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学案_第1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学案_第2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学案_第3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学案_第4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柳永词两首

诗海撷贝

【赏析】这首词是词人为怀念湘中

故人所作。“望处雨收云断”,是

写即目所见之景,“凭阑悄悄”四

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

思。“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接着,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词人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风、蕨花、

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月露、梧叶等秋日景物,用“轻”

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蕨花渐老,“老”“冷”“黄”四字烘托,交

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为下文抒情做了充分的铺垫。下片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写怀念故人之情。词人回忆起与朋

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友在一起时的“文期酒会”,那赏

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心乐事,至今难忘。分离之后,“几

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孤”“屡变”言离别之久,“黯相

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望”三句,笔锋转回自身。词人用

断鸿哀鸣、夕阳残照使羁旅不堪之

苦在言外自现,故而隽永有味。

初读强基-自主学习

,我预习我达标

一、词语积累

1.易混辨析。

⑴凄切•凄凉

凄切凄凉

PK寂寞冷落(多用

凄凉而悲哀(多

4来形容环境或景

用来形容声音)

物)

⑵凝噎•凝视

词语词义区别

嗓子被气憋住,

侧重于心情激动,感

凝噎哭不出声,说不

情色彩重

出话

侧重于眼神,感情色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彩轻

(3)参差不齐・良莠不齐

同:都有不整齐的意思。

异:“良莠不齐”是指好人坏人都有,混在一起;“参差不齐”是指

长短高低大小不一或水平不一。

2.易错识记。

良辰好景: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容易用错对象。

【近义联想】

①光风霁月: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

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②花朝月夕: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③吉日良辰:吉:好;吉庆;辰:时辰。吉利的日子又加上好的时辰。

指喜庆美好的日子。

二、词语运用

1.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在横线处。

⑴这首《鹏鸿》诗着力表现了鹏鹃声所引起的那种哀怨凄切的情韵,

构想精妙,运笔轻灵,成功地创造出一种凄迷幽回的意境。(凄切•凄

凉)

⑵纪录片《航拍中国》的播出,是以独特的空中叙事与“天眼”的凝

视,通过一幅幅宏大的山水画卷、天人合一的人文景致,展示了自然

景观的历史积淀。(凝噎•凝视)

2.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误。

有一种别离叫毕业季,虽是六月的良尼好景,却无奈各自怀揣忐忑,

各奔东西。(J。良辰好景: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三、语基训练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的正误,若有错误须改正。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等,>

(cancha)十万人家。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暮•一幕参差(cCnci)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o此词慢

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

世佳作。

①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②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③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

④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⑤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⑥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A.①⑤③⑥④②B.①④②⑤③⑥

C.④②⑤①③⑥D.④②③⑤⑥①

【解析】选B。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要找到几个紧密衔接

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此题注意①④②写内容,⑤③⑥写手法,衔接紧密不能分开,因此选B。

四、内容感知

1.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海潮》“天堑无涯”意思是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天堑”原

意为天然壕沟,这里指的是钱塘江。

B.《望海潮》“户盈罗绮,竞豪奢”,突出杭州的富庶繁华,反映了

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

C.《雨霖铃》下阕先点明“伤离别”自古皆然,再用“更那堪”强化

清秋离别的凄凉氛围。

D.《雨霖铃》“酒醒何处”对应“帐饮无绪”,“与何人说”暗合“无

语凝噎”,照应自然巧妙。

【解析】选B。B项中突出杭州的富庶繁华是正确的,但能够穷奢极侈

的不是一般市民。

2.阅读两首词,依据提示补充完整空缺内容。

《雨霖铃》

内容概括具体语句(用原文词句填写)作者情感

别前环境一地点:长亭、都

意象:①寒蝉、骤雨

上片:难舍难依依

别时情态f②执手相看泪

分的惜别场面不舍

眼,竟无语凝噎

别后前途一千里烟波,暮

霭沉沉

下片:想象别想象之景:③杨柳岸,晓风孤独

后的凄楚情景残月冷落

相思之情:便纵有千种风

情,更与何人说

《望海潮》

内容概括具体语句描写内容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④都会

参差十万人家

上片:山水美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

丽,都市富庶⑤形胜

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矶,户盈罗绮繁华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西湖美景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下片:湖山胜⑥人民安乐

嬉嬉钓叟莲娃

景,百姓安宁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

盛赞孙何

箫鼓,吟赏烟霞

我博览我掌握

一、魅力作家

慢词之祖柳永

y

生平: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

崇安)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祐元年中进士,官

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坎坷。

时人将其举荐于仁宗,却只得四字批语:“且填词去。”仕途无涯,

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楼舞馆,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

终生,死后由群伎合金才得以入葬。

成就:他在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

响:第一,他制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使词从以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

占优势的地位;第二,他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

白描,善于将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

代表作品:有词集《乐章集》,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均

享有盛名。

♦经典觅珠

白衣卿相

柳永年轻时应试科举,屡屡落第;暮年及第,又转官落魄,终官

不过屯田员外郎。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名转而厌

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以毕生精力作词,并在词中以

“白衣卿相”自诩。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但骨子里

还是忘不了功名,希望走上一条通达于仕途的道路。

据传,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无亲人祭奠。歌伎念

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每年清明节,又相约赴其坟地祭扫,

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

室南渡。

二、探寻背景

投赠之作一一《望海潮》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

途经钱塘(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曾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

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

民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

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惜别之作一一《雨霖铃》

《雨霖铃》是柳永仕途失意,离开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

的作品。词人当时由于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师而远行,一想到从

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状,

他这种抑郁的心情与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这首词就集中

体现了他这种复杂而痛苦的心情。

三、文化常识

词,诗的一种别体。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

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

一颗巨钻,是古代文学的闽苑里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姓紫嫣红、

千姿百态的风采,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都代表着一代文学之盛。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个字以内)、

中调(59〜90字)、长调(91个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

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按创作风格可分为豪放

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

同的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

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作品语

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

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

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雨霖铃”的来历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马嵬兵变后,杨贵

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凄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

銮的金铃上,玄宗因悼念杨贵妃而作此曲。《明皇杂录》云:“明皇

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

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四、脉络梳理

,--------,广烟柳、画桥、云树、怒涛、天堑

,_,厂(自然景观H

厂择Xi风帘翠幕

I•(〉人.文景观:)----b万人家

自然景观—重湖叠峨、桂子、荷花

应言“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一钓叟莲娃、千骑、高牙、箫鼓

「(寒蝉、长亭晚)►勾勒环境]

q骤雨初歇)~►渲染氛围

一实写

情事

情态」

N烟波暮霭)~►别后去向1

T清秋伤别)―►点旨

馥]--(晓风残月)~►别后情景-虚写

《良辰好景如虚设X别后生活

"千种风情何人说》,别后情感」

五、内容概览

《望海潮》

《望海潮》运用铺叙的手法着力描写杭州城内外的美丽景象,表

现了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

这首词一方面表达了词人对杭州的喜爱与赞美,一方面借以歌颂此地

的地方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雨霖铃》

《雨霖铃》以缠绵凄恻的感情、冷寂清幽的景色、铺叙白描的手

法,把离别的情、景、事组成了一个秀淡清幽的词境,通过对将别、

临别、别后的种种情景的描绘,述说了羁旅行役之人的悲凉心情。

研读提能-探究学习

,我理解我鉴邕

目标一: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望海潮》运用了点染手法,请结合词作内容加以分析。

【明确】(1)开头三句是点,“形胜”“繁华”四字点出了杭州的繁华

热闹,宏伟气派。接着,“烟柳”等句作染,通过具体的描述直观且

鲜明地展现大都市的风采。雕梁画栋,房屋密集,人口众多,社会太

平,百姓富足,此乃“繁华”也。

(2)“重湖叠盛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

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湖

荷之胜,二是人文风貌之佳。

【规律方法】

“点染”一词是借用传统国画的技法名称。国画家作画,往往用

中锋点出景物,然后再用侧锋加以层层渲染,使画面显得更有立体感。

运用到诗词创作上,“点”就是正面点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体、

细致的描绘、铺写,使诗歌的形象更丰厚、意味更浓郁,而不至于使

诗意过于单调枯瘦。一般说,点出的是内在情感和诗歌主题,而渲染

用的是外在的环境和景物形象。清代的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

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就这一点看,渲染有

似于衬托中的“旁衬”,又似于情景交融。

2.《雨霖铃》怎样体现“虚实相济”的特点?

【明确】上片开头“寒蝉”三句不只是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

融凄苦之情入景,暗寓离别之意。“都门”句,一边是留恋情浓,一

边是兰舟催发,将人物置于矛盾集中的情境之中。“执手”一句感情

也极真挚,伤极痛绝之情态毕现。至此,写的是实景实事实情。

“念去去”三句是他的内心独白,是别后想象之景,茫茫辽远的

空间充满了浓密深沉的暮霭,在半虚半实间突出了离愁的深切。

下片是虚写。开头“多情”一句承接巧妙,是对上片的归结,写

人间离别伤感是普遍现象,“更那堪”又转入现实,“冷落清秋节”

既照应首三句,又以景寓情,更深地开拓了诗境。“今宵”三句是词

人想象今宵酒醒之后的所见之景,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

残月高挂杨柳梢头。凄清的画面使离人更感孤单,言外之意无穷,以

别后想象之景写离愁。“此去”四句是直接抒情,问句作结,言外之

意是与离人分别以后,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兴致了。

目标二:赏析诗歌的语言

3.《望海潮》一词中,“形胜”“繁华”四字在词的上片中所起的作

用是什么?“珠矶”“罗绮”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展现了杭州哪方

面的特点?谈谈上片“绕”“怒”的艺术表现力。

【明确】“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之下,便从

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和繁华。

作者抓住“珠矶”“罗绮”两个细节进行描写,把市场的繁荣、

市民的殷富反映了出来,以小见大。

“绕”字形容长堤迤遍曲折的态势,“怒”字写出了钱塘江水的

澎湃与浩荡。

4.有评论家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练。请简要

分析。

【明确】山上的桂花、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是杭州的典型景物。柳

永这里以工整句式,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

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所以说“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练。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

【明确】这首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跟

“寒蝉凄切”一样,也是融情入景的写法。

①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

鲜明的画面。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勾起离人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

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

②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

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

之后!试想,此时不过是他想象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

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

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

目标三: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6.在《望海潮》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时作者着重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位置①东南重镇

历史传统②自古以来就是繁华都市

自然景观③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④建筑、设施极其美观,人口

市井面貌

密集

⑤人们安居乐业,笙歌处处,

百姓生活

老老少少心情愉悦

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

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7.《雨霖铃》中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时刻景色情感

①寒蝉凄切,骤

饯别时②心境黯淡低落

雨初歇

船要③千里烟波,暮④难舍难分,痛苦异

出发时霭沉沉常

⑥凄凉惆怅,“良辰

设想今宵⑤杨柳岸,晓风

好景”不再,极度孤

酒醒后残月

,我思悟我提高

1.《望海潮》这首词工于铺叙,善用白描,充分体现了柳永慢词的特

点,试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点拨】柳永长于慢词,《望海潮》可见作者的铺叙技巧。

(1)上片,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

建银,气象万千。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层展开,步步深化。

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繁华”,但终究是概括性

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

绕这六个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①“烟柳画桥”三句写的

是“都会”;②“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侧重于刻画

“形胜”;③“市列珠矶,户盈罗绮,竞豪奢”则突出“繁华”。

(2)下片,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写法

上着眼于“好景”二字,尤其侧重“好景”中出现的人。

“重湖”三句描绘西湖的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

天然朴实的佳言,是千古迷人的丽句。“羌管弄晴”三句写的是下层

人民,“千骑拥高牙”写的是州郡长官。结尾又以赘美的口吻收束。

2.《望海潮》这首词描写了都市的繁华景象,拓展了词的题材领域,

但作为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着怎样的影

响?谈谈你的看法。

【点拨】提示一:作者对杭州自然风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富庶、

繁荣身临目睹后,充满了新鲜感和惊喜、艳羡之情,所以能敏锐地捕

捉山川、城市的特点,并加以详细、具体的描绘。词中所描写的山水

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

虽为投赠之作,却不能说是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作品。

提示二:作者虽然呈现了当时的“太平气象”,但因为他的写作

是为了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赘扬甚至

奉承,这就使得这首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

3.“一切景语皆情语”,大凡诗词,一般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请

分析这种艺术手法在柳永的《雨霖铃》中是如何体现的。

【点拨】①用哀景和乐景同写悲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

歌”是以哀景写悲情;“良辰好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

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这种欢乐消失得无影无踪,使人陷入

了无边无际的离愁之中,所以,此处是以乐景写悲情。

②景与情水乳交融,妙合无痕。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含蓄

蕴藉。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浓情郁结于心,难以化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情感达到高潮;离别之后,这种愁绪始终萦绕在词人的心头,此时此

刻,“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我实践我飞跃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

它来代表柳词。这两句词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有何特

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杨柳”和别情有关,“年年柳色,浦陵伤别”。自浦桥

折柳的故事产生后,杨柳和离别似乎已成为具有必然性的联系了。“晓

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凉,难以忍受。

古时要赶远程的人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动身,因而也经常在这个时候送

别。如温庭筠《菩萨蛮》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就是把别

情与这时候的景象联系在一起来说的。

“酒醒”后的惆怅(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消减愁怀的,酒醒

无异于“愁醒”。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就越发使人感到无法排

遣了)和眼前最能触动离愁的景象(岸上的杨柳,晓风吹拂,残月微明)

交融在一起,这情景确实凄凉难耐。可见,这两句中词人集中了许多

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人词,构成凄凉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伤离

别的悲凉情怀。

2.班上某一同学自拍自导的《雨霖铃》MTV播放后,老师提出了一些修

改意见,其中有一条是要求开播前加上一段解说词,请你试着写一写。

要求:感情要充沛,语言要优美、流畅,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200个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在那种冷落凄清的季节里,所有的人都会渴望一种相逢。

可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那一腔离恨,谁能一语道破?

阵阵寒蝉,悠悠斜阳,浩浩烟波,泪眼对泪眼,无言对无言,好一幅

凄恻委婉、柔肠百结的挥泪图。一片残柳,一弯晓月,一叶扁舟,多

情的远行人,孤独的异乡客,你可曾记得执手相看的泪眼?离别时是

谁与你浅吟低唱?物换星移,沧海桑田,而这一份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我们要永远珍藏在心头。

群读培优•拓展学习

望海潮

秦观①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②。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

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

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③,明珠溅雨④,

宁论爵马鱼龙⑤。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

一饮拼千钟。

【注】①秦观:字少游,北宋著名词人,此词是他的早年之作。

作于元丰三年(1080),时秦观自会稽(今浙江绍兴)还里,访隋氏陈迹。

②古制以八家为井,提封,“总共”之意。③纹锦制帆:隋炀帝以锦

缎做船帆。④明珠溅雨:隋炀帝命宫女洒明珠于龙舟上,以拟雨雹之

声。⑤爵马鱼龙:指珍奇古玩之物。

,培优训练

1.(审美鉴赏与创造)下列对本首词与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两

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望海潮”这一词牌为柳永创作,柳词所写的城市是杭州,秦词所

写的城市是扬州。

B.柳词下阕“羌管弄晴”三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画卷,“弄

晴”“泛夜”互文见义,“嬉嬉”二字,将渔翁与采莲姑娘欢乐的神

态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C.秦词上阕“豪俊”句写扬州多有才智杰出、气度宏伟之人才,“曳

照”句写达官贵人络绎不绝,华丽飘曳的服饰映照着春光。

D.两首词都运用了铺叙和对比的手法描摹了城市的盛况:疆域辽阔、

人口稠密、景色优美、人们生活奢华。

【解析】选D。D项,柳词无对比手法。

2.(思维发展与提升)这首词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人在词中抚今追昔,“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

的风光已成昨日黄花,而今剩下的只有“乱云”“流水”和“离宫”。

此时此境,词人唯有饮酒、作词可打发时光:“最好挥毫万字,一饮

拼千钟。”词的气势也由此而冲天直起,衬托出词人饱满、张扬的人

格魅力,形成了慷慨悲壮、顽强拼搏、豪情与雄心清晰可见的人物形

象。

3.(文化传承与理解)柳永《望海潮》中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

拥高牙”皆运用数量词,或为实写,或为虚指,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

势,使整首词已接近豪放词风。

4.(思维发展与提升)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的《望海潮(星

分牛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试做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柳词表达了对当地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官员政绩的赞美之情。

此词描写了钱塘的繁华,自然风景与人情风物之美让人陶醉流连,表

现了钱塘人民生活的美好与惬意,以此来称颂当地官员为官有方。结

尾寄托词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②秦词在朝代的更迭和城市的变迁中

抒发了历史兴亡之感。词的上阕极写扬州的繁华兴盛,下阕极写隋炀

帝在扬州时的豪奢生活,而今那时的繁华景象都如孤鸿远去,物换星

移,只剩下乱云流水环绕着空荡荡的宫阙。

教研聚焦•高端引领

,创新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

能力。

2.感受、鉴赏词的意境、情韵。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感受、鉴赏词的意境、情韵。

【教学方法】

朗读、品读,感悟、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词是诗歌的一种。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故名“长短句”,又都和

乐歌唱,因叫“曲子词”,还有“诗余”“近体乐府”等别称。由于

音乐上的要求,句子的长短须依照曲调的节拍,韵脚字要读得短促而

又清晰。

词按风格大致可分为两派,一为婉约派,二为豪放派。明张名延

说:“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雨霖铃》是

婉约词的代表。

二、作者介绍

见【我博览我掌握】“魅力作家”。

三、理解全文,鉴赏词句

(一)整体感悟

1.传说金主完颜亮在读罢这首词后非常羡慕钱塘的繁华,遂起投

鞭渡江之志,后来就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请大家一起朗诵《望海

潮》,并看注释理解文意。

2.词中描写了那些景物?

【明确】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怒涛、山峰、桂子、

荷花、烟霞。

3.词中景物给你怎样的联想?

【明确】千百年来,西湖风景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它的风姿倩

影,令人一见钟情。就连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也吟出“未能抛得杭

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诗人说他舍不得离开杭州的主要原因,是

杭州有个魅力的西湖。三面环山,碧波盈盈,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环

湖的山有许多奇峰,瞧,那一对山峰高耸入云,从山脚到山顶就像斧

砍刀劈,山顶云雾缭绕,仿佛到仙境,向下看,真叫人心惊胆战,这

正是西湖十景里著名的“双峰插云”。在西湖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如灵隐寺、黄龙洞、烟霞洞、放鹤亭。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这里修建了

苏堤。意大利马可•波罗说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虽然

本词末句有献媚的味道,格调显得不高,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成为作

者最好的明证。

引导:结合上面的想象,说说本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

象,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明确】《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

生活景象。作者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

(2)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

(3)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4)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

(5)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二)问题探究

1.“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人们津津乐道,西湖有许多景物,

为何独写“桂子”和“荷花”?

【明确】桂子和荷花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白居易《忆江南》

中有“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之

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

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见桂子和荷

花最能画出西湖的美景,从而展现杭州的风姿。

2.“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有何深意?

【明确】“好景”,除写湖山胜景,市并繁华,还暗颂孙何政绩

良好之意;“归去凤池夸”则暗含入朝执政之意。两句歌颂并祝福孙

何任满报政于朝。

四、小结

同学们,我想这清丽的词句能打开联想、想象的思维空间。希望

同学们多读,去感受文中优美的艺术形象。

雨霖铃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词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及意境。

2.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体会情感,品味鉴赏名句。

教学难点:缘情设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两组中国画,引出实写与虚写

首先请大家欣赏两幅中国画:第一幅,名为《蛙声十里出山泉》,

可是我却觉得这幅画有些文不对题,没有蛙,何谈声呢?这幅画是我

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晚年的作品,老人用简略的笔墨在一带远山的

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顺流而下。虽然画

面上不见一只青蛙,可是我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青蛙,

仿佛听到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交响曲。

第二幅,名为《深山藏古寺》,是宋代画院的一道考题,请大家思考,

这幅画妙在何处?原来画家在“藏”字上做了文章,虽然没有直接画

寺,但我们不难从通往深山的石径和挑水的和尚联想到深山必藏有古

寺。所以,清初画家黄重光先生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不仅是画,中国传统艺术中都讲究一个“虚”字,虚处见实,虚

实结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入宋词名篇《雨霖铃》,体会虚实结合在

诗歌创作中的妙处。

二、诵读全词,为鉴赏做准备

1.试读:注意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标出不理解之处,采用学

生自由读的方式。

2.让朗读基础好的学生示范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3.听名家朗读。

4.全班跟读。

浓情厚意从低回婉转、一唱三叹的旋律里汩汩而出,离愁别恨也

从俳恻动人、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幽幽而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

愁”,“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音乐叹惋的余声里走进作者

用文字所营造的意境。

三、理解课文,体悟情感,鉴赏虚实结合的手法

1.诗词的意境就是由一幅幅画面构成。请学生试着给本词合理划

分层次,看看词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描绘分别的情景,哪些是实写,哪

些是虚写。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实写,什么是虚写。就像中国画一样,在诗

词中,实写指诗人描绘的眼前客观存在的实象、实景,虚写指诗人通

过联想和想象虚拟的虚象、虚景。所以,诗词中的过去之景、未来之

景、梦中之景、神仙鬼怪之景都是虚写。所以,这首词中一个“念”

字,提示前面是实写,后文是虚写。

2.试着概括实写与虚写的画面。分别时凄清的环境一一实写,分

别时难舍的情景一一实写,别后江行所见之景一一虚写,别后酒醒所

见之景一一虚写,经年之后的生活场景一一虚写。

3.鉴赏实写的画面。各学习小组选择一个实写的画面进行鉴赏,

要求找出意象,联想学过的诗句,体会典型意象对于营造意境、抒发

情感的作用。

4.鉴赏虚写的画面。各学习小组选择一个虚写的画面进行鉴赏。

5.请大家分析虚实结合的妙处。读完下片回味上片,更能懂得“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中饱含的深情,这就达到了虚实相济的效

果。从“兰舟催发”之际,想到江上远行之时,想到“今宵酒醒”之

后,更遥想“此去经年”之日,不管时间怎样变化,时时都是不舍。

从都门送别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

无论空间如何转换,处处都是离情。本词通过虚实结合,丰富了离别

的内容,拓展了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强化了词人难舍难分的离情。

四、结语

一曲雨霖铃,千古离别情。通过虚实结合,字里行间弥漫的都是

柳永说不尽的离别情、道不尽的相思苦。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

虚实结合的魅力。

,多维深度赏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