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宁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2024年6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Ι(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其中包含三个生命系统及其和谐关系。第一是人的生命系统。这个系统的“生”在现代化视野下的重要内涵之一是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是辩证统一的。美好环境本身就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要指出的是,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一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现代化的重点任务。生态文明建设应促进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符合党的初心和使命,符合全体人民的预期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毫无疑问是要消耗自然资源的,而自然资源本身又是有限度的。这要求我们更多地采取绿色技术、环境友好型技术来提高经济总量,推进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的有限不仅表现为化石资源的存储量有限,而且它的生态余量供给也是有限的。自然本身即是一个生命系统,它的“生”是它的整体、美丽、和谐与生态增量。自然在维持其自身生存的基础上提供的生态余量亦即生态承载力,是人类的生活生产的生态空间;人类只能在这个空间内生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味着人的生、自然的生都要得到实现,并且不能相互妨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这才能叫做“和谐”。“和谐共生”是生命的顺利实现,是万物各尽其性,也即《易传》上说的“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和谐共生”表明,人的生命系统和自然的生命系统是一个新的生命共同体,而不是各自孤立、互不联系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强调要“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人和自然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依据,是能量在不同物种间的流动与传递。在这个生命共同体中,自然的生态余量是人类生存的天然前提,所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更具体分析来看:保护环境之所以是保护生产力,是因为自然的生命只有在得到尊重、保护的情况下,才可能供给生态增量,人类生活生产才能获得环境基础;绿水青山之所以是金山银山,是因为归根结底绿水青山才是生态供给源。没有绿水青山,不仅没有金山银山,连人类基本“生”、生存都会成为问题,遑论和谐共生!只有把“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放到这样的背景中,我们才能真正地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战略性、全局性,才能增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动性,也才能真正理解生态文明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的深刻含义所在。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列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之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把美丽中国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深化。(摘编自乔清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材料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既是由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是就基本国情而言,我国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有14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改革开放后一个时期内,我们形成过传统单一追求速度外加扩大规模的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和发展模式。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二是就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历史意义而言,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决心。党的十九大首次将“美丽”表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提出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中国能取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就在于我们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这其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就是我们党把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最基本的战略考量,体现出社会主义社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立场。(摘编自黄承梁《从生态文明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包含三个生命系统及其和谐关系;人的生命系统、自然本身的生命系统及二者构成的新生命共同体。B.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应重视进一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工作,但也要注意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C.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是由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D.在改革开放后的一个时期内形成过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和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持续,因为这种模式导致的污染环境无法承载。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生态文明建设,不过二者论述的角度有所不同。B.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自然生态承载力,人只能在自然的生态空间中生存。C.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是解决我国人口与环境矛盾的有效方式。D.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的21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的重点就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魏征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D.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4.《孟子》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理解。(4分)▲5.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灯侯发山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还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真的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捉鱼。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父亲缺钱花?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老还小,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的事;小伟还知道,什么是孝顺,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含辛茹苦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惯了,说自己还能干得动,每天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有好处。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捉鱼。小伟吃惊不小,心说父亲什么时候会徒手逮鱼了?从末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竿。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说到这里,父亲起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抓在手里。小伟打开手机的电筒,看到这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小伟啊啊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叫‘螳螂在前,黄雀在后’。”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道,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热乎起来。天天点赞的不一定是朋友,不点赞的不一定就不是朋友,看来这话是没说错。父亲说,你若挺不下来,或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了。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父亲愣怔了一下。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让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龟儿子,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父亲说着,拿起拳头轻轻捶了小伟的胸脯一下。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像你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小伟偎依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样的温暖。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选自《小小说选刊》2023年第10期)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木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伟作为单位的一把手,他正直无私,为民做了许多有利的实事,并且还将这些事情发到朋友圈里。对儿子做好事还发朋友圈的行为,父亲开始是担惊受怕的。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本文是指蛤蟆鱼要诱捕那些趋光的鱼类,却被父亲抓住的情景,父亲想借此情景告诫儿子小伟做事应低调的道理。C.小说将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晚上,是因为晚上才能看到蛤蟆鱼身上的光和远处灯塔里发出的光,父亲好借此机会与儿子进行一番交流。D.小说写来到江边“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江水波浪起伏的状态,也交代了“父亲”捉鱼的时间、地点和环境。7.关于小说中对“父亲”要带小伟到东江捕鱼的情节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这是一段心理描写,“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父亲缺钱花?”等写出了小伟的内心困惑。B.这段心理描写通过一连串的问句,巧妙地设置了悬念,能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激发读者对故事发展的阅读期待。C.小说写小伟心里虽然打了不少的问号,但是他的内心还是理解父亲的,因为父亲岁数大了,跟小孩子一样。D.这段心理描写为下文父亲抓蛤蟆鱼做铺垫,并自然引出了“父亲”以哈蟆鱼为例向小伟讲述深刻的人生道理。8.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这句话的理解。(6分)▲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材料二: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蛮国,表疏不顺,请发兵讨击之。”太宗曰:“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故汉光武云:‘每一发兵,不觉头须为白。’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坚自恃兵强,欲必吞晋室,兴兵百万,一举而亡。隋主亦必欲取高丽频年劳役人不胜怨遂死于匹夫之手。至如颉利,往岁数来侵我国家,部落疲于征役,遂至灭亡。朕今见此,岂得辄即发兵?但经历山险,土多瘴疬,若我兵士疾疫,虽克剪此蛮,亦何所补?言语之间,何足介意!”竟不讨之。
贞观五年,康国请归附。时太宗谓侍臣曰:“前代帝王,大有务广土地,以求身后之虚名,无益于身,其民甚困。假令于身有益,于百姓有损,朕必不为,况求虚名而损百姓乎?康国既来归朝,有急难不得不救;兵行万里,岂得无劳于民?若劳民求名,非朕所欲。所请归附,不须纳也。(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九》)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隋主亦必欲A取高丽B频年C劳役D人不胜怨E遂死F于匹夫G之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董,指督察,现代汉语“董事”“校董”中的“董”字也有这样的意思。B.振,指威吓,与成语“振聋发聩”“振臂一呼”中的“振”字意思不同。C.归附,指抚顺,依附,是由弱国向强国提出、希望得到强国保护的一种请求。D.纳,指接收,接纳,与《鸿门宴》中“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的“内”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征指出了一个历史现象,自古承继天下者,大都是功成前心怀忧惧,功成后骄傲自满,道德衰败,以此来告诫唐太宗。B.魏征认为如果统治者不怀仁德,用严刑峻法威吓天下,则会招致百姓表面顺从而内心不服,故赢得民心才能天下安定。C.唐太宗没有选择攻打林邑国,一方面是因为有苻坚、隋炀帝、颉利的例子做前车之鉴,另一方面是因为林邑国自然条件恶劣,攻打下来也没有什么助益。D.前代帝王追求疆域辽阔是为了博取虚名,这种行为不仅对帝王无益,也对百姓有害。因此,唐太宗亲自接见康国使臣,拒绝了他们归附的请求。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4分)▲有司上言:“林邑蛮国,表疏不顺,请发兵讨击之。”(4分)▲14.你认为君王如何才能做到“守成”?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咏菊①曹雪芹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②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注】①本诗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是林黛玉海棠诗社夺魁的作品。②评章:品评,评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主人公沉浸在咏菊的创作冲动中,从早晨到黄昏,或绕篱,或倚石,独自沉思低吟。B.“蕴秀”“噙香”既展现了主人公的飘逸才情,又流露出主人公在诗歌创作完成后的满足之情。C.这首诗前面的两联叙事,后面的两联抒情,起承转合,章法分明,是一首结构严谨的七言律诗。D.尾联写自从菊花得到了陶渊明的品评赞赏以后,陶渊明的高风亮节就一直被人们所传颂赞美。16.在《红楼梦》中,海棠诗社成立后,薛宝钗、史湘云组织了一次题咏菊花诗的活动。社长李纨看完众人作品,认为林黛玉的《咏菊》诗当为第一,理由是“立意更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李纨的评价。(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洵在《六国论》中“▲,▲”两句,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2)《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3)小刚在围绕成长的话题写作时,引用了王安石的“▲,▲”,写出故乡景色依旧存在,但往事已如六朝的旧事一样消散的情形,引发了读者对成长的思考。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Ι(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经纬纵横,①,宛如一部生活百科全书。书中不仅塑造了众多②的艺术形象,而且对茶饮也有突出的描述。书中写到茶的地方有260多处,咏及茶的诗词(联句)有十余处,为中国小说③,因而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红楼梦》中主要提到喝茶的场景有三种:第一种是家常喝茶,目的是为了解渴。如第51回,“宝玉说‘要吃茶’,麝月忙起来……从暖壶中倒了半碗茶,递给宝玉吃了,自己也漱了漱,吃了半碗”。第二种是客人到访,用来招待客人。第26回中,袭人端了茶来给贾芸,贾芸便忙站起来笑道,“我来到叔叔这里,又不是客,让我自己倒罢”。第三种是饭后,用来④。第63回中,宝玉说:“今儿因吃了面怕停住食,所以多玩一会儿。”林之孝家的即向袭人等交代说,“该沏个普洱茶吃”。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包罗万象栩栩如生举世无双消食化气B.东鳞西爪绘影绘声绝无仅有细嚼慢咽C.包罗万象栩栩如生绝无仅有消食化气D.东鳞西爪绘影绘声举世无双细嚼慢咽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中提到喝茶的场景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家常喝茶,多是为了解渴。B.《红楼梦》中主要提到喝茶的场景有三种:第一种是家常喝茶,是为了解渴。C.《红楼梦》中提到喝茶的场景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家常喝茶,目的是为了解渴。D.《红楼梦》中主要提到喝茶的场景有三种:第一种是家常喝茶,目的是解渴。20.下列选项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夫人、黛玉、妙玉、迎春都属于“金陵十二钗”。B.“珍珠如土金如铁”“白玉为堂金作马”分别是说薛家、贾家。C.“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写的是薛宝钗。D.《枉凝眉》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小题。低头是一种能力,它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嬗变。有时,稍微低一下头,或许我们的人生路会更精彩。懂得低头,才能出头!要学到新东西,要不断进步,①。只有懂得谦虚的意义,才会得到别人的教诲,才会处处受人喜爱。有时,稍微低一下头,或许我们的人生路会更加精彩,我们的能力也会有所长进。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大师们提供的“记住低头”和“懂得低头”之说,就是要我们记住:不论你的资力、能力如何,在茫茫人海里,你只是一个小分子,无疑是渺小的。当我们把奋斗目标看得很高的时候,②。在生活中保持低姿态,把自己看轻些,把别人看重些。其实,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那些怀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秀;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美好;只有敢于低头并不断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够不断汲取教训,才会为别人的成功而欣喜,为自己的不足而自省,才会在挫折面前发愤努力。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知道的、了解的只是汪洋中的一滴;而别人,在某一方面肯定有值得你学习的东西。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的“其实,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中的“我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B.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每个人的表现。C.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D.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①▲②▲2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写成“低头是一种能力,它是不自卑,不怯弱,是清醒中的嬗变”,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本套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材料提到的“懂得低头,才能出头”的道理,对当代青少年很有启发。青少年正处于桀骜不驯的时期,很多人不肯低头,不愿放低姿态处事,这常常使他们或不被认可,或遭人排挤。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2024年6月1.(3分)C(“自然资源”改为“人口资源”)2.(3分)D3.(3分)D4.(4分)①人的生、自然的生都要得到实现,并且不能相互妨害。②人的生命系统和自然的生命系统是一个新的生命共同体,而不是各自孤立、互不联系的。③自然的生命只有在得到尊重、保护的情况下,才可能供给生态增量,人类的生活才能获得环境基础。(每点2分,答对2点即可)5.(6分)①加强宣传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授权合同续签及运营权调整协议3篇
- 珠海2025年广东珠海市委党校招聘合同制职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漯河2024年河南漯河市财政局高层次人才引进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湖州2025年浙江省湖州市市级医院引进博士研究生2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河源广东河源东源县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2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昭通2025年云南昭通绥江县公安局第一批招聘警务辅助人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抵押评估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上教版选择性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绿地租赁合同示范文本4篇
- 2025春夏运动户外行业趋势白皮书
- 《法制宣传之盗窃罪》课件
- 通信工程单位劳动合同
-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 2024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课件
- DB11T 1136-2023 城镇燃气管道翻转内衬修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 零部件测绘与 CAD成图技术(中职组)冲压机任务书
- 绘本教学课件
- 2024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库380题(含答案)
- 高低压配电柜产品营销计划书
- 2024-2030年色素病变激光治疗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