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第2章 声现象含答案_第1页
2024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第2章 声现象含答案_第2页
2024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第2章 声现象含答案_第3页
2024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第2章 声现象含答案_第4页
2024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第2章 声现象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第2章声现象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2.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A.振动 B.静止不动C.一直向右运动 D.一直向左运动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振动的空气柱一定在发声C.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房间小,没有产生回声D.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两名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4.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评论:

5.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还可以观察到紧挨音叉的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是由产生的。

6.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现有一根长为8.5m的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去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s,你会听到次敲打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

7.观察下表,试写出两个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结论。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空气(0℃)331海水(25℃)1531空气(15℃)340冰3230空气(25℃)346铜(棒)3750软木500大理石3810煤油(25℃)1324铝(棒)5000水(常温)1500铁(棒)5200结论:(1) 。

(2) 。

探究创新★8.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空气温度/℃-20-100102030声音速度/(m·s-1)318324330336342348(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2)请你根据所作图像找出温度为-5℃时声速为m/s。

知能演练·提升1.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敲击水瓶琴,水瓶琴振动发出声音;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振动发声,只是声音没有被传播出来;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不会产生声音;吹响的哨子,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2.A人耳听到声音的原理是外界传来的声波能引起鼓膜的振动。当喇叭振动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泡处,可以使肥皂泡产生振动。3.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振动的空气柱一定在发声,故B正确;在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房间太小,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不容易区分,故C错误;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充满空气,所以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两名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故D正确。4.答案(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此种说法错误(2)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相同的,故此种说法错误5.解析由题意知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了右边音叉发出的声音传到了左边音叉,引起了左边音叉振动。根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知,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紧挨音叉的塑料球弹起,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由此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答案空气振动6.解析由v=st,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1=sv空气=8.5m340m/s=0.025s,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时间为t2=sv铁=8.5m5200m答案0.025一7.解析通过分析表格数据,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是一种必须具备的能力。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在空气中,随着温度的变化,声速是不同的,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通过比较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声速数值可知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答案(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8.答案(1)如图所示(2)327第2节声音的特性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如图所示,改变试管中的水量,用同样大小的力吹气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振幅 B.音色 C.响度 D.音调2.海洋中的鲸鱼在恐惧的时候会发出巨大的尖叫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巨大的声音主要反映了响度这一声音特性B.巨大的声音主要反映了音调这一声音特性C.尖叫声主要反映了响度这一声音特性D.尖叫声主要反映了音色这一声音特性3.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A.响度 B.音调C.音色 D.频率4.根据如图所示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要大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5.下图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6.下图是童谣《数鸭子》的乐谱及歌词,当菲菲同学唱到“真呀真多呀”期间,音调逐渐变高,关于音调变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振幅逐渐变大B.菲菲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变多C.声音的频率逐渐变低D.菲菲声带每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逐渐变长7.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Hz,人们(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8.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9.一天,王皓放学回家,刚进家门时听到电视里传来歌唱的声音,他一听便知是哪位歌手在歌唱。这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王皓的奶奶称赞该歌手的声音很尖,这是指该歌手唱歌时发声的高。

探究创新★10.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①钢200.3②钢0.5③钢400.5④尼龙丝300.5⑤尼龙丝400.5(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知能演练·提升1.D用嘴贴着试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试管口内的空气柱;当水量越多时,空气柱长度越短,音调越高,因此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2.A“巨大”说明声音特响亮,即声音的响度大;“尖叫”是指声音的音调高。3.A“引吭高歌”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响度小。4.C从题中所提供的信息看,蝙蝠的发声频率范围是10000~120000Hz,故A错;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而蝙蝠发声频率中有高于20000Hz的,人不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B错;15Hz的声音低于人的听觉下限,振幅再大,人耳也不能听到,故D错。5.D由题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振幅不相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振幅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只有D选项说法正确。6.B音调是由声音振动的频率决定的,A错误。音调变高,声音的频率变大,说明菲菲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变多,B正确,C错误。菲菲声带每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逐渐变短,D错误。7.解析物理学中把每秒振动的次数叫作频率,昆虫每秒振动的次数是300次,即600次2s=300Hz;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300Hz在此范围内答案300能8.解析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发声体是瓶内水面上方的空气柱。空气柱越长,则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空气柱越短,则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所以由低到高的四个音阶对应的瓶子序号是丙、乙、甲、丁。答案丙、乙、甲、丁9.解析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由于音色不同,仍然能够将他们区别开来;声音很尖,指声音的频率高,即发声的音调高。答案音色音调10.解析探究声音的音调的影响因素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猜想一是探究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则琴弦的长度、横截面积要保持相同,改变琴弦的材料,可以选③⑤进行实验;猜想二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琴弦的长度,可以选④⑤进行实验;猜想三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琴弦的横截面积。选用①②时,长短都应是20cm。答案(1)③⑤(2)④⑤(3)20第3节声的利用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下列不属于超声传递信息的是()A.响起的门铃声B.利用声呐测量海底的深度C.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2.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的圜丘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3.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4.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种刷牙方式既干净又舒服。下列声音的利用与电动牙刷的声音利用方式不同的是()A.登雪山时不许高声讲话B.超声波清洗钟表C.彩超观察胎儿的生长情况D.超声波为结石患者击碎结石5.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6.有一种用超声波作子弹的枪(如图所示),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有较强的杀伤力。实际上要阻挡这种武器的袭击,只需要用薄薄的一层()A.强度大的钢板 B.加水服装C.真空带 D.绝缘物质7.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s才能收到信号。

8.两艘潜艇相距s,以相同的速度v1成单纵队同向航行,后艇的超声定位器发出信号到达前艇并被反射回来,声音在水里传播的速度等于v2,则后艇发出信号和收到回声两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探究创新★9.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知能演练·提升1.A响起的门铃声人耳能听到,且频率低于20000Hz,不属于超声。B、C、D都是利用超声传递信息。2.B大象的“声音”交流是大象靠发出和接收次声波实现的;蝙蝠的“回声”定位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站在天坛的圜丘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是由于回声与原声混合加强了声音的响度。故选项B符合题意。3.AA项图中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钢尺振动可以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错误。4.C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题中电动牙刷利用超声波刷牙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逐个分析选项,看哪个不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具体分析如下:判断具体分析A错误登雪山,如果高声讲话,声音传递的能量可能引起雪崩,与题意不符B错误超声波清洗钟表,是通过超声波引起钟表零件上污垢的振动而脱落,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与题意不符C正确利用彩超观察胎儿,是通过超声波传递的信息来获取体内胎儿的生长情况,与题意相符D错误由于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使体内结石振动而被“击碎”,与题意不符5.B次声波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A错误;次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快,故C错误;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人听不到,故D错误。6.C超声波作为声波的一种,它的传播同样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真空不能传播,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7.解析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超声测位仪”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超声波传播的距离s=2×6.75×103m=1.35×104m,接收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t=sv=1.答案液体98.解析两艘潜艇保持相同的速度v1同向前进,间距s一定,信号向前时,信号相对前面潜水艇的速度为v2-v1,到达前面潜水艇的时间为t1=sv2-v1;信号返回时,相对后潜水艇的速度为v2+v1,到达后潜水艇的时间为t2=sv2+v1答案29.A在五个位置发射的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由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因为0.30s>0.16s>0.14s,所以sA=sC=sE>sB>sD,故A符合题意。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请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属于噪声的是()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2.(2020·湖南郴州中考)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相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A.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开会时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关闭房间的门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2018·山东济宁中考)下列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的是()A.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C.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4.控制噪声,优化人们生活环境,是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课题。主要在“消声、吸声、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下列属于通过“吸声”方式减弱噪声的是()A.摩托车的消声器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道路两旁的隔音板D.歌剧院的装饰板做成蜂窝状5.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声污染有作用的是()A.①② B.②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中考前夕,为了不打扰小明学习,姥姥看电视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处减弱噪声的。调小音量是减小了声音的。

7.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竖有噪声显示装置。图中数字的含义是。这样的噪声(选填“会”或“不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8.某一居民区附近车辆往来频繁,摩托车、汽车等发出的噪声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你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减弱噪声吗?请写出两条。(1) 。

(2) 。

探究创新★9.八年级(6)班某同学在调查教室内的噪声情况时记录如下:时间:2020年11月3日12:30地点:八年级(6)班教室A.小红等几位同学在收看电视里播放的音乐节目B.小黄在看课外书籍C.小马在讲台前拍球D.还有几位同学围坐在一起大声争论着问题(1)根据该同学的记录,对于小黄而言,噪声有

。对于小红而言噪声有 。

(2)以该同学的记录为背景,请你对控制教室内噪声提出两点建议。建议一: 。

建议二: 。

知能演练·提升1.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从环保角度考虑,属于噪声。2.A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项A正确。开会时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选项B错误。关闭房间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项C错误。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选项D错误。3.D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是从噪声的产生环节防治噪声,A不符合题意;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是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只能检测出声音响度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D符合题意。4.D给摩托车的排气管加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此措施是消声,A不符合题意;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此措施是消声,B不符合题意;在道路两旁加装隔音板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此措施是隔声,C不符合题意;歌剧院的装饰板做成蜂窝状,可以吸收、减弱噪声,此措施是吸声,D符合题意。5.D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6.解析把电视音量调小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影响小明学习;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所以调小音量减小了声音的响度。答案声源响度7.解析噪声显示装置上显示的数字指的是分贝数,此时此处是58.60分贝,如果不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所以这样的噪声不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答案噪声的强度为58.60分贝不会8.解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在人耳处减弱这一途径不实用,因为人们不可能整天堵着耳朵,戴着耳罩、头盔生活。在声源处减弱的办法:一是可以让经过这里的车辆绕行,减少经过居民区的车流量;二是非经过不可的车辆尽量低速、禁鸣喇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方法:一是在路旁植树造林;二是在公路与居民区间建隔音墙;三是居民可安装双层玻璃,既保暖,又隔音。答案(1)设立禁行标志,请车辆绕行居民区(2)在公路旁植树造林(3)安装双层玻璃(任选其二)9.解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音。①小黄在看书,所以此时教室内所有的声音都会影响到他,因此教室内的声音对于小黄而言都是噪音。②小红在收看文艺频道的节目,所以除了电视发出的声音,其他的声音对于小红而言都是噪音。③教室里是同学们学习的地方,因此所有的声音都可能成为噪音,所以在教室内要禁止打闹嬉戏,要轻声细语,禁止一些响度大的声音产生。答案(1)A、C、DC、D(2)不得在教室内大声喧哗不得在教室内收看电视节目第二章测评(A)(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振动停止了2.学校在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时,会拉响警报。警报声之所以能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A.音调高 B.响度大C.音色美 D.节奏快3.声乐中的高音和低音,是指声音的()A.响度 B.音调C.音色 D.振幅4.下列声现象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表述,你认为正确的是()A.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6.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如图所示,它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的反射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声音的音调不同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7.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里,美妙的音乐可以让人心旷神怡,而一些机器的轰鸣声也能使人心烦意乱。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如果在月球上发生爆炸,只要爆炸足够剧烈,地球上的人也可以听到C.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比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快D.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8.每一位市民的文明举止,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开车时不乱鸣笛就是其中之一。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主要目的是控制城市中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A.在人耳处 B.在传播途中C.在声源处 D.以上方式都有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9.人听到蚊子飞行的“嗡嗡”声,是由蚊子翅膀产生的,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但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发出声音的不在可听声的范围内。

10.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声,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m;利用超声波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11.在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否与空气温度有关的实验中,科学家记录的数据如表:空气温度t/℃-30152025100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v/(m·s-1)313340344346386(1)由表中数据可知,空气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如果利用回声测高山与我们的距离,那么站在同一地点发出声音后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冬天比夏天。

12.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处减弱噪声。

三、实验探究题(每题12分,共24分)13.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14.小刚同学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1)他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桌面上,用一根细线悬挂一个轻质小球贴近闹钟上方的铃铛,小球被弹开。此现象说明。

(2)他又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声音小是在描述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时,将听不到铃声,说明。

(3)小刚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小刚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这一举措属于(填减弱噪声的方法)。

四、计算题(16分)15.某同学在一艘汽艇上遥对一座山崖,他对山崖大喊一声,5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上,则他离山崖有多远?(2)若汽艇以10m/s的速度正对山崖驶去,则他喊时离山崖有多远?

第二章测评(A)1.D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故正确的选项是D。2.B影响声音传播距离的是响度,响度大,声音传播得就远。3.B4.D选项A、B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选项C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选项D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5.A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选项A正确;“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选项B错误;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故选项C错误;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选项D错误。6.A天坛公园的回音壁,人站在圆形围墙内靠近墙说话,声音经过多次反射,可以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7.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选项A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周围为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发生爆炸,地球上的人不能听到爆炸声,选项B错误;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速度相同,选项C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选项D错误。8.C禁止鸣笛可防止噪声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9.解析蚊子飞行的“嗡嗡”声是由蚊子翅膀的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蝴蝶从身旁飞过,人却听不到声音,原因是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答案振动频率10.答案音调能量1531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11.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空气的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会越大,所以在通过距离相同时,冬天所用的时间会比夏天要长。答案(1)越大(2)长12.解析在此题中的轻声和大声说的是声音的大小,因此指的是响度。图中“请不要大声喧哗”的标志牌,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答案响度声源13.解析(1)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的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得就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就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2)轻拨锯条时,锯条的振幅小,声音小,即声音的响度小;用力拨锯条时,锯条的振幅大,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锯条振动的频率会变低,当频率低于20Hz时,人耳就听不到声音了。答案(1)高高频率(2)变大变大振幅声音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14.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响度真空不能传声(3)液体可以传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5.解析(1)汽艇到山崖的距离s=12vt=12×340m/s×5s=850(2)设他喊时离山崖距离为s',则v艇t+v声t=2s'汽艇行驶的路程s艇=v艇t=10m/s×5s=50m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声=v声t=340m/s×5s=1700m则s'=12(s艇+s声)=12×(50m+1700m)=875答案(1)850m(2)875m第二章测评(B)(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C.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D.“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B.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其音调太高C.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1500m/sD.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5.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在校园周围植树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7.如图所示,在E、F、G、H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A.敲打H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B.用嘴依次吹瓶口,E的音调最高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F的音调最高D.不管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8.下列事例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D.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9.小提琴声是通过琴弓与琴弦的摩擦使琴弦振动,琴弦将振动传递给木质的琴码和琴箱,再使琴箱内的空气振动,最终传递到听者耳中的。这一振动的传递过程说明和都能传声。

10.某表演者能模仿歌唱家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传播的。

11.下图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的而产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

12.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处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减弱噪声。

三、简答题(第13题5分,第14题10分,共15分)13.看了下面的漫画,你觉得“机灵鬼”是不是真的骗了“物理迷”?请说出你的理由。14.学习了声现象知识后,你应该知道了噪声危害的严重性,它给我们每天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诸多影响。(1)假如你是一位城市建设的规划者,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举出两例即可)(2)假如我们生活在月球上,也会受到噪声的干扰吗?为什么?这对我们在建造居民楼时减弱噪声有什么启示?四、实验探究题(第15题9分,第16题12分,共21分)15.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

(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

16.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介质v/(m·s-1)介质v/(m·s-1)水(5℃)1450冰3230水(15℃)1470软橡胶(常温)40~50水(20℃)1480软木500海水(25℃)1531铁(棒)5200(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需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① , 。

② , 。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底深度为。

(3)真空中声速是。

第二章测评(B)1.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选项A正确;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20000Hz,选项B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选项C错误;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能在水中传播,选项D错误。2.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都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