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23.0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需交回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齐国管仲变法中,按照地形将人口划分为由中央政府直辖的各级单位,建立了统一的税收体系,还实施了主动型的经济政策,如力图控制市价(平准)、规定度量衡和鼓励发展贸易等。由此可知,齐国()A.建立起完备的税收系统 B.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实行工商业的官府垄断 D.强化集权统治提升国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齐国管仲变法中,通过建立中央政府直辖的各级单位,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同时建立统一的税收体系,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体现了齐国强化集权统治,提升国力,D项正确;齐国建立统一的税收体系,但这一税收系统是否完备,材料不能体现,排除A项;齐国建立中央政府直辖的各级单位,加强对地方的税收控制,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的郡县制,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市场的控制,不能体现官府垄断工商业,排除C项。故选D项。2.如图为中国古代农牧界线变迁图。导致这一变迁的主导因素是()A.政治经济重心转移 B.政府重视经略边疆C.汉匈经济文化交流 D.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材料主要涉及战国和汉武帝时期我国农牧接线的变化,据图可知,汉武帝时期相比战国时期农牧界线向北移动,而且更加靠近少数民族统治区域,说明汉武帝时期,政府更想扩大统治区域,经略边疆,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战国至西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都在北方,没有转移,排除A项;材料不仅涉及汉朝,还涉及战国时期,材料也不能体现汉匈经济文化交流,排除C项;材料中的信息无法体现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排除D项。故选B项。3.长期以来,我国传统伦理以善事父母为孝;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普遍认为僧侣离亲出家可通过传教修道以荣宗耀祖,还可为祖先祈福,并不违背孝道。这反映出当时()A.儒学地位日益衰微 B.佛教思想广泛流传C门第观念根深蒂固 D.释道融合渐成主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强调以孝为先,而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却认同佛教观点,认为出家同样可以光宗耀祖,不违反孝道,这说明佛教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较大的影响,B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受到冲击,但没有衰微,排除A项;材料强调佛教思想广泛流传,未涉及门第观念,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主流思想是儒学,排除D项。故选B项。4.唐代两税法实行“量出为入”原则,先预算国家财政支出的数额,再把总税额分摊给各个地方。它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税收标准,而是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征收。这表明两税法旨在()A.确保财政收入 B.减轻地主负担 C.消除地方割据 D.强化人身控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根据所学可知,“量出为入”是以国家开支为依据收税,说明两税法的实行是为了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能够平衡,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保证国家财政的目的,而不是减轻地主负担,两税法使地主要交更多的税,排除B项;两税法并不涉及地方割据,排除C项;两税法削弱了政府对民众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5.如图所示,宋代投壶盛行,士大夫家中陈设常有投壶的壶与矢。吕大临在《礼记传》中写道:“投壶,射之细也。宴饮有射以乐宾。”司马光则认为“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宋代投壶()A.反映了民族交流加强 B.凸显了儒学价值取向C.体现了门第观念淡化 D.折射出教育的平民化〖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通过司马光的描述,可以看出其将投壶活动与儒家思想相结合,B项正确;宋代内部流行的活动,不能说明民族交流状况,排除A项;仅从投壶,不能得出门第观念的状况,排除C项;投壶活动体现的儒学价值取向,无法得出教育的平民化,排除D项。故选B项。6.史书所载宋代矿冶业发展状况徐州地区徐州利国……冶各百余人,采矿伐炭,多饥寒亡命、强力鸷忍之民也江西信州铅山铜坑……故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采凿广东韶州韶州四方之人,弃农亩、持兵器,慕利而至者不下十万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雇佣劳动日益普及 B.小农经济出现衰退C.地方治安秩序紊乱 D.社会经济活力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宋代上述地区的矿冶业雇佣了大量劳动力来进行采矿,这表明这一时期民营手工业得到了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增强,D项正确;雇佣劳动得到普及发生在明代中后期,排除A项;宋代小农经济仍处于发展之中,并未衰退,排除B项;材料未能体现出地方治安秩序紊乱,排除C项。故选D项。7.明穆宗时期,内阁首辅高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神宗即位后,“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宦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这反映出当时()A.君相矛盾凸显 B.宦官专权现象出现C.内阁权势膨胀 D.权力制约机制成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根据材料首辅高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可知,高拱建议还权于内阁,体现了内阁的权势日益膨胀,C项正确。明初朱元璋已经废除丞相,所以此时不存在君相矛盾,排除A项;宦官专权现象在此之前已经出现,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权力的制约,排除D项。故选C项。8.著名经济史专家林文勋根据主要流通商品的变化,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秦汉“盐铁时代”、唐宋“茶盐时代”、明清“粮棉时代”几个不同的阶段。这一演变趋势本质上反映了()A.雄厚商业资本不断聚集 B.商品流通数量逐渐增多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全国性商贸网络的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由秦汉“盐铁时代”阶段到唐宋“茶盐时代”阶段,再到明清“粮棉时代”阶段,主要商品种类逐渐由生产生活类转向吃穿消费类,这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增强,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三个阶段体现的是商品种类的变化,即生产类向消费类变化,反映不出雄厚商业资本不断聚集,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商品种类的变化,不能说明商品流通种类的增多,排除B项;全国性商贸网络的形成与古代商品种类的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若运用下图研究清朝历史,可反映出当时()A.对外贸易萎缩 B.人地矛盾尖锐 C.种植结构调整 D.重农抑商强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前期到晚清时期粮食总产量在增加,但是仍低于粮食总需求量,说明人口增长很快,人均粮食占有量也没有提高,可见人地矛盾尖锐,B项正确;材料数据信息体现的是国内粮食生产状况,未涉及对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农作物种植结构,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经济政策的调整,未涉及商业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0.如表为1838—1862年英国工业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对表中信息的解释合理的是()年度数值(单位:磅)1838—18428824951843—184720904061848—185216644161853—185717388721858.英国获得对华贸易特权 B.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C.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D.近代民族工业的抵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8—1862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838—1862年英国工业品输华值分别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迅速增长,说明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国获得了在华贸易特权,A项正确;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提高,并不能推动对华贸易,排除B项;1858-1862年太平天国运动仍然存在,但英国工业品输华值增加,说明并没有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排除C项;近代民族工业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才产生,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图所示形势的出现与近代某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该条约是()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1年(中国)。根据材料中图片信息可知,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由列强派兵驻守,中国军队不得驻守,这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内容,D项正确;《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条约,排除A项;《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排除B项;《马关条约》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排除C项。故选D项。12.20世纪初上海相继成立沪学会体育部、商业体操会等体育组织,其成员以工商店主、职员为主,还包括部分知识分子,经常进行器械体操、兵式操练等锻炼项目。当时社会舆论纷纷赞同,认为“体育者,竞争之利器,文明进步,随以判迟速者也”。这说明()A.体育运动承载着时代的要求 B.体育运动拥有广泛群众基础C.实业救国思想影响社会风尚 D.清末新政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上海。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20世纪初,随着民族危机的日趋加深,思想领域逐渐兴起一股军国民思想,主要是宣传讲求体育,养成国民尚武精神,号召救亡图存,所以题干中上海成立各种体育组织,倡导体育运动,适应了当时救亡图存的要求,A项正确;“拥有广泛群众基础”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倡导体育运动,实现救亡图存,与实业救国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体育组织是由商人组建的,与清末新政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神州日报》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大型日报,下图为民国初期该报刊登的漫画《倒行逆施》(注: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该漫画()A.反映了革命党人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B.描述了当时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情形C.体现了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名存实亡D.表达了国人捍卫民主共和政体的决心〖答案〗D〖解析〗依据图片可看到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画面是许多人在刺杀一只猴子。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是其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企图复辟,遭到了天下人的攻击。故该漫画体现的政治立场是反对君主专制,维护民主共和,D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倒行逆施”可知,说明材料中的行为遭到国人一致抵制与谴责,显然如果是革命党人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国人是不会谴责的,是赞成的,A项表述与题干材料有逻辑上的矛盾,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主要反映了袁世凯企图复辟,遭到了天下人的攻击,排除B项;C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主要反映的不是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名存实亡而是袁世凯企图复辟,遭到了天下人的攻击,排除C项。故选D项。14.13世纪,蒙古西征使沉寂数百年的从意大利通往中国的贸易通道重新变得畅通且安全,此时的西欧国王、教会为了商税利益纷纷支持工商业城市的发展,为迁入城市的新市民提供庇护。这说明蒙古西征客观上()A.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 B.刺激了西欧文明的转型C.迫使西欧加强海上探险 D.引发了大规模城市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蒙古西征客观上有利于“从意大利通往中国的贸易通道重新变得畅通且安全”,有利于离贸易的发展,西欧各国国王、教会支持工商业城市发展,刺激了西欧文明的转型,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被征服地区遭受破坏的信息,排除A项;陆上商路的安全性得到提升,并不会迫使西欧国家开展海上探险活动,排除C项;欧洲封建经济以自然经济形态为主,制约了大规模城市化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15.据有关资料,美国跨族婚姻从1970年的30万宗发展到2000年310万宗,在1990年人口普查时,有130万的美国白人因理不清他们的族裔血脉一直无法确切登记,干脆就填写“美利坚族裔”。这反映出美国()A.族群融合的加速 B.社会矛盾的缓和C.人口结构的改变 D.婚姻观念的颠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0-2000年(美国)。依据题干可知美国的跨族婚姻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而且不少美国白人在人口普查时干脆填写“美利坚族裔”,这反映出跨族婚姻模糊了种族、民族族群界限,加速了族群融合,A项正确;材料无从体现美国跨族婚姻缓和了社会矛盾,排除B项;题干不是反映人口结构发生改变,而是反映跨族婚姻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排除C项;婚姻观念的颠覆不符合题干主旨,说法也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代的驿道与馆驿分布材料一——蓝勇《中国历史地理》材料二唐代有六条陆路驿道,由此延伸出通往今朝鲜、日本、中亚和东南亚各国的国际性驿道,“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材料三唐代馆驿地区分布数量地区划分京都关内区河陇碛西区秦岭仇池区山剑滇黔区河东河北区河南淮南区合计馆驿数量10763731226465494京都关内区以长安与洛阳间馆驿为例,“(洛阳)在西京(长安)之东八百五十里”,其间馆驿考订得三十四所,平均二十五里一所馆驿,远小于“凡三十里一驿”的标准。关内道、河东道王畿重地,馆驿分布最为密集,正如诗中所说“府西三百里,候馆同鱼鳞。”京畿以外以西北地区为例,伊州“东南取莫贺碛路至瓜州九百里。”仅置十驿,平均九十里一驿,远远超过了三十里一驿的标准,正如“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材料二、三均摘编自黄明建《唐代馆驿制度及分布特点探析》(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驿道及馆驿的分布状况。(2)你认为唐代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布局驿道及馆驿?〖答案〗(1)从广度上看:分布广,辐射全国,连接国外。以长安为中心向外辐射;通往南方驿道主要是通往四川、长江中游到广州、江南、沿海一带;通往西北西域一线;驿道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延伸,与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从密度上看:以长安为中心,分布密度内重外轻,统治中心(黄河流域)最为密集,其次是山剑滇黔区,边疆地区稀疏。(2)国内治理:唐朝统一、中央集权,疆域辽阔,加强边疆治理;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南方经济发展,唐朝中后期,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安史之乱时,四川成为唐朝统治重心等。中外关系:世界经济文化中心,东亚文化圈,朝贡体系,长安是国际性都市,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中国。广度方面,据材料一“陆上交通分布图”可看出,交通线路分布广,辐射全国,甚至连接国外以及以长安为中心向外辐射;据材料一图片“交通线路的延伸方向”可得出,通往南方的驿道主要是通往四川、长江中游到广州、江南、沿海一带;通往西北西域一线;据材料二“由此延伸出通往今朝鲜、日本、中亚和东南亚各国的国际性驿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等信息可得出驿道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延伸,与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密度方面,据材料三表格中“山剑滇黔区馆驿数量122个”和文字材料“京都关内区以长安与洛阳间馆驿为例平均二十五里一所馆驿京畿以外以西北地区为例平均九十里一驿”,同时据材料一“陆上交通分布图”,综合可得出,分布密度上,内重外轻,统治中心(黄河流域)最为密集,其次是山剑滇黔区,边疆地区稀疏。【小问2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往等方面思考。国内治理方面,政治上,唐朝疆域辽阔,出于加强边疆治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经济上,唐朝前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唐朝中后期,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军事上,安史之乱时,四川成为唐朝统治重心等,故通往南方的驿道主要是通往四川、长江中游到广州、江南、沿海一带。中外关系方面,因为唐朝中国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和朝贡体系,长安又是国际性都市,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荣,故驿道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延伸,与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连接。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清代前期的城市化及其动力材料一材料二清代前期的康乾盛世,开拓进取,政治清明,赢得了士人以及农民的支持。全国耕地由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的752万余顷增加至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的900万余顷。18世纪时,番薯、玉米和花生等作物得到推广,经济作物如棉花、桑叶、甘蔗、烟草、茶叶、花卉,蔬菜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在著名产棉区长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棉花地占了耕地一半以上。——材料一、二均摘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材料三康熙二十三年(1683)九月初一日,康熙谕旨开放海禁,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清政府设立了闽、粤、江、浙四海关,各海关下又设置了众多的海关口岸,管辖范围包括对外贸易、国内沿海贸易和内河航运等。——摘编自汪炜《试论清代前期“四口通商”的成因及其财政特点》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答案〗17.一、信息提取材料一中信息角度1:从城市类别看。(1)政治类城市:新建县治;(2)经济类城市:运河城市、四大商业城市、主要贸易中心。角度2:从城市分布看。(1)新建县治,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地区、东南沿海和台湾地区。(2)工商类城市,主要分布运河沿岸、南方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若从材料提取其他有效信息并加以阐释,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层次要求:层次l:不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层次2: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有效信息;层次3: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归纳整理。二、历史阐释角度1:从政治上看,国家治理的角度,边疆治理的角度。(1)东北地区是满清起家故地,多设县治加强管理;2)清朝平定三藩、平定西北叛乱、收复台湾,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故在西北,西南沿海和台湾地区增设县治;(3)赋税制度改革,放宽人身依附。角度2:从经济角度看。(1)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经济重心,文化重心在南方,通过京杭运河漕运,长途贩运,故运河沿岸城市分布较多。(2)农业技术进步,外来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清代农业经济高度繁荣,商品经济发展,南方中小工商业市镇崛起。角度3:开放海禁,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恢复,对外贸易发展,有利于国内沿海城市的发展。角度4:唯物史观分析。清代城市发展是与国家统一、政治稳定,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关。局限:农业社会的产物,与近代工业化城市有重大区别。层次要求:层次1:没有对历史信息进行解释说明;层次2: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层次3: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恰当联系,并分别加以阐释说明;层次4: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阐释说明。〖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清代前期。信息:结合材料一图片中有新建县治、运河城市、四大商业城市、主要工贸中心等信息,从城市类别角度分析得出(1)政治类城市:新建县治;(2)经济类城市:运河城市、四大商业城市、主要贸易中心。从各类城市在图片中的分布位置角度分析得出(1)新建县治,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地区、东南沿海和台湾地区。(2)工商类城市,主要分布运河沿岸、南方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解读: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建县治,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地区、东南沿海和台湾地区从政治角度分析是东北地区是满清起家故地,多设县治加强管理;清朝平定三藩、平定西北叛乱、收复台湾,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故在西北,西南沿海和台湾地区增设县治;赋税制度改革,放宽人身依附。工商类城市,主要分布运河沿岸、南方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从经济角度分析是经济重心,文化重心在南方,通过京杭运河漕运,长途贩运,故运河沿岸城市分布较多;农业技术进步,外来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清代农业经济高度繁荣,商品经济发展,南方中小工商业市镇崛起。从国家对外政策角度分析是开放海禁,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恢复,对外贸易发展,有利于国内沿海城市的发展。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清代的城市发展是在政治稳定、国家统一、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但一定要认识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发展与近代工业化城市有重大区别。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代的先行者王韬与西方汉学材料一王韬在19世纪50—90年代,不仅宣传西学,还参与了西方汉学家的翻译和交流工作。他协助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翻译完成了“中国经典”以及“东方圣典”英文版的工作。对于不理解的中国文献,理雅各是依据王韬的解读翻译成英文的。在此期间王韬还同其他汉学家有着深入交流。他不仅是19世纪西方汉学肇兴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共同建构者,也是此间西方汉学的一位重要评论者。他的观察评论是建立在比较明晰的“西方汉学”这一意识和认知基础之上的。王韬没有明确提出或直接使用“西方汉学”这一概念,相反,他更倾向于将这一时期的传教士汉学或西方汉学,视之为中国经学的外溢或欧洲化,而那些在欧洲从事经学翻译、研究及教学的西方人,亦因此而被称之为“西儒”。这两点亦构成了王韬对19世纪西方汉学体察与认知的两极。材料二理雅各翻译并出版的“中国经典”及“东方圣典”如下:“中国经典”部分1861年“中国经典”:译文、批评及注释;第一卷:《论语》《大学》《中庸》;第二卷:《孟子》1865年第三卷(上):《书经》第一部分,学术绪论;第三卷(下):《书经》第二部分,索引;第四卷(上):《诗经》“国风”,学术绪论1871年第四卷(下):《诗经》“雅”“颂”,索引1872年第五卷(上):《春秋》“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学术绪论;第五卷(下):《春秋》“襄公”“昭公”“定公”“哀公”,附《左传》附录,索引“东方圣典”部分1882年《易经》1885年《礼记川孝经》1891年《书经(诗经》宗教部分);《道德经》《庄子》《太上感应篇》——整理自段怀清《王韬与19世纪西方汉学》(1)王韬协助西方汉学家翻译工作时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2)这一时代的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试着对其进行评价。〖答案〗(1)从外来入侵,民族危机加深的角度,如两次鸦片战争、边疆危机(中法战争)等。从中国社会的变化的角度,如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内部的变革、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小农经济逐渐解体等)等。从传统社会和文化依然占有较大优势的角度,如儒家思想﹑传统生活方式等。(2)特点:从中学西传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主要是翻译中国传统文献特别是儒家经典;王韬等中国知识分子帮助西方汉学家翻译中国传统文献。从西学东渐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之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开始向政治层面转变。评价:中西方文化交流既受到时代的限制,又推动时代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扩大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社会的影响,但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在19世纪50—90年代,不仅宣传西学,还参与了西方汉学家的翻译和交流工作”结合当时的外部环境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继而又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内矛盾不断加剧,爆发了农民起义,如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为应付统治危机而进行内部的变革;从经济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出现了近代性质的企业,如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从思想角度看,随着中西方交流加深,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不断传入中国,冲击中国传统的思想与传统生活方式等。【小问2详析】本题第一小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西方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是儒家经典为主可知从中学西传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主要是翻译中国传统文献特别是儒家经典;根据材料“王韬在19世纪50—90年代,不仅宣传西学,还参与了西方汉学家的翻译和交流工作”可知特点是王韬等中国知识分子帮助西方汉学家翻译中国传统文献。结合所学从西学东渐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之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开始向政治层面转变。本题第二小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庄子》《太上感应篇》”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中西文化的交流虽然受到时代等的限制,但也促进了时代的发展;西学东渐促进西方先进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东学西渐扩大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社会的影响,也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9.历法与节日,体现的是社会或文化中的“时间制度”和“时间观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民国初期的历法和法定节日改革民国政府是以现代民族国家的姿态出现于世人面前的,国家从历法和节令、日常和节日两方面实现与世界同步。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阴历与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中华民国建立后,为实现自己的现代性诉求,与世界接轨,废历改元,以西历为主,兼用传统的阴历。阴历在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里一直没有被真正废除过。北洋政府时期第一次出现由政府确立的纪念日,很多纪念日都对国家意识形态因素进行了强调,如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纪念日、国庆纪念日、国耻日等等,强调的是“国家”“独立”“现代化”,南北统一纪念日等,强调的是“统一”,黄花岗各志士殉国纪念日、国会开幕纪念日、恢复共和纪念日、云南倡议拥护共和纪念日强调的是“革命”“民主”“共和”,大元帅逝世纪念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强调的是“革命”“领袖”等等。法定节日中还出现带有国际色彩的节日,如植树节、国际劳动节、国际妇女节等。政府法定节日与传统节日的数量相比,仍属少数。官方纪念日一般只流行于政府机关、学校,商家有时也加入庆祝活动中,但广大民间仍是继续过自己的“废历”年节。——摘编自艾萍《继承与异动——北洋军阀时期的风俗变革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民国初年“重塑时间制度:走向现代国家的探索”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表述成文。)〖答案〗示例:
观点:变革历法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国家的探索之一,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效果有限。阐述: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建立了,为了救亡图存促进国家现代化和巩固共和政体,同时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民国政府决定废历改元,以西历为主,兼用传统的阴历,北洋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由政府确立纪念日,强调意识形态,推广国际色彩的节日。历法改革有利于民族现代观念推行、维护革命成果、促进中国近代化、促进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等等,但是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政府与民间时间制度及观念的分离,官方纪念日一般局限于政府机关、学校、部分商人之中,民间仍然坚持传统历法和节日。综上所述,变革要与国情结合,现代化不仅体现在历法节日方面,更要发展现代经济、现代政治、现代文化等。〖解析〗这是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这一题所涉及的最大范围的时空近代中国。信息提取:据设问以民国初年“重塑时间制度:走向现代国家的探索”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据材料“中华民国建立后,为实现自己的现代性诉求,与世界接轨,废历改元,以西历为主,兼用传统的阴历”“北洋政府时期第一次出现由政府确立的纪念日,很多纪念日都对国家意识形态因素进行了强调”可得出从政府的角度提取信息可为“变革历法,是近代中国为走向现代国家的探索之一”。据材料“政府法定节日与传统节日的数量相比,仍属少数。官方纪念日一般只流行于政府机关、学校,商家有时也加入庆祝活动中,但广大民间仍是继续过自己的‘废历’年节”可从民间反应角度提取信息“广大民间仍坚持用传统历法、过传统节日”,综合可得出观点如,变革历法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国家的探索之一,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效果有限。阐释:一般要求从背景、经过和内容、结果和影响等方面展开,背景又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展开,据材料时间是民国初期,结合所学,背景是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建立了,为了救亡图存促进国家现代化和巩固共和政体,北洋政府一定程度上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同时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观念传入中国,对中国产生了深刻影响等;经过和内容方面,据材料“废历改元,以西历为主,兼用传统的阴历”“北洋政府时期第一次出现由政府确立的纪念日,很多纪念日都对国家意识形态因素进行了强调”可得出民国政府决定废历改元,以西历为主,兼用传统的阴历,同时政府确立纪念日,强调意识形态,推广国际色彩的节日;结果和影响方面,需一分为二辩证评价,据材料“如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纪念日、国庆纪念日、国耻日等等,强调的是‘国家’‘独立’‘现代化’,南北统一纪念日等,强调的是‘统一’,黄花岗各志士殉国纪念日、国会开幕纪念日、恢复共和纪念日、云南倡议拥护共和纪念日强调的是‘革命’‘民主’‘共和’,大元帅逝世纪念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强调的是‘革命’‘领袖’等等”可得出进步性是有利于民族现代观念推行、维护革命成果、促进中国近代化、促进救亡图存等等。据材料“政府法定节日与传统节日的数量相比,仍属少数。官方纪念日一般只流行于政府机关、学校,商家有时也加入庆祝活动中,但广大民间仍是继续过自己的‘废历’年节”,可得出局限性是出现政府与民间时间制度及观念的分离,官方纪念日一般局限于政府机关、学校,部分商人;民间仍然坚持传统历法和节日。最后归纳总结,升华主题,完成表述,可就得到什么启示展开,如运用唯物史观,指出变革要与国情结合,现代化不仅体现在历法节日方面,更要发展现代经济、现代政治、现代文化等。注意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23.0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需交回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齐国管仲变法中,按照地形将人口划分为由中央政府直辖的各级单位,建立了统一的税收体系,还实施了主动型的经济政策,如力图控制市价(平准)、规定度量衡和鼓励发展贸易等。由此可知,齐国()A.建立起完备的税收系统 B.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实行工商业的官府垄断 D.强化集权统治提升国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齐国管仲变法中,通过建立中央政府直辖的各级单位,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同时建立统一的税收体系,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体现了齐国强化集权统治,提升国力,D项正确;齐国建立统一的税收体系,但这一税收系统是否完备,材料不能体现,排除A项;齐国建立中央政府直辖的各级单位,加强对地方的税收控制,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的郡县制,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市场的控制,不能体现官府垄断工商业,排除C项。故选D项。2.如图为中国古代农牧界线变迁图。导致这一变迁的主导因素是()A.政治经济重心转移 B.政府重视经略边疆C.汉匈经济文化交流 D.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材料主要涉及战国和汉武帝时期我国农牧接线的变化,据图可知,汉武帝时期相比战国时期农牧界线向北移动,而且更加靠近少数民族统治区域,说明汉武帝时期,政府更想扩大统治区域,经略边疆,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战国至西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都在北方,没有转移,排除A项;材料不仅涉及汉朝,还涉及战国时期,材料也不能体现汉匈经济文化交流,排除C项;材料中的信息无法体现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排除D项。故选B项。3.长期以来,我国传统伦理以善事父母为孝;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普遍认为僧侣离亲出家可通过传教修道以荣宗耀祖,还可为祖先祈福,并不违背孝道。这反映出当时()A.儒学地位日益衰微 B.佛教思想广泛流传C门第观念根深蒂固 D.释道融合渐成主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强调以孝为先,而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却认同佛教观点,认为出家同样可以光宗耀祖,不违反孝道,这说明佛教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较大的影响,B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受到冲击,但没有衰微,排除A项;材料强调佛教思想广泛流传,未涉及门第观念,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主流思想是儒学,排除D项。故选B项。4.唐代两税法实行“量出为入”原则,先预算国家财政支出的数额,再把总税额分摊给各个地方。它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税收标准,而是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征收。这表明两税法旨在()A.确保财政收入 B.减轻地主负担 C.消除地方割据 D.强化人身控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根据所学可知,“量出为入”是以国家开支为依据收税,说明两税法的实行是为了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能够平衡,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保证国家财政的目的,而不是减轻地主负担,两税法使地主要交更多的税,排除B项;两税法并不涉及地方割据,排除C项;两税法削弱了政府对民众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5.如图所示,宋代投壶盛行,士大夫家中陈设常有投壶的壶与矢。吕大临在《礼记传》中写道:“投壶,射之细也。宴饮有射以乐宾。”司马光则认为“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宋代投壶()A.反映了民族交流加强 B.凸显了儒学价值取向C.体现了门第观念淡化 D.折射出教育的平民化〖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通过司马光的描述,可以看出其将投壶活动与儒家思想相结合,B项正确;宋代内部流行的活动,不能说明民族交流状况,排除A项;仅从投壶,不能得出门第观念的状况,排除C项;投壶活动体现的儒学价值取向,无法得出教育的平民化,排除D项。故选B项。6.史书所载宋代矿冶业发展状况徐州地区徐州利国……冶各百余人,采矿伐炭,多饥寒亡命、强力鸷忍之民也江西信州铅山铜坑……故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采凿广东韶州韶州四方之人,弃农亩、持兵器,慕利而至者不下十万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雇佣劳动日益普及 B.小农经济出现衰退C.地方治安秩序紊乱 D.社会经济活力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宋代上述地区的矿冶业雇佣了大量劳动力来进行采矿,这表明这一时期民营手工业得到了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增强,D项正确;雇佣劳动得到普及发生在明代中后期,排除A项;宋代小农经济仍处于发展之中,并未衰退,排除B项;材料未能体现出地方治安秩序紊乱,排除C项。故选D项。7.明穆宗时期,内阁首辅高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神宗即位后,“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宦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这反映出当时()A.君相矛盾凸显 B.宦官专权现象出现C.内阁权势膨胀 D.权力制约机制成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根据材料首辅高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可知,高拱建议还权于内阁,体现了内阁的权势日益膨胀,C项正确。明初朱元璋已经废除丞相,所以此时不存在君相矛盾,排除A项;宦官专权现象在此之前已经出现,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权力的制约,排除D项。故选C项。8.著名经济史专家林文勋根据主要流通商品的变化,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秦汉“盐铁时代”、唐宋“茶盐时代”、明清“粮棉时代”几个不同的阶段。这一演变趋势本质上反映了()A.雄厚商业资本不断聚集 B.商品流通数量逐渐增多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全国性商贸网络的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由秦汉“盐铁时代”阶段到唐宋“茶盐时代”阶段,再到明清“粮棉时代”阶段,主要商品种类逐渐由生产生活类转向吃穿消费类,这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增强,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三个阶段体现的是商品种类的变化,即生产类向消费类变化,反映不出雄厚商业资本不断聚集,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商品种类的变化,不能说明商品流通种类的增多,排除B项;全国性商贸网络的形成与古代商品种类的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若运用下图研究清朝历史,可反映出当时()A.对外贸易萎缩 B.人地矛盾尖锐 C.种植结构调整 D.重农抑商强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前期到晚清时期粮食总产量在增加,但是仍低于粮食总需求量,说明人口增长很快,人均粮食占有量也没有提高,可见人地矛盾尖锐,B项正确;材料数据信息体现的是国内粮食生产状况,未涉及对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农作物种植结构,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经济政策的调整,未涉及商业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0.如表为1838—1862年英国工业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对表中信息的解释合理的是()年度数值(单位:磅)1838—18428824951843—184720904061848—185216644161853—185717388721858.英国获得对华贸易特权 B.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C.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D.近代民族工业的抵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8—1862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838—1862年英国工业品输华值分别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迅速增长,说明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国获得了在华贸易特权,A项正确;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提高,并不能推动对华贸易,排除B项;1858-1862年太平天国运动仍然存在,但英国工业品输华值增加,说明并没有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排除C项;近代民族工业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才产生,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图所示形势的出现与近代某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该条约是()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1年(中国)。根据材料中图片信息可知,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由列强派兵驻守,中国军队不得驻守,这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内容,D项正确;《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条约,排除A项;《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排除B项;《马关条约》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排除C项。故选D项。12.20世纪初上海相继成立沪学会体育部、商业体操会等体育组织,其成员以工商店主、职员为主,还包括部分知识分子,经常进行器械体操、兵式操练等锻炼项目。当时社会舆论纷纷赞同,认为“体育者,竞争之利器,文明进步,随以判迟速者也”。这说明()A.体育运动承载着时代的要求 B.体育运动拥有广泛群众基础C.实业救国思想影响社会风尚 D.清末新政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上海。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20世纪初,随着民族危机的日趋加深,思想领域逐渐兴起一股军国民思想,主要是宣传讲求体育,养成国民尚武精神,号召救亡图存,所以题干中上海成立各种体育组织,倡导体育运动,适应了当时救亡图存的要求,A项正确;“拥有广泛群众基础”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倡导体育运动,实现救亡图存,与实业救国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体育组织是由商人组建的,与清末新政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神州日报》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大型日报,下图为民国初期该报刊登的漫画《倒行逆施》(注: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该漫画()A.反映了革命党人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B.描述了当时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情形C.体现了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名存实亡D.表达了国人捍卫民主共和政体的决心〖答案〗D〖解析〗依据图片可看到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画面是许多人在刺杀一只猴子。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是其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企图复辟,遭到了天下人的攻击。故该漫画体现的政治立场是反对君主专制,维护民主共和,D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倒行逆施”可知,说明材料中的行为遭到国人一致抵制与谴责,显然如果是革命党人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国人是不会谴责的,是赞成的,A项表述与题干材料有逻辑上的矛盾,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主要反映了袁世凯企图复辟,遭到了天下人的攻击,排除B项;C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主要反映的不是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名存实亡而是袁世凯企图复辟,遭到了天下人的攻击,排除C项。故选D项。14.13世纪,蒙古西征使沉寂数百年的从意大利通往中国的贸易通道重新变得畅通且安全,此时的西欧国王、教会为了商税利益纷纷支持工商业城市的发展,为迁入城市的新市民提供庇护。这说明蒙古西征客观上()A.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 B.刺激了西欧文明的转型C.迫使西欧加强海上探险 D.引发了大规模城市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蒙古西征客观上有利于“从意大利通往中国的贸易通道重新变得畅通且安全”,有利于离贸易的发展,西欧各国国王、教会支持工商业城市发展,刺激了西欧文明的转型,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被征服地区遭受破坏的信息,排除A项;陆上商路的安全性得到提升,并不会迫使西欧国家开展海上探险活动,排除C项;欧洲封建经济以自然经济形态为主,制约了大规模城市化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15.据有关资料,美国跨族婚姻从1970年的30万宗发展到2000年310万宗,在1990年人口普查时,有130万的美国白人因理不清他们的族裔血脉一直无法确切登记,干脆就填写“美利坚族裔”。这反映出美国()A.族群融合的加速 B.社会矛盾的缓和C.人口结构的改变 D.婚姻观念的颠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0-2000年(美国)。依据题干可知美国的跨族婚姻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而且不少美国白人在人口普查时干脆填写“美利坚族裔”,这反映出跨族婚姻模糊了种族、民族族群界限,加速了族群融合,A项正确;材料无从体现美国跨族婚姻缓和了社会矛盾,排除B项;题干不是反映人口结构发生改变,而是反映跨族婚姻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排除C项;婚姻观念的颠覆不符合题干主旨,说法也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代的驿道与馆驿分布材料一——蓝勇《中国历史地理》材料二唐代有六条陆路驿道,由此延伸出通往今朝鲜、日本、中亚和东南亚各国的国际性驿道,“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材料三唐代馆驿地区分布数量地区划分京都关内区河陇碛西区秦岭仇池区山剑滇黔区河东河北区河南淮南区合计馆驿数量10763731226465494京都关内区以长安与洛阳间馆驿为例,“(洛阳)在西京(长安)之东八百五十里”,其间馆驿考订得三十四所,平均二十五里一所馆驿,远小于“凡三十里一驿”的标准。关内道、河东道王畿重地,馆驿分布最为密集,正如诗中所说“府西三百里,候馆同鱼鳞。”京畿以外以西北地区为例,伊州“东南取莫贺碛路至瓜州九百里。”仅置十驿,平均九十里一驿,远远超过了三十里一驿的标准,正如“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材料二、三均摘编自黄明建《唐代馆驿制度及分布特点探析》(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驿道及馆驿的分布状况。(2)你认为唐代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布局驿道及馆驿?〖答案〗(1)从广度上看:分布广,辐射全国,连接国外。以长安为中心向外辐射;通往南方驿道主要是通往四川、长江中游到广州、江南、沿海一带;通往西北西域一线;驿道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延伸,与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从密度上看:以长安为中心,分布密度内重外轻,统治中心(黄河流域)最为密集,其次是山剑滇黔区,边疆地区稀疏。(2)国内治理:唐朝统一、中央集权,疆域辽阔,加强边疆治理;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南方经济发展,唐朝中后期,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安史之乱时,四川成为唐朝统治重心等。中外关系:世界经济文化中心,东亚文化圈,朝贡体系,长安是国际性都市,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中国。广度方面,据材料一“陆上交通分布图”可看出,交通线路分布广,辐射全国,甚至连接国外以及以长安为中心向外辐射;据材料一图片“交通线路的延伸方向”可得出,通往南方的驿道主要是通往四川、长江中游到广州、江南、沿海一带;通往西北西域一线;据材料二“由此延伸出通往今朝鲜、日本、中亚和东南亚各国的国际性驿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等信息可得出驿道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延伸,与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密度方面,据材料三表格中“山剑滇黔区馆驿数量122个”和文字材料“京都关内区以长安与洛阳间馆驿为例平均二十五里一所馆驿京畿以外以西北地区为例平均九十里一驿”,同时据材料一“陆上交通分布图”,综合可得出,分布密度上,内重外轻,统治中心(黄河流域)最为密集,其次是山剑滇黔区,边疆地区稀疏。【小问2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往等方面思考。国内治理方面,政治上,唐朝疆域辽阔,出于加强边疆治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经济上,唐朝前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唐朝中后期,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军事上,安史之乱时,四川成为唐朝统治重心等,故通往南方的驿道主要是通往四川、长江中游到广州、江南、沿海一带。中外关系方面,因为唐朝中国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和朝贡体系,长安又是国际性都市,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荣,故驿道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延伸,与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连接。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清代前期的城市化及其动力材料一材料二清代前期的康乾盛世,开拓进取,政治清明,赢得了士人以及农民的支持。全国耕地由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的752万余顷增加至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的900万余顷。18世纪时,番薯、玉米和花生等作物得到推广,经济作物如棉花、桑叶、甘蔗、烟草、茶叶、花卉,蔬菜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在著名产棉区长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棉花地占了耕地一半以上。——材料一、二均摘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材料三康熙二十三年(1683)九月初一日,康熙谕旨开放海禁,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清政府设立了闽、粤、江、浙四海关,各海关下又设置了众多的海关口岸,管辖范围包括对外贸易、国内沿海贸易和内河航运等。——摘编自汪炜《试论清代前期“四口通商”的成因及其财政特点》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答案〗17.一、信息提取材料一中信息角度1:从城市类别看。(1)政治类城市:新建县治;(2)经济类城市:运河城市、四大商业城市、主要贸易中心。角度2:从城市分布看。(1)新建县治,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地区、东南沿海和台湾地区。(2)工商类城市,主要分布运河沿岸、南方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若从材料提取其他有效信息并加以阐释,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层次要求:层次l:不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层次2: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有效信息;层次3: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归纳整理。二、历史阐释角度1:从政治上看,国家治理的角度,边疆治理的角度。(1)东北地区是满清起家故地,多设县治加强管理;2)清朝平定三藩、平定西北叛乱、收复台湾,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故在西北,西南沿海和台湾地区增设县治;(3)赋税制度改革,放宽人身依附。角度2:从经济角度看。(1)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经济重心,文化重心在南方,通过京杭运河漕运,长途贩运,故运河沿岸城市分布较多。(2)农业技术进步,外来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清代农业经济高度繁荣,商品经济发展,南方中小工商业市镇崛起。角度3:开放海禁,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恢复,对外贸易发展,有利于国内沿海城市的发展。角度4:唯物史观分析。清代城市发展是与国家统一、政治稳定,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关。局限:农业社会的产物,与近代工业化城市有重大区别。层次要求:层次1:没有对历史信息进行解释说明;层次2: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层次3: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恰当联系,并分别加以阐释说明;层次4: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阐释说明。〖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清代前期。信息:结合材料一图片中有新建县治、运河城市、四大商业城市、主要工贸中心等信息,从城市类别角度分析得出(1)政治类城市:新建县治;(2)经济类城市:运河城市、四大商业城市、主要贸易中心。从各类城市在图片中的分布位置角度分析得出(1)新建县治,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地区、东南沿海和台湾地区。(2)工商类城市,主要分布运河沿岸、南方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解读: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建县治,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地区、东南沿海和台湾地区从政治角度分析是东北地区是满清起家故地,多设县治加强管理;清朝平定三藩、平定西北叛乱、收复台湾,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故在西北,西南沿海和台湾地区增设县治;赋税制度改革,放宽人身依附。工商类城市,主要分布运河沿岸、南方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从经济角度分析是经济重心,文化重心在南方,通过京杭运河漕运,长途贩运,故运河沿岸城市分布较多;农业技术进步,外来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清代农业经济高度繁荣,商品经济发展,南方中小工商业市镇崛起。从国家对外政策角度分析是开放海禁,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恢复,对外贸易发展,有利于国内沿海城市的发展。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清代的城市发展是在政治稳定、国家统一、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但一定要认识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发展与近代工业化城市有重大区别。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代的先行者王韬与西方汉学材料一王韬在19世纪50—90年代,不仅宣传西学,还参与了西方汉学家的翻译和交流工作。他协助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翻译完成了“中国经典”以及“东方圣典”英文版的工作。对于不理解的中国文献,理雅各是依据王韬的解读翻译成英文的。在此期间王韬还同其他汉学家有着深入交流。他不仅是19世纪西方汉学肇兴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共同建构者,也是此间西方汉学的一位重要评论者。他的观察评论是建立在比较明晰的“西方汉学”这一意识和认知基础之上的。王韬没有明确提出或直接使用“西方汉学”这一概念,相反,他更倾向于将这一时期的传教士汉学或西方汉学,视之为中国经学的外溢或欧洲化,而那些在欧洲从事经学翻译、研究及教学的西方人,亦因此而被称之为“西儒”。这两点亦构成了王韬对19世纪西方汉学体察与认知的两极。材料二理雅各翻译并出版的“中国经典”及“东方圣典”如下:“中国经典”部分1861年“中国经典”:译文、批评及注释;第一卷:《论语》《大学》《中庸》;第二卷:《孟子》1865年第三卷(上):《书经》第一部分,学术绪论;第三卷(下):《书经》第二部分,索引;第四卷(上):《诗经》“国风”,学术绪论1871年第四卷(下):《诗经》“雅”“颂”,索引1872年第五卷(上):《春秋》“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学术绪论;第五卷(下):《春秋》“襄公”“昭公”“定公”“哀公”,附《左传》附录,索引“东方圣典”部分1882年《易经》1885年《礼记川孝经》1891年《书经(诗经》宗教部分);《道德经》《庄子》《太上感应篇》——整理自段怀清《王韬与19世纪西方汉学》(1)王韬协助西方汉学家翻译工作时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2)这一时代的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试着对其进行评价。〖答案〗(1)从外来入侵,民族危机加深的角度,如两次鸦片战争、边疆危机(中法战争)等。从中国社会的变化的角度,如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内部的变革、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小农经济逐渐解体等)等。从传统社会和文化依然占有较大优势的角度,如儒家思想﹑传统生活方式等。(2)特点:从中学西传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主要是翻译中国传统文献特别是儒家经典;王韬等中国知识分子帮助西方汉学家翻译中国传统文献。从西学东渐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之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开始向政治层面转变。评价:中西方文化交流既受到时代的限制,又推动时代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扩大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社会的影响,但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在19世纪50—90年代,不仅宣传西学,还参与了西方汉学家的翻译和交流工作”结合当时的外部环境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继而又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内矛盾不断加剧,爆发了农民起义,如太平天国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铜头铁额防盗门购销合同
- 企业委托处理协议
- 节能减排创新合同
- 典型借款协议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文化传播公司活动赞助合同
- 高效服务购买协议
- 守护安宁保安服务
- 贷款抵押合同模板
- 消防改造工程合同
- 化肥买卖合同范本
- 小学生算24点题目及答案汇总
- 紫罗兰永恒花园
- 外购肉、蛋类进货查验记录表
-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广州大学
- 应用文写作-海报
- 1.2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高一政治 考点剖析与通关特训 (统编版必修2)
- 2023版200M储能电站项目消防设计方案
- 23秋国家开放大学《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 母校回忆录PPT模板课件
- 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培训课件
- 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保障制度范本(二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