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元诗中,诗人对屈原既有肯定与同情,也有不赞同。元诗肯定屈原,主要是肯定其忠贞爱国的志行与高洁的人格。元诗对屈原忠贞爱国的肯定随处可见,如王旭《读〈离骚》》中的“奸骨百年尘共朽,忠名千古日月光”,秦衡《题燕穆之楚江秋晓图》中的“愧我无才重吊屈,忠魂千古有谁招”,而王沂的《题屈原渔父图》则点出了屈原的“眷眷乡国心”,刻画了其至死不忘故国的忠贞形象。元诗对屈原的不赞同主要是反对其“独醒”、自沉汨罗。反对其“独醒”的元诗并不少见,如“一尊正候陶征士,莫学三闾爱独醒”(《次韵简苏昌龄学士仲铭禅师》)。反对其自沉汨罗的士人自古有之,仅汉代就有贾谊、司马迁、扬雄、班固等人,但元代诗人表现得更加直接,喊出了“君莫学屈原,空葬江鱼腹”(于立《题醉卧图》)的话语。元代诗人对屈原志行及人格的肯定,对其遭遇的同情等,大多历代有之,并无新意。而对屈原“独醒”、自沉汨罗的反对,并非元代独有的,前代也有,后世也会有。在元代,儒生的地位一落千丈,儒生不仅没有稳定的入仕之路,还被种种不平的措施压制。元代科举时废时行,曾被废弃长达七十余年;恢复之后,又分榜取士,即使中举,也仍然没有出头之日。于是,士人们便认为“归隐山林”或“饮酒自醉”才是生存之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元代文人在诗中否定屈原“独醒”自沉汨罗也就不足为奇了。元人对屈原的志行虽有不赞同,但对屈原的作品十分喜爱和推崇。元代理学家吴澄就曾说,孔孟而下,人们乐传以屈原为首的数十君子之文。元人读《离骚》,在当时是随处可见的。元诗也可佐证,如“一灯深夜读《离骚》”(周霆震《戏笔》),“柴门尽日无人到,读罢《离骚》更煮茶”(李源道《暮春即事》)。元代诗人不仅喜爱读《离骚》,在创作上也有意学《离骚》。元初诗风承宋末,或承继四灵、江湖诗派,流于浮浅;或继承江西诗派,调字酌句,争奇斗怪。元人认识到这种流弊之后,主张“宗唐复古”,即古体宗汉魏晋,近体宗唐,以期扭转风气,这几乎是学界公认的。但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元人认为只有自然而然地表达性情,才能进一步破除元诗模拟、浮浅之风,所以主张由汉魏上溯到风、骚,继承风、骚中的“性情之真”与“性情之正”。所谓“性情之真”即“性情流出,自然而然”(吴澄《王实翁诗序》),所谓“性情之正”即“哀而不伤”(《论语》),怨而不怒。屈原的作品不仅得“性情之真”,也得“性情之正”。如朱熹所言,屈原的作品虽然辞旨“怨怼激发”,然“皆生于缝继恻怛,不能自已之至意”,是一种自然流出,不能自已的真挚情感。屈原的作品也并不是“怨君”,而是寄寓了其“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在客观上可以起到“正人心”的作用,合乎儒家“吟咏性情之正”的诗教理想。元人也看到了这一点,如吴澄虽然认为诗“古祖汉,近宗唐”(《胡助诗序》),但其也认为《诗》《骚》“性情流出,自然而然”,所以他说“言诗,颂、雅、风、骚尚矣”(《诗府骊珠序》)。元代诗人不仅在诗学理论上主张人们学《离骚》,也进行了创作。据学者统计,元代诗人创作了将近340首骚体诗,占元代骚体作品总数的一半以上。元代诗人肯定与同情屈原,不赞同其“独醒”、自沉汨罗,而对其作品十分喜爱和推崇。(摘编自陈静《元诗与楚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诗中,诗人对屈原有肯定与同情,元诗主要是肯定屈原忠贞爱国的志行与高洁的人格。B.与汉代的贾谊、司马迁、班固等人相比,元代诗人在反对屈原自沉汨罗上表现得更加直接。C.元代诗人反对屈原“独醒”、自沉汨罗,原因就在于元代科举被废弃而士人们无入仕之路。D.元代诗人在诗学理论上肯定了《离骚》的“性情之真”与“性情之正”,还创作了骚体诗。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将元诗对屈原的肯定、同情与元诗对屈原的不赞同进行对比,论证了元代诗人的复杂心理。B.文章列举元人读《离骚》的例子,论证了元代诗人虽喜爱读《离骚》,但对屈原的志行不赞同。C.文章运用引证法,除了大量引用元代诗句外,还引用了朱熹等人的言论,说理透彻,有说服力。D.文章整体上采用总—分—总式结构,首先提出论题;然后展开分析,深入论证;最后总结得出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史上,并不是只有元代有人反对屈原“独醒”、自沉汨罗,其他朝代也有人反对。B.元初诗风承宋末,或承继四灵、江湖诗派,争奇斗怪;或继承江西诗派,流于浮浅。C.元人主张“宗唐复古”,以期扭转风气;但也有部分元人主张由汉魏上溯到风、骚。D.屈原的作品得“性情之真”“性情之正”,在客观上可以起到“正人心”的作用。〖答案〗1.C2.C3.B〖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C.“原因就在于元代科举被废弃而士人们无入仕之路”以偏概全,原文是“在元代,儒生的地位一落千丈,儒生不仅没有稳定的入仕之路,还被种种不平的措施压制。元代科举时废时行,曾被废弃长达七十余年;恢复之后,又分榜取士,即使中举,也仍然没有出头之日。于是,士人们便认为‘归隐山林’或‘饮酒自醉’才是生存之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元代文人在诗中否定屈原“独醒’、自沉汨罗也就不足为奇了”可见原因是多方面的。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将元诗对屈原的肯定、同情与元诗对屈原的不赞同进行对比”错误,原文说的是“元代诗人对屈原志行及人格的肯定,对其遭遇的同情”“元诗对屈原的不赞同主要是反对其‘独醒’、自沉汨罗”。B.“论证了元代诗人虽喜爱读《离骚》,但对屈原的志行不赞同”错误,应是论证了“元人对屈原的作品十分喜爱和推崇”。D.“首先提出论题”“最后总结得出观点”错误,应该是“首先提出观点”“最后总结,重申观点”。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元初诗风承宋末,或承继四灵、江湖诗派,争奇斗怪;或继承江西诗派,流于浮浅”张冠李戴,原文是“元初诗风承宋末,或承继四灵、江湖诗派,流于浮浅;或继承江西诗派,调字酌句,争奇斗怪”。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对许多人来说,特别是在发达经济体中,使用野生物种听起来好像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的事。但是对于部分国家的人来说,使用野生物种却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常常没有意识到正如此频繁地使用野生物种制品。事实上,利用野生物种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生活与野生动植物之间联系密切,我们吃的鱼、服用的止咳药当中的某一味草药,很可能来自野生物种。甚至我们使用的木质家具,曾经或许也是一棵生长在野外的参天大树。甚至我们从大自然当中获得的快乐与灵感,比如观察野生动物,也是野生物种的另一种用途。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发布的《2019年全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的直接开发是导致100万种动植物面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许多物种将在未来几十年内灭绝。这给人类敲响了警钟,我们的一些行为正在伤害野生物种,几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依赖其中一些物种提供的食物、衣服、住所等。换言之,我们人类一直在利用野生物种来满足我们的需求。然而当我们破坏自然的同时,我们也在伤害我们自己——我们关于使用野生物种的政策和决定对我们的健康、粮食安全、生计和总体福祉都有影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再也不应该吃鱼,不能吃止咳药或是使用其他材料来建造我们的房屋,我们迫切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健全且不断更新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确保人类对野生物种的使用是可持续的。(摘编自《野生物种的可持续利用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材料二: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近10年来,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推动就地与迁地保护,有序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估,实施最严格执法监管,持续提升社会参与度和公众意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2021年10月,我国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会议通过《昆明宣言》,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注入了强劲动力。截至2021年,我国已建立近万处自然保护地,约占陆城国土面积的18%,提前达到17%的“爱知目标”。不断建立植物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以及种质资源库、基因库等,迁地保护体系日趋完善。近年来,东北虎、东北豹、亚洲象、朱鹮等物种数量明显增加,曾经野外消失的麋鹿总数已突破8000只,112种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实现野外回归。完善就地与迁地保护体系、创新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中国实践,为全球保护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恢复脆弱地区生态提供了宝贵经验。(摘编自《守护生物多样性我国提前达到17%的“爱知目标”》)材料三:保护生物多样性,人类需要有进有退。所谓进,是主动帮助濒危的动植物,让它们能够重新适应物竞天择的大自然;所谓退,就是把生存空间还给生物,让它们休养生息。这“一进一退”的努力,中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而其中最根本的硬道理就是发展,是舍得而且有能力为生态文明花钱,包括短期内看不到回报的钱。保护生物多样性事关人类家园的终极存亡,世界各国在目标上没有分歧,可是怎样承担责任,怎样把资金和技术引流到发展中国家,怎样补贴那些为了全球生态牺牲经济利益的地方,必然会有分歧和博弈,需要真诚地沟通和合作。所有人都知道:这条路不走不行,半途而废也不行。在这个全球共识基础上,相信我们终将形成一套有智慧的行动方案。(摘编自《在全球共识基础上形成有智慧的行动方案》)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是所有国家的人都非常频繁地使用野生物种制品,但人类社会避免不了要利用野生物种,我们的生活与野生动植物之间联系密切。B.《2019年全球评估报告》指出100万种动植物灭绝了,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的直接开发,这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应该引起重视。C.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取得积极成效。近年来,东北虎、朱鹮等物种数量明显增加,一些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实现野外回归。D.保护生物多样性事关人类家园的终极存亡,世界各国在目标上没有分歧,但在怎样承担责任上会有分歧和博弈,需要沟通和合作。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从野生动物身上获得的快乐与灵感比从野生植物身上获得的要多一些。B.中国创新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实践,为全球恢复脆弱地区生态提供了经验。C.中国审议通过并发布的《昆明宣言》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注入了强劲动力。D.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所以人类需要有进有退。6.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上述材料提供了哪些建议和借鉴?请简要概括。〖答案〗4.B5.B6.①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健全且不断更新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确保人类对野生物种的使用是可持续的,防止人类的直接开发和利用而导致动植物灭绝。

②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就地与迁地保护,有序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估,实施最严格执法监管。

③达成全球共识,制定行动方案。做到有进有退,主动帮助濒危的动植物,让它们能够重新适应物竞天择的大自然;把生存空间还给生物,让它们休养生息。〖解析〗【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指出100万种动植物灭绝了”错误,原文说“《2019年全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的直接开发是导致100万种动植物面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许多物种将在未来几十年内灭绝”。原文是“面临灭绝”而非“灭绝了”。故选B。【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比从野生植物身上获得的要多一些”错误,无中生有,原文只说“甚至我们从大自然当中获得的快乐与灵感,比如观察野生动物,也是野生物种的另一种用途”。C.“中国审议通过并发布”错误,原文是“我国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会议通过《昆明宣言》”,原文只说“通过”,并未说“发布”。D.“所以人类需要有进有退”错误,原文只说“保护生物多样性,人类需要有进有退。所谓进,是主动帮助濒危的动植物,让它们能够重新适应物竞天择的大自然;所谓退,就是把生存空间还给生物,让它们休养生息。这‘一进一退’的努力,中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故选B。【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我们迫切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健全且不断更新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确保人类对野生物种的使用是可持续的”“人类的直接开发是导致100万种动植物面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许多物种将在未来几十年内灭绝”,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健全且不断更新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确保人类对野生物种的使用是可持续的,防止人类的直接开发和利用而导致动植物灭绝。“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近10年来,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推动就地与迁地保护,有序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估,实施最严格执法监管,持续提升社会参与度和公众意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就地与迁地保护,有序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估,实施最严格执法监管。“保护生物多样性,人类需要有进有退。所谓进,是主动帮助濒危的动植物,让它们能够重新适应物竞天择的大自然;所谓退,就是把生存空间还给生物,让它们休养生息。……在这个全球共识基础上,相信我们终将形成一套有智慧的行动方案”,达成全球共识,制定行动方案。做到有进有退,主动帮助濒危的动植物,让它们能够重新适应物竞天择的大自然;把生存空间还给生物,让它们休养生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个幸运的贼莫泊桑他们坐在巴比佐恩一家旅馆的餐厅里,老画家讲起了他的故事:那晚,我们三个年轻人在索里尔家聚餐,最后都喝得有几分醉意了。普瓦特文头脑还比较清醒点儿,索里尔仰面朝天地躺着,讨论什么战争和皇帝的服装之类的事情,说着说着他突然一跃而起,拿出他收藏的轻骑兵制服穿在身上,然后又拿出一套掷弹兵的制服让普瓦特文穿上,普瓦特文说什么也不肯穿,但我俩硬给他套上了。我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甲胄骑士,待一切都准备停当以后,索里尔大声地说:“既然我们都当了军人,就让我们喝得像军人的样子。”我们拿出大碗,再次开宴。尽管已喝得酩酊大醉,我还是说:“静一静,我敢保证我听见了画室里有人走动的声音。”“有贼!”索里尔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唱起马赛进行曲:“拿起武器,公民们!”然后他从墙上摘下几件武器,我得到的是一把火枪和一把长剑,普瓦特文拿着一支上着刺刀的长枪,索里尔没有找到称心的武器,抓起一把手枪插到皮带上,还握着一把大板斧,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画室的门。当我们走到画室中央的时候,索里尔说:“我是将军,你是甲胄骑士,负责切断敌人的退路。你掷弹兵,做我的护卫。”我们查看了画室的每一个角落,足足查了有20分钟也没找到任何可疑之处。普瓦特文认为应该检查碗橱。由于碗橱很深,里面很暗,我端着蜡烛过去查看,可把我吓坏了,一个人,一个活人站在里面往外看我,我马上镇定下来,忽地一下子就把柜门锁上了。然后我们退后商量对策。我们各有各的想法:索里尔想用烟呛,普瓦特文想用饥饿制服,我是想用炸药炸。最后我们还是采纳了普瓦特文的意见。我们把酒和烟拿到画室来,坐在碗橱前,为俘虏的健康开怀畅饮。我们又饮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酒,索里尔建议把俘虏押出来瞧一瞧。“对!”我大声附和。我们抓起武器,一起朝碗橱疯狂地冲去,索里尔端着没有上子弹的手枪冲在前面,普瓦特文和我像疯子似的叫嚷着跟在后面。打开柜门押出俘虏。那是个白发苍苍、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老头。我们将他捆上,放在椅子上,他没吭声。“我们审讯这个恶棍。”索里尔厉声说。我也认为应该审讯这个家伙,普瓦特文被任命为辩护人,我被任命为执行人。最后俘虏被判处死刑。“现在就枪毙他!”索里尔说,“不过,不能让他不做忏悔就死啊,”他又有所顾虑地加了一句,“我们去给他请一个神父来。”我没同意,深夜不便去打扰神职人员,他们让我代为行使神父的职权,并立刻命令俘虏向我忏悔罪过。老人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他不知道我们是哪类暴徒,开口讲话了,声音空洞沙哑:“你们要杀死我吗?”索里尔逼他跪下,由于心虚,他没有给俘虏施洗礼,只往他头上倒了一杯兰姆酒,然后说:“坦白你的罪过吧,不要把它带到另一个世界去。”“救命啊!救命!”那老头在地板上边打滚边拼命地号叫,怕他吵醒邻居,我们塞住了他的嘴。“来,我们把他结果了吧。”索里尔不耐烦地说。他用手枪对准老头勾动了扳机,我也勾了扳机,可惜我们俩的枪没有子弹,只听枪空响了两下,在一旁看着的普瓦特文说:“我们真有权力杀死这个人吗?”“我们不是已经判处他死刑了吗?”索里尔说。“那倒是,不过我们没有权力枪毙一个公民,我们还是把他送到警察局去吧。”我们同意了。那个老头不能走路,我们把他绑到一块木板上,把他抬到了警察局。局长认识我们,知道我们爱搞恶作剧,但认为闹得有点过分,笑着不让我们把在押犯抬进去。索里尔非要往里抬,局长沉下脸来,让我们不要再发傻了,赶快回家去清醒一下头脑。无奈我们只好把他再抬回索里尔的家。“我们拿他怎么办呢?”我问道。“这个可怜的家伙一定很累了!”普瓦特文怜悯地说。他看上去已经半死了,我也不禁来了恻隐之心,把他嘴里塞的东西掏了出来。“喂,你感觉怎么样啊?”我问他。“哎呀,我实在受不了。”他呻吟着。这时索里尔的心也软了下来,给他松了绑,开始像对一个久别的老朋友一样款待起来。我们马上斟满了几碗酒,递给我们的俘虏一碗,他连让都没让,端起碗一饮而尽。我们几人觥筹交错痛饮起来。那老人真是海量,比我们三个人加在一起还能喝。天蒙蒙亮时,他站起来心平气和地说:“我得告辞了。”我们再三挽留,但他坚持不依,我们怀着惋惜的心情送他至门口,索里尔高举着蜡烛说:“你的晚年可要当心啊!”(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敢保证我听见了画室里有人走动的声音”这句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后面捉贼的故事。B.普瓦特文语言不多,前后说了两句话,却都影响了“我们”的行为,与开头写他“比较清醒点”相呼应。C.小说对“一个幸运的贼”(老头)着墨不多,个性也就不够鲜明,但他是小说主人公,推动着情节的发展。D.老头告辞,三人“再三挽留”也未能如愿,只能“惋惜”地“送他至门口”,这与前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8.契诃夫在谈到短篇小说创作的体会时说:“短篇小说的首要魅力是朴素和诚恳。”这篇小说的“朴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9.小说情节在后面出现逆转,出乎意料,其实文中已多次暗示,文中有哪些暗示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7.C8.①叙述形式朴素。作者用讲故事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叙述平易自然,娓娓道来,结尾出人意料,但又合情合理。②叙述内容朴素。小说通过叙述三个年轻人把一位老年人(所谓的“贼”)捆绑、审判并“处决”,最后又与他觥筹交错、依依惜别的荒唐而滑稽可笑的举动,揭示人的善良本性的主题。9.①小说开头写三人都有点儿醉意,但“唯有普瓦特文头脑还比较清醒点儿”,而在“审判”贼的时候,他刚好担任了辩护人。②在贼被“判处”死刑之后,普瓦特文又提议送警察局并真的去了警察局。③警察局长知道他们爱搞恶作剧就让“我们不要再发傻”“快回家去”。〖解析〗【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他是小说主人公”说法有误。从情节上看,小说以三个醉汉的场面描写开篇,“三个醉汉”是小说中的主要活动者,是小说的主人公,贯穿了举行宴会、穿军装、再次开宴、抓贼、审贼等情节。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小说开头,作者以“他们坐在巴比佐恩一家旅馆的餐厅里,老画家讲起了他的故事”这种我们熟悉的讲故事的开头自然地展开故事,并且后文中“那晚,我们三个年轻人在索里尔家聚餐,最后都喝得有几分醉意了”“尽管已喝得酩酊大醉,我还是说:‘静一静,我敢保证我听见了画室里有人走动的声音。’”“我们查看了画室的每一个角落”“我端着蜡烛过去查看,可把我吓坏了,一个人,一个活人站在里面往外看我,我马上镇定下来,忽地一下子就把柜门锁上了。然后我们退后商量对策”“打开柜门押出俘虏。那是个白发苍苍、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老头”“我们把他绑到一块木板上,把他抬到了警察局”“无奈我们只好把他再抬回索里尔的家”“我们几人觥筹交错痛饮起来”这些事情的发展都是随着时间顺序依次进行下去的,在这里作者并没有采用倒叙、插叙之类的特殊手法。而且,文章结尾这个贼“站起来心平气和地说:‘我得告辞了。’”虽然看似出人意料,但文章标题“幸运”已有所揭示,且行文中间已多次出现“由于心虚”“普瓦特文怜悯地说”“我也不禁来了恻隐之心”等表示我们心软等语句,所以这个结局也合情合理。所以,文章的叙述形式朴素平实。小说想要表现人性善良的主题,却并没有刻意制造人性巨大的冲突矛盾,而是通过三个画家酒醉扮演军士,发现贼并戏弄他这样生活中“不那么寻常”的寻常小事来引出。而在后文,他们虽然喝醉了,但他们的法制观念没有让他们干出更荒唐的事情,在受到警察局长训斥,回家后酒醒了,他们的善良本性也觉醒了,还宴请这个贼畅饮了一顿。文章的主题就在这几个普通人在一天晚上对待一个普通老贼的态度转变中淡淡道出。因此,文章的叙述内容也是朴素真诚的。【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文章开头,根据“然后又拿出一套掷弹兵的制服让普瓦特文穿上,普瓦特文说什么也不肯穿,但我俩硬给他套上了”“我们各有各的想法:索里尔想用烟呛,普瓦特文想用饥饿制服,我是想用炸药炸。最后我们还是采纳了普瓦特文的意见”“普瓦特文被任命为辩护人,我被任命为执行人。最后俘虏被判处死刑”“索里尔说,‘不过,不能让他不做忏悔就死啊,’他又有所顾虑地加了一句”可知,在这场闹剧中,我们有一个“头脑还比较清醒点儿”的普瓦特文,并且担任的是站在被告一方的辩护人,不至于让事态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下去。文章中间,根据“索里尔逼他跪下,由于心虚,他没有给俘虏施洗礼,只往他头上倒了一杯兰姆酒,然后说”“他用手枪对准老头勾动了扳机,我也勾了扳机,可惜我们俩的枪没有子弹,只听枪空响了两下,在一旁看着的普瓦特文说:‘我们真有权力杀死这个人吗?’”“那倒是,不过我们没有权力枪毙一个公民,我们还是把他送到警察局去吧”可知,虽然在他们的审判下贼被“判处”死刑,但他们却也能认识到自己并没有滥用私刑的权利,因此普瓦特文又提议送警察局并真的去了警察局,使得这个贼逃过私刑。文章后面,根据“局长认识我们,知道我们爱搞恶作剧,但认为闹得有点过分,笑着不让我们把在押犯抬进去”可知他们送的这个贼虽然是真贼,但因为警察局长知道他们爱搞恶作剧的固有认知,就让“我们不要再发傻”“快回家去”,使得贼免遭牢狱之灾,并有了后文“‘这个可怜的家伙一定很累了!’普瓦特文怜悯地说”“他看上去已经半死了,我也不禁来了恻隐之心”“这时索里尔的心也软了下来,给他松了绑,开始像对一个久别的老朋友一样款待起来”的转机。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子夫同母弟卫青,其父郑季,本平阳县吏,给事侯家,与卫媪生青,冒姓卫氏。青长,为侯家骑奴。五年,匈奴右贤王数侵扰朔方。天子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与诸部将凡十余万人击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兵远不能至饮酒醉。卫青等兵出塞六七百里,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得右贤畜数近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属焉。六年春二月,大将军青出定襄,击匈奴。以翕侯赵信为前将军,卫尉苏建为右将军,郎中令李广为后将军,咸属大将军,斩首数千级而还,休士马于定襄、云中、雁门。六年夏四月,卫青复将六将军出定襄击匈奴,斩首虏万余人。右将军建、前将军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与战一日余,汉兵且尽。信故胡小王,降汉,汉封为翕侯,及败,匈奴诱之,遂将其余骑八百降匈奴。建尽亡其军,脱身亡,自归大将军。议郎周霸曰:“自大将军出,未尝斩裨将。今建弃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军正闳、长史安曰:“不然。兵法‘小敌之坚,大敌之禽也’。今建以数千当单于数万,自归而斩之,是示后无反意也。不当斩。”大将军曰:“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咸,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诛于境外。而具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以见为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军吏皆曰:“善。”遂囚建,诣行在所。四年,大将军青既出塞,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大将军出塞千余里,度幕,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可万骑。会日且入,大风起,砂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自度战不能如汉兵,单于遂乘六骡,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大将军为人仁,喜士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节选自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卷四·武帝伐匈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子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与诸部将凡十余万人/击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兵远/不能至/饮酒/醉B.天子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与诸部将凡十余万人/击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兵远/不能至/饮酒/醉C.天子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与诸部将凡十余万人/击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兵/远不能至/饮酒/醉D.天子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与诸部将凡十余万人/击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兵/远不能至/饮酒/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畜数近百万”与“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两句中的“得”含义不同。B.“诸将皆属焉”与“焉能治之”(《兼爱》)两句中的“焉”含义不同。C.“当单于数万”与“当与秦相较”(《六国论》)两句中的“当”含义相同。D.“诣行在所”与“诣太守”(《桃花源记》)两句中的“诣”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卫青擅长远袭,一战成名。卫青以车骑将军身份率领军队,长途夜袭并打败大意轻敌的匈奴右贤王,回边塞后被授大将军印。B.卫青沉毅果敢,战功卓著。卫青于同一年春、夏两次率军攻击匈奴,斩杀匈奴多人,缴获近百万头牲畜,各路兵马都大获全胜。C.卫青功高低调,权重自制。卫青认为不需要通过斩杀兵败逃归的副将来建立威信,也不能因为受到皇上宠信而独断专行。D.卫青深入腹地,用兵如神。卫青出塞千余里,利用兵车结成营阵,派五千骑兵出击,后来又增派左右两翼的军队将单于包围。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将军青既出塞,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2)大将军为人仁,喜士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答案〗10.A11.C12.B13.(1)大将军卫青出塞后,从俘虏口中得知单于的居住地,便亲自带着精兵向单于的居住地挺进。(2)大将军(卫青)为人仁义善良,尊重士兵,谦虚退让,凭着(用)自己宽和柔顺的性格讨好皇上。〖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汉武帝命令车骑将军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塞,与各部共率领十几万人,攻击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距自己路途遥远,不会很快到达,饮酒,大醉。“出高阙”省略了介词“于”,“(于)高阙”是“出”的后置状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汉兵远”是主谓短语,做“以为”的宾语,故应该把“右贤王以为汉兵远”断为一句,排除C。故选A。【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得:得到“得畜数近百万”句意:俘获近百万头牲畜。得:能够。“未得与项羽相见”句意:没有能够和项羽相见。“得”含义不同。B.焉:代词,代卫青。“当单于数万”句意:诸将领都属卫青统领。焉:副词,于是,乃。“焉能治之”句意:如此才能治理混乱。“焉”含义不同。C.“含义相同”错误。当:抵挡。“当单于数万”句意:抵挡单于数万人。当:倘若。“当与秦相较”句意:倘若与秦国较量。“当”含义不同。D.诣:送到。“诣行在所”句意:送到汉武帝所在的地方。诣:拜访。“诣太守”句意:拜访太守。“诣”含义不同。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卫青于同一年春、夏两次率军攻击匈奴,斩杀匈奴多人,缴获近百万头牲畜”说法错误,原文“卫青等兵出塞六七百里,夜至,……得右贤畜数近百万,于是引兵而还”,“缴获近百万头牲畜”是在前面攻打右贤王的时候;“各路兵马都大获全胜”错误,原文“右将军建、前将军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与战一日余,汉兵且尽”,第二次时,苏建与赵信皆败。故选B。【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既”,……以后;“以”,带领;“走”,进军。(2)“仁”,仁义善良;“喜”,尊重;“媚”,讨好。参考译文:卫子夫和卫青是同母异父的姐弟,卫青的父亲郑季,原本是平阳县的县吏,后来到平阳侯家里侍奉当差,和卫媪生了卫青,并让他冒充卫姓。后来卫青长大了,就在平阳侯家中做骑奴。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匈奴右贤王多次率军侵扰朔方郡,汉武帝命令车骑将军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塞,与各部共率领十几万人,攻击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距自己路途遥远,不会很快到达,饮酒,大醉。卫青等率兵出塞六七百里,乘夜赶到。包围了右贤王。右贤王很吃惊,乘夜逸走,只带数百名强壮的骑兵冲出包围,向北逃去。卫青俘获右贤王近百万头牲畜,于是卫青率军回朝。回到边塞,汉武帝派使臣带着大将军印,在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诸将领都属卫青统领。汉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春季二月,大将军卫青又奉命率军自定襄出发出击匈奴。任命翕侯赵信将军,卫尉苏建为右将军,郎中令李广为后将军,都归大将军卫青统领,这次斩杀匈奴几千人返回,驻扎在定襄、云中、雁门等地休养兵马。汉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夏季四月,卫青再次率六位将军自定襄出发,攻打匈奴,斩杀与俘虏匈奴一万多人。右将军苏建、前将军赵信共三千多骑兵,单独与匈奴单于所率军队相遇,交战一天多,汉军伤亡殆尽。赵信原为匈奴小部落的首领,归降汉朝后,被汉朝封为翕侯,现在战败,匈奴引诱他投降,于是他率领其部剩余的八百名骑兵投降了匈奴。苏建全军覆没,脱身逃亡,独自回到大将军卫青的军营。议郎周霸说:“自从大将军出兵以来,未曾斩杀过一位副将。如今苏建弃军逃回,应将斩首以示将军的威严。”军正闳、长史安说:“不对。兵法说‘小部队坚强作战,也会被大部队擒住’。如今苏建以数千的军队抵挡单于数万人,独自返回,将其斩首,是告诉以后战败的将领不要再返回。所以不应斩杀苏建。”大将军说:“我卫青有幸以皇上亲信的身份统领大军,不担心没有威严,周霸劝我杀苏建以示威严,很不符合为人臣的本分。况且我的职权即使允许我斩杀(有罪)将领,但凭借我大臣的尊贵地位和深受皇上的宠信,也不敢擅自在境外诛杀大将。一切交给皇上,由皇上裁决,以显示作为臣子的不敢专权,不是更好吗!”军吏们都说:“好。”于是把苏建囚禁起来,送到汉武帝所在的地方。汉武帝元朔四年,大将军卫青出塞后,从俘虏口中得知单于的居住地,便亲自带着精兵向单于的居住地挺进。大将军卫青率军出塞一千余里,横穿过大沙漠,看到单于的军队正列阵以待。于是卫青下令利用兵车围成一周结成营阵,又令五千骑兵向匈奴出击,匈奴派出约一万名骑兵迎战。这时恰好太阳要落山,狂风骤起,砂砾打在脸上,两军相互看不见,汉军增派左右两翼的军队将单于包围。单于看到汉兵人数很多,而且兵马也很强,估计自己再战下去,也打不过汉兵,于是单于便乘坐六匹骡子拉的车,带着数百名精壮骑兵,径直冲出汉军的包围,向西北奔去。大将军(卫青)为人仁义善良,尊重士兵,谦虚退让,凭着(用)自己宽和柔顺的性格讨好皇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病起书怀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①。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②。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备注〗①阖棺:死亡。②和銮:同“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銮”。诗中指“君主御驾亲征,收复祖国河山”的美好景象。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纱帽宽”一语表现出诗人病势沉重,身体瘦弱之状态。B.“位卑未敢忘忧国”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C.颈联诗意加深,为黎民抒怀,百姓们渴望收复失地的梦想即将实现。D.尾联赞叹了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传世之作,半夜还在挑灯细细品读。15.本诗首联和颔联情感丰富,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答案〗14.C15.①首联“纱帽宽”“孤臣万里”既表现了诗人患病,又暗示诗人被贬,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痛苦、无奈。②颔联“未敢”“待阖棺”表现了诗人对暂时的挫折并不气绥,依然以国家大事为己任,心怀报国的愿望。〖解析〗【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百姓们渴望收复失地的梦想即将实现”分析错误,“京华父老望和銮”是百姓期盼君主御驾亲征,收复祖国山河。只是一种希望,不是“即将实现”。故选C。【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1)首联是诗人诗文自身的写照,“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沿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孤臣万里”,写出了现实,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2)颔联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这两句使我们看到诗人高尚的人格和一颗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正因为诗人光明磊落、心地坦荡,所以他对暂时遭遇的挫折并不介意。他坚信历史是公正的,是一定会对一个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局限于抒写自己的情怀,而是以国家的大事为己任。(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劝学》(节选)中用“风雨”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阿房宫纷繁曲折的走廊和屋檐高耸。(3)《〈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答案〗(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3)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红色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史前时代对生命和鲜血的敬畏、对火和太阳的崇拜,使得先民赋予“红”超人的神性与力量,红色因此被建构成吉祥如意的文化原型。在古代,不同颜色有不同的用法,不同朝代有色彩制度,但红色始终是重要的位置。比如,对于官服的颜色,不同朝代是有不同制度的。中国画讲究用色彩来完成对意境的描绘,与我国古典诗词①。“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古人很早便以“丹青”指代传统绘画,丹即朱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有一部分描绘了家庭的②,图画上父母和三个孩子的衣服上都用了鲜艳的红色,吉祥喜庆。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身着鲜艳夺目大红袍的人是状元郎,显示了他的荣耀与尊贵。红色也是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亮丽的色彩。李可染的画《万山红遍》将深秋时节岳麓山的壮美景象描绘得引人入胜。作品《红岩》大胆突破传统,大胆尝试将黄土化为岩石,大面积拉开红、白两色的对立,烘托出③的革命信念与激情澎湃的革命力量,倾注了一位画家对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为炽热的情感。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请从学过的古诗词中另举一例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7.①相辅相成②天伦之乐③坚定不移18.在古代,不同颜色有不同的用法,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色彩制度,但红色始终占据重要的位置。19.示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用金戈和铁马来借代战场上精锐的部队或战事。使人联想到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使表达特点鲜明,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解析〗【1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语境说中国画和古典诗词互相互相补充,彼此成就,可填“相辅相成”。②天伦之乐:家庭中亲人团聚欢乐。结合“图画上父母和三个孩子的衣服上都用了鲜艳的红色,吉祥喜庆”可知此处说家庭团聚的欢乐,可填“天伦之乐”。③坚定不移:稳定坚强,毫不动摇。此处修饰革命信念,强调信念坚定不动摇,可填“坚定不移”。【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不同朝代有色彩制度”不合逻辑,结合前后内容“不同颜色有不同的用法”“但红色始终是重要的位置”可知此处是说不同朝代,色彩制度不同,改为“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色彩制度”;二是“红色……是……位置”搭配不当,改为“红色始终占据重要的位置”。【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线句子中“丹青”代指传统绘画,这是以工具代整体,使人联想到五言六色的绘画,语言生动形象。借代的作用一般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语言富有幽默感,使形象更加生动和突出。古诗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辞的诗句,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低眉信手续续弹”等。其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也是以工具代整体,用金戈和铁马来借代战场上精锐的部队或战事。使人联想到战争的激越场面,使表达特点鲜明,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低眉信手续续弹”是以部分代整体,“眉”代指头,生动呈现了琵琶女弹奏琵琶时凝神专注的状态。(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很多人把新鲜嫩叶做成绿色的食物,端上自己的餐桌。这美丽的绿色,①。其实,叶绿素不仅对植物有意义,②。研究发现,叶绿素类物质的健康作用相当广泛——叶绿素有护氧化作用、抗突变作用,甚至有抗癌作用。叶绿素合越高,说明这种蔬菜合成营养成分的能力越强,它的营养价值也越高。比如说菠菜、空心菜、小油菜、小白菜、芥蓝、芥菜、油麦菜、茴香菜、茼蒿菜、芹菜叶、丝瓜尖、红薯叶,香菜、韭菜、荠菜……是叶干深绿色,而且叶子和叶柄比例大的蔬菜,都算绿叶蔬菜。食品分析研究早就发现,叶绿素的含量和很多营养素的含量有正相关关系。深绿色的蔬菜,其中不仅叶绿素含量高,叶酸、维生素K1和镁元素的含量高,维生素B2、叶黄素、胡萝卜素等成分的含量也高维生素C也不少。拿大白菜来说,③,远高于中心部分浅黄色叶片。20.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B.这件事情是有很多种处理方式的——我们可以自己过去,可以让对方过来,还可以请他人帮忙。C.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D.“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0.B21.①来自叶子中的叶绿素

②对人体也有保健作用

③外层绿叶的营养素含量〖解析〗【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的破折号是列举说明。A.表示意思的转折。B.列举说明,与例句相同。C.标明副标题。D.表示声音的延长。故选B。【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后文“其实,叶绿素不仅对植物有意义”可知这里应该提到了叶绿素,“这美丽的绿色”应该来自于叶绿素,可以填:来自叶子中的叶绿素。第二空,本处在讲叶绿素作用,结合后文“叶绿素类物质的健康作用相当广泛”可知叶绿素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结合前文的“不仅对植物有意义”,这里可以用“也”或者“还”等关联词,可以填:对人体也有保健作用。第三空,结合“叶绿素的含量和很多营养素的含量有正相关关系”可知本段是探讨叶绿素含量与营养素含量之间的关系。这里拿大白菜举例子,由“远高于中心部分浅黄色叶片”可知应该是拿外层绿叶与中心部分浅黄色叶片的营养素含量进行对比,外层绿叶叶绿素含量高,所以外层绿叶的营养素含量也比中心部分浅黄色叶片的营养素含量高,可以填:外层绿叶的营养素含量。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桑地亚哥是谁?是那自言自语、自我鼓励、自我解嘲、自我塑造的老头儿。整部《老人与海》就是桑地亚哥的心灵成长史,靠着一句句自我对话,他成为文学史上的“硬汉”。比如“我还有……我还有……我还有……”,简单的三个字,不简单的言语,塑造了不简单的生存方式。“我还有……”,这是一道填空题,也是一道选择题,叩问我们每一个人;这是青年面对困境的一种思维,亦是学子抵挡风雨的异样姿态。请以“我还有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元诗中,诗人对屈原既有肯定与同情,也有不赞同。元诗肯定屈原,主要是肯定其忠贞爱国的志行与高洁的人格。元诗对屈原忠贞爱国的肯定随处可见,如王旭《读〈离骚》》中的“奸骨百年尘共朽,忠名千古日月光”,秦衡《题燕穆之楚江秋晓图》中的“愧我无才重吊屈,忠魂千古有谁招”,而王沂的《题屈原渔父图》则点出了屈原的“眷眷乡国心”,刻画了其至死不忘故国的忠贞形象。元诗对屈原的不赞同主要是反对其“独醒”、自沉汨罗。反对其“独醒”的元诗并不少见,如“一尊正候陶征士,莫学三闾爱独醒”(《次韵简苏昌龄学士仲铭禅师》)。反对其自沉汨罗的士人自古有之,仅汉代就有贾谊、司马迁、扬雄、班固等人,但元代诗人表现得更加直接,喊出了“君莫学屈原,空葬江鱼腹”(于立《题醉卧图》)的话语。元代诗人对屈原志行及人格的肯定,对其遭遇的同情等,大多历代有之,并无新意。而对屈原“独醒”、自沉汨罗的反对,并非元代独有的,前代也有,后世也会有。在元代,儒生的地位一落千丈,儒生不仅没有稳定的入仕之路,还被种种不平的措施压制。元代科举时废时行,曾被废弃长达七十余年;恢复之后,又分榜取士,即使中举,也仍然没有出头之日。于是,士人们便认为“归隐山林”或“饮酒自醉”才是生存之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元代文人在诗中否定屈原“独醒”自沉汨罗也就不足为奇了。元人对屈原的志行虽有不赞同,但对屈原的作品十分喜爱和推崇。元代理学家吴澄就曾说,孔孟而下,人们乐传以屈原为首的数十君子之文。元人读《离骚》,在当时是随处可见的。元诗也可佐证,如“一灯深夜读《离骚》”(周霆震《戏笔》),“柴门尽日无人到,读罢《离骚》更煮茶”(李源道《暮春即事》)。元代诗人不仅喜爱读《离骚》,在创作上也有意学《离骚》。元初诗风承宋末,或承继四灵、江湖诗派,流于浮浅;或继承江西诗派,调字酌句,争奇斗怪。元人认识到这种流弊之后,主张“宗唐复古”,即古体宗汉魏晋,近体宗唐,以期扭转风气,这几乎是学界公认的。但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元人认为只有自然而然地表达性情,才能进一步破除元诗模拟、浮浅之风,所以主张由汉魏上溯到风、骚,继承风、骚中的“性情之真”与“性情之正”。所谓“性情之真”即“性情流出,自然而然”(吴澄《王实翁诗序》),所谓“性情之正”即“哀而不伤”(《论语》),怨而不怒。屈原的作品不仅得“性情之真”,也得“性情之正”。如朱熹所言,屈原的作品虽然辞旨“怨怼激发”,然“皆生于缝继恻怛,不能自已之至意”,是一种自然流出,不能自已的真挚情感。屈原的作品也并不是“怨君”,而是寄寓了其“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在客观上可以起到“正人心”的作用,合乎儒家“吟咏性情之正”的诗教理想。元人也看到了这一点,如吴澄虽然认为诗“古祖汉,近宗唐”(《胡助诗序》),但其也认为《诗》《骚》“性情流出,自然而然”,所以他说“言诗,颂、雅、风、骚尚矣”(《诗府骊珠序》)。元代诗人不仅在诗学理论上主张人们学《离骚》,也进行了创作。据学者统计,元代诗人创作了将近340首骚体诗,占元代骚体作品总数的一半以上。元代诗人肯定与同情屈原,不赞同其“独醒”、自沉汨罗,而对其作品十分喜爱和推崇。(摘编自陈静《元诗与楚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诗中,诗人对屈原有肯定与同情,元诗主要是肯定屈原忠贞爱国的志行与高洁的人格。B.与汉代的贾谊、司马迁、班固等人相比,元代诗人在反对屈原自沉汨罗上表现得更加直接。C.元代诗人反对屈原“独醒”、自沉汨罗,原因就在于元代科举被废弃而士人们无入仕之路。D.元代诗人在诗学理论上肯定了《离骚》的“性情之真”与“性情之正”,还创作了骚体诗。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将元诗对屈原的肯定、同情与元诗对屈原的不赞同进行对比,论证了元代诗人的复杂心理。B.文章列举元人读《离骚》的例子,论证了元代诗人虽喜爱读《离骚》,但对屈原的志行不赞同。C.文章运用引证法,除了大量引用元代诗句外,还引用了朱熹等人的言论,说理透彻,有说服力。D.文章整体上采用总—分—总式结构,首先提出论题;然后展开分析,深入论证;最后总结得出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史上,并不是只有元代有人反对屈原“独醒”、自沉汨罗,其他朝代也有人反对。B.元初诗风承宋末,或承继四灵、江湖诗派,争奇斗怪;或继承江西诗派,流于浮浅。C.元人主张“宗唐复古”,以期扭转风气;但也有部分元人主张由汉魏上溯到风、骚。D.屈原的作品得“性情之真”“性情之正”,在客观上可以起到“正人心”的作用。〖答案〗1.C2.C3.B〖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C.“原因就在于元代科举被废弃而士人们无入仕之路”以偏概全,原文是“在元代,儒生的地位一落千丈,儒生不仅没有稳定的入仕之路,还被种种不平的措施压制。元代科举时废时行,曾被废弃长达七十余年;恢复之后,又分榜取士,即使中举,也仍然没有出头之日。于是,士人们便认为‘归隐山林’或‘饮酒自醉’才是生存之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元代文人在诗中否定屈原“独醒’、自沉汨罗也就不足为奇了”可见原因是多方面的。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将元诗对屈原的肯定、同情与元诗对屈原的不赞同进行对比”错误,原文说的是“元代诗人对屈原志行及人格的肯定,对其遭遇的同情”“元诗对屈原的不赞同主要是反对其‘独醒’、自沉汨罗”。B.“论证了元代诗人虽喜爱读《离骚》,但对屈原的志行不赞同”错误,应是论证了“元人对屈原的作品十分喜爱和推崇”。D.“首先提出论题”“最后总结得出观点”错误,应该是“首先提出观点”“最后总结,重申观点”。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元初诗风承宋末,或承继四灵、江湖诗派,争奇斗怪;或继承江西诗派,流于浮浅”张冠李戴,原文是“元初诗风承宋末,或承继四灵、江湖诗派,流于浮浅;或继承江西诗派,调字酌句,争奇斗怪”。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对许多人来说,特别是在发达经济体中,使用野生物种听起来好像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的事。但是对于部分国家的人来说,使用野生物种却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常常没有意识到正如此频繁地使用野生物种制品。事实上,利用野生物种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生活与野生动植物之间联系密切,我们吃的鱼、服用的止咳药当中的某一味草药,很可能来自野生物种。甚至我们使用的木质家具,曾经或许也是一棵生长在野外的参天大树。甚至我们从大自然当中获得的快乐与灵感,比如观察野生动物,也是野生物种的另一种用途。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发布的《2019年全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的直接开发是导致100万种动植物面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许多物种将在未来几十年内灭绝。这给人类敲响了警钟,我们的一些行为正在伤害野生物种,几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依赖其中一些物种提供的食物、衣服、住所等。换言之,我们人类一直在利用野生物种来满足我们的需求。然而当我们破坏自然的同时,我们也在伤害我们自己——我们关于使用野生物种的政策和决定对我们的健康、粮食安全、生计和总体福祉都有影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再也不应该吃鱼,不能吃止咳药或是使用其他材料来建造我们的房屋,我们迫切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健全且不断更新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确保人类对野生物种的使用是可持续的。(摘编自《野生物种的可持续利用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材料二: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近10年来,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推动就地与迁地保护,有序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估,实施最严格执法监管,持续提升社会参与度和公众意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2021年10月,我国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会议通过《昆明宣言》,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注入了强劲动力。截至2021年,我国已建立近万处自然保护地,约占陆城国土面积的18%,提前达到17%的“爱知目标”。不断建立植物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以及种质资源库、基因库等,迁地保护体系日趋完善。近年来,东北虎、东北豹、亚洲象、朱鹮等物种数量明显增加,曾经野外消失的麋鹿总数已突破8000只,112种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实现野外回归。完善就地与迁地保护体系、创新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中国实践,为全球保护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恢复脆弱地区生态提供了宝贵经验。(摘编自《守护生物多样性我国提前达到17%的“爱知目标”》)材料三:保护生物多样性,人类需要有进有退。所谓进,是主动帮助濒危的动植物,让它们能够重新适应物竞天择的大自然;所谓退,就是把生存空间还给生物,让它们休养生息。这“一进一退”的努力,中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而其中最根本的硬道理就是发展,是舍得而且有能力为生态文明花钱,包括短期内看不到回报的钱。保护生物多样性事关人类家园的终极存亡,世界各国在目标上没有分歧,可是怎样承担责任,怎样把资金和技术引流到发展中国家,怎样补贴那些为了全球生态牺牲经济利益的地方,必然会有分歧和博弈,需要真诚地沟通和合作。所有人都知道:这条路不走不行,半途而废也不行。在这个全球共识基础上,相信我们终将形成一套有智慧的行动方案。(摘编自《在全球共识基础上形成有智慧的行动方案》)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是所有国家的人都非常频繁地使用野生物种制品,但人类社会避免不了要利用野生物种,我们的生活与野生动植物之间联系密切。B.《2019年全球评估报告》指出100万种动植物灭绝了,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的直接开发,这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应该引起重视。C.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取得积极成效。近年来,东北虎、朱鹮等物种数量明显增加,一些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实现野外回归。D.保护生物多样性事关人类家园的终极存亡,世界各国在目标上没有分歧,但在怎样承担责任上会有分歧和博弈,需要沟通和合作。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从野生动物身上获得的快乐与灵感比从野生植物身上获得的要多一些。B.中国创新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实践,为全球恢复脆弱地区生态提供了经验。C.中国审议通过并发布的《昆明宣言》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注入了强劲动力。D.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所以人类需要有进有退。6.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上述材料提供了哪些建议和借鉴?请简要概括。〖答案〗4.B5.B6.①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健全且不断更新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确保人类对野生物种的使用是可持续的,防止人类的直接开发和利用而导致动植物灭绝。

②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就地与迁地保护,有序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估,实施最严格执法监管。

③达成全球共识,制定行动方案。做到有进有退,主动帮助濒危的动植物,让它们能够重新适应物竞天择的大自然;把生存空间还给生物,让它们休养生息。〖解析〗【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指出100万种动植物灭绝了”错误,原文说“《2019年全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的直接开发是导致100万种动植物面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许多物种将在未来几十年内灭绝”。原文是“面临灭绝”而非“灭绝了”。故选B。【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比从野生植物身上获得的要多一些”错误,无中生有,原文只说“甚至我们从大自然当中获得的快乐与灵感,比如观察野生动物,也是野生物种的另一种用途”。C.“中国审议通过并发布”错误,原文是“我国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会议通过《昆明宣言》”,原文只说“通过”,并未说“发布”。D.“所以人类需要有进有退”错误,原文只说“保护生物多样性,人类需要有进有退。所谓进,是主动帮助濒危的动植物,让它们能够重新适应物竞天择的大自然;所谓退,就是把生存空间还给生物,让它们休养生息。这‘一进一退’的努力,中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故选B。【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我们迫切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健全且不断更新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确保人类对野生物种的使用是可持续的”“人类的直接开发是导致100万种动植物面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许多物种将在未来几十年内灭绝”,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健全且不断更新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确保人类对野生物种的使用是可持续的,防止人类的直接开发和利用而导致动植物灭绝。“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近10年来,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推动就地与迁地保护,有序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估,实施最严格执法监管,持续提升社会参与度和公众意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就地与迁地保护,有序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估,实施最严格执法监管。“保护生物多样性,人类需要有进有退。所谓进,是主动帮助濒危的动植物,让它们能够重新适应物竞天择的大自然;所谓退,就是把生存空间还给生物,让它们休养生息。……在这个全球共识基础上,相信我们终将形成一套有智慧的行动方案”,达成全球共识,制定行动方案。做到有进有退,主动帮助濒危的动植物,让它们能够重新适应物竞天择的大自然;把生存空间还给生物,让它们休养生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个幸运的贼莫泊桑他们坐在巴比佐恩一家旅馆的餐厅里,老画家讲起了他的故事:那晚,我们三个年轻人在索里尔家聚餐,最后都喝得有几分醉意了。普瓦特文头脑还比较清醒点儿,索里尔仰面朝天地躺着,讨论什么战争和皇帝的服装之类的事情,说着说着他突然一跃而起,拿出他收藏的轻骑兵制服穿在身上,然后又拿出一套掷弹兵的制服让普瓦特文穿上,普瓦特文说什么也不肯穿,但我俩硬给他套上了。我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甲胄骑士,待一切都准备停当以后,索里尔大声地说:“既然我们都当了军人,就让我们喝得像军人的样子。”我们拿出大碗,再次开宴。尽管已喝得酩酊大醉,我还是说:“静一静,我敢保证我听见了画室里有人走动的声音。”“有贼!”索里尔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唱起马赛进行曲:“拿起武器,公民们!”然后他从墙上摘下几件武器,我得到的是一把火枪和一把长剑,普瓦特文拿着一支上着刺刀的长枪,索里尔没有找到称心的武器,抓起一把手枪插到皮带上,还握着一把大板斧,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画室的门。当我们走到画室中央的时候,索里尔说:“我是将军,你是甲胄骑士,负责切断敌人的退路。你掷弹兵,做我的护卫。”我们查看了画室的每一个角落,足足查了有20分钟也没找到任何可疑之处。普瓦特文认为应该检查碗橱。由于碗橱很深,里面很暗,我端着蜡烛过去查看,可把我吓坏了,一个人,一个活人站在里面往外看我,我马上镇定下来,忽地一下子就把柜门锁上了。然后我们退后商量对策。我们各有各的想法:索里尔想用烟呛,普瓦特文想用饥饿制服,我是想用炸药炸。最后我们还是采纳了普瓦特文的意见。我们把酒和烟拿到画室来,坐在碗橱前,为俘虏的健康开怀畅饮。我们又饮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酒,索里尔建议把俘虏押出来瞧一瞧。“对!”我大声附和。我们抓起武器,一起朝碗橱疯狂地冲去,索里尔端着没有上子弹的手枪冲在前面,普瓦特文和我像疯子似的叫嚷着跟在后面。打开柜门押出俘虏。那是个白发苍苍、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老头。我们将他捆上,放在椅子上,他没吭声。“我们审讯这个恶棍。”索里尔厉声说。我也认为应该审讯这个家伙,普瓦特文被任命为辩护人,我被任命为执行人。最后俘虏被判处死刑。“现在就枪毙他!”索里尔说,“不过,不能让他不做忏悔就死啊,”他又有所顾虑地加了一句,“我们去给他请一个神父来。”我没同意,深夜不便去打扰神职人员,他们让我代为行使神父的职权,并立刻命令俘虏向我忏悔罪过。老人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他不知道我们是哪类暴徒,开口讲话了,声音空洞沙哑:“你们要杀死我吗?”索里尔逼他跪下,由于心虚,他没有给俘虏施洗礼,只往他头上倒了一杯兰姆酒,然后说:“坦白你的罪过吧,不要把它带到另一个世界去。”“救命啊!救命!”那老头在地板上边打滚边拼命地号叫,怕他吵醒邻居,我们塞住了他的嘴。“来,我们把他结果了吧。”索里尔不耐烦地说。他用手枪对准老头勾动了扳机,我也勾了扳机,可惜我们俩的枪没有子弹,只听枪空响了两下,在一旁看着的普瓦特文说:“我们真有权力杀死这个人吗?”“我们不是已经判处他死刑了吗?”索里尔说。“那倒是,不过我们没有权力枪毙一个公民,我们还是把他送到警察局去吧。”我们同意了。那个老头不能走路,我们把他绑到一块木板上,把他抬到了警察局。局长认识我们,知道我们爱搞恶作剧,但认为闹得有点过分,笑着不让我们把在押犯抬进去。索里尔非要往里抬,局长沉下脸来,让我们不要再发傻了,赶快回家去清醒一下头脑。无奈我们只好把他再抬回索里尔的家。“我们拿他怎么办呢?”我问道。“这个可怜的家伙一定很累了!”普瓦特文怜悯地说。他看上去已经半死了,我也不禁来了恻隐之心,把他嘴里塞的东西掏了出来。“喂,你感觉怎么样啊?”我问他。“哎呀,我实在受不了。”他呻吟着。这时索里尔的心也软了下来,给他松了绑,开始像对一个久别的老朋友一样款待起来。我们马上斟满了几碗酒,递给我们的俘虏一碗,他连让都没让,端起碗一饮而尽。我们几人觥筹交错痛饮起来。那老人真是海量,比我们三个人加在一起还能喝。天蒙蒙亮时,他站起来心平气和地说:“我得告辞了。”我们再三挽留,但他坚持不依,我们怀着惋惜的心情送他至门口,索里尔高举着蜡烛说:“你的晚年可要当心啊!”(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敢保证我听见了画室里有人走动的声音”这句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后面捉贼的故事。B.普瓦特文语言不多,前后说了两句话,却都影响了“我们”的行为,与开头写他“比较清醒点”相呼应。C.小说对“一个幸运的贼”(老头)着墨不多,个性也就不够鲜明,但他是小说主人公,推动着情节的发展。D.老头告辞,三人“再三挽留”也未能如愿,只能“惋惜”地“送他至门口”,这与前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8.契诃夫在谈到短篇小说创作的体会时说:“短篇小说的首要魅力是朴素和诚恳。”这篇小说的“朴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9.小说情节在后面出现逆转,出乎意料,其实文中已多次暗示,文中有哪些暗示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7.C8.①叙述形式朴素。作者用讲故事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叙述平易自然,娓娓道来,结尾出人意料,但又合情合理。②叙述内容朴素。小说通过叙述三个年轻人把一位老年人(所谓的“贼”)捆绑、审判并“处决”,最后又与他觥筹交错、依依惜别的荒唐而滑稽可笑的举动,揭示人的善良本性的主题。9.①小说开头写三人都有点儿醉意,但“唯有普瓦特文头脑还比较清醒点儿”,而在“审判”贼的时候,他刚好担任了辩护人。②在贼被“判处”死刑之后,普瓦特文又提议送警察局并真的去了警察局。③警察局长知道他们爱搞恶作剧就让“我们不要再发傻”“快回家去”。〖解析〗【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他是小说主人公”说法有误。从情节上看,小说以三个醉汉的场面描写开篇,“三个醉汉”是小说中的主要活动者,是小说的主人公,贯穿了举行宴会、穿军装、再次开宴、抓贼、审贼等情节。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小说开头,作者以“他们坐在巴比佐恩一家旅馆的餐厅里,老画家讲起了他的故事”这种我们熟悉的讲故事的开头自然地展开故事,并且后文中“那晚,我们三个年轻人在索里尔家聚餐,最后都喝得有几分醉意了”“尽管已喝得酩酊大醉,我还是说:‘静一静,我敢保证我听见了画室里有人走动的声音。’”“我们查看了画室的每一个角落”“我端着蜡烛过去查看,可把我吓坏了,一个人,一个活人站在里面往外看我,我马上镇定下来,忽地一下子就把柜门锁上了。然后我们退后商量对策”“打开柜门押出俘虏。那是个白发苍苍、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老头”“我们把他绑到一块木板上,把他抬到了警察局”“无奈我们只好把他再抬回索里尔的家”“我们几人觥筹交错痛饮起来”这些事情的发展都是随着时间顺序依次进行下去的,在这里作者并没有采用倒叙、插叙之类的特殊手法。而且,文章结尾这个贼“站起来心平气和地说:‘我得告辞了。’”虽然看似出人意料,但文章标题“幸运”已有所揭示,且行文中间已多次出现“由于心虚”“普瓦特文怜悯地说”“我也不禁来了恻隐之心”等表示我们心软等语句,所以这个结局也合情合理。所以,文章的叙述形式朴素平实。小说想要表现人性善良的主题,却并没有刻意制造人性巨大的冲突矛盾,而是通过三个画家酒醉扮演军士,发现贼并戏弄他这样生活中“不那么寻常”的寻常小事来引出。而在后文,他们虽然喝醉了,但他们的法制观念没有让他们干出更荒唐的事情,在受到警察局长训斥,回家后酒醒了,他们的善良本性也觉醒了,还宴请这个贼畅饮了一顿。文章的主题就在这几个普通人在一天晚上对待一个普通老贼的态度转变中淡淡道出。因此,文章的叙述内容也是朴素真诚的。【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文章开头,根据“然后又拿出一套掷弹兵的制服让普瓦特文穿上,普瓦特文说什么也不肯穿,但我俩硬给他套上了”“我们各有各的想法:索里尔想用烟呛,普瓦特文想用饥饿制服,我是想用炸药炸。最后我们还是采纳了普瓦特文的意见”“普瓦特文被任命为辩护人,我被任命为执行人。最后俘虏被判处死刑”“索里尔说,‘不过,不能让他不做忏悔就死啊,’他又有所顾虑地加了一句”可知,在这场闹剧中,我们有一个“头脑还比较清醒点儿”的普瓦特文,并且担任的是站在被告一方的辩护人,不至于让事态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下去。文章中间,根据“索里尔逼他跪下,由于心虚,他没有给俘虏施洗礼,只往他头上倒了一杯兰姆酒,然后说”“他用手枪对准老头勾动了扳机,我也勾了扳机,可惜我们俩的枪没有子弹,只听枪空响了两下,在一旁看着的普瓦特文说:‘我们真有权力杀死这个人吗?’”“那倒是,不过我们没有权力枪毙一个公民,我们还是把他送到警察局去吧”可知,虽然在他们的审判下贼被“判处”死刑,但他们却也能认识到自己并没有滥用私刑的权利,因此普瓦特文又提议送警察局并真的去了警察局,使得这个贼逃过私刑。文章后面,根据“局长认识我们,知道我们爱搞恶作剧,但认为闹得有点过分,笑着不让我们把在押犯抬进去”可知他们送的这个贼虽然是真贼,但因为警察局长知道他们爱搞恶作剧的固有认知,就让“我们不要再发傻”“快回家去”,使得贼免遭牢狱之灾,并有了后文“‘这个可怜的家伙一定很累了!’普瓦特文怜悯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