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观潮课型:新授主备人:授课日期:
教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学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目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标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读懂三、四自然段,即引导学生抓住潮来时潮
点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和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
难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从而深切体会到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
点
下奇观”。
教多媒体课件
具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激趣释题,教师朗诵课文。
用谈话法引出课题: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
教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
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
来。板书“观”。
范读课文。听读思考。
学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请你们听的时候注意:他看到的是
怎样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根据回答板书钱塘江
大潮,天下奇观。
追问:“天下奇观”的“观”当什么讲?什么叫“天下奇观”?
(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读。
过目的:知道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
写的,并按照这一顺序正确地给文章划分段落。理解各段主要内容,
并能抓住要点准确概括段意。
步骤:1.理清文路,划分段落。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默读一遍课文,
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段?
2.分段细读,学习第一段。方法:默读。
程要求:边默读边思考: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要求学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学习第二段。
①指名学生读第二段。
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
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
读后引导学生依次讨论这两个问题。
通过讨论明确:
a.作者是按照远一稍近一再近一更近的顺序写大潮中景象的。
b.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
②启发质疑。让学生提出初读时不懂的问题。
③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释疑解惑,帮助理解,边看边引导“图”“文”对号。
④导入学生自学。
刚才你们看了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现在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潮那
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生动、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来的,请
你们仔细地阅读,很好地体会一下。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议
论。
⑤组织学生讨论。
需讨论明确下列问题:
a.大潮从远处出现,人们看到了什么?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为
什么这样比?
b.“横贯”是什么意思?
C.“形成一道白色城墙”是什么景象?这样比,说明了什么?
d.“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千万辆坦克同时
开动,发出山崩
地裂的响声……”是怎样的景象?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
表现出什么?
e.大潮由远及近,从声音、形状上的发展是怎样的?
f.刚听到大潮的声音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刚看到大潮的样子时,
人们是什么心情?大潮越来越近时,人们闻其声、见其形后心情又怎
样?
⑥理解后朗读。
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录像听读。再次感受大潮的美与力,加
深对课文的理解。
⑦概括段意。
谁能用一句话把潮来时声音、形状由远及近的发展表述出来。
学习第三段。
①指名学生读。②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的意义。③抓
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④小结
如果你是一个观潮者,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感到怎样?
(四)再读全文。
方式:指两名学生读第一、三段,全班齐读第二段。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4.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教学法)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
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
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
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
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
情景;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引导
发现法)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
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
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
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
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
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
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
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
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
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
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
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
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
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
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
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布置作业
L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做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的景观讲述给家长听。
课题:2雅鲁藏布大峡谷课型:新授主备人:授课日期:
教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目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标
重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点
难
点
教多媒体课件
具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课文中标有音节的词语
2.学习生字
穆玛涓滔脉卉罕
教
二.分析
1.边读边思考,理解文章大意
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这块
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一一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
的河流峡谷一一雅鲁藏布大峡谷。
思考:(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
学
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思考:(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
么?
2.学习词语、句子,感受文章写作特点
(1)丰富的语言
例:“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
过
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例:“堪称”“号称”“美誉,,
例:“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三总结全文
四.资料袋的学习
雅鲁藏布江遇南迦巴瓦峰阻挡,改向南流,以南迦巴瓦峰为中心,
程
形成世界上极为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峡谷。
大峡谷入口处古堡遗址目睹了大峡谷的历史变迁。
板书
课题:3鸟的天堂课型:新授主备人:授课日期:
教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
学
的教育。
目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
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重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
点
运用词语。
难
点
教多媒体课件
具
集体备课授课教师二次
备课
第一课时
一、引题、创设情境。
教
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2、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
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学
2、自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3、检查。
过
①标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读。
②组成小组、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
③课文写了什么景象?(相机板书:榕树鸟)
三、再读课文,细细体会,把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程1、“榕树”、“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认真读读直接描写
它的段落。
2、你特别喜欢的语句用“一一”画出,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自读相关段落、语句,圈圈画画。
四、按照学生意见,选择学习内容,随机学下任一方面:
★重点学习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静态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作者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体会,在
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
多”、“枝上生根”等特点。
②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
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每
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
解和感受,教师对学生各自的见解均给予肯定。
③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
感受。
④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
园的树。”
★重点学习第12、13自然段,体会“群鸟纷飞”的动态美。
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描
写。
2、教师引导: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尽情地感受这
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小伙伴)
3、利用学生美术课上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
上欢快的音乐)
4、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
什么?
5、再读课文,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1、播放“小画眉”。
2、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
(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
画一画……)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
己学习的感受。
3、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讲读第二段。
学生浏览第二段,理清观察顺序,分清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远看大
榕树,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近看大榕树(第5、第6自然段写远看,第
7、第8自然段写近看)。
学生自由读第5、第6自然段,思考:远看大榕树给作者留下什么
印象?(大、茂盛)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远看大榕树这么大,这么茂盛,那么近看又是什么样的呢?谁
愿意读第7自然段?请你抓住重点词语来说一说。
指名读第2句,区别两个“真”的意思。(真面目:真正、本来;
真是:的确,确实)学生读句、体会作者情感。(自由读、指名读)
师:枝干的数目为什么不可计数呢7请大家齐读第3句。
师:(出示投影片、一边指示一边与学生共同叙述)大家请看,只见
它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新的枝干,
因此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师:你们还能从最后一句中的哪个词语看出榕树很大?(卧)
师:这个“卧”字展示了榕树姿态的庞大。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一
株已经生长了500年的古树,它村冠的遮盖面积相当于200多个教室
多么大,真是一株罕见的、庞大而又奇特的榕树啊!这段课文,作者
主要抓住榕树枝干的奇丽多姿来介绍它的真面目。(板书:枝干)作者
接着观赏的是榕树的叶子。(板书:叶子)
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第1句,思考:这句写什么?
学生自学第2、第3句,边默读边划出表现榕树茂盛的词语,并想
想该怎么理解。然后交流汇报学习体会。(教师教给汇报方法:先读句
子,再找词语,最后谈理解。)
(从“那么多”。“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中体会
树叶多和密;从“翠绿”“照耀”“新的生命”“颤动”等词语体会
大榕树充满活力的样子。)
师:(出示投影片)这株榕树枝繁叶茂,简直是一种奇观。它那鲜嫩
翠绿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明亮耀眼,生机勃勃,多么可爱的榕树呀!因
止匕.作者在结尾处由衷地赞叹道:“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表达了
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板书:喜爱)指导朗读。(体会读,指名读,
范读,齐读)
师:作者这次去鸟的天堂是在黄昏,鸟儿都归巢休息了,因此,他
一只鸟也没有看到,只看到了这棵茂盛的榕树。他从枝、干、叶的颜
色、形状、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树大、干多、枝美、叶茂的
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就叫作静态描写,这种静态描写展示了鸟的天堂
的静态美。那么,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又看到什么场面呢?请大家一
边看录像,一边听朗读。
三、讲读第三段
看录像,听朗读。思考:作者看到什么场面?(群鸟齐飞的热闹场面)
哪儿写出热闹场面?教师引读(鸟的叫声和影子作者是怎么写的一一,
形状呢----,颜色呢----)o
师:为了突出鸟多,作者不仅写了鸟的叫声、影子,还写了形状、
颜色和它们的活动情况,写得很具体。这些鸟在树上有哪几种活动呢?
请用书上的词概括。(板书:叫、飞、扑)
师:这里的鸟的确很多,据有关材料介绍,在这棵榕树上大约生活
着10多万只鸟,光鹤类就多达七八万只。而在课文中。作者既没有用
一个“多”字,也没有列举一个具体的数字,就使我们感到这里的鸟
确实很多、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是很深的。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应接不暇”;体会作者感情。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教师出示投影片: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有的()o
要求学生:(1)按书上的内容齐说;(2)想象一下,这些鸟是怎样叫
的、飞的、扑的,指名学生具体说一说它们当时的姿态或叫声。
师:作者这次看到了这个热闹场面,于是他先写了群鸟的活动,又
具体地写了一只画眉鸟欢叫、雀跃的情景,写出了鸟叫、飞、扑的活
动变化。上段是静态描写,这段就是:(师生齐说)动态描写。
师:作者看到了茂盛的榕树,欢快的鸟,感受到了鸟的生活是很快乐
的,而此时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讲读第四段。
齐读,思考:作者的心情怎么样?(留恋)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留恋”。
作者此时对大榕树不仅仅是“留恋”,还有什么感情?(板书:赞美)
指名读最后一句。出示投影片: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在这句话中,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第二个“鸟
的天堂”却没加引号?(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
所以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指能让鸟幸福生活的地方,因此没有引
号)
讨论: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榕树枝繁叶茂,
鸟能在上面筑巢;周围环境幽静,适合鸟生活和繁衍;树旁就是河,
榕树因而长得茂盛。鸟也能戏水;农民保护鸟,鸟生活得无忧无虑)
教师小结。
课题:4火烧云课型:新授主备人:授课日期:
教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
学趣。
目2、学习课文生字词。
标3、朗读课文。
重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
点
难
点
教多媒体课件
具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
一、揭题,引起兴趣。
1、师出示火烧云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2、出示课题的图片,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火烧云”
3、关于火烧云,你知道一些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内容。
教
1、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2、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把火烧云写得很美,找出来读读看。
三、精读,积累语言。
(一)学习课文第3小节
1、我们先来看第三小节美在什么地方?2、读第3小节,圈出表示
颜色的词。3、你们想看这么多的颜色吗?4、师出示,要求学生自
己看像哪种颜色。5、看了这么多,这么美的颜色,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
学呢?(二)我们再来看4、5、6小节,它们是写火烧云的什么呢?
1、分组自学4、5、6节,要求:a、你认为哪一节写得好,为什么?
b、你能把它读好吗?2、交流,小组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3、这么多
的形状,你也想用哪个词来概括?4、这三小节写得都好,因为作者把云想
象成马、狗、狮等等,把云写活了,下面教师要让大家学着作者的样子来想
象,看谁想得好,看谁想得有趣。5、学生看图想象。
四、熟读,理清脉络。
过1、课文中除了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外,还写了什么?
2、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下来了……
五、新课:
(一)快速读课文,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
(二)学习第一段
1、自读,想:火烧云刚上来时,作者着重抓了什么景物来写?
2、问:天空的霞光使地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一一”画句),指
程名读有关句子。
3、学到这,你会有什么疑问?(地面的这些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变化?)
4、导读: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的心情会怎样?
5、小结:火烧云刚上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色彩绚丽的“乡村
夕照图”。
6、过渡: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
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
(三)学习第二段。
1、问:你想知道些什么?
2、自由读,想:这段怎样写火烧云的变化?
3、讨论交流,板书:颜色形状
4、学习颜色变化部分:
1/Y1,、Aii但e.Rf7S1|,A>4-2U.UBSLIHJozka_-__-_-”7叫777:山“1r>FZ?人,I»,LAz_*立HZz.Zn7、
耻i吾安就抖示"天上的云-一随T招演重1里钠兔话。进行换话
课是1领日期:
把“烧”字换成“红”字,比较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
(3)问;火烧云颜色变化怎样?(看图)
投影出示句子“这地方---半百合色”齐读。
问:这句子说明火烧云的颜色怎样?理解“半--半一”“梨黄”的构词
法。板书:多快
(4)问:还有什么颜色?(看图、补充)
(5)说话练习:颜色这么多,这不是天空,分明是(调色盒)。
(6)问: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么多、美的颜色?
(7)闭眼,听读,回忆,欣赏。
过渡: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
5、学习形状变化部分:
(1)问: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从哪看出?(看投影片)问:
这些马、狗、狮子是真的吗?这是作者通过什么写出来的?
(2)重点学“马”的一节。(投影出示)
马是怎样的?马是怎样变化的?马是怎样消失的?
(3)参考“马”的问法,一问一答。
(4)指导背诵。
(5)指名读,品评,重点理解“那狗——不见了”这句,写得好在哪?
(6)谈话:还可以想象成什么?
说话:这天空分明成了一个(动物园),问: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火
烧云形状的变化?
6、小结:色彩如此斑斓,形状变幻莫测的火烧云,简直让人看得乐此
不惫。
过渡:可惜,火烧云很快就下去了。
(四)学习第三段:
1、读后问:哪个词写出火烧云很快就下去了?2、哪句写出看火烧
云真实的感受?
六、总结全文: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火烧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你觉得作者写这火烧云美吗?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
板书:大自然的美
教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
学
从而学会捕捉美!
目
、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标2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重感悟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点
难
点
教多媒体课件
具
集体备课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趣味语文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
教
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
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
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
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学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
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过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学习趣味语文,想想,你还见过哪些有趣的小故事?
程
8、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
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
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
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
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是精读
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二》是综合性训练。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
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
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动
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
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会背的地方。
3、理解古诗两首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6、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7、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8、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
9、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10、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11、学生在交流各自的发现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12、积累花名的歌谣,了解几种花的特点,并作适当拓展,让学生仿照短文试写歌谣,激发
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借助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
3、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向
上爬的。
4、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倡导积极肯定的评价方式,激励交际信心,加强
实践、突出互动,发展学生交际语言。
5、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6、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7、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四、单元教学措施:
在进行本组教学时,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
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
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在教学时,还要充分注意“导
语”“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各部分内容的相关性,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五、课时安排:
5、《古诗两首》课时
6、《爬山虎的脚》课时
7、《蟋蟀的住宅》课时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时
《语文园地二》课时
课题:5古诗两首课型:新授主备人:授课日期: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教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理解诗句
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所蕴含的哲理。
目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标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1、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点
2、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难
点
教多媒体课件
具
集体备课授课教师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
教
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
山录像)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生谈感想)
学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
们称颂的诗篇一一《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
诗(板书诗题)
二、古诗讲解
1、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过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2、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3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
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
程
舌音)
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
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
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
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
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生齐读古诗
(配乐)
三、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诗句的意思。如果遇
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
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
1、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生汇报)
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
纠正。)
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
2、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
边想我们学的
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生观看录像)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
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
诵这首诗。
3、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
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
古诗可分为两部分一一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
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
(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
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
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
(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
(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
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
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4、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师检查背诵情况
5、总结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
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
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
他们错在那里?
6、结语
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一要想了解一个
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
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
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背诵《题西林壁》。
2.说说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了解诗意
1.自由读《游山西村》,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3.再次自由读古诗,思考诗中主要写了什么?
三、读懂诗句,感悟诗理
1.自由读古诗,读懂诗句。
〔学法尝试:要读懂这几句诗,可以想一些办法。诗句下面
有一些词语的注释,读一读注释,•也许会有帮助;书上还
有插图,看一看插图,说不定会受到启发,还可以与同学讨论
讨论。)
2.按照:“学法尝试”中的思路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
议一议,力争读懂诗句。
3.集体交流。
(1)从注释中知道了“腊酒”“豚”“疑”等词语的意思,
读懂了第一、二行诗。
(2)从插图中,了解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是怎样的
景象,知道了“疑无路”的意思,知道了“又一村”是指什么。
〔学法反思:课本中的注释对我们读通诗句有很大帮助;课
本上的插图对我们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象也作了提示,抓住这
些,就是抓住了读懂诗句的根本。)
4.感悟诗理。
(1)指名读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出示课本插图,思考:“山重水复”与“疑无路”、“柳
暗花明”与“又一村”之间的联系?想象诗人心理活动的变化?
(3)指名回答。
(4)再次启发思考: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5)从诗人游山西村的经历、从你举的例子中,你明白了什
么道理?
柳暗花明:绿柳成阴、繁花似锦的美景。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的角度
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不同,观察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效果不同
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千古名句
课题:6爬山虎的脚课型:新授主备人:授课日期: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
教
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学
2、初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目
3、背诵3、4自然段。
标
4、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重
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点
难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点
教多媒体课件
具
集体备课授课教师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谜语:
教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2、导语:
学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
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
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
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
过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
(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
程
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置换角色,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
课文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
(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
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1句语。
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叶柄
蜗牛紧贴
蛟龙枯萎逐渐牢固
(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
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
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
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
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
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2、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
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
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
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
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2、汇报交流。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喜
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1)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
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
感觉吗?
(3)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
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4)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
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
(5)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
(6)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
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
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7)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
(8)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
更美吗?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1)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
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
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
的?
(2)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
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
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
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1)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
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
(2)"……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
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
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
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
来谈吗?
(1)观察细致。
(2)要抓住特点观察。
(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板书: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嫩红嫩绿绿得新鲜匀称整
齐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一-►巴一-►拉一-►贴
脚的变化:牢固萎了
课题:7、蟋蟀的住宅课型:新授主备人: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
教
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学
目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标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5、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重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点
难
点
教
多媒体课件
具
集体备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教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蛔蛔)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
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
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学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
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一”画出有关句子。
过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朱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朱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三层
程楼,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
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
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
样?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
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
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
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
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
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五、再读课文,总结概括
六、课堂练习
认真、端正地书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1、师: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各位评委再读课文,
用“一”画下有关句子,并能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
来。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
3、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
4、讨论、比较住宅特点。
生:小蟋蟀住宅朝着阳光(向阳)
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
师: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艺术学院校长聘用合同范例
- 跨渠道窜货防范:保护品牌形象
- 体育设施无偿租赁协议
- 铁路工程劳务合同样本
- 信息技术职业道德规范承诺书
- 店门协议合同范例
- 手写租房合同模板教材版
- 太阳能发电站施工图设计合同
- 无期限招标合同模板
- 房地产项目招投标与采购清单
- GB/T 15048-1994硬质泡沫塑料压缩蠕变试验方法
- XX项目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 文明厕所主题班会课件
-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走近鲁迅”群文阅读课件
- 篮球场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比的化简》 (共14张PPT)北师大版(2014秋)
- DB11-T 2000-2022 建筑工程消防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生态学(第四章群落演替)课件
- 分拣作业流程图
- 工商银行 最终
-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79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