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1.(2022·辽宁锦州期末)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税起征点为800元,而2018年全国人大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税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并进行包括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在内的专项附加扣除。这一变化表明()A.国民收入得到普遍提高B.个税征收制度更加完善C.对外贸易总额极大增长D.国民贫富差距不断拉大2.(2022·河南内乡)唐朝两税法把以往的“非法赋敛”并入两税,纳入中央的控制范围;中央没有确定全国统一的税率,而是改用摊派赋税的办法;中央派人确定各州税额并划分其上供、送使、留州份额。两税法的这些规定()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权的控制B.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C.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解决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3.(2023·湖南岳阳)经过不断改革,20世纪90年代,我国形成了内资企业适用《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外资企业适用《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内外有别”的税制下,虽然内外资企业的法定名义税率统一为33%,但由于外资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实际税负仍然是“内重外轻”的“双轨制”运行模式。这反映出当时我国()A.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B.经济体制开始转轨C.企业的经营权逐渐放宽D.税制改革亟待深化4.(2023·吉林白山)康熙时期,苏州阊门外的踹坊工匠“从前数有七八千余”,到雍正七年增至万余人,“皆系外来单身游民”。这一变化()A.表明匠籍制度已经被废除B.加剧了当时的人地矛盾C.反映出资本主义开始萌芽D.得益于赋税制度的调整5.(2023·浙江温州)据史料记载:“通府州县十岁中夏税秋粮存留起运额若干,均徭、里甲、土贡雇募加银额若干,通为一条,总征而均支之也。”上述赋役制度()A.缓解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B.改变了战国以来的征税标准C.推动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D.彻底废除长期存在的人头税6.(2023·齐齐哈尔恒昌中学)算赋是秦汉时政府向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汉朝规定,“人出一算,算百二十钱,惟贾人与奴婢倍算(即加倍征收算赋)”“人有产子者,勿算三岁”“今诸怀妊……复(古时免除赋税徭役称复——作者注)其夫,勿算一岁”“年八十复二算(家中有八十岁以上老人,免除二个人的算赋)”。这些政策说明汉政府()A.注重发挥赋税的社会功能B.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利用赋税调节收入的分配D.将“人文关怀”政策化7.西汉陆贾说:“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吸取这一教训,西汉初年的做法是 ()A.奉行儒学,以德治民B.清静无为,与民休息C.设中朝官,强化君权D.封诸侯王,因俗而治8.鸦片战争后办理中西交涉的中国官员并不了解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对国家主权的损害之大,反以为有许多便利。这一现象说明()A.利益均沾符合中国利益B.协定关税有利外贸稳定C.清朝官员贪污腐败无能D.中国官员囿于传统知识9.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中期()A.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10.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在所谓“北伐告成”之际,发表了对外宣言,要求同各国重订新约。7月,美国首先与南京国民政府订立新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随后南京国民政府陆续与意、英、法等国缔结类似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 ()A.有利于提高民族工业的竞争力B.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C.标志着中国关税自主的实现D.主要得益于中国对外战争的胜利11.更赋,是汉朝的制度,成年男子均须为政府服徭役,共有三种,即正卒、戍卒、更卒。更卒之役是每人每年须在本地为地方官府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这一做法()A.成为汉朝敛财的重要途径B.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C.反映了汉朝商品经济发达D.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12.有学者指出:“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南京条约》中我们近年来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他们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对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D.国家主权意识淡薄二、综合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英《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英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经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从此以后,直到1931年国民党政府乞求帝国主义国家取得形式上的关税自主权为止,中国的海关税则,非经帝国主义国家一致同意,不得更改。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同意“海关聘用英、法、美三国人员帮办税务”,中国海关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19世纪70年代后,收回关税主权的呼声渐起。如郑观应提出“收我利权,富我商民,酌盈剂虚,莫要于此”;张謇不仅著书立说,还发起成立“主张国际税法平等会”,敦促巴黎和会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摘编自夏保国《中国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与收复》材料二1985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部《进出口税则》,明确指出了关税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进出口税则》采用了当时国际上通用的、比较科学的商品分类目录,将进口税设最低和普通两栏。从1985年到1991年,根据各种情况变化,我国对税率进行了多次小范围的调整,先后调低了83种进口商品的税率,调高了14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摘编自曹泉《中国关税政策效应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晚期关税征收的主要变化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关税政策的基本特点,并概括影响关税征收的因素。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1.(2022·辽宁锦州期末)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税起征点为800元,而2018年全国人大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税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并进行包括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在内的专项附加扣除。这一变化表明()A.国民收入得到普遍提高B.个税征收制度更加完善C.对外贸易总额极大增长D.国民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国家提高了个税起征点,随着普通民众生活成本的增加,政府又增加了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这表明我国的个税征收制度更加完善,B项正确;A项只体现了材料的部分信息,排除;C项由材料信息推断不出来,排除;个税起征点的调整不能说明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排除D项。故选B项。2.(2022·河南内乡)唐朝两税法把以往的“非法赋敛”并入两税,纳入中央的控制范围;中央没有确定全国统一的税率,而是改用摊派赋税的办法;中央派人确定各州税额并划分其上供、送使、留州份额。两税法的这些规定()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权的控制B.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C.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解决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两税法把以往的“非法赋敛”并入两税,纳入中央的控制范围,中央确定各州税额并划分其上供、送使、留州份额,也即中央决定和控制税收项目、额度、收入分配,说明两税法的实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权的控制,A项正确;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排除B项;两税法使农民人身控制松弛是因为征税标准的变化,而不是其内容和权重,排除C项;“解决了”说法不恰当,排除D项。故选A项。3.(2023·湖南岳阳)经过不断改革,20世纪90年代,我国形成了内资企业适用《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外资企业适用《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内外有别”的税制下,虽然内外资企业的法定名义税率统一为33%,但由于外资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实际税负仍然是“内重外轻”的“双轨制”运行模式。这反映出当时我国()A.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B.经济体制开始转轨C.企业的经营权逐渐放宽D.税制改革亟待深化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90年代,名义上内外资企业法定上税率是统一的,但外资企业享受了税收优惠,我国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在实际上并不统一,这不利于内资企业的发展,说明我国的税制改革亟待深化,故选D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内改革,故排除A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开始转轨,故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4.(2023·吉林白山)康熙时期,苏州阊门外的踹坊工匠“从前数有七八千余”,到雍正七年增至万余人,“皆系外来单身游民”。这一变化()A.表明匠籍制度已经被废除B.加剧了当时的人地矛盾C.反映出资本主义开始萌芽D.得益于赋税制度的调整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工匠数量大量增加,而且是来源于外地,这种变化主要是受到清代废除人头税的影响,即摊丁入亩政策的影响,因此得益于赋税制度的调整,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匠籍制度已经被废除,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人地矛盾,排除B项;明朝中后期已经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而且材料中也体现不出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5.(2023·浙江温州)据史料记载:“通府州县十岁中夏税秋粮存留起运额若干,均徭、里甲、土贡雇募加银额若干,通为一条,总征而均支之也。”上述赋役制度()A.缓解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B.改变了战国以来的征税标准C.推动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D.彻底废除长期存在的人头税解析:根据材料“通府州县十岁中夏税秋粮存留起运额若干,均徭、里甲、土贡雇募加银额若干,通为一条,总征而均支之也”可判断,上述赋役制度指的是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这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一条鞭法是明朝的制度,排除A项;两税法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排除B项;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排除D项。故选C项。6.(2023·齐齐哈尔恒昌中学)算赋是秦汉时政府向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汉朝规定,“人出一算,算百二十钱,惟贾人与奴婢倍算(即加倍征收算赋)”“人有产子者,勿算三岁”“今诸怀妊……复(古时免除赋税徭役称复——作者注)其夫,勿算一岁”“年八十复二算(家中有八十岁以上老人,免除二个人的算赋)”。这些政策说明汉政府()A.注重发挥赋税的社会功能B.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利用赋税调节收入的分配D.将“人文关怀”政策化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有关算赋的规定在三个方面具有导向作用,即重农抑商、鼓励生育、敬老养老,这些都是发挥赋税社会功能的体现,A项正确;B、C、D三项均体现了其中的一项功能,但不全面,均排除。故选A项。7.西汉陆贾说:“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吸取这一教训,西汉初年的做法是 ()A.奉行儒学,以德治民B.清静无为,与民休息C.设中朝官,强化君权D.封诸侯王,因俗而治解析:西汉陆贾提出秦朝的教训是“举措太众、刑罚太极”,也就是统治者做了太多的事情,而且刑罚过重,为吸取教训应该无为而治,宽刑薄税,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意不一致,不是题干要表达的主张,故排除。8.鸦片战争后办理中西交涉的中国官员并不了解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对国家主权的损害之大,反以为有许多便利。这一现象说明()A.利益均沾符合中国利益B.协定关税有利外贸稳定C.清朝官员贪污腐败无能D.中国官员囿于传统知识解析:鸦片战争后办理中西交涉的中国官员并不了解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说明晚清政府官员对于西方外交知识的不熟悉,中国官员囿于传统知识,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B项中协定关税是破坏中国外贸自主权;C项中清朝官员贪污腐败无从体现。9.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中期()A.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解析:根据题干中“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可知土地制度的变化影响了赋税制度的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由于严重的土地兼并而导致赋税的改革,而不是赋税改革缓解土地兼并,故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体现政府增收的途径,故排除C项;题干中是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而不是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故排除D项。10.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在所谓“北伐告成”之际,发表了对外宣言,要求同各国重订新约。7月,美国首先与南京国民政府订立新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随后南京国民政府陆续与意、英、法等国缔结类似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 ()A.有利于提高民族工业的竞争力B.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C.标志着中国关税自主的实现D.主要得益于中国对外战争的胜利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经过“改订新约”的措施,在收回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外国商品的进口关税,在市场竞争中有利于提高民族工业的竞争力,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改订新约”并没有扭转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才真正获得关税自主权,C项错误;“北伐告成”是反对国内北洋军阀的军事斗争,D项错误。11.更赋,是汉朝的制度,成年男子均须为政府服徭役,共有三种,即正卒、戍卒、更卒。更卒之役是每人每年须在本地为地方官府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这一做法()A.成为汉朝敛财的重要途径B.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C.反映了汉朝商品经济发达D.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解析:材料“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这一做法有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故B项正确。这一做法是政府拿到钱后雇人服役,而不是成为政府敛财的主要手段,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商品经济发达,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这一做法促进了汉初经济逐渐恢复,故D项错误。12.有学者指出:“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南京条约》中我们近年来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他们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对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D.国家主权意识淡薄解析:《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严重践踏了我国的关税自主权和司法主权,当时清朝统治者轻看这一点,说明他们主权意识淡薄,故D项正确。如果为了防范西方的经济侵略,那更应当重视商品的关税问题,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的主要意图,如果是抚夷,那对五口通商也不该痛心,故排除;当时还没有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排除C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