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时作业第8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_第1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时作业第8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_第2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时作业第8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_第3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时作业第8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_第4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时作业第8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选择题1.有学者统计,1741年全国人口达到1.4亿,到1840年已增至4.1亿,此间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来自新的作物从新大陆直接或间接传入中国。“新作物”最有可能是()A.小麦和粟 B.水稻和大豆C.玉米和甘薯 D.稷和葡萄解析:C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促进了中国粮食产量的提高,故选C项;小麦、粟、水稻、稷都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作物,历史悠久,不需要引进,排除A、B、D三项。2.(2022·浙江衢州期中)万历以来,松江地区就有男子以缝袜、制鞋为生。太仓城中,有许多男子靠轧花生活。苏松地区在正德之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四五十年后,放弃农业而经营工商业者,增加了三倍。材料反映了明朝该地区()A.城市商业的繁荣B.男子社会地位低下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D.家庭副业地位日益重要解析:D材料“松江地区就有男子以缝袜、制鞋为生”“有许多男子靠轧花生活”体现的是家庭副业地位日益重要,D项正确;材料与城市商业繁荣无关,排除A项;男子社会地位低下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3.(2023·浙江绍兴一模)江苏吴江盛泽在明弘治初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嘉靖间“居民百家”“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明末“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清康熙中期则发展到“居民万有余家”;乾隆时,“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此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清时期()A.市镇经济的发展极为迅速B.商业活动规模进一步扩大C.市镇的功能得到不断完善D.全国性商业贸易网络形成解析:A据材料“江苏吴江盛泽在明弘治初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乾隆时,‘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可知,盛泽在明代是一个普通的村落,因以丝绸为业,到清代发展成为“居民万有余家”的重要市镇,反映了明清时期市镇经济发展迅速,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盛泽镇的发展,仅以一个镇的发展不能说明商业活动规模扩大,排除B项;据材料“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可知,盛泽主要是发展丝绸产业,以经济功能为主,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盛泽镇的发展,不能说明全国性商业贸易的状况,排除D项。4.(2022·浙江湖州期末)明朝中后期,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这表明当地()A.高产粮食作物得到推广种植B.农业经营模式日益单一C.丝织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解析:D根据材料可知,桑叶不是用来自己消费而是投入市场获得利益,说明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D项正确;桑叶不属于高产粮食作物,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农业经营模式的单一性,排除B项;丝织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C项。5.(2022·浙江杭州期末)有史料这样描述17世纪苏州发生的新变化:“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对这一变化解读最准确的是()A.官营手工业发展较为迅速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的崛起C.早期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解析:C依据材料“机户出资,织工出力”可知,这一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官营手工业,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工商业市镇,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排除D项。6.研究者发现,某个时期中国通过对外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丝银对流”。“丝银对流”促进了我国()A.商业资本的集聚B.纸币的出现C.稻麦复种制的普及D.传统小农经济的瓦解解析:A结合所学可知,从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故选A项;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北宋,排除B项;稻麦复种制的普及现象出现于宋朝,排除C项;传统小农经济的瓦解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排除D项。7.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局部)所展示的苏州商业景象。它反映出我国清朝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出现农村集市 B.出现坊市分离C.商业市镇兴盛 D.长途贸易繁荣解析:C根据题干“苏州商业景象”并结合图片可知,该图描绘了商贾云集的场面,反映了商业市镇兴盛,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市镇贸易繁荣的景象,而非农村集市,排除A项;该图仅反映了苏州的商市,无法据此推知当时的城市空间规划情况,且早在宋朝坊市分离的情况已被打破,排除B项;图片中不能体现苏州地区是否与其他地区进行长途贸易,排除D项。8.(2022·浙江宁波期末)《“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中描述:“明代至清中叶,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快速发展,超越过往朝代……在这400多年中,中国经济出现了多种新现象。”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新现象”的是()A.高产粮食作物得到推广种植B.白银大量流入中国C.南方奠定经济重心的地位D.大批工商业市镇兴起解析: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奠定经济重心的地位是在南宋时期,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明清时期,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得到推广种植,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朝后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9.(2022·浙江宁波期末)理学家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但对于如何求“理”却有着不同的主张。一种主张“格物致知”,一种主张“致良知”。这两种主张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王守仁、陆九渊 B.朱熹、王守仁C.朱熹、程颢 D.陆九渊、程颢解析: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王守仁求理的方法是致良知,因此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10.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认为“道”就存在于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A.逐步走向大众化、世俗化B.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C.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D.逐步背离传统民本思想解析:A材料中王艮认为“道”就存在于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体现了心学逐步走向大众化、世俗化,故选A项;材料仅描述了王艮的思想,未提及民众态度,排除B项;心学属于理学的分支,没有从根本上突破理学体系,排除C项;据“百姓日用即道”可知,心学与传统民本思想挂钩,排除D项。11.(2022·浙江嘉兴期末)李贽继承并发展了陆王心学泰州学派的学说,反对理学的禁欲主义倾向,认为人是天然平等的,鼓励人们大胆追求世间的幸福。这说明()A.李贽思想带有叛逆性B.社会主流思潮的转换C.李贽否定了孔孟之道D.明后期思想氛围宽松解析:A李贽的思想是对程朱理学的反叛,反对禁欲,肯定人性,带有明显的叛逆性,A项正确;当时程朱理学是主流,排除B项;李贽继承发展了儒学,排除C项;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12.(2022·浙江衢州期末)他的书被誉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在他看来,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及国家的责任是保障天下百姓各得其利,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公。据此可知,他是()A.朱熹 B.王守仁 C.李贽 D.黄宗羲解析: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D项正确;朱熹生活在南宋,不是17世纪的历史人物,排除A项;王守仁、李贽都没有提出类似主张,排除B、C两项。13.我国古代有一部著作,书中对诸如纺织花布用的花机、陶瓷的制作、造纸工序等都有详细说明,并且附有描述工艺流程的插图,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一著作是()A.《梦溪笔谈》 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 D.《农书》解析:C《天工开物》明朝后期问世,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工艺学的相关知识,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选C项;《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北宋的许多科技成果,与17世纪不符,排除A项;《农政全书》记载农学的相关知识,排除B项;元代王祯的《农书》是一部从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巨著,排除D项。14.(2022·浙江杭州期中)下图是利玛窦在中国刊印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摹本)。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向中国人展现了世界的整体轮廓②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③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④反映了当时人们地理学知识有限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D从《坤舆万国全图》所展示的世界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向中国人展现了世界的整体轮廓,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图中误将大洋洲和南极洲两片大陆绘为一体,反映了当时人们地理学知识有限。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项。15.(2022·浙江绍兴期末)明朝后期出现了一批科技巨著,如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既集传统农业之大成,还吸收部分传入我国的西方灌溉技术知识;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注意到运用数据来说明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已经接近近代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法。这反映出明清科技()①处于传统科技总结阶段②是农耕文明的产物③受西学东渐的影响④一些方法接近实验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D《农政全书》《天工开物》都是传统科技总结性著作,是农耕文明的产物,①②正确;根据“吸收部分传入我国的西方灌溉技术知识”“接近近代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法”得出,受西学东渐的影响,一些方法接近实验法,③④正确。故①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A、B、C三项不全面,排除。二、非选择题16.(2022·浙江丽水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士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摘编自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材料二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摘编自葛兆光《思想史的写法:中国思想史导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该措施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守仁、李贽、黄宗羲针对上述问题各自提出的主张。解析:第(1)问措施,根据材料一“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士紧密结合起来”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在思想上实行尊崇儒术,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影响,尊崇儒术,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束缚了思想。第(2)问问题,依据材料二信息“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