答案】①离开东京之缘由;②仙台求学受优待;③初识藤野先生;④添改讲义;⑤纠正解剖图;⑥关心解剖实习;⑦了解女人裹脚;⑧匿名信事件;⑨看电影事件;⑩“我”与藤野先生惜别。教材习题02阅读课文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部分,说说为什么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把握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以及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答案】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作者评价说:“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这段精要的议论性文字,直接表明了藤野先生的伟大。他是一个对来自“弱国”的学生及其贫弱的祖国抱着同情与尊重,而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正直学者。所以,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但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教材习题03本文题为《藤野先生》,可是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你认为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叙事结构,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答案】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第一,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全文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人物来组织材料的。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接下来写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都与藤野先生有关。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这些事或是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或是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可以说,写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也都与写藤野先生有关联。第二,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便是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这篇散文的另一条线索,就是“我”的爱国之情,具体表现为“我”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从东京到仙台留学的这段经历在鲁迅的一生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思想在这一阶段也发生了重要转变,而藤野先生与“我”的交往,是这段经历中最让“我”感怀的片段,也为“我”这段经历增添了一抹亮色。可以说,“我”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感受是课文的“底色”和“背景”,聚焦点则是藤野先生。没有这份“底色”和“背景”,藤野先生的形象不会如此突出,不会如此动人,文章的内涵也不会如此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说,本文写的是作者“以藤野先生为中心的一段人生经历”,而非简单的“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经历的交织,是回忆性散文的一个重要文体特点。考点一通过关键词理解情感1.文章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的御用文人。表达了作者的爱憎分明和强烈的爱国情感。【详解】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与作者情感的理解。“正人君子”是反语,指的是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的御用文人,他们自认为自己是“正人君子”;再结合鲁迅先生从日本弃医后的人生经历,以及文中的“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我们可知这里的“良心发现”指的是作者在想偷懒时,思想又受到触动,重新鼓起与敌人斗争的力量与勇气,继续拿起笔来写文章,与反动势力作战。“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句话表现出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对敌人的痛恨之情,表现了作者誓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考点二分析段落的作用2.选文在全文内容、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①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答案】为全文奠定爱国主义的感情基调;铺垫下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详解】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根据选文第①段“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第②段“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等可知,本语段处于文章的中间位置,讲述了作者到日本留学,从东京到仙台的经历,而且文章的主要人物藤野先生还没有出场;由此可见,在内容上:作者到日本学医的目的是为了救国,这首先就表现出作者的爱国情,为全文奠定了爱国的感情基调;同时,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藤野先生,为后文藤野先生的出场做铺垫;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考点三语言理解与赏析3.鲁迅先生善用“曲笔”,即用委婉含蓄的笔触表达言外之意。请结合第⑤段画线句子,评析鲁迅先生“曲笔”的反语效果。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答案】作者内心并不认同中国是“弱国”,更不承认自己是“低能儿”,这里作者运用曲笔,故意正话反说,表达了内心强烈的委屈和愤恨之情,语言富于表现力。(扣文简析,意思到即可)【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第⑤段画线句子“弱国”、“低能儿”是反语,“当然是”违背逻辑;表达了作者对“弱国”的无奈和痛心,对“低能儿”的不甘和痛楚,以及对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端污蔑感到极端愤慨的感情。这种反语和反逻辑手法的运用,便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考点四:内容理解与概括4.有人曾评价鲁迅文章能体现出他“灵魂的柔软和坚硬”两个特质,请结合选文的第⑳段,说说鲁迅灵魂“柔软”和“坚硬”的具体表现。【答案】鲁迅在述说藤野先生时,充满怀恋与感激,他对自己在医学上的期盼,对自己弃医从文的感伤,都历历在目。浓浓的师生情谊在心中涌动,所以是柔软的。而对于那些欺辱自己的日本学生,对他们的嘲讽显示了鲁迅拥有一股中国人的傲气。【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由文章第⑲段“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可知,鲁迅在回忆藤野先生时,心中充满怀念与感激,想到他对自己在医学上的帮助和期盼,对自己弃医从文的感伤,所有的一切都历历在目。浓浓的师生情谊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时想起,所以是柔软的。联系课文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对于那些欺辱自己的日本学生和没有爱国思想的中国人,鲁迅对他们的嘲讽、抨击和弃医从文的决定则显示了鲁迅身上拥有一股中国人的傲气和坚强的内心。考点五分析语言特色5.鲁迅的语言简洁、个性,浸满感情,耐人寻味,请找几处说说其语言的特色。【答案】①语言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有尖刻的讽刺,有真挚的爱国情怀,有感愤的责难,有深沉的叙述,爱恨真挚,语言意味深厚,凝练蕴藉。②“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一个“也”字,表明这种现象已不是第一个;“无非”一词意思是“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失望之情;③“实在是标致极了”,“标致”反语,本义是“漂亮”,多用在女性身上,此处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丑态百出;又用副词“实在”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强烈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至极点;“确”表示肯定花的漂亮;“但”表转折,构成对比,突出花虽然漂亮,可是人却是丑陋的,体现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讽刺和厌恶。【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选文第①段,“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这一段开篇简洁,却蕴含了鲁迅对东京的失望和对“清国留学生”的讽刺。通过“无非是这样”的表述,鲁迅传达了对东京繁华背后所隐藏的丑恶现象的不满和无奈。同时,对“清国留学生”的描绘,则通过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揭示了他们的荒谬和丑陋。选文第③段,“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这一段通过对中国留学生会馆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当时中国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鲁迅用平实的语言,却生动地描绘出了留学生会馆的混乱和嘈杂,从而暗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混乱和无序。选文第⑤段,“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这一段中,鲁迅通过讽刺和批判的手法,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弱点和问题。他通过“低能儿”的表述,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落后和愚昧。同时,通过对“参观枪毙中国人”的描述,则表达了对同胞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决维护。选文第⑦段,“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这一段中,鲁迅的情感饱满而深沉。他通过对“欢呼”和“喝彩”的描述,表达了对同胞麻木不仁的愤怒和失望。同时,“呜呼,无法可想”的表述,则展现了他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无奈和担忧。一.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②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③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④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乙①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②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午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③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④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⑤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⑥“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⑦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1.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请用简洁语言概括甲、乙选段中的主要事件。2.阅读文中画横线句子,按要求答题。(1)实在标致极了。(从修辞的角度赏析)(2)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分析加点词表达的情感)3.甲选段第③段在选段中有什么作用?4.乙选段结尾“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我的意见”有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乙选段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链接材料】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呐喊〉自序》5.有同学认为,本文题为“藤野先生”,但甲乙选段的内容与藤野先生关系不大,应该删掉。对此,你有何看法?【答案】1.离开东京缘由(去仙台的原因);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2.(1)反语,辛辣地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作者强烈的愤懑之情。(2)“我”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的表现,听到日本学生的“欢呼”,内心受到极大刺激,感受到巨大的苦痛3.过渡,承接上文,“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说明对东京不满,那么这里就没有必要呆下去了。“到别的地方看看”引出接下来去仙台的内容。4.弃医从文。变化原因:“我”在课堂上看电影时,看到中国人那种麻木、不觉醒的精神状态,认为学医只能医其身体上的痛苦,而不能医其心灵上的疾病,只有拿起笔写文章,才能唤醒国人的不觉醒的意识。5.不应该删掉。甲段交代了“我”离开东京去仙台,从而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为后文遇见藤野先生做铺垫。乙段看似没写藤野先生,但通过某一些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做法反衬出了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人格。所以不能删。【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甲文:结合第①段“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和第②段“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以及第③段“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可知,“我”对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感到很失望,准备离开东京,第④段“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可知,“我”将要去仙台,归纳起来概括,甲文段写出了:“我”离开东京缘由(去仙台的原因);乙文:结合第①段“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和第④段“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可见,是有人给“我”送匿名信,无端攻击“我”得了教授泄漏的题目,后来又收回匿名信,因此可概括为:匿名信事件;根据第⑤段“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和第⑦段“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可概括为:看电影事件。2.本题考查词句理解和赏析。(1)题干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标致”本意是漂亮。在这里是用正面的话表达反面的本意,“清国留学生”中有的“解散辩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对于这种丑态,作者说“实在标致极了”,运用反语,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增强了表达效果,强烈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只知玩乐,不学无术的厌恶和鄙视。(2)题干要求分析加点词表达的情感。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结合第⑤段“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和第⑥段“‘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可知,中国人看到同胞被杀,周围的人还在看热闹,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幸灾乐祸,这严重地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我”觉得十分“刺耳”,表达了“我”内心的痛苦。据此理解概括回答即可。3.本题考查句段作用。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联系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语段与上下文的关系。文章中间的句子段落一般都有承下启下的作用。根据①段“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说明对东京不满,那么这里就没有必要呆下去了。“到别的地方看看”有承上的意味,但主要是引出接下来要去仙台和藤野先生结识、相处的内容。因此,作用是承上启下。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结合乙段第⑤段“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和第⑦段“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可知,“我”在课堂上看电影时,看到中国人那种麻木、不觉醒的精神状态,感到非常的痛心和悲哀;再结合链接材料“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可知,“我”那时的想法发生了改变,决定弃医从文。作者认为医学只能救治人的身体,无法拯救人的思想和灵魂,要想改变中国人那种麻木、不觉醒的精神状态,靠医学是无法做到的,只有写文章,才能做到这一点。据此概括回答即可。5.本题考查句段作用。首先回答不能删掉。作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学医救国,而东京是日本的首都,作为国家的首都自然是第一站。根据甲文第①段“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和第②段“那是在学跳舞”可以看出东京的现状是:中国的留学生并没有好好学习,这里没有合适的学习氛围,所以作者才决定离开东京去仙台,然后才见到藤野先生。据此可知,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的缘由,由此得以与藤野先生结识。为后文遇见藤野先生做铺垫。乙文写看电影事件和匿名信事件。匿名信事件让作者认识到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看电影事件让作者的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写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是为写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突出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所以不能删除。二.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②“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③“可以抄一点。”④“拿来我看!”⑤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⑥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⑦“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⑧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⑨“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⑩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⑪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⑫“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⑬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⑭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⑮“你改悔罢!”⑯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⑰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⑱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⑲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⑳“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㉑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㉒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㉓“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㉔“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㉕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6.选文记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个典型事件。7.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为什么“吃了一惊”“不安”“感激”?)(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从句中的加点词语“所以”一词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当时具有怎样的感受?加点词语“也无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仿照示例,结合前后文,在下面对话中加上一些修饰性语句,并说说这样添加的理由。【示例】“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吗?”他(和蔼地问)。理由:后文有“向我和蔼地说道”,可见先生对“我”一向是和蔼的。(1)“可以抄一点。”我有点地回答)。理由:(2)“拿来我看!(藤野先生对我说)。理由:9.细读⑮~⑱段,想象藤野先生听到鲁迅讲述日本学生控诉他有作弊行为的匿名信事件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结合藤野先生的个性特征,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角度描写,50字左右。【答案】6.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帮“我”消灭流言7.(1)“吃了一惊”是因为没想到藤野先生竟然给“我”添改讲义;“不安”是因为“我”的讲义中有很多错漏让藤野先生花费时间;“感激”是因为他没有民族偏见,对来自中国、学习有困难的“我”及时给予了热情的帮助。(2)“弱国”与“低能儿”二者之间本无因果关系,但日本“爱国青年”却据此认为鲁迅在考试中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完全靠的是作弊,这种荒谬的因果逻辑,使作者感到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了严重的侵犯;“也无怪”一词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8.忐忑不安理由:“可以抄一点”的言下之意是,有的可以抄,有的不可以,可能抄的不多。先生突然问题,“我”不免忐忑不安。很高兴地,用了既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对我说理由:这与先生一贯对我的态度有关,从前文中他介绍自己时“有几个人笑起来”而他并没有生气看出,他对学生是非常温和的;虽然最后有个叹号说明他加重了语气,但要表达的是对“我”的关心。9.示例1:藤野先生叹息了一声,轻声安慰道:“不要理会他们,他们不了解真实情况。你的成绩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今后你会用行动证明实力的。”示例2:藤野先生拍案而起,脸上现出从未表露出的愤怒神情,用顿挫的声音说道:“他们怎么能这么对待你?这是多么无礼的行为!”【解析】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第⑤段“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可概括为: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根据第⑦段“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可概括为:藤野先生给“我”纠正解剖图。根据第⑫段“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可概括为:藤野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根据第⑬段“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可概括为: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根据第⑱段“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可概括为:藤野先生帮“我”消灭谎言。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1)结合第⑤段“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可知:“吃了一惊”是因为藤野先生亲自将“我”原来的讲义用红笔添改过了。而“不安”是因为讲义中“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我”为自己讲义中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花费时间修改而不安”。“感激”则是因为藤野先生对自己所做的这一切让“我”受宠若惊,尤其是他没有民族偏见,对“我”这样一个弱国学生的如此的热情与关心,更让“我”为之感激。(2)联系文章第⑯段“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可知,因为“我”的考试成绩及格了,所以“我”受到无端的怀疑。而这个句子引用了帝国主义对弱国人的一种轻蔑说法,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和反语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日本“爱国青年”仅凭“我”来自弱国就认为“我”不能够取得优秀的考试成绩的荒谬,在本无因果关系的“弱国”和“低能儿”之间加上“所以”,再加上“当然”强调,深刻揭露了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了作者感受到的个人与祖国尊严受到的严重侵犯,以及在遭受屈辱之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情感。据此总结作答即可。8.本题考查仿写。分析题干示例可知,修饰性语句应是表现人物对话中的心理,解答此题时应结合前后文,补充恰当的修饰性语句,并说说这样添加的理由即可。(1)根据第②段“‘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知,“可以抄一点”是回藤野先生的问话,联系前文“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可知,身为留学生的“我”被老师在周末叫到办公室突然问话,内心本就感到惶恐,而所回答的“可以抄一点”的言下之意是,有的可以抄,有的不可以,可能抄的不多。所以在补充时应选用能表现“我”内心惶恐、忐忑心理的词语,如:惴惴不安、局促踌躇等。(2)根据第⑤段“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可知,藤野先生向“我”要讲义是想要帮助“我”的学习,充满着善意和对“我”的关心,而感叹号也加强了语气,表达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联系前文中他介绍自己时“有几个人笑起来”而他并没有生气看出,他对学生是非常温和的,而对人说话时也常有抑扬顿挫的语调。所以这里补充的词语应表现其高兴、愉悦的心理,如:愉悦、振奋等等。9.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开放性试题,结合藤野先生的为人,表现其对鲁迅先生的支持,从语言、神态、动作等角度描写即可。注意字数要求。示例:藤野先生拿起衣服愤怒地推开门走出去,边挥挥手留下他那抑扬顿挫的声音:“你放心!这件事我会找学生会的干事,还你一个公平!”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藤野先生(节选)【甲】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乙】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醉酒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丙】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远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了半箱书,恰巧这进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寻找,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片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是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十月十二日10.选文【甲】中作者运用大量笔墨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用意何在?11.细读【甲】【乙】选文中画波浪线语句,品味表达效果,回答括号内的问题。(1)也有解散辫子,盘的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是标致极了。(加点词语表明作者对清华留学生怎样的感情和态度?)(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12.请为选文【乙】拟写一个小标题。13.选文【乙】中画横线句子“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加点词“那时那地”具体指什么?“我的意见”指什么?14.阅读选文【丙】,概括“我”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动有哪些?【答案】10.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写出对他们的厌恶,既是作者去仙台的直接原因,也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的原因。同时也暗示了作者与他们不同,是一个寻求救国良策的爱国青年。11.(1)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这帮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标致”是反语)。(2)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12.看电影事件13.“那时那地”看电影时(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讲堂里。“我的意见”指学医救国(或弃医从文)。14.(写出其中三方面即可)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照片;③多写文章;④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勇气和力量。【解析】10.本题考查分析关键语段的作用,主要是从“内容+结构”两个角度进行作答。文中运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清国留学生,写它们头顶上盘着大辫子,把学生制帽变成一座富士山,写出它们打扮怪异。写它们的头发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实在标致极了,其实是反语,表达作者对于他们厌恶。而作者之所以厌恶他们,是因为作者与他们不同,作者来日本是为了寻找救国良策。这为下文作者去到仙台并结识藤野先生埋下了伏笔。11.(1)本题考查作者情感态度的分析判断,属于简单题,里面所用的“反语”的手法是在教材注释里面直接标注出来,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这帮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他们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的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的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其实是反语,表达作者对这些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态度的分析,里面所用的“反语”的手法是在教材注释里面直接标注出来。“中国是弱国”和“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两者之间加上“所以”,并用“当然”来强调,作者是在用反语来突出这种逻辑的荒谬。“也无怪他们疑惑”,正话反说,表达了作者遭受屈辱后强烈的愤懑与辛酸。12.本题考查拟写小标题。根据【乙】文中“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醉酒似的喝彩。”可概括为:看电影事件。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根据【乙】选段“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可知,“那时”指的是在课堂还未下课,看时事电影的时候;“那地”指的是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讲堂里。由写作背景可知,鲁迅一开始学医是因为父亲生病,鲁迅小时候常去买药,最后还是没救回来,家业也败光了,所以他立志行医。后来,经历了“看电影事件”,亲眼目睹了清国留学生面对国人被杀害而欢呼的场景,深感震撼与失望,从而醒悟过来,行医救不了当时的国家,只有从思想上唤醒国人才能救当时的国家,所以“我的意见”是学医救国。而“我的意见却变化了”的“变化”指的是弃医从文,走思想觉醒的道路。14.本题考查文本主要事件的概括。根据【丙】文中“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可知第一个行动是收藏讲义;根据【丙】文中“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可知第二个行动是悬挂照片;根据【丙】文中“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可知第三个行动是多写文章;根据【丙】文中“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是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可知,第四个行动是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勇气和力量。四.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回题。①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②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北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15.鲁迅谈及去仙台途中的日暮里、水户这两处驿站,有什么用意?16.作者所说的“物以希为贵”具体表现在哪些面?17.作者在选文中写自己在仙台受到优待,其目的是什么?18.选文在全文内容、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答案】15.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16.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被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到了北京美其名日“龙舌兰”。17.反映日本人民的友好热情,衬托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18.为全文奠定爱国主义的感情基调;铺垫下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解析】1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藤野先生》的写作背景可知:1902年3月,22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还想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社会改革的信仰,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可见,作者到日本学医的目的是为了救国,这首先就表现出作者的爱国情;根据《藤野先生》“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可知,鲁迅到了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内心失望,所以往仙台去,这也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情;作者带着这颗爱国之心往仙台去,路上看到了“日暮里”,自然想到了清政府的“日暮途穷”,故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选文第①段“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可知,“水户”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也深深的记住了它;由此可知,写这两个地名,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16.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筛选。根据选文第②段“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北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可知,“物以希为贵”表现在: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被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到了北京美其名日“龙舌兰”,以及“我”到日本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17.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根据选文第②段“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可知,作者作为到仙台留学的中国学生,受到了日本人的优待,这首先让我们感受到了日本人的热情;但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藤野先生,与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与照顾来看,这些优待就显得很平常无力了,所以结合后文内容来看,写这些,是为了陪衬藤野先生,表现他朴实厚道、待人以诚、忠于学术、潜心研究等高尚的人格。18.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根据选文第①段“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第②段“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等可知,本语段处于文章的中间位置,讲述了作者到日本留学,从东京到仙台的经历,而且文章的主要人物藤野先生还没有出场;由此可见,在内容上:作者到日本学医的目的是为了救国,这首先就表现出作者的爱国情,为全文奠定了爱国的感情基调;同时,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藤野先生,为后文藤野先生的出场做铺垫;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五.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藤野先生(节选)鲁迅①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②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③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④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⑤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⑥“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⑦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⑧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⑨“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安慰他的谎话。“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⑩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⑪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19.一方面,选文记录了导致鲁迅先生“弃医从文”这一重大人生转折直接原因的两个事件:、,写得悲愤而决绝;另一方面,选文还回忆了两个场景:在仙台藤野先生家、在北京鲁迅先生寓所,写得深沉而温馨。20.对选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事件,是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突出藤的伟大品格。B.第①段“你改悔吧”为设谜式句法:先说事件结果,下文揭秘“匿名信事件”经过。C.第⑦段“呜呼,无法可想”这一感慨,表达作者对中国群众愚昧和落后的理解同情。D.第⑪段加点词语,前后衔接,层递推进,便于表达对藤野先生的高度评价。21.选文在简洁的叙述中,穿插了精当的议论和深切的抒情,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析第⑩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2.鲁迅先生善用“曲笔”,即用委婉含蓄的笔触表达言外之意。请结合第⑤段画线句子,评析鲁迅先生“曲笔”的反语效果。【答案】19.日本学生“匿名信”事件;中国人闲看枪毙犯人酒醉似的喝彩。(意思到即可);“我”与藤野先生告别,先生送我照片;看着藤野先生的照片,又增加了勇气。(紧扣文章事件,意思概括到即可)20.C21.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高度评价了藤野先生的医学观,升华了藤野先生形象品格;抒发了对藤野先生由衷的赞颂、热爱和怀念之情。(扣文简析,意思到即可)22.作者内心并不认同中国是“弱国”,更不承认自己是“低能儿”,这里作者运用曲笔,故意正话反说,表达了内心强烈的委屈和愤恨之情,语言富于表现力。(扣文简析,意思到即可)【解析】19.本题考查概括。结合第①—④段“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可概括出:日本学生“匿名信”事件;结合第⑤段“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可概括出:中国人闲看枪毙犯人酒醉似的喝彩;结合第⑨段“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可概括出:“我”与藤野先生告别,先生送我照片;结合第⑪段“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可概括出:看着藤野先生的照片,又增加了勇气。20.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及内容。C.有误。“呜呼,无法可想!”表现作者对当时中国群众的愚昧和落后的感慨。故选C。21.本题考查赏析语句。句子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小而言之”是指中国的医学的进步,表明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大而言之”指的是医学传播促进人类的进步,高度评价了藤野先生的医学观,表明藤野先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他希望新的医学为人类造福。“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是抒情,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2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第⑤段画线句子“弱国”、“低能儿”是反语,“当然是”违背逻辑;表达了作者对“弱国”的无奈和痛心,对“低能儿”的不甘和痛楚,以及对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端污蔑感到极端愤慨的感情。这种反语和反逻辑手法的运用,便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六.阅读《藤野先生》(节选),完成各题。①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②“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③“可以抄一点。”④“拿来我看!”⑤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⑥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⑦“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⑧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⑨“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⑩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⑪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⑫“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⑬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⑭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⑮“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安慰他的谎话。⑯“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⑰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⑱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⑲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⑳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23.选文选取了“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个事件;添改讲义,,,了解裹脚。从中可见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是见诸行动而且极为认真负责的。例如“添改讲义”事件中,最能表现及时的词语(短语)是“”,最能体现全面的词语是“从头到末”,最能体现细致的词语是(短语)“”,最能体现始终如一的词语是“一直继续”。24.第⑤段“我”“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其中加点词“感激”的原因是什么?25.有人曾评价鲁迅文章能体现出他“灵魂的柔软和坚硬”两个特质,请结合选文的第⑳段,说说鲁迅灵魂“柔软”和“坚硬”的具体表现。【答案】23.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第二三天一一订正24.为藤野先生对自己学习的关心而“感激”。25.鲁迅在述说藤野先生时,充满怀恋与感激,他对自己在医学上的期盼,对自己弃医从文的感伤,都历历在目。浓浓的师生情谊在心中涌动,所以是柔软的。而对于那些欺辱自己的日本学生,对他们的嘲讽显示了鲁迅拥有一股中国人的傲气。【解析】23.此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文章第⑤段“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对应了:添改讲义;由文章第⑦段“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可以概括为:纠正我的解剖图;由文章第⑫段“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可以概括为:关心我的解剖实习:文章第⑬段“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对应了:了解裹脚。由文章第⑤段“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可知,“添改讲义”事件中,最能表现及时的词语(短语)是:第二三天;文章第⑤段“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对应了:最能体现全面的词语是“从头到末”;由文章第⑤段“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可知,最能体现细致的词语是(短语):一一订正;文章第⑤段“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对应了:最能体现始终如一的词语是“一直继续”。24.此题考查词语理解与赏析。“我”原本并没有想到藤野先生会为给自己批改讲义,现在看到先生不但改了,而且改得如此细致,所以才会感到“吃惊”。自己的讲义有很多错误、疏漏或不准确的地方,都被老师发现了,作为一个学生,自然会心理感到“不安”,作为一个外国人,一个教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能如此快速、如此细致地为“我”批改讲义,如此关心“我”的学习,“我”自然会产生“感激”之情。2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由文章第⑲段“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可知,鲁迅在回忆藤野先生时,心中充满怀念与感激,想到他对自己在医学上的帮助和期盼,对自己弃医从文的感伤,所有的一切都历历在目。浓浓的师生情谊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时想起,所以是柔软的。联系课文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对于那些欺辱自己的日本学生和没有爱国思想的中国人,鲁迅对他们的嘲讽、抨击和弃医从文的决定则显示了鲁迅身上拥有一股中国人的傲气和坚强的内心。七.人生路上,最难得是有一位良师,有一位掌灯人。保实小编打算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一篇“万世师表”主题推文,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参与相关活动。【收集“师者”材料】26.搜集资料:[名人名言]古之学者必严①其师,师严然后道②尊。——欧阳修【注释】①严:尊重②道:教育、儒家学说整理心得一:原来这就是“尊师重道”的意义!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①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②。——《吕氏春秋·尊师》【注释】①称:称说;陈述②光明:发扬光大整理心得二:所谓“尊师”,特别重要的是遵守师说,并且将其中的精神传承并发扬吧!三人行,(1);择其善①者而从之,(2)。——孔子【注释】①善者:(3)模仿整理心得一、二的示例,完成整理心得三。整理心得三:(4)。[名家散文](一)《怀念李叔同先生》丰子恺①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宽广得可以走马的前额,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