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一、选择题1.[2023·泰州市高三四模]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苏联的综合国力世界领先。但到了70年代后半期,苏联经济发展陷于困境,国力衰落。有人这样描述当时情景:“商品短缺,通货膨胀十分严重,以致人们寻找短缺商品的时间比工作时间还多。”出现这一变化的现实原因是()A.经济“滞胀”波及社会主义苏联B.商品贸易及货币流通已被取消C.国防力量增长加重国民经济负担D.垦荒与种植玉米违背苏联国情2.[2023·宣城市二模]1989年3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宣布党的目标是建设符合匈牙利民族特点的民主社会主义,实行自由选举,建立多党制,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行所有制改革。由此可知,匈牙利改革()A.利于国内政局的稳定B.开始了东欧剧变的历史进程C.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D.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新路径3.[2023·东北三省四市高三二模]根据1995年统计,非洲有4国一种原料及其简单加工品占出口总额的95%以上,15国三种商品占出口总额的2/3左右。为增加出口滥垦滥采,疯狂扩大种植面积和载畜量,非洲每年仅荒漠化一项就损失约90亿美元。这表明非洲()A.贸易自由化推动了出口增长B.急需国际上的经济技术援助C.环境的退化制约了经济增长D.经济结构落后导致环境退化4.[2023·郑州市高三三模]1959年古巴外交大臣劳尔·罗亚宣布古巴不倾向共产主义阵营,也不倾向资本主义阵营,1960年印尼总统苏加诺强调说,不结盟不是两极化世界的“缓冲地带”,也不是冷战对峙格局中的“中立主义”,它体现的是人类社会的良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古巴导弹危机影响了两国外交政策B.两国竭力在美苏冷战中保持中立C.新兴国家展示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D.两国外交受到不结盟运动的影响5.[2023·德州市高三4月模拟]下图为1945、1955、1965、1975年各大洲的联合国成员国数量所占比例示意图。图中“甲”是()A.非洲B.亚洲C.欧洲D.美洲6.[2023·全国名校高考模拟]下表为1961~1975年苏联农业投入情况表,由此可推知()年份1961~19651966~19701971~1975国家及集体农庄为发展农业投入资金(10亿卢布)6.311.719.5拖拉机(千辆)170235287收割机(千辆)575970载重汽车(千辆)52102187无机肥料(百万吨)164065A.苏联着力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B.苏联经济改革由工业转向农业C.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得以恢复D.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优势地位7.1956年苏共二十大制定“六五”计划规定,五年内生产资料生产增加70%,消费品的生产增加大约60%。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修改了“六五”计划,提出了要在3~4年时间里肉、黄油、牛奶产量赶上美国。这表明当时苏共()A.准确定位美苏差距加快工业发展B.力图消除斯大林模式的负面影响C.试图把工作重心转移至经济建设D.逐步放弃与美国冷战的外交战略8.[2023·泰安市高三四模]下表为1953~1958年苏联粮食产量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苏联()年份苏联粮食产量19538250吨19548560吨195510370吨195612500吨195710260吨195813470吨A.将改革重点放在农业领域B.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C.改变了土地所有权制形式D.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9.下表是有关苏联经济的发展概况。表中现象可用于说明,这一时期苏联()时间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率投资额年均增长率年均社会劳动生产率1981~1985年3.2%3.6%1.0%3.7%2.7%1986~1990年1.8%2.6%0.5%0.3%2.0%1990年-4%-1.2%-2.3%-19%-3%A.突破了斯大林僵化模式B.经济形势日趋恶化C.已经偏离社会主义轨道D.国民经济比例失调10.[2023·九师联盟高三4月质检]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两极格局下,两个头等强国的确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太平洋和东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岛屿和卫星国,但他们并没有仿照英国和法国的做法——瓜分殖民地;这时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即殖民地利用冷战在苏联和美国之间挑拨离间。斯塔夫里阿诺斯旨在说明()A.美苏对待殖民地态度一致B.两极格局下美苏争夺中间地带C.欧亚地区是美苏争夺焦点D.冷战利于殖民地获得民族解放11.下表是1976~2015年七国集团(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变化。由此可以推知()时间1976年1992年2000年2008年2015年比重70%68%66%52.8%47%A.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形成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严重衰退C.新兴国家经济实力增强D.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改变12.[2023·威海市高三二模]下图为1950~1975年苏联各级预算支出占预算总支出的比重。这表明,当时的苏联()A.市场经济成分比重增加B.经济管理体制有所调整C.传统经济结构趋向合理D.地方经济地位日益提升二、非选择题13.[2023·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期中](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泛非主义运动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美国黑人后裔中,这是一场黑色人种的思想启蒙运动,后来发展为争取非洲黑人民族独立的政治运动。1900年7月23日,在亨利·威廉斯的倡导下,来自美国、西印度群岛和非洲的57名代表在伦敦举行第一次泛非会议,泛非主义思潮兴起。泛非主义号召非洲各族跨越民族和地域界限,团结一致,为争取非洲大陆的独立和黑人的自由而共同奋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黑人学者威·杜波依斯的积极推动下,泛非主义运动日益活跃。1919年至1927年先后在巴黎、伦敦、里斯本、纽约等地召开了四届泛非大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泛非主义运动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密切结合,发展成为非洲的群众性政治运动。1974年第6届泛非大会在达累斯萨拉姆召开。大会决议将5月25日定为“泛非日”。泛非主义运动为唤起民族自决,推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促进团结和统一做出了贡献。——摘编自舒运国《泛非主义与非洲一体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泛非主义首先在美洲兴起的原因。(6分)(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二战后“泛非主义”发展为“非洲群众性政治运动”的理解。(8分)(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一、选择题1.[2023·泰州市高三四模]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苏联的综合国力世界领先。但到了70年代后半期,苏联经济发展陷于困境,国力衰落。有人这样描述当时情景:“商品短缺,通货膨胀十分严重,以致人们寻找短缺商品的时间比工作时间还多。”出现这一变化的现实原因是()A.经济“滞胀”波及社会主义苏联B.商品贸易及货币流通已被取消C.国防力量增长加重国民经济负担D.垦荒与种植玉米违背苏联国情由材料“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苏联的综合国力世界领先。但到了70年代后半期,苏联经济发展陷于困境”可知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加强了苏联的国防力量,但进一步加剧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衡,国防力量增长的同时加重了国民的经济负担,故选C项;“滞胀”是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现象,苏联并没有出现通货膨胀,排除A项;“已被取消”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提倡种植玉米,排除D项。2.[2023·宣城市二模]1989年3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宣布党的目标是建设符合匈牙利民族特点的民主社会主义,实行自由选举,建立多党制,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行所有制改革。由此可知,匈牙利改革()A.利于国内政局的稳定B.开始了东欧剧变的历史进程C.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D.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新路径据材料“实行自由选举,建立多党制,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行所有制改革”可知,匈牙利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故选C项;据所学,1989年匈牙利改革后,政局更加不稳定,最终走向了资本主义,排除A项;据所学,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而非匈牙利,排除B项;据材料“建立多党制,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行所有制改革”可知,匈牙利改革已经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而非社会主义建设,排除D项。3.[2023·东北三省四市高三二模]根据1995年统计,非洲有4国一种原料及其简单加工品占出口总额的95%以上,15国三种商品占出口总额的2/3左右。为增加出口滥垦滥采,疯狂扩大种植面积和载畜量,非洲每年仅荒漠化一项就损失约90亿美元。这表明非洲()A.贸易自由化推动了出口增长B.急需国际上的经济技术援助C.环境的退化制约了经济增长D.经济结构落后导致环境退化由材料“一种原料及其简单加工品占出口总额的95%以上”、“为增加出口滥垦滥采,疯狂扩大种植面积和载畜量”可知非洲国家经济结构落后,但为了扩大出口,采取滥垦滥采的手段,导致环境遭到破坏,故选D项;材料强调贸易自由化对非洲经济的消极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非洲发展对国际经济援助的需求,排除B项;由材料可知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作用,而非环境退化影响经济发展,排除C项。4.[2023·郑州市高三三模]1959年古巴外交大臣劳尔·罗亚宣布古巴不倾向共产主义阵营,也不倾向资本主义阵营,1960年印尼总统苏加诺强调说,不结盟不是两极化世界的“缓冲地带”,也不是冷战对峙格局中的“中立主义”,它体现的是人类社会的良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古巴导弹危机影响了两国外交政策B.两国竭力在美苏冷战中保持中立C.新兴国家展示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D.两国外交受到不结盟运动的影响据材料“1959年古巴外交大臣劳尔·罗亚宣布古巴不倾向共产主义阵营,也不倾向资本主义阵营”,可知新兴独立国家强烈表达自己独立自主的愿望,为此推进了不结盟运动,故选C项;1962年爆发古巴导弹危机,排除A项;两国并不只是保持中立,而是要表达自己的声音,排除B项;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才召开,排除D项。5.[2023·德州市高三4月模拟]下图为1945、1955、1965、1975年各大洲的联合国成员国数量所占比例示意图。图中“甲”是()A.非洲B.亚洲C.欧洲D.美洲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代表的洲在联合国成员国数量越来越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1955年到1965年“甲”的饼状面积大增,综合所学可知,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故选A项;综合所学可知,1947年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亚洲加入联合国的时间应该集中在1955年前,排除B项;二战前欧洲基本上为独立国家,联合国创始时欧洲有14个国家,在1955年前欧洲国家基本加入了联合国,后面的饼状面积变化不大,排除C项;联合国创始时美洲就已有22个国家,所以1945年后美洲在联合国的饼状面积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排除D项。6.[2023·全国名校高考模拟]下表为1961~1975年苏联农业投入情况表,由此可推知()年份1961~19651966~19701971~1975国家及集体农庄为发展农业投入资金(10亿卢布)6.311.719.5拖拉机(千辆)170235287收割机(千辆)575970载重汽车(千辆)52102187无机肥料(百万吨)164065A.苏联着力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B.苏联经济改革由工业转向农业C.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得以恢复D.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优势地位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苏联对农业的资金、拖拉机及无机肥的投入不断加大,体现的是苏联对农业的重视,说明苏联希望改变农业落后的面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A项正确。B、C、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7.1956年苏共二十大制定“六五”计划规定,五年内生产资料生产增加70%,消费品的生产增加大约60%。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修改了“六五”计划,提出了要在3~4年时间里肉、黄油、牛奶产量赶上美国。这表明当时苏共()A.准确定位美苏差距加快工业发展B.力图消除斯大林模式的负面影响C.试图把工作重心转移至经济建设D.逐步放弃与美国冷战的外交战略由材料“消费品的生产增加大约60%”、“肉、黄油、牛奶产量赶上美国”可知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扩大了基础消费品和生产,试图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带来的弊端,力图克服斯大林模式的负面影响,故选B项;“准确定位”不符合赫鲁晓夫改革的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苏联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C项;1956年美苏正值冷战时期,“放弃”的说法表述错误,排除D项。8.[2023·泰安市高三四模]下表为1953~1958年苏联粮食产量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苏联()年份苏联粮食产量19538250吨19548560吨195510370吨195612500吨195710260吨195813470吨A.将改革重点放在农业领域B.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C.改变了土地所有权制形式D.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本题考查赫鲁晓夫农业改革,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对比表格数据明显可以看到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故选B项;由材料不能直接得出当时苏联将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的结论,故排除A项;当时苏联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故排除C项;粮食产量的提高并不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故排除D项。9.下表是有关苏联经济的发展概况。表中现象可用于说明,这一时期苏联()时间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率投资额年均增长率年均社会劳动生产率1981~1985年3.2%3.6%1.0%3.7%2.7%1986~1990年1.8%2.6%0.5%0.3%2.0%1990年-4%-1.2%-2.3%-19%-3%A.突破了斯大林僵化模式B.经济形势日趋恶化C.已经偏离社会主义轨道D.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据材料“苏联经济的发展概况”,表中“国民收入年增长率、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投资额年均增长率、年均社会劳动生产率”可知从1981~1990年,苏联经济呈现下滑趋势,经济逐渐恶化,故选B项;依所学,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经济体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苏联经济发展形势,并未涉及苏联经济体制改革,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工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无法得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排除D项。10.[2023·九师联盟高三4月质检]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两极格局下,两个头等强国的确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太平洋和东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岛屿和卫星国,但他们并没有仿照英国和法国的做法——瓜分殖民地;这时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即殖民地利用冷战在苏联和美国之间挑拨离间。斯塔夫里阿诺斯旨在说明()A.美苏对待殖民地态度一致B.两极格局下美苏争夺中间地带C.欧亚地区是美苏争夺焦点D.冷战利于殖民地获得民族解放据材料,“他们并没有仿照英国和法国的做法——瓜分殖民地;这时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即殖民地利用冷战在苏联和美国之间挑拨离间”冷战局势下殖民地势力崛起,这有助于推动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故选D项;据材料“他们并没有仿照英国和法国的做法——瓜分殖民地”,但美苏对待殖民地的具体态度不明,排除A项;材料强调殖民地对抗美苏,未指明美苏争夺中间地带,排除B项;冷战中美苏争夺的焦点在欧洲,排除C项。11.下表是1976~2015年七国集团(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变化。由此可以推知()时间1976年1992年2000年2008年2015年比重70%68%66%52.8%47%A.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形成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严重衰退C.新兴国家经济实力增强D.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改变由图表可得,七国集团1976~2015年间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逐渐降低,这说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在逐步增强,导致其比重相对下降,故选C项;两极格局解体之后,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形成,还处于多极化趋势加强的阶段,排除A项;9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而不是严重衰退,排除B项;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依然存在,D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12.[2023·威海市高三二模]下图为1950~1975年苏联各级预算支出占预算总支出的比重。这表明,当时的苏联()A.市场经济成分比重增加B.经济管理体制有所调整C.传统经济结构趋向合理D.地方经济地位日益提升根据题干柱状图可知,苏联在1950年到1975年之间(大致处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从整体来看,中央预算支出呈下降趋势,而加盟共和国预算支出呈增长趋势,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苏联在此时间段内,不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故选B项;题干柱状图展示的是中央预算支出与加盟共和国预算支出的占比情况,与“市场经济”无关,排除A项;经济结构一般涉及的是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与题干柱状图内容无关,排除C项;根据题干柱状图可知,加盟共和国预算支出从整体来看呈增长趋势,但是其趋势并不是逐年增长,而是有升有降,并不能推断出“地方经济地位日益提升”的结论,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2023·山东省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