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九年级上册月考测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石蜡熔化 B.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C.工业制取氧气,纸张燃烧 D.烟花爆竹的爆炸,冰融化成水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 B.冰水混合物 C.空气 D.百事可乐4.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C.铷原子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D.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5.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氮气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和21%B.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的排放,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C禁止焚烧庄稼秸秆,减少空气污染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SO2、CO2、NO2等6.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表示原子的只有a、cB.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D.图中d粒子不属于稳定结构7.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B.分离液态空气得氧气C.蒸发食盐水得食盐 D.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8.下列事实与解释相一致的是A.1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B.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水分子受热分解C.6000L氧气在加压下压缩在40L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变小D.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在该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9.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A.铜、氖气 B.水、金刚石C.硫酸铜、氯化钠 D.液态氧、干冰10.某同学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发现集气瓶中水面上升远不足五分之一,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A.将红磷改木炭再重做实验B.查看装置是否漏气C.实验中可能红磷耗尽D.实验中可能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1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是A.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B.滴加少量液体试剂C.给液体加热 D.闻气体气味12.实验时不小心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这时最简便的扑灭方法是A.用书本扑打 B.用水去冲 C.用湿抹布盖灭 D.用泡沫灭火器13.性质决定用途,以下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B.二氧化碳可以灭火C.稀有气体可用作电光 D.氧气可用于气焊14.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高钙牛奶”、“加碘食盐”中的“钙、碘”应理解为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元素15.在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4证明MnO2为H2O,分解产生氧气的催化剂B.图2用纸槽取适量高锰酸钾送到试管口,然后将试管直立C.图3用装置A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D.图1拉活塞时,看到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二、填空题16.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所示反应,从微观角度分析,在此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__改变,而______不变。(2)图二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以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______。图一中发生的反应是______(填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从微观结构分析,图二甲变化后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_(填“发生了”或“未发生”)改变。17.(6)国际科研团队在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利用钙原子轰击放射性元素锫,成功合成第117号元素。将提交给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审核,再决定机构命名建议权。(1)第117号元素的名称为Ununseptium,元素符号为Uus,中子数为174,图甲是放射性元素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单元格),依据甲图中的内容,将该元素对应信息编写到图乙中相应位置,则“①”处的原子序数为______,“③”处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2)科学家利用Ca-48钙原子轰击铕原子,2010年首次成功合成117号元素。已知钙元素的核电荷数为20,则Ca-48钙原子内的电子数为______。(3)钙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18.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气体,请回答以下问题:(1)仪器名称:a_______;b_______。(2)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3)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发生装置A需做的一点改进是_______。(4)若改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在此反应起_______作用。(5)若要收集氧气,则选择上述装置中的_______(一种即可),其选择依据为_______,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_______。小明同学用制得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为防止瓶底炸裂,应在集气瓶中放入_______。结果实验中铁丝未能燃烧,可能原因为_______(一点即可)。19.某兴趣小组做了关于氧气的实验,他们开展如下探究。(1)探究影响双氧水(H2O2)分解速率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双氧水的质量双氧水的浓度MnO2质量相同时间产生O2体积I50.0g1%0.1g9mLII50.0g2%0.1g16mLIII50.0g4%m31mL①第Ⅲ次实验中,二氧化锰的质量m的值为_______。②乙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③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双氧水分解速率越快;(2)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实验与交流】为了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兴趣小组利用传感器技术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其中X曲线表示的是_______(填“温度”或“氧气的浓度”)。【反思拓展】结合X、Y两条曲线,解释如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20.“宝藏”月球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团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研究表明,月壤中含有丰富的矿藏,仅月面表层5厘米厚的沙土中就含上亿吨铁,月球岩石中含有地球上的全部元素和60种左右的矿物,其中6种矿物是地球上没有的。在月球表面,白天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到-183℃,自动采样机中的高性能钻杆能满足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荷刻条件下的采样需求。月球两极蕴藏着丰富的冰冻水,若被开发利用,或可满足未来登月以及地月轨道补给站的需求。这为人类将来在月球就地取材建造基地提供了可能,如盖房子、制造饮用水与空气等。最令人兴奋的是,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了和1个中子),而地球上的氦主要是氦-4(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氦-3可作为核电站的能,其安全无污染,不仅可用于地面核电站,而且特别适合宇宙航行。月壤中含有100万~500万吨氦-3,而100吨氦-3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1年全部能量的总和。(1)月面表层5厘米厚的沙士中富含的金属是_______,该金属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2)嫦娥五号自动采样机中钻杆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写一条)。(3)氦-3与氦-4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同种元素,氦-3与氦-4的区别是_______。

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石蜡熔化 B.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C.工业制取氧气,纸张燃烧 D.烟花爆竹的爆炸,冰融化成水【答案】C【解析】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汽油挥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熔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动植物的呼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工业制取氧气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纸张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D.烟花爆竹的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冰融化成水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答案】C【解析】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是白色的五氧化二磷固体,因此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故选:C。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 B.冰水混合物 C.空气 D.百事可乐【答案】B【解析】A.矿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B.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选项正确;C.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D.百事可乐含有碳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故选:B。4.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C.铷原子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D.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l,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铷原子的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7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5.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氮气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和21%B.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的排放,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C.禁止焚烧庄稼秸秆,减少空气污染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SO2、CO2、NO2等【答案】D【解析】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不符合题意;B.倡导“低碳”生活,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减缓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C.禁止焚烧庄稼秸秆,可以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减少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导致酸雨的发生,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符合题意。故选D。6.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表示原子的只有a、cB.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D.图中d粒子不属于稳定结构【答案】A【解析】A.b中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ac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原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图中共有四种质子数,图中共表示四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图中b粒子的质子数是12,电子数10,表示的是镁离子,化学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图中d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不属于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7.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B.分离液态空气得氧气C.蒸发食盐水得食盐 D.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答案】A【解析】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B.分离液态空气得氧气,是利用空气中各物质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蒸发食盐水得食盐,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是蜡烛和氧气,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8.下列事实与解释相一致的是A.1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B.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水分子受热分解C.6000L氧气在加压下压缩在40L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变小D.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在该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答案】A【解析】A.1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正确;B.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错误;C.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钢瓶中,是因为增大压强可使氧分子间隔变小,分子本身没有改变,错误;D.水通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在该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改变,错误。故选A。9.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A.铜、氖气 B.水、金刚石C硫酸铜、氯化钠 D.液态氧、干冰【答案】D【解析】A.铜、氖气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水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液态氧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干冰为固体为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的,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10.某同学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发现集气瓶中水面上升远不足五分之一,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A.将红磷改为木炭再重做实验B.查看装置是否漏气C.实验中可能红磷耗尽D.实验中可能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答案】A【解析】A.不可将红磷改为木炭再重做实验,木炭燃烧生成气体,故A错误;B.查看装置否漏气,故B正确;C.实验中可能红磷耗尽,故C正确;D.实验中可能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故D正确。点睛∶本实验成功的关键①装置气密性良好②反应物过量并不能生成气体③冷却后测量。1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B.滴加少量液体试剂C.给液体加热 D.闻气体气味【答案】D【解析】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②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③试管与桌面呈45°角;④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⑤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实验中有的气体是有刺激性或有毒的,所以闻气体的气味时,应扇闻,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12.实验时不小心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这时最简便扑灭方法是A.用书本扑打 B.用水去冲 C.用湿抹布盖灭 D.用泡沫灭火器【答案】C【解析】A.书本属于可燃物,会引燃书本而起不到灭火的目的,故A错误;B.酒精的密度比水小,不能用水冲灭,故B错误;C.用湿抹布覆盖在燃烧的酒精上,能使酒精与氧气隔绝,又能起到降温的作用,故C正确;D.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着火面积较小,不需使用泡沫灭火器救灭,故D错误。故选C。【点睛】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13.性质决定用途,以下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B.二氧化碳可以灭火C.稀有气体可用作电光 D.氧气可用于气焊【答案】C【解析】A.氮气可用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可以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既利用了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可用作电光,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符合题意;D.氧气可用于气焊,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14.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高钙牛奶”、“加碘食盐”中的“钙、碘”应理解为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元素【答案】D【解析】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高钙牛奶”、“加碘食盐”中的“钙、碘”指的是在牛奶、食盐中添加了相应的钙元素、碘元素,故选D。15.在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4证明MnO2为H2O,分解产生氧气的催化剂B.图2用纸槽取适量高锰酸钾送到试管口,然后将试管直立C.图3用装置A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D.图1拉活塞时,看到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答案】D【解析】A.该实验中左边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右边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不能说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剂,不符合题意;B.取用高锰酸钾粉末,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不符合题意;C.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部,故用装置B检验氧气是否集满,不符合题意;D.拉活塞时,装置内压强减小,空气由长颈漏斗进入集气瓶,故看到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16.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所示反应,从微观角度分析,在此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__改变,而______不变。(2)图二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以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______。图一中发生的反应是______(填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从微观结构分析,图二甲变化后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_(填“发生了”或“未发生”)改变。【答案】(1)①.分子种类(合理表述即可)②.原子种类(合理表述即可)(2)①.乙②.分子种类不变,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③.化合反应④.发生子【解析】【小问1】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故在此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种类改变,而原子种类不变;【小问2】图二中,乙变化中,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的种类不变,属于物理变化;甲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乙;从微观结构分析,乙变化的特点是分子种类不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由图可知,图一中发生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图二甲变化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17.(6)国际科研团队在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利用钙原子轰击放射性元素锫,成功合成第117号元素。将提交给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审核,再决定机构命名建议权。(1)第117号元素的名称为Ununseptium,元素符号为Uus,中子数为174,图甲是放射性元素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单元格),依据甲图中的内容,将该元素对应信息编写到图乙中相应位置,则“①”处的原子序数为______,“③”处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2)科学家利用Ca-48钙原子轰击铕原子,2010年首次成功合成117号元素。已知钙元素的核电荷数为20,则Ca-48钙原子内的电子数为______。(3)钙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答案】(1)①.117②.291(2)20(3)①.金属②.失去③.Ca2+【解析】【小问1】Uus是第117号元素,故“①”处的原子序数为117;质子数=原子序数=117,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17+174=291,故“③”处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1;【小问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Ca-48钙原子内的电子数为20;【小问3】由“金”字旁可知,钙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钙是20号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钙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8、2,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从而带上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钙离子表示为:Ca2+。18.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气体,请回答以下问题:(1)仪器名称:a_______;b_______。(2)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3)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发生装置A需做一点改进是_______。(4)若改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在此反应起_______作用。(5)若要收集氧气,则选择上述装置中的_______(一种即可),其选择依据为_______,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_______。小明同学用制得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为防止瓶底炸裂,应在集气瓶中放入_______。结果实验中铁丝未能燃烧,可能原因为_______(一点即可)。【答案】(1)①.酒精灯②.铁架台(2)①.②.分解反应(3)试管口塞一团棉花(4)①.②.催化(合理表述即可)(5)①.C或E(与下一空对应)②.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③.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收满④.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⑤.氧气不纯(合理即可)【解析】【小问1】由图可知,仪器a为酒精灯,仪器b为铁架台;【小问2】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小问3】选择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在装置A的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小问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可以起到催化作用;【小问5】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可选择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E;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瓶底炸裂,应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实验中铁丝未能燃烧,可能原因为:铁丝太粗,或氧气不纯等。19.某兴趣小组做了关于氧气的实验,他们开展如下探究。(1)探究影响双氧水(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双氧水的质量双氧水的浓度MnO2的质量相同时间产生O2体积I50.0g1%0.1g9mLII50.0g2%0.1g16mLIII50.0g4%m31mL①第Ⅲ次实验中,二氧化锰的质量m的值为_______。②乙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③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双氧水分解速率越快;(2)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实验与交流】为了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兴趣小组利用传感器技术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其中X曲线表示的是_______(填“温度”或“氧气的浓度”)。【反思拓展】结合X、Y两条曲线,解释如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答案】(1)①.0.1g②.质量③.双氧水浓度越高(2)①.温度②.温度变高,压强变大【解析】小问1】根据图表数据可知,该实验探究双氧水浓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则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双氧水的质量应相等,实验Ⅰ、Ⅱ中为0.1g,则实验Ⅲ仍为0.1g;乙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用电子天平称量反应前后锥形瓶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