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编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内。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注意: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人殉逐渐减少,随葬品中的铜礼器发生重大变化,食器增多,酒器相对减少,形成以鼎、簋配套组合的定制。这类墓葬主要分布在陕西西安、河南洛阳、甘肃灵台、江苏丹徒和安徽屯溪等地区。这表明西周()A.宗法观念不断加强 B.文化影响得到扩展C.冶铁技术得到革新 D.礼乐制度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材料中的“鼎、簋配套组合的定制”涉及西周文化,据材料可知,鼎、簋配套组合的定制墓葬分布广泛,据所学可知,西周的统治区域主要是北方黄河流域,鼎、簋配套组合的定制墓葬甚至被发掘于安徽,说明西周文化影响得到扩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宗法观念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涉及铜器,不涉及冶铁技术,无法推知西周冶铁技术的情况,排除C项;材料涉及铜礼器发生重大变化,不能说明礼乐制度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2.西周时期国鄙之分相当严格,野鄙之人可以进城买卖交易,但不得在城中定居。到了战国时期,国人务农者觉得住在城里到田间耕作十分不便,迁居乡野;野鄙之人也有进城居住,改操他业者。这一变化()A.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B.加速等级制度解体C.推动社会变革转型 D.促进小农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西周至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西周时期国鄙之分相当严格,到了战国时期,国人务农者觉得住在城里到田间耕作十分不便,迁居乡野,说明国鄙制度被打破,人口流动加快,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转型,C项正确;城乡发展差距、加速等级制度解体以及促进小农经济发展,都属于社会变革的范畴,排除ABD项。故选C项。3.春秋时期,秦穆公在用人上不拘一格,把用五张羊皮换来奴隶百里奚,网罗在自己麾下,成为西方霸主;楚庄王任用“鄙人”孙叔敖,问鼎中原,饮马黄河;越王勾践重用范蠡和文种,卧薪尝胆,灭吴复仇。这些现象折射出当时()A.功劳成为选官的基本条件 B.世卿世禄制已经被废除C.名臣名将均来至社会底层 D.人才任用突破阶层限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秦穆公在用人上不拘一格,百里奚出身奴隶,楚庄王任用“鄙人”孙叔敖,可见春秋时期某些诸侯国在人才选拔上已经打破了人的出身,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春秋时期功劳成为选官的基本条件,而是某些诸侯国选拔人才不考虑人的出身状况,排除A项;B项表述不符史实,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才废除世卿世禄制,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材料中所列举的百里奚、孙叔敖来自社会底层,不代表春秋时期所有名臣名将均来至社会底层,排除C项。故选D项。4.战国时期,儒、墨两家以鲁国为中心,儒家向晋、卫、齐传播,墨家则向楚、秦发展。道家起源于楚,后来流入齐国。这反映出()A.国家政策影响文化发展 B.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C.诸子学说带有地域特点 D.区域文化走向交流与融合〖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由材料可知,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思想,并且有向其他地方扩展的趋势,这折射出不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过程,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国家政策以及它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诸子学说的交融,其地域特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5.战国时期,以赵国为代表的布币使用区域和以楚国为代表的传统蚁鼻钱使用区域,均出现了齐国刀币的大量流通:秦国铸造圆钱后,东方各国相继仿铸;魏国铸造了以楚国妥为单位的布币。这说明()A.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B.统一市场逐渐酝酿C.抑商政策尚未推行 D.诸侯纷争不断减少〖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仿制他国货币现象越来越多,本国流通领域出现它国货币,可见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说明统一的市场渐酝酿,B项正确;材料涉及货币流通和铸币情况,不涉及手工业信息,排除A项;材料涉及战国时期货币信息,无法得知当时重农抑商政策是否实行,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诸侯纷争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B项。6.秦朝在中央设立九卿,其中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历法、文化、医药等,郎中令掌管皇帝侍从警卫,太仆掌管皇帝车骑与军马,卫尉掌管皇宫守卫,宗正掌管皇家亲族事务,少府掌管皇室生活供应与所需费用。这可以说明当时()A.皇权至高无上 B.守内虚外策略突出C.贵族政治占主导 D.家国一体观念浓厚〖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秦朝在中央设立九卿,而九卿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家服务的,说明家国一体观念浓厚,D项正确;材料并未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排除A项;守内虚外策略突出,体现的是宋朝的治国策略,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秦朝时期,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排除C项。故选D项。7.以下史料可用于佐证汉代()A.商人地位提高 B.绘画风格简约C.社会分工明确 D.社会经济繁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材料图片涉及汉代酿酒和酒肆业,据所学可知,酿酒的原料来自农业提供的粮食,酿酒业本身涉及手工业,酒肆也涉及商业,汉代酿酒和酒肆业的发展折射出汉代农业、酿酒业和商业的良好的发展情况,D项正确;据材料无法看出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据所学可知,商人在汉代社会地位比较低,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两幅汉代画像砖不能看出整个汉代绘画风格,排除B项;材料中能看出社会分工,是否分工明确不得而知,排除C项。故选D项。8.根据《汉书·刑法志》记载,“耆老之人,发齿堕落,血气既衰,亦无暴逆之心”,而七、八岁以下的孩童稚气未脱不明世事,因此,老幼犯罪同正常成年人犯罪在处罚上有所区别。这一规定反映了()A.司法公正性遭到破坏 B.儒学的影响力扩大C.统治者执政经验不足 D.法家学说受到推崇〖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材料反映了汉代司法审判中对老幼处罚量刑上从轻,可见这种现象体现了儒家的尊老爱幼思想,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司法公正被破坏而是律法儒学化,排除A项;材料涉及汉代的司法规定,不能反映统治者执政经验不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家学说是否受到推崇,而是体现汉代的刑法规定,排除D项。故选B项。9.西汉时期,士人普遍不服三年之丧,朝廷重臣和诸侯王在服孝期间纵酒嗜肉的事迹极其常见。东汉时期,居丧“实多三年丧者”,官员中出现了许多素食逾期、禁绝酒肉甚至常年不食酒肉的孝子。能够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监察体系的改进 B.节俭之风受到追捧C.宗法制的影响犹存 D.分科考试的选官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西汉时期,士人普遍不服三年之丧,朝廷重臣和诸侯王在服孝期间的行为不严肃,而东汉时期,官员服丧现象较多,且行为较严肃,这是因为东汉监察体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A项正确;材料中说的是官员因为服丧才食素食,不能证明节俭,排除B项;服丧体现了宗法制,“宗法制的影响犹存”不能说明东汉比西汉官员更严格服丧,排除C项;“分科考试的选官制度”指的是科举制,隋朝才确立,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一书中,专辟《贤嫒》篇来描写女性。她们有思想,有个性,嘻笑怒骂,率意而行,与男子并无不同;她们在才华、计谋、婚姻自由、家庭地位、参与政事等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风貌。这反映出当时()A.市民文学逐渐兴起 B.社会风气包容开放C.民主思想开始萌发 D.男女社会地位平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南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专辟《贤嫒》篇来描写女性,有思想,有个性,嘻笑怒骂,率意而行;在才华、计谋、婚姻自由、家庭地位、参与政事等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风貌,说明南朝时期对女性有一定的包容,即体现了这时期社会风气的开放包容,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女性的描述,并不能得出市民文学的状况,排除A项;对女性的描写,并不属于民主思想,并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风气的开放,而此时男女社会地位并不平等,排除D项。故选B项。11.唐朝前期,进士科选才多注重考生文章或诗赋的文辞是否俊美华丽;天宝年间,进士科中官吏的选拔则更加注重实际能力。这体现了()A.选官方式发生变化 B.科举制运行有失稳定C.社会公平难以保证 D.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材料反映了唐朝天宝年间科举制进士科对官员的选拔注重实际能力,据所学可知,科举制下为国家选拔官员主要用于国家治理,天宝年间与唐朝前期相比,进士科对官员选拔侧重点发生变化,这是出于国家治理需要,D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材料涉及选官方式都是考试,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科举制运行不稳定,而是反映了不同时期科举制进士科对官员选拔的侧重点不同,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相对公平,排除C项。故选D项。12.德政碑是为颂扬官吏政绩而立的石碑。唐玄宗时期,王毛仲在陇右监牧养马有功,玄宗命张说为之撰写《陇右监牧颂德碑》。唐宣宗时期,专门挑选了宪宗朝“理人”居第一的江西观察使韦丹,为之刻立德政碑。德政碑的设立()A.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B.有利于规范吏治C.有效限制地方权力 D.有效重建公序良俗〖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唐宣宗时期政府为优秀官员刻德政碑表率,结合所学可知,此举会在官场形成一种示范效应,有利于规范吏治,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德政碑是对官员功德的褒奖,对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作用不大,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唐朝通过设立德政碑来褒扬官员,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关系,排除C项;材料中德政碑的设立主要针对优秀官员,不涉及社会其他阶层,重建公序良俗夸大事实,排除D项。故选B项。13.宋代,法律和经义经常轮流成为各种官吏选拔考试的主要内容。通过法律人才选拔考试者被任命为司法官;落第者则从事法律职业,成为“讼师”,使得民间诉讼、助讼活动频繁。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法律制度的完备 B.社会法治意识增强C.人际关系的和谐 D.儒学地位受到冲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材料表明在宋代,重视法律和经义,通过考试者当官,没有通过者成为讼师,使得民间和官方法律意识增强,也就是社会法治意识增强,B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政府重视法律和经义,但法律制度是否完备,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有使得民间诉讼、助讼活动频繁,可以看出人际关系不和谐,排除C项;材料表明是重视经义的考查,是重视儒学不是儒学地位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B项。14.南宋学者陈耆卿认为:“古有四民,曰士、曰农、曰工、曰商,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符穑;工勤于技巧,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这一主张反映了()A.传统经济思想重视农业 B.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发展C.民众广泛支持统治阶层 D.学者对四民阶层的认可〖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材料反映了南宋学者肯定了士农工商这四个阶层对社会发展做出各自的贡献,有别于传统的士农工商社会等级观,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突出重农,而是肯定士农工商各自的贡献,排除A项;新的经济因素主要指资本主义萌芽,据所学其产生于明朝中后期,题干涉及南宋,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C项表述不相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唐代服装以青绿为主色调,配与朱红、朱黄等色调,色泽明快、色彩浓烈。宋代服饰以色泽简素之雅的淡蓝为主色调,崇尚素净温润、闲散淡远、顺万物之道的自然美。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政权对峙 B.世家大族的衰落C.理学的形成发展 D.市民群体的兴起〖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材料反映了唐朝服装色泽明快、色彩浓烈,宋朝服饰崇尚素净温润、闲散淡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思想自由,社会开放,而宋朝时期,受程朱理学的影响,逐渐崇尚素净温润、闲散淡远、顺万物之道的自然美,C项正确;唐宋时期服饰色泽不同与民族政权对峙不相关,与当时社会风气等相关,排除A项;宋朝服饰追求素雅深受理学影响,与世家大族的衰落、市民群体的兴起关系不大,排除BD项。故选C项。16.明代继承了传统的监察体系,并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作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司,同时设督抚,形成了地方的三重监察网络。这一制度()A.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B.扩大了监察官员的权利C.保障了官僚队伍的素质 D.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明代继承了传统的监察体系,并加以改革,在中央和地方形成严密的监察体系,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A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监察官员的权利状况,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监察的严密,不一定能保障官僚队伍的素质,排除C项;监察体系的严密,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7.明成祖以“振纲常以布中外,敷文德以及四方”为己任,当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时,明成祖的答复是:“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明成祖意在()A.限制中外贸易的规模 B.彰显王朝富庶和国威C.塑造君主的专制权威 D.重视商业税的征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明成祖反对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以彰显王朝的富庶和国威,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限制中外贸易的规模,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彰显王朝的富庶和国威,并不是塑造君主的专制权威,排除C项;明成祖反对征收商业税,排除D项。故选B项。18.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的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下图的变化趋势说明这一时期()A.政府赋税收入明显减少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唐宋时期,政府征收的钱币数量逐渐上涨,但是实物征收逐渐减少,说明唐宋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项正确;仅从征收的钱币和实物,无法得出政府财政收入状况,排除A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排除D项。故选C项。19.明清时期,当铺遍布全国城市集镇以及农村,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除商人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当铺的业务有存款、放款、兑换等。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B.白银的广泛流通C.商人群体组织的出现 D.工商业市镇兴起〖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当铺分别区域广,经营主体广泛,业务范围广,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商业繁荣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当铺业繁荣与白银流通之间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项;C项符合史实,当时商人群体组织的出现是商业繁荣的体现,不是原因,排除C项;工商业市镇兴起也是商业繁荣的体现,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20.清中期,贵州县级城市从23个增至47个,新增县城集中于黔西、黔南的民族地区;云南县级城市从36个增至60个,从滇池、洱海两盆地扩展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流域;此外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等省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新置多个县级城市。这一变化说明()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地方管理政策的调整C.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D.边疆地区得到了开发〖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中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中期,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新置多个县级城市,反映了清政府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和重视,有利于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项正确;南宋时,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新置多个县级城市,未体现地方管理政策的调整,排除B项;这一变化说明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21.柏拉图主张“以体操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亚里士多德指出“在运动家才能与体育锻炼之外,我们还加上心灵,就是意志、聪明与感情”。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提高平民素质 B.普及体育锻炼C.宣传道德教育 D.重视人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希腊。据材料可知,柏拉图强调体操和音乐对人的重要性,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不仅需要体育锻炼还需要意志、情感与智慧,说明这两位思想家都注重人的全面发展,D项正确;材料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人的要求没有提出具体的对象,无法得出提高平民素质,排除A项;材料中两位思想家虽然都提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是没有明确提出普及体育锻炼,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道德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22.古希腊喜剧中包含许多争辩和讽刺情节,比如,把动物、植物作为一个角色,通过在戏剧舞台上的表演展现出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事情,来揭示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丑恶现象,避免因为直接抨击现实或攻击政治人物而受到惩罚。这反映了古希腊()A.喜剧艺术达到巅峰 B.文化娱乐生活丰富C.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D.自然科学得到重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西方)。基于唯物史观一定社会的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这一原理,据材料“古希腊喜剧揭示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丑恶现象,避免因为直接抨击现实或攻击政治人物而受到惩罚。”可知,当时古希腊,直接抨击现实或攻击政治人物会受到惩罚,说明民主政治走向衰落,C项正确;材料对古希腊喜剧介绍中不涉及古希腊艺术水平问题,无法得出喜剧艺术达到巅峰,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喜剧,不涉及其他文化娱乐方式,“丰富”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自然科学的信息,无法得出此认识,排除D项。故选C项。23.古罗马著名学者普林尼在他的名著《博物志》中记载了中国丝绸运销罗马的情形时写道:“(赛里斯)其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叶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古代东西方经济具有互补性 B.罗马人重视学习中国纺织技术C.时代限制了罗马学者的认识 D.丝绸成为罗马民众的主要衣料〖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罗马学者认为“丝生于树叶上”,说明对中国丝的生产有误解,这是因为当时交通不便、东西方交流较少,时代限制了罗马学者对中国的认识,C项正确;材料只说了中国丝绸运销罗马,没有说罗马的产品贩运到中国,不能体现经济互补性,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罗马人买中国的丝绸,学者介绍丝绸的生产,无法体现重视学习中国纺织技术,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丝绸没有其它物品,不能证明“丝绸成为罗马民众的主要衣料”,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24.罗马共和国时期,钱币的正面常是罗马诸神,背面则是舰船、马匹、弛聘的武士等;罗马帝国时期,钱币造型大致相同,正面是当代皇帝的头像,周围是一圈文字,背面图案多种多样。这一变化反映了()A.罗马帝国疆域版图扩大 B.王权严重依附于神权C.政府强化国家认同意识 D.早期宗教崇拜的消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罗马共和国时期,钱币的正面以诸神为主,背面是舰船等,但是到罗马帝国时期,正面则是皇帝的头像,说明君主权力增强,强化民众对国家的认同,C项正确;仅从钱币的正背面的图像,无法判定罗马帝国的疆域状况,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王权与神权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早期宗教崇拜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之前,古希腊美学的重心几乎是围绕人和自然的关系,直到他们的出现让古希腊美学重心开始发生转变。苏格拉底从认识论出发,探讨真和善的联系,进而探讨美和善之间的联系。他认为美即是善,所有美的事物都是善的事物,他强调一个人的美不在于外在,而是其品行与社会生活中的行动。柏拉图认为艺术太过感性,不能帮助人们实现求真,甚至会干扰人们的理智。他从自然哲学出发进行美的探索,认为美是审美主体自身拥有的一种意识属性,在《对话集》中集中阐释了自己与苏格拉底关于哲学思维及文艺创作的过程,为后续文艺发展及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材料二孔子用《周易》中“天人合一”等美学思想,诠释了个体生命与自身、与社会、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他将个体的伦理品质与大自然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的天被当做象征道德伦理至高典范的天,自然世界中的一切物象都能体现个体的道德品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他认为个体需要做到居中守正,懂得去整体把握对象,才能实现中和完美的美学理想之境。另外,孔子认为尽管个体的外在之美给人带来愉悦的体验,但这种美只有与个体的善相统一展现出“仁”,才可以称之为真正的美。在孔子看来,仁就是美,仁者爱人,君子仁爱、利他的善良品德就是美的典范。孔子的美学思想,是先秦时期最具代表性且对华夏文明有着深刻影响的美学思想体系。——摘编自吴薇《不同历史境遇下的中西美学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美学思想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希腊美学思想相比孔子美学思想的独特之处,并说明二者在历史发展中的共同作用。〖答案〗(1)特点:具有发展性、延续性;强调真善美;体现“以人为中心”;注重理性思辨。原因:思想文化的繁荣;人文主义的影响;古希腊哲学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2)独特之处:崇尚“天人合一”;注重伦理道德品质之美;强调中庸之美;强调仁爱之美。作用:促进了中西方美学及文艺发展;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影响后世主流价值思想的形成;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宝贵精神遗产。〖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古希腊。第一小问,关于古希腊美学思想的特点,由材料“苏格拉底从认识论出发,探讨真和善的联系,进而探讨美和善之间的联系”可知,古希腊美学思想的特点之一是强调真善美;由材料“柏拉图认为艺术太过感性,不能帮助人们实现求真”可以反推,古希腊美学注重理性思辨;由材料“在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之前,古希腊美学的重心几乎是围绕人和自然的关系,直到他们的出现让古希腊美学重心开始发生转变。”可知,苏格拉底之前,古希腊美学重心几乎是围绕人和自然的关系;苏格拉底之后美学重心开始发生转变,这些变化体现出古希腊美学思想具有发展性、延续性;据所学可知,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让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学科,可见古希腊美学“以人为中心”。第二小问,古希腊美学思想成因,据所学可知,古希腊美学之所以“以人为中心”,是因为苏格拉底时代,人文主义萌芽已经产生,根据唯物史观,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古希腊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当时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密切相关,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苏格拉底时代古希腊文化的繁荣为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文化土壤,苏格拉底等当时优秀历史人物对哲学的贡献。【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古希腊(西方)、春秋时期(中国)。第一小问,关于孔子相比古希腊美学思想的独特之处,由材料“孔子用《周易》中“天人合一”等美学思想”可知,崇尚“天人合一”;由材料“他将个体的伦理品质与大自然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的天被当做象征道德伦理至高典范的天,自然世界中的一切物象都能体现个体的道德品质。”可知,注重伦理道德品质之美;由材料“他认为个体需要做到居中守正,懂得去整体把握对象,才能实现中和完美的美学理想之境。”可知,强调中庸之美;由材料“在孔子看来,仁就是美,仁者爱人,”可知,强调仁爱之美。第二小问,古希腊美学思想与孔子思想的共同作用,据所学可知,不管是孔子还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等思想家都是当时东西方影响力较大的思想家,所以他们的思想促进了中西方美学及文艺发展;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中国的孔子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苏格拉底等西方贤哲的思想影响西方后世社会,他们的思想都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宝贵精神遗产。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古代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万)朝代年份口数朝代年份口数春秋周庄王十三年(前684年)1184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3714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5959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5291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57年)2100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1576东汉恒帝永寿三年(157年)5648北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年)1427魏曹奂景元四年(263年)443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4673蜀刘禅炎兴元年(263年)94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1922吴孙皓天纪四年(280年)230南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2832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1616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5984刘宋武帝大明八年(464年)468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5984北周静帝大象中(580年)900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年)5987陈后主祯明三年(589年)200清乾隆六年(1741年)6253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4601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14341根据材料整体或局部,自拟一个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古代人口数量呈现出曲折发展趋势(持续增长和急剧下降交替出现)。说明:汉代到隋唐,中国人口数量大起大落,变化剧烈。汉代是中国古代人口的第一个高峰,数量接近六千万。主要是因为耦犁、耧车等先进生产工具的出现,牛耕技术进一步推广等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农耕经济繁荣;以及汉代统治者轻徭薄赋,鼓励人口生育等政策推动人口数量出现大规模增长。魏晋时期,中国古代人口急剧下降到一千万人左右。该时期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国与国之间杀伐不断,战乱频繁,直接造成人口死亡和人口总量的减少。同时,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农业生产遭到破坏,不能为人口发展提供稳定的物质条件,导致人口大幅度下降。隋唐时期,中国人口又迎来一个大爆发时期,恢复到五千万人左右。唐初国家大一统,社会长期稳定,为人口持续增长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特别是统治者推行均田制,重视农业生产,刺激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曲辕犁的发明,南方地区的开发,使得粮食产量大增,也为人口增长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综上,受王朝治乱兴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和急剧下降现象交替出现。示例二论题:明清时期,中国人口数量迅速增长。说明:明到清前期是政治大一统时期,中国人口再次迎来增长的高峰。原因主要有:政治方面,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出现了不少封建名君励精图治,形成了明朝的“洪武之治”、“仁宣之治”,清初的康乾盛世等,为人口持续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方面,明清商品经济日益繁荣,明朝的“一条鞭法”、清初的“摊丁入亩”等赋税政策,逐渐废除了人头税,藏匿人口现象减少,促进了人口数量的增长;明朝中后期以来,从美洲引进的土豆、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推广种植,极大地缓解了人地矛盾,对这一时期人口增长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再加上中国古代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清时期医学技术的进步,死亡率下降等,中国人口突飞猛涨,迅速突破一亿。综上,明清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等诸多有利因素推动下,中国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如:中国古代长期保持较高的人口基数(始终在五千万上下浮动);人口总量增长是中国古代人口发展史中最明显的特征;王朝初期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中后期人口数量大幅增涨;受王朝治乱兴衰等因素影响,唐朝人口数量曲折发展;南北朝时期,北方王朝的人口数量多于南方等。〖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中国古代。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我们发现材料涉及春秋至清朝时期人口数量的情况。不同时期人口有起伏,但是整体上人口呈现上升趋势,如从局部来看,某些时期人口呈现下降趋势,如刘宋同西晋相比人口呈现下降趋势。这里〖解析〗部分从整体角度涉及论题,论题为:中国古代人口数量呈现出曲折发展趋势。其次,论证中,既要突出特定时期人口呈现下降原因,又要从整体角度考虑人口增加的因素,一般而言古代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局稳定与否、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环境、政府的人口政策,老百姓的家庭负担,赋税政策等方面,具体论证如下:汉代到隋唐,中国人口数量大起大落,变化剧烈。汉代是中国古代人口的第一个高峰,数量接近六千万。主要是因为耦犁、耧车等先进生产工具的出现,牛耕技术进一步推广等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农耕经济繁荣;以及汉代统治者轻徭薄赋,鼓励人口生育等政策推动人口数量出现大规模增长。魏晋时期,中国古代人口急剧下降到一千万人左右。该时期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国与国之间杀伐不断,战乱频繁,直接造成人口死亡和人口总量的减少。同时,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农业生产遭到破坏,不能为人口发展提供稳定的物质条件,导致人口大幅度下降。隋唐时期,中国人口又迎来一个大爆发时期,恢复到五千万人左右。唐初国家大一统,社会长期稳定,为人口持续增长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特别是统治者推行均田制,重视农业生产,刺激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曲辕犁的发明,南方地区的开发,使得粮食产量大增,也为人口增长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最后,强调古代人口增加或者下降情况受多重因素影响。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代差役由民户按户等轮充。由于给役不均,负担沉重,民间对差役早已怨声载道。知谏院吴充上疏说:“役使频仍,农人不得不困,地力不得不遗。养生之资有所不足,则不得已而为工商,又不得已而为盗贼。国家之患,常兆于此。”因此,役法改革在熙宁四年正式颁行:“罢差役法,使民出钱募役。”募役法的实行具有多方面的作用。王安石认为:“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均矣。”在王安石变法中,免役法所带来的收人是最多的,虽说这难免加重赋役负担,但是比之青苗敛钱,免役法所带来的收入毕竟有一部分来自品官形势之家等所缴纳的助役钱,对农民的生产与生活影响相对小一些。——摘编自傅允生《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王安石青苗法与免役法再评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募役法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募役法改革的影响。〖答案〗(1)背景:摊派不均,农民负担沉重;征发频繁,影响农业生产;社会矛盾尖锐;北宋政府财政困难。(2)影响: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纳钱代役,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后世赋役制度提供借鉴;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役负担。〖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宋代(中国)。关于宋代募役法改革的背景,由材料“由于给役不均,负担沉重,民间对差役早已怨声载道。”可知,摊派不均,农民负担沉重;由材料“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均矣。”可知,征发频繁,影响农业生产;由材料“免役法所带来的收人是最多的”可以反推,王安石推行募役法是在北宋政府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实行,此举可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据所学可知,北宋中期,募役法实行之前,北宋积贫积弱,农民负担重,农民不仅需要缴纳各种各样的赋税,还要承担繁重徭役,甚至影响农事生产,社会矛盾尖锐。【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宋代(中国)。关于宋代募役法改革的影响,由材料“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均矣。”可知,宋代募役法改革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由材料“在王安石变法中,免役法所带来的收人是最多的”可知,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由材料“虽说这难免加重赋役负担”可知,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役负担;据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中募役法改革后世很多朝代一直沿用,它为后世赋役制度提供借鉴;纳钱代役,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宣宗(1399—1435)在位期间,致力于守成明太祖、明成祖所创基业,达成了为后世所称颂的“仁宣之治”。明宣宗登基后,反复告诫朝臣及沿边守将:“天下虽安,不可忘武”,“毋谓已安,虽安不可忘危”。他把整治武备与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治乱御侮,安内攘外,为久安之计者,必在严饬武备,修明军政。”在明宣宗看来,“穷兵黩武,亦非帝王盛德事”,在位后不久,果断作出了撤兵交趾(今越南北部)的决定,一举使明朝走出困陷其中二十年的战争泥潭。在对待北方蒙古各部势力上,明宣宗一改明成祖时期主动出击的做法,实行宽大怀柔之策,提出了“严兵保境”“守备为上”的守边策略,成为有明一代守卫北边的战略主导方针。明宣宗的用兵方略,主要表现为“兵贵神速”,出奇制胜。宣德元年,封在乐安的汉王朱高煦发动叛乱,明宣宗御驾亲征,力排众议,催督大军连夜急行,其神速进击令朱高煦始料未及,束手就擒。——摘编自葛业文《明宣宗军事思想述论》(1)根据材料,概括明宣宗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宣宗的历史功绩。〖答案〗(1)主要内容:强调居安思危;重视加强军队建设;反对穷兵黩武,滥用武力;主张“守备为上”的守边策略;强调兵贵神速。(2)历史功绩:作为守成之君,达成“仁宣之治”;平定藩王叛乱,巩固中央集权;发展、创新军事思想,维护国防安全和国家稳定;促进民族交流融合,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解析〗【小问1】主要内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宣宗登基后,反复告诫朝臣及沿边守将:‘天下虽安,不可忘武’,‘毋谓已安,虽安不可忘危’”可知,强调居安思危;根据材料“他把整治武备与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治乱御侮,安内攘外,为久安之计者,必在严饬武备,修明军政’”可知,重视加强军队建设;根据材料“穷兵黩武,亦非帝王盛德事”可知,反对穷兵黩武,滥用武力;根据材料“在对待北方蒙古各部势力上,明宣宗一改明成祖时期主动出击的做法,实行宽大怀柔之策,提出了‘严兵保境’‘守备为上’的守边策略,成为有明一代守卫北边的战略主导方针”可知,主张“守备为上”的守边策略;根据材料“明宣宗的用兵方略,主要表现为‘兵贵神速’,出奇制胜”可知,强调兵贵神速。【小问2】历史功绩: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宣宗(1399—1435)在位期间,致力于守成明太祖、明成祖所创基业,达成了为后世所称颂的‘仁宣之治’”可知,作为守成之君,达成“仁宣之治”;根据材料“宣德元年,封在乐安的汉王朱高煦发动叛乱,明宣宗御驾亲征,力排众议,催督大军连夜急行,其神速进击令朱高煦始料未及,束手就擒”可知,平定藩王叛乱,巩固中央集权;根据材料“提出了‘严兵保境’‘守备为上’的守边策略,成为有明一代守卫北边的战略主导方针。明宣宗的用兵方略,主要表现为‘兵贵神速’,出奇制胜”可知,发展、创新军事思想,维护国防安全和国家稳定;根据材料“在对待北方蒙古各部势力上,明宣宗一改明成祖时期主动出击的做法,实行宽大怀柔之策”可知,促进民族交流融合,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编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内。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注意: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人殉逐渐减少,随葬品中的铜礼器发生重大变化,食器增多,酒器相对减少,形成以鼎、簋配套组合的定制。这类墓葬主要分布在陕西西安、河南洛阳、甘肃灵台、江苏丹徒和安徽屯溪等地区。这表明西周()A.宗法观念不断加强 B.文化影响得到扩展C.冶铁技术得到革新 D.礼乐制度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材料中的“鼎、簋配套组合的定制”涉及西周文化,据材料可知,鼎、簋配套组合的定制墓葬分布广泛,据所学可知,西周的统治区域主要是北方黄河流域,鼎、簋配套组合的定制墓葬甚至被发掘于安徽,说明西周文化影响得到扩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宗法观念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涉及铜器,不涉及冶铁技术,无法推知西周冶铁技术的情况,排除C项;材料涉及铜礼器发生重大变化,不能说明礼乐制度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2.西周时期国鄙之分相当严格,野鄙之人可以进城买卖交易,但不得在城中定居。到了战国时期,国人务农者觉得住在城里到田间耕作十分不便,迁居乡野;野鄙之人也有进城居住,改操他业者。这一变化()A.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B.加速等级制度解体C.推动社会变革转型 D.促进小农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西周至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西周时期国鄙之分相当严格,到了战国时期,国人务农者觉得住在城里到田间耕作十分不便,迁居乡野,说明国鄙制度被打破,人口流动加快,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转型,C项正确;城乡发展差距、加速等级制度解体以及促进小农经济发展,都属于社会变革的范畴,排除ABD项。故选C项。3.春秋时期,秦穆公在用人上不拘一格,把用五张羊皮换来奴隶百里奚,网罗在自己麾下,成为西方霸主;楚庄王任用“鄙人”孙叔敖,问鼎中原,饮马黄河;越王勾践重用范蠡和文种,卧薪尝胆,灭吴复仇。这些现象折射出当时()A.功劳成为选官的基本条件 B.世卿世禄制已经被废除C.名臣名将均来至社会底层 D.人才任用突破阶层限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秦穆公在用人上不拘一格,百里奚出身奴隶,楚庄王任用“鄙人”孙叔敖,可见春秋时期某些诸侯国在人才选拔上已经打破了人的出身,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春秋时期功劳成为选官的基本条件,而是某些诸侯国选拔人才不考虑人的出身状况,排除A项;B项表述不符史实,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才废除世卿世禄制,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材料中所列举的百里奚、孙叔敖来自社会底层,不代表春秋时期所有名臣名将均来至社会底层,排除C项。故选D项。4.战国时期,儒、墨两家以鲁国为中心,儒家向晋、卫、齐传播,墨家则向楚、秦发展。道家起源于楚,后来流入齐国。这反映出()A.国家政策影响文化发展 B.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C.诸子学说带有地域特点 D.区域文化走向交流与融合〖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由材料可知,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思想,并且有向其他地方扩展的趋势,这折射出不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过程,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国家政策以及它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诸子学说的交融,其地域特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5.战国时期,以赵国为代表的布币使用区域和以楚国为代表的传统蚁鼻钱使用区域,均出现了齐国刀币的大量流通:秦国铸造圆钱后,东方各国相继仿铸;魏国铸造了以楚国妥为单位的布币。这说明()A.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B.统一市场逐渐酝酿C.抑商政策尚未推行 D.诸侯纷争不断减少〖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仿制他国货币现象越来越多,本国流通领域出现它国货币,可见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说明统一的市场渐酝酿,B项正确;材料涉及货币流通和铸币情况,不涉及手工业信息,排除A项;材料涉及战国时期货币信息,无法得知当时重农抑商政策是否实行,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诸侯纷争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B项。6.秦朝在中央设立九卿,其中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历法、文化、医药等,郎中令掌管皇帝侍从警卫,太仆掌管皇帝车骑与军马,卫尉掌管皇宫守卫,宗正掌管皇家亲族事务,少府掌管皇室生活供应与所需费用。这可以说明当时()A.皇权至高无上 B.守内虚外策略突出C.贵族政治占主导 D.家国一体观念浓厚〖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秦朝在中央设立九卿,而九卿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家服务的,说明家国一体观念浓厚,D项正确;材料并未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排除A项;守内虚外策略突出,体现的是宋朝的治国策略,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秦朝时期,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排除C项。故选D项。7.以下史料可用于佐证汉代()A.商人地位提高 B.绘画风格简约C.社会分工明确 D.社会经济繁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材料图片涉及汉代酿酒和酒肆业,据所学可知,酿酒的原料来自农业提供的粮食,酿酒业本身涉及手工业,酒肆也涉及商业,汉代酿酒和酒肆业的发展折射出汉代农业、酿酒业和商业的良好的发展情况,D项正确;据材料无法看出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据所学可知,商人在汉代社会地位比较低,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两幅汉代画像砖不能看出整个汉代绘画风格,排除B项;材料中能看出社会分工,是否分工明确不得而知,排除C项。故选D项。8.根据《汉书·刑法志》记载,“耆老之人,发齿堕落,血气既衰,亦无暴逆之心”,而七、八岁以下的孩童稚气未脱不明世事,因此,老幼犯罪同正常成年人犯罪在处罚上有所区别。这一规定反映了()A.司法公正性遭到破坏 B.儒学的影响力扩大C.统治者执政经验不足 D.法家学说受到推崇〖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材料反映了汉代司法审判中对老幼处罚量刑上从轻,可见这种现象体现了儒家的尊老爱幼思想,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司法公正被破坏而是律法儒学化,排除A项;材料涉及汉代的司法规定,不能反映统治者执政经验不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家学说是否受到推崇,而是体现汉代的刑法规定,排除D项。故选B项。9.西汉时期,士人普遍不服三年之丧,朝廷重臣和诸侯王在服孝期间纵酒嗜肉的事迹极其常见。东汉时期,居丧“实多三年丧者”,官员中出现了许多素食逾期、禁绝酒肉甚至常年不食酒肉的孝子。能够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监察体系的改进 B.节俭之风受到追捧C.宗法制的影响犹存 D.分科考试的选官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西汉时期,士人普遍不服三年之丧,朝廷重臣和诸侯王在服孝期间的行为不严肃,而东汉时期,官员服丧现象较多,且行为较严肃,这是因为东汉监察体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A项正确;材料中说的是官员因为服丧才食素食,不能证明节俭,排除B项;服丧体现了宗法制,“宗法制的影响犹存”不能说明东汉比西汉官员更严格服丧,排除C项;“分科考试的选官制度”指的是科举制,隋朝才确立,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一书中,专辟《贤嫒》篇来描写女性。她们有思想,有个性,嘻笑怒骂,率意而行,与男子并无不同;她们在才华、计谋、婚姻自由、家庭地位、参与政事等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风貌。这反映出当时()A.市民文学逐渐兴起 B.社会风气包容开放C.民主思想开始萌发 D.男女社会地位平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南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专辟《贤嫒》篇来描写女性,有思想,有个性,嘻笑怒骂,率意而行;在才华、计谋、婚姻自由、家庭地位、参与政事等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风貌,说明南朝时期对女性有一定的包容,即体现了这时期社会风气的开放包容,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女性的描述,并不能得出市民文学的状况,排除A项;对女性的描写,并不属于民主思想,并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风气的开放,而此时男女社会地位并不平等,排除D项。故选B项。11.唐朝前期,进士科选才多注重考生文章或诗赋的文辞是否俊美华丽;天宝年间,进士科中官吏的选拔则更加注重实际能力。这体现了()A.选官方式发生变化 B.科举制运行有失稳定C.社会公平难以保证 D.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材料反映了唐朝天宝年间科举制进士科对官员的选拔注重实际能力,据所学可知,科举制下为国家选拔官员主要用于国家治理,天宝年间与唐朝前期相比,进士科对官员选拔侧重点发生变化,这是出于国家治理需要,D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材料涉及选官方式都是考试,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科举制运行不稳定,而是反映了不同时期科举制进士科对官员选拔的侧重点不同,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相对公平,排除C项。故选D项。12.德政碑是为颂扬官吏政绩而立的石碑。唐玄宗时期,王毛仲在陇右监牧养马有功,玄宗命张说为之撰写《陇右监牧颂德碑》。唐宣宗时期,专门挑选了宪宗朝“理人”居第一的江西观察使韦丹,为之刻立德政碑。德政碑的设立()A.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B.有利于规范吏治C.有效限制地方权力 D.有效重建公序良俗〖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唐宣宗时期政府为优秀官员刻德政碑表率,结合所学可知,此举会在官场形成一种示范效应,有利于规范吏治,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德政碑是对官员功德的褒奖,对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作用不大,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唐朝通过设立德政碑来褒扬官员,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关系,排除C项;材料中德政碑的设立主要针对优秀官员,不涉及社会其他阶层,重建公序良俗夸大事实,排除D项。故选B项。13.宋代,法律和经义经常轮流成为各种官吏选拔考试的主要内容。通过法律人才选拔考试者被任命为司法官;落第者则从事法律职业,成为“讼师”,使得民间诉讼、助讼活动频繁。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法律制度的完备 B.社会法治意识增强C.人际关系的和谐 D.儒学地位受到冲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材料表明在宋代,重视法律和经义,通过考试者当官,没有通过者成为讼师,使得民间和官方法律意识增强,也就是社会法治意识增强,B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政府重视法律和经义,但法律制度是否完备,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有使得民间诉讼、助讼活动频繁,可以看出人际关系不和谐,排除C项;材料表明是重视经义的考查,是重视儒学不是儒学地位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B项。14.南宋学者陈耆卿认为:“古有四民,曰士、曰农、曰工、曰商,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符穑;工勤于技巧,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这一主张反映了()A.传统经济思想重视农业 B.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发展C.民众广泛支持统治阶层 D.学者对四民阶层的认可〖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材料反映了南宋学者肯定了士农工商这四个阶层对社会发展做出各自的贡献,有别于传统的士农工商社会等级观,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突出重农,而是肯定士农工商各自的贡献,排除A项;新的经济因素主要指资本主义萌芽,据所学其产生于明朝中后期,题干涉及南宋,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C项表述不相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唐代服装以青绿为主色调,配与朱红、朱黄等色调,色泽明快、色彩浓烈。宋代服饰以色泽简素之雅的淡蓝为主色调,崇尚素净温润、闲散淡远、顺万物之道的自然美。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政权对峙 B.世家大族的衰落C.理学的形成发展 D.市民群体的兴起〖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材料反映了唐朝服装色泽明快、色彩浓烈,宋朝服饰崇尚素净温润、闲散淡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思想自由,社会开放,而宋朝时期,受程朱理学的影响,逐渐崇尚素净温润、闲散淡远、顺万物之道的自然美,C项正确;唐宋时期服饰色泽不同与民族政权对峙不相关,与当时社会风气等相关,排除A项;宋朝服饰追求素雅深受理学影响,与世家大族的衰落、市民群体的兴起关系不大,排除BD项。故选C项。16.明代继承了传统的监察体系,并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作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司,同时设督抚,形成了地方的三重监察网络。这一制度()A.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B.扩大了监察官员的权利C.保障了官僚队伍的素质 D.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明代继承了传统的监察体系,并加以改革,在中央和地方形成严密的监察体系,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A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监察官员的权利状况,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监察的严密,不一定能保障官僚队伍的素质,排除C项;监察体系的严密,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7.明成祖以“振纲常以布中外,敷文德以及四方”为己任,当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时,明成祖的答复是:“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明成祖意在()A.限制中外贸易的规模 B.彰显王朝富庶和国威C.塑造君主的专制权威 D.重视商业税的征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明成祖反对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以彰显王朝的富庶和国威,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限制中外贸易的规模,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彰显王朝的富庶和国威,并不是塑造君主的专制权威,排除C项;明成祖反对征收商业税,排除D项。故选B项。18.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的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下图的变化趋势说明这一时期()A.政府赋税收入明显减少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唐宋时期,政府征收的钱币数量逐渐上涨,但是实物征收逐渐减少,说明唐宋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项正确;仅从征收的钱币和实物,无法得出政府财政收入状况,排除A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排除D项。故选C项。19.明清时期,当铺遍布全国城市集镇以及农村,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除商人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当铺的业务有存款、放款、兑换等。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B.白银的广泛流通C.商人群体组织的出现 D.工商业市镇兴起〖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当铺分别区域广,经营主体广泛,业务范围广,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商业繁荣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当铺业繁荣与白银流通之间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项;C项符合史实,当时商人群体组织的出现是商业繁荣的体现,不是原因,排除C项;工商业市镇兴起也是商业繁荣的体现,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20.清中期,贵州县级城市从23个增至47个,新增县城集中于黔西、黔南的民族地区;云南县级城市从36个增至60个,从滇池、洱海两盆地扩展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流域;此外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等省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新置多个县级城市。这一变化说明()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地方管理政策的调整C.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D.边疆地区得到了开发〖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中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中期,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新置多个县级城市,反映了清政府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和重视,有利于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项正确;南宋时,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新置多个县级城市,未体现地方管理政策的调整,排除B项;这一变化说明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21.柏拉图主张“以体操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亚里士多德指出“在运动家才能与体育锻炼之外,我们还加上心灵,就是意志、聪明与感情”。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提高平民素质 B.普及体育锻炼C.宣传道德教育 D.重视人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希腊。据材料可知,柏拉图强调体操和音乐对人的重要性,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不仅需要体育锻炼还需要意志、情感与智慧,说明这两位思想家都注重人的全面发展,D项正确;材料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人的要求没有提出具体的对象,无法得出提高平民素质,排除A项;材料中两位思想家虽然都提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是没有明确提出普及体育锻炼,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道德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22.古希腊喜剧中包含许多争辩和讽刺情节,比如,把动物、植物作为一个角色,通过在戏剧舞台上的表演展现出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事情,来揭示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丑恶现象,避免因为直接抨击现实或攻击政治人物而受到惩罚。这反映了古希腊()A.喜剧艺术达到巅峰 B.文化娱乐生活丰富C.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D.自然科学得到重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西方)。基于唯物史观一定社会的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这一原理,据材料“古希腊喜剧揭示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丑恶现象,避免因为直接抨击现实或攻击政治人物而受到惩罚。”可知,当时古希腊,直接抨击现实或攻击政治人物会受到惩罚,说明民主政治走向衰落,C项正确;材料对古希腊喜剧介绍中不涉及古希腊艺术水平问题,无法得出喜剧艺术达到巅峰,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喜剧,不涉及其他文化娱乐方式,“丰富”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自然科学的信息,无法得出此认识,排除D项。故选C项。23.古罗马著名学者普林尼在他的名著《博物志》中记载了中国丝绸运销罗马的情形时写道:“(赛里斯)其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叶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古代东西方经济具有互补性 B.罗马人重视学习中国纺织技术C.时代限制了罗马学者的认识 D.丝绸成为罗马民众的主要衣料〖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罗马学者认为“丝生于树叶上”,说明对中国丝的生产有误解,这是因为当时交通不便、东西方交流较少,时代限制了罗马学者对中国的认识,C项正确;材料只说了中国丝绸运销罗马,没有说罗马的产品贩运到中国,不能体现经济互补性,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罗马人买中国的丝绸,学者介绍丝绸的生产,无法体现重视学习中国纺织技术,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丝绸没有其它物品,不能证明“丝绸成为罗马民众的主要衣料”,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24.罗马共和国时期,钱币的正面常是罗马诸神,背面则是舰船、马匹、弛聘的武士等;罗马帝国时期,钱币造型大致相同,正面是当代皇帝的头像,周围是一圈文字,背面图案多种多样。这一变化反映了()A.罗马帝国疆域版图扩大 B.王权严重依附于神权C.政府强化国家认同意识 D.早期宗教崇拜的消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罗马共和国时期,钱币的正面以诸神为主,背面是舰船等,但是到罗马帝国时期,正面则是皇帝的头像,说明君主权力增强,强化民众对国家的认同,C项正确;仅从钱币的正背面的图像,无法判定罗马帝国的疆域状况,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王权与神权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早期宗教崇拜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之前,古希腊美学的重心几乎是围绕人和自然的关系,直到他们的出现让古希腊美学重心开始发生转变。苏格拉底从认识论出发,探讨真和善的联系,进而探讨美和善之间的联系。他认为美即是善,所有美的事物都是善的事物,他强调一个人的美不在于外在,而是其品行与社会生活中的行动。柏拉图认为艺术太过感性,不能帮助人们实现求真,甚至会干扰人们的理智。他从自然哲学出发进行美的探索,认为美是审美主体自身拥有的一种意识属性,在《对话集》中集中阐释了自己与苏格拉底关于哲学思维及文艺创作的过程,为后续文艺发展及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材料二孔子用《周易》中“天人合一”等美学思想,诠释了个体生命与自身、与社会、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他将个体的伦理品质与大自然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的天被当做象征道德伦理至高典范的天,自然世界中的一切物象都能体现个体的道德品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他认为个体需要做到居中守正,懂得去整体把握对象,才能实现中和完美的美学理想之境。另外,孔子认为尽管个体的外在之美给人带来愉悦的体验,但这种美只有与个体的善相统一展现出“仁”,才可以称之为真正的美。在孔子看来,仁就是美,仁者爱人,君子仁爱、利他的善良品德就是美的典范。孔子的美学思想,是先秦时期最具代表性且对华夏文明有着深刻影响的美学思想体系。——摘编自吴薇《不同历史境遇下的中西美学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美学思想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希腊美学思想相比孔子美学思想的独特之处,并说明二者在历史发展中的共同作用。〖答案〗(1)特点:具有发展性、延续性;强调真善美;体现“以人为中心”;注重理性思辨。原因:思想文化的繁荣;人文主义的影响;古希腊哲学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2)独特之处:崇尚“天人合一”;注重伦理道德品质之美;强调中庸之美;强调仁爱之美。作用:促进了中西方美学及文艺发展;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影响后世主流价值思想的形成;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宝贵精神遗产。〖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古希腊。第一小问,关于古希腊美学思想的特点,由材料“苏格拉底从认识论出发,探讨真和善的联系,进而探讨美和善之间的联系”可知,古希腊美学思想的特点之一是强调真善美;由材料“柏拉图认为艺术太过感性,不能帮助人们实现求真”可以反推,古希腊美学注重理性思辨;由材料“在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之前,古希腊美学的重心几乎是围绕人和自然的关系,直到他们的出现让古希腊美学重心开始发生转变。”可知,苏格拉底之前,古希腊美学重心几乎是围绕人和自然的关系;苏格拉底之后美学重心开始发生转变,这些变化体现出古希腊美学思想具有发展性、延续性;据所学可知,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让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学科,可见古希腊美学“以人为中心”。第二小问,古希腊美学思想成因,据所学可知,古希腊美学之所以“以人为中心”,是因为苏格拉底时代,人文主义萌芽已经产生,根据唯物史观,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古希腊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当时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密切相关,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苏格拉底时代古希腊文化的繁荣为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文化土壤,苏格拉底等当时优秀历史人物对哲学的贡献。【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古希腊(西方)、春秋时期(中国)。第一小问,关于孔子相比古希腊美学思想的独特之处,由材料“孔子用《周易》中“天人合一”等美学思想”可知,崇尚“天人合一”;由材料“他将个体的伦理品质与大自然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的天被当做象征道德伦理至高典范的天,自然世界中的一切物象都能体现个体的道德品质。”可知,注重伦理道德品质之美;由材料“他认为个体需要做到居中守正,懂得去整体把握对象,才能实现中和完美的美学理想之境。”可知,强调中庸之美;由材料“在孔子看来,仁就是美,仁者爱人,”可知,强调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农村荒山租赁合同
- 2024山林租赁合同范文
- 2024建设工程勘察合同范本怎样写
- 2024订货购销合同范本范文
- 2024的广播电视服务合同
- 2024正式的产品代理合同样书
- 深圳大学《油画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阿姨照顾小孩合同(2篇)
- 鱼池合同范本(2篇)
- 初一下学期新学期计划范文(7篇)
- 秋日私语(完整精确版)克莱德曼(原版)钢琴双手简谱 钢琴谱
- 办公室室内装修工程技术规范
- 盐酸安全知识培训
- 万盛关于成立医疗设备公司组建方案(参考模板)
- 消防安全巡查记录台帐(共2页)
- 科技特派员工作调研报告
- 中波广播发送系统概述
- 县疾控中心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实施方案
- 急性心肌梗死精美PPt完整版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三菱PLC的交通灯模拟控制
- 物业日常巡查记录表.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