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新泰市一中老校区(新泰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训练生物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新泰市一中老校区(新泰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训练生物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新泰市一中老校区(新泰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训练生物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新泰市一中老校区(新泰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训练生物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新泰市一中老校区(新泰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训练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山东省新泰市一中老校区(新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训练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下列有关植物杂交育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父本进行去雄B.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C.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D.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2.已知控制牛的有角(HA)和无角(HB)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公牛体内HA对HB为显性,母牛体内HB对HA为显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多对杂合的有角公牛和杂合的无角母牛杂交,F1中公牛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无角=3:1B.多对杂合的有角公牛和杂合的无角母牛杂交,F1中母牛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无角=1:3C.纯合有角公牛和纯合的有角母牛杂交,F1中公牛的表现型为有角,母牛的表现型为无角D.纯合有角公牛和纯合的无角母牛杂交,F1中公牛的表现型为有角,母牛的表现型为无角3.下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错误的是(

)AaBbAB

Ab

aB

ab配子间M种结合方式子代:N种基因型,P种表现型(12∶3∶1)A.A、a与B、b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M、N、P分别代表16、9、3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4.多瓦夫兔毛色有黑、灰、黄、白,分别由基因PA、PB、PC、PD控制,某兴趣小组为确定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取多只各色纯合个体分别与其他毛色纯合个体杂交,并形成6组杂交组合(不考虑正反交),子代毛色有3组为黑毛,有2组为灰毛,有1组为黄毛。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PA分别对PB、PC、PD显性B.该种群决定毛色的基因型有6种C.PA、PB、PC、PD在同源染色体上位置不同D.基因型为PAPB与PCPD个体杂交,子代毛色有3种5.半乳糖血症为血液中半乳糖增高的中毒性临床代谢综合征。半乳糖代谢中3种相关酶中的任何一种先天性缺陷均可导致半乳糖血症。现已查明控制这3种酶合成的显性基因A、B、C分别位于第1号、9号、17号常染色体上。已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所生的两个孩子均患有半乳糖血症且先后死亡,经过基因诊断其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若这对夫妇生的第三个孩子正常,其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A.1/27 B.63/64 C.26/27 D.27/646.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将一个精原细胞放入含32P标记的培养液中离体培养,分裂过程中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中DNA与染色体数之比等于2B.该生物细胞中最多可有4个染色体组,6个四分体C.该精原细胞产生四个四种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为50%D.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7.图1和图2分别表示果蝇的卵原细胞和由其形成的卵细胞中的3号染色体。若E、e和F、f表示位于该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2的产生是由于图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B.与图2细胞同时形成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为eF、Ef和EfC.图1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等位基因但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图1中两对等位基因的分离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8.将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的蚕豆(2n=12)根尖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再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某普通培养液中的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根据图示,判断该细胞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最可能是(

)A.12个b B.6个a,6个bC.6个b,6个c D.b+c=12个,但b和c数目不确定9.在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下列能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A. B. C. D.10.赫尔希和蔡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部分步骤如图所示,结果发现A中放射性很低,B中放射性很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获得图中亲代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仅靠本组实验无法直接证明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只有噬菌体DNAC.理论上A无放射性的原因是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D.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需条件完全来自大肠杆菌11.R-l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DNA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研究发现,GADD45A蛋白能够识别并结合R-loop结构,同时激活了TET1去甲基化酶,使DNA上一些区域去甲基化,促进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改变表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loop结构中碱基A只能与碱基U进行配对B.R-loop结构的形成导致相关蛋白质表达量下降C.GADD45A蛋白的过量表达可导致DNA甲基化程度增加D.TET1去甲基化酶的作用位点是R-loop结构中的磷酸二酯键12.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的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内的染色体DNA上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C.DNA解旋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聚合酶作用于②部位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13.某学习小组以某种细菌(大约20min分裂一次)为材料探究了DNA的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或全保留复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实验三的结果只出现重带和轻带,则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B.若将实验三得到的DNA解旋后再离心,其结果无法判断DNA的复制方式C.若实验四的结果只出现中带和重带,则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若将实验四的实验时间改为60min,密度带的位置不变,则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14.白化病和黑尿病都是因酶缺陷引起的分子遗传病,前者不能由酪氨酸合成黑色素,后者不能将尿黑酸转变为乙酰乙酸,排出的尿液因含有尿黑酸,遇空气后氧化变黑。如图表示人体内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生化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并非人体所有的细胞都含有酶BB.控制酶D合成的基因发生改变会导致黑尿病C.白化病和黑尿病的发生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图中代谢过程可说明一个基因可影响多个性状,一个性状也可受多个基因控制15.真核细胞中存在mRNA异常监控机制。当出现异常mRNA时,细胞中SURF复合物会将其识别并降解,该过程被称为NMD作用。SURF复合物只能识别并降解含有提前出现的终止密码子的mRNA。图中异常mRNA与正常mRNA长度相同,AUG、UAG分别表示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URF复合物具有RNA水解酶的作用B.SURF复合物只能识别并降解异常mRNA的终止密码子C.NMD作用可以防止相对分子质量变小的异常蛋白的产生D.异常mRNA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16.图是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图中核糖体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终止密码子位于a端B.通常决定氨基酸①的密码子又叫起始密码子C.该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有A—U、U—A、C—G、G—CD.图中所示过程同时涉及3类RNA17.山茶象甲用缘在山茶果皮上钻孔后将卵注入孔洞,只有在打通果皮的孔洞中孵出的幼虫才能取食到种子而成活。图1为日本南、北部地区的象甲,图2为日本不同纬度多个地区的象甲平均喙长和山茶平均果皮厚度。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南部地区的山茶果皮厚度大于北部B.图2中M区象甲繁殖后代成功率最高C.图2中P区数据可能采集自北部地区D.山茶象甲与山茶相互影响共同进化18.青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红霉素对细菌的作用部位或作用原理分别对应图乙中的⑥⑦⑧⑨,图甲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环丙沙星和红霉素都能抑制②③过程B.青霉素和利福平都能抑制细菌的①过程C.结核杆菌的④⑤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中D.①②③过程可发生在人体的健康细胞中二、多选题19.某种动物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黄色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灰色色素的合成,当两种色素都不存在时,该动物毛色表现为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该动物的毛色表现为褐色,但当配子中同时存在基因A、B时,配子致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种动物的基因型共有6种,不存在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的个体B.某黄色个体与灰色个体杂交,后代中四种体色均可能出现C.该动物的所有个体中,配子的致死率最高为25%D.褐色个体间杂交后代中褐毛:黄毛:灰毛:白毛=4:3:3:120.某开红花豌豆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且多了一条染色体,研究发现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无活性),在减数分裂时,三条染色体可以随机两两联会,剩余的一条随机移向一极,基因B控制红花,基因b控制白花。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变异可通过该植物根尖分生区临时装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B.该植株减数分裂能产生BB、Bb、B、b四种配子,且比例为1∶2∶2∶1C.该植株为父本,正常植株为母本,则杂交后代有2/5的植株含部分缺失的染色体D.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红花∶白花=35∶121.如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其中Ⅰ4不携带该遗传病致病基因,Ⅲ2是未知性别及性状的胎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可能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B.该遗传病基因的传递表现为交叉遗传的特点C.按照我国婚姻法规定,Ⅲ1和Ⅲ3不能婚配D.若经性别鉴定Ⅲ2为男性,则应该终止妊娠22.图甲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致病基因则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若显示两个条带说明此人是杂合子)。用该方法对该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具体位置见图乙。请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4号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性B.若10号与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婚配,则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6C.10号的基因型可能与3号或4号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有关D.据图乙可知,3号、4号、8号、9号和13号都为显性纯合子23.下列关于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则原因一定是搅拌不充分B.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出现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成功,是因为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将蛋白质与DNA分开研究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设计了对照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4.图甲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AB对应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有形成大量抗R型细菌的抗体B.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并增殖而来的C.图乙中,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D.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裂解后子代噬菌体中大部分具有放射性25.某种家兔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白色(A)对黑色(a)为显性。若某人工饲养家兔种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让该兔群随机交配并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黑色个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淘汰前,该兔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B.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兔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C.黑色兔淘汰一代后,a基因频率下降到0.25D.黑色兔淘汰两代后,兔群中AA:Aa=2:126.吖啶类染料是一类诱变剂,若这类物质插在模板链上,新链合成时必须要有一个碱基与之配对,在下一轮复制前该诱变剂丢失,则复制形成的DNA分子中将会增添一个碱基对,该类诱变剂引起移码突变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突变可能会使基因的翻译过程提前终止B.上述突变一定会使基因的数目和种类发生改变C.上述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D.上述突变一定会引起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三、实验题27.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在黑色家蚕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巧克力色雌蚕让巧克力色雌蚕与黑色雄蚕杂交,F1全为黑色,让F1自由交配,F2中黑色蚕:巧克力色蚕=3:1.请回答下列问题:(1)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的家蚕表现为雌性。(2)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推测家蚕的巧克力色性状的基因属于______性突变基因。但不能确定该基因是位于Z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可统计F2中巧克力色蚕的性别比例,请写出相应的结果及结论:______。(3)研究发现,控制家蚕该体色的基因位子Z染色体上,且巧克力色个体的胚胎在30℃下无法正常孵化而死亡。根据以上信息,为了给饲养场提供产丝能力强的雄蚕,请确定一个实验方案,使其发育成的子代只有雄蚕。你的方案是:______。四、综合题28.如图甲是某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是在动物的_____中形成的。(2)图甲中的②表示_____细胞;若观察到②细胞在前面某时期出现一对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之间大小明显不同,这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能是_____染色体,则该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为_____(填“XY”或“ZW”)型。(3)图甲中的①所示的一个细胞能够形成_____个⑦所示的细胞。(4)发生了图乙中DE段变化的是图甲中的_____细胞。在AC段,细胞核内完成的主要变化是_____。(5)若图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的变化,则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_____段。(6)某夫妇妻子表现型正常,丈夫为红绿色盲患者(相关基因用B、b表示),生下一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色盲孩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29.近些年,研究人员在雌性哺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研究中有一些新发现,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部分染色体未标出,“o”代表着丝粒)。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细胞②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此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经常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常规”减数分裂相比,“逆反”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经过对大量样本的统计研究,发现了染色体的分配规律如图2所示,染色体的这种分配规律及其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囊性纤维病是北美国家最常见的遗传病,图1、图2是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方式为基因通过控制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还能通过控制_____,进而控制生物性状。(2)在大约70%患者中,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此种变化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该变异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3)CFTR蛋白的表达离不开遗传密码子的作用,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密码子B.GTA肯定不是密码子C.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D.tRNA上只含有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E.mRNA上的GCA在人细胞中和小鼠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4)某地区人群中每2500人中就有一个患囊性纤维病。下图是当地的一个囊性纤维病家族系谱图。囊性纤维病属于_____遗传病,囊性纤维病患病基因存在的概率是_____,Ⅱ6和Ⅱ7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_____(用分数表示)。31.油菜是我国南方一种常见且可观赏的油料作物。如图甲表示该种植物某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该植物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向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图乙所示,其中酶a和酶b分别由基因A和基因B控制合成。浙江省农科院陈锦清教授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高产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58%。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个过程分别是_____。②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其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图中需要mRNA、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_____(填写图中的标号),此过程中一个mRNA可以与多个核糖体结合的意义是_____。(2)据图甲、乙分析,你认为在生产中能提高油菜产油率的基本思路是_____。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C【解析】1、对于两性花,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对于单性花,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A、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防止其自交而影响实验结果,A错误;B、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时,不需要进行去雄操作,B错误;C、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C正确;D、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父本,D错误。故选C。2.C【解析】多对杂合的有角公牛(HAHB)和杂合的无角母牛(HAHB)杂交,F1中公牛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HAHA+HAHB):无角(HBHB)=3:1,A项正确;多对杂合的有角公牛和杂合的无角母牛杂交,F1中母牛的表现型及比例为(HAHA):无角(HBHB+HAHB)=1:3,B项正确;纯合有角公牛(HAHA)和纯合的有角母牛(HAHA)杂交,F1中公牛和母牛的表现型都是有角,C项错误;纯合有角公牛(HAHA)和纯合的无角母牛(HBHB)杂交,F1全为杂合(HAHB),公牛的表现型为有角,母牛的表现型为无角,D项正确。【点睛】该题中牛的有角和无角是从性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但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先将不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列出表格,按遗传规律推算出基因型,再比较表格内容推测表现型。3.D【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A、a与B、b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即形成配子的过程中,A正确;B、由图可知,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正确;C、配子结合方式=4×4=16种;基因型种类=3×3=9种;根据性状分离比可知,表现型有3种,C正确;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应为2:1:1,D错误。故选D。4.A【解析】分析题意:PA、PB、PC、PD属于复等位基因。取多只各色纯合个体分别与其他毛色纯合个体杂交,形成的6组杂交组合分别为:黑兔×灰兔、黑兔×黄兔、黑兔×白兔、灰兔×黄兔、灰兔×白兔、黄兔×白兔。子代毛色有3组为黑毛,有2组为灰毛,有1组为黄毛,说明黑对灰、黄、白为显性,灰对黄、白为显性,黄对白为显性。A、依题意可知: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双亲毛色均不同的6组纯合个体杂交,杂交子代毛色有3组为黑毛,有2组为灰毛,有1组为黄毛,据此可推知PA分别对PB、PC、PD显性,A正确;B、该种群决定毛色的基因型有10种,分别为PAPA、PBPB、PCPC、PDPD、PAPB、PAPC、PAPD、PBPC、PBPD、PCPD,B错误;C、PA、PB、PC、PD属于复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C错误;D、基因型为PAPB与PCPD个体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PAPC、PAPD、PBPC、PBPD,毛色有2种,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依据题意,准确定位6组杂交组合并依据6组杂交组合的结果明辨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PA>PB>PC>PD。5.C【解析】题干分析,半乳糖代谢中3种相关酶中的任何一种先天性缺陷均可导致半乳糖血症,则正常个体的基因型是A_B_C_,这三个基因分别位于第1号、9号、17号常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对表现型正常(A_B_C_)的夫妇生有基因型为aabbCc、AABBcc的后代,则该夫妇的基因型是AaBbCc,据此答题。由分析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是AaBbCc,所生的孩子正常,基因型是A_B_C_,其所占的分数是3×3×3=27,其中纯合子AABBCC占1份,因此A_B_C_杂合子所占的份数是26,因此第三个孩子正常,其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6/27,C正确,ABD错误。故选C。6.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示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没有分裂,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是次级精母细胞。A、该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含有2个DNA,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而细胞中的DNA还包括细胞质线粒体中的DNA,A错误;B、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含有3条染色体,因此该生物的体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共3对,所以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最多可有3个四分体,B错误;C、由于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将精原细胞放入含32P的培养液中离体培养,经过复制后,每条单体上的DNA分子都有一条链含有32P,所以产生的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所占的比例为100%,C错误;D、图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A和a基因,且A基因所在的片段颜色与a基因所在片段不同,说明其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发生了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D。7.C【解析】一般情况下减数分裂中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中E/e这对等位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导致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中可以同时存在E/e,所以最终形成卵细胞eF,三个极体ef、EF、Ef。A、图2的产生是由于图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A错误;B、与图2细胞同时形成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为ef、EF、Ef,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子细胞,所以次级卵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由于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图2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等位基因,C正确;D、图1中3号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E/e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F/f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者F/f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E/e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C。8.D【解析】在普通培养液中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每个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故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中仅有1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在有丝分裂后期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两极,即第二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具体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不能确定;所以在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仅有1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有的染色体无放射性,但二者之和肯定为12。根据题意可知,亲代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由于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因此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经过复制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均有标记,如图a;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均有一条链被标记,该细胞再经过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只有一条有标记,如图b;由于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时两条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两极,因此第二次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具有放射性的染色体的数目不确定,可能是0条,最多可能是12条;该细胞再经过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可能有两种情况,即图b和图c,但是不能确定b、c各自确切的数目,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肯定是12条,即b+c=12个。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考查了DNA的半保留复制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空间思维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从第一次分裂情况逐次考虑,并且染色单体在分离时是随机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的;在分析过程中能够紧扣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9.C【解析】已知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aabbcc与显性纯合个体AABBCC杂交得F1的基因型为AaBbCc,再根据测交结果判断F1的基因组成情况。已知隐性性状个体aabbcc与显性纯合个体AABBCC杂交得F1的基因型为AaBbCc,如果三个基因完全独立,那么测交结果应该有八种基因型,而测交结果只有4种基因型,说明有2对基因是连锁的。根据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发现去掉隐性亲本提供的abc配子后,F1AaBbCc产生的4种配子是abc、ABC:aBc:AbC=1:1:1:1,不难发现其配子中A与C、a与c始终是在一起的,是连锁基因,它们与B、b之间是自由组合的。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与连锁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自交和测交常见的比例以及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这是该题考查的重难点;根据所学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点,结合题意的条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基因A、a与C、c之间的连锁关系,这是突破问题的关键。10.B【解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A、噬菌体属于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因此不能用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A错误;B、仅本组实验缺乏标记蛋白质外壳这组实验作对比,无法直接证明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只有噬菌体DNA,B正确;C、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是标记噬菌体的DNA,标记的DNA会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理论上A上清液无放射性的原因是子代噬菌体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即B中,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无关,因为题图实验中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本身没有标记,C错误;D、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需的模板mRNA是由噬菌体的DNA转录形成的,D错误。故选B。【点睛】11.B【解析】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完成,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翻译在核糖体上进行,原料是氨基酸,需要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翻译过程中一种氨基酸可以有一种或几种tRNA,但是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A、R-loop结构中,碱基A部分与碱基U配对,部分与碱基T配对,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R-I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DNA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研究发现,GADD45A蛋白能够识别并结合R-loop结构,同时激活了TET1去甲基化酶,使DNA上一些区域去甲基化,促进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改变表型”可推知,R-loop结构的形成导致相关蛋白质表达量下降,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GADD45A蛋白能够识别并结合R-loop结构,同时激活了TET1去甲基化酶,使DNA上一些区域去甲基化,促进相关基因的转录”可推知,GADD45A蛋白的过量表达可导致DNA甲基化程度降低,C错误;D、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下,在DNA二核苷酸的胞嘧啶5号碳位共价键结合一个甲基基团,TET1去甲基化酶的作用位点是该共价键,D错误。故选B。12.B【解析】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腺嘌呤一定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一定与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A和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而C和G之间形成三个氢键,所以C和G的含量越多,DNA分子结构越稳定。A、基因不光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还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A错误;B、已知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则T也占20%,A+T占两条链碱基的比例为40%,A+T占一条链碱基的比例也为40%,C+G占同一条链碱基的比例为60%,因此一条链中(C+G)/(A+T)为3:2,B正确;C、DNA解旋酶作用于①氢键部位,而DNA聚合酶作用于①磷酸二酯键部位,C错误;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共有8个DNA分子,其中含有以前标记的有两个,因此含15N的DNA分子占四分之一,D错误。故选B。13.D【解析】1、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连结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2、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A、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则实验三将15N的DNA分子放入14N的培养基中复制20min(1代),则一半的DNA分子全是15N,另一半的DNA分子全为14N,离心结果只出现重带和轻带,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实验三将15N的DNA分子放入14N的培养基中复制20min(1代),则DNA分子全是一条链14N,一条链15N,离心结果只有中带,A正确;B、不管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实验三得到的DNA解旋后再离心,只能得到14N和15N的单链,离心结果都是只有轻带和重带,其结果相同,因此无法判断DNA的复制方式,B正确;C、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实验四将14N的DNA分子放入15N的培养基中复制40min(两代),则有一半的DNA分子一条链14N,一条链15N,有一半DNA分子全是15N,离心结果是出现重带和中带;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则实验四种将14N的DNA分子放入15N的培养基中复制40min(两代),则1/4的DNA分子全是14N,3/4的DNA分子全为15N,离心结果是出现重带和轻带,C正确;D、将实验四的实验时间改为60min,即复制3次,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有1/4的DNA分子一条链14N,一条链15N,3/4的DNA分子全是15N,离心结果是出现重带和中带;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则1/8的DNA分子全是14N,7/8的DNA分子全为15N,离心结果是出现重带和轻带;不管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和前一次复制相比,密度带的位置都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D。【点睛】14.C【解析】1、分析题图:白化病和黑尿症都是酶缺陷引起的分子遗传病,前者不能由酪氨酸合成黑色素;后者不能将尿黑酸转变为乙酰乙酸,排出的尿液因含有尿黑酸,遇空气后氧化变黑。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A、不同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因此人体中并非所有细胞都含酶B,A正确;B、由图可知控制酶D合成的基因发生改变,尿黑酸不能转化为乙酰乙酸,从而会导致患黑尿病,B正确;C、白化病和黑尿病的发生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错误;D、图中代谢过程可知酶A缺乏可影响多个性状,即一个基因可影响多个性状,同时尿黑酸的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即一个性状也可受多个基因控制,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15.B【解析】据图分析:图中异常mRNA的中间部位出现一个终止密码子,该密码子能够阻断该mRNA的继续翻译,从而抑制该突变基因的表达。A、根据题干信息“SURF复合物只能识别并降解含有提前出现的终止密码子的mRNA”,说明SURF复合物具有RNA水解酶的作用,A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SURF复合物只能识别并降解含有提前出现的终止密码子的mRNA”,而不是去降解异常mRNA的终止密码子,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该机制能识别并降解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的转录产物以防止毒性蛋白的产生”可知,NMD降解机制能有效防止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的异常蛋白的产生,C正确;D、异常mRNA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DNA分子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D正确。故选B。【点睛】16.A【解析】分析题图:图示是蛋白质合成的翻译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氨基酸,是翻译过程的原料;该过程的场所是核糖体、模板是mRNA、运载氨基酸的工具是tRNA,此外还需要酶和能量。A、根据肽链的延伸可知,图中核糖体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起始密码位于a端,终止密码子位于b端,A错误;B、图示为翻译过程,该过程的模板是mRNA,图中核糖体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起始密码位于a端,通常决定氨基酸①的密码子又叫起始密码子,B正确;C、该过程中涉及3种RNA,所以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A—U、U—A、C—G、G—C,C正确;D、图中所示蛋白质合成过程共涉及3种RNA,即rRNA(组成核糖体的成分)、tRNA(运载氨基酸)、mRNA(翻译的模板),D正确。故选A。【点睛】17.B【解析】由图1与图2可知,日本南部地区的象甲的喙比北部地区的象甲的长;随着果实的果皮厚度的增加,象甲的喙长度增加。A、由图1图2分析可知,日本南部地区的象甲的喙比北部地区的象甲的长,说明南部地区的山茶果皮厚度大于北部,A正确;B、无法从图2信息中确定M区象甲繁殖后代成功率的高低,B错误;C、图2中P区的果实果皮厚度较小,因此数据应的是采集自北部地区,C正确;D、山茶象甲与山茶相互影响共同进化,D正确。故选B。【点睛】18.D【解析】分析题图:图甲示表示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途径,其中①为DNA的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RNA的复制过程;⑤为逆转录过程。其中④和⑤过程只能发生在少数病毒中。图乙表示细菌的结构图,其⑥表示细菌的细胞壁,⑦表示转录,⑧表示DNA的复制过程,⑨表示翻译过程。A.据题图分析可知,环丙沙星作用于⑧细菌DNA的复制过程,因此能抑制①DNA复制过程;红霉素作用于⑨翻译过程,因此能抑制③翻译过程,A错误;B.据题图分析可知,青霉素作用于⑥细菌的细胞壁,利福平作用于⑦转录过程,不能抑制①DNA复制过程,B错误;C.结核杆菌属于细菌,细菌不会发生④⑤过程,C错误;D.①为DNA的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可发生在人体的健康细胞中,D正确。故选D。19.ABC【解析】由题意知,A(a)与B(b)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A_bb为黄色,aaB_为灰色,A_B_为褐色、aabb为白色。由于AB配子致死,雌雄配子均只有Ab、aB、ab三种,故群体中不存在AABB、AABb、AaBB基因型的个体,该动物种群中只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6种基因型。A、基因型为AABB、AABb、AaBB个体的形成需要基因型为AB配子的参与,但基因型为AB的配子致死,故该动物种群中只有3×3-3=6种基因型,表现型为4种,A正确;B、黄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灰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二者杂交,后代中四种体色均可能出现,B正确;C、6种基因型的个体中,只有褐毛AaBb的个体会产生致死配子AB,致死率为25%,C正确;D、褐色(AaBb)个体只能产生Ab、aB、ab三种配子,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统计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褐毛:黄毛:灰毛:白毛=2:3:3:1,D错误。故选ABC。20.AB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含基因B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且多了一条含基因B的正常染色体。BBb在减数分裂时,三条染色体可以随机两两联会,剩余的一条随机移向一极,可产生BB、Bb、B、b四种配子。A、由题图可知,题图中豌豆植株的染色体多了一条,同时还存在一条部分片段缺失的染色体,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无论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还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均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A正确;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植株减数分裂能产生基因型为BB、Bb、B、b的四种配子且比例为1:2:2:1,B正确;C、由于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无活性),则若以植株为父本,产生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BB:Bb:B:b=1:2:1:1,正常植株为母本(产生的配子只含有该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则与雄配子BB结合的子代一定含有缺失染色体,与雄配子Bb结合的子代一半含有缺失染色体,故杂交后代中有2/5的植株含缺失染色体,C正确;D、如果该植株自交,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BB:Bb:B:b=1:2:2:1,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BB:Bb:B:b=1:2:1:1,后代开白花的比例为1/6×1/5=1/30,所以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一般是红花:白花=29:1,D错误。故选ABC。21.AB【解析】根据I-1和I-2不患病,而他们的儿子II-2是患者,因此可以确定此病为隐性遗传,其中I-4不携带该遗传病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A、由分析可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从图中看出,I-3把致病基因传给了II-5,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B正确;C、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不能婚配,III-1和III-3没有血缘关系,可以婚配,C错误;D、I-3患病,则II-4是杂合子,若III-2为男性,则患病的概率是50%,应进一步基因检测是否患病,而不是终止妊娠,D错误。故选AB。22.AB【解析】分析题图:1号和2号个体均正常,而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5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而5号个体只有条带2,说明条带2对应的是基因a,则条带1对应的是基因A。A、据图分析,图中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有病的女儿,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乙显示4号只有条带1,说明其基因型为纯合子(AA),A错误。B、图乙显示10号的基因型为Aa,与致病基因的携带者Aa婚配,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B错误;C、图中显示3号和4号基因型都是AA,而10号基因型为Aa,a基因型的出现可能与3号或4号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有关,C正确;D、据图乙可知,3号、4号、8号、9号和13号都只有条带1,为显性纯合子,D正确。故选AB。23.AD【解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A、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则可能原因是培养时间太短,DNA还为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就被离心到上清液中去了,也可能是培养时间太长,大肠杆菌裂解使含放射性的噬菌体释放到上清液中去,A错误;B、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所有的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出现,而只有加入S型菌的DNA培养基中有S菌出现,B正确;C、艾弗里实验的设计思路是把S型细菌中的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这样就可以把DNA与蛋白质分开,C正确;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设计了对比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AD。24.AB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AB段由于细菌刚进入小鼠体内,小鼠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R型细菌会增多,该实验中部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然后大量增殖。从理论上讲,乙图中的放射性只会出现在上清液中,但在实际操作中沉淀物中也会出现部分放射性。乙图中的实验如果没经过搅拌过程,则很多噬菌体会附着在细菌表面,经过离心后会进入沉淀物中,使得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强。A、小鼠产生抗体需要经过体液免疫过程,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甲图中AB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免疫R型细菌的抗体,导致R型细菌数目增多,A正确;B、由于是将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所以甲图中最初的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来的,但之后产生的S型细菌有的是由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增殖而来,B正确;C、乙图中噬菌体被标记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菌,所以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C正确;D、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所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裂解后子代噬菌体中少部分具有放射性,D错误。故选ABC。25.ACD【解析】原本种群中,A%=a%=1/2,随机交配过程中淘汰黑色个体,会导致a基因频率下降。淘汰后,F1中,AA:Aa=1:2;F2中,AA:Aa=1:1;F3中,AA:Aa=3:2。A、淘汰前,该兔群中显性个体应该多于隐性个体,即白色个体数量多于黑色个体数量,A错误;B、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兔群中A和AA的频率均逐渐增加,故纯合子的比例增加,B正确;C、黑色兔淘汰一代后,AA:Aa=1:2,则a=1/3,C错误;D、黑色兔淘汰两代后,兔群中AA:Aa=1:1,D错误。故选ACD。26.AC【解析】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3、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A、上述突变可能会使基因的翻译过程提前或延迟终止,A正确;B、基因突变不会使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B错误;C、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C正确;D、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上述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AC。【点睛】27.

ZW

子二代雌雄个体中黑色蚕:巧克力色蚕=3:1,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雄性全为黑色,雌性黑色:巧克力色=1:1,则该基因是位于Z染色体上。

让巧克力色雄性个体(ZaZa)与黑色雌性个体(ZAW)杂交,在30℃下培养子代胚胎【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让巧克力色雌蚕与黑色雄蚕杂交,F1全为黑色,说明黑色对巧克力色为显性性状,进而说明巧克力色属于隐性突变。(1)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性染色体组成为ZW的家蚕表现为雌性。(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巧克力色性状的基因属于隐性突变基因。假设用A、a表示这对等位基因,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子二代雌雄个体中黑色蚕:巧克力色蚕=3:1;若该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ZaW和ZAZA,子一代的基因型为ZAZa、ZAW,子二代基因型为ZAZA、ZAZa、ZAW、ZaW,表现为雄性全为黑色,雌性黑色:巧克力色=1:1。(3)已知控制家蚕该体色的基因位子Z染色体上,且巧克力色个体的胚胎在30℃下无法正常孵化而死亡,要使其发育成的子代只有雄蚕,可让巧克力色雄性个体(ZaZa)与黑色雌性个体(ZAW)杂交,在30℃下培养子代胚胎,这样子代就只有ZAZa的雄蚕。【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亲本和子一代的表现型关系判断该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基因突变的类型,明确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正好与人类的XY型性别决定方式相反,并能够根据子二代雌雄性中表现型是否有差异确定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28.(1)卵巢(2)

初级卵母

性(ZW)

ZW(3)1(4)

DNA复制(染色体复制)(5)CD(6)女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或男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解析】分析图解可知,图甲表示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图解,图中细胞①表示卵原细胞,②表示初级卵母细胞,③表示第一极体,④⑤为次级卵母细胞,⑥为第二极体,⑦为卵细胞。图乙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1)分析图甲可知,细胞②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图示表示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图解,该过程发生在雌性动物的卵巢中。(2)图甲中的②表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观察到②细胞在前面某时期出现一对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之间大小明显不同,这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能是性染色体,则该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因为XY型的雌性个体性染色体为大小相同的XX。(3)一个①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能产生1个⑦卵细胞(细胞体积更大)。(4)图乙中DE段变化是由于着丝粒的分裂,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甲图中的⑤细胞;在AC段,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由1变为12,说明DNA正在复制,因此在AC段,细胞核内完成的主要变化是DNA复制,使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5)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型后期,此时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