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专项训练 高考历史大单元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专项训练 高考历史大单元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专项训练 高考历史大单元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专项训练 高考历史大单元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专项训练 高考历史大单元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1.1948年,第一届国大代表召开选举总统会议,副总统选举经过了四轮投票尚未有人超过半数,最终李宗仁于4月29日以微弱优势当选。次日,中国共产党发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口号”,深受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支持。这说明()A.国民党努力践行民主法治 B.中共对革命形势正确把握C.民心向背决定了战争结局 D.政治协商已成为民主共识2.1949年,美国国务院曾公开发表《中美关系白皮书》,内附国务卿致杜鲁门总统的一封信:“我们当时的政策是基于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在政府能趋于稳定并沿着民主的途径进步的条件下,使中国得到和平……很大一部分由于我们在运输、武装和补给上给予他们的部队的援助,他们遂能推广其控制及于华北和满洲的大部分。到马歇尔将军离开中国时,国民党在军事的成就上和领域的扩张上,显然是登峰造极的。”美国政府此举的目的是()A.宣扬对中国抗战的贡献 B.进一步发展中美友好关系C.为对华政策的失败辩护 D.标榜民主以争夺世界霸权3.1951年4月1日,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的命令,中国人民银行限期以人民币回收东北银行发行的地方流通券,收兑比价规定为以东北地方流通券9.5元兑换人民币1元,东北银行也改为中国人民银行东北区行。此举旨在()A.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B.适应抗美援朝需要C.整治货币领域乱象 D.推进土地改革运动4.1952年创作的歌曲《我们要和时间赛跑》唱道:“火车在飞奔,车轮在歌唱,装载着木材和食粮,运来了地下的矿藏,多装快跑快跑多装,把原料送到工厂,把机器带给农庄,我们的力量移山倒海,劳动的热情无比高涨。”这首歌曲彰显了()A.社会主义改造的热潮 B.火车运输促进经济发展C.拼搏奋斗的时代精神 D.“一五”计划重大成就6.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进行全国首次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这次人口普查结合选民登记同时进行。原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司长沈益民说∶“男女老少,都穿了新衣服,像过节日一样,挂灯结彩,敲锣打鼓,然后到人口调查登记站来申报自己的人口项目。”我国首次人口普查的情形可以说明()A.人民拥有当家做主权利 C.计划生育成为社会共识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落实 D.社会主义制度获得人民认可7.1954年10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提出有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体会议的建议,其中包括调整政协的组织形式,地区和军队今后不再作为参加人民政协的单位,不再制定新的共同纲领,各民主党派经研究协商,一致同意。这一建议表明()A.政治协商会议职能的转变 B.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确立 D.“共同纲领”的临时宪法作用结束8.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双方“在没有正式外交途径的情况下打开了一条表达意见的通道”,该对话通道后来维持了15年之久,便利了中美进行必要的外交沟通。日内瓦会议后,英国也建立了对华贸易的官方和半官方渠道,中英贸易额迅速提升。材料表明,日内瓦会议()A.打破了新中国的外交僵局 B.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C.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局势 D.促进了新中国经济发展9.万隆会议上,针对伊拉克代表提出的“新中国政权具有侵略性和攻击性”的言论,周恩来阐述了亚非国家的共同经历、苦难和向往,强调了新中国“和平发展”的主张,促进了大会的进行及参会国之间的合作。这反映了()A.亚非各国间矛盾的尖锐 B.历史问题引发了外交争议C.新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D.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10.1956年,中国年轻男女们一时间纷纷穿起了藏蓝色的工装裤,显得勤劳又朴素。同时期,女性还流行穿着“布拉吉”,它本是前苏联女子的日常服装,女英雄卓娅就是穿着飘逸的“布拉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衣着体现了国家外交政策的转向 B.就业取向决定了个人的审美情趣C.革命文化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D.服饰发挥认同和归属的社会功能11.“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对于国营经济实行直接计划、指令性计划;对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实行间接计划;对于集体经济则是指导性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国家在财力上尽可能支持农业合作化。这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A.效仿了苏联模式 B.从本国国情出发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轻重协调发展12.1959年,毛泽东指出“两种所有制存在,是商品生产的主要前提”,“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这一论断()A.来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 B.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C.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 D.成为20世纪60年代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13.1964年初,中央在编制“三五”计划时,将大力发展农业、基本解决人民的吃穿用作为首要任务,适当加强国防和科技建设,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吃穿用计划”。该计划()A.体现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B.吸取了社会主义建设教训C.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D.确保了国防现代化的实现14.196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有组织、有计划地将城市中不能升学或就业的青年安置下乡。1962年至1966年上半年,全国共动员了129.28万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举措()A.体现了国民经济的调整要求 B.导致了城市生产被破坏C.落实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复苏15.20世纪60、70年代,为支援福建小三线建设,上海有近20个工厂(车间)搬迁至福建,涉及轻工、化工和手工业等工业门类。据此可知,福建小三线建设()上海迁明企业(部分)一览表上海厂名迁明时间迁明厂名永昌五金厂1965年三明市皮革五金厂立丰印染厂1966年三明印染厂泰昌胶合板厂1967年三明胶合板厂国营上海26纺织厂1970年三明纺织厂A.奠定了工业化建设的初步基础 B.促进三明工业布局的合理发展C.旨在应对严峻的经济困难时期 D.理顺了福建沿海与内地的关系16.阅读下表可知,某一阶段《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语态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不同语态所占比例统计表()1960年1至3月1975年1至3月1985年1至3月积极报道0(0%)2(2%)51(14%)消极报道323(95%)81(87%)88(24%)中性报道16(5%)10(11%)224(62%)A.新闻媒体的文字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 B.国策调整促使对美认识趋向理性客观C.国力增强促使外交政策显得更加成熟 D.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符合中国国家利益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侵略者不愿正视亚洲的现实,他们还在妄图保持殖民国家在亚洲的特权,还以为现在和19世纪没有什么两样,以为亚洲各国人民仍旧可以继续作为殖民者剥削和奴役的对象。为了实现这条路线,美国侵略者阴谋破坏日内瓦会议,策动组织东南亚的军事侵略集团;他们还对其主要盟国施加压力,迫使亚洲各国接受美国的计划,因为连其主要盟国,也对美国的这种冒险政策表示顾虑。——摘编自艾纳《美国殖民主义在亚洲》材料二: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发言提出了解决亚洲问题唯一合理的途径,这条途径必须以承认亚洲各国人民的自由、独立与主权等基本权利为基础。被视为日内瓦会议五大国之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在会议上的一言一行,都被与会各国关注着。在开会的时候,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它们的代表发言时,并没有多少人在听,有的在看报,有的在办别的事情,有的在打瞌睡,有的连(同声传译)耳机都不戴上。可是,当中国代表发言时,他们全都把耳机戴上,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其实,新中国的代表在会议上的发言,不仅是会议厅中的全体人们在倾听着,全世界的人们也在倾听着。——摘编自福英《谈日内瓦会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二战结束到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在处理亚洲问题上的具体做法。(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的发言在日内瓦会议上受到与会各国关注的原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1年10月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朝鲜战局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目前财政严重困难的对策。会议明确提出:1952年财政困难将更加严重,必须要求各地从11月起开展全面增产节约运动……提倡节约,严禁浪费。23日,毛泽东在政协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现在,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还在继续进行,我们需要增加生产,厉行节约,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是中国人民今天的中心任务,因此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这一次会议的中心任务。”——摘编自秀堂《新中国初期如何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材料二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使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使1951年的粮食、棉花等农作物的产量都超过了1950年的水平。节约运动中很多农民通过辛勤劳动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工人则通过积极工作提高生产效率。而增产节约运动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把抗美援朝运动的发展程度引向高潮。另外,增产节约运动具体到各阶层民众所做工作的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农民群众的社会担当意识,才能增强社会各个行业民众的爱岗敬业意识。总之,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使各行各界爱国人士纷纷投入到增产节约的浪潮之中,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旨在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来更好地支持战争物质需要。——摘编自逢大明《抗美援朝运动对新中国社会价值观建设的影响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的史料探究新中国“爱国增产节约运动”,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9.【红色音乐】材料一: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将红色音乐紧密联系革命战争,走向群众,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由于根据地众多条件的限制,中央苏区时期创作的红色音乐作品大都以现有的并且在根据地流行甚广的民间传统音乐或国外音乐的歌调为基础,配上全新的革命歌词。如《八一起义》《秋收暴动歌》《红军纪律歌》(后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作品。1937—1942年的五年间,大批优秀的革命知识分子和音乐工作者涌向抗日民主根据地,红色音乐创作趋于成熟,出现了《黄河大合唱》《解放区的天》等作品,代表了中华民族主流价值观。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体现了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坚持文艺为抗战服务、为政治服务的基本方略。——摘编自梅世昌《红色音乐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红色音乐在两个时期的异同。材料二:1949—1956年的《歌唱祖国》以刚柔并济、抑扬顿挫的旋律表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自豪感。1964年9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以铿锵有力的进行曲式风格,塑造和展现了“红色娘子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勇敢坚强的性格”。1964年10月开始公演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党史为线索,描绘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1969年,殷承宗等人改编并重新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被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制作成唱片,在国际上广为发行。——摘编自张家欣《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红色音乐传播的意义。20.中非交往源远流长材料一

约从11世纪起,中非交往再次走向高潮。东非僧祗城邦国(又称层檀国,今坦桑尼亚)和马达加斯加开始与中国交往。《宋史》中记载了层檀国派使者持国书来华,宋神宗授予他“保顺郎将”封号。中国船舶经由南中国海、红海可抵达埃及亚历山大里亚港。元世祖忽必烈曾派遣使者前往东非马达加斯加岛考察。元代航海家汪大渊曾到非洲,访问了东非的摩加迪沙等地,其足迹达到南纬九度。这时期,中国输往非洲的商品中,瓷器取代丝织品,成为最主要的商品,非洲则主要将香料、象牙等输往中国。考古学家在北非、东非沿海以及赞比亚(非洲中南部内陆国)等地发现宋元陶瓷器的遗址。元代地理学家曾编绘非洲地图,将非洲画成倒三角形,画出了非洲北部有撒哈拉沙漠,南部尖端向着大洋。——摘编自张象《古代中国与非洲交往的四次高潮》材料二

非洲国家与中国交往事件(部分)1955年周恩来在出席亚非会议期间会见埃及等非洲多国代表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立外交关系,埃及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1958年中国首次提出“支持非洲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原则1961年中国与加纳签订经贸协定,派遣农技专家去加纳进行种植活动,并向遭受水灾的索马里提供救济款和国产药品1963年中国派出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1965年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总计达到19个1971年在26届联大关于中国问题的提案投票中,非洲26国投赞成票1970—1976年中国工程队援助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中国与非洲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背景因素。(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20世纪50—70年代中非友好交往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国民党副总统选举的曲折艰难与中国共产党抓住时机发出“五一口号”的深受支持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中共能够正确把握革命形势,争取人民支持,故B项正确;国民党实行的是专制独裁,排除A项;材料与战争结局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政治协商,排除D项。2.答案:C解析:美国政府认为得益于美国的援助,使得在马歇尔离开中国时,国民党政府在军事上的成就和领域上的扩张是登峰造极的。但到1949年时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已经趋于失败和结束,这说明美国支持国民党政府的策略是错误的。美国政府发表的白皮书是在为对华政策的失败做辩护,故选C;中国在1945年就已经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排除A;美国是在为自己做辩护,而非是为了发展中美关系和争夺世界霸权,排除BD。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51年4月1日,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的命令,中国人民银行限期以人民币回收东北银行发行的地方流通券,收兑比价规定为以东北地方流通券9.5元兑换人民币1元,东北银行也改为中国人民银行东北区行”可知,这一举动是为了恢复发展国民经济,A项正确;抗美援朝开始于1950年10月,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与货币乱象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土地改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答案:C6.答案:A解析:根据“到人口调查登记站来申报自己的人口项目”可知反映了人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1953年”可知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材料中的情形可以说明人民拥有了当家做主的权力,故选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在1954年,排除B;计划生育成为社会共识是在八九十年代以后,排除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1956年,排除D。7.答案:A解析:由所学可知,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执行其职权,而1954年10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召开,故政协职能将发生转变,A项正确。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结束,B项排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建立,C项排除;1954年9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再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D项排除。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日内瓦会议上,中美之间有了对话通道,中英之间的贸易渠道也得以建立,这说明日内瓦会有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B项正确;打破新中国外交僵局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改善,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亚洲和世界局势并无关联,排除C项中美对话通道和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周恩来阐述了亚非国家的共同经历、苦难和向往,强调了新中国‘和平发展’的主张,促进了大会的进行及参会国之间的合作”可知,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和平发展的方针得到了与会国的赞赏,推动了大会的进行,树立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故C项正确;材料并非强调亚非各国间的矛盾,而是强调中国和平发展政策的影响,故A项错误;亚非国家大多有着共同的历史经历,“历史问题引发了外交争议”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强调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C。10.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6年我国正处于一五计划时期,而且中苏关系密切,所以年轻男女流行穿着工装裤和前苏联的“布拉吉”,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和苏联的认同,说明服饰发挥认同和归属的社会功能,D项正确;女性流行穿着“布拉吉”体现的是对苏联的认同,但无法体现外交政策转向,排除A项;“决定了个人的审美情趣”的说法过于绝对和夸张,排除B项;工装裤和“布拉吉”并不能体现革命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11.答案:B解析:据材料,新中国一五计划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式,采取不同的计划编制方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还支持农业合作化,说明新中国的“一五”计划不仅学习了苏联模式,而且与中国国情相结合,B项正确;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两种所有制存在,是商品生产的主要前提”“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可知,毛泽东指出经济发展需要允许私有制经济的存在并利用市场价值规律,这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C项正确,1959年中国还未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A项:这一论断无法奠定商品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表述有误,排除B项;20世纪60年代中国仍坚持计划经济模式,这一论断未成为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3.答案:B解析: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1964年初,中央在编制“三五”计划时,将大力发展农业、基本解决人民的吃穿用作为首要任务,目的是恢复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吸取了此前一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忽视农轻重协调发展、忽视改善人民生活的教训,B项正确;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A项;当时中国的经济模式仍然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特别是仍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并未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排除C项;“确保了”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9—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1961年,中共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提高农业比重),减少城市人口以降低粮食负担,因而有这一阶段的上山下乡,故选A;该举措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排除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于1958年提出,强调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与材料所述时间及内容均不吻合,排除C;大量无生产经验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加重了农村地区的负担,无法直接推动农业经济复苏,排除D。15.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国内外形势影响,20世纪60、70年代,上海近20个工厂(车间),涉及轻工、化工和手工业等多个工业门类搬迁至福建三明市,有利于三明的工业布局合理发展,B项正确;奠定工业化建设初步基础的是一五计划的实施,排除A项;旨在应对严峻的经济困难时期与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基本完成不符,排除C项;近20个工厂(车间)的搬迁不能理顺整个福建沿海与内地的各种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6.答案:B解析:A文字风格发生重大改变是表面现象,并不是原因;B材料中对于美国语气的报道发生重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中美关系正常化所影响的,所以能够看出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对于新闻报道产生的影响。选项符合题干的要求;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中美关系正常化,符合国家的利益要求。故选:B。17.答案:(1)做法:干涉朝鲜内战;在中国扶蒋反共;孤立并封锁新中国;单独占领日本并扶植日本发展;阴谋破坏日内瓦会议;策动组织东南亚的军事侵略集团。(2)原因: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新中国是与会五大国之一;新中国与会代表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亚洲问题的唯一合理方案;周恩来等新中国代表的人格魅力。18.答案:(1)材料一属于文献史料,对研究新中国初期的“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新中国刚成立,政权不够稳固;国民经济尚未恢复,财政出现困难;国际背景:帝国主义孤立中国,对中国采取封锁、敌视政策;抗美援朝战争局势发展。(2)示例:“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保障了新中国初期各项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长期战争,经济凋敝,中共中央政治局号召开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各行各业的群众积极响应。“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增强了民众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巩固了新生政权;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爱岗敬业精神以及社会担当意识。综上所述,“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对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凝聚人心,培养高尚的情操具有现实意义。19.答案:(1)同:艺术性与政治性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异:反映的主题不同,前一时期服务于土地革命,后一时期服务于抗日战争;表达的形式不同,前一时期主要借助传统音乐和国外音乐的歌调,后一时期主要是自主创新和彰显民族特色。(2)意义:有利于革命精神的传承;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与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解析:第(1)问,如下图所示:第(2)问,如下表所示:材料有效信息及所学知识意义“表现了……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自豪感”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与发展“塑造和展现了‘红色娘子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勇敢坚强的性格’”有利于革命精神的传承“以党史为线索,描绘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被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制作成唱片,在国际上广为发行”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20.答案:(1)特点:往来历史悠久且一直延续不绝;经济往来为主(后来也有政治和外交交往);和平往来;由间接联系到直接交往。原因:政权稳定,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统治者重视;城市经济发展,商业繁荣,为海上贸易发展奠定基础;文化繁荣,有较强的民族自信力;航海、造船技术发达;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交通发达。(2)影响:有利于冲破美国对中国的封锁;有利于改变中苏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