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阳光中学2024学年高一三月份学业测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一场血战,是一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英雄史诗。作家曾平标以一种历史责任、现实担当和作家良知,直面、正视和深度发掘湘江战役的历史,在报告文学《向死而生》中冷静、从容、客观地描述了80多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激烈鏖战,以七个章节全景式复盘了整个战役的过程,细致入微地展现了一个广阔而特殊的历史空间。《向死而生》采用历史时空和现实情境相互切换的叙事结构,运用宏大历史场景与具体战斗细节互相交替的创作手法,秉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写作原则,通过情真意笃地回首湘江战役的历史过程,通过激情昂扬地叙说红军将士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通过挚诚至切地书写桂北人民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当下故事,集中诠释了以理想崇高、信念坚定、无限忠诚、勇于担当为核心的湘江战役精神,真切表达了八桂儿女对红军烈士的敬仰之情和敬畏之意,深刻阐发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这部带有史传意味的报告文学,是一部用鲜血祭奠信仰的壮丽史诗,是一幅用历史关照现实的精神图谱,以细腻的描写、周详的铺陈、深彻的抉发,将沉积于历史深处的血色记忆打捞出来,在讲述宏观战事大背景的同时,以细腻笔触复原和塑造了诸多红军将士的英勇形象和超拔风采。《向死而生》是一部用忠诚诠释信仰、以担当凭吊英灵的文学力作,作者恪守正确的党史观和历史观,采取不虚美、不隐恶的态度,秉持向红军英烈敬仰和致意的虔诚态度,查阅和研读大量党史、军史、革命战争史和众多长征先烈的档案史籍和文献资料,以此重温和感受湘江战役的慷慨悲歌,进而搭建起三十七万字的鸿篇巨构。为了增强作品的可信度和感染力,作者以田野调查方法丈量湘江两岸、桂北大地,实地寻访众多红军的后人、烈士遗骸收殓人员、遗址遗存保护者、党史专家以及当地村民,认真倾听和悉心记录当地干部、村民和史志工作者的回忆和介绍,为撰写作品积累了大量权威素材和丰赡的一手资料,体现出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和科学的创作方法。历史是一面镜子,英烈故事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我们阅读报告文学《向死而生》,回眸历史打量过往,重温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的不朽功绩,不仅仅是学习历史、铭记历史、敬重先烈、致敬先烈,更是锤炼共产党人的“心学”,磨砺理想信念之基,淬炼初心使命之根。(摘编自刘金祥《妙笔华章祭忠魂》)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说:“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正因为长征的伟大,尤其是长征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步步走向胜利的精神密码,这才引来世界上包括政治家、作家、社会学者在内的一波波“朝圣者”。那么,长征除了让人高山仰止,还存在着什么样的意义、精神品质?这一点可以从毛泽东的谈话中读出。“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至于对其精神内涵或品质的解读,《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所言更形象。他说:“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一切以及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如果今天我们认识长征的精神实质,其实就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构建了一个跳出自己的历史又与西方迥异的精神世界,这让每一个接受洗礼的人都能够树立起坚定的政治信仰,这种信仰让人超越自我,超越自然,因此有了“爬雪山,过草地”等英雄事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换句话说,长征之所以取得最终的胜利,就是政治信仰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在今天的四川红原县与黑水县之间的亚克夏山上,有一座红军烈士墓,这里安葬了12具红军遗骸。这处红军烈士墓不仅因海拔4800米而成为最高的红军墓地,同时也彰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为了人民利益在政治和精神上的高度。有了这样的精神高度,也便有了艰苦卓绝,视死如归,进而有了属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胜利。(摘编自公方彬《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湘江战役无论是在时间、规模、激烈程度方面,还是在作战成果方面,都创造了历史之最。B.为了写好《向死而生》,曾平标通过实地走访获取了大量的权威素材和丰富的一手资料。C.毛泽东用了三个比喻来评价长征,肯定了长征对于理想信念的引导作用;习近平也高度评价了长征精神。D.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阐释了长征精神的内涵或品质,即不论在什么情况下,红军都绝不承认失败。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向死而生》是我们回顾长征的一本教科书,湘江战役中的英烈故事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素材,能够让共产党人不忘初心。B.如果不将湘江战役置于宏观战事的大的背景之中,那么《向死而生》的叙事结构将变得单一起来,也就无法通过历史关照现实。C.中国共产党构建的长征精神,既跳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又与西方迥异,在这一精神的洗礼下,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政治信仰非常坚定。D.亚克夏山上的红军烈士墓在红军墓地中海拔位置最高,彰显了人民军队的精神高度,这种精神高度激励我们的党和军队取得最终的胜利。3.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观点的一项是()A.复兴中学组织学生参观国家长征文化公园,让青年在感悟长征历史故事中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坚定社会主义崇高理想。B.远近闻名的红军村——沅城村从2022年开始积极开展“大树底下讲故事,红军精神永传承”系列活动,以保护好红色文物,传承好红色基因,借助红色旅游振兴乡村。C.2022年10月28日,江西省第16届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走进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县,开启了于都百万儿女积极参加省运会的新里程。D.莱西市以《红军长征历程与启迪》为题对年轻干部进行授课,围绕红军长征深入讲解,教育激励年轻干部以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4.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简析报告文学《向死而生》创作的特点。5.2022年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86周年纪念日,复兴中学特举办“红军长征”图片展。此次展览旨在通过展示红军长征中的重大战役、重要人物等,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请综合两则材料,为此次展览写一个结语,警醒同学们要将长征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求语言简明生动得体,不超过120个字。【答案】1.A2.B3.C4.①将宏大历史场景和具体的事件细节有机结合起来,融历史和现实于一体,大事不虚、小事不拘。②在对具体事件的描写中刻画人物形象,力求情真意切。③恪守正确的党史观和历史观,不虚美,不隐恶,保持严谨的写作态度和科学的创作方法。5.示例:同学们,相信你已为红军将士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而振奋不已,相信你已为那用鲜血祭奠信仰的壮丽史诗而慷慨激昂,相信你已读懂了长征蕴含的走向胜利的精神密码,那么,请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它,让它成为复兴中华征途上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吧!【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湘江战役无论是在时间、规模、激烈程度方面,还是在作战成果方面,都创造了历史之最”扩大范围,从材料一第一段“红军长征途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一场血战”可知,湘江战役只是在红军长征途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战役。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如果……叙事结构将变得单一起来,也就无法通过历史关照现实”于文无据。材料一第二段“《向死而生》采用历史时空和现实情境相互切换的叙事结构,运用宏大历史场景与具体战斗细节互相交替的创作手法”“这部带有史传意味的报告文学,是一部用鲜血祭奠信仰的壮丽史诗,是一幅用历史关照现实的精神图谱,以细腻的描写、周详的铺陈、深彻的抉发,将沉积于历史深处的血色记忆打捞出来,在讲述宏观战事大背景的同时,以细腻笔触复原和塑造了诸多红军将士的英勇形象和超拔风采”只是说明了《向死而生》创作手法,从中并不能推断出如果不将湘江战役置于宏观战事的大的背景之中,那么《向死而生》的叙事结构将变得单一起来,也就无法通过历史关照现实的结论。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主要论点是长征精神内涵和品质激励着人们,给人们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ABD三项都是说明长征精神的引导意义,可以作为材料二的论据。C.只是写出了火炬传递的地点是在红军长征的出发地,并没有突出长征精神的引导意义,所以它不适合作为论据。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对于报告文学《向死而生》创作的特点,从材料一第二段“《向死而生》采用历史时空和现实情境相互切换的叙事结构,运用宏大历史场景与具体战斗细节互相交替的创作手法,秉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写作原则”可以总结出:《向死而生》将宏大历史场景和具体的事件细节有机结合起来,融历史和现实于一体,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从材料一第二段“这部带有史传意味的报告文学,是一部用鲜血祭奠信仰的壮丽史诗,是一幅用历史关照现实的精神图谱,以细腻的描写、周详的铺陈、深彻的抉发,将沉积于历史深处的血色记忆打捞出来,在讲述宏观战事大背景的同时,以细腻笔触复原和塑造了诸多红军将士的英勇形象和超拔风采”可以总结出:《向死而生》在对具体事件的描写中刻画人物形象,力求情真意切。从材料一第三段“作者恪守正确的党史观和历史观,采取不虚美、不隐恶的态度,秉持向红军英烈敬仰和致意的虔诚态度,查阅和研读大量党史、军史、革命战争史和众多长征先烈的档案史籍和文献资料,以此重温和感受湘江战役的慷慨悲歌,进而搭建起三十七万字的鸿篇巨构”可以总结出:《向死而生》恪守正确的党史观和历史观,不虚美,不隐恶,保持严谨的写作态度和科学的创作方法。【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要求为“红军长征”图片展写一个结语,结语就是对展览过程和意义的总结,所以结语既要联系展览的具体情况,也要发掘展览的意义。从题干内容来看,“红军长征”图片展,应展示红军长征中的重大战役、重要人物等。而再结合实际可推知,其中的一些图片会展现长征的艰苦过程,也会展现长征中所取得的成果等。所以,在结语中应该提到长征中红军将士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提到他们永不服输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提到他们坚定的革命意志等,也要提到长征精神对当今的学子们所产生的强大的精神动力。这些内容可结合材料二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如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说:‘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种信仰让人超越自我,超越自然,因此有了‘爬雪山,过草地’等英雄事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换句话说,长征之所以取得最终的胜利,就是政治信仰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等。正是这些精神财富才能给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以启迪,才是中国青年在复兴中华征途上的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根据以上分析,进行相关写作即可。(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树上的男爵[意大利]卡尔维诺我的哥哥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最后一次坐在我们中间的那一天是1767年6月15日。我记得很清楚,事情好像就发生在今天一样。那天,大家坐在翁布罗萨我家别墅的餐室里,几扇窗户都嵌满了花园里那棵高大的圣栎树的繁茂枝条。时间正当中午,我们全家人按照老规矩在这个时候坐到餐桌边,在首席上端坐着我们的父亲。我们的父亲一直同形势背道而驰,不合常规。他一心考虑的只是家谱、继承权以及同远近的权贵们的争斗和联合。柯希莫的生活总是那样超凡脱俗,我的一生却循规蹈矩、平庸无奇。但我们的童年是一起度过的,我们两个都无视大人们的恼怒,寻找与人们设计的道路不同的出路。我们爬树(不是像许多孩子那样图实惠,我们是为了爬到人上得去的最高处,找舒适的地方坐下来观看下面世界),我们在河里逆流而上,在海边寻找岩洞,沿着别墅楼梯上的玉石栏杆往下滑。这样的滑行有一次成为柯希莫同家长激烈顶撞的原因,他受到惩罚,很不公正。从那时起,他在心里产生出对家庭(抑或对社会?抑或对整个世界?)的一种怨恨,后来决定了他在6月15日的行动。我记得有风从海上吹来,树叶抖动。柯希莫说:“我说过不要,我就是不要!”他推开那盘蜗牛。他往常可从来没有闹得这么凶。当时我8岁,觉得全都是在做一场游戏,顶撞大人是所有孩子的脾性,我不明白哥哥表现出的执拗中蕴藏着更深厚的东西。“你们要么吃下去,要么马上被关进小房间!”我屈从了,开始吞咽那些软体动物。“怎么样?”父亲问柯希莫。“不吃,还是不吃!”柯希莫回答,推开盘子。“从饭桌上滚开!”柯希莫转过身去,背向着我们,走出餐室。“你去哪里?”“我知道!”他朝花园跑去。我们从窗子里看见他很快爬上那棵圣栎树。他穿戴和打扮得非常整齐,他是按照父亲的要求弄妥帖后来吃饭的,尽管他只有12岁。扑上粉,头发用带子扎起辫子,三角帽,针织领带,绿色开叉燕尾服,浅紫色的短裤,佩剑,白皮长护腿套。他就这副模样往那棵多结的树上爬,手脚并用,以我们长期练就的准确而迅速的动作在树枝上攀登。“小心!小心!会摔下来呀,可怜的孩子!”母亲焦急地喊道。柯希莫爬至一条粗枝的叉口上,坐下来,双腿悬垂着,两臂交叉,手掌塞进腋下,脑袋缩进双肩里,三角帽低压在前额上。父亲从窗台里探出身对他喊道:“你在那里待腻了就会改主意的!”“我决不会改变想法的。”哥哥在树冠上说。“只要你下来,我就要你好看!”“我决不下树!”他说到做到。……从前有我哥哥在,我对自己说“有他替我们大家着想”,我只爱过日子。现在他不在了。我觉得我应当考虑许多事情,可是只有像他那样身体力行,只有像他那样一生到死都苛求自己的人,才能为大家做出奉献。我记得他生病时的情景。我们看出来了,因为他把他的简陋的卧具搬到了广场中心的那株大核桃树上。而从前,他出于野生动物的本能,总是把睡处隐蔽起来。现在他感到需要时时有人照看。我的心紧张起来。我爬上梯子。“柯希莫,”我开始对他说,“你活了65年了,怎么能继续待在树上呢?你想说的你都说了,我们理解,你向我们表现出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现在你可以下来了,那些终生在海上漂流的人也有一个离船上岸的年龄呀。”他摆摆手做了否定的表示。他几乎不再说话了。他的病情恶化了。一天早上,我们看见他不在卧具上,当大家抬头向上看时,都吓坏了:他爬到了树顶上,骑坐在一根极高的枝头上,身上只穿了一件衬衣。“你在上面做什么呀?”他不回答。他已经半僵硬了。他能爬上树顶简直是奇迹。柯希莫坐在树上,纹丝不动。刮起风来,是西南风,树梢摇曳。就在这时候,天上出现了一只热气球。柯希莫抬起头,注意力集中地望着气球。正在这时,热气球被卷入西南风的旋转之中,开始像陀螺一样飞快转动起来,向海上飘去。飞行员们抛出锚,锚带着长长的绳子在空中飞舞,闪耀着银白色的光,随着气球斜向飞行,现在飘到了广场上空,在大约与核桃树梢相齐的高度上。我们担心碰到柯希莫,但是万万没想到后来我们在一瞬间看到的事情。奄奄一息的柯希莫,当锚的绳子靠近他之际,一跃而起,就像他年轻时经常蹦跳的那样,抓住了绳索,脚踩在锚上,身体蜷缩成一团。我们看见他就这样飘走了,消失在大海那边……柯希莫就这样去了,没有让我们看见他的遗体返回地面。在家族的墓地上竖起一块纪念他的墓碑,上面刻着:“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真实性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叙述视觉真实。小说以第一人称写法展开“我的回忆”,“我”是主人公柯希莫的兄弟,是柯希莫一生经历的见证者,从而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B.细节真实。文中的生活背景与人物穿着等都来源于现实世界,事件发生的时间非常具体,也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C.虚构是小说的显著特征,而真实是虚构的源泉。《树上的男爵》从多方面的进行真实性讲述,为小说的虚构提供了支持。D.情感真实。人物对自由的渴望、父子之间的冲突、母亲对孩子的责备等情感都是现实中实有的情感,情感真实是小说的生命。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采用现身式叙述的手法,例如“我记得很清楚”“我记得有风从海上吹来”“我记得他生病时的情景”,从而实现对叙事进程的控制。B.小说通过柯希莫从12岁到65岁始终生活在树上这种童话式写作,暗示了现实世界中的缺憾,将“沉重”的主题包裹于“轻逸”的表象之下。C.文末“刮起风来,是西南风,树梢摇曳”“西南风的旋转之中”这些关于西南风的描写,既起到了渲染萧瑟气氛的作用,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D.小说不是写简单的反叛故事,而是通过“蕴藏着更深厚的东西”“像他那样身体力行”等议论,引发读者对人类生存哲学的思考。8.小说以“树上的男爵”为题有深刻的含义,请简要分析。9.本文和《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一样用了第一人称“我”孩童视角来叙述故事,请赏析这种叙述视角的作用。【答案】6.D7.C8.①主人公柯希莫生活在树上,是为了反抗现实,用保持距离来看清尘世,也表明现实难以容忍他这样的叛逆者。②“树上”象征着理想的世界,“男爵”象征着专制礼教等束缚。“树上”与“男爵”的矛盾,揭示了人类普遍的生存困境,表现了主人公柯希莫逃离专制礼教束缚,寻求自由的勇气。9.①这样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可信,亲切可感;②通过孩子天真单纯的视角来观察,更富有童趣,反衬出与成人世界的格格不入;③通过“我”的胆怯软弱突出哥哥的倔强执着。答案【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的能力。D.“母亲对孩子的责备”分析错误。依据原文“‘小心!小心!会摔下来呀,可怜的孩子!’母亲焦急地喊道”可以看出,文章并没有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责备,而是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担忧。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起到了渲染萧瑟气氛的作用”分析错误。文章提到“刮起风来,是西南风,树梢摇曳。就在这时候,天上出现了一只热气球”“正在这时,热气球被卷入西南风的旋转之中,开始像陀螺一样飞快转动起来,向海上飘去”,“西南风”使热气球出现与远离,热气球带着柯希莫最终飘走,这没有渲染氛围,只是推动了情节发展,为下文柯希莫“飞向天空”埋下伏笔。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1)根据“我们爬树(不是像许多孩子那样图实惠,我们是为了爬到人上得去的最高处,找舒适的地方坐下来观看下面世界)”“他在心里产生出对家庭(抑或对社会?抑或对整个世界?)的一种怨恨”“柯希莫说:‘我说过不要,我就是不要!’他推开那盘蜗牛”“‘不吃,还是不吃!’柯希莫回答,推开盘子”“‘我决不会改变想法的。’哥哥在树冠上说”“‘“我决不下树!’他说到做到”可知,主人公柯希莫生活在树上,是为了反抗现实,用保持距离来看清尘世,也表明现实难以容忍他这样的叛逆者。(2)根据“你活了65年了,怎么能继续待在树上呢?你想说的你都说了,我们理解,你向我们表现出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现在你可以下来了,那些终生在海上漂流的人也有一个离船上岸的年龄呀”“他摆摆手做了否定的表示。他几乎不再说话了”“奄奄一息的柯希莫,当锚的绳子靠近他之际,一跃而起,就像他年轻时经常蹦跳的那样,抓住了绳索,脚踩在锚上,身体蜷缩成一团。我们看见他就这样飘走了,消失在大海那边……柯希莫就这样去了,没有让我们看见他的遗体返回地面。在家族的墓地上竖起一块纪念他的墓碑,上面刻着:‘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可知,“树上”象征着理想的世界,“男爵”象征着专制礼教等束缚。“树上”与“男爵”的矛盾,揭示了人类普遍的生存困境,表现了主人公柯希莫逃离专制礼教束缚,寻求自由的勇气。【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叙述视角的作用的能力。(1)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可信,亲切可感。(2)根据“当时我8岁,觉得全都是在做一场游戏,顶撞大人是所有孩子的脾性,我不明白哥哥表现出的执拗中蕴藏着更深厚的东西”“我们的父亲一直同形势背道而驰,不合常规。他一心考虑的只是家谱、继承权以及同远近的权贵们的争斗和联合”“我们两个都无视大人们的恼怒,寻找与人们设计的道路不同的出路。我们爬树(不是像许多孩子那样图实惠,我们是为了爬到人上得去的最高处,找舒适的地方坐下来观看下面世界),我们在河里逆流而上,在海边寻找岩洞,沿着别墅楼梯上的玉石栏杆往下滑。这样的滑行有一次成为柯希莫同家长激烈顶撞的原因,他受到惩罚,很不公正。从那时起,他在心里产生出对家庭(抑或对社会?抑或对整个世界?)的一种怨恨,后来决定了他在6月15日的行动”分析,本文通过孩子天真单纯的视角来观察,更富有童趣,反衬出与成人世界的格格不入。(3)根据“柯希莫的生活总是那样超凡脱俗,我的一生却循规蹈矩、平庸无奇”“‘你们要么吃下去,要么马上被关进小房间!’我屈从了,开始吞咽那些软体动物。‘怎么样?’父亲问柯希莫。‘不吃,还是不吃!’柯希莫回答,推开盘子。‘从饭桌上滚开!柯希莫转过身去,背向着我们,走出餐室”可知,用了第一人称“我”孩童视角来叙述故事,用“我”的胆怯软弱突出哥哥的倔强执着。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魏将与秦攻韩,无忌谓魏王曰:“秦与戎狄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之所同知也,非有所施惠积德也。今夫韩氏以一女子承一弱主,内有大乱,外安能支强秦、魏之兵,王以为不破乎?韩亡秦尽有郑地与大梁邻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而今负强秦之祸也王以为利乎秦非无事之国也,韩亡之后,必且更事。若道河内,倍邺、朝歌,绝漳、滏之水,而与赵兵决胜于邯郸之郊,是受智伯之祸也,秦不敢。伐楚,所行者甚远,而所攻者甚难,秦又弗为也。故曰,秦必不伐楚与赵矣,又不攻燕与齐矣。韩亡之后,兵出之日,非魏无攻矣。秦故有怀,城垝津,以临河内,河内之共、汲莫不危矣。秦有郑地,得垣雍,决荥泽而水大梁,大梁必亡矣。王之使者大过矣,乃恶安陵氏于秦,秦之欲许之久矣。然而秦有叶阳、昆阳与舞阳邻,听使者之恶也,堕安陵氏而欲亡之。秦绕舞阳之北以东临许,则南国必危矣。南国虽无危,则魏国岂得安哉?且夫憎韩不爱安陵氏,可也,夫不患秦,不爱南国,非也。异日者,秦乃在河西,晋国之去梁也,千里有余,有河山以阑之,有周、韩而间之。从林军以至于今,秦七攻魏,五入囿中,边城尽拔,而国继以围。又长驱梁北,所亡乎秦者,山南、山北、河外、河内。秦乃在河西,晋国之去大梁也尚千里,而祸若是矣,又况于使秦无韩而有郑地,无河山以阑之,无周、韩以间之,去大梁百里,祸必百此矣。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大时已。通韩之上党于共、宁,使道安成之关,出入者赋之,是魏重质韩以其上党也。共有其赋,足以富国,韩必德魏。韩必不敢反魏,韩是魏之县也。魏得韩以为县,则卫,大梁,河外必安矣。今不存韩,则天下之西乡而驰秦,入朝为臣之日不久。”(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韩亡/秦尽有郑地与大梁邻/王以安乎/王欲得故地而今/负强秦之祸也/王以为利乎/B.韩亡/秦尽有郑地/与大梁邻/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而今负强秦之祸也/王以为利乎/C.韩亡/秦尽有郑地与大梁邻/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而今负强秦之祸也/王以为利乎/D.韩亡/秦尽有郑地/与大梁邻/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而今/负强秦之祸也/王以为利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戎狄,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依照方位,大致是东夷、南蛮、西戎、北狄。B.亲戚,文中指与自己有至亲关系的父母兄弟等,现指和自己有血亲或姻亲的人。C.“且夫憎韩不爱安陵氏”与“秦爱纷奢”(《阿房宫赋》)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D.“是魏重质韩以其上党也”与“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质”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将与秦联合攻打韩国,无忌游说魏王,认为秦有虎狼之心,不讲信用,不重礼仪,以利益为先,天下人共知。B.韩国国君幼小,国内有大乱,无力抵抗秦魏大军;韩国灭亡,秦国占有郑地,与大梁邻,魏国会遭受祸患。C.魏与秦历史上交战七次,五次被打到国内,边境城池被占领,一片狼藉,韩国的存在对魏国来说至关重要。D.保全韩国,在通使之道设立关卡收取赋税,可使魏国富足,韩国成为魏国的一部分,从而捍卫大梁,河外就会安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道河内,倍邺、朝歌,绝漳、滏之水,而与赵兵决胜于邯郸之郊。(2)王之使者大过矣,乃恶安陵氏于秦,秦之欲许之久矣。14.无忌是从哪些角度游说魏王的?请简要概括。【答案】10.B11.C12.C13.(1)如果取道河内,背着邺城、朝歌,横渡漳水和滏水,而在邯郸的郊外与赵军决一胜负。(2)大王的使者犯了大错,竟然在秦国诋毁魏的附属国安陵氏,秦国想占领许地已经很久了。14.①秦国本质;②韩国国情;③魏国的地理位置及面临的形势;④历史事实;⑤保韩的好处。答案【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韩国灭亡了,秦国全部占有了原属于郑国的土地,就将与大梁为邻了,大王认为能安全吗?大王想要收回原来失去的土地,而今却遭受上强秦的祸患,大王认为这样有利吗?“尽有郑地”和“与大梁邻”暗含的主语都为“秦”,即“秦尽有郑地”和“秦与大梁邻”,两句均主谓宾结构齐全,之间应该断开,排除AC;“王欲得故地”主谓宾结构齐全,“而今”是“负强秦之祸”的时间状语,应断在后句,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第一个“爱”意为“爱惜”;第二个“爱”意为“喜欢”。“爱”字含义不同。句意:再说憎恨韩国、不爱惜安陵氏。/秦皇喜欢繁华奢侈。D.第一个“质”意为“抵押、交给”;第二个“质”意为“询问”。“质”字含义不同。句意:这是因为韩国把它的上党交给了魏国作为重要的抵押。/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魏与秦历史上交战七次”错误,原文“秦七攻魏”,是秦攻打魏国,而非“魏与秦交战”。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道”,取道;“倍”,背着;“决胜于邯郸之郊”,状语后置句。(2)“过”,错误;“乃”,竟然;“恶”,诋毁。【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秦与戎狄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从秦国本质来游说;“今夫韩氏以一女子承一弱主,内有大乱,外安能支强秦、魏之兵,王以为不破乎”,从韩国国情来游说;“若道河内,倍邺、朝歌,绝漳、滏之水,而与赵兵决胜于邯郸之郊,是受智伯之祸也,秦不敢。伐楚,所行者甚远,而所攻者甚难,秦又弗为也。故曰,秦必不伐楚与赵矣,又不攻燕与齐矣。韩亡之后,兵出之日,非魏无攻矣”,从魏国的地理位置及面临的形势来游说;“从林军以至于今,秦七攻魏,五入囿中,边城尽拔,而国继以围。又长驱梁北,所亡乎秦者,山南、山北、河外、河内。秦乃在河西,晋国之去大梁也尚千里,而祸若是矣,又况于使秦无韩而有郑地,无河山以阑之,无周、韩以间之,去大梁百里,祸必百此矣”,从历史事实来游说;“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大时已。通韩之上党于共、宁,使道安成之关,出入者赋之,是魏重质韩以其上党也。共有其赋,足以富国,韩必德魏。韩必不敢反魏,韩是魏之县也。魏得韩以为县,则卫,大梁,河外必安矣”,从保韩的好处来游说。参考译文:魏国将要同秦国一同去攻打韩国,无忌对魏王说:“秦国与戎狄习俗相同,有虎狼一样的心肠,贪暴好利不守信用,不知道礼仪德行,假如有利可图,就不管亲戚兄弟,像禽兽一般。这是天下人所共知的,根本不是施恩惠、积德性的国家。现在韩国靠一个女子辅佐一个幼主,国内出现大的混乱,对外又怎能抵抗强大的秦、魏军队,大王还认为攻不破韩国吗?韩国灭亡了,秦国全部占有了原属于郑国的土地,就将与大梁为邻了,大王认为能安全吗?大王想要收回原来失去的土地,而今却遭受上强秦的祸患,大王认为这样有利吗?秦国绝非不爱滋事的国家,韩国灭亡以后,必定将会再生事端。如果取道河内,背朝邺邑、朝歌,渡过漳水、滏水,在邯郸的郊外同赵国军队决一胜负,这将遭到智伯遭到的大祸,秦国又不敢。去进攻楚国,要走的路太远,要进攻的目标又太难,秦国不会去做。假如取道河外,背朝大梁,右靠上蔡、召陵,在陈地郊外同楚军决战,秦国又不敢。所以说,秦国一定不会进攻楚国和赵国,又不会进攻燕国和齐国。韩国灭亡之后,秦国出兵的时候,除了魏国再没有可以进攻的了。秦国本来有意,再在垝津筑城,来近逼河内,河内的共、汲等地没有不危急的了。秦国占领郑地,取得垣雍,掘开荥泽水淹大梁,大梁一定会失守。大王的使者犯了一个大错,竟向秦国中伤安陵氏,秦国很久就想占领许地了。然而秦国的叶阳、昆阳与魏国的舞阳为邻,秦国听了使者的中伤之言,随后就将灭亡安陵氏了。秦军绕过舞阳的北面向东逼近许地,那么魏国的南方就危险了。南方即使没有危险,魏国难道就能得到安宁吗?再说憎恨韩国、不爱惜安陵氏,还算可以,而不担心秦国占领南方土地,就不对了。以前,秦国还在河西之外,晋国距离大粱有千余里,靠有河山遮挡,又有周、韩在中间隔开。从林乡之战一直到现在,秦国七次进攻魏国,五次攻入国中。边境的城邑都被攻破,接着国都被围困。秦军又长驱直入魏国北部,被秦国侵占的地方,有中条山南、中条山北,黄河以南、黄河以北。秦国还在河西之外,晋国故都绛与安邑一带距大梁还有千里之遥,而祸患达到如此程度,更何况让秦国没有韩国的阻隔而据有郑地,失去了河山的遮挡,失去了周、韩的阻隔,距离大梁只有百里的路程,祸患一定超过这百倍了。再说能够保存韩国、安定魏国而对天下有利,这也是大王施展抱负的大好时机。沟通韩国上党到共、宁两地的交通,使道路畅通后,随之而设立关卡,出入的人交纳赋税,这是因为韩国把它的上党交给了魏国作为重要的抵押。魏国同韩国共分赋税,足可以使国家富强,韩国一定感激魏国,韩国一定不敢反对魏国,韩国将是魏国的一个县了。魏国得到韩国作为自己的一个县,那么卫地、大梁、河外一定安全了。现在不保存韩国,天下诸侯会面向西方争着奔向秦国,入朝称臣的日子不会太远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②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梧桐,其根半生半死。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开头两句用赋,直抒胸臆,写作者这次重回苏州经过阊门,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长眠地下,不禁悲从中来。B.“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一句运用典故,将丧偶之痛和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寂寞之情,溢于言表。C.“原上草,露初晞”一句用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兴;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比,由此下文“新垅”就不显得突兀了。D.“旧栖新垅两依依”,居所依依,却天人永隔,“依依”二字,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思,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16.这首词和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堪称古代悼亡诗双绝。有人认为,苏词抒情感染力更强,贺词抒情更加细腻,请结合两首词各自的最后两句分析。【答案】15.C16.苏词最后两句,从对面落笔,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人在明月之夜的心境,眷恋亲人,柔肠寸断。“明月夜,短松冈”二句以景结情,描写月色短松之景,抒发黯然魂销之情。从情感抒发上来说,更加感性动人。贺词:细节描写,通过夫妻间体贴关怀、情感交融的温馨生活,诗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用细节怀念妻子的贤惠勤劳,表达了对夫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情感抒发比较细腻平静。【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用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兴”“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比”错,兴比颠倒。过片“原上草,露初晞“承上启下,亦比亦兴,既是对亡妻坟前景物的描写,又借露水哀叹妻子生命的短暂。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比;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兴。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感情的能力。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最后两句是“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意思: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对面落笔,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眷恋人世、难舍亲人,柔肠寸断,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以景结情,凄清幽独,黯然魂销,使全诗定格在凄清哀伤的画面中,哀思绵长。从情感抒发上来说,更加感性动人。贺词最后两句“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意思: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诗人夜间辗转难眠,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如今却再难重见。这两句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妻子的贤惠勤劳,以及夫妻间恩爱体贴、情感交融的温馨生活,都通过这一平实的细节得以表现出来,这一细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夫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诗人情感抒发比较细腻平静,读来令人哀惋凄绝。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多次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其中两处接着用“”的表情变化和“”的动作情态,凸显了蜀道之“难”。
(2)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与当时的名士到兰亭去祈福消灾的两句是:“,”。
(3)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天文科技馆,小刚在天象厅里观看到城市夜晚罕见的璀璨星空,想到古人命名的众多星宿,不禁朗诵起课本中和星宿相关的“,”两句。答案17.(1)使人听此凋朱颜侧身西望长咨嗟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3)示例一: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示例二: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示例三:尽挹西江细斟北斗或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示例四:西北望射天狼
【评分标准】6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2小题,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改编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的电视剧《人世间》“火”了,好评不断,__________。在春节期间作者梁晓声做客“学习强国”,与读者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于《人世间》的创作初衷,他想让“八零后”至“零零后”的年轻一代知道爷爷辈们是怎样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__________。他认为“改革开放不是嘉年华”,工人阶级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时代重压,改革开放的车轮从他们缓缓弯下的脊背上驶过,所以说工人阶级是无上光荣的,也是经历过时代阵痛的。《人世间》通过笔下人物的刻画描写,对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现,在人物时代成长中体现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生活的磨砺中互相理解与依靠的过程。梁晓声认为时代变迁不是断层,而是像南方的鱼鳞瓦片一样,新的一代也是父母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样身上也有时代的烙印。正如原著封面所题“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遵循着“光字片”周姓人家的命运轨迹,在五十年__________的时代进程中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人民史诗,作品展现了一代代中国人对“时代”“好人”“奋斗”的价值追求,呈现了“中国故事”中的__________,以及“最中国”的情感表达和广泛的文化认同、集体共识。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高潮迭起筚路蓝缕新旧嬗变市井气息B.拍手称快砥砺前行沧海桑田家长里短C.高潮迭起砥砺前行沧海桑田家长里短D.拍手称快筚路蓝缕新旧嬗变市井气息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世间》通过笔下人物的刻画描写,对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现,在人物时代变迁中展现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生活的磨砺中互相理解与依靠的过程。B.《人世间》通过对笔下人物的刻画描写,对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现,在人物成长、时代变迁中体现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生活的磨砺中互相理解与依靠的过程。C.《人世间》通过对笔下人物的刻画描写,对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现,在人物成长、时代变迁中展现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生活的磨砺中互相理解与依靠的过程。D.《人世间》通过笔下人物的刻画描写,对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现,在人物时代变迁中体现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生活的磨砺中互相理解与依靠的过程。【答案】18.A19.C【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高潮迭起:比喻事物高度发展不断增高阶段。拍手称快:意思是拍掌叫好;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或事情的结局(好的事情结局)使人感到满意。语境指《人世间》的好评不断增高,应选“高潮迭起”。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砥砺前行: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往前进步。语境指前辈创业艰难,应选“筚路蓝缕”。新旧嬗变:指新旧蜕变,更替。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语境指新旧时代的更替,应选“新旧嬗变”。市井气息:通常指的是一个地方的市井文化氛围。家长里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语境强调作品的人民性、地方性,应选“市井气息”。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通过笔下人物的刻画描写”成分残缺,“刻画描写”缺少相搭配的介词,应在“通过”的后面加上介词“对”。二是搭配不当,“人物时代成长”搭配不当,“成长”和“人物”可以相搭配,但和“时代”搭配不当,和“时代”相搭配的动词为“变迁”,可改为“人物成长、时代变迁”。三是搭配不当,“体现……过程”搭配不当,“体现”和“过程”动宾不搭配,应将“体现”改为“展现”。全部改对的是C项。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2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浩瀚宇宙,有太多尚待人类探索的奥秘,____①____。黑洞是存在于宇宙空间中的一种天体,它由质量巨大的恒星坍缩而成,引力极其强大。____②____,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在银河系中,按照理论,____③____,但遗憾的是,人类到目前为止仅仅探测到了几十个。在黑洞内,所有的物质都会聚集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它就是奇点。而在黑洞的边沿是事件视界,所有越过事件视界的物质都会被吸入黑洞内,黑洞就像宇宙中的饕餮巨兽吞噬一切,甚至连光都无法逃脱。人们对于黑洞的探索从未停止。19世纪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20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约翰·惠勒为“黑洞”命名2019年4月10日,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面世;近期,天体物理学家又提出了一种新的黑洞类型设想。此外,黑洞也常常出现在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中,如刘慈欣的小说《三体》和《星际穿越》系列电影,都展现了人们对黑洞的无限遐想。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2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并列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35个字。【答案】20.①黑洞就是其中之一②黑洞无法直接观测③应该存在很多黑洞(意对即可)21.①将黑洞比作饕餮巨兽;用“无法逃脱”形容“光”也会被吸入黑洞,赋予无生命的“光”以“有生命”的动物或人物形态。②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黑洞引力之大。(意对即可)22.(示例)黑洞既是物理学家一直关注的研究对象,又是科幻作品中常见的创作元素。【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前面说“浩瀚宇宙,有太多尚待人类探索的奥秘”,后面介绍“黑洞”的情况,说明“黑洞”就属于尚待人类探索的奥秘之一。可填:黑洞就是其中之一。第二空,后面说“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由“但”可知上下句形成转折;再由“间接方式”可知此处应为直接观测。可填:黑洞无法直接观测。第三空,前面说“按照理论”,说明是“应该”的情况;而后面“但遗憾的是,人类到目前为止仅仅探测到了几十个”,说明前面“应该”的是数量很多。可填:应该存在很多黑洞。【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黑洞就像宇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科室成本控制培训
- 学校传染病培训
-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富乐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 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历史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T-XTHSCYXH 001-2024 鲜活仙桃黄鳝
- Windows Server网络管理项目教程(Windows Server 2022)(微课版)课件项目4 DNS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 高中物理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综合测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 数据库与Access资料
- 六年级心理健康表格式教案
- 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共5套)(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 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NB-T 31011-2019)
- 20以内进位加法100题(精心整理6套-可打印A4)
- 输煤运行专业危险点及防范措施
- 语文实践活动评价量规表
- 《踏雪寻梅》合唱谱
- 供销差治理工作方案
- 烈士陵园改造技术标完整版94页
- 2021通用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真题库最全
- 慢性静脉疾病的CEAP分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