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历史的发展往往是辩证地统一在-起。从民主的发展进程来看,在梭伦改革中既有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重要成果,又有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发展的最大障碍的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建立五百人议事会 D.鼓励发展工商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材料中“既有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重要成果”强调的是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又有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强调的是梭伦改革措施中有不利于民主发展的一面,据所学可知,民主的含义是少数服从多数,民主的要旨是要让更多的人享受民主权力,结合梭伦改革的措施,财产等级制的规定使得古代雅典实际行使民主权力的人少之又少,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解负令”废除的是债奴制,这种规定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排除A项;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关,这是古代雅典民主的体现,不符题意,排除C项;鼓励发展工商业有助于经济的发展,此举会为雅典民众参与政治奠定物质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2.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可以看出这是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A项正确;这种做法削弱了奴隶主的权力,排除B项;这种做法使井田制走向崩溃,排除C项;这种做法是将土地私有化了,排除D项。故选A项。3.《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①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②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③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④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答案〗D〖解析〗材料中引述一首诗和一首童谣,意在表明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前一首描绘的是平城的自然条件恶劣;后一首童谣反映出人们对迁都的支持和拥护,因此①③正确;歌谣中没有涉及到保守势力的阻挠,也没有体现出受到外地骚扰,故②④排除;所以〖答案〗选D。4.下图为北魏“太和五铢”钱币,其形制与汉五铢类似。钱文直读,光背,字呈方折,在隶书和篆书之间,又有增笔。这些“太和五铢”钱的铸行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A.北方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日趋活跃B.先进文明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C孝文帝倾慕并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D.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进程达到了高潮〖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形制与汉五铢类似”“在隶书和篆书之间”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学习中原地区先进文明的特点,其本质是封建化,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北魏“太和五铢”的特点,没有体现出商业发展的状况和民族融合,故AD项排除;C项是B项的具体表现,排除。『点石成金』:注意题干中的要求“本质”。5.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何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免役法、将兵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募役法 D.保甲法、农田水利法〖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保甲法中保丁平时耕种,闲时要接受军事训练,战时便征召入伍,用以防止农民的反抗,并节省军费,而农田水利法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用工的材料由当地居民照每户等高下分派,其不足部分可向政府贷款一州一县不能胜任的,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故D项符合题意。A项,免役法指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将兵法(又叫置将法)目的在于改变兵将分离的局面加强了军队战斗力,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青苗法在于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排除。6.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是()①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②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可知,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①符合题意;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可以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②符合题意;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可以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③符合题意;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说明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D项正确;其他选项信息不全面,排除A项、B项和C项。故选D项。7.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答案〗A〖解析〗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只要内心信仰虔诚上帝,不必通过教会和教会,不必参加各种繁琐的宗教仪式,就能获得上帝的拯救。这一主张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故选A。8.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可知只有C项是正确的。9.改革必然会触动I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明治维新和戊成变法都遇到了这个难题。下列关于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处理这个难题的表述,正确的是()A.日本明治维新前,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消除阻力B.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进行舆论宣传,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消除阻力C.两国都是利用皇帝的绝对权威,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化解阻力的D.两国都通过思想宣传,积极发动社会民众参与,以减轻改革的阻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日本)。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前,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明治天皇掌握实权,推行改革自然阻力大减,A项正确;尽管维新派托古改制,但依然受到封建顽固派的阻力,排除B项;日本明治维新是利用天皇的权威,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化解阻力,而中国戊戌变法中光绪帝并无实权,排除C项;中国戊戌变法没有发动民众参与,排除D项。故选A项。10.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答案〗A〖解析〗据材料“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戊戌变法急于求成的特点,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故B排除;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进步,故C排除;材料重点不是反映变法的主持者,故D排除。11.公元前81年汉朝围绕“盐铁专营”问题,桑弘全力辩群儒;一千年后,宋朝“延和殿廷辩”围绕“国有专营”问题,王安石力辩司马光;再一千年后,国民政府围绕“日产国有”问题,宋子文力辩经济部官员。可谓“千年辩一回”。辩论围绕的基本问题是A.是自然经济还是商品经济 B.“集权回归”与“放权让利”C.是中央主导还是地方主导 D.工业化发展与农业化发展〖答案〗B〖解析〗“盐铁专营”“国有专营”“日产国有”反映的都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垄断经营政策,材料所述的辩论围绕的基本问题是“集权回归”与“放权让利”,B正确;材料与自然经济还是商品经济无关,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垄断与放开的问题,与中央主导还是地方主导、工业化发展与农业化发展无关,排除CD。12.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 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是主张维新改良的维新派;“主保大清,次保中国”是守旧的顽固派。“只保中国,不保大清”的是要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派,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13.“或许因为他(唐太宗李世民)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他一视同仁。这种作风对有唐一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列选项中体现唐太宗“这种作风”的是A.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 B.“选其(突厥)酋长,使人宿卫”C.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D.对宗教一体扶植,“示存异方之教”〖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唐太宗推行“无论胡汉”“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一致的是“选其(突厥)酋长,使人宿卫”,B项正确;“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与开明的民族政策不符,A项错误;“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不是唐太宗的处理民族问题的举措,C项错误;对宗教一体扶植与唐太宗“无论胡汉”、“一视同仁”的作风不符,D项错误。14.《尼布楚条约》用“中国”指称清朝疆域,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主权,但康熙帝也强调:“我满洲姓人,应遵满洲之道。以己之迂效法汉人,复为汉人所笑骂,自食其果。”以上信息不能说明A.康熙帝打破了“汉人中心论”B.康熙帝重视确立自身的正统性C.康熙帝排斥和拒绝汉族文化D.《尼布楚条约》里的“中国”具有近代主权国家的含义〖答案〗C〖解析〗康熙帝反对的是“以己之迂效法汉人”,并非排斥和拒绝汉族文化,C项说法绝对,不符合材料信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从材料中的“我满洲姓人,应遵满洲之道”来看,康熙帝打破了“汉人中心论”,重视确立自身的正统性,A、B项符合材料信息,但不符合题意,均排除;《尼布楚条约》用“中国”指称清朝疆域,“中国”一词具有近代主权国家的含义,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石成金』: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15.孔子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以下言论中,与孔子这一观点相似的是A.“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B.“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C.“人是理性的政治动物”D.“高尚是卑屈和顽强的中庸”〖答案〗D〖解析〗材料意思是气质比理性强的人,有野性;而理性比气质强的人则会慢条斯文.有理性,又有气质的人,就可以成为君子,与孔子观点一致的是D选项。A选项强调的是对真理的尊重;B选项强调的是保护隐私;C选项强调的是理性,只强调了一部分,不完全符合孔子的思想。『点石成金』:孔子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16.柏拉图认为,让哲学家的智慧受缚于法律僵硬的形式和教条,就等于让真知识服从于“意见”,让大智慧屈从于习俗与偏见。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这样的缺陷。柏拉图的上述观点A.提倡哲学家主导法律的制定B.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威C.表达对现实不良政治的不满D.开创理性主义的传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这样的缺陷”。一定的政治学说都是受现实政治和文化背景制约的。柏拉图认为,哲学家不应该受到法律教条的束缚,要追求真理,坚持自己的看法,主张由知识与道德贵族等少数人统治城邦,重正义尚知识,重视人治贬斥法治。材料表达了柏拉图对雅典不良政治的不满。因此选择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弊端17.亚里士多德认为,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但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这种观点()A.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 B.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C.具有鲜明唯物主义性质 D.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认知历史事物,作出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准确,符合题干材料核心意思。BCD三项的表述,均具有片面性,没有依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的先哲·亚里士多德及其思想18.“他(华盛顿)担任第一任总统时的坚定态度和树立的榜样限制了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把国家的分裂推迟了六十年。”下列华盛顿的活动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主持制定联邦宪法平衡南方和北方的利益B.宣布“严守中立”,使美国避免卷入欧洲战事C.网罗人才,使南北方、各党派等集团意见在政府中都有反映D.发表告别辞,告诫大家要摈弃党派的意见,维护联邦的统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限制了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把国家的分裂推迟了六十年”可知,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华盛顿调和南北方、各党派等集团的矛盾,维护国家统一,故〖答案〗为C项。A项对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排除;B项不涉及调和南北方、各党派等集团的矛盾,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看法太过简单,不符合史实,排除。19.拿破仑在法国社会上下的热烈拥戴下,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他在统治法国期间,颁布《民法典》,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联姻,承认天主教为国教,取消言论自由,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这说明他()A.带入了欧洲旧王朝体系 B.违背了大革命的核心精神C.利用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D.否定了旧制度的社会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拿破仑在法国社会上下的热烈拥戴下,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主权的原则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而拿破仑在人民支持下,成为皇帝,利用了人民主权的原则,C项正确;拿破仑建立的帝国是资产阶级政权,没有带入欧洲旧王朝体系,排除A项;拿破仑执政期间,颁布《民法典》,没有违背大革命,排除B项;拿破仑执政期间,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无法体现否定旧制度的社会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20.“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以下选项对材料理解有误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实现了“驱除鞑虏”的目标B.抗日战争打败日本侵略者,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C.1949年革命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的独立D.现代民族国家指的是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现代化国家〖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实现了“驱除鞑虏”的目标,故A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但是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故B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的独立,故C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现代民族国家指的是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故D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21.甘地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素有“圣雄”之美称。下列有关甘地的事迹,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明确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②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③发动“食盐进军”④被选为印度国大党主席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③①〖答案〗D〖解析〗1942年,甘地明确提出了“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甘地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是在阿姆利则惨案后,即1919年;发动“食盐进军”是1930年,在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期间的事件;甘地凭借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期间的声望,被选为国大党主席,即1924年;因此先后顺序是②④③①,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22.1895年,恩格斯在《〈法兰西的阶级斗争〉导言》中指出:“旧式的起义,在1848年以前到处都起决定作用的筑垒的巷战,现在大都陈旧了。如果说在国家之间进行战争的条件已经起了变化,那么阶级斗争的条件也同样起了变化。”这一观点认为A.暴力革命不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B.《宣言》描述的理想需要修正C.巴黎公社斗争策略值得各国效仿D.当时的工人运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答案〗A〖解析〗材料所说为恩格斯认为旧式的暴力革命的手段已经太陈旧了,因为阶级斗争的条件在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随着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无产阶级合法斗争的手段不断增加,所以暴力革命已经不再是唯一斗争手段,所以选A考点:解放全人类的阳光大道·国际工人运动·恩格斯对革命的认识23.有学者在评价某一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材料中“‘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是指A.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实行星期六义务劳动制C.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新经济政策中的国家资本主义,即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故C正确;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不能体现“混合”经济。因此A项错误;星期六义务劳动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不合题意。因此B项错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属于斯大林模式,不合题意。因此D项错误。『点石成金』: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方法的伟大实践。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24.有学者评价牛顿:“以他对天地万物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主义的荒谬。”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牛顿提出了光“微粒说”和“波动说"B.牛顿第一个运用了“假设-演绎”的研究方法C.牛顿提出引力中光线会发生弯曲的观点D.牛顿第一个充分运用了实验的研究方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以他对天地万物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主义的荒谬。”可知,牛顿第一个充分运用了实验的研究方法,形成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D项正确;“波动说”是胡克和惠更斯创立的理论学说,排除A项;创立“假设-演绎”研究方法的是皮亚杰,排除B项;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中光线会发生弯曲,排除C项。故选D项。25.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说:“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以及同它有关的选择理论,被很多人引证来作为鼓励竞争精神的根据。但这是错误的,……要启发这种创造性的心理才能,……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对此解读错误的是A.爱因斯坦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错误的B.爱因斯坦不赞同人类社会鼓励恶性的竞争C.爱因斯坦鼓励科学创新D.爱因斯坦重视培养理性独立的人格〖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知,爱因斯坦认为,人们不能简单地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应用在人类社会,而是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分析选项,A错误,不符合爱因斯坦的原意;BCD均正确。所以应选A。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探索人类起源之谜•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认识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史公日: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原注: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通常所说的自由主义,是指具有激进、进步、不盲从权威、能适应变迁、批判等行为特征者;保守主义的特色则为拒变,重视稳定与秩序、缺乏想象力、憎恶新观念等。王安石“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言论,颇有近代自由主义者的态势。但他的基本主张在德、察、刑三者不可偏废,并未跳出儒家的正统。照传统观点来说,他是儒家革新派。照现代说,他是“保守自由派”,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中间型人物。中国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还产生不出近代的自由主义。——韦政通《中西伟大观念的比较》(1)材料一是如何评价商鞅的?根据所学知识,全面客观地评价商鞅。(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颇有近代自由主义者的态势”的观点的依据。材料二认为“照现代说,他是‘保守自由派’”,这说明其根本看法是什么?〖答案〗(1)材料一的评价:是从道德角度和商鞅的个人性格上来加以评价的,有失偏颇。客观评价: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环境下,要达到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的目的,采用严刑峻法是法家的必然选择,也反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激烈程度。当然,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言之有理即可)(2)依据: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及科举制改革、军事改革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但新法增加了政府的收入,缓和了阶级矛盾,也使宋军的战斗力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根本看法: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其与近代的自由主义有本质区别。〖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商君,其天资刻薄人……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可知材料一认为商鞅天性就是个残忍少恩的人,这是从商鞅的个人品质和道德方面对商鞅变法进行评价,有失偏颇。全面评价:根据所学,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确立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政治上,要达到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变法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但是商鞅变法处在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局限性;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变法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总之,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方向,推进秦国社会的发展,体现时代的要求,商鞅变法虽有局限性,但并不能掩盖其变法的巨大进步性。其积极性是主流,其消极性居于次要地位。【小问2】本题是原因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首先理解自由主义的概念,结合材料“具有激进、进步、不盲从权威、能适应变迁、批判等行为特征”可知;根据所学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从王安石变法突破传统、顺应时代扭转局面来分析概括。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科举制改革,改变考试内容和方式,注重选拔实用人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了政治的发展;军事改革,裁汰冗兵,建立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队,实行将兵法,募兵制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但是新法增加了政府的收入,缓和了阶级矛盾,也使宋军的战斗力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根本看法:首先理解保守自由派的概念,从材料中“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中间型人物”可知;其次,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即可得出,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其与近代的自由主义有本质区别。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陈冰《作坊里的日本》材料二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真正“要义”。——《成败得失一戊成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1)指出材料一中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心灵紧闭”而保留的民族传统是什么?这一时期日本“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了什么而超越了别国?(2)材料二中康有为没有认识到中日两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你认为当时中国与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答案〗(1)传统:天皇制度(专制主义)、武士道精神。消化: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建立新军队;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2)不同: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方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时期,西方处于帝国主义阶段,正加紧侵略中国,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为险恶。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向西方学习,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和原因类材料分析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改革的特点具有双重性,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既保留了专制和军国主义的色彩,同时积极学习西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可以得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心灵紧闭”而保留的民族传统是专制主义(天皇专制)和武士道精神。这一时期日本“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超越了别国的先进之处,结合明治维新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结合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可知日本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借鉴西方,包括:政治方面,废藩置县,消灭了封建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经济方面,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为日本近代化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军事改革,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提倡新文化,改造旧文化,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小问2】本题是比较类材料分析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有不同的时代背景,中国的封建政权依然存在,而日本则推翻了幕府统治;明治维新时西方列强刚踏上日本领土,势力较小,而戊戌变法时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狂潮,决不会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在日本改革派的势力强大,而中国的维新派依靠清政府中无实权的皇帝,自身力量非常弱小;再者日本的改革措施得力,中国的改革措施则缺乏实质性的内容等。分析可得中日两国国际环境的不同在于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所处的时代背景是: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方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时期,西方处于帝国主义阶段,正加紧侵略中国,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为险恶,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明治政府握有实权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结合国情全面学习西方。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诸?”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论语》材料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地维之所赖以立,天柱之所赖以尊...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曾文正公全集》材料三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为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有哪些?这一主张到后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三,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如何建立有序的社会?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答案〗(1)主张:按照君臣名分之礼、以德治国。影响:后来形成的三纲五常成为维护专制封建统治的工具,束缚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通过实现正义、法治、中道来建立社会秩序。通过法治实现正义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基础;加强道德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第一小问,关于子为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由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道之以政道之以德”可知,孔子主张按照君臣名分之礼、以德治国。第二小问,关于这一主张的影响,由材料“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地维之所赖以立,天柱之所赖以尊”并结合所学可知,后来形成的三纲五常成为维护专制封建统治的工具,束缚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启示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古希腊。第一小问,关于亚里士多德建立有序的社会的主张,由材料“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一个中道的权衡”可知,亚里士多德主张通过实现正义、法治、中道来建立社会秩序。第二小问,关于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材料一涉及孔子主张通过道德来治国,材料三亚里士多德主张以法治国,其实现今社会秩序的构建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当今社会秩序的构建需要通过法治实现正义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基础;加强道德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29.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三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邓小平文选》请回答:⑴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⑵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⑶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⑷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2)实践: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3)发展和完善: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认识:经典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实践完善与发展理论。〖解析〗(1)基本特征:依据材料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可以概括得出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2)实践:依据材料“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结合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史实可知,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3)发展与完善:依据材料“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分析可知,主要体现在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认识:依据三则材料可以看出,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实践完善与发展理论。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历史的发展往往是辩证地统一在-起。从民主的发展进程来看,在梭伦改革中既有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重要成果,又有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发展的最大障碍的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建立五百人议事会 D.鼓励发展工商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材料中“既有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重要成果”强调的是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又有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强调的是梭伦改革措施中有不利于民主发展的一面,据所学可知,民主的含义是少数服从多数,民主的要旨是要让更多的人享受民主权力,结合梭伦改革的措施,财产等级制的规定使得古代雅典实际行使民主权力的人少之又少,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解负令”废除的是债奴制,这种规定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排除A项;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关,这是古代雅典民主的体现,不符题意,排除C项;鼓励发展工商业有助于经济的发展,此举会为雅典民众参与政治奠定物质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2.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可以看出这是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A项正确;这种做法削弱了奴隶主的权力,排除B项;这种做法使井田制走向崩溃,排除C项;这种做法是将土地私有化了,排除D项。故选A项。3.《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①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②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③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④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答案〗D〖解析〗材料中引述一首诗和一首童谣,意在表明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前一首描绘的是平城的自然条件恶劣;后一首童谣反映出人们对迁都的支持和拥护,因此①③正确;歌谣中没有涉及到保守势力的阻挠,也没有体现出受到外地骚扰,故②④排除;所以〖答案〗选D。4.下图为北魏“太和五铢”钱币,其形制与汉五铢类似。钱文直读,光背,字呈方折,在隶书和篆书之间,又有增笔。这些“太和五铢”钱的铸行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A.北方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日趋活跃B.先进文明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C孝文帝倾慕并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D.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进程达到了高潮〖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形制与汉五铢类似”“在隶书和篆书之间”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学习中原地区先进文明的特点,其本质是封建化,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北魏“太和五铢”的特点,没有体现出商业发展的状况和民族融合,故AD项排除;C项是B项的具体表现,排除。『点石成金』:注意题干中的要求“本质”。5.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何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免役法、将兵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募役法 D.保甲法、农田水利法〖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保甲法中保丁平时耕种,闲时要接受军事训练,战时便征召入伍,用以防止农民的反抗,并节省军费,而农田水利法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用工的材料由当地居民照每户等高下分派,其不足部分可向政府贷款一州一县不能胜任的,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故D项符合题意。A项,免役法指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将兵法(又叫置将法)目的在于改变兵将分离的局面加强了军队战斗力,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青苗法在于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排除。6.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是()①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②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可知,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①符合题意;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可以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②符合题意;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可以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③符合题意;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说明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D项正确;其他选项信息不全面,排除A项、B项和C项。故选D项。7.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答案〗A〖解析〗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只要内心信仰虔诚上帝,不必通过教会和教会,不必参加各种繁琐的宗教仪式,就能获得上帝的拯救。这一主张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故选A。8.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可知只有C项是正确的。9.改革必然会触动I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明治维新和戊成变法都遇到了这个难题。下列关于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处理这个难题的表述,正确的是()A.日本明治维新前,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消除阻力B.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进行舆论宣传,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消除阻力C.两国都是利用皇帝的绝对权威,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化解阻力的D.两国都通过思想宣传,积极发动社会民众参与,以减轻改革的阻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日本)。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前,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明治天皇掌握实权,推行改革自然阻力大减,A项正确;尽管维新派托古改制,但依然受到封建顽固派的阻力,排除B项;日本明治维新是利用天皇的权威,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化解阻力,而中国戊戌变法中光绪帝并无实权,排除C项;中国戊戌变法没有发动民众参与,排除D项。故选A项。10.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答案〗A〖解析〗据材料“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戊戌变法急于求成的特点,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故B排除;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进步,故C排除;材料重点不是反映变法的主持者,故D排除。11.公元前81年汉朝围绕“盐铁专营”问题,桑弘全力辩群儒;一千年后,宋朝“延和殿廷辩”围绕“国有专营”问题,王安石力辩司马光;再一千年后,国民政府围绕“日产国有”问题,宋子文力辩经济部官员。可谓“千年辩一回”。辩论围绕的基本问题是A.是自然经济还是商品经济 B.“集权回归”与“放权让利”C.是中央主导还是地方主导 D.工业化发展与农业化发展〖答案〗B〖解析〗“盐铁专营”“国有专营”“日产国有”反映的都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垄断经营政策,材料所述的辩论围绕的基本问题是“集权回归”与“放权让利”,B正确;材料与自然经济还是商品经济无关,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垄断与放开的问题,与中央主导还是地方主导、工业化发展与农业化发展无关,排除CD。12.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 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是主张维新改良的维新派;“主保大清,次保中国”是守旧的顽固派。“只保中国,不保大清”的是要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派,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13.“或许因为他(唐太宗李世民)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他一视同仁。这种作风对有唐一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列选项中体现唐太宗“这种作风”的是A.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 B.“选其(突厥)酋长,使人宿卫”C.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D.对宗教一体扶植,“示存异方之教”〖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唐太宗推行“无论胡汉”“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一致的是“选其(突厥)酋长,使人宿卫”,B项正确;“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与开明的民族政策不符,A项错误;“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不是唐太宗的处理民族问题的举措,C项错误;对宗教一体扶植与唐太宗“无论胡汉”、“一视同仁”的作风不符,D项错误。14.《尼布楚条约》用“中国”指称清朝疆域,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主权,但康熙帝也强调:“我满洲姓人,应遵满洲之道。以己之迂效法汉人,复为汉人所笑骂,自食其果。”以上信息不能说明A.康熙帝打破了“汉人中心论”B.康熙帝重视确立自身的正统性C.康熙帝排斥和拒绝汉族文化D.《尼布楚条约》里的“中国”具有近代主权国家的含义〖答案〗C〖解析〗康熙帝反对的是“以己之迂效法汉人”,并非排斥和拒绝汉族文化,C项说法绝对,不符合材料信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从材料中的“我满洲姓人,应遵满洲之道”来看,康熙帝打破了“汉人中心论”,重视确立自身的正统性,A、B项符合材料信息,但不符合题意,均排除;《尼布楚条约》用“中国”指称清朝疆域,“中国”一词具有近代主权国家的含义,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石成金』: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15.孔子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以下言论中,与孔子这一观点相似的是A.“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B.“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C.“人是理性的政治动物”D.“高尚是卑屈和顽强的中庸”〖答案〗D〖解析〗材料意思是气质比理性强的人,有野性;而理性比气质强的人则会慢条斯文.有理性,又有气质的人,就可以成为君子,与孔子观点一致的是D选项。A选项强调的是对真理的尊重;B选项强调的是保护隐私;C选项强调的是理性,只强调了一部分,不完全符合孔子的思想。『点石成金』:孔子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16.柏拉图认为,让哲学家的智慧受缚于法律僵硬的形式和教条,就等于让真知识服从于“意见”,让大智慧屈从于习俗与偏见。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这样的缺陷。柏拉图的上述观点A.提倡哲学家主导法律的制定B.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威C.表达对现实不良政治的不满D.开创理性主义的传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这样的缺陷”。一定的政治学说都是受现实政治和文化背景制约的。柏拉图认为,哲学家不应该受到法律教条的束缚,要追求真理,坚持自己的看法,主张由知识与道德贵族等少数人统治城邦,重正义尚知识,重视人治贬斥法治。材料表达了柏拉图对雅典不良政治的不满。因此选择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弊端17.亚里士多德认为,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但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这种观点()A.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 B.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C.具有鲜明唯物主义性质 D.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认知历史事物,作出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准确,符合题干材料核心意思。BCD三项的表述,均具有片面性,没有依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的先哲·亚里士多德及其思想18.“他(华盛顿)担任第一任总统时的坚定态度和树立的榜样限制了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把国家的分裂推迟了六十年。”下列华盛顿的活动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主持制定联邦宪法平衡南方和北方的利益B.宣布“严守中立”,使美国避免卷入欧洲战事C.网罗人才,使南北方、各党派等集团意见在政府中都有反映D.发表告别辞,告诫大家要摈弃党派的意见,维护联邦的统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限制了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把国家的分裂推迟了六十年”可知,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华盛顿调和南北方、各党派等集团的矛盾,维护国家统一,故〖答案〗为C项。A项对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排除;B项不涉及调和南北方、各党派等集团的矛盾,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看法太过简单,不符合史实,排除。19.拿破仑在法国社会上下的热烈拥戴下,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他在统治法国期间,颁布《民法典》,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联姻,承认天主教为国教,取消言论自由,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这说明他()A.带入了欧洲旧王朝体系 B.违背了大革命的核心精神C.利用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D.否定了旧制度的社会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拿破仑在法国社会上下的热烈拥戴下,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主权的原则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而拿破仑在人民支持下,成为皇帝,利用了人民主权的原则,C项正确;拿破仑建立的帝国是资产阶级政权,没有带入欧洲旧王朝体系,排除A项;拿破仑执政期间,颁布《民法典》,没有违背大革命,排除B项;拿破仑执政期间,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无法体现否定旧制度的社会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20.“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以下选项对材料理解有误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实现了“驱除鞑虏”的目标B.抗日战争打败日本侵略者,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C.1949年革命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的独立D.现代民族国家指的是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现代化国家〖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实现了“驱除鞑虏”的目标,故A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但是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故B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的独立,故C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现代民族国家指的是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故D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21.甘地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素有“圣雄”之美称。下列有关甘地的事迹,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明确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②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③发动“食盐进军”④被选为印度国大党主席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③①〖答案〗D〖解析〗1942年,甘地明确提出了“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甘地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是在阿姆利则惨案后,即1919年;发动“食盐进军”是1930年,在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期间的事件;甘地凭借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期间的声望,被选为国大党主席,即1924年;因此先后顺序是②④③①,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22.1895年,恩格斯在《〈法兰西的阶级斗争〉导言》中指出:“旧式的起义,在1848年以前到处都起决定作用的筑垒的巷战,现在大都陈旧了。如果说在国家之间进行战争的条件已经起了变化,那么阶级斗争的条件也同样起了变化。”这一观点认为A.暴力革命不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B.《宣言》描述的理想需要修正C.巴黎公社斗争策略值得各国效仿D.当时的工人运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答案〗A〖解析〗材料所说为恩格斯认为旧式的暴力革命的手段已经太陈旧了,因为阶级斗争的条件在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随着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无产阶级合法斗争的手段不断增加,所以暴力革命已经不再是唯一斗争手段,所以选A考点:解放全人类的阳光大道·国际工人运动·恩格斯对革命的认识23.有学者在评价某一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材料中“‘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是指A.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实行星期六义务劳动制C.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新经济政策中的国家资本主义,即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故C正确;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不能体现“混合”经济。因此A项错误;星期六义务劳动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不合题意。因此B项错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属于斯大林模式,不合题意。因此D项错误。『点石成金』: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方法的伟大实践。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24.有学者评价牛顿:“以他对天地万物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主义的荒谬。”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牛顿提出了光“微粒说”和“波动说"B.牛顿第一个运用了“假设-演绎”的研究方法C.牛顿提出引力中光线会发生弯曲的观点D.牛顿第一个充分运用了实验的研究方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以他对天地万物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主义的荒谬。”可知,牛顿第一个充分运用了实验的研究方法,形成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D项正确;“波动说”是胡克和惠更斯创立的理论学说,排除A项;创立“假设-演绎”研究方法的是皮亚杰,排除B项;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中光线会发生弯曲,排除C项。故选D项。25.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说:“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以及同它有关的选择理论,被很多人引证来作为鼓励竞争精神的根据。但这是错误的,……要启发这种创造性的心理才能,……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对此解读错误的是A.爱因斯坦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错误的B.爱因斯坦不赞同人类社会鼓励恶性的竞争C.爱因斯坦鼓励科学创新D.爱因斯坦重视培养理性独立的人格〖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知,爱因斯坦认为,人们不能简单地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应用在人类社会,而是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分析选项,A错误,不符合爱因斯坦的原意;BCD均正确。所以应选A。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探索人类起源之谜•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认识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史公日: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原注: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通常所说的自由主义,是指具有激进、进步、不盲从权威、能适应变迁、批判等行为特征者;保守主义的特色则为拒变,重视稳定与秩序、缺乏想象力、憎恶新观念等。王安石“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言论,颇有近代自由主义者的态势。但他的基本主张在德、察、刑三者不可偏废,并未跳出儒家的正统。照传统观点来说,他是儒家革新派。照现代说,他是“保守自由派”,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中间型人物。中国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还产生不出近代的自由主义。——韦政通《中西伟大观念的比较》(1)材料一是如何评价商鞅的?根据所学知识,全面客观地评价商鞅。(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颇有近代自由主义者的态势”的观点的依据。材料二认为“照现代说,他是‘保守自由派’”,这说明其根本看法是什么?〖答案〗(1)材料一的评价:是从道德角度和商鞅的个人性格上来加以评价的,有失偏颇。客观评价: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环境下,要达到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的目的,采用严刑峻法是法家的必然选择,也反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激烈程度。当然,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言之有理即可)(2)依据: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及科举制改革、军事改革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但新法增加了政府的收入,缓和了阶级矛盾,也使宋军的战斗力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根本看法: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其与近代的自由主义有本质区别。〖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商君,其天资刻薄人……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可知材料一认为商鞅天性就是个残忍少恩的人,这是从商鞅的个人品质和道德方面对商鞅变法进行评价,有失偏颇。全面评价:根据所学,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确立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政治上,要达到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变法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但是商鞅变法处在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局限性;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变法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总之,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方向,推进秦国社会的发展,体现时代的要求,商鞅变法虽有局限性,但并不能掩盖其变法的巨大进步性。其积极性是主流,其消极性居于次要地位。【小问2】本题是原因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首先理解自由主义的概念,结合材料“具有激进、进步、不盲从权威、能适应变迁、批判等行为特征”可知;根据所学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从王安石变法突破传统、顺应时代扭转局面来分析概括。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科举制改革,改变考试内容和方式,注重选拔实用人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了政治的发展;军事改革,裁汰冗兵,建立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队,实行将兵法,募兵制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但是新法增加了政府的收入,缓和了阶级矛盾,也使宋军的战斗力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根本看法:首先理解保守自由派的概念,从材料中“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中间型人物”可知;其次,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即可得出,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其与近代的自由主义有本质区别。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陈冰《作坊里的日本》材料二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真正“要义”。——《成败得失一戊成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1)指出材料一中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心灵紧闭”而保留的民族传统是什么?这一时期日本“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了什么而超越了别国?(2)材料二中康有为没有认识到中日两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你认为当时中国与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答案〗(1)传统:天皇制度(专制主义)、武士道精神。消化: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建立新军队;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2)不同: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方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时期,西方处于帝国主义阶段,正加紧侵略中国,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为险恶。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向西方学习,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和原因类材料分析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改革的特点具有双重性,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既保留了专制和军国主义的色彩,同时积极学习西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