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5把握观点态度_第1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5把握观点态度_第2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5把握观点态度_第3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5把握观点态度_第4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5把握观点态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练5把握观点看法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担忧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别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照旧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特别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一般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其次个层次是能深化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运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说明可以不必是作者原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材料二:先来看自然诗。在中国和在西方一样,诗人对于自然的爱好都比较晚起。最初的诗都偏重人事,纵使间或涉及自然,也不过如最初的画家用山水作为人物画的背景,爱好中心却不在自然本身。《诗经》是最好的例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只是作“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陪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只是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陪衬。自然比较人事广袤,爱好由人事而移到自然本身,是诗境的一大解放,不但题材因之丰富,歌咏自然的诗因之产生,人事诗也因之得到较深广的意蕴。中国自然诗和西方自然诗相比,一个以委婉、微妙、简隽胜,一个以直率、深刻、铺陈胜。原来自然美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柔性美。刚性美如高山、大海、狂风、暴雨、宁静的夜和无垠的沙漠;柔性美如清风皓月、暗香、疏影、青螺似的山光和媚眼似的湖水。昔人诗有“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两句可以包括这两种美的胜境。艺术美也有刚柔的分别。诗如李杜,词如苏辛,是刚性美的代表;诗如王孟,词如温李,是柔性美的代表。中国诗自身已有刚柔的分别,但是假如拿它来比较西方诗,则又西诗偏于刚,而中诗偏于柔。西方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大海,是狂风暴雨,是峭崖荒谷,是日景;中国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明溪疏柳,是微风细雨,是湖光山色,是月景。这当然只就其或许说。西方未尝没有柔性美的诗,中国也未尝没有刚性美的诗,但西方诗的松软中国诗的刚都不是它们的本色特长。诗人对于自然的爱好可分两种。最粗浅的是“感官主义”,爱微风以其凉快,爱花以其气香色美,爱鸟声泉水声以其对于听官快乐,爱青天碧波以其对于视官快乐。这是健全人所本有的倾向,凡是诗人都不免带有几分“感官主义”。近代西方有一派诗人,叫作“颓废派”的,专重这种感官主义,在诗中尽量铺陈声色臭味。这种嗜好往往出于个人的怪癖,不能算诗的上乘。诗人对于自然爱好的其次种起于情趣的默契。“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诸诗所表现的看法都属于这一类。这是多数中国诗人对于自然的看法。(摘编自朱光潜《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就是“见物起兴”,指宇宙间种种物象以及人世间种种事象引发诗人感动。B.从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就是读者阅读时能获得诗人的感动,与诗人同心,甚至获得更丰富的感动。C.诗歌在使读者获得感动时因为范围不同而层次不同,第一层的感动是一对一的,高层次的感动是一对多的。D.自然比较人事更广袤,在诗歌中歌咏自然,可以使诗的题材丰富、意境扩大,人事诗也会因之而意蕴深广。【解析】选C。“使读者获得感动时因为范围不同而层次不同”理解错误,不是范围的区分,而是不同层面、角度的生发。2.依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诗歌中的“兴”与西方的“接受美学”都认为读者能不限于作者的原意对作品进行特性化理解是高层次的。B.一首诗能够让读者产生高层次的感动,既归功于作者对自然、人事的感受,也归功于读者擅长理解与感悟。C.材料一、材料二都引用了《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用来证明自然描写在诗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中国的自然诗虽然也有刚性美的诗,但与西方相比而言,这些刚性诗还是偏于柔,最能体现中国诗的本色特长。【解析】选A。B项,“既归功于作者”错误,高层次的感动与作者本意无关。C项,材料二中引用《诗经》的这两句诗是为了证明那个时期自然描写仅仅是陪衬。D项,“最能体现中国诗的本色特长”错误,中国诗的刚不是中国诗的本色特长。3.(对点练)从“刚”与“柔”的视角看,下列选项中的诗句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A.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解析】选C。“细草微风岸”属于“柔”,其他诗句属于“刚”。4.(对点练)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高校问的第一种境界。请结合材料一,简述这一过程中“兴”的作用。答:【答案】①词人晏殊“见物起兴”:看到“西风凋碧树”的自然物象而产生“思念远人”的感动,并把感动表现在诗歌中;②王国维从诗歌中读到晏殊的感动,但不局限于词人原来的意思,进行生发,从中感悟到做事业、做学问的道理。5.(对点练)香菱写的第一首诗《咏月》“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宝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只有颔联是抒情,且写得很直白,其余各联都是就月写月。黛玉看了这首诗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辞不雅。”请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黛玉的话的理解。答:【答案】①香菱写月,能够写出物象引发的感动,让读者也能从中获得感动。②但是咏月不能停于粗浅的感官,应表达出物与人情趣的默契。③描写、抒情不能太过直白,应力求委婉、微妙、简隽。(随意两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城市坐落于山水之中,是在自然山川基础上建立的人间秩序。然而一旦城市建立,周边的自然山水即成为以城市为核心的人居环境的组成部分。先秦时的“九州”观点就是这种实践的代表,每一“州”之中有其代表性的山镇、泽薮、川浸(即山、湖、河、泽等代表性要素)。自此,古人便以城邑聚落为原点,构建了不同尺度的“山-水-城”极坐标系,从城市动身相识周边的山川界域、地产风物,持续赐予自然空间以人文秩序使得自然空间出现出文化概念,文化概念锚固于自然空间。秦汉时期,随着交通网络的拓展,以及地理、测绘等学问的积累,广域自然地理格局和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被勾画得愈发清晰,古人深刻地相识到城市等级凹凸与山川界域广狭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有意识地运用“山川形势”理论“整理山河”、布列城市。通常,志向的城市选址必于山水“大聚会”处,山川的“聚会”越多,自然脉络越深湛,地理形势越广袤,所承载的聚落等级越高。这一规律贯穿了从京畿、省城、郡府城、州县城到市井乡村的聚落等级体系。相应地,人居基址也都以“聚”的大小别其优劣。由山川脉络考察城市体系的视角,也是我国古代空间美学营造的基础。秦汉以降,美学艺术的发展和对地理环境认知的深化,促进了诗境、画境与人居环境的交融,唐宋以来,山水诗中往往寄予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异人居志向;宋代士大夫以“格物”的看法探析山水、人居与心灵世界的关联,使“文人画”这一艺术实践与多尺度的地景设计相贯穿。文人旨趣与社会志向自唐宋不断传承,落实在文人主导的区域营建中,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山-水-城”思想,并在明清时期臻于完善。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须要重视以山川网络为主线、以城市体系为核心的文化空间建设,传承以“大国山河”为代表的广域空间规划传统,呈现中华文明“千年一脉”形成发展的磅礴气象。(摘编自武廷海、郑伊辰《传承大国山河规划传统:新时代开展国土景观规划的基本任务》)材料二:“三生”空间指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从社会活动特征和规律来看,不同功能与空间之间存在有机关联,并遵循确定的内在机制。生产空间供应物质产品与服务,确定生活、生态空间的构成模式;生活空间担当社会保障和文体休闲,影响生产、生态空间的发展方向;生态空间作为自然保障,为城乡建设供应资源服务,确立生态底线。“三生”空间相互适应与反馈,相互协同与共生,共同维持人居环境的和谐稳定状态。营造和谐人居环境的本质是合理组织协调“三生”空间,此类才智与阅历在传统人居环境的营建中有充分体现。虽然城市功能与空间随时代发展不断演进,但人居环境营建的本质不变,即因地制宜使空间与环境相互适应,灵敏布局,突出特色。古人擅长利用山水形势促进“三生”协同发挥功能合力,山水形势是“三生”空间的地理基础。“形”,形态、形象;“势”,态势、趋势。“形势”指基于整体观对环境权衡推断。引“形势”入城,强调对山、水、城、田等空间全要素的综合把控,“三生”空间协同发挥功能合力,促使整体环境呈向好趋势。志向的环境由山水关系构成,讲求以辨方、相土、观水的方式对山水关系进行全面把控,形成整体环境背景。城市或建筑应选址于山水交汇、动静相承、负阴抱阳之地,与自然融合。古代的城市建设是对环境要素全面考虑下的“三生”空间组织。山水即生态空间,城池为生活空间,二者间的农田为主要生产空间。山作防卫,水以便民,筑墙为城,间城为田,布局均衡,协同共生,营造出人地和谐、平衡稳定的人居环境。当今城乡建设中产业模式与生活需求的转变和升级使得城乡功能日趋多样,空间关系愈加困难。梳理并总结传统“三生”空间的历史演化、内在机制与阅历启示有助于相识当代城乡规划建设中的空间关系问题,合理统筹布局、协调建构人居环境中的“三生”空间。(摘编自陈茜、武联、党雨田《传统人居环境营建中“三生”空间的内在机制与启示》)材料三:古城坐北朝南,北枕莲花(莲花山),南控五虎(五虎山);右擎翠旗(旗山),左标石鼓(鼓山)。襟江带湖,东南并海,闽江穿城而过,古城内三山(乌山、于山、屏山)鼎立,两塔(乌塔、白塔)对峙,中轴线千年不变,这种“城在山中、山中存城、山水相依”的城市山水格局,是福州先人城市建设才智的集中呈现。(摘编自UHC城乡遗产疼惜工作室《历坊流韵·山水秀城——福州古城的疼惜与发展》)6.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以城邑聚落为原点相识山川界域,随着相识深化,起先自觉以“山川形势”理论来规划城市。B.唐宋以降,文人的审美旨趣和社会志向慢慢影响空间营造理念,这促进了人居环境的审美说。C.“三生”空间之间存在有机关联,生产空间确定了生活空间,二者共同构成了生态空间的基础。D.传统人居环境营建留意协调“三生”关系,当代城乡建设可以从中吸取阅历,以构建和谐的空间格局。【解析】选C。“生产空间确定了生活空间,二者共同构成了生态空间的基础”错误。依据原文“生产空间供应物质产品与服务……共同维持人居环境的和谐稳定状态”可知,生产空间确定生活、生态空间的构成模式,生活空间影响生产、生态空间的发展方向,“三生”空间相互协同与共生。7.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于城市规划,材料一侧重论述城市和山川的关系,材料二侧重论述“三生”空间的关系。B.山川“大聚会”之处,自然脉络深湛,地理形势宽广开阔,因此均会有大城市产生。C.生产空间影响生活空间,“凡仕者近宫,耕者近门,工贾近市”就反映了这种状况。D.新时代的空间规划既要继承大国山河规划传统,也要重新谛视城市与山川间的关系。【解析】选B。“因此均会有大城市产生”错误。依据原文“通常,志向的城市选址必于山水‘大聚会’处……地理形势越广袤,所承载的聚落等级越高”可知,“通常,志向的城市选址必于山水‘大聚会’处”并不代表山川“大聚会”之处“均会有大城市产生”,选项过于确定。8.(对点练)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大国山河规划”传统的一项是()A.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东汉·赵晔)B.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