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苑路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福苑路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福苑路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福苑路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福苑路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8排水工程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1.本工程为彭州市福苑路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污水设计起点为连丰北二街,为西侧福苑路预留污水接口,设计终点接现状第二污水处理厂场外污水干管,全长约2100m;雨水设计起点为连丰北二街,为西侧福苑路预留雨水接口,设计终点为经二路,分段排入致和变电站尾水渠,全长约1700m。福苑路规划红线宽24m,管线设计桩号与道路中线桩号一致。依据前期已通过审查的初步设计,进行本次施工图设计。本工程采用成都坐标系及国家1985高程系。2.管线位置及排水方案:纬一路为单雨单污设置,污水管位于道路中线南侧6.0m,雨水管位于道路中线北侧6.0m。本次设计范围内污水服务面积为12.94ha,污水转输面积为37.76ha。根据前期审查方案,本次道路污水采用重力流管道收集道路两侧及部分地块转输污水,分段排入规划经三路污水干管和现状第二污水处理厂场外污水干管,经片区规划污水干管转输,最终排至彭州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设计管径为d500~d600,坡度i=0.001~0.004。预留污水支管管径为d500。本次设计范围内雨水汇水面积为15.22ha,转输汇水面积为6.60ha。雨水管设计管径为d600~BXH=3000×2400,i=0.0012~0.01,设计雨水预留支管管径为d600。最终排入致和变电站尾水渠。3.本工程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排水管道除雨水口连接管外采用预制圆形承插管,接口为柔性接口。雨水口连接管采用承插管,360度混凝土满包,并每隔20~25m应设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满足\t"69/_blank"《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的抗震要求。4.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50年。5.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1)业主任务委托书;(2)1:500地形图测量资料、管线普查资料;(3)本项目岩土工程报告(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23.07);(4)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彭州市金彭湖片区道路基础设施一期项目规划和用地意见咨询函(彭自然资选[2022]24号)(5)彭州市金彭湖片区道路基础设施一期项目咨询设计红线图成果表(6)彭州市金彭湖片区道路基础设施一期项目咨询用地红线图(7)《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8)《天府中药城片区分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9)《彭州市南部新城片区控规性详细规划优化》(10)《彭州市排水专项规划(2020-2035年)》(11)《彭州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2年-2022年)(12)《彭州市交通路网体系优化提升方案》(13)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政建设工程咨询规划设计要求通知(PGSZT2022-003)(14)《彭州南部新城东片区控规优化调整》(15)彭州市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16)业主提供的其他有关本项目的基础数据和资料(17)《彭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彭州市金彭湖片区道路基础设施一期项目初步设计审查的批复》2023年2月14日6.主要采用的规范标准(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2)《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4)《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5)《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7)《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8)《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1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1)《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12)《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13)《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14)\t"69/_blank"《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15)《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DB510100/T203—2016;(16)《四川省建设厅关于禁止在市政和住宅小区建设工程中使用砖砌筑检查井的通知》川建科发(2007)416号;(17)《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2年版);(18)《成都市城市道路人行道球墨铸铁方形井盖监督管理技术规定》(成井盖板[2017]14号);(19)《成都市检查井防坠装置技术指南》(成井盖板[2023]3号);(20)《彭州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年版)7.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沱江水系Ⅰ级阶地。根据本次勘察资料,场地上覆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其下由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成因的粉质黏土、砂土、卵石组成。地层从上至下描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①1杂填土:杂色,松散,结构杂乱,主要成分为砼块、砖块等建筑垃圾,均匀性差,压缩性高,欠固结,该填土具湿陷性。主要为周边建筑场地开挖回填,为无序堆填,堆填时间约5年。该层大部分地段分布,层厚0.20m~3.20m。①2素填土:暗黄,松散,结构杂乱,稍湿,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杂物及植物根系,表层主要为原耕植土,为无序堆填,堆填时间约5年,未完成自重固结,均匀性一般,属中压缩性土,该填土不具湿陷性。该层在场地部分地段有分布,厚0.20m~3.10m。(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②1粉质黏土:黄褐色,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及云母碎片和植物根系。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0.30m~2.20m。③1细砂:灰褐色,稍湿,松散,以长石、石英颗粒为主,含少量云母粉和暗色矿物,局部混有少量卵石及圆砾。局部地段有分布,主要分布于卵石层顶板上,层厚0.50~1.40m。③2中砂(卵石层中):灰褐色,湿,松散,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颗粒较均匀,场地部分地段分布,呈透镜状分布于卵石层中,层厚0.30m~1.60m。④卵石:青灰色~褐灰色,湿~饱和。主要以花岗岩、砂岩及石英岩等组成,中~微风化,一般粒径2~10cm,大者可达15cm以上,隙间主要充填砂、圆砾等,局部地段充填有少量粘性土;卵石层顶板埋深0.40m~7.70m,标高552.39m~562.17m。据N120动探试验,卵石层密实度可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及密实四个亚层:④1松散卵石:褐灰、青灰色;排列混乱,绝大部分不接触;卵石含量50~55%;层厚0.30m~7.70m;④2稍密卵石:褐灰、青灰色;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卵石含量55~60%;层厚0.60m~5.40m;④3中密卵石:褐灰、青灰色;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卵石含量60~70%;层厚0.70m~5.50m;④4密实卵石:褐灰、青灰色;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卵石含量70~85%;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均未穿透卵石土层,且未揭露到基岩。地层分布情况详见附录2《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附录3《钻孔柱状图》。二、设计标准1.雨水:采用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q=7447.198×(1+0.651LgP)/(t+27.346)0.953[(lgp)^-0.017]式中设计参数:q为降雨强度(L/s·ha,升/秒·公顷),t为降雨历时(min,分钟);P为重现期(年)。按满流设计,设计重现期P=5.0年(折算降雨厚度为53.6mm-1h),地面集流时间t1按10min计,综合径流系数Φ按0.7计。2.污水:按非满流设计,按单位面积定额1.4L/s.公顷(旱季流量)设计。雨季设计流量应在旱季设计流量的基础上增加截留雨水量,雨季设计流量按旱季设计流量的1.3倍校核。污水管道按旱季设计流量设计,按非满流设计,并在雨水设计流量下校核,按满流考虑。本次设计范围内污水服务面积为12.94ha,污水转输面积为37.76ha,总服务面积50.70ha,旱季设计流量为70.98L/s,雨季流量为92.3L/s;本次污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管,设计管径为d500~d600,最小坡度为0.0012~0.004,d500充满度取0.7,粗糙系数取0.014,管道排水能力为101.69L/s,d800充满度取0.7,粗糙系数取0.014,管道排水能力为356.12L/s;综上,设计污水管道满足服务面积内旱季、雨季排水需求。三、管材及基础雨水进水管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管顶覆土小于1.0m,或管道过河时,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或企口管,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管顶覆土1.0m≤H≤7.0m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管(GB/T11836-2023)或企口管,180度砂石基础,作法见国标图集04S516-11。管顶覆土1.0m≤H≤4.5m时采用II级管,管顶覆土4.5m<H≤7.0m时采用III级管。管顶覆土7.0m<H≤9.0时,采用III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或企口管,180度混凝土基础。管顶覆土9.0m<H时,采用Ⅲ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或企口管,360度混凝土基础。180度混凝土基础作法见国标图集04s516第19、22页,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作法见所附院标图。对于采用混凝土基础的管道,每隔20~25m应设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作法详见国标图集04s516第32~37页,其柔性接口处混凝土基础分缝,缝内填2cm厚沥青木板。柔性接口管道采用的橡胶密封圈应满足JC/T946-2005标准要求。检查井与管道连接处的下部120°范围采用C15大坍落度砼振捣充填,长度为距井室边1.0m。管道地基应为未扰动的原状土或经处理后回填密实的地基,柔性接口管道基础要求地基承载力:钢筋混凝土管不小于0.10MPa,雨水方沟不小于0.15MPa。若地基为膨胀土,管道(及方沟)、检查井基础见特别说明。当管道位于回填土基础上时,采用合格土石回填(填料同路基,应满足粒径要求),其宽度为沟槽底宽度。先按土基要求检测合格后,再按照管道基础图进行施工。若遇流沙、淤泥、松散杂填土等软弱地基,应采取加固措施(由设计人员现场处理)。现场施工开挖情况与地勘不符合时,由设计人员会同各方进行现场处理。同槽施工处理:当管道地基有不足1/3宽度位于回填区域时,该部分管基以下0.6m厚用砂卵石加强。当雨水管道地基有超过1/3宽度位于回填区域时,先将原状土部分超挖0.6m深予以扰动,再统一用砂卵石加强。雨水管道180°级配碎石基础回填时,靠近污水管道一侧宽度按超出管基边缘0.2米考虑。.基础特别处理说明:淤泥及鱼塘道路处理后,用4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作为管道基础,遇到泥岩层超挖15cm后用中粗砂找平。填方段排水管道施工时先按道路要求回填至排水管顶上50cm位置再开挖沟槽。排水管道位于填方段或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段落,排水管沟槽基础需换填0.4m厚连砂石。四、沟槽开挖及回填排水管道(渠)沟槽开挖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通常情况下,当采用砂石基础时,基坑宽度按照国标04S516执行,沟槽宽度为D+2t+2a;当采用砼基础时,基坑宽度按GB50268-2008执行,沟槽宽度为D1+2(b1+b2+b3);沟槽深度不大于5m时,沟槽边坡按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议临时边坡坡率取值;对条件特殊的管段,沟槽宽度及开挖边坡由施工方案确定。沟槽边坡发生重大变化时,沟槽坡率由施工单位编制施工方案,并由业主单位、地勘、设计、监理共同审核确定。沟槽回填压实系数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执行。若因特殊因素需增加管顶压实系数时,管侧(I区)回填压实系数也应相对增加,必要时应对管道采取加固措施。排水管道180度级配碎石基础以上、管顶50cm以下沟槽,采用连砂石回填,其粒径不大于40mm。车道下雨水口接入管沟槽回填按照路基要求。其他段落沟槽车行道下采用连砂石回填,人行道下采用合格土石回填。沟槽回填说明:(1)挖方段:(2)填方段:(3)挖方段(设计路床顶以下均为岩石层):(4)土工格栅施工要求:a.土工格栅上、下侧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规范规定的路床、路堤范围的粒径要求,在距格栅层8cm内的填料粒径不得大于6cm。b.平整场地对地基土有其它配套处治措施(如设置片石排水沟,塑料插板等),则需完成这些措施后再进行土工格栅施工。c.按设计拟定的位置,沿路基纵向铺设格栅,并注意格栅间联结与拉直平顺。格栅的纵、横向接缝可采用尼龙绳或涤沦线缝接或U型钉连接等方法使格栅间连成整体,格栅间互相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在受力方向连接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格栅严禁扭曲、皱折、重叠,铺设时应用手拉直,使格栅平顺均匀,铺好的土工格栅每隔1.5~2.0m用钩头钉固定于填方表面。d.填土在铺完格栅后,应及时(48小时内)填筑填料。每层填筑应按"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对称进行,严禁先填路堤中部。填料不允许直接卸在土工格栅上,必须卸在已摊铺完毕的土面上,卸土高度不大于1m。一切车辆、施工机械不得直接在铺好的土工格栅上行走,只容许沿路堤轴线方向在土面上行驶。e.土工格栅技术指标:抗拉强度≥80KN/m,断裂(屈服)延伸率≤5%,可采用单幅宽度较高的产品以降低格栅用量。未尽事宜参照交通部颁JTJ/T019-98《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5)特殊地基处理详见工程数量表。(6)路基填压实度表路基填压实度表填挖类别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30≥96下路床30~80≥96上路堤80~150≥94下路堤150以下≥93零填及路堑路床上路床0~30≥96下路床30~80≥965.工程实施时,须严格按照地勘报告及《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作好施工排水。五、构筑物1.排水检查井采用钢筋砼结构,作法见国标图集20S515。20S515检查井盖板适用条件为雨水管顶覆土不大于4m,污水管顶覆土不大于6m。当盖板覆土大于上述条件时,应采用多层井室,详见现制图。位于车道下的检查井井盖、井座做法详见《新建道路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安装工艺图》,井周100cm范围内采用5%水稳碎石加强,自井底至调节环下。混凝土检查井要求混凝土面浇筑平整,不再抹面。2.雨水口应采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雨水口,净空尺寸为LxB=700x400mm(单篦),做法参见国标图集《雨水口》(16S518)中相关内容。3.检查井井盖井座选用原则:位于道路车行道下的井盖井座,应采用新型“五防”球墨铸铁材料,井圈和井盖应有防盗、防坠落、防位移、防噪音、防跳和易开启装置,车行道承载等级采用D400(符合DB510100/T203要求)。位于慢行道(人行道及人非共板区域)采用方形球墨铸铁井盖,承载等级为C250,井盖的技术要求应满足《成都市城市道路人行道球墨铸铁方形井盖监督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花纹、颜色等样式最终以现场打样各方确认为准。位于绿化带检查井盖采用圆形素色球墨铸铁井盖,承载等级为C250,井盖的技术要求应满足《检查井盖》GB/T23858的相关要求,花纹、颜色等样式最终以现场打样各方确认为准。(1)铸铁检查井盖及雨水篦子需满足以下技术标准:1)材质:采用球墨铸铁管,其标准符合国家QT500-7的要求,球化率达三级以上。2)井盖应标示开启标志、井座净开孔尺寸、管线类型、承载等级、生产厂家名称、生产日期、采用标准、管线规格等。3)胶条嵌入槽:检查井盖应设置倒梯形嵌入式安装槽;雨水篦子支撑面需要设置“U”型凹槽卡“C”型胶条;4)开启度:0°~180°;(2)防坠装置:原则上井深≥1.0m时应安装防坠装置;井深大于3.0m或绿地、人行道等有特殊防护要求的检查井宜安装双层防坠装置。防坠装置及其附件具体技术参数、要求,施工安装要求等详见《成都市检查井防坠装置技术指南》(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2023年1月)。除上述要求外,检查井盖的做法还应符合国标《检查井盖》(GB/T

23858-2009)、《球墨铸铁件》(GB/T1348)和国标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20s515)、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DB510100/T

203-2016)、《成都市城市道路人行道球墨铸铁方形井盖监督管理技术规定》中的相关要求。4.串联4个及以下单篦雨水口或2个及以下双篦雨水口的连接管管径为d300,串联4个单篦雨水口以上或超过2个双篦雨水口的连接管管径为d400,i≥0.01。雨水篦子采用新型防沉降、防盗、防位移球墨铸铁雨水篦子,要求符合《球墨铸铁件》(GB/T1348—2009)、《雨水口》16S518及《球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DB510100/T

203-2016)中的相关要求。道路红线宽度B<20m时,采用单篦雨水口,雨水口有效井深H=1.2m,道路红线宽度B≥20m时,采用双篦雨水口,雨水口有效井深H=1.4m。雨水口底部至雨水支管管底净距H=0.3m,使其具有沉泥、渣功能。雨水口周围50cm范围内采用5%水稳碎石加强,处理范围自井底及井顶。位于车行道下的所有检查井及雨水口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材质。在道路最低点和道路交叉口位置必须设置雨水口,道路纵坡小于0.3%时,可适当增大路段收水能力,雨水口位置要安装正确,雨水篦面标高应比周围路面标高低3~5cm,并应与道路路面平顺连接。雨水口墙身内外采用1:2水泥砂浆抹面,厚度为2cm。在新增加道路开口位置,须将雨水口作相应调整。雨水口与预留支管之间的关系见现制图。5.雨水管出水口:直接排入河道,管径≥600,根据河岸地形采用20S515形式。当设计有雨水管下河口结构图时,按设计图作。六、施工验收1.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及《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作施工验收。2.除d300雨水口进水管外,其余全部污、雨水管道要求带井作闭水试验。七、施工注意事项1.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排水工程使用的砼及钢筋砼半成品必须保证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必须具有生产、使用许可证。2.排水管道施工顺序应按先下游,后上游原则进行。若因其它原因需要分段施工时,应加强内业工作,严格控制管底高程及管道设计纵坡。管道承口朝向施工前进的方向。管道两侧应同时均匀回填,以免管道及构筑物发生位移。3.若道路纵坡有变动,出现排水管道管顶覆土小于1m的情况,必须及时通知设计人员,进行处理。4.沟漕开挖中,应对适宜回填的土方分别堆放并采取保护措施,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借土回填。5.施工排水管道之前,施工单位必须对下游受纳水体或已建成的管道、过水涵、预埋涵的各种参数(如:管径、坡度、高程、水位等)进行核实,确认设计雨污水管道高程等无冲突后方可实施。若在施工期间出现因前期核查不清而未提前解决的实施障碍,由施工方负责解决方案,并经设计人员审核。6.在道路纵坡低点及交叉口最低点增设雨水口。雨水口应避开路缘石坡道上下坡处。7.检查井收口方向原则为人行道一侧,现场实施时应复核井筒与路沿石、道路边线的关系,避免出现“阴阳井”。在覆土比较浅不能做成收口式检查井的管段,污、雨水检查井采用盖板式检查井,具体做法详见国标20S515。8.严格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作好施工排水。9.桥梁附近排水管道施工时,沟槽开挖、回填应结合桥梁专业要求实施,不得影响桥梁结构安全。10.深基坑开挖和顶管施工管段等涉及危大工程的分部分项,施工单位须做相应的专项方案,并按审查合格后的专项方案施工。11.工程竣工验收后交给相关部门运行管理,应按照《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2009及当地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对管线进行定期巡查、清掏等,以保证污、雨水排放顺畅。12.严格按《关于做好废弃排水管道处置工作的通知》(成水务发[2016]78号)相关规定做好废弃排水管道处置,废弃管道和检查井内使用低标号和易性良好的砂浆填充密实,管道端口砌筑不低于500mm厚的混凝土或砖砌体堵头封堵,拆除废弃的检查井井圈井盖,并对破坏的道路或绿化带进行恢复。13.在施工过程中,除交叉口以外的检查井位置可根据混凝土管道管节的长度适当微调,尽量避免现场切割。14.本说明未尽事宜,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及图集20S515之《总说明》执行。八、抗震设计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2016年版)》(GB50011-2010),成都市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场地类别为II类,设置抗震分组为第三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5.1.4条,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本次设计排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接口形式为橡胶圈柔性接口;对于采用混凝土基础的管道,每隔20~25m设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对于采用钢筋混凝土方沟的管段,以最大间距20m设方沟变形缝;检查井采用国标图集钢筋混凝土检查井,要求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混凝土标号至少为C25,适用于地震设计烈度8度及以下的地区,满足本次工程要求;毗邻构筑物及构筑物连接的管道,当坐落在回填土上时,回填土应严格分层压实,其压实密度应达到该回填土料最大压实密度的95%-97%;其他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九、危大工程相关要求1.危大工程的现场安全管理和监督管理应按以下要求:(1)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第四章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执行。(2)严格按住建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要求,编制上述危大分部分项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以及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危大工程施工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需经专家论证会通过后方可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随时接受相关机构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本段工程涉及的危大分项工程主要为基坑工程和顶管工程:本工程部分明挖段排水管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m,但小于5m,均属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部分明挖排水管基坑开挖深度大于5m,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需编制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并报送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项审查,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1)基坑支护做法详见基坑支护设计专篇。安全措施:①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基坑周围环境条件及施工布置图等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②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施工工序进行,并做好相关的检测工作,设专人观察基坑的变形情况,确保基坑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③基坑顶设置截水沟,同时严禁堆载。(2)顶管工程机械顶管施工参照《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的相关要求,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本设计是以业主提供的1:500实测地形、地下管线探测资料、地勘资料为依据进行的。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必须对项目影响范围内的现状道路、管涵、现状雨污水管道、河道、相交或相邻的所有管线的各种参数(如:平面位置、管径、规模、坡度、高程等)进行核实,对地下室、地下车库、其他地下结构等的结构位置及高程、基坑支护位置及高程进行核实,对项目影响范围内是否有其他障碍进行核实,确认未改变设计边界条件、确认与本设计管道及构筑物的位置及高程等无冲突后方可实施。若在施工期间出现因前期核查不清而未提前解决的实施障碍,由施工方负责解决方案,并经设计人员审核。②根据地下管线探测成果说明,鉴于地下管线探测的局限性,存在部分区域为收集资料未反映实际情况、管线延伸方向不确定、积水较深或淤积较多、建渣较多、量误差较大、部分管线无法测出、部分管线规模及高程有偏差等问题。因此,施工单位应在实施前对工程影响范围内的现状管线进行复核,包括但不限于挖探坑等方式。③本项目影响范围内,若有其他同步开展的项目,在本项目实施前应核实其他项目与本项目是否存在矛盾,并及时向设计单位、业主单位反馈。④深基坑开挖、顶管施工管段、穿地铁、穿桥梁附近、穿重要管线等特殊位置,施工单位须做相应的专项方案,并按审查合格后的专项方案施工。⑤为确保管道顶进过程中的安全,施工过程中应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管道顶进过程中路面沉降、基坑变形进行监测,同时对支护桩进行质量检测,制定应急预案,报专家及有关部门审查通过后方可实施。⑥根据目前业主提供管线探测资料,顶管沿线与污水、雨水、电力、通信在平面上均有交叉。施工前,应对顶管穿越管线高程进行复核确认,同时认真调查顶坑、接收坑布置位置管线情况,如果与顶坑或接收井冲突,应采取悬吊保护或迁改管线后,再实施顶坑和接收坑。⑦顶进过程应严格控制超挖率和顶进速率,稳定的超挖率值和顶进速率值应根据两段试验段确定。⑧为了减少后座倾覆,千斤顶受力的合力位置应位于后座中间。同时在工作井后靠墙后不得挖土卸荷。⑨所有砼必须严格捣实,并有良好的级配,应保证砼的不透水性,砼浇筑后应注意养护,当施工条件限制必须留施工缝时,在新浇筑砼前必须将施工逢凿毛洗刷干净,先铺上与砼内砂浆成分相同的砂浆一层,然后再浇新砼。十、顶管工程施工技术要求1.根据对本项目经济技术、施工可行性、顶管施工方法比较。美丰大道污水W1~W10段顶管部分采用人工掘进式顶管。顶管施工前需勘明顶管段管道地质情况,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复核顶管机型的合理性。2.本工程所用钢筋混凝土顶管管材应根据国标《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及管道覆土厚度向具有相应资质的管材生产厂家定制。生产厂家应根据国标《给水排水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计算确定管道厚度、配筋量等。管材制造公差等检验指标按《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规定控制。3.为便于运输吊装及顶进施工,建议顶管管节长度不大于2.5m。4.钢筋混凝土顶管管道接头采用钢承口接头,内设环形木垫圈,并用胶粘剂粘在传力面上,接头处采用氯丁橡胶圈密封。详见顶管施工工艺及接头大样图。5.管道顶进时需同时采用触变泥浆在管外形成泥浆套,以减少顶进阻力,管道顶进时在掘进机后需连续放置带有注浆孔的管子,不断注浆,使浆套在管子外面保持得比较完整。注浆孔应设置在钢套环以内,浆液注出来时先在钢套环和混凝土管外壁之间形成一个浆套,然后再从其空隙处挤出来,基本不受其周围坍落土体的影响,注浆也能顺利进行下去,比较容易实现注浆减阻的效果,注浆孔设置在管顶、管底各1个,180°两侧各设置1个,共设置4个,设置于管节中部。注浆水灰比暂定为0.4~0.45,注浆压力暂定0.5MPa,具体以现场试验为准。6.安装主油缸时应按操作规程施工,不平行度在水平方向不允许超过3毫米,在垂直方向不允许超过2毫米。7.若数台千斤顶共同作用,则其规格应一致,同步行程应统一,且每台千斤顶使用压力不应大于额定工作压力的70%。8.为了减少后座倾覆,千斤顶受力的合力位置应位于后座中间。9.在每节管道的顶进过程中,必须测量和控制管道的管底标高和中心线,工作坑内应设置临时水准点,并应在交接班时进行校核。10.顶进测量仪器放设时,其视准轴应与管道顶进中心线相互一致,以测定顶进管道的中心线偏差,同时整平仪器,以测定管道的管底标高偏差。11.严格控制顶进速度和正面阻力,尤其是头部在加局部气压时要根据土质情况作适当调整,以不塌方为标准进行施工,每班结束后头部需灌水加气压。12.触变泥浆压送与顶进同时进行,泥浆配合比要做试验,按配合比根据不同土质进行适当调整,保持泥浆的稳定性,由于顶管距离较长,工期亦相对较长,部分泥浆可能失水,应采取补水措施,保持泥浆减阻的良好效果,同时要控制压浆量和压力。13.每个注浆孔应安装阀门,注浆遇有机械故障,管路堵塞,接头渗漏等情况时,经处理后方可顶进。14.工作坑开挖和顶管施工期间,应将地下水降至井底设计高程1.0m以下,以保证顶管施工顺利进行。15.在管道顶进过程中,要注意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做好各方面的保障工作。施工时设置路面沉降观测点,路面沉降不大于2cm,施工中定期观测、分析,一旦沉降超过临界值,必须停止施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方可继续施工;16.钢管顶管施工的具体要求参照《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执行。17.本条说明未尽事宜,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执行。十一、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根据《成都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本规定确定适用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平均达到70%。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达到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1.设计原则考虑到成都市影响海绵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高温、降雨量大、部分区域土壤渗透条件差等,设计时不强调下渗回补地下水,强调以滞、净、蓄、用、排为主。道路人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