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射洪中学高2023级高一上期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以往一些乡村文化建设项目之所以流于形式或者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乡村文化知之甚少。提高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性,需要清晰认识三个问题,即乡村有哪些文化,乡村文化保存在哪里,以及如何建设乡村文化。乡村是文化的宝库。乡村文化总体而言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农耕文化。这是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知识、技术、理念的综合,包括农学思想、栽培方式、耕作制度、农业技术等,农耕文化还包括了农业哲学思想和农业美学文化。二是乡村手艺。像木匠、石匠、篾匠、刺绣、酿造等技艺,凝结了先人的生存智慧,反映着村民们的精神信仰与心理诉求。三是乡村景观文化。乡村景观以农业活动为基础,以大地景观为背景,由聚落景观、田园景观、社会生活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等共同构成,集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四是乡村节日与习俗。生活习俗作为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包括衣食住行的方式,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习俗,以及民间信仰与禁忌等广泛内容,也包括乡村艺术和娱乐活动等。任何文化都需要特定载体,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就在乡村。以下三个方面对乡村文化建设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乡村的空间形态。乡村空间形态是乡村文化得以存在的物质载体。乡村空间由村落、民居、院落及公共空间等构成。村落空间具有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感化、感染或教育功能。二是乡村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是传承农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农具的使用、地方品种的延续与更新、传统栽培措施、特殊的农业制度等都存在于特定农业生产过程之中。显然,没有农民种养结合的农业生产方式,种养之间循环利用文化就难以存在。三是乡村生活。村民日常生活的人生礼仪、岁时节令、民间信仰以及街谈巷议、饮食习惯等都是传统文化载体。失去了乡村生活,再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会成为“展品”和记忆。农耕文明所孕育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等,与今天所提倡的和谐、共享、低碳等理念十分契合。在理解乡村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乡村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遵守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坚持农民主体原则。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他们既是乡村文化的建设者,也是乡村文化的受益者,只有农民最理解乡村文化与自身生产、生活的关系。任何排斥农民主体地位,试图越俎代庖,把本来的主人变成看客的做法,都必然失败。因此,要尊重农民的创造,如倡导德孝文化、弘扬优秀家风、通过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均是来自基层行之有效的乡村文化建设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二是坚持保护好村落原则。丰富的农业文化以及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邻里互助、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存在于乡村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之中,农家院落及其特定的排列方式构成的村落形态、村落公共空间,乡村的劳动与消费方式、节日与交往习俗,以及乡村的家庭、家族、邻里、亲缘关系等,都是乡村文化得以存在和延续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正是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的重要原因。(摘编自朱启臻《乡土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材料二: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在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是“土地”。“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往的乡村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不清、立足不明、措施不当的问题。B.乡村手艺像木匠、石匠、篾匠、刺绣、酿造等技艺反映着乡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C.中国人乡土性延展极广,连远处西伯利亚的原居民也努力要在冻土里种植庄稼。D.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成分是农耕和乡村文化,从三大河流域全是农业区可得证明。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乡村振兴的前提是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建设要做好的几件事是弄清它的形态、它的载体以及实施中要遵循的原则。B.南方一些民族因临水筑居,以木结构建筑为主,为防蚊虫和潮湿而建下空的“吊脚楼”,但由于有新型建筑材料如水泥、钢构,“吊脚楼”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C.《哦,香雪》中凤娇被人开玩笑说“她呀,还在想‘北京话’哪”;香雪在公社中学被人故意一遍又一遍问一天吃几顿饭,这些表现不是真正的传统乡村文化。D.费孝通所说的“土气”,意味着乡村文化既有光荣的历史,也有着很多保守成分,束缚了乡村发展,这就需要在乡村文化建设中通过一些策略来移风易俗。3.下列行为不可以视为建设乡村文化的积极、有效举措的一项是()A.为了节约土地资源,也为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某地方大面积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城市边缘另划地块,建起现代化小区,让农民住上漂亮、整齐的单元楼。B.某乡村在建设“乡村记忆馆”时听取村里老工匠建议,就地取材,收集村民造房子剩下的红砖,并以当地黄泥墙工艺作为建筑外表皮,门窗由木匠现场制作。C.某乡村将原来脏乱差的农贸市场改造一新,每天清晨,这里成为村民一天生活的起点,也是村民们交易和交流的场所,他们在这里自由买卖农作物和牲畜,交换货品。D.某村同宗同姓,婚嫁、寿诞、乔迁时,全村人随礼赴宴,为了方便村民,村里建造了一座经济、美观的可同时容纳数百人就餐的乡宴厅,供村民申请使用。4.依照材料二的思路,填写下列图表中序号所代表的内容。因由一:在乡下住“乡土本色”即“土气”举例论证:三大河流域都是农业区;史禄国所述……情形;②______我们的民族和土地分不开因由二:①______③______;④______5.材料一是对于乡村文化建设的思考,材料二中费孝通所说“土气”即“乡土本色”。现有某地要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如以“乡村文化建设要接‘土气’”为题,请你发表看法,你觉得应该强调哪几点?【答案】1.C2.D3.A4.①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方法;②乡下土地神最多;③对比论证;④农业和游牧业、工业不同。5.①乡村文化建设应突出乡土特色,优化居住空间、景观等;②要尊重乡村内涵,传承并创新生产、生活方式,融入农政思想;③要以农民为主体,提供农民之所需,尊重农民的创造;④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严格规范村庄撤并。【解析】【1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连远处西伯利亚的原居民”错,材料二是“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可见,是“连远到西伯利亚的中国居民”,而不是“连远处西伯利亚的原居民”。故选C。【2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判断和推理的能力。A.“乡村振兴的前提是乡村文化建设”错,根据材料一“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分析,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不是前提。B.“‘吊脚楼’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错,根据“乡村空间形态是乡村文化得以存在的物质载体。乡村空间由村落、民居、院落及公共空间等构成。村落空间具有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感化、感染或教育功能”可知,“吊脚楼”是南方民居,属于乡村空间形态之一,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感化、感染或教育的意义。C.“这些表现不是真正的传统乡村文化”错,根据“乡村文化总体而言可分为四大类……四是乡村节日与习俗。生活习俗作为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包括衣食住行的方式”可知,香雪在公社中学被人问一天吃几顿饭,这关乎乡村生活习俗,所以表现的是传统乡村文化。故选D。【3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中信息的能力。A.该项后半句“在城市边缘另划地块,建起现代化小区,让农民住上漂亮、整齐的单元楼”不能完全视为建设乡村文化的积极、有效举措。由材料一第四段到第六段“乡村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遵守以下两个原则……二是坚持保护好村落原则”和第六段“这正是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的重要原因”可知,“在城市边缘另划地块,建起现代化小区,让农民住上漂亮、整齐的单元楼”违背了“保护好村落原则”。故选A。【4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论证思路的能力。根据“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可知,①处应填写“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方法”;根据“在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是‘土地’。‘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分析,②处应填写“乡下土地神最多”;根据“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分析,③处应填写“对比论证”;最后一节通过农业和游牧、工业的比较,得出“土气”产生的根本缘由是不流动性,故④处应填写“农业和游牧业、工业不同”。【5题】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1)根据“乡村是文化的宝库”“乡村空间形态是乡村文化得以存在的物质载体。……村落空间具有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感化、感染或教育功能”“乡村景观以农业活动为基础”“村民日常生活的人生礼仪、岁时节令、民间信仰以及街谈巷议、饮食习惯等都是传统文化载体”可知,乡村文化建设应突出乡土特色,优化居住空间、景观等;(2)根据“农业生产是传承农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农具的使用、地方品种的延续与更新、传统栽培措施、特殊农业制度等都存在于特定农业生产过程之中。显然,没有农民种养结合的农业生产方式,种养之间循环利用文化就难以存在”可知,要尊重乡村内涵,传承并创新生产、生活方式,融入农政思想。(3)根据“要尊重农民的创造,如倡导德孝文化、弘扬优秀家风、通过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均是来自基层行之有效的乡村文化建设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可知,要以农民为主体,提供农民之所需,尊重农民的创造;(4)根据“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的重要原因”可知,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肩膀王愿坚西天,一抹晚霞正在消退;远处丘陵的后面,淡淡的雾气慢慢地升腾起来。通讯员小秦望着前面茫茫的草地,忍不住皱起了眉头。现在,整个草地空荡荡的,看不见火光,听不见人声。他摸着肩上的扁担,愁烦地想:“要不是它,也许早就赶上队伍了。”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把扁担换了个肩,又吃力地向前走去。这副担子,是两个钟头以前落到他的肩上的。还是刚过正午不久,一阵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他在离队处理伤口返回时走错了方向。当他顶风冒雨在烂泥里奔跑的时候,猛地撞到了这副担子上。这是两个不大的木箱,被棕绳紧紧地捆在一根小竹扁担上,里面装着不多的药品、纱布和几件医疗器械。就在担子前一米多远的泥塘里,它的主人——一位中年红军战士牺牲了,小秦摘下他那顶小小的八角军帽,默默地注视着这位没走完长征道路的烈士,含着眼泪,挑起了这副担子。起初,这一切是那么简单:担子,是战友留下的革命财产,必须挑上它。因此,他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一定能挑着它赶上队伍,走到宿营地。但是,当他走了两个小时以后发现,坚持下去越来越困难了。再加上寒冷和饥饿一齐袭来,他头晕得天旋地转,浑身一点儿劲也没有了。就在这时,他脚下被草根一绊,猛然摔倒了。他歪坐在地上,望着在眼前晃动的水草、矮树和那对木箱,心想:“不行了,我是挑不动啦!就在这里歇一会儿。只一会儿……不要紧的,反正后面还有部队,反正……”这么一想,他觉得浑身的骨头架子都散了,那抓着扁担的手一松,倒了下去。小秦睡着了。朦胧间,听见有人在说话。小秦用力睁开了眼睛,发现自己正在一个人的怀里躺着呢——一位同志一只手把他抱在怀里,另一只手在他额角上轻轻抚摸着。他仰脸望去,只见这位同志已经不年轻了。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宽阔的额角上刻着几条深深的纹路。尤其吸引他的,是那两道平直的一字眉下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醒了!”那同志微微一笑,那双眼睛更温和、更慈祥了。他向旁边的战士问道:“做好了没有?”“好了,”一个背着驳壳枪的战士端着一个小搪瓷碗走过来。那位老同志接过碗,放在嘴边试了试,又轻轻地吹了吹,然后慢慢送到小秦嘴边。碗里,是加上青稞面粉煮的野菜汤。小秦吃着却是那样香甜。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那位老同志亲切地问道:“小鬼,你怎么掉队啦?”小秦吃着菜汤,简要地把事情的经过说了说。“对,那是一个好战士啊!”老同志深情地点了点头,“小鬼,你也是个好同志。看!你接过来,又把它挑了那么远。”得到了老同志的夸奖,小秦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可是,”老同志亲切地摸着小秦的臂膀,又问了,“你为什么不继续往前走了呢?”“我,我想歇歇。”小秦坦白地说。“噢,想歇歇?”老同志指了指木箱,“那么,这东西怎么办呢?”“这……”小秦觉出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对了,他嗫嚅着说,“我一点儿劲也没有了……”“不!”老同志收敛了笑容,慢慢地摇了摇头,“你有劲,知道吗?你有很多很多的劲。”小秦不解地望着这位老同志。老同志没再说什么,他把小秦扶着站起来,然后拿出了一架望远镜。老同志把望远镜拿在手里,调整了一下距离,然后递给了他。小秦把镜子举在眼前,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望去。草地顿时变得清晰起来,就在夜幕垂下的天际,现出了点点火光。他高兴地跳着叫起来:“篝火!”“对,那里就是今天的目的地。”老同志把一只大手搭在小秦肩头上,轻声地说,“篝火后边是什么地方呢?”小秦仔细地看了半天,摇了摇头:“我看不见了。”“看不见吗?”老同志笑了,“那里,是草地的边边。再往前,是陕北革命根据地——那里,就是我们明天、后天的目标。”“陕北?”“对,陕北。”老同志深情地重复了一句,“党中央带着红一方面军,去年就到了那里。现在,毛主席正等着你,等着我,等着我们大家呢!”他那双搭在小秦肩头上的大手按得更重了,“在那里,有好多好多事情正等着我们去做啊!”小秦觉得这些话,像只看不见的大手,在推着他,拉着他,向一个新的天地前进,他放下望远镜,激动地望着这位老同志。“小鬼,要鼓起劲来,继续前进!要知道,将来,革命的将来,属于你们,也依靠着你们哪!”话,一下子钻进了这个小红军战士的心,引起了他深深的思索。就在他想着的工夫,同志们已经收拾好行装,准备上路了。那位老同志弯腰抄起扁担,放到自己的肩上。他挑着担子,迈开大步在队伍前头走着,那魁梧的身躯和宽阔的肩膀那么结实,那么健壮。仿佛就靠这个坚强的人的带动,整个队伍才走向前去。这时候,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迎面跑过来,向那位老同志敬了个礼,又朝小秦这边跑来。小秦不禁向干部问道:“前头那个挑担子的同志是谁呀?”“嘿,你这小鬼!”干部笑了,“那是我们的朱总司令啊!”“啊,是他?!”小秦怔住了。他连忙拔腿向前跑去,紧紧地抓住了扁担。“我说你有劲嘛!”朱总司令爱怜地摸了摸小秦的肩膀,把扁担搁上去,“好,挑着吧!肩膀,挑重担子的肩膀,就是在前进的路上磨出来的!”小秦挑着担子,望着朱总司令那健壮的背影,踏着前边的脚印,大步走着。就在这时,他明白了:这副担子本来就是属于他的。现在是他的,将来也是他的。(节选自《王愿坚小说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小说和茹志鹃的《百合花》都塑造了小通讯员的形象,他们虽然性格、经历不相同,但都有极大的革命热情。B.小说开头写小秦挑扁担已经非常吃力,“叹了口气”表现出他担起扁担之后的愁烦和后悔之意,但他仍能努力向前走。C.小秦吃那碗野菜汤“狼吞虎咽”,吃得非常香甜,这既能表现出此时小秦已经饥饿至极,又能够反映长征路上的艰苦。D.小秦只从望远镜里看到了远方的篝火,并没有看到草地边和陕北,但是这三个目的地层层深化了他对革命目标的认识。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的景物描写点明故事的时间和天气状况,说明了当时环境的恶劣,也烘托了小秦饥寒交加之下内心的忧虑。B.小说运用了多处心理描写,写出了小秦从起初的勇挑重担到后来的不能坚持而松懈,最后重燃革命斗志的过程。C.小说运用倒叙手法,交代了小秦遇到这对装着医疗物资的木箱的经过,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D.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构成了这个革命故事的主体,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也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8.小说以“肩膀”为题,可谓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9.茹志鹃《百合花》表现了革命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具有人情之美,王愿坚的小说也是如此。请结合本篇小说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体现出哪些“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答案】6.B7.C8.①意蕴丰富。表面指的是通讯员小秦和朱总司令的肩膀,实际象征担负起长征和未来革命重任的肩膀。②揭示主题,表明坚强的年轻战士必将接过长征的重担,完成未来革命的重任。③凸显人物,突出表现文中人物勇挑革命重担的形象。④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9.①小秦脱帽含泪作别牺牲的红军战士,表现出对战友去世的痛惜之情。②朱总司令怀抱晕倒的小秦,亲自喂他野菜汤,又挑起扁担,表现了革命领袖对战士的关怀爱护之情。③朱总司令引导小秦重燃革命斗志,表现出革命领袖对战士的鼓励和教导之情。④小秦知道了朱总司令的身份后,又勇敢上前把扁担接了回来,表现出战士对革命领袖的崇敬爱戴之情。【解析】【6题】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叹了口气’表现出他担起扁担之后的愁烦和后悔之意”错误。结合“他摸着肩上的扁担,愁烦地想:‘要不是它,也许早就赶上队伍了’”可知,他叹气是因为没赶上队伍而愁烦,没有后悔之意。故选B。【7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小说运用倒叙手法”错误。交代小秦遇到这对装着医疗物资的木箱的经过是“插叙”。故选C。【8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首先,意蕴丰富。结合“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把扁担换了个肩,又吃力地向前走去”可知,通讯员小秦用肩膀挑扁担;“那位老同志弯腰抄起扁担,放到自己的肩上。他挑着担子,迈开大步在队伍前头走着,那魁梧的身躯和宽阔的肩膀那么结实,那么健壮”可知,朱总司令用肩膀挑扁担;再结合“小鬼,要鼓起劲来,继续前进!要知道,将来,革命的将来,属于你们,也依靠着你们哪”可知,表面指的是通讯员小秦和朱总司令的肩膀,实际象征担负起长征和未来革命重任的肩膀。其次,揭示主题,结合“老同志深情地重复了一句,‘党中央带着红一方面军,去年就到了那里。现在,毛主席正等着你,等着我,等着我们大家呢!’他那双搭在小秦肩头上的大手按得更重了,‘在那里,有好多好多事情正等着我们去做啊’”可知,毛主席正等着我们大家呢,在那里,有好多好多事情正等着我们去做。表明坚强的年轻战士必将接过长征的重担,完成未来革命的重任。最后,凸显人物,结合“小秦挑着担子,望着朱总司令那健壮的背影,踏着前边的脚印,大步走着。就在这时,他明白了:这副担子本来就是属于他的。现在是他的,将来也是他的”可知,小秦意识到这副担子本来就是属于他的,现在是他的,将来也是他的,突出表现文中人物勇挑革命重担的形象。而且以“肩膀”为题目,会让读者想象是什么样的“肩膀”呢,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9题】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结合“就在担子前一米多远的泥塘里,它的主人——一位中年红军战士牺牲了,小秦摘下他那顶小小的八角军帽,默默地注视着这位没走完长征道路的烈士,含着眼泪,挑起了这副担子”可知,小秦摘下他那顶小小的八角军帽,默默地注视着,含着眼泪挑起了这副担子。小秦脱帽含泪作别牺牲的红军战士,表现出对战友去世的痛惜之情。结合“小秦用力睁开了眼睛,发现自己正在一个人的怀里躺着呢……他仰脸望去,只见这位同志已经不年轻了。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宽阔的额角上刻着几条深深的纹路”可知,朱总司令怀抱晕倒的小秦;结合“那位老同志接过碗,放在嘴边试了试,又轻轻地吹了吹,然后慢慢送到小秦嘴边。碗里,是加上青稞面粉煮的野菜汤。小秦吃着却是那样香甜”可知,朱总司令亲自喂他野菜汤;结合“那位老同志弯腰抄起扁担,放到自己的肩上。他挑着担子,迈开大步在队伍前头走着,那魁梧的身躯和宽阔的肩膀那么结实,那么健壮”可知,朱总司令自己挑起了扁担。朱总司令怀抱晕倒的小秦,亲自喂他野菜汤,又自己挑起扁担,表现了革命领袖对战士的关怀爱护之情。结合“小鬼,你也是个好同志。看!你接过来,又把它挑了那么远”可知,朱总司令夸奖小秦;结合“‘看不见吗?’老同志笑了,‘那里,是草地的边边。再往前,是陕北革命根据地——那里,就是我们明天、后天的目标’”可知,朱总司令告诉小秦陕北革命根据地就是我们明天、后天的目标。朱总司令引导小秦重燃革命斗志,表现出革命领袖对战士的鼓励和教导之情。结合“他连忙拔腿向前跑去,紧紧地抓住了扁担。‘我说你有劲嘛!’朱总司令爱怜地摸了摸小秦的肩膀,把扁担搁上去,‘好,挑着吧!肩膀,挑重担子的肩膀,就是在前进的路上磨出来的’”可知,小秦知道了朱总司令的身份后,又勇敢上前把扁担接了回来,表现出战士对革命领袖的崇敬爱戴之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李氏之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韩愈《师说》)材料二: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①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②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注:这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后来柳宗元不断地对他进行帮助。①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此处指韦中立。②苍黄:同“仓皇”,匆忙而又慌张的样子。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B.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C.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D.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11.下列对选文中所涉及的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读,俗称“断句”,古人指文辞休止、行气与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B.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通常并举。古代巫医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业,也兼用一些药物来为人消灾治病。C.六艺经传,“六艺”又称“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D.辱,谦辞,表示让对方屈尊,文中指感到自愧。古文中类似的谦辞还有“愚”、“仆”、“鄙”、“公”、“足下”等。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与“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两句中的“下”意思不相同。B.“圣人之所以为圣”与“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所以”意思相同。C.材料一的“士大夫之族”与材料二的“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两句中的“之”的用法与意思都不相同。D.“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与“千呼万唤始出来”(《琵琶行(并序)》)两句中的“始”意思相同。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篇选文作者都先表明自己的看法或态度,韩愈慨叹古时的从师之道久已不传,柳宗元对韦中立“欲相师”婉言谢绝。B.材料一韩愈连用三个对比,层层深入,论证了“耻学于师”的愚蠢,从不同侧面批判了当时社会轻视师道的现象。C.柳宗元亲见南越之犬吠雪,以此为喻,既讽刺那些聚骂并反对从师的流俗之辈,也表达了自己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D.柳宗元认为自己不能够做韦中立的老师,是因为“道不笃”“业甚浅近”,赶不上韩愈,且不想成为众人眼中的“越之雪”。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答案】10.A11.D12.B13.D14.(1)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2)现在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解析】【10题】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冒昧地做您的老师呢?“固无取”是“自卜”的内容,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为人师”是“不敢”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A。【11题】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古文中类似的谦辞还有……‘公’、‘足下’等”错误。“公”和“足下”不是谦辞,而是对对方的敬称,是敬辞。故选D。【12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名词用作动词,低于;/名词作状语,向下。句意: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B.错误。意思不同。……的原因;/用来……的。句意: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C.正确。指示代词,这类;/结构助词,的。句意:士大夫这一类人。/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D.正确。都译为“才”。句意:(经过)这件事以后我才相信以前所听说的话(是正确的)。/经过千呼万唤她才缓缓走出来。故选B。【13题】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赶不上韩愈”错误,无中生有。文中只说自己“道不笃”“业甚浅近”,并未与韩愈比较。故选D。【14题】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或”,有的;“小”“大”,小的方面,大的方面。(2)“既”,已经;“以为”,把……当作;“病”,受到辱骂。参考译文:材料一:唉!古代从师的传统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太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普通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有疑惑解决不了,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世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节选自韩愈《师说》)材料二:二十一日,柳宗元答复:承蒙您来信说,想要拜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然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冒昧地做您的老师呢?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七嘴八舌地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被人们嘲笑和侮辱(的风险),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聚在一起咒骂(他),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指手画脚,并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妄的名声。住在长安城中,饭都来不及煮熟,又(因为被外放)匆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以前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狂吠不止。我认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我有幸遇到大雪,(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地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停止。(经过)这件事以后我才相信以前所听说的话(是正确的)。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这样)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过错吗?(有错的)只不过是(感到惊怪而)狂叫的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来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别韦少府李白西出苍龙门,南登白鹿原。欲寻商山皓【注】,犹恋汉皇恩。水国远行迈,仙经深讨论。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注】商山皓:即商山四皓,指秦末四位隐居于商山的信奉黄老之学的贤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苍龙”“白鹿”实指两个地名,但其中也暗含了诗人辞别朝堂、寄身江湖之意。B.“向溪月”勾起诗人思念之情,“敬亭猿”则叫声凄婉,这些都让诗人止步难前。C.“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化自陶渊明的诗句,显示了诗人独立不群的人格。D.“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其中有别离时的不舍,也有别离后独自惆怅的忧伤。16.“欲寻商山皓,犹恋汉皇恩”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在对待“仕”与“隐”的态度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欲”句表达了诗人既想像“商山皓”一样学道归隐,又眷恋“汉皇”垂顾来成就功业,体现的是诗人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②“安”句抒发了官场受挫的怨愤,表达了诗人不愿摧眉折腰侍奉权贵、坚决远离朝堂的激越愤慨之情。【解析】【15题】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向溪月’勾起诗人的思念之情,‘敬亭猿’则叫声凄婉,这些都让诗人止步难前”错误。“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是说“洗尽心中尘念欣赏句溪之月,静心倾听敬亭山的猿啸”,表达了诗人对所处环境的喜爱之情。故选B。【16题】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欲寻商山皓,犹恋汉皇恩”,是说“想要追寻商山四皓的足迹,心里依然眷恋汉皇的恩德”。联系注释“商山四皓,指秦末四位隐居于商山的信奉黄老之学的贤士”可知,“欲寻商山皓”表达了诗人想像“商山皓”一样学道归隐;而“犹恋汉皇恩”又表达了诗人眷恋“汉皇”垂顾,希望成就功业、报答皇恩的渴望。可见,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此时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说“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那将使我不再有舒心畅意的笑颜!”,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抒发了诗人官场受挫的怨愤,表达了诗人不愿放弃尊严侍奉权贵、坚决远离朝堂的激越愤慨之情。(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忧愤之作,作者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只能“____________”。(2)儒道两家都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与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3)酒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也是诗人生活的一部分,李清照用“______________”(《声声慢》)来抵挡“晚来风急”;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慨“人生如梦”,举起酒杯,“____________”,以此祭月。【答案】①.封狼居胥②.赢得仓皇北顾③.故不积跬步④.无以至千里⑤.三杯两盏淡酒⑥.一尊还酹江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胥”“赢”“皇”“跬”“盏”“尊”“酹”等。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平心而论,想在招牌设计上(),显出新意,巧用拼音作招牌的思路,不一定有错,比如陕西的“biángbiáng面”招牌,正是巧妙地告诉外地游客这一地方美食名字怎么念,点餐时不至于尴尬地抓耳挠腮,半天憋不出一个字。但需要划重点的是,[甲]。何为巧,恰到好处,方为巧。于招牌而言,说白了,就是对其提高辨识度有所帮助。①而此次拼音招牌之所以惹争议的原因,②在于街道干部非但没有用巧,③反而滥用“权”——利用行政手段强制商家统一更换,④而且标准还非得一模一样,⑤结果自然是“丑得齐齐整整”“蠢得十分难看”,⑥遭到被群嘲也不足为奇了。“强扭的瓜不甜”,但凡能在决策前认真做好调查研究,[乙],就会明白所谓的拼音招牌既不符实际,也不得人心。毕竟,()的店面招牌,谈何美观。正如香港的霓虹灯招牌,大小不一,有的甚至杂乱无章,但并无碍它让无数游客流连忘返,成为无数摄影师镜头下的经典画面。其实,在这些()的招牌里,恰恰蕴藏着一座城市最朴素的烟火气。城市治理,何为可为,[丙],或许能从这次“拼音招牌”中得到更多警示。(摘自《广州日报》2023年10月12日,有删改)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匠心独运五花八门斑驳陆离B.别出心裁千篇一律五光十色C.别出心裁五花八门斑驳陆离D.匠心独运千篇一律五光十色19.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0.请在文中画横线[甲][乙][丙]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答案】18.B19.①“之所以……的原因”句式杂糅,删除“的原因”或“之所以”。
⑥“遭到”已经有表示被动的含义,与后面的“被”语义重复,可删除“遭到”或“被”20.①“巧用”的前提是“巧”;②用心倾听群众心声;③何为不可为。【解析】【18题】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匠心独运:形容独特精巧艺术构思(多指文学艺术)。此处语境强调招牌设计与众不同,显出新意,故选“别出心裁”最恰当。第二空,千篇一律: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没有变化。五花八门:变化多端或比喻花样繁多。此处根据语境是说如果店面招牌形式太单一,就没有美观可言。填“五花八门”与语境相反。故应填“千篇一律”最恰当。第三空,五光十色:形容色泽艳丽,花样繁多。斑驳陆离:形容颜色杂乱的样子。根据前后语境,此处意在说这些招牌样式繁多,而不是强调颜色杂乱,故选填“五光十色”最恰当。故选B。【19题】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句式杂糅,“而此次拼音招牌之所以惹争议的原因”句式杂糅,“之所以……”与“……的原因”杂糅在一起,删除“的原因”或“之所以”;⑥重复赘余,“遭到被”语义重复,“遭到”已经有表示被动的含义,与后面的“被”语义重复,可删除“遭到”或“被”。【20题】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文“何为巧,恰到好处,方为巧。于招牌而言,说白了,就是对其提高辨识度有所帮助。而此次拼音招牌之所以惹争议,在于街道干部非但没有用巧”可知,讲的是恰到好处方为用巧,可见“巧”是“巧用”的前提,此处为总括句,所以应该填写“‘巧用’的前提是‘巧’”;第二空,根据“但凡能在决策前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和“也不得人心”可知,调查研究不得人心,说明没有用心倾听群众心声,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用心倾听群众心声”;第三空,根据上句“城市治理,何为可为”可知,讲的是城市治理中的可为和不可为,句式与“何为可为”保持一致,应该填写“何为不可为”。(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时候起,门前头的柏树坪就有一条穿于其中的羊肠小路,路面是一节节儿被脚板磨光了的青石头夹杂着一坨坨儿被踩瓷实了的红泥土,起起伏伏连着坑坑洼洼,像一条死掉的巨蚯蚓。记忆中常和院里的伙伴儿一起站在柏树坪或是柏树凸,张望着远方的层峦叠嶂浮想联翩,无数遍来回扫视着对面跨过毛家峡后与官山半腰间绕过“野鸡梁”的那条公路,犹如一条金色飘带而想入非非。那时候“野鸡梁”这条唯一通往山外的公路格外寂寞,一年半载里经过不了几辆汽车的。每当我们幸运碰上有辆“老解放”驶过时,第一个发觉的伙伴儿总会满院子兴奋地吆喝:“看车去喽!——”呼唤声此起彼伏,瞬间便在峡谷里连声回荡。虽然相隔千米之遥,可那驾车的司机似乎心有灵犀:车喇叭响得格外欢实,发动机的轰鸣声分外起劲儿。稀罕的模样儿让伙伴们兴高采烈地欢呼雀跃好一阵儿,顷刻间也打破了柏树坪上空往常的宁静,飞奔而来的伙伴们一屁股葡挞在柏树坪梯田地边的青石高坎儿上,身后一阵儿灰尘直冒。纷纷忘情指点谈论着那辆甚是稀奇的“铁怪兽”——那是童年里唯一来自山外边的“精灵”与“信使”。自打那时起,我就痴痴地苦思冥想:山外的世界该有多么精彩多么美好啊?21.下列各项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拿来主义》)B.《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C.1964年7月5日,“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喜看稻菽千重浪》)D.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百合花》)22.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答案】21.C22.①运用比喻修辞,将羊肠小路比喻成死去的“巨蚯蚓”,生动形象地表现这条小路的崎岖不平,饱含岁月的沧桑与生活的贫瘠。②多处运用叠词,长短句相间,强化了小路的特征,具有画面感,读来也富有节奏感。【解析】【21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文中引号表示特定称谓。A.反语,表否定、讽刺;B.前者表引用,后者表示强调或着重指出;C.表特定称谓;D.表示特殊含义。故选C。【22题】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像一条死掉的巨蚯蚓”运用比喻修辞,“羊肠小路”为本体,“掉的巨蚯蚓”为喻体,生动形象地表现这条小路的崎岖不平,“青石头夹杂着一坨坨儿被踩瓷实了的红泥土”,路面起起伏伏连着坑坑洼洼,饱含岁月的沧桑与生活的贫瘠。“节节”“坨坨”“起起伏伏”“坑坑洼洼”为叠词,“路面是一节节儿被脚板磨光了青石头夹杂着一坨坨儿被踩瓷实了的红泥土”为长句,“起起伏伏连着坑坑洼洼,像一条死掉的巨蚯蚓”为短句,长短句相间,强化了小路的特征,具有画面感,读来也富有节奏感。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对学习的认识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就在《劝学》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学习问题的朴素观点;后来,唐代的韩愈又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在《师说》里表达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看法。此后,人们关于学习的认知,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变化。材料二:学习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类的生存状态;没有学习,就没有社会的延续,就没有文明的传播。当今,学习对于我们有一种更加重要的意义。我们要靠学习来充实自己,以迎接每时每刻所面临的挑战。随着时代发展,我们今天的学习又呈现了新的特点,也遇到了新的问题。请你联系现实,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或感悟,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请结合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和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答案】例文:书山有路疑为径在人生的道路上,怀疑就如一颗学问的种子,没有它就决不会开出知识的花,结出智慧的果。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所以说:书山有路疑为径。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际的,知识也是无止境的,尤其是在信息多元化、快捷化的时代。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就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如果哥白尼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也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得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五年,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甚至凡是网络上出现的信息都是正确的。他们迷信书本、网络,崇拜前人以及当今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他们对于社会的进步不仅没什么贡献,还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导这一种精神。如今,历史的年轮已转过一周又一周,我们也早该拿起反向思维这把钢枪,作为我们向科学进军的武器了。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要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朋友们,书山有路疑为径,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吧!智慧学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憧憬与幻想;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缺少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别灰心,别气馁,智慧地去学习,破解人生的难题,如一道月光穿破迷惘,陪你到天亮。学习本应不是墨守陈规,而是去不断思考与领悟,闪耀人性的光辉,彰显人生大智慧。一条幽径,一株古藤,为学之路上季羡林老先生能以一颗智慧的心去观察,注意到一个个弱小的生命,并为之思考人生,反思自己,化为自己一份无法释怀的过错,这也恰恰体现出季老超凡的学习智慧,高尚的人格、品性境界。学习从来就不是刻舟求剑、一成不变的,学习是一种智慧。真正懂得学习的人能将有限的生命拉长、拓宽、积厚,甚至以一种超越时空的姿态永存于历史。学习有境界之高低,学习之大境界是智慧的,能自由撷取生命中的丰美而不为其所累。在学习之路上懵懵懂懂寻不到正确的方向时,不妨问一问自己,我智慧地学习了吗?学习的征途上,细心观察,敢于质疑,勇敢实践,不断地去升华人生成就。钱伟长,怀一颗赤子之心,毅然回国,在从事物理学的研究中从不马虎,细心研究每个公式,智慧学习,书写共和国科技事业光辉篇章;巴金,被誉为“中国良心”的他,在写作生涯中不断质疑,并亲身去实践,于《随想录》一书中反思自己、社会与国家,人生得以升华……古今能成大事者,往往能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中、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中,以智慧的眼光去选择。凡是能智慧学习的人往往能以自己的思维、独特的见解去理解知识、消化知识,而不是一味地囫囵吞枣、死搬硬套,因而学习能事半功倍。同样,智慧学习的人,其思想高度不再是以自己为中心,而是关注整个社会、国家,乃至世界。于学习中,品尝人间百态,并反思自己的言行,悲天悯人,由此,人性得以升华。学习过程中,注重反思,总结教训和经验,勇往直前,从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老夫子一言道出学习之关键,学与思是联系在一起的。虽然,智慧学习的方式很多,但我们总是要依据学习的新特点,遇到的新问题,智慧学习,从学习中收获快乐与幸福,步入学习的美妙境界。踏一路金花风雨,摇一路声声驼铃,采一路兰芷芳菲,唱一路歌声不断。茫茫学海,勤奋作帆,智慧作舟,泛舟于上。智慧地去学习,向人生新的希望迈进。“劝学”新说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潇洒地写下了《劝学》一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告诉我们学习的意义在于改变和提高自己;“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教育我们学习的作用是弥补不足;“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强调学习要坚持不懈。荀子关于学习的这些思想,几千年来仍未失去其意义。然而,在荀子所不知的今天,在潮湿腐臭的角落里,却有人宣扬“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读书无用论。读书当真无用吗?读书虽然不能给我们带来面包,但能带给我们思想;读书无法消除战争,但能让人在面对死亡时变得安宁、祥和。由此可见,读书是一种精神活动,它会使人的精神之花由内而外散发出香气。你唤不到它,但它却仍萦绕在身旁。社会上的一部分浮躁之人,大肆宣扬“读书无用论”,把韩寒作为宣扬“读书无用论”的成功素材。可是韩寒却说:“我是退过学,但我没说过读书无用。”把比尔·盖茨大学辍学的经历作为宣扬“读书无用论”的盾牌。但是,请不要忘记,他辍的是哈佛大学,他深入研究的是计算机编程。他不是不读书、不学习。个例的成功不能成为普遍道理,只有无知的人才会一直以此作为不想读书的借口。从古至今,时代不断地前进变更,但知识是永恒而无形的力量,不停地创造着柳暗花明的新世界。读书能使人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正如三毛所言:“读书总会让你散发出永久的由内而外的美丽。”在经历了“积土成山”漫长的过程后,你能感受到“风雨兴焉”的真正快乐;在牺牲了无数欢乐的时间渐渐“积水成渊”后,你得到的是腾然跃起的蛟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电购买合同范例6
- 《照明配电与控制》课件
- 培训离职违约合同范例
- 买卖联营协议合同模板
- 劳动合同模板 河南
- 与保洁员签劳动合同模板
- 公司聘书合同模板
- 企业委托核酸检测合同范例
- 艺术创作之实习篇
- 山林承包合同范例
- 铝合金压铸件检验标准20160426
- 三级配电箱电路图(共2页)
- 第三讲 DPS应用(5、专业试验统计)
- 工具式悬挑防护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初中音乐江苏民歌ppt课件
- 《2021国标暖通图集资料》14K117-3 锥形风帽
- 机动车维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方法和考评实施细则(完整版)
- 江西省职业培训补贴范围及标准-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 七年级生物上册(济南版)知识点归纳
- 应急联防联动协议
- D600变频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