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郁达夫赏古都秋意品北平秋味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曾化名赵廉,浙江富阳人。1913年9月到日本留学,次年7月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郁达夫后来弃医从文。1921年6月,成为创造社发起人之一,郁达夫担任《创造》季刊创刊号的主编。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抗日时期文艺界抗敌御侮斗争中的翘楚,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民族解放殉难烈士”。
郁达夫著有《达夫全集》共七卷《日记九种》等,代表作《沉沦》,《故都的秋》等。
创作背景《故都的秋》创作于1934年8月17日。
那时日军侵占东北,虎视中原,迫于白色恐怖威胁,他离开上海,避居杭州,过着闲散安逸的生活。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触景伤情,写了《故都的秋》。描绘的是“悲凉”景物,流露的是“悲凉”心绪,表达的是对故都的一往情深。在作者的心理,对于秋天悲凉的感受实质上是对人生的感受。
速读课文,辨生字词混混hùn沌沌dùn潭柘zhè寺一椽chuán平平仄仄zè驯xùn鸽点缀zhuì颓tuí废萧索suǒ廿niàn四桥着zhuó凋diāo
扫帚zhou
啼tí歧qí韵折zhé
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2)总写对北国、南国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第二部分(3-12)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描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第三部分(13-14)总括全文,与总起部分照应,再次用对比手法写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细读鉴赏:1自然段:
1、标题《故都的秋》中包含哪几个关键词?2、北国的秋有哪些特点?
1、《故都的秋》中包含哪几个关键词?故都
——指明描写地点。北平就是北京。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表达作者对北平有无限深厚的感情)秋
——确定描写内容。饱尝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
2、
北国的秋有哪些特点?清、静、悲凉
——
奠定了全文的基调和底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也是整个的人生感受。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文眼)细读鉴赏:2自然段:
体味“对比”写作手法
承接上文,与江南的秋作比较:“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结构相同,形式整齐,音调相同,音䪨铿锵,有音乐感,整体有美感)多雨而少风、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半开半醉的状态。“两种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之间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把作者对“秋的认识”“秋的情感”烘托得“饱”“透”“十足”首尾两处进行照应细读鉴赏:3自然段:
体味“秋晨之景”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清、静、悲凉”的特点?
“秋晨之景”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清、静、悲凉”的特点?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想象+还原虽是略写,名词性的短语连缀,画面连篇而至,仿佛跟随作者游览了一遍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秋晨之景关注写作角度:视觉,听觉,修饰语的运用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一间房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茶,坐在院中,能看见蓝天和飞鸽。你还能看见透过槐树射下来的日光,注意到墙壁缝隙里的牵牛花和附近的小䓍。改写:秋晨之景删除了修饰语,缺少了细节描写如:破屋,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一丝一丝,
“秋晨之景”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清、静、悲凉”的特点?
“租一椽破屋”、“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如果不是“故都”,“皇城”怎会有“破屋”“破壁腰”,暗示了历史的变迁,这一“破”字给作者带来了“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秋晨之景”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清、静、悲凉”的特点?冷色彩
——
碧绿、蓝色、白色——
清、纯净声音
——
驯鸽的飞声(以动衬静)——
安静秋草
——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
沧桑、悲凉破败景象——破屋、破壁腰—悲凉写景的方法:1、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多种感观2、采用不同的视角:仰视、俯视、近观、远观……立体3、适合自己心境和吻合景致特点的修饰语细读鉴赏:4自然段:
体味“秋槐之景”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清、静、悲凉”的特点?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
体味“秋槐之景”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清、静、悲凉”的特点?
落蕊
——
曾经绽放、曾经繁华,如今凋落
——
悲凉
声音
——
也没有——
静
丝纹
——
细腻、清闲
——
清
落寞、深沉——悲凉触觉
体味“秋槐之景”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清、静、悲凉”的特点?
引用“梧桐一夜而天下知秋”从一片叶子的凋落,就知道秋天就要来到。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悲凉细读鉴赏:5自然段:
体味“秋蝉之景”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清、静、悲凉”的特点?衰弱的残声、嘶叫
——
经历了盛夏的旺盛时期,沙哑,不洪亮。生命最后鸣唱
——
悲凉(听觉)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他们的啼唱
——
衬托秋天的“清、静”(听觉)细读鉴赏:6-10自然段:
体味“秋雨之景”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清、静、悲凉”的特点?雨后场景:雨后,夕阳西下,歪斜的影子悠闲的都市人:微叹,互答,歧䪨:一层秋雨一层凉啦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清冷,凄凉,悲凉细读鉴赏:11自然段:
体味“秋果之景”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清、静、悲凉”的特点?形状——像橄榄,又像鸽蛋,小椭圆形色彩
——
淡绿、微黄(全盛)红(尘沙灰土世界)七八月之交,GOLDENDAYS
——
清秋的佳日作者为什么不写名胜古迹,而要详写五幅秋景图呢?
这几幅秋景图中的景物取材于大自然,随处可见,所以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更能表现秋的色、秋的声、秋的味,也反映了作者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审美品味。细读鉴赏:12自然段:议秋悲意古今中外引证,感秋处处有,中国文人最突出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
——
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秋的深味——
非北方莫属情景理交融,采用议论表达方式充实内容,深化主题细读鉴赏:13自然段:特异的南国之秋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排比)色彩不浓,回味不永(对偶)(真得无色,无回味吗?)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于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路面施工环境保护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版跨境电商智能物流系统租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材料买卖合同范本:石油化工材料购销合作协议书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版权合同管理岗位职责解析3篇
- 年度全热风载流焊机战略市场规划报告
- 二零二五版导游人员国际交流聘用合同3篇
- 2025年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劳务合同4篇
- 2024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合同书一
- 二零二五年度搬家运输货物货物包装材料供应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个人商业房产抵押担保合同样本3篇
- GB/T 14864-2013实心聚乙烯绝缘柔软射频电缆
- 品牌策划与推广-项目5-品牌推广课件
- 信息学奥赛-计算机基础知识(完整版)资料
- 发烟硫酸(CAS:8014-95-7)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数字信号处理(课件)
- 公路自然灾害防治对策课件
- 信息简报通用模板
- 火灾报警应急处置程序流程图
- 耳鸣中医临床路径
- 安徽身份证号码前6位
- 分子生物学在动物遗传育种方面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